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案优秀

时间:2024-03-18 17:57:44 教案 我要投稿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山奇松》教案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黄山奇松》。

  上课。同学们好。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请准备好笔和纸,听写几个词语。

  请对照大屏幕,全对的请举手。

  出示:

  潇洒挺秀遒劲蟠曲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检查并订正。

  2、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词语是哪个?(遒劲)老师板书:讲解示范。

  这个词不仅容易写错,也容易读错。请你读。你也读。一起读。

  3、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黄山松树)

  二、揭题抓“奇”,初读印证

  1、你们是否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只用一个字概括了黄山松树的特点,那就是——奇。

  2、通过预习,你印象中,黄山松树的什么最为“奇特”?

  3、让我们再次读文章,揭秘黄山松树的“奇”,找到你觉得最为奇特的描写,画出相关的语句。

  4、自由朗读课文。

  5、分享: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它们的。奇?

  你先来。请你补充。

  还有吗?

  6、老师发现,刚才很多同学找到的句子都是有关三棵松树的描写?它们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板书)为什么呀?

  哦,它们的名字奇特。来,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感受到什么?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看来,你有不同见解。它们的姿态十分奇特,你还发现它们的名字与姿态有关。

  7、小结:我们来对照一下,前面哪位同学的分享最为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上,向他们学习。

  三、关注“奇”松,感受写法

  1、黄山松如此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除了它们的“奇特”,还藏着什么呢?下面随着作者的笔触聚焦到三棵松树,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看是否能读出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填空式背诵。

  (1)它有()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3)师生合作朗读。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3、说说发现。小结:三句话有共同的特点,前一句是松树的姿态的描写,后面的内容a+都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4、那如果老师把这位子换一换,你们看行不行?

  小结:看来,抓住不同姿态的特点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联想才是锦上添花。这是隐藏在文章中的秘妙。让我们再次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感受黄山松的情。

  四、迁移练笔。

  1、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的是黄山三大奇松的风采。其实,黄山的每一棵松树都有自己的姿态与情趣,请看——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这句话里也藏有秘密,请读一读,说说发现。请你结合这句话,选择一组姿态产生合理联想,写一写。

  2、学生练笔。

  3、小结:一个个精妙的词语赋予松树生命,一处处生动的联想赋予松树灵性,这是为什么?

  明白了,你们和作者一样,对黄山、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同学们,万物生长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正因为有人用心去观察与体会,才使它们的生命变得更为精彩。相信你们今天的欣赏与赞美将使它们变得更为美好。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的黄山,除了奇松,那里的怪石、云海、温泉同样闻名于世,今天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三篇文章正是描写它们的。课后请你们对照阅读,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

  黄山奇松

  遒劲

  迎客松

  陪客松姿态联想热爱

  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到了什么呢?

  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

  5、想寻找答案吗?

  (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1、创设情境: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请大家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

  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

  (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的意思,读好词语,并读出它的奇。(指名读、齐读)

  (2)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的形态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指名读、齐读)

  (3)黄山上的松有千千万万,为什么不选其他松,而偏偏选它,这足以看出它的奇特之处。(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除了迎客松外,还有两种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8、同学们,玉屏楼真是一个观松的好地方,我们站在上面已经看到了三棵奇松,我们一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深深地吸引住,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松树,让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松好不好?

  (四)、观看图片及录像、升化情感。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内容)

  1、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你能仿照着再说几种其他形态的松吗?

  2、观看图片及录象。

  (五)、再次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1、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可是回程的飞机已经在催我们登机了,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向黄山松、向黄山告别。

  回到家中,亲戚朋友要问了:你到黄山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我是你们的姐姐,从没去过黄山,而且又对黄山松特别感兴趣,你能不能当回小导游,向我介绍黄山奇松呢?

  2、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

  (六)、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松,写具体、生动。

  板书设计:

  20、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观赏黄山,导入新课: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知道它在哪里吗?对它了解多少?(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黄山)

  2、师:大家请看…(出示黄山风景图片和相关文字,简介黄山)

  3、师:同学们,谈到旅游胜地,在我们安徽,第一要数黄山,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黄山,去感受它的奇特。

  4、师:板全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

  师:课前大家已经做了预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检查一下

  1、检查字词

  ①出示生字词:郁郁苍苍、枝干遒劲、蟠曲、情有独钟、誉为陡崖、屹立、宾客、卧室屏障

  ②指读(汪文建,张义)

  ③释义: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情有独钟——特别有感情。钟:集中,专一

  蟠曲——曲折环绕。

  ④齐读生词。

  三、学习课文

  1、课文共三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黄山的松树奇在哪里?

  2、指答:

  生:黄山松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松千姿百态?表现在哪里?

  生: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大屏幕出示)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里的“或”是什么意思?

  生:排比,有的

  师:这里的“或”既然是“有的”的意思,我们就把“有的”带进去读一读。

  生:齐读

  师:那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用“有的”而用“或”呢?我们再来比较着读一读,是不是感觉用“或”读起来简洁,不重复,很流畅的感觉?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个分号,还有一个省略号,这是为什么?

  师:出示图片,其实“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只是它们的整个树干呈现的姿态不同,而“或仰,或府,或卧”只是人们观察黄山奇松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慢点,读到逗号时要停顿。文中的省略号,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黄山松还有更多的美丽样子。

  师:是啊,黄山松还有很多美丽的样子,文中的省略号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美不胜收。所以说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它的姿态万千。

  3、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从文中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因为它有“四绝”,哪“四绝”呢?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四绝”中的“绝”是什么意思?

  生:绝妙,精妙,独一无二,天下仅有

  师:“奇松”位于“四绝之首”,可见其独特美妙,达到了极致的程度。人们对它的感情如何呢?

  生:生:“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师:“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有感情,感情很专一,为什么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呢?

  生:因为“山顶上,陡崖边…挺秀的身影。”

  师:“处处”说明了什么?

  生:到处都是

  师:“山顶上,陡崖边”都是非常陡峭、险恶的地方,一般的树木根本无法立足,而黄山的送呢?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长得“潇洒、挺秀”,(板书)怎么不令人佩服,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4、过渡:这么“潇洒、挺秀”,令人情有独钟,我们当然要去观赏一下了。

  师:观赏黄山奇松的最佳地点是哪里?

  生:玉屏楼

  师:为什么在那里观赏最好呢?

  生:因为那里被徐霞客“黄山绝胜处”。

  师:“胜”是什么意思?(引人入胜的胜是什么意思?)

  生:美妙的境地

  师:为什么又是“绝胜处”?

  生:因为楼前悬崖上有迎、陪、送客松三大名松。

  师:三大名松尽收眼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怎么样的奇松?

  生:“迎客松……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板书:迎客松)

  师:它是一棵怎么样的松?

  生:姿态优美

  师:具体是怎么样的?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如同”就是“好像”,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比作。出示迎客松图片,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这句话,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如果答不出)

  师: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枝干遒劲”就是枝干怎么样?(苍劲有力)

  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

  师:据资料上说,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而它却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谁来读好它?

  生:读“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乃至”可以换个什么词?

  生:甚至

  师:为什么说是整个黄山的象征?出示图片,类比:天安门——北京,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生:齐读

  师:是的,这姿态优美的迎客松像热情的主人向我们伸出欢迎的手臂,令我们印象深刻。看,玉屏楼的正对面也有一棵奇松,说话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陪客松)

  生: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师:你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高大挺拔

  师:在这挺拔的陪客松下,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恋恋不舍地下山了。看,谁又在向我们挥手呢?

  生:送客松(板书)

  师:它又给游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姿态独特…。

  师:盆景你们见过吗?给你什么感觉?文中把什么比作盆景?

  (出示图片)理解“枝干蟠曲”。

  5、学习写作方法:

  师:我们观赏了三大名松,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对它们印象深刻。下面老师要找一位同学来把这三大名松连起来读一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在写每一种松的过程中都抓住了什么来写?

  生:都抓住了最能突出名字特点的句子来写的

  师:这段话如果分为两层,应该在哪里分呢?为什么?

  生:应从“…三大名松。”的后面。这里是总讲有三大名松,后面是详细地讲三大名松。

  师:那么这两层是什么关系呢?

  生:总分关系。

  师:那么这三种松都写得非常详细吗?

  生:迎客松详细,陪客和送客简略。

  师:是的,作者没有平均用力,而是详略得当地向我们展现了三大名松。平时我们在作文当中,要描写几样东西或者几件事情的时候,就要注意详略得当地来描写。

  6、拓展延伸:

  (出示广告词课件)元旦假期快要到了,小学二部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旅游线路,请你写一二句广告词,宣传一下我们神奇秀美的黄山。

  7、总结: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游览一下黄山,亲身体验一下黄山,亲身感受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

  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 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你喜欢哪一棵,找出句子,大声朗读几遍。

  4、交流

  5、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把松树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的亲切、友好!请你也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介绍你喜欢的朋友,说说它长得怎么样?生活得怎样?友情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1、加上自己的想象语言复述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3、用表演的方式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迎客松:

  1、出示句子:“迎客松……生机。”

  A、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是啊!这棵迎客松屹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2、出示句子:“它有一丛……象征了。”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

  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 ,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E、学到这儿,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

  (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过渡: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读着,读着,你最想对陪客松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练读、感悟)

  2、在学生的汇报中欣赏“绿色巨人”,感受它的高大。

  3、绿色的巨人:把陪客松比作“----”, 板书:绿色的巨人 这样写好在哪里?出示课件(去掉“绿色的巨人”):边读边想,如果没有“绿色的人”,效果有什么不同?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4、朗读训练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觉得它长得怎样?能介绍介绍吗?看看书,再看看图,先练说一下。

  2、请同学上台以游客的身份介绍送客松,要求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觉得好的地方要夸夸他,觉得哪儿不足提出来帮助他。(在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依依不舍,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或展开想象说些告别的话)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4、小结:迎客松,郁郁苍苍,枝干斜伸,如同好客的主人;陪客松屹立山顶,如同巨人;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天然盆景。让我们再次领略以下黄山松树的神奇吧!(配乐朗读第二段)

  (三)欣赏画面,驰骋想象

  1、 同学们,在玉屏楼上其实除了看到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外,还能看到许多姿态不一的'奇松。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录象

  2、这么多的奇松翠柏,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

  3、游戏激趣。

  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游戏规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棵松,配上一段解说词,听了你的介绍,让大家猜猜是哪棵松?

  学生上台点击。

  黄山松千姿百态,造型独特。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

  有的从山腰斜出,像————————————————;

  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 如同————————————————;

  有的仰望天空, 像在————————————————————;

  有的卧在山间, 似乎———————————————————————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同学们,把今天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分享一下。说不定,听了你介绍,他们暑假带你黄山游玩呢。

  教后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意识,并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利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再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5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绘了黄山松的奇美,在记叙时又是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来让我们感受黄山松的“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必须精心设计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图文结合,感受奇松

  (第一句教学略)

  1、过渡:在玉屏楼前看到了哪些奇松?

  默读后交流,并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这三大名松各有独特之处,分别找出描写它们的语句自由读读,你最喜欢哪种松?

  3、学生自学,想想:你喜欢它什么?然后再读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在自学时,学生带着欣赏的语气读着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有目的的在品味着一些词语,为后面的交流作好铺垫。

  4、师组织讨论交流

  交流时,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自主权教给他们,按学生的回答来灵活设计课堂上的教学顺序。

  迎客松

  (1)你喜欢什么松?请喜欢这种松的同学一起来读描写它的语句。

  (2)谈感受,迎客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瞧,(课件点击)这就是迎客松,看了它的样子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迎客松是三大名松之首,独具特色,让学生读了句子后讲出头脑中的印象,让他们有独立思考文本的空间。之后借助媒体图文结合,彻底地去品味作者描绘的迎客松的奇,应用的方法是抓重点词的理解,反复诵读。

  陪客松

  (1)这就是陪客松,请喜欢陪客松的同学一起来读读他的语句。(课件点击)

  (2)读着这样的文字,看着陪客松,你最想对陪客松说些什么呢?

  这的“说”有两层理解,可以理解为读即以课文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说自己的感受、心里话,问题设计浅显,学生很容易抓住“绿色巨人”来感悟它的高大、美丽。

  送客松

  (1)这就是第三大名松。(课件点击)如果你是这棵送客松,该怎样向游人介绍自己呢?要想介绍的好,请先都读读描写它的句子,抓住他的特点试着说。

  (2)交流

  这里创设了一个小情境来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自我介绍时用不同的语言诠释了他们对文本的相同理解,为课堂增添了生趣。通过看图形象理解了“枝干蟠曲”“天然盆景”这两个词语,感受了送客松姿态的独特。

  二、学习写法,激发想象

  提示:作者之所以把三大名松写得如此出色,是因为他不但抓住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请你们找找看,哪些是作者想象的句子?

  实际上,想象力每个人都有,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课件点击)

  请把自己想象成你最喜欢的一大名松

  我是古老的迎客松,我面对宾客们,热情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巨大的`陪客松,我陪同着游人,自豪地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独特的送客松,我向着游人,挥手告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能把三大名松介绍的如此形象与他丰富的联想,惟妙惟肖的比喻是分不开的,写作中同学们缺的就是多彩的想象,抓住这一时机再次体会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练习时也反映出在前一个环节中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有的同学还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中,还结合了课外知识来充实内容,讲得精彩。

  三、配乐诵读,整体感知

  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是黄山上最亮的风景点,在脑海中展现他们的形象,让我们配上音乐,再美美地读读吧!

  通过想象诵读,在古典音乐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防止在理解课文是少数同学肢解课文内容的现象。

  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灌输教学模式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以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吐故纳新,大胆采用适宜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许多对话练习,创设师生之平等对话的平台,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新知。教学时,同学们思维活跃,各个环节衔接自然,减少了烦琐的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

  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启示:

  1、作为老师要放得开,要大胆设计灵活的教学过程,框架式的教学设计容易框住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时我就让他们选喜欢的自学,交流时按学生喜好来交流,而不是一定先讲迎客松,再讲讼棵松,最后将陪客松。

  2、要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自主的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的提问都是不同的,这样训练学生多角度地去探究知识,学生就不会学的枯燥乏味。

  3、重视朗读,任何教学都应该以朗读为主线,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课后有一些同学把迎客松和送客松的描写有些混淆,我没有把教材好好吃透,在课堂上我如果能引导他们比较一下就会取的更好的效果。要上一堂完美的课是很不容易的,让我们不断探索,追求完美。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录像]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

  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

  ㈡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1、位置奇

  (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㈢观看录象,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

  (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迎客松

  ⑴、出示句子: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说话想象训练: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每天不知要迎接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

  (指名说)

  ⑶小结: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引导学生对迎客松有初步总体的印象。)

  同法相机学习陪客松、送客松这部分语句。

  三、抒情表达,发挥想象,丰富情感。

  1、发挥想象: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

  2、引导学生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

  四、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积淀情感。

  1、五一长假快到了,溧阳的天目湖旅行社准备开辟竹箦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学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指点)

  2、交流汇报。

  (评: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展现生命活力。)

  3、你知道黄山四绝还有那些优美的姿态?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笔。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的另一个风景片]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绝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7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笔下三大奇松的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里行间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怎么样?

  [评析: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渡:这里有一段我在旅游时拍摄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观赏完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些图片美吗?作者笔下的奇松更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评析: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评析: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2、交流感受,细研课文。

  过渡:课文写得最美的是那一段?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深研课本,走进文本:

  1、请同学们以小组读课文第二段,选择喜欢的一棵松树,找出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互相做小导游介绍一下。

  【评析:学生自读自悟,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集体汇报交流。

  (1)感受“迎客松”的奇美: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评析:为了做好小导游,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精神完成自己的介绍。在向大家介绍奇松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b、出示迎客松的图片与文字,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并引导学生读“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它的与众不同。

  c、品读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欣赏陪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学生品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c、读好这句话,师指导朗读。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出示送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学生朗读“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它的奇特。

  c、朗读这段话,感受它向游客告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3、看同学们学得这么高兴,老师有件礼物送给大家。(出示三大名松的诗句)

  [评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4、感悟写作顺序。

  同学们课文介绍三大名松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是啊,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条有理。

  5、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自读第三段,欣赏画面。(板书:神奇秀美)

  2、练笔:

  (1)根据刚才看到的精美图片,结合本课的写作方法,给你喜欢的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

  (2)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将美丽与大家分享。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8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简介黄山。

  初读课文

  自学课文。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3,理解词语。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巡视、适时指导。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试读课文。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读课文。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情有独钟?

  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

  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吗?

  齐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2自然段。

  第一句说了什么?

  这一句中的绝胜和那个词语的意思相同?

  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

  齐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第三课时

  .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指导背诵。

  听录音。

  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各自轻声试背。

  全班齐背。

  练习

  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潇洒挺秀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

  迎客枝干斜伸如同迎接

  黄山奇松玉屏楼陪客如同巨人陪同观赏

  观松独特蟠曲

  送客深出好象告别

  屹立斜出弯曲

  千姿百态仰俯卧

  状如形似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9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A、指名读问: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B、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情有独钟”?那么黄山的奇松在哪里?(学生读)教师板书

  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看文中是插图你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表现在哪里吗?

  C、齐读第1自然段。

  总结:第一自然段写了黄山的四绝,突出了黄山奇松这个重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A、指名读

  B、第一句说了什么?(板书:玉屏楼观松)教师简介徐霞客。这一句中的“绝胜”和哪一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最好),请齐读这一句

  C、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读3~5句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第6句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7、8句

  D、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点示:可以从中看出人们的想象力

  小结:第二自然段写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暗示它们得名的由来。

  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亲切喜爱的语气。齐读第二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A

  A、指名读

  B、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教师点示:第1个分句写了黄山送的姿势,第2句写了黄山松的动态,第3个分句写了黄山松的形状或造型。第3句话说了什么?(板书;装点黄山更神奇秀美)这句话回应了课题,点出了一个奇字

  C、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赞叹的口气,请齐读3自然

  D、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三、指导背诵。

  1、听录音。

  2、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3、各自轻声试背。

  4、全班齐背。

  四、布置作业;

  1、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潇洒挺秀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

  迎客枝干斜伸如同迎接

  黄山奇松玉屏楼陪客如同巨人陪同观赏

  观松独特蟠曲

  送客深出好象告别

  屹立斜出弯曲

  千姿百态仰俯卧

  状如形似

【《黄山奇松》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黄山奇松》的优秀教案02-26

黄山奇松教案11-26

《黄山奇松》教案09-17

黄山奇松教案集锦五篇10-20

黄山奇松导游词04-23

黄山奇松导游词作文02-11

黄山奇石教案优秀03-02

黄山奇松导游词8篇05-16

黄山奇松导游词5篇07-04

黄山奇松导游词7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