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9 11:01:01 教案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

  3、想象故事情节,排成课本剧

  4、扩写寓言,教育学生留意观察生活,抓住动作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寓言内容,理解寓意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引入寓言《狐狸和葡萄》

  师:说起狐狸,大家都很熟悉,在很多故事中都有它,如: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学生谈感受),今天咱们再来看一个发生在狐狸家族里的故事,(读课题),狐狸和葡萄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

  诵读寓言故事:

  盛夏酷暑,一群口感舌燥的`狐狸来到一个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狐狸们馋得直流口水,可葡萄架很高。

  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二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

  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树架下。

  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忧郁成疾,不治而亡。

  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

  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了性命。

  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骗、抢些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

  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另外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利用叠罗汉的方法,成功共享,皆大欢喜。

  领会寓意:

  思考:1。这些葡萄究竟酸不酸?好吃不好吃?为什么狐狸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2.“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他”会想哪些办法呢?

  3.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说明狐狸想尽办法的结果。此时此刻,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可他又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4、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5。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狐狸这样的人很多,这些人——(引读文章结尾,揭示寓意),平时我们还习惯用另一句话来形容这些人,多媒体出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试着填好这些句子

  ①丽丽今天穿了件很漂亮的连衣裙,同学都说好看,芳芳见了却撇撇嘴说:“有什么好看的,像只花蝴蝶似的,俗气!”真是

  小结: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课文下面吧。

  1、学生写话

  2、学生交流体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主要情节。

  2.学习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人物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3.抓住文中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4.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我的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我的心理活动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2.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但是有一个小孩在刚刚爱上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时,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随着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进入语文课堂。(板书:别了,语文课)

  二、默读课文,走进文本

  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自由阅读。

  三、交流阅读感受

  1.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谈自己阅读的体会、感受以及困惑。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最感动或者也有同感的地方。

  四、整理归纳,多层次读文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再现。

  五、质疑悟读

  1.陈小允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表现在哪些方面?

  2.重点品读有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段,分析我的心理产生变化的原因。

  3.存疑总结:当得知自己即将和家人移民海外时,我的心里不禁为自己可以不用默写而窃喜,可见我对语文是厌恶到了极点。可是,面对张先生的鼓励和礼物,我的心里又产生了哪些变化呢?我是不是依然讨厌语文呢?

  备课拓展 《别了,语文课》作者简介 何紫(1938—1991),生于澳门,广东顺德人。在香港高中毕业后当过三年教师。后任《儿童报》编辑、《华侨日报》编辑、《幸福画报》特约撰稿人。1971年办儿童图书公司。1981年创办山边社,出版普及读物和儿童图书。曾任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长。出版有《四十儿童小说集》《儿童小说新集》《儿童小说又集》《二十六短篇童话集》《我的儿歌》《那一棵榕树》《我的童话》等。在大陆出版的作品集有《别了,语文课》《臭水沟旁的城堡》《何紫作品选》等。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gng)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 法:培优辅差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图字结合,认识口耳目手足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

  3、学习新课文。

  三、巩固认读

  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课本田字格中生字自己写一写。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四、作业布置:在田格本上写今天所学的生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图、梨等八个生字,会写波、浪两个生字。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感悟到是勤劳的人们使秋天更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教学用具】

  1、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

  2、课件。

  (包括生字、词以及句子练习。)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山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

  (出示挂图)

  2、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对,它们告诉小朋友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么美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吗?

  板书课题:

  秋天的图画

  3、指名读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课文中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书中的红苹果帮忙。

  2、读完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课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美丽的秋天来啦,想想该怎么读?

  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不过得先过生字关。

  3、熟悉生字:

  梨──梨树 笼──灯笼

  粱──高粱 燃──燃烧

  浪──波浪

  (见过大海的波浪吗?是什么样子的?)

  颊──脸颊

  (摸摸自己的脸颊。)

  勤──勤劳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勤劳的?)

  4、书中有一句话把这里的好多词都装进去了:

  (出示课文第二句。)

  ⑴ 指名读,猜猜秋姑娘带来了什么本物?

  ⑵ 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师:这多有趣呀,灯笼变成了金黄色的梨,脸颊变成了红红的苹果,波浪变成了金色的稻海,火把变成了红红的高粱,这么好的句子谁来读读?

  ⑶ 指名读、齐读:

  这时候,如果你走到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身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大雁都说了些什么?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

  ⑷ 大雁说得对吗?为什么?

  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

  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⑸ 师:是你们把秋天变得这样的美丽、神奇。梨树、苹果、稻海、高粱都会感谢这些勤劳的人们,让我们问问它们吧!

  谁使你这样美丽?

  ⑹ 梨树说:是__________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

  苹果说:是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____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

  三、学写波、浪两个生字

  四、总结全文

  今天大家在山野里玩得高兴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儿了,不过我们相信明年这里会变得更美丽!

语文教案 篇5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3、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学习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4、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复述课文来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2、用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分析人物。

  3、采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父母内心的声音,从而化为他们感恩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2、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突破:

  通过复述课文和内容框架问题的解决,帮助熟悉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紧扣文本进行问题探究和人物形象分析的学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并布置学生预习。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生字词和文章大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前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营造新课氛围。然后由一组台阶图片,引入新课学习。

  二、明确学习目标。

  利用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完成生字词教学。

  四、复述课文,熟悉小说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通过对三个框架性的问题学习,进行课文复述,了解小说故事情节。

  五、问题探究,研读课文。

  通过对六个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把握文章意蕴。

  六、把握理解父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1、安排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仿句练习,粗略感知父亲形象。

  2、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要求学生通过对文中重要事件的分析,来概括父亲的特点。

  3、在此基础上归结父亲形象。

  4、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七、欣赏歌颂父亲的歌曲,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播放崔京浩的歌曲《父亲》,配合投影图片展示。

  八、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写写你的父亲,或者写写你知道的父亲,并试着感受父亲的品格或胸怀。

  九、板书设计。(略见投影)

  十、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运用数据、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培养语感。

  3、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预备铃两分钟:《种太阳》歌曲播放

  同学了解歌词,跟着学唱。

  一、散文欣赏引出

  1、出现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段,师朗诵。

  2、这段话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美美地读读?

  二、初读文,感知《太阳》的语言

  1、读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2、实话实说,这篇文章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硬邦邦,硬生生)

  三、再读文,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

  1、课文写了些什么,每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概括。

  2、2~8自然段分别让同学板书段的概括。

  3、师生讨论:

  根据自然段的意思,归并意义段。

  4、交流板书内容,小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她与人类的关系。

  四、细读1~3节,品味语言特点

  1、说明文的语言也有自身的魅力。(笑脸图贴上)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

  2、交流,边让同学板书。

  (数字、举例等等)

  3、自读,把特点表示出来:

  6000度,你感觉怎样?你想到了什么?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

  4、同桌互读互评,假如你的同桌读得好,鼓鼓掌。

  5、师生合作读。谈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给你的感受。

  五、读4~8节,感受密切关系

  1、(奖励大家到阳光底下去走走。)看录象。

  2、读课文,读到哪些地方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些镜头或学过的知识,就在这句话旁边打五角星。

  3、用“太阳虽然离俺们很远,但是他跟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开头说话。

  4、小结。

  (你们都在用举例的方法。)

  5、引读第8小结。

  6、对大家,对太阳说句话,写在课文后面,交流:

  生:啊,太阳,你给了俺们生命,给了俺们世界。

  生:太阳,您是大地的母亲,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生:太阳,你给予俺们……

  生:太阳,谢谢您……

  生:人类呀,俺们要破译太阳的密码……

  师:刚才俺们用感恩的心,发烫的文字来赞扬太阳,现在俺们一起来欣赏。

  六、拓展阅读

  1、歌曲《心中的太阳》

  2、艾青的《给太阳》。师生配乐朗诵。

  3、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心理充溢了阳光,最后让俺们带者阳光般的笑脸和大家送别,带着阳光般的心情走向未来。

  〖板书

  太阳

  (同学的板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