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设计
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瞧,他来了!(课件演示,教师描述:天亮了,太阳公公早早就起来了……)
2、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新朋友──嘟嘟。
3、嘟嘟的床头放着什么呀(课件展示闹钟)?
4、今天我们和嘟嘟一起认识钟表(教师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认识钟面
1、做钟面。
a、(课件中闹钟放大,展示出钟面)多漂亮的钟面呀!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b、请参照屏幕上钟面的样子,四人一组,分组做一个钟面。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好看。谁愿意帮老师做一个?(让一组同学上讲台制作)
c、(教师出示大钟面)谁来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还有12个数,我们来数一数。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2、说钟面。
a、四人一组,拿着你们做好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b、(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c、哪一组同学认为你们做的钟面最漂亮?举起你们的钟面给老师欣赏一下。
认识整时
1、认识。
a、嘟嘟的小闹钟响了很长时间了,你能说说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在黑板上贴7时的钟面)
b、7时了,嘟嘟还在睡懒觉,再睡下去,他会迟到的!快告诉他现在几时了。
c、(课件演示嘟嘟起床上学,上课迟到,学校教学楼上大钟是8时。)
唉!嘟嘟迟到了,他是什么时候到学校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d、(课件演示嘟嘟迟到,老师皱眉)嘟嘟因为睡懒觉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我们可不能学习嘟嘟,我们要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2、巩固。
a、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课件出示10时、6时、2时。)
b、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5时、12时)。
c、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1时、11时)。
d、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e、四人一组,说几时,拨钟。
3、总结。
a、认识了这么多时间,你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吗?
b、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4、认识电子钟
a、嘟嘟现在改掉了不遵守时间的坏习惯,我们再去嘟嘟家看看,好吗?
b、(课件演示早晨,嘟嘟的房间)看,桌子上放着什么?
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c、电子钟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黑板上贴7:00)
d、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e、嘟嘟去哪儿了?(课件演示嘟嘟背着书包上学去)嘟嘟确实改正了缺点,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练习
1、练习一:找朋友。
a、嘟嘟想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大家快去瞧瞧吧!(课件演示嘟嘟来到游乐场)
b、我们在游乐场的`大草坪上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发钟面头饰,课件演示嘟嘟带着1时的头饰。)
c、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教师带学生唱“找朋友”)
d、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
e、问:“1:00”,你的好朋友呢?
f、同学们真聪明,去海洋馆看表演吧。(课件演示海狮顶球)
2、练习二:老爷爷出难题。
a、这儿是游乐场的聪明屋,也有精彩的表演,可是老爷爷不让嘟嘟进去,他给嘟嘟出了道难题。
b、(课件演示:过一小时是几时)请大家举起小手,用手势告诉老师。
3、老爷爷让我们进去看表演了。(课件演示动物表演:小狗做算术)
总结
1、互相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今天认识了钟面,知道了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开放题
1、(教师出示缺少时针的钟面,分针指向6)这是几时?少了根针,你能看出是几时吗?
2、(教师在1和2间贴上时针)现在是几时?我们下节课再来和嘟嘟一起认识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摸棋子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出把6个黑棋子,4个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摸棋子活动的准备。)
二、摸棋子实验A
1、教师提出摸棋子的活动和用“正”字记录黑白棋子的出现次数的要求,全班同学轮流摸棋子。
(设计意图:学生猜并摸出棋子,亲身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交流学生统计的情况,把结果记录在表(一)合计栏。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的过程,为下面的交流作铺垫。)
3、提出:观察全班摸棋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从全班统计结果的描述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为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积累直观经验和素材。)
三、摸棋子实验B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9个黑的,1个白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发表意见后,全班进行摸棋子实验。然后整理统计记录。(设计意图:改变事物的条件,让学生猜测,再摸,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理推理能力,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2、让学生观察描述统计结果。
然后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观察描述摸棋子结果的过程中,感受摸棋子实验的意义,初步体验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的次数和盒子中放的这种颜色的棋子个数有关系。)
四、摸棋子实验C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1个黑的,9个白的,让学生猜一猜摸中哪种颜色棋子的次数多,再摸。然后整理统计结果,填在表(三)合计栏中,并和大家猜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背景下,进行猜测、实验,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两次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再次体验到,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可能性和放入盒子里这种颜色棋子的个数有关系。)
五、可能性大小
1、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次数跟盒子中棋子个数有关系吗?得出盒子中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摸中的次数就多,反之就少。
(设计意图:在亲身实验的基础上,认识盒子中放棋子的情况和摸棋子结果的关系。)
2、教师介绍可能性大小的含义。鼓励学生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的结果。
(设计意图:理解可能性大小的部分意义,学会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结果。)
六、课堂练习与问题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介绍钟面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上课跟以前有点不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很重要的朋友,你能猜猜它是谁吗?
师:(出示钟面模型)你们猜对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活动:最佳介绍员
谁都有自己的钟表?你喜欢它吗?请把你的钟表介绍给我们大家。
小组内介绍自己的钟表,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每个小组由大家评选出一位最佳介绍员。
请一位最佳介绍员向全班介绍自己的钟表。听了他的介绍,你还有什么补充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可以自由提问。(重点认识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们星期六的时间安排,能告诉我吗?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今天有位叫小明的小朋友也想把自己周六的.时间安排告诉大家。愿意看一看吗?
1、出示小明上午时间安排情境图。(图略)
起床——6时
上课——8时
放学——9时
2、小组合作认识整时。
小组内请你先说一说小明都在干什么?这三块钟表你会认哪一块呢?把你认的方法教给大家。
推选出两名学生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自己是怎样看时间的。
小组讨论这些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各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生共同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活动:让我考考你
A:我拨时间请你认。师拨两个整时学生认。
B:你拨时间大家认。指名拨时间请大家认。
C:你说时间我来拨。指名说时间大家在钟面模型上拨。
4、课件出示动画钟面,学生认整时,再动画演示整时到半时之间时针与分针的变化。(2次)
三、认识半时。
1、创设连续情境依次由钟面出示下午时间安排。(课件演示)
午饭——12时半
聚会——4时半
休息——8时半
2、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指向。先说一说时针、分针分别指哪?由会认的学生在小组内负责教给其他学生认半时的方法。
3、小小发现家(学习认半时)
小组讨论这3个钟面与整时的表针指向有何不同?这3块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交流自己发现的不同与半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相同点。学会认半时的方法。
———师生小结: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4、请你认一认。
四、让我听听你的建议。
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位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请你看看他这样安排合适吗?你有什么建议给他?(课件出示“我的一天”)
我的一天
起床——7时半
上学——8时
午饭——1时半
活动——6时
晚饭——7时
看电视——9时半
睡觉——10时半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建议,并说一说自己的时间安排,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五、活动
1、我来当法官。(课件出示:3只小动物认表图)
今天大家学习了认识钟表,小动物们跟我们一样也学习了。可是,它们这会却为认时间吵了起来,想请我们大家当法官来评理,看看小法官们谁最公正。
学生认时间说出谁错了并改正。对最公正的法官进行表扬。
2、想一想。(课件出示3个钟面)
小老鼠、小猴子和小狗的钟表电池没电了,看谁能知道他们的钟表是几时停的。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捉迷藏。(出示钟表图片)
请你猜一猜谁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学生先说谁躲起来了?再贴在合适的位置)
1时
12时半
六、实践活动。(任选其一完成)
1、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2、调查每天太阳升起或落下,大约是几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树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
2、经历活动过程,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整实数。
3、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今天老师做一次你们喜欢的蓝猫朋友,他带来了你们喜欢的动画片。(龟兔赛跑图片)
二、认整时时刻
提问:它们所跑的路程一样吗?它们所用的时间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认识钟面的小朋友介绍一下钟面上有什么?(显示钟)
短的一根叫时针,表示走到几时;长的一根叫分针,表示走过多少分?
看看乌龟是几时到的呢?(显示)小兔子是几时到的?(显示)(小组讨论:看整时时刻的方法)
小组汇报看整时时刻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的时刻就是几时。
(过了几天,森林里正好举行运动会,小兔子又跟乌龟分在一组,跑了一会儿,小兔子一看,后面的小乌龟影子也没有了,又想休息了,一想不对,上次正因为我骄傲了,所以没比过乌龟,这次我不能骄傲了,还是继续吧。)
出示小兔子到的时刻(显示)和小乌龟到的时刻(显示)。
让学生说说小兔子是几时到的?你是怎么看的?乌龟是几时到的呢?你是怎么看的?
下一组是小猪比赛,咦,小猪呢?瞧几时了,小猪还在睡觉?(出示钟面)小朋友你们是几时起床的?(让学生说说)你们又是几点睡觉的呢?请你在钟面上拨出来再说说。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自己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显示)
平时我们除了看钟可知道时间外,还可以看什么知道?
看看下面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像电子钟显示的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指名说)
冬季运动会的第二个比赛项目是动物找过冬的粮食。
三、教学大约几时
吃好晚饭,蓝猫抬头一看跳了起来,说:"不好了,快到了,我得回去主持《蓝猫三千问》了。"(出示大约8时的钟面)
那你知道蓝猫的节目是几时开始的?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像这样快到8时我们可以说成"大约8时"。
教师再拨出一个8时刚过的钟面,(显示)让学生说说,这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像这样8时不到一点点或8时刚过一点点,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8点。"
练习:
出示三个钟面,问:"小朋友,刚才蓝猫修理店接待了三位顾客,它们的`钟都坏了,你知道它们的钟是什么时间坏的?
四、巩固练习
1、捉迷藏。
蓝猫一看,原来是没电池了。换上了电池,时针和分针又嘀嘀嗒嗒地走了起来,还神气的说:蓝猫你有本事找到我们吗?(出示三个钟面)看看是谁躲起来了?躲在那里了?请小朋友把它画出来。
教师注意第一个钟面上画时针时的长短,若有错误及时纠正。
2、快乐的星期天
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们想和我一起过一个星期天吗?下面就跟我来吧。(跟着做模仿动作)电脑显示:
几时起床?(6时)穿衣服洗脸吃早饭,看几时了(7时)骑自行车,到了公园,大约几点(大约8时)进了公园,先跑步,再打羽毛球,休息一下,几时啦(9时)到了读英语的时间,拿出一本英语书。咕噜咕噜肚子饿了,一看大约几时了?(大约11时)吃饭了。吃好饭,划着小船荡啊荡,慢慢睡着了,一觉醒来几时了?(大约2时)拿起画笔画啊画,画好了,太阳下山啦,几时啦?(4时)你是怎么看的?(指名说)马上背上东西骑上自行车回家。到家一看几时啦?(6时)为什么有两个六时?让学生讨论得出,一天有早上的六时和晚上的六时,时针在钟面上走2圈。(电脑显示)
3、蓝猫的星期天安排的多好啊,小朋友,你们会帮自己安排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生1:小红7时起床。
生2:早上,妈妈叫小红起床。
生3:小红在早上7时起床。
师:那你是几时起床,又是几时睡觉的?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课中操。
3、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表示时刻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电子表。(电脑出示3个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时。
生2:一个是钟,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电子表。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师:仔细观察,电子表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奖励给他一块奖牌。说的非常好,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当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电话显示器上。
生2:电视上。
生3:手机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四、教学反思: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分类过程,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或者是按自己定的标准分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验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分类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用课件出示图片。
淘气小朋友的房间,是不是整齐呢?看了淘气和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帮淘气整理房间好吗?
看到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想说的?
看到淘气的房间呢?我们怎么做来使淘气的房间变整齐?(整理一下)如何整理?
2、思考方法。
师:那你准备怎样整理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课件演示:整理房间
用课件演示整理的过程。刚才小朋友说把书、笔、文具盒放在一起,为什把它们放在一起呢?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的,是学习用品,那接着应该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同时板书:学习用品、玩具、服装。)课件演示整齐的房间问小朋友,现在整齐了吗?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
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衣服放在一起,把相同或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我们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房间,使整个房间又干净又整齐。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个勤快的`好孩子。能做到吗?
二、课堂练习。
1、整理两类事物。
(1)给动物涂色。(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师:刚才我们整理了房间,现在我请大家看一看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一起说说它们的名字吧。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请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师:你认为应该把哪些动物涂上颜色?把你的想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愿意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把小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会飞的,已涂上了颜色,一类是不会飞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会飞的动物有什么特点?那我们也学着会飞的动物飞一飞好吗?站起来飞吧!
(2)、分水果蔬菜。
师: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和蔬菜吗? 老师这准备了一些水果和蔬菜,瞧,这是--。(学生齐说水果和蔬菜的名字)你能分清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朋友,一位是水果娃娃,一位是蔬菜娃娃,现在老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一个小朋友把水果图移到水果娃娃的下面,一个小朋友把蔬菜图移到蔬菜娃娃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看一看,他们分对了吗?你们还喜欢吃哪些水果和蔬菜?(同学们吃过的蔬菜可真不少,蔬菜中含有很多维生素,对人非常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2、整理多类事物。
(1)举牌游戏。
请小朋友看屏幕上都有什么?学生说物体的名字。老师还给每个物品编了号呢!看1、2、3一直到12号,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成3类,一类是玩具,一类是文具,一类是服装鞋帽。老师发给了小朋友3个牌子,一个上面写的是玩具,一个上面写的是文具,还有一个写的是服装鞋帽,(跟老师读一读。)牌子放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举牌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指一个物品你很快地想一想它是哪一类,并把它说出来。明白了吗?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学习用品 玩 具 服 装
教学反思:
借助学生熟悉的两个人物淘气和笑笑,他们很感兴趣,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整理房间这个课题,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如何整理房间后,又顺利地介绍了什么是分类。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学到的很多,不仅仅有书本知识,重要的是还学会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以及课堂中的好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用具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黎明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大白兔说,我们去拾贝壳吧。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子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层次三:比较 53○56
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 21○26:
21<26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比较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肯定大;都是两位数时,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相同时,再比个位上的数。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温度计的温度,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
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个数上的交换来表示添加的行为
2.用加号表示添加,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增加了3个
能力目标
1.“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添加”是“组合”之后加法的另一个实际含义
难点:能明白“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教学准备:
教具:积木的图片、双色片
学具: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小丁丁、小巧和小亚来到儿童乐园玩电动车,仔细看看这副图,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会说吗?
二、传授新课
1、看图说故事
师:你能不能把三副图用“原来有几人,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有几人?”这几句话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原来有3人,后来又了小胖1人,现在车上有4人)
板书3 +1 4
原来 现在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片。
○ ○○○
(3和1合起来是4;3往前数1就是4,所以3+1=4)
师:我们把这三副图写成这样的表达式,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来有3人,中间又添1人,现在是4人(在上面式子里补充板书)
师:谁能把这几副图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生回答后师板书)
板书:原来3 +1 4
3加1等于4
3 + 1 = 4
2、练一练(课本第25页/1)
师:每人挑选1个表达式,说不同的故事,让其他同学猜结果。
三、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乘车游戏。(教师组织一组同学演示课本第27页的场景,其他同学编故事,猜结果,写表达式。)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和解说,让我们更了解这是以前,现在是这个,中间发生的是什么。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填一填
2、算一算
3 + 6 = □ 2 + 5 = □ 2 + □ = 6 5 + □ = 8
7 + □ = 10 □ + 1 = 7 □ + 4 = 5 □ + 7 = 7
3、看图列式
作业布置:
练习册P1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
一、教学安排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沪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47第一教时
二、教材分析
《数墙》属于“数与运算”版块,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内容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初步体验。对应以上两个内容的后续内容是数域扩展后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再认识。
此外,《数墙》这一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同时为探究加减法关系、探索规律与类推、对规律进行数学表达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载体。
三、学生分析
刚度过幼小衔接期的一年级学生在认知特点上有着年龄段的共性,但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又形成了知识储备上的差异性。以下从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兴奋点保持的时间相对较短,认知以具象思维为主;认知观察时大都是从整体观察出发,容易忽略局部的聚焦观察。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本节课将以游戏的形式、学具的辅助来进行教学设计。
2.知识储备: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决定了本班学生在数学学习知识储备上的不同,差异明显。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学前已经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零起点,刚刚在之前的单元学习中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的关系也只是有初步的感知。因此,解读每位学生的认知起点,分层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
2.探索数墙的规律,并可以运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合理运用学具,有效探究规律,运用规律,在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
4.在分层教学中,同伴互助、借鉴分享、探究规律,提升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在游戏中发展思维,并借助“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的达成,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数墙中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及加减法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资源
1.选用教材P47页例题,例如右图:
2.变革教材素材,例如:
(二)媒体资源
1. PPT
2.学具“凸”字框
六、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情景引入
游戏:堆积木,引导观察积木上有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学习环境,从学校数学课程资源角的游戏入手,提高学习兴趣,为探究学习作铺垫。
(二)观察探究
【环节一】观察数墙
1.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揭题《数墙》
2.观察数墙
预期观察结果如下:
(1)层数与最底层块数间的关系
(2)发现上下、左右相邻的三块砖上的数之间的规律--此结论将延迟交流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结论一,通过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用动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在汇报预期结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为了给所有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对观察结果2做延迟交流。
【环节二】探究规律
1.探究:从下往上看
根据学生学情,给出两种方式供学生选择,探究“数墙”规律:
第一类:自主探究式,学生无任何辅助工具。
第二类:借助学具式,学生可以借助学具观察。
汇报规律:
(1)第一类学生汇报
预期:语言可能不规范
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来清晰表述规律。
(2)第二类学生利用学具聚焦观察
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找到上下、左右相邻三块砖间的规律,并能用两道加法算式来进行表达。
(3)规范数学语言的表达
通过“听”的方式,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从下往上看的规律,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理解特定数学语言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墙的规律。
2.探究:从上往下看
通过“听”,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关键词,并对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进行体验。
借助学具理解关键词,探究数墙的规律。
汇报规律:
(1)借助学具,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
(2)无需学具,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同时配合手势进一步理解规律。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第一类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第二类学生的学具聚焦研究范围,生生互动、借鉴学习,在借助学具聚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听”规范的数学表述结合找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表达的准确、简练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作准备。同时,整个探究过程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评价载体。
(三)巩固运用
1.模仿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
在数墙内选一组数,写写算式。
2.提高练习
3.拓展练习
数卡5可以放在最顶层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墙”的规律;变革的教材练习内容,为后续的“加倍”、“一半”内容作铺垫。在提高练习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思考,综合运用加减法的关系多角度解决问题。在拓展练习中运用“数墙”的规律,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的关系。
(四)梳理总结
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翻转的四个要求将拼成学校吉祥物“丽丽”、“园园”送上大拇指,富有学校文化寓意的评价将激励学生的学习。
七、作业设计
1.根据规律,用1-9的数卡,搭建一面数墙。
2.进一步探究并完成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随机抽卡、随机确定数墙层数的设计使数墙的游戏性进一步加大,作业较好地起到复习巩固、提升数学能力的作用。拓展练习的完成过程,将提供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11-2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8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求未知加数》数学教案06-05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数和读数》数学教案06-04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数学教案06-04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数学教案01-17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模板01-07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物体的形状》数学教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