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2-14 08:55:0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5篇【精华】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5篇【精华】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用布和盒子做成一个小小的表演台放在桌子上。

  小手、星星、风车、小狗和小花的图片。

  活动目标

  通过观看、倾听学习儿歌,进而仿编儿歌。

  感受儿歌的语流节奏和韵脚的重复,读准“sh”(闪)。

  萌发表演的兴趣,愿意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手指游戏导入,学说“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 。

  1.表演台上玩手指游戏然后伸出手问幼儿。

  教师:这是什么?

  幼儿:两只手。

  教师:我有几只手?

  幼儿:两只手。

  教师:两只手也叫一双手,我有一双手。你有几双手?

  幼儿:我有一双手。

  教师:什么样的手?

  幼儿:小小的。

  教师:我有一双小小手。我们一起来学学。

  2.继续学习句式“我有十个手指头”。

  教师:我有几个手指头?一起来数数。

  幼儿:十个手指头。

  教师:我有十个手指头。一起学学。

  3.通过玩“开火车”的游戏,大家一起学说“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

  二、启发幼儿通过做动作来学习儿歌。

  1.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两遍)。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我的小手不得了,会变魔术。刚才它变成了什么呢?

  幼儿:变成星星。

  教师:变成星星怎么样?

  幼儿:闪呀闪。

  教师:你能把这一句话说完整吗?

  幼儿:变成星星闪呀闪。

  教师:说得真完整。小星星听了真高兴。出示星星图片。

  教师:儿歌里的小手还变成了什么?

  幼儿:变成风车转呀转。

  教师:你说得又清楚又完整。出示风车图片。

  教师:还变成什么了?

  幼儿:变成小花转呀转。

  出示小花图片。

  教师:有没有全说出来?

  幼儿:还差一句。

  教师;谁能记起这句话?教师动作提示。

  幼儿:变成小狗汪汪汪。出示图片。

  教师:我们这么厉害啊,全说出来了。

  教师:儿歌全说出来了,题目有没有啊?

  幼儿:没有。

  教师:猜猜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

  幼儿:小手。

  幼儿:一双小小手教师:已经很接近了。

  幼儿:会变的小手。

  教师: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这首儿歌的`题目就是会变的小手。我们在念儿歌的时候题目也要念,这样才完整。

  3.师幼一起念儿歌,在幼儿反复朗诵多遍后,引导幼儿感知“韵”。

  4.教师鼓励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三、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并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

  教师:你的小手还能变成什么?

  幼儿:小兔。

  教师:它在做什么啊?

  幼儿:跳呀跳。

  教师:你能把变出来的东西完整地说一遍吗?

  幼儿:变成小兔跳啊跳。

  教师:说得真好,我把这句话用画记录下来。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将一人玩的游戏变成两人玩的游戏。

  儿歌:《会变的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

  变成星星闪呀闪,变成风车转呀转。

  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

  变成小狗汪汪汪,变成小花转呀转。_ 儿童网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作品中温馨、美好的情感。

  2、观看桌面教具的表演、参加集体的讨论和表演,感知、理解作品内容。

  3、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丰富相应的动词:“蹲、咬、趴”。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2、森林背景图。

  3、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胸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提问:这是谁呀?小老鼠在森林里散步,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3、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教师讲到“小老鼠咬咬大象的'细尾巴”时,幼儿学做“咬”的 动作,边做边说“咬大象的细尾巴”。

  (2)教师讲到“小老鼠觉得很有趣,就蹲在大象面前看它睡觉”时,幼儿学做“蹲”的动作。边做边说“蹲在大象面前看大象睡觉”。

  (3)教师讲到“看着,看着,大家看累了,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时,幼儿学做趴的动作,边说边做“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听说表演。

  附故事:

  一起睡着了

  一只小老鼠在森林里散步。“噢!那儿有个小山坡。”小老鼠想,“爬山是很有意思的。”啊!原来不是小山,是一只睡着的大象。小老鼠咬咬大象的细尾巴,大象睡得很香,一点反应也没有。

  小老鼠觉得很有趣,就蹲在大象面前看它睡觉。

  小兔子从这里走过,问:“你在干什么呀?”小老鼠说:“我在看大象睡觉呢。”小兔子也蹲下来,和小老鼠一起看大象睡觉。

  小花猫从这里走过,问:“你们在干什么呀?”小老鼠、小兔子说:“我们在看大象睡觉呢。”小花猫也蹲下来,和小老鼠、小兔子一起看大象睡觉。

  小山羊从这里走过,问:“你们在干什么呀?”小老鼠、小兔子、小花猫说:“我们在看大象睡觉呢。”小山羊也蹲下来,和小老鼠、小兔子、小花猫一起看大象睡觉。

  看着,看着,大家看累了,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1.感受有风的时候,小风车就会转。当小朋友跑起来的`时候,小风车会不会转。乐意拿着小风车转转转。

  2.学习向指定方向跑的动作技能。

  3.掌握向指定方向跑的动作技能。

  玩法:

  1.让幼儿拿着风车,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风车动起来。

  2.鼓励幼儿想各种方法。

  3.让幼儿拿着风车在操场上跑起来。感受风车是怎样转的。

  指导重点:

  1.鼓励幼儿说出风车怎样才会转,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2.提示幼儿要拿好风车。跟着老师一起跑。

  3.鼓励幼儿跟着小风车一起跑,一起转。

小班教案 篇4

  教学意图: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鲜的,他们对于如何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毫无经验。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孩子社会性情感更显得尤为重要。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由于歌曲曲调优美,歌词诙谐有趣,又具有关心他人的含义。小班语言文学活动《我的小鼓响咚咚》仿编童谣。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学习、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使幼儿在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

  3、技能目标:

  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

  4、创造力培养目标:

  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

  教学隹备:

  1、知识准备:

  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

  2、物质准备:

  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

  3、物质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

  二、展开教育

  (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

  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4人一组,分2-3组)

  (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

  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根据6种图片如: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说出6种相应的象声词)提问:小鼓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当幼儿说出小鼓做的一种事情,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图片及声音,请6个幼儿分别说出与6种声音相应的象声词及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仿编童谣。

  (三)根据以上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仿编童谣。

  三、活动结束教师小结活动过程,带幼儿把自己编的童谣带回去给别的小朋友听。

  四、活动延伸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附童谣:

  我的小鼓响咚咚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

  相关信息:

  童谣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童谣的教育价值:

  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重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我园的童谣教学,让童谣进驻我们的心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充实儿童的涵养,可以收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度过一个智慧快乐的童年。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教师本身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要学会大胆放开自己,让自己充分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语态,优美的歌声等等。这些都是一节好的音乐活动所必备的。

  教学点评:

  活动重点立足于“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清晰、有表情地朗诵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因此,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理解童谣,体验作品语言的结构形式、韵律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童谣。小班仿编活动的特点是:只要求幼儿在原有诗文的基础上换词,通过改变某个词来体现诗歌的变化。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仿编,更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创设“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运用直接示范朗诵和边做动作边朗诵的方式调动幼儿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去欣赏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感受、理解童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运用“出示动作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说出象声词”——“根据动作和象声词仿编童谣的后两句”——逐步过渡到“脱离图片自由想象仿编”的模式,师幼互动积极有效,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较好地完成了仿编目标。

小班教案 篇5

  游戏名称:

  《袋鼠妈妈》

  游戏目标:

  锻炼幼儿跳的技能。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四个不同颜色的`大布口袋(里面装着沙子)、平衡木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四队,每一队排头的幼儿系上大口袋当袋鼠妈妈,走过平衡木,跳到呼拉圈里,再跳回来把口袋交给下一名幼儿。

  游戏规则:

  当袋鼠妈妈必须要跳着完成游戏,没跳的幼儿要重新开始。

  教学反思:

  小孩子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孩子们积极投入到这个游戏之中,大家兴致很高,从活动中学会了双脚向前跳的技能,锻炼其腿部力量。设计教案时,紧紧抓住幼儿年龄特点,以游戏为主,通过让小孩子玩一些富有情趣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拓展思维,让他们在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中,使求知之欲望、探索之精神得到升华,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小班教案11-08

小班教案(经典)09-19

[精选]小班教案10-08

(经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经典)09-24

小班教案(精选)09-28

(精选)小班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