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24 13:20:1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必备(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试试,玩玩,做做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风车的转动、电风扇的转动、车轮的转动……在成人看来是理应如此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了顺应孩子的心理,我选择了《旋转的物体》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来帮助幼儿去发现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具车、陀螺、筷子、积木、圆片、吸管、牙签、碗、杯子、毛巾、硬币等 。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来猜猜它是什么?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那除了风车能转,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玩具车、陀螺、硬币、纸片、吸管呼拉圈,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我们小朋友真棒,用嘴吹,用手转,有手推,想出了那么多转动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二、)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使其中的一样东西转起来。

  1、今天我们班要开展一个“转转转”的展览会,老师还想让你们来玩一次,不过这次有点难度,你们怕不怕?

  2、请大家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种东西能转动起来。

  3、谁来说说你用了哪两样东西,是怎么玩的?

  4、小结:中二班的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办法让桌子上的东西转动起来了,真棒!

  (三)、延伸活动:游戏“迷迷转”,引出身体的转动。

  1、老师为了表扬你们,我们一起来做“迷迷转”的游戏。“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停了我不转。”“咦,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身体怎样了?”(哦,原来发现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的,真神奇。)

  2、那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会转动起来的?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树木的多种用途。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对人,对环境的主要作用。

  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感情。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图片)、木制实物

  活动过程:

  1、提问幼儿知道每年的3月份有一个关于树的节日吗?(3月12日植树节)为什么要种树呢?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树的作用》。

  2。教师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树的用途的一些知识。

  3。组织幼儿观看搜集到的一些图片ppt,引导幼儿讨论树的作用。

  教师小结:(1)净化空气:树木多的地方空气清新。

  (2)美化环境:树木可以把环境打扮得很漂亮。

  (3)减少噪音:树木可以让噪音减少。

  (4)挡风固土:树木可以为我们遮挡风雨,树的根可以稳住泥土松弛。

  4。认识常见的木制品。

  教师出示木制品实物(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是用什么制作的`?

  教师小结: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木制品,都是用树木制成的,树木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5。了解保护树木的方法(幼儿互相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给树浇水、给树施肥、给树修剪枝丫、给树防蛀防冻等等……)

  6。教师评价总结。

  7。活动延伸:

  观察周边的环境,与同伴、爸妈、老师分享你的感受。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培养幼儿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泡泡玩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刚才洗手时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展开

  1.出示泡泡水杯和吸管。

  教师:小朋友吹过泡泡吗?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

  2.观察了解泡泡的.大小、特征。

  教师与幼儿一起吹泡泡,请幼儿说出泡泡有大小和各种形状。

  3.操作体验,发现问题。全体幼儿人手一份,观察大小、形状和颜色。

  4.选择有阳关的地方吹泡泡,看泡泡颜色。

  讨论:为什么泡泡会有颜色?

  三、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吹泡泡》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会“走”的盒子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

  尝试的好习惯。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五、活动过程

  引入: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随意地走入教室。教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讨论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教师出示一个会“走”的纸盒,提问:这个纸盒怎么会自己“走”呢?看一看,纸盒里有什么秘密?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一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一想,说一说。

  (1)橡筋拧紧了,一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一样,一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

  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出示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出示实验材料。

  2、出示实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 味觉、皮肤感觉的特点。

  [本节相关的知识条目和教学建议]

  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3.鼻和嗅觉

  4.舌和味觉

  [教学方法]

  1.体验 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

  2.比较 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

  3.观察 自己的舌头

  4.实验 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实验及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如果生物不能很快感觉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就无法生存与繁衍。

  二、新课教学

  读 图: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由于图中几种情景的感觉都比较简单、常见,让学生读图,谈谈各种情景的感受)

  1.学生讨论

  2.学生讲述各自的感受

  3.学生归纳人的感受和感觉器。

  讨 论: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学生积极发言)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从不同角度讨论,戴耳机的'利弊)

  总 结: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等,相应的感受器为眼、耳、鼻、

  舌头、皮肤等。

  (一)皮肤的感觉功能

  探究提出问题1:皮肤能感受到哪些信息?(皮肤能感受到哪些刺激?)

  猜 想:冷热感、软硬感、疼痛感、压力感。

  设计实验:被实验者戴上眼罩,另一同学取物品给他触摸。

  收集证据:摸刷子的感觉。[(1)背面有纸部分不冷(2)无纸部分背面光滑,正面部分有刺感(3)刷子拿在手中,有沉甸感。(解释)]

  探究提出问题2:哪里的皮肤最敏感?

  实 验:一根鬃毛,用镊子夹住后接触皮肤不同部位:手背、手指、手臂、头颈等处, 各标上记号,说出感受(要求闭上眼)。可以相互进行。

  实 验:铅笔尖,快速刺痛不同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头处。(解释)

  结 论:人体皮肤上有丰富的神经细胞,能感受到很丰富感觉,如有冷、热觉、痛觉、解压感等。

  (二)鼻子的嗅觉

  活 动:戴上眼罩,让同学闻月季花香,请他辨别是什么物质。

  知 识: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兴奋,嗅觉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形成嗅觉。

  阅读课本:P4图1-4,讨论对图中所示情况有过的经验,归纳嗅觉特点。

  嗅觉特点:

  (1)嗅觉灵敏度会因人的体质状况而变化。特别是疲劳。

  (2)嗅觉灵敏度随人年纪增长而有所减弱。

  (3)不同的动物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

  气味可以收集和保存:出示十只已收藏好的瓶子,请学生回家模仿着做。

  (三)舌和味觉

  1.讨论的舌的特征:(预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舌)出示舌的,再出示一张放大的舌面。

  小知识:舌的表面约有一万个味蕾!

  2.讨论味觉形成过程:以甜味为例。

  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3.探究。

  问 题: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

  猜 想:舌上不同区域对不同的味觉敏感程度不一样。

  设计实验:配制好甜、酸、苦、辣四种液体,分别用棉签蘸取并擦拭舌不同部位:舌尖,

  舌两侧,舌根。分别感受。

  收集证据:由学生讨论而得(甜咸在舌尖,酸在侧,苦在舌根)。(解释)

  4.嗅觉和味觉共同工作。

  实 验: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样?(说明味觉和嗅觉是共同工作的)

  生活中感冒了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

  课堂小结:

  1.了解了人有哪些感受器,有哪几种感觉、

  2.具体认识了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原因和一些特征。

  课堂反馈:

  1.通过 感知天气变化,通过 感知周围肯定有正在开花的桂花树。

  2.盲人是怎样辨认人民币的?

  3.公安警察破案时为何要带上一只警犬?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尝试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

  2、乐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蝴蝶的各种资料,并丰富幼儿有关蝴蝶的知识。

  2、蝴蝶的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扮演蝴蝶姐姐与幼儿一起跳蝴蝶舞。

  师说:“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黄老师变成什么?(蝴蝶)“对了,我是蝴蝶姐姐,蝴蝶漂亮吗?你们喜欢蝴蝶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蝴蝶舞吧!”

  分析:此环节由教师通过扮演蝴蝶姐姐,让幼儿对蝴蝶产生兴趣,跳蝴蝶舞加深幼儿对蝴蝶的印象,让幼儿有想探究蝴蝶的欲望。

  二、交流资料,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

  师:小朋友这么喜欢蝴蝶,老师布置你们回家找蝴蝶的资料,你们记得吗?请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资料是哪里找到的,他告诉你蝴蝶有什么小秘密?(老师把幼儿带来的资料布置成一块板块上,幼儿交流后,请幼儿上来介绍)

  幼:我是听妈妈讲“我们爱科学”的故事里告诉我蝴蝶的品种非常多,还知道蝴蝶是由蝴蝶妈妈的卵变出来的。

  幼:我是在网上发现蝴蝶有两只触角,六只脚,还有蝴蝶喜欢吃的植物。

  幼:我是在《动物乐园》书里看到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舞,蝴蝶妈妈把卵产在花里让宝宝长大。等等

  师小结:噢!小朋友们可真够厉害的,找到蝴蝶这么多的秘密。

  分析:教师通过幼儿找材料的准备和幼儿自由交流、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探究心理的作用下,主动参与活动中来。

  三、借助课件,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1.完整观看课件

  (1)引入:老师也找到了许多关于蝴蝶长大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了蝴蝶的什么小秘密,它是按照什么顺序生长的?

  幼:我发现了蝴蝶是蝴蝶妈妈的卵变出来的。

  幼:我发现毛毛虫喜欢吃叶子,等他长大后还要脱皮。

  幼:我知道蝴蝶生长的顺序:卵-毛毛虫-蛹-蝴蝶。

  师小结:小朋友看的很仔细,也发现蝴蝶许许多多小秘密,都知道了蝴蝶的`长大顺序是从卵-毛毛虫-蛹-蝴蝶,那我们一起来猜猜看蝴蝶妈妈把卵产在哪里,卵是怎样的?

  2.分别观看卵、虫、蛹、蝶四个画面,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四个阶段的特征。

  (1)观看画面一,师提问:卵是什么样的?蝴蝶妈妈把卵产在哪里?

  (2)观看画面二,师提问:谁从卵里钻出来了?它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观看画面三,师提问: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蛹的?蛹是什么样的?

  (4)观看画面四,师提问:蛹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刚刚钻出来的蝴蝶是怎样的?

  师小结:小朋友了解了蝴蝶的这么多的秘密,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我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小朋友把蝴蝶的四个生长过程拼出来。

  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采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视频以及动画课件,视听结合,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层层递进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探索中了解蝴蝶的生长规律和变化,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使活动充满了情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幼儿拼图,教师巡视观看,评价

  分析:在这一环节,以形象的操作图片拼图逐渐加深幼儿这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与自豪,进一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五、游戏:“变变变”

  1.教师用语言启发幼儿表现出蝴蝶生长的四个变化过程。

  教师结合语言及背景音乐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

  师:太棒了、太精彩了,蝴蝶终于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小朋友们觉得有趣吗?(有趣)我们一起来用身体学学蝴蝶长大的过程吧。

  分析:游戏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乐趣,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在游戏中乐此不疲。

  活动结束:

  师:“哇,这么漂亮的蝴蝶,我们一起去花园采花蜜吧!”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伴着音乐把自己喜欢的蝴蝶画下来。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过程:

  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

  3、录音机,有 "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活动过程:

  4、 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

  5、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

  6、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

  7、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

  8、唱一唱:《 模仿声音》的歌表演

  9、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小班幼儿对声音非常感兴趣,教师抓住幼儿特点,将生活中有声的现象集中在一起,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听、玩、说、看、唱、猜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愉快地参与了本次活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9-10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科学教案(经典)10-02

[经典]科学教案09-01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经典)10-11

科学教案(精选)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