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通过动手做,让幼儿体验“用实验回答自己猜测”的科学过程。大班综合活动颜色教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设计意图:
有一天美术活动结束后,上官峥嵘在洗笔的时候突然喊道:“孙老师,我发现颜色在一起会变成其它颜色的,不信你来看。”随之,好多小朋友都围上去看,“吆,孙老师,真的。”顿时,小朋友们对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我当场就表扬了上官峥嵘:“你的小眼睛真会观察。”为了满足小朋友的兴趣,而我班的双语教学也刚学到“ and make ”这个句型,于是我就设计了“会变的颜色”这一活动,同时把双语也融合进去,这样就让幼儿在动手操作探索的同时又把相应的双语知识给巩固了。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获取一些颜色变化的科学经验,感受色彩的变化美。
2、复习句型“What is this?”“It is ……”和“What colour is it?”“It is ……”以及“ and make ”
3、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每组有:红、黄、蓝三色颜料各一盆,勺子若干,浆糊、抹布。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剪刀、记号笔、棉签若干、透明的一次性杯子若干、调色盘。
3、句型条,水果图三幅。
活动过程:
1、出示颜色,复习句型“What colour is it?”“It is ……”
分别出示红、黄、蓝三色,师生对话:
T:“What colour is it?”
S:“It is red(yellow/blue)”
T:“Yes,good.(very good”
2、 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交代操作要求。
今天孙老师请小朋友来当“小小魔术师”,就用这三种颜色来变魔术,不过,可是有要求的哦,每次变的时候只能选择两种颜色放在一个杯子里,一共变三次,每变完一次就要记录下来,怎么记呢?(出示记录纸及单词卡)把和你选择的两种颜色一样的单词卡贴在前面的两个方框里,把和变出来的颜色一样的单词卡贴在最后一个方框里,而且还要注意哦,哪个盘子里拿的勺子要放回哪个盘子,变的时候还要小心,别弄脏了衣服,小朋友听明白了吗?Stand up! Please!
3、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功固句型“ and make ”
(1)刚才你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回答)你是用哪两种颜色变的 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相应的.中文句型条并一起朗读。
(2)谁会用英语来说这句话?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英语句型条,并一起朗读。
5、出示西瓜、桔子、葡萄图,复习句型“What colour is it? It is ……”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
T:小朋友看“What is this?”
S:“It is watermelon(orange/grape).”
T:“What colour is it?”
S:“It is green(orange/purple)”
T:“Yes,very good.”
这些水果呀老师已帮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出示黑白水果图)这些水果呢,等着你们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呢?小朋友们愿意吗?那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先在你的记录纸上写上名字,并把它贴到墙上去,然后变色,给水果穿衣服,最后把它剪下来贴到你的记录纸上相应的句子后面Are you ready?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活动评价,结束活动
(1)好了,让老师来看看谁剪得最好?(表扬一下)
(2)谁贴得对?(表扬一下)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两人或多人合作进行手膝着地爬的方法,增强四肢肌肉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在活动中增强竞争的意识,体验用纸盒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鞋盒若干个。
2。装洗衣机等的大纸盒几个。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游戏:穿大鞋。请幼儿将双脚套进大鞋里,比一比,看谁走得又快又稳。
2。基本活动。
(1)师:小朋友们想想看,除了可以用脚穿大鞋进行游戏外,这种鞋盒还可以怎么玩呢?
(2)教师请幼儿用手套进去爬一爬,并提醒幼儿手和膝盖要同时着地爬,以免幼儿因为身体前倾而跌倒。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爬得又稳又快,并请爬得快的'幼儿进行示范,总结爬得快的经验,请大家一起学习。
(4)师:如果两个人有三个鞋盒,要把手都套进去,应该怎么办呢?
(5)教师请幼儿找伙伴进行尝试,并将某些幼儿的好方法介绍给其他幼儿。
(6)组织幼儿进行比赛,设置一条线作为起点,几组幼儿同时进行,决出优胜者再进行下一轮比赛。最后请爬得最快的一组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方法,大家一起进行评价,并向他们学习。
(7)教师出示大的纸盒。
师:这么大的纸盒,也是让我们爬的,我们应该怎么爬呢?(请幼儿想象并讲述方法后进行尝试。)
(8)请一个幼儿到大纸盒里爬一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9)让幼儿分小组进行大纸盒的练习,教师在一旁观察并进行指导。
(10)将幼儿分组,进行比赛。(教师确定起点与终点,让幼儿按直线进行爬的活动。)
3。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上下抖一抖手腕,然后手扶着腰,前后左右晃一晃,摇一摇,放松手腕和腰部的肌肉。
大班教案 篇3
主题来源:大班《梦幻西游记》
涉及领域:语言、艺术、社会
活动形式:集体、分组
活动目标:1、体验同心协力的同伴关系
2、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要跟着陌生人走)
4、能够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响板一个,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磁带,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头饰、面具、卡片
3、《孙悟空打妖怪》相关情节的道具:金箍棒、大钉耙、行李箱、贴绒黑板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使幼儿安静
二、通过交谈引导幼儿巩固唐僧师徒的特征
1、教师故作神秘状让小朋友猜猜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然后放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声音先小后大)
2、出示孙悟空面具,然后以他的口吻向幼儿介绍自己——是随师父去西天取经,谁知道孙悟空的师傅是谁吗?
3、与幼儿互动,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卡片,并说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如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非常贪吃……)
4、根据孙悟空的自述引出妖魔鬼怪,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上当?我们小朋友要向谁学习?平时陌生人给你东西吃,要像猪八戒一样贪吃吗?
三、欣赏儿歌
(1)、请幼儿自行表演角色动作,放录音机让幼儿听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带上围裙,有节奏地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同时按儿歌顺序一一出示头饰
(3)、听后请幼儿说说这首儿歌念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教念儿歌
教师加上身体语言完整地念一遍儿歌,让幼儿跟着老师念
五、角色表演
(1)、请几位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确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根据儿歌的情节进行表演,没有参加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重新找小朋友将游戏重复1—2遍,加深幼儿印象
六、结束部分:
小结:在《一个师傅三个徒弟》的音乐中让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在“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对各种小动物,尤其是在生活中能遇见的、接触到的动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发动家长协助孩子们收集有关动物各方面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有的动物有自己特殊的本领,比如: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会变色,狐狸会装死,壁虎会断尾……
故事《螃蟹的奇遇》讲的是一只小螃蟹遇到蚯蚓、壁虎,发现它们和自己一样都有再生的本领。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听故事和讨论的形式,让幼儿对螃蟹等动物的再生现象和特殊的本领感到好奇,有进一步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一些动物具有再生的本领,知道再生是动物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2、进一步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秘的乐趣。
活动准备:故事flash 再生动物PPT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猜测螃蟹断螯的原因
1、(出示图片螃蟹)看,谁来了?(螃蟹)小螃蟹怎么了?(观察图片,发现少了一个大螯)难怪会伤心!螃蟹没有了大螯,你觉得会给它带来什么影响?
2、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会少了一个大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看一看——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课件(开始—“螃蟹没有了大螯很难过”)
1、幼儿讲讲议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提醒幼儿注意语言表述的完整)
追问:螃蟹是怎么从鱼篓里逃生的?(关注动词“挤”)
2、螃蟹没了大螯会怎么做呢?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继续往下看。
(播放第二段课件—“还会长出新的”)
提问:
螃蟹遇到了谁?(壁虎)
当螃蟹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告诉壁虎时,壁虎怎么说?(回忆对话)
螃蟹听了壁虎的话,它相信吗?那你相信吗?(激发幼儿继续了解故事内容的兴趣,继续播放课件—“螃蟹又长出了一个新的大螯,它说壁虎的话是对的。”)
1.壁虎的话是真的吗?它是怎么对螃蟹说的?
(回忆故事对话,理解“再生”)
4、螃蟹断了的大螯真的`又长出了一个新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后来它又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播放第三段课件—“真可怜”。)
提问:
螃蟹又遇见了谁?蚯蚓怎么了?你猜这时螃蟹会对蚯蚓说什么?(想象对话)你觉得蚯蚓能像螃蟹说的那样再生吗?长出什么来?
5、蚯蚓能再生吗?是不是再长出一条尾巴来呢?我们一起看看。
(播放课件—结束)
提问:蚯蚓是怎样再生的?它的再生本领和小螃蟹、壁虎有什么不同?
6、完整观看故事flash:
小结:螃蟹的螯、壁虎的尾巴、蚯蚓的身体断了之后还可以重新长出来,这些动物的特殊部位断过之后可以重新长出新的来,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动物的再生本领。这样的再生本领对动物有什么用处呢?(了解再生是动物在遇到危险时逃生的一种方法)
三、交流分享——探索再生动物
1、我们除了知道蚯蚓、螃蟹、壁虎的个别部位可以再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小动物也有这样的再生的本领?(幼儿个体经验分享、交流)
2、(观看一些再生动物的图片),除了你们知道的一些再生动物之外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再生动物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猜猜看这些动物什么部位可以再生?
3、动物的世界真奇妙,他们在遇到危险时候会想办法用再生的本领进行逃生,它们的再生本领会在最危险的时候保护它们的生命不受到危害。
四、延伸活动:
动物的世界还有很多的奥妙在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动物朋友们用再生本领可以保护生命,可是有的动物朋友没有再生本领它们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
(介绍关于动物的图书,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织的动作和尝试看队列图谱变换队形。
2、能与同伴一同大胆表演,感受集体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队列图谱(四列纵队、变队形图谱、圆形)
2、音乐《我最牛》,音乐“我只是一只羊”(前奏与问好音乐、“织”音乐、完整音乐)
3、幼儿已学会“问好”动作
4、幼儿按标签分组(黄羊羊、绿羊羊、红羊羊、蓝羊羊)
活动过程:
一、见面问好乐陶陶——羊儿们,让我们出发去青青草原喽。(在“村长”带领下,边做“问好”动作边进入场地)。
二、学习“织”的舞蹈动作
1、“村长有件烦心事,想请你们来帮忙,灰太狼经常来捣乱,谁有办法来抓住他。”
2、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用罩出他,真是个好办法,谁知道怎样织”(让幼儿尝试着说说做做)
3、学习织师:“村长”会织哟,仔细看怎么织的。
(1)欣赏教师的“织”动作后,请幼儿来说一说做一做是怎样织的。
(2)幼儿学习织动作。
重点:分清左右手、合拍、到位与力度。
三、学习看队列图谱变换队形
1、(出示长方形队列图)
(1)师:我现在想织一口怎样的?谁看明白了来介绍一下。
:四小队,横竖对齐,有心形标记的.是队长。
(2)织时需要我们步调一致,听一听有几句歌词我们就需要变换成功了?
重点:倾听、感知变换队列需在四句歌词内完成。
2、合着音乐节拍,走“方形”队列,随后表演“织”。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边跳舞边来织一口又大又结实的方形吧。
指导:纵横对齐,抬头挺胸、手臂横平竖直,动作合拍有力,这样织出的才会结实。
3、通过“发现漏洞”(如个别幼儿没有对齐,动作不合拍无力等)引导幼儿重新再织一次,织得再结实一些。
4、学习由方阵变换成圆形(出示圆形队列图谱)
(1)师:我们要继续织,把它变成一口又圆又大的吧。
(2)出示队列变换图示师:请你们自己先通过看图来说一说变换的方法?
重点:理解简箭头所表示的含义,通过与第一张的比较发现“中间两排小朋友有转身的动作”
(3)让我们听着音乐跳着舞走一走试一试。
指导:在四句歌词完成队列变换
(4)练习由方形队列变换成圆形队列。
师:我们先织成方形然后继续努力把它织成圆形吧!我们得织得很整齐哦,织得很结实。
(5)幼儿完整表演两次
四、灰太狼落
1、师:把我们的架得高高的(手拉手举到头顶),放(一起蹲下放)呀真不错,成功!这回准能抓住灰太狼了。
2、完整表演
(1)师:呀!我发现灰太狼来了,让我们快点来织一口又大又结实的抓住它。
(2)幼儿完整表演舞蹈,结束时把“”高高架起。
3、灰太儿狼落。
把不知不觉钻进陷阱的“灰太狼”罩住,然后慢慢的把收紧,抓住灰太狼。
五、庆祝 ——伴随“我最牛”的音乐,带着灰太狼喜洋洋地离开“青青草原”。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梦",初步唱出歌曲的优美情绪与意境。
2、通过画面记忆歌词;并创编歌曲替换词,尝试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创编的成功感及抒情歌曲所带来的情趣与氛围。
活动准备
图片:小草、天空、星星、娃娃;
幼儿人手一张白纸和一盒蜡笔;
音乐磁带;
已学会唱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
唱摇篮曲开始导入过渡语:"听着优美的摇篮曲,有些客人都做梦了,它们的梦就藏在一段音乐里,一起来听听"
二、学唱新歌
1、听音乐弹奏一遍,提问:"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2、配乐唱歌曲(轻轻弹奏):"歌里有谁做梦了?听老师来唱一唱吧。"提问:"歌里有谁做梦了?"(边随幼儿回答边出示图片小草、天空、星星、娃娃),是什么样的梦呢?
3、再听老师唱一遍, :"还有几张卡片,他们也想来加入,请你们仔细的听,看看他们要放在哪里?"请幼儿上来对应摆放图片,要求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如:小草的梦,绿绿的。
摆好后一起听音乐读歌词。
4、一起看图唱: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听着音乐,来唱一唱吧!
这首歌有个名字叫"梦"。(出示字卡梦)练习对唱,重点提醒幼儿注意听清前奏,用优美的声音来唱,注意那里唱的比较响亮。
(1)老师唱前半句,孩子唱后半句
(2)请一位孩子和大家对唱。
5、取掉部分图片,逐步加难练习唱歌曲。
(1)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请把眼睛闭好,(取掉星星的图片)瞧,谁的梦不见了?没有这张图片你们能唱吗?
(2)我多拿掉一些行吗?那我们再来(取掉宝宝、天空、小草四张图片),现在能唱吗?
(3)如果我把图片全拿掉,你们能唱吗?
(4)小朋友你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音乐?
三、创编歌曲的替换词
刚才我们唱了他们四位的梦,还有谁也会来做梦,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1、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鼓励孩子进行交流。
2、个别说,教师示范简笔画:把想的画出来,在右边涂色做个标记。
画满四个就一起唱一遍。"变成了一首新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幼儿创作画,要求:(同时放《梦》的伴奏带旋律)都想告诉大家,请你也象老师刚才用简笔画的方式也来画一画,有谁来做梦,做的是什么样的梦?
四、替换歌词并练习歌唱
1、把一位幼儿的作品拿出来,这是XX小朋友的,我们一起来用优美的声音来唱唱他的梦吧。
2、替换上另一位小朋友的作品,集体唱。
3、拿着自己的图唱给客人老师听。
回家可以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现在把你编的梦唱给好朋友听听吧!
五、延伸活动
继续提供纸笔,鼓励孩子创遍自己的《梦》的歌词,并唱给同伴听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小型器械玩独轮车,提高双手持物保持平衡的能力。
2、通过自由尝试、迁移同伴的经验探索更多的玩法,借助节奏快慢的'音乐控制自己开车的速度,并根据标记(箭头、点子)掌握运动路线及拜访物品。
3、体验与同伴、教师合作的乐趣,努力遵守集体练习时“一个接着一个”的规则。
活动准备:
独轮车8辆、瓶子16个、拱门4个、平衡木4根;
音乐磁带或CD《单簧管波尔卡》、《瑶族舞曲》、录音机;
低上贴好数字1、2、3、4、及标记箭头、点子;
幼儿在活动前编好自己的号码1、2、3、4。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两两合作(一人拉车、一人推车)带着车子进场,跟着音乐的快慢变化
车速。音乐停,幼儿根据教师的手势交换推车与拉车的角色。
二、进游乐场自选平衡木、雪碧瓶子、拱门进行游戏。
三、幼儿在场地一边集合,说说自己的玩法。
四、幼儿迁移同伴的玩法,再次尝试练习。
五、集体游戏:累加障碍:拱门,单组一次循环。
六、教师与客人合作。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表现的习惯。
2、指导幼儿理解散文的语言,了解散文中将“蘑菇、草叶”等比喻为“伞”的表现手法。
3、感受下雨的乐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观察过下雨天,对下雨情景有一定的了解。
2、散文角色相应的手偶、散文《下雨了》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中“下雨了”画面,引入活动。
①发生了什么事?
你们怕不怕雨?(将幼儿分成正反两组)
为什么怕雨?为什么不怕雨?
②还有什么会和你们一样怕雨或者不怕雨?
怕雨的话应该怎么办?不怕雨的话是为什么呢?(引导两组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欣赏《下雨了》课件画面。
3、理解散文画面内容。
你看到了怕雨的什么?不怕雨的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4、欣赏散文《下雨了》。
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
5、看课件学散文。
6、带手偶表演散文。
幼儿分成怕雨、不怕雨两组表演散文。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的上课积极性很高,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以下几点是本人对此堂课的反思:一。活动目标中感受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孩子们能够通过表演去感受去理解,但是在语言表达上有些欠缺,我在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中也没有做出强调。反而我本来认为的教学难点:表演故事中的情节。这个难点倒是突破得很好,孩子们对表演很感兴趣。而且整个表演有序又不失活泼。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临近毕业了,彼此间互换联系方式、互赠毕业留言犹如六月骄阳般的火热,此时,教室弥散着一股浓浓的友谊之情。三年的朝夕相处在孩子的心中种植了一份深厚的友情,记忆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想,何不抓住这一契机,结合“我要上小学”主题的开展,设计一节集体数活动,一方面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数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使幼儿积累的经验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营造温馨、感人的氛围,让幼儿主动地表达自己对老师、对同伴的依恋,将瞬间真挚的情感变为永恒美好的记忆。于是,我选择了主题中的素材点“破译电话号码”,并经过改编和设计,形成了“班级通讯录”活动。
《课程指南》中强调,幼儿园应构建整合性、开放性、启蒙性的课程体系。在理念指导下,主题式综合课程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的主旋律,如何将数学融于主题活动中?如何在综合课程中进行数教育?这是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结合这一问题我尝试在活动中设计了“离园倒计时”、“破译电话号码”、“自制通讯录”三个环节将幼儿学习数的知识置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离开幼儿园还有几天”、“老师、同伴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是什么”,想要了解这些问题,解开问题答案,孩子必须要应用数数、数的加减运算、序数、空间方位等已有的数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观察生活,从中体会、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应用的价值。在设计“计算离园时间”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幼儿在知识经验运用中所呈现的个体差异性,没有设定统一的数数方法和要求,幼儿可用各种数数、计算的方法,如:点数、默数、单双数数、5个5个数、用一个月的总天数减去已过天数……为幼儿了能运用各自经验从不同起点用不同方法进行学习的机会。
课程整合不仅包含学习内容,还应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渗透。今天学习内容的内涵正不断拓展和延伸,它不仅仅指知识技能,同样涵盖了情感态度和方法能力,甚至这些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内容。虽然这是一个侧重数教育的活动,但以“对老师、同伴留恋”的情感激发作为主线,师生、生生之间依依惜别之情贯穿整个过程,让幼儿体验友情的社会情感。活动环节“破译老师电话号码”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同组孩子共同破译用算式组成的手机号码后,还需打通老师的手机,当场验证结果。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手机,有的积累了观察父母打手机的经验;有的可能具备了自己使用手机的经验。由于活动中的手机款式各异,当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和方法拨打手机时,可能会“行不通”(原有经验和现实状况产生了冲突),遭遇失败和挫折。要获得成功的想法会引发孩子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愿望,驱使他们积极地交流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幼儿的思维在碰撞中闪出火花,经验在互动中得到丰富,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感受合作的乐趣和重要。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体系的自我建构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环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摘自《课程指南]。在“核对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的环节设计中我改变了以往由教师检查结果的验证方式,在环境创设(活动前墙面已布置老师和全班幼儿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中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幼儿通过思考、判断、操作进行自我检查和纠错,幼儿经历由错误再到正确的过程,比直接获得正确的学习更有意义,因为这一过程既反映了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可看到幼儿解决问题时思维灵活性的表现,体现出教育的价值。我想,“好学习”、“会学习”的品质和能力培养对幼儿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数数、序数、加减运算等数经验破译电话号码,制作班级通讯录。
2.萌发对老师、同伴的留恋之情,对毕业后与同伴继续保持交往充满期待。
活动准备:
1.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已积累了个体“破译电话号码”的操作经验
2.教室环境创设:设置版面“我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包括:幼儿和教师照片、电话号码、通讯地址)
3.破译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的练习纸
电话号码例:(八位数)
通讯地址例:澄江路1135号(比19大1)弄(301后面一间)室
4.年历若干本;手机若干只;音乐磁带《友谊地久天长》
活动过程:
一.离园倒计时
1.算算离园的'日子
师: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已经三年了,现在,你们快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那我们离毕业还有多少天呢?
幼儿翻阅年历,计算离园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点数、默数、单双数数、5个5个数、用一个月的总天数减去已过天数……)
(设计目的:重点是交流各种计算离园时间的方法,在分享活动中丰富幼儿的方法和经验。)
二.讲述幼儿园有趣的事情
师: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三年过程中,我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难忘的事情,你现在还记得这些事情吗?让我们一起说说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时发生的有趣事情。
(设计目的:重点是交流三年中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事情,在交流互动中让幼儿进一步抒发对老师、同伴的留恋之情,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破译电话号码
师:刚才小朋友用各种方法算出我们还有16天就要分开了。不管怎样,我们依然是好朋友,以后要多多联系。要是你们想念老师、好朋友,有什么办法能联系,找到呢?
1.交流联系方式
师:当以后想念好朋友的时候,我们可以打电话、写信或发电子邮件给对方。
2.合作破译电话号码
师:(出示自己的手机号码)老师的手机号码有点特别,每个数字都是一道算式题。现在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一起合作,破译出老师的手机号码。
3.合作打手机验证手机号码
(设计目的:重点是运用数学思维破译老师的手机号码,共同合作验证手机号码是否正确,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合作能力。)
四.制作班级通讯录
1.自选练习纸,破译同伴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
师:毕业后小朋友之间碰面的机会少了,彼此肯定会想念对方,我们一起制作一本班级通讯录,上面记录同伴和老师的联系方式,这样以后联系起来就更方便了。
2.完成解题后进行核对
3.在《友谊地久天长》乐曲声中,请同伴(该联系方式的主人)在练习纸上
(设计目的:重点是运用已积累的数经验和自身能力制作班级通讯录,既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又发展幼儿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力。)
五.延伸——装订、制作班级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