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8 08:49:3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实用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月亮的心愿》

  【教学要求】

  1、会认帘、女等到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课前准备】

  1、《小小的船》音乐磁带。

  2、挂图。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入文

  1、孩子们,请你们闭上双眼,我们现在来到美丽的夜空,(播放音乐)蓝蓝的天上,调皮的星星娃娃眨着眼睛,在捉迷藏,月亮婆婆在一旁甜甜的笑了。哎,月亮婆婆突然想到要去看看他的另一些孩子了,因为他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还未了呢?孩子们,我们睁开眼睛跟着月亮婆婆一块去看看吧!

  2、出示题目:

  月亮的心愿。

  3、质疑:

  ⑴ 孩子们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⑵ 月亮婆婆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⑶ 她的心愿能实现吗?

  4、小结过渡:

  那就让我们去瞧瞧吧!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二、出示图画,看图了解图意

  1、认真观察每幅图,说话:

  语言训练点:

  月亮来到( ),看见( ),心里想( )。

  2、说话。

  三、图文对应,初读课文

  1、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2、小声读课文,要求:

  熟读课文,并找出要学的生字,用 画出,读准音。

  3、同桌检查读。

  4、检查反馈(主要抓差生):

  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能尽快实现,那就是希望某某同学能勇敢的站起来,大声响亮的读给老师听。

  ⑴ 出示做成心字的生字卡片。

  ⑵ 生读,开火车读,注意:

  帘另离累发l的`音,女发n音。

  四、游戏摘星星,认记生字

  五、学文

  1、范读。

  2、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

  六、小结

  那天,月亮婆婆来到了秦老师的窗前,他跟老师说了好多的话,她说她到过所有孩子的窗前,以后她还会经常去的,她祝愿我们的孩子永远活泼快乐,一天天长大,我相信月亮的心愿一定能实现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 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资料: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 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四. 分角色读文。

  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五. 表演课文内容。

  1. 学生准备。

  2. 指名展示表演。(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 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生2:我们应该听别人的劝告。

  生3;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同桌交流)

  3. 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生: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要一致,才能达到目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把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认识4个字;理解本课新词。

  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教育:

  懂得爱心是无价的,它是不需要回报的,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她(他)

  重难点

  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审题质疑,引出课文。

  说说你所见过的'项链都是什么样的?项链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你听说过爱心可以做项链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自由发言,说说自己从中悟到了什么.

  4、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给课文分段。

  四、精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从中理解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表达的感情。

  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克雷斯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2、画出中年人帮助克雷斯的动作的语句,这些语句说明了什么?

  3、中年人提了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对此你怎样理解?

  快速默读其余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克雷斯以后是怎样做的?

  2、最终克雷斯收获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现在请你说说对“爱心项链”的理解。

  五、进行小练笔。

  根据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想象克雷斯帮助别人的一件事,把它写下来。

  指导时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注意:

  4、把事情写完整,有头有尾,重点是写经过。

  5、加上环境描写,并使之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6、要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六、全文

  引导学生自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7课教案。 2. 默读课文,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4.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宋庆龄外貌神态的描写以及观看试飞的人群反应的场面描写,领略宋庆龄勇敢无畏的精神风采。学习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了解背景及人物

  1. 齐读课题,了解这次试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它与众不同的意义。 2. 师生共同交流资料,对课文中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进行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自读课文,标出各段序号。 2. 按“试飞前”“试飞”“试飞后”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逐段学习

  1. 自己学习第1~15段,了解孙中山、宋庆龄、杨仙逸和黄光锐这几个人物和这次试飞的意义。 2. 自己用符号勾画出描写宋庆龄外貌、神态和场面的地方。 3. 师生互动学习交流。 4. 找出宋庆龄这样勇敢的原因,勾画出来并读一读。 5. 老师指导对话朗读。 6. 理解关于描写宋庆龄外貌的词语,体会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四、学习重点段,深刻体会人物思想境界

  1. 自读第16~18段。找出描写宋庆龄微笑的句子,并读一读。 2. 勾画出描写飞机进行特技表演的词语,读一读。 3. 谈自己的体会。 4. 老师指导学生读好第18段,通过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 自己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6. 试背第18段。 7. 从写作的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完成课后第2题。

  五、学习第19~22段,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自读课文,找到与前面照应的宋庆龄亲自参加试飞的原因。 2. 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 3. 体会人物的爱国之情。

  六、再读全文,深化感受

  1.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自己学这篇课文的感受。

  七、作业布置: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谈自己学这篇课文的感受。 3、 三维导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