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8 09:43:30 教案 我要投稿

(荐)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荐)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七个生字及两个新偏旁“”,会认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发展目标:

  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从小刻苦锻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的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表演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用具:挂图、生字卡片、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进行听说训练。

  老师讲述《自己去吧》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听清楚故事讲了谁和谁的什么事。

  听完故事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讲了哪两种小动物的什么事和它主要在谁的帮助下成功的?

  板书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也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鹰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鹰去看山那边美丽的风景?)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语气。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本课要学会的七个生字用“。”划出,用“—”划出本课要求认识的九个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字音。

  5、自由朗读课文,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四、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有几句话?都讲了什么?(共有三句话:前两句是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第三句是写小鸭学会了游泳。)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向妈妈提出请求时用的是什么语气,妈妈的回答又是什么语气。指名两人读对话。

  (3)演示课件: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4)四人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先读后讨论:鸭妈妈说水不深,实际上是说水很浅,凭小鸭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游过去,游泳不会成问题。这是鸭妈妈在鼓励小鸭,对自己要有信心,刻苦锻炼自己,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5)学生分角色戴头饰进行表演。(小鸭说话很有礼貌,是恳求、商量的语气。鸭妈妈说话的语气是亲切、充满了对小鸭的.信任感,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成功。)学生进行评议后,再请一组进行表演。

  (6)看图,再读句子,体会鸭妈妈为什么要小鸭自己去游泳?(因为鸭妈妈要小鸭学本领,以便将来小鸭能独立生活。它对孩子充满了希望、信任感,让孩子自己去实践。)

  (7)小鸭接受了妈妈的教导,结果怎样?

  演示课件: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鸭经过不断的努力,时间不长,就学会了游泳这项本领。)

  (8)练习用“学会了”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有几句话?都讲了什么?(共有三句话:前两句是小鹰和鹰妈妈的对话,第三句是写小鹰学会了飞翔。)

  (2)指名读对话,体会意思。

  (3)演示课件: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

  (4)四人小组讨论,鹰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先读后讨论:这是鹰妈妈在鼓励孩子,你有这个能力自己飞过去。妈妈相信你。)

  (5)学生分角色戴头饰进行表演。(要求读出语气;师生进行评议后,再请同学加动作进行表演。)

  (6)看图,再读句子,体会鹰妈妈为什么要小鹰自己去山那边看风景?(给孩子实践的机会,相信孩子能行)

  (7)小鹰接受了妈妈的教导,结果怎样?(演示课件:小鹰学会了飞翔。)

  3、练习朗读、背诵全文。

  (1)全文分角色朗读,评选最佳者。

  (2)看图试背全文。

  五、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自己不会的就要去学,不能事事依赖父母,只要自己认认真真地去学,什么本领都能学到手,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背诵。

  1、在鸭妈妈、鹰妈妈的教导下,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它们该多高兴呀!你能读出、背出它们这种高兴的心情来吗?自己练一练。

  2、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指名读,其他学生点评。

  二、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课件,玩“摘苹果”游戏。)

  2、开火车组词。

  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利用偏旁、熟字、笔顺等方法识记字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识记方法。)

  4、学生尝试学会这些生字。(四人小组讨论:你会哪个字,这个字怎么写,笔顺怎样,怎样写才漂亮,学习哪些字有困难,大家商量一下,尝试找出解决的办法来。)

  5、请小老师讲解生字,老师总结,范写。

  “自”:注意与“字”区别,这是两个同音字,从用法、字型上加以区别。一个是自己的“自”,一个是生字的“字”。注意不要把“自”写成“白”字。

  “己”:注意第三笔不封口。

  “学”:上面是“学字头”,下面是“子”

  “几”:注意与“儿”字区别。

  “风”:半包围结构,共四笔,注意第二笔,“”(横折斜钩)不要写成“ ”(横折弯钩)。

  “会”:这个字有什么方法记住?“云上飞人就是会字”。注意第五笔是撇折,不要写成竖折。

  6、学生跟电脑课件书空生字,然后描红,练习书写,老师巡堂辅导。

  7、作业讲评。

  [板书设计]

  小鸭 游泳

  11、自己去吧 学会了

  小鹰 飞翔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可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写小松鼠听说花生很好吃很高兴,想着秋天就可以吃到花生了。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写小松鼠每天都去看花生。

  第三部分(第四、五自然段)写小松鼠没能看见花生,他很疑惑。

  一般叙事文章都会将“过程”作为重点,但本篇课文却将过程略写而详细叙述了“找”前和“找”后的情况,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对这件事的思考。

  “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也是小松鼠留给读者的问题。这个结尾告诉孩子们遇到问题我们要动脑筋,多看多想多问,才会解决问题,并也会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理念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实践代替了教师的分析。

  2、通过生动形象的童话形式讲授知识,开发智力。激发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产生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体会小松鼠心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松鼠及鼹鼠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

  学生:花生

  师:同学们,动物乐园里可爱的小松鼠听说花生很好吃可是它不知到哪里去找花生,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它找到了吗?并标出自然段。

  (三)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小松鼠去哪找花生呢?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师:你们能把看到的美景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的`插图)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体会小松鼠对花生这种果实的喜爱和盼望。

  3、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重点强调“每天”一词。

  (2)“结”是多音字,你们知道它另外一个读音吗?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齐读本段。

  4、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师:小松鼠每天都去地里看花生结了没有,它找到花生了吗?

  带着问题,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你能读给大家听吗?假如你是小松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出示插图2)

  师:花生真的被别人摘走了吗?你们能帮小松鼠找到花生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再齐读课文。

  (四)课本剧表演(学生戴头饰)

  (五)拓展延伸

  谁还知到在我们吃的事物中还有那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六)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那些收获?

  (七)作业: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词语扩展,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2.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书写特点,掌握规律,并练习把字写规范。

  3.正确使用“?。!,”。

  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 通过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

  7. 写话练习。

  二、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 出示三个字“彩景美”,让学生读一读。

  2. 比比谁的词汇最丰富。(扩词练习)

  老师把学生说的词语都板书在黑板上。% 读读书上的词语。

  3. 说说“良辰美景”“美不胜收”“五彩缤纷”的意思。

  (二)写字板。

  导语:刚才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词语。选几个写一写。好吗?

  1. 出示:“彩虹”“景色”“美丽”

  2. 指导书写:

  彩虹:左右结构。

  彩:写时注意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的三撇在不同位置。

  虹:右边的“工”与“虫”的“口”一样高。

  景:中间一横最长。

  色:最后一笔长一些。

  美:注意中间的一横长一些。

  丽:下边一样宽。

  3. 自己练习写一写。

  4. 同学间比赛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好,展示评比。

  (三)看谁组的词语多。

  1. 同学们,咱们一起做个汉字找朋友的游戏。

  2. 出示几个汉字,读一读。

  3. 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4. 汇报交流,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多。

  例:黄叶天气空气绿竹绿叶绿树天空阴天竹叶树叶

  5. 把你的词语朋友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加标点。

  1. 激趣导入,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标点符号朋友。“,。?!”

  2. 这些标点符号你会用吗?

  3. 出示句子: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a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b不远处一只夜莺唱起了歌()

  c我们的校园真美呀()

  4. 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 选择一种标点符号试着写一句话。

  (二)阅读欣赏。

  1. 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不认识的字请教老师、同学,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 指导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解释:小时候不认识圆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猜想是仙宫里的明镜,坠入天空飞向云头上。月中的仙人垂着双脚,桂树长得多么茂盛。白兔正忙着捣仙药,请问将给谁来品尝?

  4. 作者把月亮比作了什么?(白玉盘,瑶台镜)你还能把月亮比喻成什么?

  5. 你喜欢这首诗吗?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三)听故事讲故事。

  1. 教师配乐讲故事《红狐狸教数学》。

  要求:注意听,故事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 教师讲故事。% 学生交流。

  3. 弄清故事的`主要情节,理清思路。

  ()有哪些小动物学习数学?

  ()红狐狸教的是什么数学题?

  4.小动物们分别是怎么回答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回答?

  5.试着和同组的小伙伴共同讲一讲这个故事。 评选故事大王。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是多彩的、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把你的观察画下来。(可课前准备)

  (二)指导写话。

  1. 说一说:秋天有哪些特点?(天气树叶大雁果实丰收……)

  2. 介绍“秋天的图画”。

  “把你画的秋天介绍给大家。”说一说描绘出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的?

  3. 教师出示几个文章的开头,让学生写一写秋天,要求把句子写通顺。

  (1)秋天是多彩的季节" " " " " " " " " " " " " " "

  (2)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 " " " " " " " " " " " " "

  (3)秋天到了" " " " " " " " " " " " " " " " " " "

  4. 展示交流,评比。

  5. 教师总结:秋天实在太美了,让我们一起把秋天留住吧!把画和写的话贴在展板上。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2.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放映《中国自然奇观-黄果树瀑布》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黄果树瀑布美在哪些方面,然后用“黄果树瀑布美在……”的句式讲给大家听。

  预设答案:

  第2节 美在瀑布正面景象气势雄伟、壮丽,如万马奔腾。

  第3节 美在瀑布声音震耳欲聋。

  第3-4节 美在我和瀑布的亲密接触和感受。

  第4节 美在瀑布水注的顷泻力量。

  第5节 美在瀑布后面神密。

  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明确:不是。作者开始认为“干瘪、无聊”是因为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停留在教科书和图片中,当他亲临其境、亲身体验之时,从听觉、触视、视觉上感受到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原来“干瘪、无聊”的概念变成了生动的、撼动人心的感受,因此作者说“前者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作者通过记叙和描写把美丽的黄果树瀑布展现在我们面前,你能在文中找出作者赞美黄果树瀑布抒发感情的句子吗?

  文中没有。作者只是说“但我抚摸了黄果树瀑布,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话”不能被湿透,湿透的是作者的身体。这里用“湿透”的切身感觉来表明只有经过切身体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

  自学指导: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请同学们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的美。

  预设答案:

  1.欲扬先抑的写法。

  2.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欣赏歌曲宋祖英演唱的《黄果树瀑布》,一起赞美美丽的黄果树瀑布。

  五、作业

  《助学》学习测评部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小朋友们,你们做过实验吗?(鸡蛋保护器的实验)当实验失败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当实验成功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实验总是有成功和失败的,这不,有一位外国教育家将一个实验在其它国家进行操作时都失败了,可是唯独在中国获得了成功。当时这位教育家的表现是这样的——

  3、(出示最后一自然)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只是简单的一读,我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看来你们个个都是用心读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激动吧!(齐读)

  4、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呀,这次实验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 读得这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你们肯定掌握了。指名分行读。

  (1)读得很好,尤其是这两个词。(课件用红色标出)。谁再来读一读。

  系着 不假思索

  (2)“系”和“假”这两个生字宝宝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谁知道。指名说,并组词。

  (3)可是这里读“jì” 和“jiǎ”,送进一起读读。

  (4)其他的词语宝宝打声招呼吧。

  3、读得真不错,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你会读吗?谁愿意来?(指名分节读1至11自然段)

  4、读了课文后,谁能用上“谁让谁做实验,结果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三段

  1、想了解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课件出示插图)看图说说实验的工具和对象。

  2、那实验的规则呢?哪位教育家大声地宣读一下这个实验的规则。

  课件显示

  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指名读,齐读)

  3、 就这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以前都失败了呢?

  (再出示最后一段)谁来说说。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失败的原因,那是什么?(自私自利)

  4、可是这三位中国小朋友,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让我们回到实验现场,好好的研究研究。

  四、学习第四至十段。

  1、默读4—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触特别深的句子。

  2、学生反馈

  预设一: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1)你为什么要读得这么轻?(学生:因为这个女孩是低声对两个同伴说的。)你读书真用心啊。

  (2)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学生:因为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如果不快点,那么他们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真好,你不仅知道了怎样读,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这样读,真了不起。

  (3)现在我就是那个教育家,你们就是那个女孩,我想再现一下当时那个紧张的情景,准备好了吗?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指名1+1+1;齐读(一起来)

  3、引读:“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4、我想采访一下,你们这些小女孩,你刚才跟两个同伴说了什么?(指名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句子出示: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1)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当时你想都没想,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不假思索)

  (2)那就请你不假累索地读一读吧!(指名读——齐读)

  5、读到这儿,相信小女孩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你肯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把你们想说得话写下来。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先人后已 沉着冷静

  6、其实这次实验的成功还离不开三个小伙伴,为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团结合作。(板:团结合作)

  五、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正是小女孩的先人后已、沉着冷静和三个小伙伴的团结合作,才能让这次实实验取得成功。怪不得教育家激动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1、(再现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孩子们,教育家的哪个动作最让你深有感触?(抱起)

  3、你能把教育家的激动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先自己练练。(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做为一个中国人,老师的心里更激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5、师总结:是啊,小女孩先人后已、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打动了教育家,也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的无比敬佩,把她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

  齐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走。

  六、快乐写字。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我们的快乐写字时间了。

  1、出示:绳 险 俩 堵 瓶 顺

  2、你发现了什么?写字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3、特别是哪一个字要老师范写。

  “瓶”

  4、学生书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 奇迹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aishe ningjie zhihui jiangu chengqiang yuhangyuan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从充完整

  ()山()岭 互相()应

  蜿蜒( )旋 气()雄伟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

  2、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认知“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俺的护鸟心愿。

  3 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知字。

  教学难点:能体会父亲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揭示课题

  1、上节课俺们学习了一个小男孩救鱼的故事,这节课俺们来学习一个有关树林与鸟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你们喜欢树林和小鸟吗?能把你了解的.有关树林和鸟的资料,说给小伙伴们听听吗?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2、读准生字词。

  (1)指名读字。

  (2)读词语。

  (3)说说你认知哪个字?是怎样认知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用“——”画出父亲的话,用“~~~~~”画出俺说的话。

  2、练读人物对话。

  (1)、同学自主朗读。

  (2)、听老师示范朗读。

  (3)、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3、体会感情。

  (1)、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同学汇报,随机指导朗读。

  4、通读全文,读中感悟。

  指导同学在读文中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体会“俺”的天真及护鸟。

  四、课堂总结

语文教案 篇8

  【预设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暖烘烘、讨厌、讥笑、欺负”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丑小鸭名字的由来,了解丑小鸭与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故事,引出课题,了解作者

  1.出示卡通人物形象图,猜童话故事书名。

  2.《丑小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童话故事,哪些同学读过?知道故事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介绍安徒生,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读起来会更感人。让我们一起认真地来读一读吧!

  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生字,想办法记住字形。

  (2)正确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交流。

  (1)认读生字,记字形。

  (2)理解词语。

  暖烘烘:换词理解──暖洋洋。

  归类理解词语,注意他们的异同。

  芦苇

  篱笆讨厌

  讥笑

  欺负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听广播的意义

  2、掌握听广播的要求

  3、熟悉听广播的技能训练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广播的意义

  听广播是提高学生听话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我们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中,要因势利导,利用这种形式来有限的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良好的听话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本能力。

  听广播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能让你及时了解天下大事;能让你潜移默化的'陶冶情操;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听广播的要求

  听广播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1、听得快:要集中注意力,快速跟上,声声入耳,句句到心。

  2、听得全:接受信息要全面,接受信息要完整。

  3、听得准:要培养听觉感受,注意语句的停顿和语气的变化,听清语意,防止误听。

  三、听广播的技能训练

  1、调动原有信息,接受新的信息

  2、攫取主要信息,记住关键语句

  3、记听重要信息,学会速记技巧

  四、速记方法

  1、速引式

  2、符号式

  3、浓缩式

  4、首尾式

  5、提纲式

  另外还有: 跳行记、留空记、画线记等听记技巧。

  教学后记: 教学中由易到难地让学生练习速记本领先听记故事――听记文章;听记继续性文章――-听记说明性文章――听记议论性文章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养成边听边记要点的好习惯。

语文教案 篇10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 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1、 布置预习:

  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 深层含义。

  2、导入: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 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

  3、 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

  4、 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 学的目标(投影)

  a) 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 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 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检查预习,思考:

  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 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寄寓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热爱的 ?哪些是憎恶的?(归纳板书)

  枣树 天空

  热爱(光明) 青虫 憎恶(黑暗) 月亮

  红花 恶鸟

  6、 以上都是些很常见的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蕴含着悠远的艺术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板书),而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细研读课文)

  课文第一节: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两株枣树”却用“一株……还有一株……”?

  (讨论明确):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

  7、 为什么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从“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句,我们能否看出其深层含义?

  明确:

  (1)“微笑”是指反动军阀表现出的虚伪做作的微笑,显示其欺骗手段的高明而洋洋得意。

  (2)“繁霜”实指军阀政府实行文化高压政策,极力摧残“园里的野花草”。

  8、 指名朗读第4节,思考:

  (1) 枣树有哪些特征?找出描绘枣树的句子。(略)

  (2) 为什么“只有创伤,其他一无所有”的枣树却欠伸得很“舒服”?

  讨论明确:“一无所有”的枣树更便于战斗,因为折磨增强了他的毅力,摧残砥砺了他的斗志。

  (3) 文中写枣树时用了三个“直刺”,其含义是否相同?

  讨论明确:一二两个“直刺”表明了枣树的斗争对象,第三个“直刺”写出了枣树那种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战斗风格。

  (4)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枣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板书:)

  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是作者着力赞颂的对象。

  9、 小红花又是一种什么形象呢?(投影下列判断题)

  (1)“小粉红花”象征了那些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作者对其的感情是:同情………………………………………………………………( )

  (2)第三段化用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告诉人们黑暗不会永远地统治大地,光明终将到来。…………………………( )

  (3)红花的梦——秋后有春,坚信春天必然到来,充满胜利的信心。落叶的梦——春后是秋,明白斗争有反复,是艰难曲折,错综复杂的,因而必须进行韧性 的抗争。…………………………………………………………………………………( )

  10 、 分析:小青虫形象:

  快速阅读(7-9)节,思考:

  (1) 7节和9节中作者两次提到“夜半的笑声”这两种笑声是否相同?

  明确:第一次:蔑视的笑、胜利的笑,是示威与挑战。

  第二次:快意的笑、欢欣的笑,是对未来的神往。

  (2) 文末有“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具体指小青虫

  (3) 这些小青虫又象征了什么呢?作者对其态度是什么?

  明确:象征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

  态度:a 批评其乱撞,不讲策略的弱点。

  b 更敬佩(板书:)其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11、 作为作者深深憎恶的'“天空、月亮、恶鸟”等景物又有哪些特点?他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作者对其是什么态度?

  讨论明确: (1)天空:奇怪而高 月亮:圆满 恶鸟:夜游

  (2)象征: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

  (3)态度:鞭挞

  12、 在铁枝似剑的枣树的直刺之下,他们的狼狈形象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其狼狈象来。(投影下列判断题)

  (1)“月亮躲到东边去了”并不是月亮真的向东边离去,而是指其慌不择路,脱离了原有的轨道。( )

  (2)“哇”的一声,是恶鸟绝望的哀鸣,从另一角度显示反动势力惶惶不可终日的惊恐心理,反衬枣树的战斗威力。( )

  (3)两三个青虫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是因为看到同伴葬身火海后产生的恐惧心理及畏难举动。( )

  13、 有人说: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那么本文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呢?

  自由讨论后明确:本文的意境含蓄而隽永,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刻画形象,用“枣树”与“天空”这两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大有深意的画面,因而意境深远而又奇特,这种效果又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作用,那么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投影下列内容)

  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把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确切真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格化的景物所代表的社会力量,寄托作者的爱憎情感,表现作者自身的战斗精神,运用象征手法的课文还有:《海燕》 、《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白杨礼赞》等。

  14、 总结课文,进行思想教育。

  本文刻画的枣树形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能够使读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寓于人生经验的坚强斗士形象,更能幻化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可以说,散文《秋夜》形象地体现了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执着于现在的战斗的伟大精神,作为我们中学生也应向鲁迅学习,既要学会作文,更要学会作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5、 练习巩固(略)

  附板书

  枣树: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赞颂)

  热爱(光明)青虫: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敬佩)

  红花: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同情)

  秋夜(象征)

  天空(奇怪而高)

  憎恶(黑暗)月亮(圆满) 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鞭挞)

  恶鸟(夜游)

  三、 教后感

  教授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 教学目标要明确,要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可以时时检查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否正确。

  2、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除了调动积极性启发回答问题外,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加以检测反馈,这样比单纯的讲课要实在得多,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 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3、 当学生遇到较深、较难的问题时,要善于启发诱导。例如本课中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写两株枣树,而用“一株…… 还有一株……”,学生回答认为这两株一是代表共产党,一是代表国民党,这明显是错误的,如何引导呢?我举例:假如你考试成绩差了,老师对你说,学习第一要努力,第二还是要努力……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快便想到这是强调,所以很自然地解决了“反复修辞强调作用”这个问题,所以教师的临场发挥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强。

  4、 要利用电教设备,扩大课堂的容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经典】语文教案11-08

语文教案[经典]11-29

(经典)语文教案12-11

(精选)语文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