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归纳生物社会与人类相似之处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归纳生物社会与人类相似之处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归纳生物社会与人类相似之处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二、简介作家和写作背景:
1、作家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写作背景
1970年,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时,应邀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作演说。他轻松幽默的泛泛而谈被录了音。演说的整理稿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的手上。那位主编是托马斯实习医生时期的年兄契友,他喜欢这篇东西,便命托马斯为他的杂志写一系列短文,让他照此泛泛而谈,条件是题目不限,一文不给,一字不改。托马斯本具文才,可惜大半生献身研究,只好搁起他的锦心绣口去作那些刻板的学术论文。得此机会,他自然乐于应命。一连写了六篇,甫议搁笔,但已经欲罢不能了。热情的读者和批评家们要他把专栏写下去。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连写了四年。这时,出版商已争相出版。条件最优惠,许他不加修补,原样付梓。于是,我们就有幸看到了他的华章力作。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预习检测
点拨字词(展示多媒体)。
2、朗读文章,理清思路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本:
1。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严格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议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 ; 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 ; 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2。 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3。你能否体会出本文的语言风格?
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一员,却能“降格自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 ; 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 ; 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探究主旨,归结理解:
1、让学生补充其他群体活动的生物例证
点拨:大雁、羊群、狒佛等;
2、综观全文,文章探讨生物的社会性,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吗?
点拨:课文焦点在于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某些人(如传统生物学者)盲目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警示人类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危机,强调人类要有反省意识。我们还可以从动物社会行为中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合力发展科学,共创和谐世界。
3、指导学生自己归纳课文语言特点。
点拨:多用修辞,风趣幽默。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生物界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内涵。人类千万不能盲目尊大,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危机,遇到人类种种困境,我们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走出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七、布置作业
1、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改写课文写蚂蚁或蜜蜂社会行为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动物的联合智慧(必做);
2、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社会性事例(选做)。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以感情朗读为主线,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课文诗句及其描述的事物有所感悟和理解,并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揉、缤”等生字,会写“晨、盈”等字。
2、感悟诗歌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诗歌语言,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难点:领悟诗歌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或图片展示“公园的早晨”“海滨的早晨”“校园的早晨”等画面。
2、导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是一天中的重要时光,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人们喜欢早晨,画家描绘早晨,诗人赞美早晨……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赞美山村早晨的诗歌。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赞美了山村早晨的自然景观和现代的山里人幸福祥和的`生活,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自由读,要求:
①读正确,读通顺,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②说说你对这首诗歌的初步感受。
2、这首诗歌有多少节?每节主要讲了什么?哪几节的内容是相关的?
3、小组合作,分节试读,交流体会。
四、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自学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结合词语、诗句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
2、与同桌合作,说说怎样记字形。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重点读准字音:揉、缤、展、悦、妆、拳、羞。
(2)开火车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较难写的字,教师示范写。
2、在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下面做个记号,想想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好。
3、仿照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范字把生字写好。
4、同桌互评。
六、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
2、同桌互读课文。
3、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节,读后评议。
二、读悟第一、二、三节
1、齐读第一节。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早晨到来了?
2、指名读第二节。
(1)这几行诗分别写了什么事?各是什么?
(2)自由读,体会诗句的语言美。
3、自由读第三节,理解“睡眼惺忪”“水墨丹青”。
4、读第一至三节。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早晨的美丽、宁静的画面。
三、读悟第四至第七节
1、自由读,思考:每节诗分别写了什么人物?他们都在干些什么?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结合插图,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这么美的图境,这么美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揣摩如何有感情地诵读。
(3)轮流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四、朗读全诗,练习背诵
1、听录音朗读,尝试着标出停顿与重音。
2、轻声跟录音朗读,边读边想象山村早晨的美景。
3、在你喜欢的诗句下面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和同桌交流,一起欣赏。
4、练习背诵。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写几行诗,描绘一下校园的早晨(也可以写其他地方)。
语文教案 篇3
一、揭示课题,引出课文内容
(老师)今天,我们将学习《诗词曲名家》。(板书课题。)
老师问:
1. 哪些小朋友会背诗?背给大家听听。
2. 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老师小结: 能背诗的小朋友可真不少。诗是一种文学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诗盛行于我国的唐代,小朋友刚才背的大都是唐代诗人写的诗,后人把它叫做唐诗(板书: 唐诗)。词和散曲也分别是一种文学形式,词盛行于宋代,后人把它叫做宋词(板书: 宋词); 散曲盛行于元代,后人把它叫做元散曲(板书: 元散曲)。学生看黑板读词串: 唐诗 宋词 元散曲
老师问:
1. 你知道哪些唐代诗人?
2. 其中著名的'有: 李白 杜甫 白居易(板书)。
老师: 宋词和元散曲也有它们的代表作家,他们是——(板书课文第二、三行)。
二、师生齐读课文
1. 老师范读。
2. 学生跟着老师读。
3. 师生拍着手读,加快速度读。
4. 抽学生读。
三、记读生字
1. 学生自学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教学过程中重点启发学生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老师可提问:
1.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字?
2. 你认识或知道姓李,姓白,或姓杜的人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四、课堂练习
1. 完成课后第二题。
2. 完成课后第三题。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曲”、“散”两个字的书写。
3. 自主实践。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作家的诗词曲,并与同学交流,简单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ang eng ing ong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及ying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学会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
eng 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并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ng及ying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
in 和ing的发音。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看课本插图,并说出图上的内容。
2.出示音节yáng、dēng、yīng、zhōng,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借助这些图和音节来学习四个新的韵母。
3.学习ang
a.读准ang的音。
①师指着图1读“羊”。(音稍微拖长,多读几遍,让学生们细听,并注意看老师的口型变化)指名说说“羊”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羊”是由声母y和韵母ang拼出来的)
②出示ang,告诉学生把“羊”的韵母áng读的平声就是ang的读音。
③将ang和an的读音比较,告诉学生ang叫后鼻韵母,是由一个鼻尾音ng组成的。
教师师范,知道发好鼻尾音ng。
④知道发准ang的音。告诉学生ang的发音方法。
⑤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b.教学ang的四声:出示āng、áng、ǎng、àng 学生自由练读。
c.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g。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a.读准eng 的音。
①探究“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g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联系eng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g的'音。)
b.学习eng的四声。
c.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教师酌情指导。
5.学习ing、ong。
a.读准ing和ong的音。
①看图读准鹰(yīng)和钟(zhōng)。提问:鹰(yīng)和钟(zhōng)的韵母是谁?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方法,猜猜ing 和ong各自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③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g、ong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俩就是我们要学的另外两个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④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小组赛ing、ong 的四声。
6.巩固练习。
①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②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u、ǖ和尾音ng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7.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①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īng。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g的读音一样。
②学生组词,学习ying的四声。如:yīng(英雄,老鹰),yíng(欢迎、萤火虫)、yǐng(电影、影子)、yìng(软硬、答应)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2.指导书写ying及四声,注意写紧凑,注意调号的位置。
板书设计:
āng、 áng、 ǎng、 àng
īng íng ǐng ìng
ēng éng ěng èng
ōng óng ǒng òng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品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理解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掌握基本描写手法。
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了解人物自尊和自信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重点难点:
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纲
(2)疟:疟( )子 疟(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3、词语积累:
(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4)胆寒:害怕。
(5)阴森:阴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备。
(7)尖利:尖锐;锐利。 (8)能耐:技能,本领。
(9)悠闲:闲适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阴惨:阴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15)歇凉:乘凉。
(16)吆喝:大声喊叫。 (17)遮掩:遮蔽,遮盖。
(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二、导入新课:
(结合白洋淀图片和抗日战争图片)在那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1.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1936年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在教学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与小说有关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 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 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3.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白洋淀地区;
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环境: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
情节: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主旨: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4.根据小说的情节特点,给课文划分段落。
明确:根据文章内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 开头至“敌人发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枫叶形状的生字卡片。
2、学生自备一套生字卡片,以及做贺卡的材料、工具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而师生之间的爱是各种情感中最伟大、最无私的。你的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的事,给大家谈一谈好吗?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
2、质疑。读了课题后,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如:“我”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的去找一片枫叶?
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发散思维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如果你就是找枫叶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2、做贺卡。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
小结:
一片小小的叶子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师一定会很快乐的。
五、作业:
1、继续做贺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