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5 08:35: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通用]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10篇[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2、 增强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

  4、 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欣赏桥上附着的文化及其内涵。对收集的大量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并从中探究出有价值的内容。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确定四个探究子课题:①谈桥论名;②桥与文学;③听听桥故事;④桥意新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自己的任务,分头展开探究,自习课上分小组整理汇报资料。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搜集信息和筛选信息。

  2、师生共同收集有纪念意义或欣赏价值的桥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桥的图片:

  (“碇步桥”)

  初看到这幅照片中的水上建筑,不像桥,但它确是桥。它是最原始的桥,名叫“碇步桥”。青白条石砌成,高低错落,古朴美观。“桥面”上印下的是岁月的足迹。

  (“廊桥”)

  因其桥上有廊,故曰:廊桥。又因其形如蜈蚣蜿蜒于山涧之上,当地人又称其为“蜈蚣桥”。青山绿水之间,多了一份神异。

  (“八字桥”)

  这张照片上的桥,色彩斑驳,陈旧破落。不过,这却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外表虽不起眼,可它身上却承载着我们先人聪明才智。

  (“泸定桥”)

  这座桥你一定不陌生,[众生齐说:泸定桥] 不错,看到“泸定桥”,我们眼前就不由得浮现出红军战士在桥上用鲜血演绎惊天动地的壮举,让人热血沸腾。

  (“枫 桥”)

  说到“枫桥”,大家就会想起张继的《枫桥夜泊》。大家一起来背诵《枫桥夜泊》。

  学生集体背诵。

  其实,不论是古代的桥,还是现代的桥,它们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交通上的便利,还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桥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鲜明,它的丰富性和综合性为世人所惊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世界,一起领略桥文化魅力。

  同学们课前的探究活动已经了初步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些成果。首先请第一组的代表给我们“谈桥论名”。听完后,请下面同学就探究汇报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1、谈桥说名

  学生汇报

  南京桥名析

  在我们这个孕育了千年文化的东方国度,巧夺天工的惊世之作数不胜数。桥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这个小组就搜集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桥名上千个,我们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都感受到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代表全组同学向大家汇报我们的成果,下面内容只是截取探究报告中的一小部分——对南京桥名的分析。与大家一起学习。

  首先,请大家看几幅漫画,谈谈你看到了这些图画想到了南京哪些桥。(展示图片,众人起答:四象桥、老虎桥、迈皋桥、虹桥)。

  像四象桥这样的桥名是以数字为序的来命名的,这样的桥还有我们熟悉的三步两桥、五龙桥等

  老虎桥是以动物来命名的,此类桥还有狮子桥、鸽子桥、仙鹤桥等。说完动物就不能不谈谈植物,以植物来“塑造”的桥名有很多,莲花桥就是其中之一,还有花家桥,这些桥都给人美好的印象。但像豆菜桥、瓜圃桥就很通俗了。

  虹桥是大家熟悉的了,它的桥名属于非木质“构造”的,这样的桥在我们生活还有不少,如:白水桥、赛虹桥、宝塔桥等。

  而迈皋桥(卖糕桥)、盐仓桥、糖坊桥这一类桥名都是用饮食堆成的。

  桥梁的名称多种多样,深入探究其中,你会觉得它们很有趣。

  大中桥、中山桥、下浮桥、等是按大小方位排列的。

  北门桥、板桥、四板桥之类的桥名是用“门板”搭成的。

  此外桥名中还有不少古代文仁武卫的影子:文德桥、文昌桥、卫桥、武定桥都在其中。

  “私家桥”则更多,有管家桥、丁家桥、裴家桥、蔡板桥……

  试想每桥皆有名,在我们古老的大国,该有多少桥名啊!如果把所有桥名收集起来,编一部《中国桥名录》,一定会洋洋大观。当然,这些都有待我们去探究去创造。我们收集整理的其它材料,已经被编成小报,课后与大家进一步探讨。

  (众生鼓掌)

  同学评议

  老师过渡:刚才第一组同学的汇报生动有趣,两位同学的评议客观到位。真没有想到小小的桥名中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难怪古代有“地以桥名”做法,意思是说有的地方,干脆以桥名为地名。因此历代文人墨客见到桥就吟诗抒情。下面有请第二组代表,向大家汇报你们的——桥与文学

  2、桥与文学

  同学汇报: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桥与诗歌”。古今中外,桥的式样和造型可以说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这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关于桥的诗歌。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组同学受益匪浅,下面就请我组同学把这些诗歌奉献给大家。从吴晓宇开始。

  [第二组同学轮流背诵与桥有关的诗句][幻灯显示诗句]

  其实,我们还搜集了很多关于桥的诗歌,但是以上是我们精选给大家的。

  我们第三个环节是桥与对联,下面是我们精选出的几副对联。

  第一个是:永惠桥上的对联,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往来之桥。请大家把它读一遍。

  第二个是众所周知的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远远望赵州桥,桥身倒影水中,恰似碧玉之环,河水潺潺流逝,犹如穿环而过。于是就有了水从碧玉环中去。赵州桥雄伟壮观,横跨水上,桥宽肩背阔,给人以稳健之感,好似苍龙卧波。于是就有了这个下联:人在苍龙背上行。请大家把它读一遍。

  第三个是:石婆婆磨刀劈竹竿,万家箍桶;范公公拖板搭浮桥,千秋太平,在这幅对联的下联中,用到了镇江的几个桥名:范公桥,拖板桥,石浮桥,千秋桥,太平桥,词义贴切,生动形象,对仗工整,风趣别致,写出了箍桶婆婆和桥匠公公辛勤忙碌的劳动情景。请大家把它读一遍。

  最后一副是: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请大家把它读—遍。

  同组同学唱《小放牛》

  同学评议:

  老师过渡: 桥,在诗人的笔下已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的身上承载着多少文人的.情思。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诗文来赞颂它,关于它的故事传说也十分丰富。下一组给我们带来的桥故事,一定会让你对桥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

  3、听听桥故事

  同学汇报:

  有关桥的故事真是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只能给大家讲一个桥故事。(幻灯显示图片)

  莲花桥的传说

  进香河南段与北门桥和相接处,又一座桥叫莲花桥,以桥旁的莲花庵得名。相传这里原来只有几户人家,既没有桥,也没有庵。有户姓成的人家,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儿子成孝以背人涉渡为生。成孝与邻家女何莲青梅竹马,相爱多年,正准备成婚。不料住在附近的恶霸赵高对何莲窥视已久,强抢了何莲,并把成孝打得卧床不起。

  一天傍晚,成孝听见外面有人在呼渡,出门一看,以老妇形如枯槁立于对岸,乞求他帮忙背渡。成孝虽然伤病在身,但看到老妇可怜的样子,顿生恻隐之心,挣扎着将老妇背到对岸。老妇过河后突然口吐白沫,倒地不醒,成孝二话不说,又将老妇背回家照顾。并跑去请郎中。但当他带着郎中匆匆赶回时,却发现老妇不见了,他母亲奇迹般的复明了 ,并且伤痛全无。母亲对成孝说:“儿子啊,我们遇到活菩萨了,刚才那个老妇用手摸了我的眼睛,我就什么都看见了,浑身的病也没有了。”正在这时,何莲也回来了,原来成孝背的老妇是观世音所扮,他被成孝的善良所感动,治好了他母亲的病,救出了何莲。使成孝一家团聚,幸福生活。

  人们为了报答观世音菩萨的救苦救难之心,在河边盖了座莲花庵,又在庵旁修了座莲花桥。此地因此而得名。

  此类故事还有很多,如《文德桥的典故》、《鹊桥传说》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对勤劳善良,也看到了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组也为大家编了《桥故事》报,课后与大家再交流。

  4、桥意新释

  同学汇报:同学讲相声:材料

  甲:最近可好啊?

  乙:不好。

  甲:WHY?你要是有什么困难找我,要知道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乙:既然这样,那我就跟你比试比试,谁知道的桥多!

  甲:你正好撞在我的强项上了!这个桥我知道的太多了!

  乙:算了吧,你肚子里有几跟葱我比谁都清楚!就你那两下子!切----

  甲:不信?你数着:赵州桥、朱雀桥、飞虹桥、迈高桥、文德桥、四象桥、包东桥(本班同学的名字)……这个南京大桥的设计师的姑妈叫什么名字我都知道!

  乙:停,我们是比谁知道的桥的新意多!你可知道心桥是什么?

  甲:心桥不就是心脏搭桥手术吗!叶利钦就作过这样的手术!·

  乙:去你的!心桥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你输了,请客!!

  甲:不带的!我也来问你一个!你知道商桥是什么意思?

  乙:商桥是现代社会一大隐患,在立交桥上全是卖杂货的小商贩!让外国人看到多不文明呀!

  甲:回答错误,商桥是商业沟通的桥梁!

  乙:哦~~~该我问你了!书桥是什么?

  甲:是以书来沟通的方式,THIS IS A PIECE OF CAKE!

  乙:真不知道廉耻,问你个简单的你就爬上房顶了!文化桥梁怎么解释?

  甲:就是文化沟通的渠道吗!

  乙:说的好!

  甲:我问你个难点的!经济桥梁是啥?

  乙:不就是搞中介的吗!真不是个玩意!坑人害人!

  甲:不知道就别讲,这个经济桥梁是指经济上互通信息的手段。常向我学学嘛,长知识!!

  乙:诶,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你水平渐长,令我自叹不如啊!那你还知道什么桥?

  甲:还有鹊桥!

  乙:鹊桥是什么?

  甲:是传说中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How romantic!

  乙:那鹊桥是什么样子?

  甲:我怎么会知道?我又不是牛郎!这只是传说中的桥!

  乙:说道传说中的桥,我还知道“奈何桥”!这是通向阴曹地府的桥梁!

  甲:还有橡皮桥、太空桥、诚信桥、友谊桥、信息桥、文艺桥、警民连心桥……

  乙:怎么都是一个名词+桥啊!生活中的许多职业与物品也起着桥的作用,如电话是通讯桥、家长是孩子的成长之桥、老师是知识桥……

  甲:还有许多软件如译桥、桥接器、陈桥五笔输入法、象棋桥……

  同学评议:

  二、活动拓展

  1、看图配桥联。

  我国桥文化是如此的丰富,可惜我们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不然我们可以更多了解大家探究的成果。探究成果喜人,不过探究过程也同样有意思。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这么一座小桥(投影照片),请看屏幕,桥的外形也不是很特别,这是浙江绍兴的一座古桥,名曰“小江桥”,连接萧山与北后两个地方,桥上有一幅对联,其中上联是:“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现在我想考考大家,请你根据上联以及这座桥的名称和外形特点,对出下联。请大家思考,在纸上写写。

  学生思考、动笔。

  老师巡视,请出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写下联。师生评议。

  2、给小桥命名

  大大小小的桥遍及我们生活空间,展图片给桥明名。

  三、活动延伸——展示桥照片,写作导游词。

  中国桥确实多,而且美,它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观光,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今天我们虽然不能抚摸到它的桥栏,也不能上去踩踩它的背脊,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图片,和它有一个亲密的接触。请大家欣赏我们收集的南京二桥的照片。

  同学看照片。

  作为东道主,结合图片,请你给外地游客,作个导游解说。你的导游词要尽量突出这座桥文化魅力,以其文化魅力吸引四方游客;一百字以内。相信效果一定会更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由于时间有限,写作导游词,留给大家回去继续完成,作为下节课汇报的内容。

  四小结:

  中国的桥文化举世无双,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我们在为这些桥文化感到骄傲、自豪时候,别忘记把这座传统的桥延续下去。

  【课前布置】:

  学习这个单元的初始,关注综合性学习内容。布置学生回家阅读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的课动介绍和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师生共同确定四个探究子课题:①谈桥论名;②桥与文学;③听听桥故事;④桥意新释。

  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注意人数的平衡,实力的均衡),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自己的任务,分头展开探究,自习课上分小组整理汇报资料。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搜集信息和筛选信息。

  这一过程中,师生还要共同收集有纪念意义或欣赏价值的桥的图片。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③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A案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②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③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d.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B案

  ●由图入题

  ①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

  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②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

  ①自由读文,读准了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②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③组内交流。

  ④全班交流。

  ●品味语言

  ①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②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 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 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7、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使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出示闹钟,让学生闭目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2. 一分钟很短,但对每个人却很重要。

  二. 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 自读课文,想想“一分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20分钟呢?

  3. 学生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

  4.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 全班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6. 巩固汉字,伙伴互相考考是否认识生字。

  7. “找找说说”,比一比,看谁组得快。

  8. 指导写字,先观察笔画,再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三.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四.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并整体感知。

  指名读第一、第五、六自然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他却迟到了20分钟。他后悔什么?

  二. 小组合作学习。

  自学提示,自由读第2至4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

  三. 小组汇报,全班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四. 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这句话。要求读出着急、自责的语气。

  五. 全班齐读课文并说说: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每一分钟、每秒钟都重要。

  六. 全班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七. 实践活动。体会一分钟里能干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本文抒情成分较浓,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要加强感情朗读。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段落(第5——8段),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安排上,可先突破重点,然后再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最后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设境激情,导入新课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二、粗读全文。初步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2.本文勾勒出了几幅图?请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高原风景图、白杨远视图、白杨特定图、物人联想图(敌后抗战图),每一幅图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通过上述划分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清楚全文的脉络。

  三、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标题为“白杨礼赞”,细读全文,看看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要求学生迅速默读全文,用笔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和段落,然后由学生回答,相互补充,教师小结。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确;第8段告诉我们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白杨树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要描述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呢?

  4.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明确: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作者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来刻画白杨树的外形的。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语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可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7、8段,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积极质疑,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树种进行对比。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列举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就是借物咏人的写法。

  注意,在文章第7段,完成了由树一人的转化,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两个相似的地方突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6.在文章最后,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用意何在?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

  对于这个概念,教师不宜作详细的分析介绍,只要点到为止即可,让学生大致明了象征手法的基本意义,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会到“象征”是什么,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2.学生朗读第7段。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赞美白杨树,这样做的目的究竟何在?

  (2)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3)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这树和人有什么相似点?请引用课文中的内容回答。

  (4)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组反问句主要是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组排比反问句,结构相似而有所变化,内容相近而不断深化,清楚地表明本文歌颂和赞美的真正对象是“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和抗日军民。至此,作者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基本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清楚明确。学生朗读第8、9段。思考:

  (1)第八段去掉是否可行?请说明你的理由。

  (2)文章中的“楠木”象征什么?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目的何在?

  (3)文章的结尾再次赞美白杨树,这已经是第五次赞美了,你觉得这样反复赞美是否累赘?

  以上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关答案请参看“教学设计(A)”。

  二、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学习内容

  三、学习迁移

  请阅读下面的散文,将之与课文比较,回答文后问题。

  白杨

  袁鹰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争论,才把爸爸的思路引过来,他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了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再坐几天汽车。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几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961年秋天,兰新路上

  1.油画,色彩浓重;水墨画,色彩淡浅。如果以油画、水墨画来比拟《白杨》和《白杨礼赞》,你认为《白杨》是——画,《白杨礼赞》是——画。

  2.《白杨》和《白杨礼赞》一样,也有象征意义,它象征——。两篇文章同是以白杨为题,但所象征的各不相同,对这点,你怎么认识?

  3.《白杨礼赞》和《白杨》,风格不同,意境不同,可见一题可以多做。请你也试着以某一种树木为题,写写你的感受。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风娃娃的愿望—尽力为人民做好事。

  3、懂得只有尽力为人民做好事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知道风娃娃为人民做的好事,并向风娃娃学习尽量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喜欢娃娃吧!你们自己有玩具娃娃吗?有什么娃娃?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娃娃(板书:课题风娃娃)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

  2、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把它读正确。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1)风筝线处断了,几支风筝在空中飘扬,不一会就无影无踪。

  (2)孩子们急得直跺脚,都埋怨天上的风。

  ……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要书写的8个生字娃娃,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练习组词

  3、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

  4、教师重点指导一下生字的书写。

  跺

  怨

  跃

  勇

  敢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测试

  二、学习课文

  1、通读课文,理清线索

  读课文,想想风娃娃做了那些事?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吹风争、吹风车

  以上几次,那些是做的好事?那些是坏事?

  2、提出质疑,小组讨论

  (1)

  风娃娃为什么好事办坏事?

  (2)

  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好事?

  3、分块学习、反馈交流

  (1)研读“做坏事”板块

  风娃娃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结果怎样?

  风娃娃听到了人们的责怪,它是怎么想?读一读这句话?

  (2)研究“做好事”板块

  4、学习第三段

  (1)自由朗读第三段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5、学习第四段

  (1)自由朗读第四段

  (2)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它会想些什么?

  (3)他是怎么做的?急忙说明了什么?你能说一说他的近义词吗?

  (4)纤夫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样感谢风娃娃呢?

  (5)指导朗读

  6、

  学习第五自然段(方法同上)

  三、延伸思维

  你帮助过别人吗?说一说好吗?

  四、作业

  做一件好事

  课堂设计:

语文教案 篇8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诗中所说的“海”是什么呢?诗人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一方面因为渴望早日实现理想,一方面因为对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就能达到理想境界,可事实并非如此,就不免失望、沮丧。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是童年的遐想。“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这就是说,妈妈指点了理想,唤起了我的想望,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一旦望不见海,望见的依然是山,于是大失所望。

  长大了,诗人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海很遥远,但是并非虚无缥缈。理想和信念,使人不畏长途跋涉,“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练习说明

  一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既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既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既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本题是结合课文的练笔。“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教学建议

  一、加强朗读训练。

  探究前宜安排朗读,以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感知能力。探究过程中宜安排片段朗读,作为探究的重要手段。探究后宜安排朗读,提高表情朗读的水平。

  二、抓住探究的关键。

  关键是“海”与“山”的象征意义,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人们对实现理想境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起初往往估计不足,一旦达不到预期目的,就大为失望。这种情况还可能反复多次。随着认识不断深化,才能对长期性和艰苦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诗人告诫人们,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探究到这层精义,就会喜欢这首诗,觉得最后一节诗简直是人生格言。

  三、开创研究性学习新风。

  本课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贯彻“课程标准”精神要有个好的开头。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教师要引而不发,路让学生自己走,教师起引路、扶助、鼓励作用,一开头养成好习惯,开创研究性学习的局面,今后就比较好办。

  四、重视“读一读,写一写”。

  “读一读,写一写”,是识字和写字,读音要准确,写字要规范,还要练习书法。“读一读,写一写”,又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以不断丰富语言。词语只有烂熟于心,才能在自己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中运用自如。孤零零一个词,不容易记,用法也吃不准,最好识记所在的短语短句,例如,“海在喧腾”就容易记,容易用;不断扩展,不断变化,可以生成各种句子。如“海在远方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重视“读一读,写一写”,才能练好语言基本功。以后各单元都是如此。

  五、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阅读文学作品,要培养感受、理想、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要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重视朗读训练。

  3、从第一课开始,着力开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定位于“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课时安排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读一读,写一写。

  3、朗读。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溪流的歌”所体现的精神,领会作品的主题。

  (二)掌握童话常见的艺术手法。

  (三)品味作品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话虽说面向的是儿童读者,但很多成年人也非常喜欢读童话。有记者曾经问作家毕淑敏:“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你会做什么?”她很干脆地回答:“我会读童话。”她进一步解释说:“我非常喜爱经典童话,生病住院的时候就更喜欢。我一直觉得,童话并非只属于儿童,《白雪公主》描述了嫉妒导致的残忍的阴谋,《海的女儿》写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青蛙王子》体现了对承诺的态度……在这些优美的故事里,孩子看到的可能是新奇的想象,成年人却能体会到古老的、恒定的`心灵法则。”

  童话中不仅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幻想,它还蕴含着生活中许多深刻且耐人寻味的道理,它以最恰当、最轻灵的方式为读者打开一扇可以终身受益的大门——思考人生。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严文井先生的一篇童话作品《小溪流的歌》,看看这篇作品会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二)检查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此项内容为上课前布置,或课下通过课代表布置给同学)

  词语解释:低沉——天色阴暗;(声音)低;(情绪)低落。

  怨恨——对人对事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富足——丰富充足。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

  (三)题解

  同学们也许都亲眼目睹或从电视中看到过“溪流”。那从山涧碎石中缓缓流出的一道碧水,清澈见底,时有游鱼安闲地穿梭其间,在狭窄的水道边,常常见到人们踩在圆润的卵石上,掬一捧清凉的溪水,喝上一口,感受一下自然纯真的气息。大诗人王维也特别喜欢溪流这种静谧的意境,有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本文文题中,清澈的溪水在岩石上缓缓流动的声音,被作者说成是“小溪流的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童话故事正是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题记中的“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解说:这个问题可先行提出,但不必急于作答,留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进行探讨)

  (四)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这篇童话有自然分节,请4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完成“思考与练习二”的表格。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二”。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溪流成长的不同阶段,“歌声特点”和“力量表现”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随着“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的发展轨迹,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雄浑浩阔,而声音也在进行着相应的改变,变得低沉而洪亮。这些描写刻画都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能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进行描绘,使塑造的形象具有真实性,也是童话的基本要素之一。

  3、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

  通过填写以上表格,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共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写了小溪流的几个发展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以及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经历。最后一部分总括上文,呼应开头。全文结构完整、匀称。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能读出故事中的童趣。

  2、抄写并解释词语。

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冷”“淡”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初步具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句子中的反义词。

  【学习准备】

  课文中5对反义词的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7”是一首对子歌。以前我们学过哪首“对子歌”?谁能背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走进识字七,了解识字7的对子歌。(点击出示课题)现在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识字7)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反馈。

  (1)勾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注意纠正平翘舌音。

  (4)指名读课文,重点正音:赢、赞、诚。

  (5)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先读准画线的.生字?画好朗读节奏线读好这个句子。

  3.再读课文:自由读?推荐读?挑战读?齐读?去掉拼音读。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4.画找反义词。

  (1)读着读着你能发现这些词在意思上的特点吗?(反义词)老师在书中也画了一对,请你也照样子画,画好的与同桌交流一下。

  (2)反馈:教师出示几对反义词(是—非、长—短、虚心—骄傲、热情—冷淡、诚实—虚伪)请学生齐读。

  (3)(出示画出反义词的课文)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理解词义

  1.结合情境,理解“是—非”。

  (1)指名读。

  (2)理解词义。

  (播放动画:几个孩子扔垃圾,有的扔在垃圾桶内,有的扔在垃圾桶外)他们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教师小结:“对”就是“是”;“不对”就是“非”。今天上课,我们小朋友专心听讲,发言积极,这种做法──是(教师点词卡“是”)。把“是非”合起来也是一个词语,小朋友能分清是非,也就是能分清对错。(再读词语)

  2.展示榜样,理解“长—短”。

  (1)请学生找出两样长短不同的东西。教师出示物品,学生说长短。

  (2)出示班级学生学习生活图片(理解“长短”的另一层意思),教师介绍他们的长处。

  (3)教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也是他们的长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也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出示并请学生齐读)有个词也是说这个意思,“取长补短”。(出示词语请学生再读)

  (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觉得可以取谁之长,补谁之短)

  四、记字积累,指导书写

  课文学得这么就好,生字肯定也难不倒大家,看书第115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观察发现(预设:结构、关键笔画)。

  (2)教师板书(上下结构“热”;左右结构的字由学生挑选一个老师板书)。“冷”的最后一点别忘记。

  (3)学生练习,同桌相互评价,好的打上五角星。

  (4)展评(重在字形结构)。

  五、课外积累

  课后我们也去收集、发现各种有趣的对子吧。

  板书设计

  识字7

  是 非

  长 短

  虚心 骄傲

  热情 冷淡

  诚实 虚伪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词语

  教师导语:我把课文中的生字搬到这里了,你还认识吗?

  1.(出示)三字韵文。

  学做人,要诚实。待他人,不冷淡。明是非,知长短。有进步,不骄傲。虚心学,赢人赞。好孩子,招人爱。

  2.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拍手读。

  3.展示诵读课后搜集到的对子。

  随机把搜集比较好的对子歌,领着全班齐读。

  二、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男女生读,个别学生比赛读,齐读等等。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评价人物,理解“虚心—骄傲”。

  (1)小朋友最爱听故事了,我想讲一个关于小红和小明的故事。(出示他们的图片)(录音)小红和小明是同桌,小红成绩很好,小明学习不认真。有一天中午,小红正在看书,小明拿着球,说:“小红,快,我们打球去吧。”小红说:“不行,我要看书。”小明说:“你成绩已经很好了,就别看书了。你看我,上次老师不也表扬我成绩进步了吗?”小红说:“可是后来你不是学习退步了吗?”

  (2)你能用这里的词评评他们吗?

  多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按课文中的回答,可以逐步引导。

  (3)你想对小明说什么? (指名说)

  听了大家的话,小明想了很多,你听──(录音:谢谢小朋友们,你们说得太好了,我一定马上改掉骄傲的毛病,虚心学习,争取进步,相信我吧。)

  (4)(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学生读一读。

  5.联系生活,理解“热情—冷淡”、“诚实—虚伪”。

  (1) 了解了小红、小明的故事,老师也想知道小朋友的故事。平时,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么做的?随机理解“热情”与“冷淡”。

  (2)同学们都不错,那如果做错事,你会怎么做?请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做过错事之后是怎么总结的?小组交流──指名说(老师要送一个词给大家:“诚实”)“诚实”的反义词是什么呀?(虚伪)(读词)

  5.教师小结,回读全文:多好的对子歌呀,让我们再来读读吧。(学生齐读课文)

  三、记字积累,指导书写

  又到了写字时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淡、热、情”

  (1)观察发现(预设:结构、关键笔画)。

  (2)教师板书(上下结构“热”;左右结构的字由学生挑选一个老师板书)。“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

  (3)学生练习,同桌相互评价,好的打上五角星。

  (4)展评(重在字形结构)。

  四、拓展积累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对子。(出示)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课后我们继续去收集、发现各种有趣的对子,并试着写一写对子歌吧。

  板书设计: 识字

  是 非

  长 短

  虚心 骄傲

  热情 冷淡

  诚实 虚伪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