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8 08:30:4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翻译全文。(重点)

  ③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培养自己细致观察和想象的能力。(难点)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 ) 藐( )小 项为之强( ) 鹤唳( )云端

  怡( )然称快 凹( )凸( ) 土砾( )

  壑( ) 庞( )然大物 虾( )蟆( )

  2、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①项为之强 ②果如鹤唳云端

  ③以丛草为林 ④兴正浓

  ⑤ 方出神 ⑥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用讲述大意的办法。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① 明察秋毫 ② 怡然自得

  ③ 庞然大物 ④ 夏蚊成雷

  3、自读课文,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共3页,当前第1页123。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每一段的内容。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朗读课文,复述内容,力争背过。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词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

  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

  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小组合作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4、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5、归纳总结。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本文的主题。

  (2)这篇课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三、拓展延伸巩固

  1、据原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如鹤唳云端,为之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见二虫斗草间。

  3、带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1)必细察其纹理( ) (2)昂首观之( )

  (3)使其冲烟飞鸣( ) (4)常蹲其身( )

  (5)观之,兴正浓( )(6)驱之别院( )

  4、阅读并做练习。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选自《新序》)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治理,管理。)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归而泣__________ (2)向者吾见之__________共3页,当前第2页123

  (3)蛇令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对曰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④连词,表因果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参考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素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个头的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都已经相信他的仁爱了。共3页,当前第3页123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构想】

  现在的学生,都拥有美好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此时,该如何面对呢?是积极进取,还是踟躇不前?为此,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成功的信念,学会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感知和体验文本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从中受益,以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八年级,正是学生思维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重要时期。本文的相关内容与学生固有的信息储备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差,所以本文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和丰富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

  1.首先布置预习。

  从两个大的方面引导学生预习:①请同学们提出自己最感困惑的问题。②用笔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或词语,并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角度切人:

  ①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③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④引导学生深人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⑤体验反思: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吸纳和构建的平台。

  3.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充分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2.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战胜困难,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安排]一课时

  1.认真预习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

  2.熟读课文,揣摩精彩的字、词、句、段,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体验或启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导语一: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谈一件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

  (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经历)

  师:大家谈得好极了,谈出了自己的真切体验。看来啊,亲身经历的害怕的.事的确令人难以忘记,也许这种体验会让我们铭记一辈子。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一位8岁少年是如何战胜紧张与害怕的。

  导语二: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冒险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们谈谈具体的经过,然后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训(或道理)?

  (学生们谈经历和感悟)

  师:今天,我的收获很大。因为我感受着大家的感受,体验着大家的体验,感悟着大家丰富多彩的人生思考。我相信,这种分享,不仅仅是对我,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这一板块,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在两个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导语,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导语一能够让全体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搜寻翻找记忆中的往事,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激活;而导语二却让部分学生卡了壳。因为多数人没有经历过冒险的事,所以根本就无从谈起。此外,对初二的学生而言,本文叙事性很强,所以我力图让学生在文本的影响下,学会有条理地陈述一件事。)

  二、走进文本

  1.整体感知文本。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鼓励他们根据提示,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各自大声朗读课文,带着两个任务去读。

  第一,请依据我的提示,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最后。)第二,提出你感困惑的问题。(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为什么要给一定的提示呢,直接让学生表述不行吗?原因有两点:第一,避免学生步入“泛泛复述课文”的误区;第二,给学生搭梯子,让其“跳起来摘桃子”,在实践中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生读课文,并在书上圈点勾画。教师板书完“提示”后,在学生中巡视。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据此。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了集中归类。

  字词有:

  啜泣(chuò)瘦骨嶙峋(Iínxún)噗噗(pū)训诫(jiè)

  纳罕(nàhǎn)迂回(yū)头晕目眩(xuàn)

  (这个环节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的。我原以为这一课的生字词比较简单,就可以忽略不讲。可事实上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不了解的大有人在。由此看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多多积累字词,不可听之任之。)

  师: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生命的交往、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往往能够进射出智慧的火花。下面请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把能够解决的问题在组内尽快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提出一两个全组最难解决的问题,并写在纸条上交给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我相信,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一定能给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我在备课过程中,就琢磨:如果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提出了想象性或探究

语文教案 篇3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语文教案-最后的辉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诺贝尔的故事和图片,都有谁带来了?

  (教师鼓励搜集资料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自已搜集到的资料,并充分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总结并导入:那么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又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准的字音和生词提出来请其他组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最后的辉煌》。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议答。

  (l)“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将他的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课文写了诺贝尔两件事。一是写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和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拥有巨额的财产;二是写诺贝尔临终之际将所有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做为医学教育事业及奖励基金。

  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诺贝尔创造了将近二百万英磅的财产,才为晚年的捐助创造了条件。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l)学生默读勾画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采用读句子、抓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汇报交流,彼此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朗读。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句子,以体会诺贝尔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

  四、小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外,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以了解诺贝尔本人;课外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的教学。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自学、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理解“最后的辉煌”的意思,体会诺贝尔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了解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及其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探究活动

  以爱国科学家为主题,出一张小报,可以一人出一张,也可以几人合作一张。

语文教案 篇4

  训练要求

  1、通过词语归类使学生积累词语。

  2、懂得要写完整的句子。

  3、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4、读背儿歌,积累词语和句子

  5、积累学生的成语量

  6、让学生懂得留言条在生活的作用,懂得留言条的写法,并根据提供的内容学留言条。

  重点难点:

  把句子补充完整。言语交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1、积累“又——又——”的词语。

  2、把句子补充完整。

  3、会写上下结构的字。

  训练过程:

  一、学习第一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读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表达了哪些方面的意思?

  3、你能讲出有关味道、肌肤感情的这种“又——又——”形式的词语吗?

  4、还有哪些同类型的`词语?

  5、能用这些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这些句子都没有写完整,我们要补充完整。

  (1) 母亲忙着给他——“干什么呢?”

  (2) 下面三句话各缺少了什么?

  (3) 指名说说补充完整后的句子。

  (4) 把句子补充完整,写下来。

  3、检查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观察一下,书上出示的都是什么字?这上下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

  3、提醒:写心字底的卧钩 要注意斜度和长度。

  4、学生描红、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检查。

  四、补充作业

  1、补充句子

  (1)——————真的好玩吗?

  (2)我愿意————————。

  (1) 月亮有时候————,有时候——————。

  2、将下列词语中不是一类的词语用——画出来。

  (1) 母亲 爸爸 阿姨 诗人 叔叔

  (2) 铅笔 橡皮 皮包 尺子 小刀

  (3) 毛笔 铅笔 钢笔 水彩笔 笔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1、能有感情地背诵小诗。

  2、积累成语并回运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说说要求

  2、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诗歌

  3、借助图画,想想为什么植物老人要带小树重新安家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5、读了这首诗歌,你该怎样锻炼自己呢?

  6、背诵诗歌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自己读读成语。

  3、你已经懂了哪个词语 的意思?

  “哪些词语已经在我们的课文中表现出来了?

  (沉香和妈妈团圆之后,回家就能享受天伦之乐了。)

  4、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成语说一段话吗?

  5、写一段话,用上这其中的1——2个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懂得留言条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留言条的写法,并回根据内容写留言条。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六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这是留给谁的?写了什么事?谁写的?在什么时间写的?

  3、总结留言条的写法。

  开头顶格写留给谁的,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留给他的内容(写清楚,语言简洁)最后在右边写上谁留的,再下一行写日期。

  4、看图,图上画了什么?什么时间?谁写的?写的原因是什么?

  5、自己来写写留言条。

  6、反馈、评讲。

  二、课堂作业

  1、7月5日下午小红到小明家来还书,可小明家没有人,于是小红把书转交给小明的邻居王奶奶,请她转交给小明。但小红怕小明不知道,就写了一张留言条。留言条怎样写的呢?请你帮小红写一写。

  2、3月12日下午,小华去公园植树,要很晚才回家,他怕妈妈不放心,就写了一张留言条放在桌上,这张留言条是怎么写的呢?请你帮他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我要认识本课的生字。

  (2)我要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3)我要正确书写生字,认识偏旁“日”“巾”。

  二、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本课的新偏旁

  三、难点 :学会本课的新偏旁

  四、学习过程

  (一)、五分钟工程

  (二)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本课的.生字。

  (2)我要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3)我要正确书写生字,认识偏旁“日”“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小学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