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毛竹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竹子)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竹笋)
竹笋又叫笋芽儿,你知道它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
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读生字:
同桌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
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
7、最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师范读:
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四、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1、小组内谈谈。
2、集体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生汇报。老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鼓励。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很好!)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揭题
师: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花(读题)
2、检查预习
师:对于这篇课文你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
评价:很好!(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
3、激发读书兴趣:你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自主选择自然段读就挑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
(配合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读词)
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评价读书情况:刚才读课文谁读得最好?
4、(激发竞争意识读书)他读得这么好,就没有人能超过他?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
(学生初谈感受)
三、抓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想象出的画面)
师:(课件出示荷花池的画面)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写动作。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
师: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导理解内容,手势演示)师: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几种姿态的白荷花?
生:3种
生:多种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你们的双手就能组成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不信,就试试吧!(指名试)师背诵句子
生:(演示或生生合作表演)加强对文字的理解。
师:评价——你们真聪明!
(指点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你们都只看到三种姿态的荷花吗?
师:(指点想象)一池的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根据你的想象同样用手势表示出来!(见机指导语言表述)
生评价:哇!这么多的荷花,真是各有各的姿态!
2、词语积累(指两名学生欣赏眼前这手势演示的一池荷花,询问: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千姿百态(相机板书)
3、再读课文,加深感悟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学生质疑: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小结——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深入情境(出示课件)师: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课件(画面配老师的动情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学生变换角色描述)师:(请学生坐下)同学们,你现在变成谁了?看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话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对你这朵荷花说些什么?(青蛙……)
3、小结并指导读书。
生:看到这么美的荷花,我们不由得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让我们再来扮演一下这美丽的花仙子,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回归全文,升华感情,丰富积累。
师:总结——美的景致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叶圣陶老先生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丽的文章,写活了一池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荷花的赞叹,对大自然的热爱!(见机处理: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运用课前积累的诗文赞美荷花)同学们,课前你们还积累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吧?请试着用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赞美一下这眼前的荷花,行吗?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
教学体会: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这一节课中虽不能全面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已有些尝试及体现。留心课中细节,就会发现这节课正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综观这一节课,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体现学生认知循序渐进,逐级上升的点。比如: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课堂上教者在“导而弗牵”这一尺度的把握上还是处理得比较适度的。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记得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是否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持相反的两种观点:即一认为要;一认为不要;对此,我们也还曾发生了一些可喜的争论。最后还是认为该用,毕竟那是学生个性化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记得她在上课时,同学们都说出了各自不同的感悟:有的说“荷花太美了”有的说“叶圣陶爷爷写得太美了”……那是学生多么好的一个听读感悟的心理历程啊!这一切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
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三、课件美化了语文课堂。
好的课能处处给人艺术美的享受,课堂上教者得体的语言,亲切的笑容,大方的举止都应是体现这样的目标的。新的课越来越多地得益于优美的课件的辅助,这节课课件也给了学生有艺术美的享受。课件伊始曾出现了一幅配图的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那国画的选配那民族音乐的协调配合都体现了多媒体的魅力,它从声音、图象、文字多角度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民族味,艺术味,为学生领悟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这一点上,我们足以看出课件设计真正美化了语文课堂。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中间填上一个字与四周的字组成四个新字。
1、学生明确要求,自由发现并写出答案。
2、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二、看标志、读词语
1、看标志图猜猜它表示的意思。
2、读读标志下面相应的词语。
3、指导朗读词语。如“危险”读的时候声调要高,语速要快,读出紧张的语气。
4、延伸: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标志?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
你还认识生活中哪些标志?
三、加标点
1、复习标点的用法。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四、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五、阅读欣赏:《狼和鹿》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思考文后问题。
2、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1)回答、交流问题,体会事物间相互制约及生态平衡的道理。
(2)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3、延伸作业:搜集动植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资料进行阅读。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搜集绕口令的资料,在家练习。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营造比赛氛围。
二、比赛
1、宣布比赛规则:
(1)选择同一绕口令,以小组为比赛单位,接龙比赛。
(2)看哪个同学说得又快又准,如果本组有一个同学说错了,就由另一组的.同学接着说。
(3)如此循环,看哪个组最先说完,然后进行小组评比。
(4)为公平起见,由老师当评委。
(5)比赛时,注意留心观察,为习作打好基础。
2、班级比赛。
3、宣布比赛结果,颁奖。
4、学生谈体会,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点
以这次绕口令比赛为内容,写出绕口令比赛时的情景。看谁写得具体生动。也可以写自己搜集绕口令、练习绕口令的故事。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顾绕口令比赛上同学或自己的表现,班级的气氛等,特别是比赛的场面、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
2、学生交流自己的写作技法。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领悟故事隐含的寓意。
2、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3、揣摩人物语言中隐含的思想情感,准确把握朗读的语气。
二、教学方法。
1、借助注释,通过提问,师生讨论,相互检测等方式完成字词句的教学。
2、通过朗读,把握讨论的方向,学生分组讨论。
三、教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朗读,达到基本顺畅的水平。
(二)每四人一组,由一人朗读,三人纠正。
(三)师生比赛:教师朗读,学生选定一人(或毛遂自荐)朗读,学生评判,指出应改进的地方。
(四)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
(五)围绕词义、句义,师生相互提问、解答,问题设计要巧妙。
1、愚公多大年龄?
(1)不到九十岁。
(2)且,将近。
2、“遗男”几岁?
(1)七八岁。
(2)龀,换牙,七八岁。
3、移山是苦活累活的事,“遗男”的父亲同意他去吗?
(1)“遗男”没有父亲。
(2)孀妻,寡妇。
4、有女性参加劳动吗?
(1)没有。
(2)夫,男子。
(六)各大组推荐一人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求绘声绘色。
(七)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师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八)围绕字意、词义、句义,相互拟题测试。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对移山的不同的态度。
1、让学生扮演愚公的妻子、智叟,分角色朗读愚公妻和智叟说的两段话。
2、学生翻译这两段话。
3、教师提问:愚公的妻子说的一段话应以怎样的语气朗读?
关切、担忧。
4、教师提问:智叟说的一段话应以怎样的语气朗读?
轻蔑、讥讽。
5、让学生揣摩当时两人的不同心理?
(1)愚公妻子:老伴儿,你一大把年纪了,挑运土石,身体能顶住吗?
(2)智叟:你这老顽固,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动,还想移掉两座大山?简直是异想天开!
6、学生归纳两人对移山的态度。
7、通过分析“杂然相许”、“跳往助之”,学生归纳愚公的子孙、“遗男”对移山的态度。
8、教师提问:愚公的妻子、子孙及“遗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说明愚公的举动得到众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孙的一件大好事。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遇到的困难以及移山的意义。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1、愚公为何要移山?
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绕道而行。或答“出入不便”。
2、移山有何意义?
可用原文回答:“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也可用自己语言回答:道路畅通,出入方便。如答“造福子孙”则更佳。
3、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山有何困难?
可从三四个方面回答:
(1)山体庞大。
(2)工具简陋。
(3)劳力不足。
(4)路途遥远。要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4、既然移山困难重重,愚公为何不放弃呢?
因为愚公坚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大山必能移走。
5、太行、王屋二山最终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作者为何这样设计结尾?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说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6、学生概括愚公移山精神
敢于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7、如果你是愚公,你如何解决大山阻塞的难题?
可开凿隧道,可开辟一条山路、可搬家……
8、在今天,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除了需要愚公精神外,还需要什么?
除了苦干,还要巧干、依靠科学技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也会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们也像愚公一样,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当然,也要学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1、你对课文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2、充分发挥想象,描写愚公等挖土运石的情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1、2节:虽然我们很稚嫩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2、3、4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5、6、7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师配乐)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
总结: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园地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