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6 09:19: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仿照课文,写一次有趣的活动。

  教学内容

  分析《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尤其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看图导入。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

  (相机板书:海)

  2、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文(师配音朗读)

  2、解决字音:要读好课文,必须先扫清生字,大家看看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3、文中还有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出示兴假似将

  4、自读课文了,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优美的朗读?

  6解决字形: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7、解决字义: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

  三、理清脉络

  1、你能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课文写的是哪时发生的事?从哪里看出的?(每当……便想起……)你能用“每当……便想起……”说句话吗?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输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初读,感受其“趣”

  1、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2、交流。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有的捡贝壳……”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二、精读课文,体验其“趣”2、引导学生交流。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5)乐趣五:满载而归。把句中的“战利品”换成其他内容,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可以怎么说?

  3、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大海啊,故乡》、海浪声)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教你学一招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

  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手段:互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生最真挚的情莫过于亲情。亲情虽然没有爱情那样浪漫,瑰丽,却像小溪一样平淡中见隽永。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那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回答)是的,哪怕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莫怀戚一家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浓浓亲情吧。

  二、走进课文,感受亲情。带着问题于都课文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E:结局

  齐读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④为什么说“我”的背上和她的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难点理解)

  3、品析课文,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赏析难点句子,文章重点段落,以及分析文章主旨句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感和情感。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

  ①课文中出现了那几个人物?

  ②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学生自主发言,辩论走大路还是小路)过渡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③面对母亲和儿子的分歧,我做出了什么决定:“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

  ④我已经决定走为什么我觉得责任重大?

  ⑤最后,全家是怎样走过那条小路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最终挖掘文章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启发,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板书:使命感承前启后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3)齐声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

  2.结构分析

  母亲→走大路呈上

  散步我

  妻子分歧责任重大尊老爱幼

  儿子→走小路启下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探讨我出来散步的原因?

  ⑴为了母亲。“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⑵外面的空气很清新,景色很美。

  2、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一家人的浓浓深情?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合作探讨,仔细品味。

  4、质疑。

  5、中心探讨。

  四。走出课文,谈论亲情。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课文,能捕捉人物的主要特点。

  2.培养阅读、、口头表达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文中提到的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感受到他们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2.体会作者准确优美的词语,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了解文中提到几位欧洲著名的大文豪的详细介绍。

  2.编列表格,概括地填写课文中描写的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性格特点等内容。

  3.指导讨论,体会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难点

  体会用词的准确。

  (三)疑点

  本文作为一篇记叙文,既无情节,又无深远的主题思想,因此,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比较“单纯”的文章,文章较细致地描写了四个人物,行文是不是重复繁琐?因此文章结构、谋篇布局也值得探索,在讨论与对比中来解决这一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编列人物一览表。

  2.教师设计问题,组织讨论,完成学习“重点”与“难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2.体会文章结构、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福楼拜是欧洲文坛著名的大文豪,他博学、睿智而又宽厚,擅长交际,因此他家的星期天经常是许多文人聚会的时候,作为他的弟子莫泊桑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笔墨,通过一次聚会,刻画了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

  由介绍欧洲文坛大文豪福楼拜着手引入介绍莫泊桑,从而导入 本课的学习。

  2.释题,引入阅读。

  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课题既交代了地点—福楼拜家,又交代了时间—星期天。但事件是什么呢?人物有哪些?让人思考,引人入胜。

  3.初读课文,弄清学习目的。

  (1)速读课文,辨析下列字词,出示投影:

  ①不约而同:(成语)没有经过商量和约定,彼此的行动、言论却完全一致。近义词:不谋而合。

  ②“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两者结构相同,意义相近。区别在于: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的“合”多指计划、理解相同,决不能指不同人的相同行动。“不约而同”的“同”多指不同人的行动相同,也可形容活动。

  ③“琐事”中“琐”偏旁“王”,不能写作“钅”或“口”。名词,指细小零碎的事情。

  ④“捋”lǚ,此处不能读作“luō”,动词,用手顺着抹过去。

  ⑤“忘乎所以”又作“忘其所以”,成语,指得意忘形到了极点。

  ③“义愤填膺”中“膺”读作“yīng”,成语,指对坏人坏事的愤恨充满心胸。

  (2)分析课文结构。

  ①第1段写了什么?抓住他家什么来写?表现了什么?

  ②第2段交代的时间是哪一天?这一段叙述中可以读出哪些要点?

  ③来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的写了哪几位?这几位是不是一起到的?

  ④文章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讨论后并明确:

  ①第1段写了福楼拜家,抓住了陈设,表现福楼拜生活简朴、创作勤奋。

  ②时间为星期天,一点到七点,这一段表明福楼拜朋友之多,交往之密,在欧洲文坛地位之高。

  ③在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地写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几位不是一起到的,可以从文中找出“第一个来到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和“最后”来说明这一点。小结并点示: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和描写了的情况。文章开头抓住福楼拜住所的陈设,表明他生活简朴、创新的勤奋,然后用“第一个到来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把几位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作家依次推到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④本文对人物写得最多的是人物各自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人物各自的性格。

  4.讨论分析,突破本课学习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分组讨论,填表。

  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围绕课后练习一进行讨论、分析,并将明确结论填入表中。每组指定一人发言,发言重点:第一组—福楼拜,第二组—屠格涅夫,第三组—都德,第四组—左拉。

  明确:福楼拜:热情大方,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老年持重,感情丰富,醉心文学,博学多识。

  都德:活泼快乐,言语生动,厌恶腐朽的生括方式。

  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人物各自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答案略,各自所表现出来的性格见上面小结。

  (2)比较,在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行动三方面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写哪方面?

  明确:写福楼拜时,侧重其语言、行动描叙;写屠格涅夫时,侧重其语言描叙;对都德,侧重写他的外貌和语言;对左拉,则侧重于写他的外貌。

  (3)讨论,为什么要各有侧重,并举例说明。

  明确: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需要。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时,人物的哪一方面最富有特点,就侧重写哪一方面,同时这样写能避免重复累赘,使行文更活,内容更集中,人物特点更突出。如动作描写,福楼拜最突出,着墨多,拥抱屠格涅夫,充满激情说话,在客人面前周旋等,突出他热情大方的性格特点。

  (4)作者是怎样突出福楼拜这个中心人物的?

  明确:采用了正衬和直接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这个中心人物。以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人作为福楼拜的衬托,突出福楼拜,同时,对福楼拜进行直接描写,集中写他的语言、神情、动作 初一,表现他的活跃、情感丰富、思想深邃、话语深刻的特点,显示出他的才气,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5)作者在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找议论抒情句。例如写左拉“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坚强性格”“黑色的眼睛……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这些描写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用议论在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样在描写中插入了议论,既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

  又隐含了作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扩展

  本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值得学习;在描写人物方面更有值得学习的地方:1.抓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描叙。2.突出中心人物。3.描写中适当插入议论抒情,有助于突出人物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读后,可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八、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出三位同学(或好友)的不同个性特点。

  要求:1.从外貌(肖像)、语言、行动三方面来写。2.不少于400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的道理,教育学生做讲信用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问——激趣导课

  板书课题《我必须去》,请学生读课题,并说说看了课题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读——读通课文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

  2.同桌互相读课文,遇到困难,合作解决,小组交流识字,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生字。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让学生进行评价。

  三、悟——读懂课文

  1.请学生再小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读后可以进行小组间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时,当学生说出自己读懂的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从什么地方读懂的,以了解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并可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进行朗读指导。

  如:学生回答知道爸爸打电话时心情很着急,可让学生找找从哪里可看出爸爸很着急,并用着急的语气读一读,体会一下。若学生读到其他语句时,也可进行相机指导。

  3.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进行梳理,先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在小组中相互讨论解决。

  [学生不懂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这里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

  4.学生理解课文后,可让学生谈淡此时的感受,并说说: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进行讲信用的教育。

  四、赛——读好课文

  l.让学生练读。学生练读时,提醒学生想想李丹当时的心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

  2.比赛朗读。在赛读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读后可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评价读出爸爸在电话中急促的语气,以及李丹由开始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

  五、演——读活课文

  学生自由选择伙伴进行表演。

  六、写——课后延伸

  想想李丹与同学到敬老院演出的情景,并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表达——美丽的大自然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观察一处感兴趣的美好的景物,并写下来。可供观察的景物有很多,包括一些自然景观,如日出日落、冬去春来、云飘雪降等;包括一些人文景观,如有名的公园、名胜古迹、幽静的乡村或是现代化的大都市等。要求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仔细观察,并把它写下来。在描写中抒发自己对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⒈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并且能细致观察。在观察时做到观察有序、观察有物,同时要抓住所选景物的独特之处仔细观察。

  ⒉描写是要做到用词准确、生动,并能适时加以议论,借物抒情。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审题,弄懂文题的要求,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二、回忆学习过的写景的作文的基本写法。

  三、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作文时最需要仔细思考的'。观察时就应该满含情感,要用一双含情的眼睛去观察自己所选择的景物,在写作时才能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得笔下的景物充满了生命力。

  四、要充分运用生活积累,把所选的景物的独特之处写出来。

  五、阅读一些写景的作文或是名家名篇,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尤其是本板块学到的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也可以尝试着去运用。

  六、写后要反复诵读,学习自己修改。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单元:师生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师恩难忘》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二、比较记忆字形,巩固识字。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2、《孔子和学生》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包袱、露馅儿、蘸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了解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粉刷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为什么称他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精通)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以及文章背景: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冯骥才。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除了我们课本中学过的两篇,还有同步阅读里的《挑山工》,小说《神鞭》等。冯骥才的家乡是天津,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天津为背景。《刷子李》写的就是清末天津的一位技艺高超的粉刷匠。

  二、指导阅读

  1.指导阅读“自读提示”,勾画要点,补充“自学要求”。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额高超的?

  ⑶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根据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3.交流自学心得。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刷子李专干??一般美。”【效果奇。】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规矩奇】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接下句:“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那么在曹小三亲眼目睹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这真的是跟一桶白浆在较劲吗——在跟自己较劲,挑战自我。)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动作奇】(细节,动作描写,体会朗读)

  “只见师傅的手??极是好听。”【动作奇】(细节,动作描写,就像艺术大师一样动作充满了美)

  “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效果奇】(细节,比喻修辞手法,仿佛是一件精美的作品。)

  “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他真觉得……威严。”【效果奇】(侧面描写,看到师傅的技艺这样高超曹小三此时什么感受?他被师傅的技艺所折服,一袭普普通通的黑色衣服仿佛也带着师傅身上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侧面描写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认为师傅“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读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了解了刷子李的形象,那么文章的7~11可以去掉吗?

  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当谜底揭晓时,曹小三不禁愣住了。——联系上下文找一找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词语。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愣住?半信半疑——不可侵犯——形象轰然倒去——发怔发傻。他的心里一定更加佩服自己的师傅了。一波三折的写法,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一天结束了,曹小三听到看到学到的比别人一辈子还要多,他到底明白什么了?【明白师傅真的是技艺高超、懂得要勤学苦练(好好学本事吧。学到什么程度呢?)】

  三、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我们来回顾一下,刷子李是一个普通的人,可他却有神奇的技艺,让人不由得敬佩。真不愧是俗世奇人(板书)。《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一部著作里面讲了了很多像刷子李一样的神话绝技的普通人。请大家默读阅读材料的第一篇《泥人张》。

  作业设计:

  1.完资料上的另一篇文章,用课上学过的方法画出表现快手刘技艺高超的句子。

  2.从课文中摘录生动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

  3.看一看《俗世奇人》这本书。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

  二、设计思想

  《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完成了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批判与建设,本节课将以此理论为支撑,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关注每一位学生优势智能的培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七、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题君山

  雍陶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八、教学反思

  崇实·唯美·益智

  ――《望洞庭》教后反思

  崇实。课堂教学着重体现“三实”。“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充分挖掘课内外资源,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学困生,课堂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如初读古诗,人人过关,全部达到正确、流利;组内交流古诗意思,让学困生先说等。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面向全体就要照顾到学困生,他们一般语言智能较弱,让他们“大声思维”,让他们意识到课堂是因他们而公平存在着的,必会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自然无须扬鞭自奋啼。

  唯美。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诗是唯美的艺术,《望洞庭》堪称美的经典。诗中融入作者大量的想象,是现实与幻想的结合,正因如此,给这首古诗增添了一些神奇的色彩,美仑美奂,亦真亦幻,作者对洞庭山水浓浓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境。”闻一多也说,既然是诗,就得有“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在诗的王国里,宁可多一点贵族精神,也万不可提倡什么平民风格”。学生要想达到美读成诵,必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需要发挥想象,潜心涵咏,洞察诗人内心世界,感悟古诗的意境。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对比读、延伸读、布置多样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到课外,无不在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

  益智。多元智能理论赋予了智能全新的定义,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地拥有8种智能,并至少拥有一项优势智能,优势智能可以带动弱势智能,实现全面发展。课堂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获得喜欢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看图,培养学生自然观察者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让学生到台前解说,培养语言言语智能;让学生想象画面,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总之,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准确地审题,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写作。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3.能够通过观察和体会生活,发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元素。

  4.写完习作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重点难点:

  1.学会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独特感受。

  2.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种种美好。

  3.通过对例文的评改和例段的欣赏,学会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熟知习作要求,思考生活中让人感觉美好的种种事物。

  教学过程:

  一、审清题意,补充题目

  1.浏览习作要求,明确训练重点。

  (1)看看课本所给的提示词,打开思路。

  (2)阅读泡泡中的文字,思考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2.回忆脑海中的种种美好,确定习作题目。

  (1)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列出“美好清单”。

  (2)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美好清单”,说说自己认为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

  预设: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举手发言,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到题目中的“更”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非常多,但这里有一个“更”字,因此一定是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有所思索的事物。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如何确定题目。

  提示:①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作为题目。比如从家庭考虑,可以选择亲情、母爱、沟通等;从学校考虑,可以选择朋友之谊、师生之爱等;从社会考虑,可以选择爱心、宽容等;从自然考虑,可以选择山水美景、花草树木等;从自身考虑,可以选择思考、信心、阅读等。

  ②切入点不宜太大。作文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小中见大,往深处挖掘。如果我们选择“科技”或“自然”这样的题目,就很容易写得空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如果我们从小处落笔,写“亲情短信,让生活更美好”或“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让生活更美好”,则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更能写出自己的感悟。

  二、选材典型,注重细节

  1.紧扣题目寻找典型事例,挖掘材料的独特之处、感人之处。

  (1)阅读课本提示语: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明确:典型事例就是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例,能体现人物的品质或突出事物的特点。

  (2)学生就自己选择的对象罗列出该事物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并举出几个恰当的例子,再用排除法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例子,这就是典型事例。

  示例:

  确定题目:美食让生活更美好

  罗列要点:①让我更健康;②让我更快乐;③让我有了出门多走走、多旅行、多发现美食的动力;④自己做美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⑤帮我结交了更多的朋友;⑥家人一起做美食、吃美食,让我的家庭更温馨……

  分析排除:第一点太笼统,而且许多美食易让人发胖,所以这一点不太好展开,可排除。第二点确实是一般人最爱美食的原因,因为心情不好时吃一份又好看又可口的食物,能让人快乐起来。第五点、第六点也可以归纳到这一点中,和朋友、家人一起吃美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第三点的切入点比较新颖,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而要吃到原汁原味的它们,又体验当地文化,的方法莫过于环球旅行了。当然,我们生活的城市也有各种美食,这可以让我们多出去走走,去发现身边的美好。

  确定材料:选择第二点、第三点。分别就每一点选择一个典型事例,事不在大,而在于是否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典型事例:如一次美食“拯救”自己情绪的事例;如一次发现身边的美食的经历。

  2.注意细节描写,交流怎么把细节写活。

  明确:写作时可根据描写的对象进行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把背景环境、人物的细节描写到位,这样的描写才能打动人。

  三、融入感情,完成初稿

  1.学生开始写作初稿,教师巡视检查,发现写得不错的片段可记下来,后面进行展示阅读。

  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要选择典型事例,但这个典型事件不是一定要多么新、多么奇,而是真正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能引起自己思考的事例,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话,肯定是所选的事例并不是自己有所触动、有所感悟的事情,这个时候你就该想想是否事例还不够典型。

  2.写完后,同桌交换习作,看看习作中是否表现出了“美好”,而这种“美好”是否能感动其他人。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学生完成完整的习作,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所写事例是否典型;(2)是否融入了情感,写出了体会;(3)是否写活了细节,有感染力,让人读出“美好”;(4)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请学生给同伴支着,提几条修改建议,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3.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事件记叙完整;(2)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文中流露出真情实感,且融入自己的思考;(4)细节生动,语言流畅优美。

  【优秀习作】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今天我看到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一群陌生人在一家餐馆里共同用餐,大家都因小心谨慎而感觉不自在。后来通过传递一只盐罐打破了尴尬的气氛,使餐桌上充满了快乐。①

  这个故事让我感慨不已。很多人都慨叹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太厚。其实,这隔膜很脆弱,问题是敢于先打破它的人太少。②哪怕只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次轻轻地点头,你就已经主动地迈出了第一步。只要每人都迈出一小步,你就会发现,一个微笑、一只“盐罐”就能让这层隔膜倏忽不见。③

  妈妈一直教导我,要做个快乐的女孩,不仅要自己快乐,也要带给他人快乐。④常把微笑挂脸上,见到熟人要问好。我每天去上学都会见到传达室的伯伯,我总是大声地问候他:“伯伯好!”然后赠上一个甜甜的微笑。伯伯也会开心地挥手大声地说:“你也好!去上学啊!”上学路上,遇见熟人,我会主动迎上去,微笑着打招呼,很多人本来无精打采的表情会一下子开朗起来,热情地回应我。我想,这就是我的快乐感染了他们吧!⑤

  多一句问候,多一句赞美,爱的力量就此传递。⑥小的时候,我对妈妈的教导不理解。但现在我明白了,我一个人的.笑容也许不能让整个城市都灿烂,但我甜甜的微笑、一声热情的招呼,也许能让我周围的人心情变好甚至保持一整天。而这些人的好心情又会传递给他周围的人,这样一波一波地传递,这个城市也会因为这么多人的笑脸而沸腾起来,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就消融了,人情也就不再冷漠了。⑦

  微笑是个最简单的表情,是每个人最美的名片,也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当你的嘴角轻轻上扬时,真诚的微笑就会为你打开一扇心门;打开了心门,你将拥有整个美丽的世界!⑧微笑吧,用微笑传递我们的爱心,让微笑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⑨

  句段赏析

  ①用一个小故事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结合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引人深思。

  ③点明微笑的作用,和第一段的故事相呼应。

  ④本段中心句,下文围绕这句话来展开记叙。

  ⑤通过记叙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微笑的巨大作用——感染他人。

  ⑥本段中心句,下文主要写微笑能传递快乐。

  ⑦通过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说明微笑可以消除隔膜,与第二段相照应。

  ⑧总结微笑的作用。

  ⑨发出号召,照应文题。

  总评:本文的构思十分巧妙。小作者先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启全篇,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结合故事抒发感慨,再引出微笑的重要作用;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阐述微笑能感染他人、传递快乐的巨大作用;最后总结微笑的作用并发出号召,深化主旨。本文的语言自然流畅,朴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十分优秀的习作。

  4.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园地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