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通过《g k h j q x》的学习,与学生共同学习ɡ、k、h、j、q、x 6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抄写。认识4个常用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学生共同学习ɡ、k、h、j、q、x 6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抄写。认识4个常用字。
2.能力目标:能熟练拼读ɡ、k、h、j、x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学习并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掌握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通过学习过的声韵母,音节,自编儿歌,培养创造力。
3.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利用拼读音节说清图意,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ɡ、k、h、j、q、x的发音及韵母的拼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三拼音的拼读方法及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继续去拼音王国旅行,准备好了吗?出发。在去的路上碰到谁可要大胆的叫出它的名字哦。出示:f-t n-m b-d-p
二、讲授新知
师,拼音王国到了,瞧,迎接我们的是谁啊? 学习ɡ、k、h、j、q、x 1.学习ɡ、k、h、j、q、x的发音。
出示图片,问,图上画着什么,你能根据图画上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拼音宝宝吗?利用图片以及儿歌记忆声母的发音
注意:声母要读的又轻又短
ɡ:一只鸽子的“鸽”就是ɡ的音
k:蝌蚪的“蝌”就是k的音
h:白鹤的“鹤”的一声就是h的音
j:公鸡的“鸡”就是j的音
q:红旗的“旗”就是q的音
x:凉席的“席”的`一声就是x的音
2.认识4个二类生字:鸽、公、鸡、席。
3.根据图片利用想象法了解字母的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这些声母的写法
三、指导书写
1.教师教授写法,然后范写,让学生来纠错。强调四线三格中,各个声母所占位置,以及笔顺。并预设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学习j时,有的同学可能会把竖左弯写弯钩,我有意把这几种错的写在正确的j的后面。
2.练习抄写ɡ、k、h、j、q、x 6个声母。
四、游戏巩固
1.玩找朋友的游戏。
(1)说游戏规则:拼音王国里的字母娃娃看你们学得很认真,就想和你们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如果字母娃娃在呼唤,k、k、k我的朋友在哪里?你们就举起卡片k答,k、k、k你的朋友在这里。会了吗?
(2)师提问: h h h我的朋友在哪里?g、g、g,我的朋友在哪里?河水的he,he的声母在哪里?客人的ke,ke 的声母在哪里? 儿歌的ge,ge声母在哪里?
2.玩捉迷藏的游戏。 字母娃娃说呀,要是你能找到并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把自己漂亮的剪纸名片给你。(生找字母,师奖励剪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两拼音:ɡ-ɑ ɡɑ ɡ-e ɡe个歌哥各
ɡ-u ɡu古故姑
k-ɑ kɑ卡 k-e ke可科课。
k-u ku哭苦裤 h-ɑ hɑ哈
h-e he和喝 h-u hu湖户壶
二、新知传授
1.(图)西瓜的“瓜”的音节是“ɡuɑ”,这是个三拼音。
2.ɡ是声母,u叫介母,ɑ是韵母,小女孩猛推ɡ u ɑ三个卡片,快速连读,拼成音节“ɡuɑ”。 教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
3.复习知识 领读、开火车读。 联系拼读音节 “ɡuā” “xiɑ”“qǔ”“ jù” “hǔ”“kù””及带出生字。
三、巩固练习
开火车读卡片,音节游戏 j q 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还要带大家去拼音乐园玩一玩,好吗?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妹妹也要跟我们一起去(课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你看,它多高兴呀! 拼音乐园到了,这里有我们认识的许多拼音朋友,你看,它们来了。
课件逐个出示拼音字母:g p h l k j q x(自由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把这些声母的名字都记住了。
师:太棒了!看到小朋友们到拼音乐园里能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妹妹(课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也眼馋极了,也想到拼音乐园去玩一玩。
二、引导发现
1、师:小鱼妹妹高高兴兴地来到拼音乐园,它一会儿跟b捉迷藏,一会儿和d比跑步,玩得可高兴啦!后来,它看见三个新朋友j q x,小鱼娃忙说:“j q x三位好朋友,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j q x说:“做游戏当然好,但我们有个条件,你跟我们在一起,必须摘下帽子。”小鱼娃很想和j q x玩,它二话没说,连忙摘下帽子,拉着j q x的手去玩了。听到这里。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
2、课件出示音节:j —ü—j u q —ü—q u
3、引导小朋友,拼一拼,看看发现了什么。
4、交流各自的意见。
三、揭示规则
1、j q x不和u相拼。
2、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
3、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千万不能读成u。
四、学儿歌巩固
小朋友们很聪明,谁能想个办法把j q x与ü相拼的规律记住呢?
儿歌:小ü见了j q x,摘下帽子笑嘻嘻。 小ü碰见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 j q 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 小ü妹妹有礼貌,见到长辈jqx,马上就脱帽。
五、拼音练习
小鱼妹妹今天还要考考我们,看看我们聪明不聪明。 课件出示:j—i—jia q---i--a—qia x---i--a—xia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拼读。
六、扩展巩固。
1、找朋友。五名学生分别戴着j q x u ü的头饰,让j q x分别找ü做朋友,组成音节,并去掉ü上两点,全班同学一起拼读。
2、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我们学拼音 ɡuā xiā qǔ jù hǔ k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
2、 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个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 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 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意义。教具准备:转盘、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1、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个小游戏。
2、首先,我们来看图,出示(字盘)。
二、看图:
1、图上有什么?这叫“字盘”。
2、我们可以给“也”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变成不同的字。有趣吗?
3、这些都是一个族的字,叫字族。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部分,是什么?
4、要想做好游戏,我们首先来跟转盘上的这些偏旁交朋友。
三、读偏旁:
1、 复习已学过的偏旁。
(1) 在这4个偏旁中,有的以前已经跟我们见过面了,你们能认出来吗?
(2) 学生认读,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 学生说一个字,老师相机用电脑课件展示。
(4) 说了这么多的字,看一看,想一想,“单人旁”和“三点水”分别代表什么呢?
(5) 老师小结。
2、 认读新偏旁“马”“土”。
(1) 这两个新偏旁跟什么很相似?
(2) 想一想,这两个新偏旁会代表什么呢?
(3) 怎么记住这两个新偏旁?
(4) 学生认读两个新偏旁。
四、学习同组字
1、“也”与四个偏旁都是好朋友,看,它们手拉手,变成了这些字,出示转盘一一转出生字。
2、这些生字怎么读呢?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这些生字,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谁读得最准确?
3、学生自读生字词,老师巡视指导。
4、检查字音:
(1)出示生字词
(2)这些生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词,齐读。
5、这几个字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这四个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叫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像这样的字,我们就叫形声字。
6、做游戏,巩固识字。
(1)我们来转动转盘,“也”转到与哪个偏旁在一起时,看谁能把这个字又快又准地读出来?
(2)学生自转自读。
五、指导学字
1、学习“奔”的偏旁。
2、看看练习1中生字笔顺表,自学生字笔顺。
3、反馈检查。(驰、奔、池、塘)该怎么写?
4、找朋友,你能给哪个字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
1、怎样才能把这四个字写美观呢?
2、学生说,老师做适当点拨。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教学后记 :学生会学乱多音字“驰”和“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 读生字新词。
3. 诵读字谜歌。
二、 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 析记字形。
(1) 认读生字:行、千、庄。
(2) 教学新偏旁。
(3) 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 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 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 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 课堂练习
1. 加偏旁组词。
也------( ) ------( ) -----( ) -------( )
2. 扩词。
行( ) ( ) ( )
奔( ) ( ) ( )
3. 选字填空。
池 驰
(1)鱼儿在( )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
4.游戏猜字谜
教学后记:学生还是有些会将多音字认错。
语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2、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
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2、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能力目标
策略与方法:讨论式、启发式、分析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课前二分钟演讲。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现在提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潮是什么潮?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描绘钱塘大潮的文章《观潮》。
二、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周密,字公谨,宋代人。听录音,疏通文意。对照注释,解释下列重点字词熟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
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段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本段的.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揣摩体味
熟读全文的第二了三文四自然段提出疑背问,回答揣摩与体味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问。問題點
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并回答问题:
1、这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每段主要从侧重于哪些方面描绘钱塘江大潮?
2、阅读文后的《酒泉子》,它描绘的内容本文哪个自然段中有详细的描绘?
3、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人们看钱塘江大潮的原因有哪些?
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客观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你对此有何看法?如果你是当地的负责人,在今天,你又将如何利用好这一旅游资源?如何更好的实现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并且将《酒泉子》这篇文章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梳理本文的知识要点。组织学生进行识记导入新课讲授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组织学生学习知识要点组织学生朗读全文,指导、点评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识记重点知识。
课后记:本文应该从修辞上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全文,力求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解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螳螂捕蝉。你以前听过这个成语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这个寓言故事有关。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要将它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总结: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
3、少年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是别有深意的——(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
大臣与少年都劝说吴王,比较一下。出示结果对比。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为何结果相差如此之大?
4、可是,纵观全文,少年与吴王的对话中有没有提到关于楚国的事呢?
只是说了个故事,只字未提楚国之事,却令固执的吴王改变了主意,这个故事太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到少年所说的故事,再轻声读一读。
2、这就是少年讲的故事。(出示)指名读。
3、学习故事。
A自读课文,能理清里面的关系吗?作图:露水蝉螳螂黄雀少年
B蝉、螳螂、黄雀有什么共同之处?(一心看到眼前的利益,却都不知道身后的祸患)
这几种动物都十分警惕,为什么都没发觉身后隐伏的祸患呢?
——“一心”,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供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读读故事,你一定能揣测出它们当时的想法。
出示:望着眼前的(),蝉心想:
螳螂
黄雀
——是啊,我们不难体会到正因为急于获取眼前的利益,才使它们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谁能读出它们的“一心”得利的心理。
——蝉身后隐伏的祸患是螳螂的捕食,螳螂身后隐伏的祸患是黄雀的捕食,而黄雀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少年手中弹弓的袭击。
5、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读——其实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子的话:福兮,祸之所伏。
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什么?引读——攻打楚国是眼前的利益,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是身后隐伏的祸患。千万不能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身后的祸患,板书:(别因)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的祸患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理解不堪设想。堪,可以,能够。不能够想像。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各霸一方,彼此之间虎视眈眈。倘若被诸侯国乘虚而入,我们不妨想像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国家被灭,人民被奴役……)
6、然而大臣们的反对、苦劝得到的是——出示——引读,少年的故事令吴王恍然大悟,—
—引读。
为什么同一个出发点,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呢?请再读读课文,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会帮你找到答案。
——大臣是直劝,少年是巧劝。
巧,体现在哪里呢?再浏览课文,你一定有话对少年说:少年,你的()让我敬佩。
A智慧——不正面讲对错,用自然界里的故事,揭示道理,用故事启发吴王。
B勇气——冒死劝诫,勇气可嘉。联系到第二小节。
C讲话很有艺术,很有技巧。
语言看似寻常,却是精心设计,一步步地让吴王明白事理。练习对话朗读。语气应怎样?
D耐心——为了说服成功,耐心等待机会。(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如果吴王仍然没有发现他,他会怎么办?(继续等,或想别的办法)
好一个令人敬佩的少年,用智慧、凭勇气,借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劝吴王!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借故事来说明事理,我们会在生活中找到与之相似的例子,从而深受教育启发。课后,请大家去搜集一下,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存在着“螳螂捕蝉”的现象呢?
板书: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
(别因)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的祸患
反思:
这篇课文有许多名师开过公开课,所以在上这课时,我停犯难,因为有一个心结没有打开:尽量不要重复别人的设计,以免有邯郸学步之疑。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免有带着镣铐舞蹈的嫌疑。
综观这节课的设计,有几个亮点:
1、几个语言训练点设计较好。如“不堪设想”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像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想象吴国的命运,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对词语的认识。
再如,“大臣会对少年说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艺术,除了寓意的揭示,还让学生领略了说话的艺术与效果。
还有,为了走进文本,我还设计了一些口述训练,如望着眼前的(),蝉、螳螂、黄雀心想:();少年,你的()让我敬佩。
2、课外资料的补充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去反思。
1、要在相信学生上下功夫,用相对整合的问题让学生有表达的空间。
2、概括主要内容时,学生讲得很罗嗦时,教师要有指导,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
3、提问要相对集中,如故事的分析,突出“一心”,不要太琐碎。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
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
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简练的语言。
2.在反复诵读中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试读全文
1.提示以下句子的音节组合:
当其/南北分者
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大风/扬积雪/击面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极天/云/一线异色
是日/观/道中石刻
其远石刻/尽漫失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2.以下几处凡须连读以明确语意的,用底线标示:
余始循以入
磴几不可登
望晚日照城郭
极天云一线异色
视日观以两峰或得日或否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二、第一段导读
1.汶水,济水怎样分流?诵读原文语句。
“泰山之阳,……阳谷皆入济”。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点出了万壑争流的壮美景观,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2.古长城横亘于哪里?诵读原文语句。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
3.怎样介绍日观峰?诵读原文语句?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写日观峰,既点明泰山最高点,也为这次泰山之行树起了一块指路牌。
4.小结:这幅泰山地理概貌图,犹如电影的远景镜头,又如绘画中的鸟瞰图面。作者系用由“面”(两水)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的写法,为后文的叙述设下伏笔。
5.诵读。要求层次分明,字音清晰。前两句重音在“阳”“阴”“阳谷”“阴谷”上;后两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
三、第二段导读
1.由三人分读第二段,并全段由几幅画组成?
2.为第一层内容拟标题:旅游路线图?/p>
3.划出自京师至泰安的有关动词,品味其作用。
“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生动。“乘风雪”乃全文点睛之笔,作者悄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为登山之难,览之豪兴创造了条件。
“历”“穿”“越”“至”,一气读来感到作者不辞漫长的旅途和行程的艰辛,正顶着风雪由远而近,快速行进,以归返自然,纵情登山揽胜。其游兴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
4.为第二层内容拟标题:登临泰山图。
5.划出自山麓至山顶的途径,品读登山之险。
作者从南麓出发,取道泰安城下的中谷,半道经由中岭,复循西谷,到达山顶,重点表现一个“登”字。作者好像一个导游,引导我们一道攀登,突出“险”字。“成如容易却艰辛”,山高达四十五里,石级竟七千有余,从中岭到山巅,有不少山崖像门户一样挡着山路,人们称之为“天门”,峰峦险峻,雾重冰坚,攀行何其艰难,正如作者在《岁除与子颖登日峰观日出作歌》一诗中所写:“坚冰登滑澄如脂”“攀空险才到顶”,登山充满苦趣,但乐趣亦在其中。
6.为第三层内容拟出标题:晚清文照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