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精品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逐步的生活技能;
2、增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自己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做些什么事情呢?你们都是自己完成这些事情的吗?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回答。
2、教师:那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这些动作吧!
3、教师弹奏音乐,请幼儿做动作,如:刷牙、洗脸、穿衣服等。
二、引导幼儿发现衣服的不同样式,学习衣物的不同穿、脱方法
1、教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穿衣服的呢?
请幼儿回答并小结:哦,原来刚才我们穿的是一件需要扣纽扣的衣服啊。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有着各式各样的衣服。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其他穿着不同样式的衣服的孩子。并说一说他们的衣服都是怎么样穿的。
3、教师逐一讲解各种衣服的穿法。
纽扣衣服:先穿两只袖子,然后将衣服穿到身上,从下往上**子。
套头衣服:先穿两只袖子,再套头上。
后面有拉链的衣服:先按套头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请老师帮忙拉后面的拉链。
裤子:先套两只裤脚,再拎裤腰。
4、教师讲解脱衣裤的方法。
5、请幼儿用自己身上的衣服进行穿、脱衣服的练习,教师在旁边指导。
三、教师讲述一些情景问话,让幼儿在判别对错的过程中建立自主意识
1、教师讲述事例:
老师认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小琴,一个叫成成,小琴早上起床,看见妈妈正在做早饭,她就自己将外套、裤子穿好,不要妈妈帮忙;可是成成的爸爸早上叫了好产次成成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来,最后成成终于起来了,但是他要爸爸帮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脚乱的。
2、教师:小朋友,你们说说小琴和成成哪个小朋友做得好呢?为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回答并小结。
4、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学习的几种穿、脱衣服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回家后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大班教案 篇2
有幸参加了市第二次主题式研训活动,执教了同课异构、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9的分成)。曾经做过一个数学课题,感受到情境和操作之于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关注了完整情境的创设和幼儿操作在前、老师引领在后策略的使用。
起源一、两位专家报告中的观点
几年以前,我曾经在嘉兴倾听过南师大张俊教授关于幼儿园数学的报告,对于张教授“数概念的获得是反复操作,由形象到概念的过程”的观点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他的举例,小班孩子习得数概念,如“3”的数量,是从3个苹果,3个杯子,3个梨,3朵花……诸多实物的观察和摆弄中感知和提炼出3的实际含义的。
今年4月份,在嘉善听取了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的报告,在说到数学时,张主任联系自己的儿子及其同学,说“数学规律是学生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悟出来的是方法,教出来的是机械的,可能同样的解题方法,这题会做、换一题就不会。
起源二、幼小衔接的幼儿园数学
我们常常说幼小衔接,要做到幼小衔接,那么也需了解小学里在做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女儿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对于相当长时间内每天读背“10以内加减法”题目卡片印象深刻。所以,我在想,我们幼儿园是不是需要去做小学里都在重复的事情?幼儿园数学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我想,幼儿园数学应该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反复操作、积累经验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幼儿园不应该更多关注孩子是否学会、是否掌握、是否知道,而应该关注孩子学得是否快乐、是否喜欢、是否在操作中慢慢感悟和理解。
课堂实践——操作在前,引领在后
本次教学活动“分灯笼”我创设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情境,由世博会外国友人买中国特色的东西——大红灯笼和平湖的西瓜灯引入,呈现灯笼店的.难题——来不及包装;随后孩子们在包装中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探索;最后,孩子们获得劳动的报酬——9元提货券,并到提货券买灯笼。
围绕这个情境,我重点安排了四个环节来学习9的分成,其中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和一个引领环节。我从一种分成方法入手,用包装灯笼的情境将红灯笼和西瓜灯与9的分成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操作中自然地把9个灯笼分成了两份。而包装袋上的记录,则能帮助孩子理清思路、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无形中将9的分成式给了孩子。随后,在交流包装结果的过程中,引出问题:9的分成到底有几种?于是有了第二次操作,让孩子撒灯笼片探索9的分成。第二次操作后,通过交流让孩子在表达自己操作结果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导孩子一起发现9有8个分成式的知识点,还用给数字排队的方法引导孩子感知分合结果的有序性。最后一个环节既是操作也是回归生活的运用,让孩子们用9元提货券到灯笼店买两个价格合起来是9的灯笼。如果说前面的两次操作关注了“分”的话,那么最后的游戏“买灯笼”则关注了“合”。
课后反思——将理想与实际相结合
在熟悉班级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实际能力与我估计的出入较大,因为,我是在建构式背景下设计的教学方案,而当湖中心幼儿园的教学是在建构式课程基础上,结合省编老教材,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替换、补充和重组,因此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
熟悉班级之后,我对教案进行了微调,没有进行很大的变动。一是想坚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一下,寻找一些有共鸣的同行、也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来碰撞和提升。但是,在与几位嘉兴市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观点碰撞中、在观摩了前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之后,我觉得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可以诞生更完美的教学。
我的整个课堂教学最大的争议应该就是简单,它也许适用于建构式背景下的孩子,但不适合我所执教的当湖中心幼儿园大三班的孩子。当孩子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如何进行提升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在想我的教学方案是否可以这样改善:
1、包装灯笼每人一种9的分成,汇总交流后,由孩子发现补充9的其他分成方法,然后引出9的8个分成式。(关于补充这一点,大三班孩子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2、接着,进行引领,感知分成结果的无序所带来的不便,启发孩子用翻灯笼的操作方式探求分合结果的有序性。
3、幼儿用灯笼片第二次操作并使用列表式记录表。在这一环节中,能力强的孩子应该不用灯笼直接能记录结果,而其他幼儿可以在逐一翻灯笼片的过程中感悟有序性。
当然活动过程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提醒我还要做好更充分的课前预设,如小组操作撒灯笼前老师的交代不清,导致孩子出现操作上的偏差、环节耗时较多。而出现这一失误的直接原因是,我所试教的班级有这样的基础,根本不需要我讲解方法就能直接操作,因此我准备不足。当然,还有其他,不一一列举。
一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结束了,但属于执教者自己的思索却远没有结束。特别感谢研训中心徐流芳老师营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这样的过程是辛苦的、三个人上同一节课是有压力的。但有这样的平台,可以不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是充满乐趣的。执教之前,从不曾想过数字的分成可以上得这样有趣和开心,但现在实现了,我肯定了自己也学习了别人,还将自己想表达的通过我的教学传递给更多的老师,引出一些想法和声音,这是很有意义的。
而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思索:幼儿园数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初初开始使用建构式课程的时候,更多一知半解。而现在越来越多听到对建构式课程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对建构式课程调整充实的行为,如音乐、数学。也许这本身就是建构二字所传达的信息,正确使用建构式课程就该是这样的。但是,舍弃些什么、增加些什么还是需要慎重把握的事。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两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记录纸及记号笔一份。
2.立交桥、过山车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1.师:这是什么?(纸条)纸条中间有什么?
2.教师做圈,并猜想沿线剪开会怎样。
(1)师:看,老师把它做成了什么?这个圈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沿着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3)请个别幼儿说。
(4)教师将圈剪开。(剪的时候先剪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再沿着线剪)师:看,变出了什么?
(5)小结。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1)师:这里还有一个圈,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
(2)个别幼儿说。
(3)师:如果我请你做一做这个圈,你会吗?做之前,先请你研究一下,到底该怎么做。
(4)幼儿观察已做好的圈。
(5)师:会做了吗?好,开始做吧!
(6)幼儿制作。
(7)师:你成功了吗?把你圈举起来。
(8)请一幼儿到前面示范制作。(贴的时候把一头翻一个身贴)
(9)教师小结:这个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麦比乌斯圈。是德国一个叫麦比乌斯的人发现的,为了纪念他我们把这个圈叫做麦比乌斯圈。
2.猜测并参与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并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1)师:看,这个麦比乌斯圈上也有一条线。那么我们把这条线也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自己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3)那请你们来剪一剪,看一看到底会变出什么。
(4)幼儿剪有一根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完后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5)介绍:变成什么样了啊?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比怎么样?(变大了,纸条变细了)刚才我们只贴了几次(1次)应该有几个接头。那我们来看看,年粘贴的地方有几个?(2个)真神奇。
3.尝试三等分麦比乌斯圈,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1)师:还有更神奇的呢!
(2)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几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3)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4)师:那请你动手试剪一剪吧,然后再记录自己的发现。
(5)交流:变出什么了?(一大一小两个圈,而且还可以滚动起来)
(6)教师小结:这个麦比乌斯圈有趣吗?把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一个更大的圈圈。把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两个圈。麦比乌斯圈不仅有趣,而且还很有用呢!
(三)拓展,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科学家根据麦比乌斯圈的特点、原理发明了……(图片“立交桥”)这是什么?有了“立交桥”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所以说麦比乌斯圈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什么?(过山车)科学家还发明了好玩的“过山车”。我们大家都很喜欢。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师:看,这里还有一个麦比乌斯圈,上面有几条线?(三条)那我们等会回到教室再来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
《神奇的圈》反思
听说过“麦比乌斯圈”吗?这个神奇的圈,让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幼儿都为之激动、为之猜测。今天,我和幼儿一同走进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了麦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感受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下面就这节课简单谈谈课后感受。
一、教学环节体现“循序渐进”。首先,我让个别幼儿制作普通的圆圈,发现圆圈二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接着让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猜测并探索将麦比乌斯圈二等分后的神奇变化;然后在探索二等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大胆猜测和探索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再次,通过视频让幼儿观看过山车、高架桥等形象生动的让幼儿感受到了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我出示画有三条线的麦比乌斯圈,通过悬念性提问“如果我们沿着最边上的一条线开始剪,把这三条线剪开后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作为延伸活动引发幼儿课后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的'变化,感受圈的神奇,体现了活动的延续性。
二、学习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在科学活动中,学习过程应该是充满着探索与挑战性的。新《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层次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自主、自由、积极地与材料发生互动,并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将幼儿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大胆猜测、想象变化的玄机在哪?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一系列关于“麦比乌斯圈”的问题中,幼儿“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一次又一次感受着科学的神奇魅力。在师生与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方式让他们兴趣备浓。
但是,活动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示范制作两等分的麦比乌斯圈时应讲解再详细点,并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指出错误与不足之处,让其他幼儿也不至于对于制作方法还是有点生硬,不知道该怎么粘贴。2、在观看视频“立交桥”和“过山车”时应制作PPT,使幼儿观看起来更形象、生动。3、教学时应面向全体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了前面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后面几组的小朋友,以至于后面多数的小朋友粘贴方法不正确。
大班教案 篇4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已经玩了2年的游戏,很多体育游戏都玩过了,也玩腻了。为此,为幼师们整理了57个幼儿园体育游戏,让我们一起陪大班幼儿玩体育游戏,快乐度过幼儿园的最后一年。
1、捉尾巴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各自在后腰带上系上彩绳当尾巴。游戏开始,四散跑开,每一对幼儿要想办法捉对方的尾巴,同时你要保护自己的尾巴。抓到对方尾巴者为胜。(只能在圆圈内跑,抓到后快速回到老师处)提出要求后,与幼儿共同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针对情况,及时表扬鼓励。
2、帮熊伯伯运东西
玩法:将幼儿分成三组,首先要走过一座独木桥,然后跳过房子,在小心的'走过小路,最后拿起绳子,双脚踩绳向前跳过小河,运上东西后跳绳返回,放入小篮内,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游戏以此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运回最多的胜利。
3、小树苗快快长
玩法:幼儿分别拿着太阳、水珠图片、站在起点线上,家长戴着树苗头饰蹲在终点线上。游戏开始,幼儿读“我是水珠和太阳,能帮树苗快快长”之后向前跑,跑过场地的中间的曲线,到达终点的树苗的后面把手中的卡片举起,家长马上站立表示树苗长大了,以最快者为胜。
4、勇敢小动物
玩法: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2路纵队,老师发令后,各队第1名幼儿蹬滑跑冰车钻过“山洞”、到达“浮桥”。上桥救起1个小动物,并带着小动物踩脚踏车原路返回,第2名幼儿再出发。在规定时间内比哪一队救到的小动物数量多为胜队。
5、捕蛇
玩法:一个小朋友尾长绳当蛇,其余的小朋友要争取踩住绳子“捕”到“蛇”,要是被绳子碰着了就算是被“蛇”咬了。
6、赶小猪
准备:钻圈9个、羽毛球拍3个、小皮球3个、折返标志3个
玩法:将幼儿分成三组,于起跑线后作好准备。游戏开始,三名幼儿沿各自跑道起跑,沿途套圈三个,用羽毛球拍赶动皮球向前行进,至折返标志处返回至起点,以先返回者为胜。
规则:1、套圈时,要求将圈从头套至脚下。2、赶小猪时,手不能碰球,球不能离拍。
大班教案 篇5
火辣辣的夏天
主题说明:
虽然夏天炎热的、难耐的,但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可以吃好吃的冰淇淋,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可以尽情玩水、游泳、打水仗,可以聆听夏天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和荷塘中美妙的奏鸣曲。
这一主题以幼儿感兴趣的夏季特征、夏天的雷雨和夏日交响曲为主线,贯穿于各个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地探索发现和学习。在嬉戏中积累有关夏日的经验,引发对夏天许多问题的思考。在谈谈、做做中幼儿大胆壕与、大方地表演、积极地创造,体验夏日给我们带来的许多快乐,并学会在夏日自我保护的方法。
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家园共育:
1、配合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夏季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完成“夏天来了”调查表。
2、多给孩子讲一讲有关夏季的卫生知识、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3提供玩水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多探索多发现。
4.家长园地中提供“夏季饮食卫生”、“夏季控制幼儿冷饮进食、量”“孩子适合戴墨镜吗”等内容供家长阅读。
主题网络
雷阵雨荷花池里的朋友火辣辣的夏找阴凉在水池边
主题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夏日奏鸣曲”主题墙饰,引导幼儿收集有关夏天特征的景物、图片或食物,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夏季的认识。
丰富自然角,提供夏季的.花卉(荷花、太阳花。主题:
火辣辣的夏天
主题说明:
虽然夏天炎热的、难耐的,但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可以吃好吃的冰淇淋,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可以尽情玩水、游泳、打水仗,可以聆听夏天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和荷塘中美妙的奏鸣曲。
这一主题以幼儿感兴趣的夏季特征、夏天的雷雨和夏日交响曲为主线,贯穿于各个
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地探索发现和学习。在嬉戏中积累有关夏日的经验,引发对夏天许多问题的思考。在谈谈、做做中幼儿大胆壕与、大方地表演、积极地创造,体验夏日给我们带来的许多快乐,并学会在夏日自我保护的方法。
&nb
sp;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家园共育:
1、配合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夏季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完成“夏天来了”调查表。
2、多给孩子讲一讲有关夏季的卫生知识、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3提供玩水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多探索多发现。
4.家长园地中提供“夏季饮食卫生”、“夏季控制幼儿冷饮进食、量”“孩子适合戴墨镜吗”等内容供家长阅读。
主题网络
雷阵雨荷花池里的朋友火辣辣的夏天
找阴凉在水池边
主题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夏日奏鸣曲”主题墙饰,引导幼儿收集有关夏天特征的景物、图片或食物,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夏季的认识。
丰富自然角,提供夏季的花卉(荷花、太阳花。
大班教案 篇6
教学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散文诗,并理解散文内容。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体验秋雨季节的美妙意境。
活动准备:
录有雨声的磁带和优美的音乐,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倾听雨声,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注意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小朋友见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下的?”(幼儿借助肢体语言表现雨是滴答滴答地下。)
师:“下雨时,雨点会落在哪里呢?”(鼓励幼儿踊跃回答,如:大树、屋顶、地面、大海里、小河里……)
二、初步感知散文诗。
1、幼儿欣赏。
师:“我们都知道春天的雨是细细的、绵绵的,那么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一起来听听《秋天的雨》这篇散文。听过以后可要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一句。”(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2、再次欣赏一遍,问:秋天的雨是什么?还有什么?
三、运用课件图文结合,帮助幼儿分段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师:我们来看一看秋天的雨在大自然中都有哪些变化?
1、欣赏散文第二段:想——秋天的雨。
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小结:秋天雨后,自然中发生了变化,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秋天的门。
2、欣赏散文第三段:看——秋天的雨。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像一盒颜料?她把各种各样的颜料给了谁?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各种树都发生了变化,水稻变金黄,水果成熟,农民伯伯准备要收割;
3、欣赏散文第四段:闻——秋天的雨。
师: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呢,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感觉怎样?(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会散发出香味,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稻谷……
4、欣赏散文第五段:听——秋天的雨。
师:为什么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呢?它告诉我们冬天快来了,小动物要做什么?
教师小结:小动物忙着做事情,小喜鹊造房子,小松鼠做粮食,小青蛙加紧挖洞,小树叶有的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有的飘到大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准备要过冬。
5、欣赏散文第六段:秋天的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师:秋天的雨为什么会给大地带来一首丰收的歌?为什么会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快乐的歌?(从中提升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这首新的散文诗,小朋友也看到大自然这么美丽,那么,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四、再完整欣赏散文。
讨论:你觉得秋天美吗?什么地方美?秋天的人们高兴吗?
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巩固跑步的正确姿势,训练跑的速度。
2、能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练习跑。
3、复习游戏《冲过封锁线》,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的品质。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报纸。
2、韵律操音乐的磁带及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入场,做准备运动。
幼儿手拿卷好的报纸,在音乐声中有精神地入场。
2、准备运动:韵律操。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着音乐有节奏的手拿卷好的'报纸,有精神地做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打开报纸,启发幼儿边想边尝试:不用手帮忙怎样才能让报纸贴在胸前而不掉下来。让幼儿自由分散的活动。
2、试后,请幼儿集中,谈谈尝试的结果。得出结论:把报纸贴在胸口,快速地跑。
3、第二次尝试将报纸贴在胸前往前跑,试跑几次,让幼儿得到结论:跑得越快,纸越贴得紧,越不容易掉。
4、幼儿再次自由尝试数次。
5、复习游戏《冲过封锁线》。
发展幼儿快速奔跑及躲闪的能力。以竞赛的形式进行。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大笑"、"大哭"的表情,以放松肌体和情绪,对幼儿活动情况作简单评价。幼儿在音乐声中步回教室。
教学反思:
活动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背景
幼儿在学习5的加法上,已经知道数字5的分成,但幼儿的灵活反应能力和书写太差了。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加法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观察与动手能力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加法。使其更深入的了解的组成。同时,我又考虑到学习数字组成的枯燥性,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 ”、 “=”号的含义。
4、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5的加法。
难点:书写5的加法算式。
活动准备
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树叶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老师昨天买回4个苹果,小兰又带来1个苹果,那么班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 +1=5 4表示什么?(4表示老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来的1个苹果)
5 表示什么?(老师和小兰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 +4=5 (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 1=5和1+ 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四棵数,小朋友上黑板按老师的要求给小树贴上树叶,下面小朋友思考,并列出算式。(图片略)
1+4=5 4+1=5 2+3=5 3+2=5
(四)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
大班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从小到大,有过各种情感体验,也就有过多种多样的表情,有时,他们会饶有兴趣地模仿同伴的某一表情,有时会对着镜子做出各种滑稽的表情。本次活动,我安排了多种活动形式,满足幼儿好模仿的心理,让幼儿通过说说来了解表情的多样性,通过做、画来表现不同的表情,通过听不同旋律的音乐来感受不同的情感,并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做出不同的表情,丛中感受到高兴的表情让人看了最舒服,从而学会调节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理。
二、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做做中知道人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并尝试用各种形式去表现。
2、回忆各种情感体验,学习调节自己及别人的情绪。
三、活动准备
1、油画笔、水粉颜料。
2、电脑、两段不同的音乐(喜洋洋、二泉印月)。
3、歌曲:笑比哭好。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今天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了,你们心里感到怎么样?
吴老师也非常高兴。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哦,嘴角翘翘的,眼睛眯眯的,脸上笑嘻嘻的。这就是高兴、快乐的表情。
那我们除了高兴、快乐的表情,还会有什么表情呢?(幼儿讲述)
2、对着镜子画表情。
表情的.种类非常丰富,有快乐的、难过的、害怕的,我们可以对着镜子做一做不同的表情,瞧,(教师示范)我高兴的时候镜子里也有一个高兴的我,我可以用笔对着把它画下来。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就过来找个合适的位置做一做,并把它画下来。
3、看着图画讲表情。
我们坐下来说一说吧!你画的是什么表情?还有谁画的也是这种表情?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很**?谁画的是与他们不同的表情?还有谁画的也是这种表情?什么情况下你会感觉**?是什么事让你觉得**?
4、你说我讲谈表情。
在这么多的表情中,你认为什么表情让人看了最舒服呢?
那如果你不开心的时候或别人不高兴的时候,会想什么办法开心起来呢?
5、听着音乐做表情。
刚才我们画了、讲了各种各样的表情,老师这儿还有二段好听的音乐呢,里面也藏着不同的表情呢,你们听!
你们听到这二段音乐里藏着什么表情?边听可以边做不同的表情。
让我们听着这首歌,和好朋友一起做一做各种表情吧!
五、活动延伸
你们听了二段音乐,做了不同的表情,觉得哪种表情让人感到很开心,叔叔阿姨也觉得是笑的表情好,所以他们还编了一首歌,叫《笑比哭好》,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放音乐)我们回家后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也知道笑比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