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1 10:44:4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优秀10篇】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思想】

  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基本心境:泰然、旷达,自解、思“归”。我们当以字词句意为立足点,意境理趣为突破点,反复吟咏,体会其疏朗刚健之风、旷达深邃之境以及深刻透辟之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一、研习品鉴,理解作品的意境。

  二、拓展提升,体悟人生之雨和人生之归。

  【教学过程】

  一、由“雨”开篇,设疑导入

  由“雨”设疑:请同学们比较“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和“人生就是躲一场雨的工夫”两句话,简单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点拨导引:前者有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等意思;后者加个动词,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即多了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等。人生有雨,有雨而躲,这是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态度、人生准则呢?我们来看看苏轼的回答。

  二、初读感知,梳理词意

  1.粗通大意:齐读小序和词,看看这首词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以及苏轼在这件事情中是什么态度。引导学生在小序、正文以及注释中寻找答案,学会梳理内容和概括大意。

  点拨要点:这首词主要写苏轼一行人往沙湖相田,途中遇雨后的感叹;苏轼没有躲雨,他认为风雨无妨(以“余独不觉”“莫听”“何妨徐行”等词语来印证)。

  2.初识词人:自由诵读这首词,结合词的内容,简单说说词人给你的最初印象。引导学生粗略感知词人形象,可根据学生发言来梳理点拨,不必求全。

  三、品读赏析,领略词境

  1.苏轼是怎样表达自己“独不觉”,即不愿躲雨的人生态度的?你认为哪些词语直接表达了这种态度?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作,把握提领性词语。点拨思路:如“莫听”“何妨”“谁怕”“竹杖”“芒鞋”“一蓑”。(答案参见“方案A”)

  2.苏轼为什么不躲雨?请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来谈谈。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可从如下角度作点拨或归纳:

  (1)此词作于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轼,已开始从愤懑和痛苦中跳脱出来。

  (2)苏轼思想中融合了儒佛道。他崇尚老庄哲学,深受禅学影响,因而淡泊、遗忘、化解、隐逸等思想都会在逆境中生发。

  (3)作为豪放派词宗,苏轼个性中蕴藏着乐观的因子。

  (4)同时期的《赤壁赋》中已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等语,表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物我两化的境界。

  3.“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由最初的大雨“穿林打叶声”,到“一蓑烟雨”,再到“也无风雨也无晴”来整体理解,明晰借喻之意和托寓之情。

  四、研读探究,走近词人

  1.围绕“雨”字,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雨中和雨后,你认为上下阕的主旨句分别是哪两句话?为什么?在学生提出主旨句后,引导他们讨论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其中人生况味。

  点拨归纳:

  上阕:“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关键词是“任”,含放任自由之意。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面对风雨,不惊不避,不哀不伤,显示了词人的人格光辉。此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然洒脱的生活态度,尽行囊括。

  下阕:“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关键词是“归”或“无”。心中无雨晴,纵然风雨阴晴变化莫测,也左右不了词人的心境了。此句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2.有人说“归”字是全词的核心所在,并可从中窥见词人的文化性格,你怎么理解?苏轼的'“归”和陶渊明的“归”能否划等号?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拓展,从更深层次理解词之意蕴及词人之精神。

  点拨归结:“归”字贯串于词中,是词人精神世界的缩影。“莫听”“徐行”,拒风雨于身外,这种心安是归;“竹杖”“蓑衣”,这种退隐之思是归;“也无”,这种超凡拔俗也是一种归。

  苏轼360首词中,归字出现100多次。如“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又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还有“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吾乡何在?在心安处,心的江海远在俗世之外;苏轼是归于“心”,陶渊明是归于“田园”。联系前面说的“东坡为何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自解与超脱,是中国文人最后可退守的精神家园。

  五、激疑思辨,体悟人生

  请同学看一段话:“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贬谪琼崖’的下场,这是不正常的,而苏轼最终能够对这一结果接受并心平气和那那就更不正常了。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念其实只是‘随遇而安’的另一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旷达’实则是一种无奈,‘突围’其实是一种逃跑。”你认同这段评述吗?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人生风雨?当人生风雨来临时,是当其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感悟,畅所欲言,鼓励多元理解和个性发现,将经典阅读和当今生活、个体人生结合起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朗读背诵,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要求学生把握词的基调、节奏、旋律等,读出一份从容与淡定,潇洒和超脱,疏朗和刚健。

  布置作业:以《走近苏轼》为题写一篇随笔。

  结语:人生再多的雨,经过苏轼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他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

  (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

  2、检查字词

  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答案,学生互批。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尝试握笔,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作准备,继续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能朗读句子,学会生字“唱、歌、游、戏”,学习词语“唱歌”和“游戏”,学习笔画“提”。

  教学过程:

  一、游戏揭题。

  1、游戏1,猜猜“我是谁”:出示一只手,让学生依次说出每个手指的名称。

  2、大家都知道五个手指的名字了,那让我们再来做个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3、边念儿歌边做游戏2。

  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拇指食指头碰头,

  拇指中指头碰头,

  拇指无名指头碰头,

  拇指小指头碰头,

  我们都是好朋友。

  4、课堂中我们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做游戏,又能学到很多本领,真是快乐极了。

  板书课题。

  二、识字读句。

  1、出示句子。

  (1)跟读句子。

  (2)自由练读句子。

  2、学习生字。

  (1)说说自己认识了哪几个字。

  (2)出示生字:“唱、歌、游,戏”,要求学生指书读句,圈生字:这段话中藏着几个字宝宝,他们叫什么名字?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3)认读生字,正音:让我们和这些字宝宝打个招呼吧!唱歌的.“歌”就是儿歌的“歌”,你还知道什么“歌”(山歌、民歌、校歌、队歌等)

  (4)学习词语“唱歌”。你最喜欢唱什么歌?唱两句听听?

  (5)学习词语“游戏”。

  ①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②你还记得刚上课时我们做的游戏吗?(指名交流)

  ③复习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④改编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请同桌两人做五指轮顶游戏边做边念儿歌:

  拇指拇指头碰头,食指食指头碰头,

  中指中指头碰头,无名指无名指头碰头,

  小指小指头碰头,我们都是好朋友。

  3、朗读句子。

  (1)认真地跟着录音或者师朗读句子。

  (2)多种方法练读:

  ①指着书跟读;②自己练读;③指名读;④小老师领读;

  ⑤男女生或小组赛读;⑥做动作表演读。⑦齐读。

  4、学习笔画“提”。

  (1)师念儿歌:语文课,真快乐,笔画宝宝来碰头,

  你瞧我,我学你,你追我赶争上游。

  学生跟读儿歌。

  (2)复习已学笔画:“横、竖、点、撇、捺”。

  (3)学习新笔画:“提”。

  ①师范写;②书空:从下往上写个“提”;③指名书空;④齐书空。

  三、学习握笔。

  1、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新本领,那就是握笔。师演示握笔操。

  握笔操

  拇指食指捏笔杆,中指靠笔杆,

  无名指、小指靠中指,一拳一尺一寸做到位。

  2、学生跟着做,师巡视。

  四、巩固延伸。

  1、给字宝宝点名。(抽读生字卡片)

  2、给字宝宝找朋友。

  这几个字宝宝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可以组成词语?(认读“唱歌、游戏”)

  3、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语文教案 篇4

  (一)明确目标

  对比《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思考其观点提出的不同角度,并让学生对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整体感知

  阅读马南邨《不求甚解》一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让学生默读《不求甚解》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请分析《不求甚解》的结构层次。

  该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义。首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会意”;再次,具体解释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

  2.《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3.《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主旨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囿于表面现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承,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 “不求甚解”是谈学习

  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四)板书设计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观点:反复修改 把握精神实质

  精益求精 不拘于表象

  侧重点: 写作 读书

  角度: 态度 方法

  关系:相辅相承,并行不悖

  附: 不求甚解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①这篇短文中写道: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 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 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教案,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②,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①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 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①[《五柳先生传》)这是陶渊明一篇自况的短文。因宅边有五株柳树,作者就自号为“五柳先生”。

  ②[普列汉诺夫(1856--1918))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后成为修正主义者,孟什维克领袖之一。

  ③[王粲的《英雄记钞》)王粲(177—217),东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史书无王粲作《英雄记钞》的记载。本文所引《英雄记钞》中语,与《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鱼豢《魏略》中语,文字悉同。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个谜语: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能让树跳舞,能使土飞扬。(打一自然现象)。学生回答后,师评价: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就是[风][出示一幅学生画]请大家看画面:圆圆的荷叶、美丽的荷花,两个小青蛙正在打电话,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真是太美了!这时一阵风吹来,池塘里的景物就会动起来,想不想把它画下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画风。板书[画风]

  可是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今天我们就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探讨。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六十六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多音字,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三、学文

  1、这么一会儿功夫你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你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学生读后汇报

  [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思考爱提问;喜欢陈丹,因为她善于向别人学习;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爱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师提问:“从文中哪里能看出赵小艺爱动脑筋?”学生在文中找、读抓住:“眨眨眼睛”“想了想”去体会。师追问:“经过思考赵小艺画出风了吗?”学生汇报,师板书[飘动的旗子]师追问:“旗子为什么会飘动?”学生汇报,师说:“原来风就在飘动的旗子上。”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的画,宋涛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宋涛说的话。师继续问:“受到赵小艺的启发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斜斜的雨丝]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画的风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追问:“之前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陈丹善于向别人学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师继续问:“陈丹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弯弯的小树]这时赵小艺又想出了一种画风的方法,她是怎样画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赵小艺善于动脑的好习惯,相机板书[转动的风车]

  2、师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师说;“文中的小朋友都画出了风,解决了画风的难题。其实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难题,当遇到难题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并板书[勤于动脑善于创新]

  3、指导朗读。范读、分角色朗读。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动脑、画风。

  四、布置作业:一阵香味飘来,香味怎么画?

  这节课,我根据二年级学生逻辑思维差,但天生爱画、爱说的特点,对课文的感知主要通过朗读理解。通过实践,我觉得我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次体育比赛。教材分提示语和插图两部分。提示语以问题入手,力图唤起学生对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的记忆,并提出习作内容。然后从两方面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一是要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二是力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教材的学生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的插图,是为引导学生回忆比赛时的场景而创设的情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参加体育比赛或观看体育比赛对学生来说,应该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有了亲身体验和感受后很易于捕捉到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根据本班学情,本次习作使用两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按习作要求,选择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体育比赛,让学生热爱体育,近一步理解和内化体育。

  2.通过此次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清楚比赛经过,写好运动员们场上的表现及观众的反应。

  3.通过对运动员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和对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描写,把比赛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清楚比赛经过,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比赛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体育比赛。

  2.准备一个奥运会体育比赛场面的精彩片断(配有解说的实播录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8年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大家还记得那一段激动人心的日子吗?谁能说说有哪些运动员夺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冠军?

  2.同学们的记忆真不错!运动员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共夺得100枚奖牌,其中有51枚金牌、21枚银牌和28枚铜牌。让我们截取其中的一个夺冠片断,一起回顾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在北京奥运会决赛中的精彩片断。在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要注意观看赛场的气氛、林丹在比赛时和比赛后的动作和神态以及观众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还要注意听一听解说词。(播放视频)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林丹与李宗伟的决赛片断真精彩。这是一次体育比赛(板书:一次体育比赛),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笔来记录一次体育比赛(板书:记)。

  2.请同学们默读课本第15页的习作提示,想一想:提示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读后交流:

  (1)这次可以写哪些内容?

  可以写自己参加或观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一次体育比赛。(板书:参加或观看印象最深一次)

  (2)时要注意什么?

  一是要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二是力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板书:动作、表情、语言、场面)

  三、组内交流,合理选材

  1.想一想自己参加过哪些体育比赛?观看过哪些体育比赛?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体育比赛?

  2.4人小组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选好自己要写的内容。

  3.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要写哪一次比赛?参加比赛的有哪些人?比赛的大致过程怎样?比赛的结果如何?观众有什么的反应?

  四、借鉴,学习写法

  要想写好比赛过程,就要对比赛场面和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一些恰当的描写。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片段和例文,看完之后说一说:写得好不好?是怎样写好的?

  1.多媒体出示课文片段。

  (1)《勇攀高峰》片段:

  危机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她时而正手拉、拨、扣,时而反手推、挤、弹,关键时刻毫不手软。最终,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力挽狂澜,为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讨论预设:“时而……时而……”处写得好,抓住打乒乓球的动作,写出了邓亚萍球技高超的特点。

  (2)《苦练》片段:

  她的加练任务是十五个球。如果救丢一个,就负一个球。她玩命地向球飞扑过去。渐渐地,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地奔跑着,滚翻着,飞扑着。当她救起第九个球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讨论预设:“她玩命地……飞扑过去。”和“但她不顾一切地……飞扑着。”写出了陈招娣训练的动作。“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从身体的外在表现上,写出了陈招娣精疲力竭。

  (3)《“足球之王”贝利》片段:

  这时,贝利得到同样一个落点极好的传球后,左盘右旋,用假动作绕过对方三名防守队员。当对方第四人上来抢截时,贝利巧妙地把球一捅,球恰好从对方两脚间穿过。贝利一个跨跳越过第四名对手,球又控制在他的脚下,接着,他带球

  绕过冲过来拦截的'第五、第六个对手。对方第七个队员一见,大喊一声:“不好!”飞身凶狠地朝他的脚下铲来,谁知贝利像跳芭蕾舞那样轻松一跳,又迅速地越了过去。随后,他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再大步带球冲向对方球门,用他那高超的带球过人技术,迫使对方第八个第九个来抢截的后卫扑空。此时贝利已把球带入对方禁区,形成了与守门员一对一的有利局面。守门员慌了手脚,飞身前来扑救。贝利准备起脚,哪知这是虚晃一招,把后甩的右脚又赶紧收住,把球向上一挑,一晃身子,盘过守门员,把球轻松送进球门,全场顿时欢声雷动。

  讨论预设:这段描写把贝利在赛场上连过十人,把球踢进球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由于对方每次抢截的方式不同,贝利闯关的技巧也各不相同。突出表现了贝利敏捷矫健的身手,精湛的球艺和艺高人胆大的风貌。其中对对方队员凶狠拦截的描写,也有力的衬托了贝利球艺的精湛。

  引导学生写法:

  (1)比赛的过程要详细写,比赛前的情况和比赛结果等要略写。

  (2)写比赛过程时,要抓住参加比赛的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去写,还要对比赛场面进行描写,比如要写一写比赛环境、观众反应等,结尾还要注意升华主题。

  过渡:这次还要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再看一例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2.多媒体出示例文。

  比赛场上

  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正在顺利进行,操场上热闹非凡。主席台四周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广播喇叭里不时传出雄壮欢快的乐曲声和打破记录、创造良好成绩的报喜声。操场中间,各种比赛正在紧张进行。操场四周坐满了观众,加油声,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砰!”一声发令枪响,运动会中最紧张的一个项目——100米决赛开始了。6名小运动员像6支离弦的箭,从起跑线上冲出去。“加油!加油!”“李红玲,加油!”“齐笑,加油!”……在操场四周观看的同学们挥舞着拳头,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发令枪一响,我的双眼就紧紧盯住那位穿一身红色运动衣的运动员。她叫冯冰,是我们班有名的短跑“健将”。你看她,快速地摆动双臂,两腿生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我和同学们高兴地扯着嗓子高喊:“冯冰,加油!冯冰,加油!”

  忽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只见正在飞跑的冯冰一个踉跄,一下子摔倒在地。我“啊”地惊叫一声,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已经有3个运动员趁此机会超过冯冰。我心中焦急地想:完了,这一下全完了!谁知,冯冰毫不迟疑,一纵身从地上爬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地向前追去。多么勇敢,多么顽强啊!

  这时,全场的气氛更加热烈。老师和同学们全都冲着冯冰喊加油。好,超过一个,又超过一个!冲线!冯冰终于以自己敢于拼搏的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1)引导学生结合例文,针对如何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谈看法。

  教师:读了这例文,我们感受到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看到了观众激动地为同学助威的情景,看到了100米赛场上冯冰的顽强拼搏,看到了“我”对同学、对班集体的关心。这里对环境、活动群体的描写是“面”,对冯冰和自己的描写是“点”,这样采用点面结合、环境衬托的写法,就把运动会上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学习使用这样的写法。

  五、学生习作,独立成文

  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课文中的几个描写片段,又读了一例文,通过讨论交流,大家对如何写好一次体育比赛应该心中有数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动笔习作,写下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次体育比赛吧。

  第2课时

  一、默读习作,自我修改

  写完了,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按照本次的要求,运用修改符号自行修改。

  二、交流,取长补短

  1.同桌互改。

  (1)在互改前,先进行自我,说说自己对习作哪些地方感到满意,哪些地方不满意。

  (2)同桌互换读文,再作。说说中哪里写得好,是否按要求写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是否做到了有点有面,详略得当。

  (3)互改习作。

  2.推荐欣赏、评议。

  (1)学生推荐好习作。

  (2)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按照本次习作要求,既要指出优点,更要提出修改意见。

  四、认真修改,誊抄成文

  在同学互改的基础上,结合欣赏评议过程中大家对习作的修改意见,再次认真修改自己的。修改好以后,誊抄上交。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和挑食的害处叙述清楚。

  3、让同学从小养成不挑食和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读懂例文,学会编一个童话故事,叙述要清楚。

  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童话故事

  2,调查了解一年级或本班同学有多少人偏食,他们喜欢,不喜欢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3,从课外书上查阅或向医生请教偏食的害处。

  4、教学电子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知道饭前不洗手有什么害处吗?

  2,一年级有几个小朋友不讲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你准备怎样教育他?

  (编一个童话故事)

  3,耿新华同学已经把故事编好了,请同学们打开书,俺们一起来读这个童话故事。

  二 学习例文

  1,引导构思:假如你写这个童话故事,你准备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怎样不讲卫生,不讲卫生的害处。)

  2,初读例文,要求读通例文,读懂大意。

  3,引导同学说说例文的大意。

  (1)指名读例文

  (2)说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4,组织同学讨论

  (1)这个故事有没有把不讲卫生的害处讲清楚?怎样讲清楚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写的好?

  5,总结:同学们,耿新华同学在写这篇童话时,先确定好自身写作的主题--讲卫生,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小花猫怎样不讲卫生和不讲卫生的.害处两个方面来写,全文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今天,也让俺们来排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童话故事吧!

  三 按要求,编童话故事

  1,在你们的生活中,大家都会有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呢?书上就有几幅图,让俺们一起来看一看。

  2,图上都说了哪几种不好的习惯呢?(写字姿势、爱吃甜食、挑食)

  3,你准备写哪一幅图,又准备怎样写呢?

  以第三幅图为例

  1)过课前调查,你发现谁偏食?他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指名说说)

  2)偏食有什么害处?你从课外书上或医生哪儿了解到了什么?(讨论,交流)

  3)引导构思:你的童话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偏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后来他是怎么做的?

  4)同学自行构思

  5)交流,评议

  4,第一、二幅的写作指导同理。

  四 同学写稿(其中书面习作1课时)

  板书设计:

  习作八 肚子再也不疼了

  小花猫不讲卫生

  怎样不讲卫生的

  不讲卫生的害处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坳、摩”等4个字,会写“蹈、摩、扮”等8个字。

  2.理解诗歌第一节,体会新年带来的快乐情。

  3.流利地朗读诗歌,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以及珍惜时间、珍惜生活、奋发向上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日子一天天过去,新年就要来啦!高兴吗?引出课题:新年来了。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2)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集体认读,教师强调生字和词语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3.教师出示下列词语,集体读。

  山坳 芬芳 舞蹈 抚摩 俊俏 鼓槌 红日高照

  智慧 燃烧 烦恼 虚度 兴奋 肩膀

  (二)朗读感悟。

  1.集体朗读诗歌,检查集体朗读社个的情况,教师适当地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欢快地。

  2.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读,在集体的'交流、反馈中,正确地认读并掌握绳子的书写,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三)问题切入。

  A.学习诗歌第一节,体会快乐。

  1.新年快乐地向我们走来,你从第一节诗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快乐?

  2.学生交流。

  画面一:乘着马车,叮叮当当地翻过山坳……

  画面二:捧着红梅,哈哈地欢笑……

  画面三:吹着银笛,欢快地舞蹈……

  画面四:抚摩绿树,打扮得更俊俏……

  3.拓展想象,训练说:新年还会做什么呢?请同学们仿照诗中的排比句式说一说。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一节。

  三、练习

  1.根据要求写出词语。

  (1)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有: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表示“看”的词语有: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表示“说”的词语有: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写出反义词。

  俊俏( )张开( )结实( )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再次感受到了新年的美丽,还感受到了新年带给我们的快乐。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新年来了》。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板书设计:

  新年来了

  快乐

  拥抱新年

  拥抱明朝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

  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小黑板

  预习设计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小节号。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出课文中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 导入新课(3分)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

  2、知道讲的是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二、板书课题,解题(4分)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2、齐读课题

  3、知道“秋游”的含义:

  秋游就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4、看过课题,自由发问。

  三、指导看图(6分)

  出示学习单: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你所观察到的秋天的天空、白云是什么样的?

  2、思考:小朋友有的( ),有的( ),有的( )。

  3、自己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四、初读指导(17分)

  1、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解决提出的问题

  3、出示学习单

  思考: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 )天空美。

  ( )农田美。

  4、齐读课文

  五、教学生字(10分)

  1、自学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2、提出注意点

  兔:最后一笔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丢。

  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逐: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3、看老师范写

  4、描红临帖

  板块一

  1、小朋友们,前面《练习1》中刚学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嗯,一起试试看吧。

  2、小朋友回忆一下,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呀?

  3、过渡:秋天这么美,这么好,你们喜欢吗?你们想出去玩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秋游”。

  板块二

  1、跟着老师一起写写这个课题吧。

  2、一起读。读的高兴点哦。

  3、“秋游“是什么意思呢?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过渡:是呀,秋天到哪儿去游玩呢?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吧。(出示挂图)

  板块三

  1、我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一下,看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

  2、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他们是怎么玩的?

  板块四

  1、昨晚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老师要来检查罗。准备好了吗?

  2、检查自学情况。

  3、回忆一下,看到课题的时候,我们刚才提出了什么问题?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

  4、老师给这篇课文作了个概括。认真地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5、看来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初步读懂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板块五

  1、最后我们来学习几个生字,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课后的生字笔顺表,把生字的笔顺描一遍。

  2、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3、刚才在描红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帮这些同学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范写。

  4、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完成《补充》、《一课一练》一

  积累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汇。

  2、指导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小黑板

  预习设计

  感情朗读课文,想象秋天的美景。

  观察插图,感受小朋友的快乐激动的心情。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3分)

  1、唱起《郊游》,走进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0分)

  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3、渐渐可以换什么词

  比较句子,理解“渐渐”,说明天气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并知道“渐渐“的近义词就是“慢慢”。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5分)

  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课文,天空、农田美在何处,用线把它画出来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

  (1)天空:蓝、大

  (2)想象天空中的白云。用上比喻句:有时像,有时像

  (3)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第二小节。

  (4)指名读第三小节

  (5)比较短句(第一句话只说出了庄稼的颜色,第二句话还说出了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6)高兴得读读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0分)

  1、出示: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听师范读第四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

  (1)亮开了嗓子

  (2)除了唱歌,还会怎么“亮”?(大声呼喊:“秋天,真美呀!”

  我爱你,秋天!)

  3、读好这一小节

  4、观察图画,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

  五:总结(2分)

  1、说说感受

  2、感情朗读全课文

  板块一

  1、秋风起了,天气凉了。在这金风送爽、天朗气清的季节里,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如何?

  2、师:那就让我们拉起小手,唱起歌儿,一起去秋游!

  板块二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渐渐变凉的。)

  3、出示:A、天气凉了。

  B、天气渐渐凉了。

  比较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加了“渐渐”后好在哪里。

  4、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些什美丽的景象呢?

  板块三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二三小节。想想天空、农田美在什么地方?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作全班的交流:

  ①“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可以为“蓝蓝”换个词语吗?

  (蔚蓝、碧蓝、瓦蓝、水蓝、天蓝……)

  ②除了写天空的颜色以外,还写了天空的什么?(大——一望无际)

  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呢?(一望无垠、无边无际……)

  ③天空中白云又是怎样的呢?它像什么?指名说说,再用上“有时像……有时像……”说上一长句话,看谁说得又美又生动。

  ④让我们美美地来读好第二小节吧。

  ⑤秋天的天空很美,农田也美,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读出来?谁来读第三小节。

  ⑥出示: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加了个“了”有什么变化?

  ⑦庄稼成熟了,农民们的心情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三小节。

  板块四

  1、欣赏完了秋天的美景,我们也该坐下来休息、玩耍一会了。在这样迷人的大自然中,让我们尽情地呼吸,自由地玩耍吧!

  2、出示: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3、你在此时会做什么呢?

  4、相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高歌一曲来表示你心情愉快,是吗?

  这就是课文里写的哪句话——

  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5、高歌一曲,就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还有怎么做也是亮开了嗓子呢?

  6、其他小朋友在忙什么呢?

  7、趁热打铁,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

  8、师:看课文中的插图,还有很多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你能不能像课文中一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出来?

  板块五

  1、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2、秋天的郊外是多么美丽啊,同学们也玩得很开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景永远留在脑海中,好吗?有感情地齐读整篇课文。

  作业设计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有的( ),有的( ),有的( )……他们玩得真高兴呀!

  2、放学了,值日生在做值日,有的( ),有的( ),有的( ),做得多认真啊!

  3、自习课上,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个个认认真真。

  4、( ),( )有的( ),有的( ),有的( )。

  (选择两组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写一句话。

  3、写好剩余的生字,注意字的笔顺,间架结构。

  教学重难点

  写好生字,造句,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教学资源

  生字卡片、挂图

  预习设计

  自学生字,按笔顺描红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朗读和背诵指导(15分)

  1、朗读课文

  2、知道要读的欢快些

  3、知道怎么朗读这篇课文

  4.个人练读。指名读。齐读。

  5、练习背诵

  (1)看图指名背

  (2)齐背课文

  二、说话指导(15分)

  出示学习单

  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1)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多开心哪!

  (2) 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

  三、学习生字(10分)

  出示学习单

  1、自学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2、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这些字的结构和字形特点,和同桌交流一下,

  3、给这些字找一些朋友

  全班交流

  板块一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指导朗读

  (1)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2)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3)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3.个人练读。指名读。齐读。

  4.读得真好!愿意把这美好的秋景永远留下来吗?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吧!学生看图或看板书来练习背诵课文。

  5.指名背诵课文,师生齐背课文。

  板块二

  1、齐读课文的第四小节,体会“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般会用在什么情况下?

  2、提供句式练习说话。

  (3)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多开心哪!

  (4) 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

  3、讨论交流:在农贸市场里,在商场里,在家里过年时……

  板块三

  1、最后我们来学习几个生字,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课后的生字笔顺表,把生字的笔顺描一遍。

  2、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3、刚才在描红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帮这些同学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范写。

  4、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去享受一下秋天的美好景色,口头表述看到的一切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