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
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4.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点评归纳
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三、总结延伸
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板书设计:
明明知道 碰响发
↓
掩耳盗铃 掩 伸 偷
↓
没想到碰 发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2、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的。
二、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学习寓言《滥竽充数》
1、小组学习
2、重点词语:
战国 待遇 吹竽 鼓腮帮 捂着 装腔作势
齐缗王 继承 溜走 南郭先生
3、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4、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三、拓展练习
在两个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样想的?从故事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四、自读古文《滥竽充数》,老师适当翻译。
五、练习写字:
掩 盗 零 滥 竽 装 腔 势
六、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而“寓言”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它能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导入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讲成语故事开始,使得上课一开始教室里的气氛就比较轻松。教学从课题着手,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带着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想象揠苗人的心理、神态,通过模仿揠苗的动作体会辛苦,这样,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渗透在文本内容之中,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短小的文章故事,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精练准确之美,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义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之间的和谐、融会贯通。即根据寓言简练清楚的内容学习,通过揠苗人可笑的行为与学生自生生活经验的比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综合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要以文本为主,紧紧抓住阅读这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途径和手段,重视语文的说话练习,语言的积累,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感受、体验和理解,再在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读。以及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点:
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用时:8分钟)
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用时:16分钟)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口头造句。(用时:8分钟)
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范写指导贯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书写必须细致。不仅要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也要进行提醒。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彩笔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这一环节,在读、说、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写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玩具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喜爱之情。
2、小组互动,先说后写,激发兴趣。
3、正确使用方格纸,知道常见标点的占格规则。
教学重点:
写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玩具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图上有什么?
玩具。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你最喜欢的玩具。
二、一起读要求
1、齐读课本要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
2、要求:
(1)写自己喜爱的玩具。
(2)写出玩具的特点。
(3)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互动交流
1、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快来说一说。
展示变形金刚、毛绒玩具、旋风陀螺等,说一说这些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从颜色、材质、形状等来说。
2、这些玩具有什么好玩之处?请你说一说。
展示毽子、积木、魔方等玩具。说一说有趣之处,可以从游戏规则、成果、创意、比赛等方面来说。
四、大家来选材
小组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玩具,说一说它的奇妙之处吧!
选好你最喜欢的玩具准备。
五、大家来构思
1、写什么?
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什么样子,哪里好玩?
2、要表现喜爱之情。抓住玩具的特点,写出玩的'过程或者经历,表现己对这个玩具的喜爱。
六、大家来
出示方格纸样例。讲解使用规则:
1、第一行的中间写题目。
2、每段的开头空两格。
3、逗号、句号这样的标点符号占一格。
七、佳作大家读
1、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作品,看谁写得最有趣,最能体现自己对玩具的喜爱之情。
2、小组成员读完之后才可以,中间不要插嘴。
八、展示台
小组评选优秀作品张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者班级圈。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能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雨沙沙》。通过歌表演,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培养对音乐的想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二)难点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歌表演《小雨沙沙》,能够与同学合作创编动作表现歌曲意境。
三、教学准备
1、录音机、歌曲《小雨莎莎》的音响资料。2、钢琴、沙锤等打击乐器。3、燕子头饰
四、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2/4拍的`一段体儿童歌曲,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情境。歌曲向学生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引导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天真稚气,富于儿童情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听《小燕子》歌曲,师生律动进活动室。(戴燕子
语文教案 篇5
【自研课导学】预习课:(40分钟)
目标:1、大声的朗读课文,读畅读熟。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能写懂意。3、积累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尝试背诵。4、结合小资料了解罗森塔尔,收集有关自信的名言和事例。5、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作者如何说明的?试写本文提纲。
【教学内容】《做一个最好的你》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能写懂意,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积累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
【教学流程】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研修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
互动合作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随堂笔记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形式·时间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走进文本
整体感知
1. 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完成随堂笔记一)
预时:3分钟
A. 两人小对子:
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独学遇到的问题。
预时:2分钟
B.四人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
1、你赞同比尔和作者对自信心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2、朗读第10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时:5分钟
C:八人共同体:
(1)交流前面未理解的问题。
(2)抽签
明确小组展示任务并分工准备。
预时:6分钟
展示单元一: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在组内小展示。
展示单元二:
1、结合课文说说增强自信心的.方发还有什么?
用“如果不能……那就……”补写第10段第一句话
展示单元三:
联系实际说说“如何做一个最好的你”。
预时:15分钟
随堂笔记一
一、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笔记二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关联词。
1、一个人( )有自信,( )能成为他渴望成为的那种人。
2、( )我还有不少毛病,( )我肯定能改掉。
3、( )不能成为太阳,( )做一颗星星。
随堂笔记三
三、畅所欲言:谈谈如何做一个最好的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子间等级评定: ★(五星评定)
研读文本
细
读感
悟
1、读1---3段说说课文讲了两个什么事例,画出你感悟深刻的句子。
2、测试自己的自信力,读6—9画出让你变得自信的方法(完成随堂笔记二)
预时:4分钟
总
结分反思
拓展延深
联系实际说说如何做一个最好的你?(完成随堂笔记三)
预时:5分钟
当堂反馈:反思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和平凡的老百姓洒一把同情之泪。有的只是诗人们满含辛酸的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萝绮者,不是养蚕人”。至于他们为什么如此贫困一如既往,诗人的解释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至于他们自己本身原因,诗人们并没有涉及,也许不愿,也许不能……那么,作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鲁迅先生是怎样认为的呢?他又是怎样概括漫长的中国历史的呢?请快速阅读全文,而后作答。
二:研习文章
(一)分析鉴赏
1.作者是怎样概括中国的历史的?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小结过渡: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就被这20个字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是老百姓的历史,要么做不成奴(板书)隶,要么暂时做稳了奴隶。
2.什么是奴隶?鲁迅先生在一篇小短文里有这样很形象地描述。
(分发《聪明人和奴才和傻子》)
3.学生对文章中的“奴才”的概括。
(对生活有抱怨但又不思反抗,胆小怕事)
4.那么文中能相应表达出这一形象的语句语段有哪些呢?并请寻找出这些语句语段中的重点词语并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互相讨论之一)
5.参考:
A假如有一种暴力……究竟已等于牛马了。(读)
(〈可包括提问“什么是形成百姓奴性人格的原因之一”〉愤怒地抨击了暴政,也暴露了国民的奴性人格。重点词语:羡慕心悦诚服恭颂)
小结:这段话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人、乱世人、牛马。这三者哪样最便宜?(乱世人,“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牛马平起平坐?(太平盛世)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容易满足啊,只要能把自己卖个牛马的价格便觉得洪福齐天了。
B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只求他决定他们怎么跑。
(揭示了老百姓们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奴性心态:麻木不仁,
缺少反抗精神。重点词语:中立杀掠希望决定)
小结:古人说:“下民易虐”,老百姓容易受到欺侮凌辱,受欺侮凌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反抗的心理,这心理像毒蛇,逐日地吞噬了一个人的精神。作者在如此写道时,是怎样一种欲说还休的苍凉啊!
C假使真有谁能够……“皇恩浩荡”了。
追问:什么是“奴隶规则”?
(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6.我们现在能够回答出作者在概括中国历史两个时代时的心情了吗?
(集愤怒、讽刺、批判、同情为一体,而又以怒——对暴政、怜——对百姓为主。)
小结:中国的历史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发展,中国的老百姓也在一会儿不如牛马一会儿略如牛马中艰难跋涉。“三千余年古国古”,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样一个小玩艺。先生曾尖锐地指出“轿夫(老百姓)如果对坐轿的人(统治者)不含笑(作乱的人),中国也早已经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7.那么有“不含笑”的“轿夫”吗?作者又是怎样评论这些作乱的人的呢?
(黄巢张献忠等,“受意外的灾殃”,“将奴隶规矩毁得粉碎”,“给‘主子’清道辟路”“为圣天子驱除云尔”。批判。)
(二)思辩讨论
安心为奴的,作者是哀怜;揭竿作乱的,作者又批判。请讨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揭竿作乱的人应该有让天下百姓重新获得做人的权利的胸襟和愿望,而不仅仅是为了黄袍加身。安心为奴就会失去做人的基本尊严。)
①追问:②③④
(,就会不思反抗,从而。先生的思想核心是“立人”,而“立人”的根本在于“尊个性而张精神”也就是人的精神自由。)
(三)愿望憧憬
1.不是牛马不是奴隶,不是不如牛马和略等于牛马的价格,先生希望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有“人”的价格,做回真正的人,而转奴隶为人,我们应该是什么方式?请找出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争)板书
2.现在已经“争”到了吗?现在是哪个时代?
(尚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3.先生理想中的时代是什么时代?
(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第三样时代)
4.谈谈对“第三样时代”的理解。
(走出“一治一乱”的怪圈,从而迈向民主和自由,老百姓成为社会的
主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四)鲁迅的迷惘与思考
鲁迅先生对社会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眼光如炬,洞若观火,他觉得这样的社会是必须改变的,对现实的`思考让他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他更痛苦的是他不能找到改变这个社会的具体方法,第三样时代是怎样时代?他没说。怎样争?他没说。(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板书划线)在《故乡》里,他希望下一代过着新的生活,“为我们未曾生活过的”,怎样的生活?他没说。他只是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学们,我们能体会这位名满天下的伟人他内心的悲哀吗?他在探索着,他也在激励着我们去探索。
(五)总结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日本作家增田涉这样回忆:“有一天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我走过他所在的大楼的下面,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那是青色的灯光。透过台灯的青色灯罩发出的青色的灯,在漆黑的夜里,只有一个窗门照耀着,那不是月光,但我好象感到鲁迅是在月光里……在月光一样明朗,但带着悲凉的光辉里,他注视着民族的将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庖官 主簿 谮 绰刀 恃才放旷
(给加粗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四、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
1、学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⑴ 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⑵ 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
⑴ 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⑵ 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