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5 09:53:1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 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3、 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重点:

  1、 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 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准备:

  1、 引入材料:《千纸鹤》。

  2、 典型材料:《纸船》。

  3、 延伸材料:艾青《我爱这土地》。

  教学过程:

  1、 导入知识点。

  (播放邰正霄的《千纸鹤》,让学生感受歌手在歌曲中借反反复复叠千纸鹤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念。)叠千纸鹤可以寄托一个人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的《纸船》,诗人借叠纸船要给我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纸船》是冰心1923年考上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赴美留学的途中写的。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和远离母亲的惆怅。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纸船》。

  (听配乐朗诵,体会诗人的感情)

  (要求自由朗诵,注意:诵读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借助以前的诵读经验,试着划出节奏和重音。)

  (请同学诵读,师生共做评价)

  2、 知识点揭示。

  (诗的知识)讲解:新诗就形式而言,在格律上约束不大,形式灵活;就内容而言,多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诗歌表情较含蓄,常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借助形象来抒情。

  提问:这首诗共有三节,依次概括为:叠纸船——抛纸船——船入梦乡。在第1、第2诗节中,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怎样表达了对母亲思念的深沉而执着?第3诗节中诗人展开联想和想象,创设了怎样的情景?这一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学生在诗中标注,小组讨论)

  讲解并板书:“从来不肯”、“总是”、“一只一只”、“仍是”、“每天”等词语写出了思念之深、之执着(具体分析略);第3诗节创设了一个感人场景:自己叠的纸船飘进了母亲的梦里。“含着泪”、“爱和悲哀”形象地抒写了思念之苦、之切、之强烈,将全诗的感情推向**。

  讨论:诗题“纸船”有什么特殊含义?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纸船”来表达思念母亲的情感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纸船”形象有特殊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象征了漂泊无依、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出诗人美好的心愿。

  创作此诗时,诗人身处邮轮,面对茫茫大海,无法与母亲联系,内心的孤独和惆怅可想而知。大海复苏了诗人的童心,在中国民间,又有以放纸船寄托希望的习俗,诗人幻想小小的纸船能载着沉沉的思念到母亲身边,因此选择“纸船”这个具体事物,比较自然。

  3、 知识点强化。

  出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请同学们欣赏,按照“感受——共鸣——再创”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写出发言要点。

  以每人选的诗歌为例,谈谈对诗的内容即形式的理解,请同学在全班作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冰心的诗,了解了新诗的形式和写法,学会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也被洋溢在其中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深深打动。爱是相互的,母亲爱我们,我们更应该用心去报答母亲。

  4、 知识点延伸及回归。

  “诗言志”,它通过具体的形象、创设意境,表达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饱含对母亲的爱背诵这首诗,再次体会诗人托船寄情的构思,体会那一只只用心良苦的纸船中盛满的无尽的爱与思念。

  对抒情性较浓的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诗歌的赏析方法一样,都需要在阅读中通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去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 知识点检测。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本诗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爱,模仿这种形式,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也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抒发对母亲的爱。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从《语文园地》的特点出发,使园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鼻韵母、鼻音和边音。

  2.能比较字的音、形、义,分析字形差异,能按偏旁归类,通过读词来巩固认字,增加语言积累。

  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画鸡》,激发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与学习有关的相关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会连”——激趣观察巧分类

  1.激趣引入:同学们,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森林可美了!你们看——(出示课件,森林图:绿绿的树,红红的花,引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鸟)

  2.示范归类:同学们仔细看,(课件展示:一只小鸟在树上欢奔乱跳)在小鸟身上有“子”字,小鸟的姓名叫“子”(学生读),可这只小鸟想找一个家,它多心急啊!同学们帮它找一找,找时可要仔细看,树干上有八个家,(出示课件:八棵大树的树干上分别有zh、z、ch、c、sh、s、n、l)要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

  3.点评指导:学生一起找,让学生说说“子”这只小鸟的家在哪棵树上,你怎么知道的,然后教师点评指导。

  4.方法迁移: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森林实在太美丽了,又飞来了不少小鸟,你还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为了让大家更快地为小鸟找到家,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小鸟。让学生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分别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认读字,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比赛哪一位能最快为小鸟找到家。

  5.反馈激励: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激励。

  6.拓展运用:同学们,这时,又飞来了八只小鸟“上、视、只、粗、找、送、老、拿”,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四人小组合作找,然后派代表向大家汇报。

  7.巩固读音:回到家的小鸟们可感谢同学们啦,它们正想和我们打招呼呢!来,我们一起亲热地叫叫它们的名字。(读“小鸟”身上的26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森林中”进行快乐学习,先通过教师示范点拨,让学生明白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找,并进而拓展到课外,培养学习能力。)

  二、学习“我会比”——动脑思考比差异

  1.设境激趣:一转眼夏天到了,森林里长了很多美丽的蘑菇。(课件出示:草坛上有美丽的蘑菇,分别写着:子、了、叶、苗、天、土、田、禾、木、土、肚、大)

  2.引导发现: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袋,仔细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相近)是呀,有些蘑菇身上的字很像,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把这些字形很像的蘑菇采下来,组成对,看谁组得又快又多。

  3.点评激励:学生同桌合作采蘑菇,记在本子上,后教师抽查,让学生说说采了哪几对,为什么采这几对。教师相机予以排列,点评激励。

  4.读比寻规:先多种形式读,后学生仔细看看,又有什么发现。(上面一行每组右边的字比左边的字多了一笔,下面一行每组右边的字比左边的字多了一个偏旁)

  5.拓展迁移:谁还能说说,你所认识的字里哪些像上面两行类似的字?让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点评,后让学生读。

  6.小结激趣: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汉字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动脑筋,这样的字就会越学越多,我们也会越学越聪明。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由易到难的两次发现,学生在教师点拨下自悟形近字的差异,并通过言语实践,加深发

  现的差异,进而联系学生实际拓展迁移,进一步掌握形近字的差异,可谓“拾级而上”,培养了识字的能力。)

  三、学习“我会找”——根据偏旁找规律

  1.设境激趣:瞧,秋天到了,苹果园里的苹果大丰收了,(课件展示苹果从树上纷纷落下)森林爷爷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两只篮子,(课件展示)你能把苹果正确地放到篮子里吗?

  2.找词入篮:学生找同一偏旁的字,相互检查,后教师抽查,边让学生回答边点评,运用课件把苹果放入相应的篮子,然后运用多种形式读一读。

  3.配读儿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真热闹;苹果红,苹果香,小朋友们拾果忙;边拾边分放进篮,苹果夸我好宝宝。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思考,自悟按偏旁进行分类,并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积累词语,配读儿歌,激趣强化。)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我会读”——读词比赛激兴趣

  1.谈话激趣:上节课,我们在苹果园里找了“生字苹果”,大家收获真不少。今天我们来一次读书比赛,只有全部读对,才能算胜利。

  2.学生练读: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同桌互读。

  3.小组竞赛:小组以开小火车的形式竞赛,哪组全部读对奖励小红花。

  4.男女生竞赛:全部读对进行奖励。

  5.指名比赛:一个人读一排词语,看谁都读对。

  6.集体认读:积累词语,尽量多记几个。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多种比赛,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词语。)

  二、学习“我会说”——层层拓展巧说话

  1.创景导入:同学们,让我们轻松轻松,听一听音乐,看一看家乡的美景。(课件出示:家乡江上面桥的风景图、乡村风景图、公园风景图、海边风景图等)

  2.引导说话:

  (1)你看见了什么?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说一说。

  (2)出示课文句子,看课文读句子。

  (3)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板书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我家门口有____________。”

  “江上有______________。”

  4.扩展训练:

  (1)河里有____________,校园里有_______________。

  果园里有_________,大街上有_________。

  (2)天上有_____________,有——,还有_____________。

  教室里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

  动物园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

  我的房间里有_______,有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以图入手,看图说话,巧妙地引出要学的句式。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发现句式,并联系生活,用句式说话,进而从两方面扩展训练:一是从内容上扩展,二是从句式上扩展,真正通过训练,使全体学生掌握此句式。)

  三、学习“我会背”——诗读百遍自成诵

  1.看图说话:展示台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这只公鸡长得怎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2.多法读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同桌一起读;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学生评价;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3.背诵古诗:学生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等。

  【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语文园地》应是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百花园;应是学生进行多种动态言语实践,提高言语能力的操练场;应是学生自主、自悟、合作、交流、探究的大平台。因此,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玩游戏、学语言的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在玩游戏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产生成就感。学生大面积地参与,自始至终地参与,差异性地参与,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世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习作时,能把自己的各种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创造情境。

  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你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2、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做的事情、所拍的照片或画的图画,有的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同学一起观看、欣赏。

  (2)分组介绍。

  a、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b、选出代表参加班级展示。

  (3)班级展示。

  a、各小组代表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也可以有感情地讲解。

  b、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习作·指导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语言引述:我们学了秋天的课文,读了秋天的小诗,还交流了在秋天中感受到的快乐,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看谁了解的秋天最多。

  (2)比一比谁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3)比一比谁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最美。展示图画,为学生习作作准备。

  2、由说到写,完成习作。

  (1)说一说你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美在哪里。

  (2)同学们对秋天这么喜欢,那么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欢吧!

  (3)学生习作,可以用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

  3、朗读欣赏,修改习作。

  (1)完成习作后,同桌间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2)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4、课后活动。

  举行一次歌颂秋天的习作展或画展。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4、让学生读“红色”与“蓝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意义相反的词成对地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再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怎样的感受。

  5、试着背诵对子歌。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1、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2、各人在书上填写。

  3、读读个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

  (1)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准、最快。

  (2)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3)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4)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5)评比后授奖。

  2、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并熟读成诵,在下一次绕口令比赛中再一显身手。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诈贪婪的小人。“*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四、引疑探究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学生讲偷药的故事。

  讨论: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师:我也喜欢,但课文的故事里,我也发现了问题(指导自相矛盾处),我曾经跟大家讲过,编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圆其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美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课后完成。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专题为“父母之爱”。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朗读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以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认读“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拓展阅读《我的母亲》(节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谁能读一读课题?(1——3名生读)

  3.你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初读后的收获。

  (三)研读语言,个性感悟。

  1.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以下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

  2.分组汇报

  (1)研读母亲做出的评价。(课件出示)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①指名读,交流体会。

  ②相机指导朗读。

  (2)研读父亲做出的评价。(课件出示)

  “这是什么?”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①指名读,交流体会。

  ②相机指导朗读。

  ③此时,巴迪可能在想什么?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有了刚才的体会,让我们再来读父母的对话,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分角色读文中父母的对话,同桌读、师生读、男女生读。)

  (四)再读课文,指导学法。

  1.在这一课中,作者还运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人物的?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2.师:通过这些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亲对巴迪的爱。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就能悟出父母的情感,这就是悟情感的读书方法。

  (五)联系生活,拓展文本。

  1.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组讨论,你觉得哪种教育方式更适合我们的`成长呢?

  2.你们各有各的看法,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呢?

  (六)感悟真情,升华情感。

  1.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的简介。

  2.自由读作者简介。

  3.结合课文第16自然段内容,谁能说一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什么力量?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我们都沐浴在父母爱的阳光中,父母的爱更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像小巴迪一样,——

  课件出示: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因为,我们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们努力地向前驶去。

  五、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祥 严厉

  爱

  走向成功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

  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短语,互相交流启发。

  (二)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课文。

  2.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诵。

  (三)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课后问题: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课外搜集阅读其他体现父母之爱的作品:《秋天的怀念》、《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背影》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