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8 09:15:3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鲜果飘香”“洋溢”“允许”“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方面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巨人的花园》故事原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童话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英国的《典雅》杂志将王尔德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巨人的花园》(师板书课题)堪称“完美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吧!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品读全文,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求答案好吗?

  二、初读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哪些问题。

  (二)学生自由读书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让其在没有约束的情境下自主阅读,获取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训斥”“凝视”等词语。

  3.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理解词语的。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标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

  (一)学生勾画,教师巡视。

  (二)学生汇报。

  四、指导书写

  师:本课有许多难认、难写的字,同学们快找一找,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出错?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里、有、几、飞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 正确认读文中十一个生字。

  3.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理解也的用法,会用也说话、写话。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拼读、比较、识记、组词开花等方式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

  2. 通过观察比较、书写、组词,会写本课四个生字。

  3. 通过拼读、朗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进行阅读训练,逐步掌握朗读技巧,达到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难点分析:

  l 逐步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正确、美观的写好里、有、几、飞四个字。

  l 从字里行间体会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读出由孤单到快乐的情绪变化。

  l 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树和喜鹊。

  2. 请一名同学拼读课题。

  3. 齐读课题。

  4.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 导入:让我们看看树和喜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由拼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 把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

  3.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此处需要老师详细提供句子。

  (1)读句子。

  (2)读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加深对字的印象。

  5. 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老师适时给予引导、点拨。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 开火车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2. 指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3. 老师板书孤单、快乐。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孤单?

  (2)为什么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生自由发言,师指导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3)为什么后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邻居或朋友,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并指导朗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 课件出示: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用上也说话。

  激发学生兴趣,质疑课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识字方法。

  让学生学会思考,透过文字,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学会读书的方法。

  此环节重在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训练语言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操。

  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

  1.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 猜字谜比赛。

  3. 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练写生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读一读。

  2.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1)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

  (2)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3. 口头给生字组词。

  4. 学生练写生字。

  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书写的姿势。

  5.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写字情况。

  三、课外拓展

  1.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把自己与小伙伴的故事用拼音写在小本本上,读给大家听。

  猜字谜比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动了脑筋,还积累和巩固了识字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

  指导学生书写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训练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提高语文课堂的综合效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按“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

  语文课上,老师曾带着同学们游览了四川的九寨沟、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老师还想带着同学们去旅游,去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影片,影片中景色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请同学们说说看。(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去看看那里的密林奇观。

  二、探究新知(30分)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并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现在请你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2、初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自由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教学第二部分(直入重点段)

  (1)在众多的奇观中,你们最喜欢看哪一处奇观呢?请同学们快找一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写了独木成林这处奇观。

  (2)快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是中心句?

  (3)(出示独木成林的图片)这就是独木成林,这样奇异的景观怎样形成的呢?

  (4)出示独木成林的景观。请同学们快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5)看看专家是怎样解释的。(看录像)

  (6)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请你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

  (7)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8)小结:在你的朗读声中我和同学们共同感受到了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奇异景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习这个自然段中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树上植物园这处奇观,学完后小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出示图片:树上植物园)

  (9)密林中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观呢?

  (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神奇的树和天然水壶,请同学们快找一找这两处奇观在哪个自然段。

  (10)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两处奇观,学完后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4、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你们发现2——5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吗?(总—分—总)

  5、教学第一部分

  西双版纳的密林不止是美丽的`,更是神奇令人向往的,你们知道它在哪儿,还有哪些资源吗?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了这个自然段后获得了哪些信息?

  5、课后延伸

  (1)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使我们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密林是神奇的、美丽的,你们不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吗?

  (2)坐上旅游车随着我们的导游一起走进西双版纳的密林,共同领略那里奇异的景观吧。谁愿意当导游带着同学们走进西双版纳呀?带着同学们走进西双版纳,去欣赏那里的密林奇观好吗?

  (3)导游领入。(边导游,边播放密林奇观)

  (4)看到这么神奇的景观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5分)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双版纳,看到了那里神奇的景观,而且我们还学到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下课后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板书设计: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独木成林

  西双版纳 树上植物园 美丽神奇

  密林奇观 神奇的树木令人向往

  天然水壶

  教学反思:略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教学内容: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会书写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4、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教师出示第1-2张有葫芦的幻灯片)图片提问: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教师对着葫芦图片口述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今天我就告诉你们: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14课(师板书: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2、(教师出示第2张后半部分有阅读提示的幻灯片)a自读课文,认读生字,不认识的字词在书中圈出。b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c找找课文描写了怎么样的葫芦?

  二、认读字词:

  教师引语:刚才你们都认得“葫芦”,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它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1、(教师出示第3张有词语的幻灯片)教师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葫芦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花谢花开,学生试读。

  2、教师教读词语,并(出示第3张幻灯片中生字拼音)学生正音跟读。

  3、学生再读词语(齐读)。

  4、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学生认读:自言自语、每天、一棵树、挂住、慢慢地、奇怪。

  三、学法指导:

  1、学生能熟读词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记忆“挂”和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师生一起编成顺口溜:张口一声哇,用手往上挂。有水是水洼,女孩爱娃娃,捉虫小青蛙。

  2、教师指导难字“挂”的书写方法,学生在书中练习写字,然后同桌评比书法,最后教师把写得好的学生的字展示。

  3、(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指导学生生字的变化记忆方法:

  a、加一加,变一变

  胡+( )=葫 户+( )=芦

  滕+( )=藤 射+( )=谢

  牙+( )=蚜 丁+( )=盯

  令+( )=邻 台+( )=治

  b、说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再组词语

  忄____ ( ) 氵____ ( )

  目____ ( ) 阝____ ( )

  爪____ ( ) 尸____ ( )

  四、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课文指导阅读提示:这个人要葫芦, 他得到葫芦了吗?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读课文后自主交流。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阅读提示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4、学习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葫芦图片后熟读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2)教师指导幻灯片中的葫芦引导学生再次注重红色字体的意思: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葫芦的( 可爱 ),多么可爱的葫芦!

  (3)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4)教师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图背诵段落:( )的丝瓜藤上长满了( ),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个小葫芦。多么( )小葫芦哇!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a、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

  b、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教师出示阅读温馨提示:请小朋友们当当侦察员,在课文的2—3自然段中找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的答案。(教师出示第11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后再读课文)

  a小组合作探究: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知道那个人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b教师询问: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c、教师再次询问:那个人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教师小结: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6、学习第三段

  a、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明白那个人不要叶子的句子)

  b、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学生展开想象同座互说,教师指名说。

  C、那个人听了别人的劝告吗?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学生知道正是那个人固执己见才会有葫芦落下来的结果。

  d、学生再读语句后师生小结: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就是因为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叶子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e、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7、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b、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c、教师引导学生情景表演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后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种下的葫芦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d、过渡:我们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们真爱思考,请你想一想后质疑: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看“葫芦落下来的原因“的示意图就知道了。(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弄明白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f、教师引导学生看“葫芦落下来的原因”示意图后说出明白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我会续讲看图讲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葫芦,过了一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又长满了(  )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比    。

  六、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指导(教师出示第18张幻灯片)

  a、我会选:

  只  个  朵  棵

  一( )邻居   一( )葫芦

  一( )小花  一( )蚜虫

  b、我会连:

  挂了 小花 雪白的 小葫芦

  开了 蚜虫 可爱的 南瓜

  生了 绿叶 细长的 小花

  长了 小葫芦 圆圆的 葫芦藤

  2、课外作业指导(教师出示第19张幻灯片):a、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说一说自己明白的道理。b、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七、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

  长出绿叶

  ↓

  开出小花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 ↓ 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 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

  叶子生蚜虫

  ↓

  葫芦全落了

  八、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注重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情景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什么吗?你觉得种葫芦的人第二年种的葫芦和今年有什么不同,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续讲故事。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我采用角色换位提问:“你要是那个邻居,你会怎么劝告种葫芦的人呢?”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2、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

  教具准备

  有条件的可用黄山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一记。想一想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

  2。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3。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半包围结构,先里面再封口。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4。理解词义。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5。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评议:他读得怎么样?听了他的读之后有什么感受?

  2。指导朗读。

  3。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秀丽神奇”和“尤其”练习说话,介绍一下别的风景区的特点。

  四、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

  2。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它们?

  二、品读课文 展开想象 体会“奇”“趣”“多”

  1。过渡:这些石头怎么有这么有趣的名字呢?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块石头?为什么?

  (根据学生所说相机指导学习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2。 指导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块石头为什么叫“仙桃石”?

  (看着图加上想像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仙桃石”神奇有趣。

  (4)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介绍了“仙桃石”的什么?(先介绍名字,再介绍样子)

  3。指导学习第三段

  (1)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课文用了哪些词描写了猴子的动作?(抱、蹲、望)

  ③出示课件,理解“翻滚的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

  (3)指导朗读

  (4)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与“仙桃石”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4。学习第四、五段

  请同学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展开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

  (1)“仙人指路”

  这段共有——句话,先介绍了奇石的————,后介绍了奇石的————。因为这块奇石——————,所以称它为————。

  指导朗读,想象情境。

  (2)“金鸡叫天都”

  书上没有画“金鸡叫天都”,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来把这块奇石画出来呢?

  师范读课文,生“随文配图”,画一画“金鸡叫天都”。

  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画。师生评议。

  5。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

  谁来背一背?(放音乐和画面)

  6。学习第六段

  ( 1)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出示课件展现黄山奇石)我们也来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2)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当小导游: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加上丰富的想象,向游客们介绍黄山的奇石(练习,指名说)

  7。齐读全文 共同体会它的“奇”“趣”“多”

  三、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2。师述:我们伟大祖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还有许多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区,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许多美丽的景区,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依照《黄山奇石》的方法,仔细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与同学交流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