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宁死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题目为什么把五战士称为五壮士?战士和壮士之间有什么不同?
生:战士只是一般的士兵,壮士是英勇、豪迈、勇敢的人。
2、课文除“英勇跳崖”外,还有哪些内容也能说明他介是壮士?
生: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3、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前三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他们确实是壮士,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两部分,看看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
二、学习第四大段
1、默读本段,边读边想五壮士的哪些举动最令你感动?请你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读、思、悟、反馈。
(1)“同志们!用石头砸!”
生:“砸”读得要重,前边要有停顿。因为“砸”体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虽然没有子弹了,但是决不投降,誓与敌人血战到底;又因为五壮士已激战了数小时,体力消耗很大,石头又很重,如果不用力举不起来的,说明五壮士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生:个人读——评读——自愿读
师引:“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到:‘……’”
生:边做动作边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我已经听出了你们对敌人的仇恨,还有哪儿令你感动?
(2)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生:“雹子”要加重,突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雹子”形容密而多,战士们那么累还砸得那么猛,充充分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带着……带着……”第二个短句比第一短句声要高,因为战士们带着的是中国人民的仇恨,他们带着的是一颗满腔愤怒的心去砸的`,把石头都写活了。
师出示课件显示: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生:发散思维,然后反馈。
师:谁能把这种决心这种仇恨读出来?
生:个别读——评读——齐读(师引读)
三、学习第五大段
师:多么英勇、壮烈的举动啊!文章最能体现五壮士豪迈的一幕是什么?(英勇跳崖)读第五大段,看看五壮士的哪一幕最令你感动?请你读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读、思、悟、反馈。(先读再讲理由)
1、“把枪砸碎了。”“砸碎”要重读,因为枪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不能再让敌人得到,不仅要砸还要砸碎,体现了壮士对敌人恨之如骨。
2、“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冲锋”重读并且声音拉长,说明战士们把死当成是继续战斗,视死如归。“第一个”要重读,体现了班长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带头作用。“纵身”要重读,说明战士对待死无所畏惧,坚决果断。
3、“昂首挺胸”“相继”加重,说明战士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相信抗战一定能够胜利。
师:课件显示,对本段内容进行全面反馈。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生:发散思维,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胜利的喜悦,对祖国的眷恋,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敌人的仇恨……)
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有感情地读。
师:过渡: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侵略者证明了什么呢?
生: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说什么?
生齐读结尾。这声音惊天动地,使山河更加壮丽多彩,让我们踏着烈士的足迹,再次高喊一声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吧!
生:齐读口号(加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五壮士跳崖时那悲壮的一幕?(课件展示)
师:五壮士豪迈的壮举感天动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曲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赞歌,让我们把他们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眷恋,对敌人的仇恨通过读来表达吧。
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
师:历史是不会忘记英雄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一幕,奋发努力,做个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吧。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2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事迹。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的狼牙山。故事的主人公是五位壮士。(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故事的地点发生在狼牙山,【出示介绍狼牙山的幻灯片:狼牙山位于河北省保定易县县城西南40公里处。属于太行山系,海拔1105米,远远望去,这座山的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直指云天,因此得名狼牙山。沿着崎岖的山道攀登而上,山势渐渐陡峭,尤其快到山顶时,脚下的路依山傍崖,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狼牙山上共有五个险峰: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是晋察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边区的东部屏障。】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壮士)
2、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一般说来,“战士”是指在战场上参加作战的普通士兵,仅仅表明他们的身份而已,不含歌颂的意味。而“壮士”则不同,它是指意气豪迈而勇敢的人,它含有对人物敬佩和歌颂的感情色彩,它表达的意思要比“战士”深刻得多。)
3、反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歌颂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二)检查预习分析结构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后鼻音(奉、绷)、翘舌音(撤、振);多音字(着、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意思。
3、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第五部分(7―9)壮烈跳崖
(三)、讲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1、讲读第一段。
哪些词语突出了日寇的猖狂?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第一个词是“集中兵力”,第二个词是“大举进犯”。这两个词是和六班英勇歼敌对比写的,敌人的人数非常多,六班只有五个人,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
2、讲读第二段。
请大家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可以分几层?哪几层是直接描写五壮士的?
(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是写五壮士消灭了很多敌人。第一层和第二层直接描写五壮士。)
这两层直接写五壮士的什么方面?
(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出他们不怕死的精神。)
(板书:英勇杀敌)
这两层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层概括地写集体,第二层具体地写每个人。第一层是总述,第二层是分述。)
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用什么方法写的?请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语言、心情、动作还是神态?
(第一句描写班长的神态,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可以看出他非常镇静,不慌张。)
(第二句“副班长葛振林……满腔的怒火”,这句写副班长的心情。)
(第三句“战士宋学义……”,写了宋学义的动作。)
(第四句“胡德林和胡福才……瞄准敌人射击。”这句写的是他们的表情。)
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只有拖住敌人,群众和部队才会安全。)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对敌人充满了仇恨。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出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请大家集体练习朗读。
( 学生齐读这四句话。)
描写人物是学生写作的难点,教师就可以把这一小段话当成例子,教给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分析,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描写人物要描写语言、心情、动作、神态。第三层是怎样描写五壮士的?
(这一层说敌人死得特别多,横七竖八的,都数不过来了。从侧面描写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更突出了他们是英雄。)
3.学习第三段。
这一段写五壮士的句子有几句?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为了不让……引上绝路”)
这里写班长说话“斩钉截铁”,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形容说话时态度特别果断。)
你能用“斩钉截铁”造句吗?
(斩钉截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中的女英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战士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向绝路,他们为什么还“紧跟”在班长后面呢?
(他们和班长一样勇敢不怕死,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向绝路。“紧跟”就是一步也不落地跟着班长。)
他们把敌人引向绝路,自己怎么办?
(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和敌人同归于尽。)
(板书:准备献身)
(四)学习第五段,运用读法,读中感悟
1、运用读书方法读一读课文第五段。
2、指名读读感动之处。
3、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语句都是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实际上五壮士英勇跳崖前的神态和动作更为感人。不信,你们读一读这几句话。
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
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教师指导:五位壮士望着山下已安全转移的群众和战友,对他们充满了无限深情。请同学们带着深情好好地读一读前面这句话。(指名读)
4、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读一读第五段,在脑中想一想当时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5、 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学生接读),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
6、读了这句话,你们知道是什么“气壮山河”、“惊天动地”呢?(指名说)对了,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五壮士的口号声,能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吗?
7、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英勇跳崖。(板书)有许多地方描写得很感人,如何把它给读出来呢?刚才同学们都做了尝试,下面让我们再回到那硝烟迷漫的战斗场面,一起去感觉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豪迈场面。
8、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六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9、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心里话吗?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学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想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心情给表现出来吗?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读课文第六段。(生读,音乐起)
10、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11、这一段,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一定有人熟读成诵,也就是说能背下来了吧?是不是不相信自己?自己背背试试,这么感人的文章,该背下来。(学生练背)
12、 指名背诵。
13、听课文录音一遍,再次体会。
(五)总结全课
1、同学们深入了解这篇文章后,有什么话想对狼牙山五壮士说的?
2、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了解了五壮士痛歼敌寇、英雄跳崖的经过。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学会了“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种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运用这种方法去读书。
(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将这篇课文再好好地读一读。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3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日寇 大吼 崎岖 尸体 嗖 磨盘 抡一圈 绷着脸 棋盘陀 晋察冀”等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的纪念日。为了抗击这些穷凶极恶的`日寇,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儿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感受他们吧!
2、播放《狼牙山五壮士》视频。
3、导入,板书课题。
4、生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勇敢、不怕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出示学习提示:
a、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写了哪几部分?
2、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相机点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扩展课题,将各段的主要意思连接起来等。
4、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分为几部分?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三、研读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他们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并回想刚才看过的视频,你觉得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怎样的任务?
2、面对这样的任务壮士们都是如何做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
3、最后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
4、可当他们完成任务后,在他们面前又出现了一个难题,那是什么呢?
那么这两条路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什么后果?
是啊,面对这样一个生死抉择问题,他们是如何选择的呢?
四、小练笔
当班长面对眼前的两条路时,他是如何想的?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跳
下 诱敌上山 悬 崖 接受任务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4
一、复习旧知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认识了字词,理清了课文思路,(板书课题:狼牙山五战士)看谁能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去领略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气概,让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品质再为我们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
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学生:老师,您错了,应该是“壮士”而不是“战士”
老师:这位同学提得很好,为什么叫“壮士”?你认为怎样的人
才能称为壮士?
学生:勇敢、顽强、坚强不屈、英勇过人、不怕死
老师:说得好!那么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五位壮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呢?让我们再次走入这篇课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一)师:五壮士在同敌人作斗争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师:下面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三)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师: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说得真好。请同学们看图片,你能说出文中哪几句话是写这画面内容的吗?谁来试一试。
(请同学们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意思是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眺望”:向远处看。)
他们当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对,“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师: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师:读得不错,姐下来思考: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四)课后练习
1、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深受教育,有什么想法?请写一篇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5
【写字指南】
“寇”是上下结构,上边边是“宀”字旁,下边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一定要注意“元”竖弯钩要托住上面的“”,在田字格中要注意上紧下松,下边因为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崖”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山”字头,“山”要写得扁一些,下边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厂”字要舒展,里面的两个“土”应注意上紧下松。在田字格中要注意上下的比例,上面应写得扁一些,下面笔画要舒展。
词语掌握了吗?
【词语理解】
zhǎn dīng jié tiě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例:董存瑞斩钉截铁地对指挥员说:“让我去炸掉那个碉堡!”
xuán yá jué bì
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例:即使悬崖绝壁也阻止不了特种兵战士前进的脚步。
【词语辨析】
〖近义词〗
进犯——侵犯沉着——镇定坠落——跌落
〖反义词〗
英勇——懦弱崎岖——平坦胜利——失败
【词语结对】
一(条)道路痛击(日寇)(满腔)的怒火
一(次)进攻掩护(战友)(英勇)的战士
一(场)战斗眺望(远方)(坚强不屈)的声音
【词语集锦】
本课成语比较丰富,你能记住它们,并且会用吗?
斩钉截铁悬崖绝壁满腔怒火全神贯注
横七竖八热血沸腾居高临下壮烈豪迈
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句段理解了吗?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理解读懂】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赏析品味】
班长马宝玉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感悟吟诵】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读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大家内心激动,义无返顾。语调低沉,语速较快。
课文读懂了吗?
【课文简析】
〖概括中心〗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学习写法〗
1、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展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突出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指导朗读〗
读了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屹立在我们面前的这五位壮士的形象,所以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要带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通过朗读重现英雄抗击日寇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尤其在文章的最后要将气势推向高潮,将英雄的口号喊出来。注意突出“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
知识拓展了吗?
〖读一读〗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查一查〗
第2题: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第3题:
(1)从“斩钉截铁”一词更能看出班长态度坚决,义无返顾,表现了他英勇顽强的精神。
(2)从“石头像雹子一样”可以看出五壮士英勇无畏,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从中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4题:先找出课文描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示狼牙山风景图)同学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
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4、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检查字词,理清脉络
(一)字词部分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出示)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哇啦、纷纷滚落
请你来读,哦,坠落山涧,请再来一次,咱们一起读读。
2、这一组谁来读?男生读、女生读
(出示)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哦,很自豪、很骄傲、很有力量)
3、这两组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是的,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另外一组是描写敌人的)
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4、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你提醒大家,“昂”字不要多了一撇
你认为写“豪”字的时候,可以把上半部分写扁一点,这个字就美观多了,咱们也来试试。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预习得不错。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预习学习单的第二题,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
2、好,你们小组先来。
你们认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大家同意吗?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三、合作学习,细读感悟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对五壮士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从中我们提炼出“划、圈、品、读”四字学习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2、全班交流,引导体验
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五壮士的哪些言行让你震撼?哪个小组先来?
(一)品读“引上绝路”部分
A品读“走”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哦,你们交流的是这一部分。
哦,你们对两条路所代表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走”字,最能表现班长马宝玉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说得非常好,两条路,要么生,要么死,在生死关头,为了群众和部队主力,马宝玉选择了牺牲自己。
让我们斩钉截铁地读读这句话。
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
B品读“紧跟”
请你们接着交流
你们认为一个“跟”字能够表现战士们的勇敢。
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
哦,你们认为应该是“紧跟”,这样才更能表现出战士们的勇敢。
大家同意吗?很有道理。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但战士们――(生接读)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五位壮士——(生接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
小结:壮士们这一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豪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豪不畏惧)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豪不畏惧的《狼牙山五壮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抓住一个“走”字,细品一个“紧跟”,逐渐走进了五壮士的内心。哪个小组接着交流?请你们来。
(二)品读“顶峰歼敌”部分
A品“举”
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你能联系上文中马宝玉受伤的细节,从一个“举”字感受到他的勇敢、坚强,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你想读读这句话。
这位同学重点处理了马宝玉的几个动作,读得非常生动。大家也来试试。
你看,处理好重点词语,就把人物读活了。
B品“砸”
请你接着交流。
你从“砸”字中体会到战士们的力量大,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你觉得作者把石头比作雹子,不仅说明力量大,还说明速度也非常快。
你觉得这个比喻还表现出了战士们必胜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
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
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好,读出了壮士的英雄气概。
小结:壮士们这一举,这一砸,尽显英雄本色。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他们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勇敢顽强,就是这种宁死不屈,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宁死不屈)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三)品读“跳下悬崖”部分
此时,前是万丈深渊,后是咆哮之敌,是玉碎还是瓦全?他们毅然做出了选择。
出示课件:最后一部分。
哪个小组来交流对这一部分的收获。
A品“屹立”
你们认为“屹立”这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哦,屹立就是站得很直。有点道理,你还有补充?就是像山一样笔直不动摇的挺立着。非常准确。
是啊,此时五们壮士屹立在顶峰,像山一样雄壮、巍峨。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师引读课文)
B品“望”
读了这一段,还有哪个动作感动着你?请接着交流。
说得非常好,同样是一望,意义不同,感情也不同。眺望远方,他们看到了成功转移的部队和群众,这是满怀深情的一望;
回头望望,他们看到了正在向山顶爬的敌人,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
想像一下:他们还望到了什么?
是的,想到群众和部队已经成功转移,面对死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就是—(视死如归)
来,带着你的感受,让我们把这幅画面读进心里。
C品读“跳”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此时此刻,假若能再给他们一点点的时间,你认为他们会想些什么?
小结:说得真好!在祖国和生命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这种精神、这种气概,正是来自于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烈士深深的敬仰,再读这一段。(生齐读此段)(开头到‘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D理解最后一句
引读:此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小结:这豪迈的声音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五位壮士?
这就是我们的——(生齐读课题)舍生取义的《狼牙山五壮士》
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子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课件出示)
四、拓展升华,激发情感
1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2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7
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其写法为中心,以理解课文内容为重点,以“壮士”为突破口,把握整体,重点引读,使学生弄清其内涵,在此过程当中,学习写法,落实双基,提高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点题、破篇,引选材
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一开始就紧抓“壮士”一词设计下列思考题:
1、“壮士”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指谁?
2、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
3、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壮士”的行为?
通过上述思考题的引读,让学生明白“壮士”是指勇敢豪壮的人。本文的“壮士”是指五战士。因为他们在掩护群众转移,狙击敌人的'战斗中勇敢杀敌,在弹尽枪绝的情况下毅然跳下悬崖,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选择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英勇跳崖”等事例。这样点题引篇,学生很快就会弄清“壮士”的内涵,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二、破篇引段,分详略
在学生初步弄清了“壮士”的含义,了解课文内容后,再以“壮士”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最能表现五战士“壮士”行为的“诱敌上山”、“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三个重点段,教学中可用“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这一思考题把学生引向上述三段,然后再通过作者的详细描写,抓住重点词句和用挂图深刻理解五位战士的壮士行为。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五位战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连段引路,归纳中心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充分理解了“壮士”的含义,通过引读“接受任务”和“诱敌上山”两段,使学生深刻领会全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中心。使学生获得对全文深刻而系统的理解,初步分清详略。
四、综合比较,引导写法
上述两步既使学生快、准、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又为学习“详写和略写”做了有益的铺垫,因此,应立即引导学生通过综合练习,比较分析,分清详略,来学习写作方法。通过再次引读,弄清哪些地方详写?详到什么程度?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体会出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明白详略得当、层次分明的道理,达到详而不繁,略而清楚,为完成本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打下坚实基础。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8
教学内容和教时安排:
1、第一教时: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学习理解课文的前三部分。
2、第二教时: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崇敬之情。
3、第三教时:检查背诵情况,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并体会课文的详略安排。
第二教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3、尝试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设想:
1、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本课我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
2、重视自主学习,激发主体潜能。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鼓励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
⑴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
⑵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一句,我设计了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想想看,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前三部分,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相机画悬崖图;板书:接受任务、歼敌诱敌、引上绝路;涂红课题中的壮字。)
二、引导归纳学习目标:
三、自学讨论,理解课文:
㈠、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1:五壮士顶峰歼敌的场面),可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谈谈你看了录像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顶峰歼敌)
㈡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四、五两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女同学读:
自学课文四、五两部分:
1.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学生自学、讨论)
㈢
检查自学情况:
1、告诉老师,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a说说看,为什么这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
b.自由品读,体味这些语句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c.同桌对读;师范读后让学生评点;生齐读。
d.小结: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
a.学生质疑。
b.学生解疑。
c.播放录像2: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场面,(重点理解词语: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选择跳崖的原因。)(师相机板书:英勇跳崖)
3、理解得真棒!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正如课文结尾所说的--(生齐读最后一节)
4、是呀,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生行礼)让我们捧起书本,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都融入我们饱含的诵读吧!(生齐读第五部分课文,会背诵的可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谈话: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人民永远怀念为国献身的英雄们!
五、课堂练笔:
请同学们照例拿出摘抄本,把本课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六、自由作业:
学了课文,你们回去想做什么?(学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法都很好,喜欢哪项就做哪项,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9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
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本组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中华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都包含了强烈的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同学15人,女同学3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教法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综合语文素养。在这堂课中,我还充分利用了课件、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反思等,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获主动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听、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按生字表记准字音,记清字形。
2.通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词义。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
3.按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投影打出)
(1)接受任务。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3)把敌人引上绝路。
(4)顶峰歼敌。
(5)英勇跳崖。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如“悬”(xuán)、晋(jīn)。
2.字形:说说哪个易错。
如:“悬”上半部是“县”,里面两横。注意区分:“寇”与“冠”、“晋”与“普”、“尸”与“户”。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大家讨论,查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斩钉截铁:斩,砍;截,割断;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不犹豫。
晋察冀:晋,山西简称。察,察哈尔地区。冀,河北简称。
4.指名读课文,按提纲说分段。
五、读熟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时
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却再次诱敌上了顶峰,其实就是绝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继271续学习。
二、朗读课文,辨析文段
按分好的段指名朗读全文,读后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教师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
(一)读讲第一段
1.自己读第一段,思考: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板书:拖住敌人、痛歼敌人。)
2.读后讨论。讨论后再问: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
(先概括地写五壮士有计划地利用险要的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是对整体的描写。然后对每个个体进行具体描写。)
问:课文是通过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抓特点进行描写)请同学们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思考,并划出来。
1.读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读。
2.再问:再入绝峰意味着什么?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这个决定的?其他四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词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这两个短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
(说明为了人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第一、二、三段,体会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四、布置作业
1.造句:斩钉截铁,坚强不屈。(注意引导)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课时
一、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本课任务
指名朗读课文前三段,复习,引入本课时。
教师说:五壮士接受任务后,引敌进入狼牙山,他们英勇杀敌,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了人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为了战斗胜利,他们毅然作出了诱敌上绝峰,英勇献身的决定。那么后来情况怎样了呢?接着看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五段,自己朗读
1.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壮士是中国人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三、总结全文
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课题引申
1.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体会中心。
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课文所表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行为之“壮”,从课文中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五段中哪段是详哪段是略,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新授:
(一)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课文,再交流预习的成果。
1.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
寇尸崖豪
2.读读下列词语: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
(二)我们再来快速读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自己理清课文顺序后,填写课后p63表格。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1自然段2自然段3自然段4、5自然段6-9自然段
(三)指名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位壮士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完成了掩护任务后,五位壮士又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
三、练习:
1.积累文中的成语。
写五壮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敌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知道描写英雄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主要是想使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首先,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其次,根据课文内容,进入情境,探究人物心理变化活动及其变化的原因;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总结出课文的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嗖”、“崎”等4个生字,知道“着”是一个多音字,会写“寇”、“冀”等15个生字。会书写“日寇、进犯、游击”等30个词语。
2.朗读课文,以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教学插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导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
4.“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呢?学习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一定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崎岖( qíqū)
叽里呱啦( guā)
嗖(sōu )
着 zhuó (着落)
zháo(着凉)
zhe(跑着)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寇”与“冠”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辨析字,会更加准确。
“抡”是左右结构,右面是“仑”,不是“仓”,所以读音是lun,这也说明它是一个形声字。
“悬”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县”,里面只能是两横。
“屹”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山”,右面是“乞”,不能写成“气”。
(3)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崎岖:陡峭,不平坦。
昂首挺胸:昂着头挺着胸,形容士气高昂。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
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按照事情的变化过程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七连六班接受接受转移群众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小标题。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3) 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本文记叙了七连六班五位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革命精神。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说出事情发展的小标题。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的英勇的行动,接下来继续学习五位壮士的事迹,感受他们英雄壮举!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
②谈感受体会。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二)学生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
1.出示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品读重点词语。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
“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3.谈感受与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
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激昂的语气)
三、学习写法。
1.课文如何写五位壮士的呢?学生讨论。
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比如: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2.对,课文在描写时,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学术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6.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反思:
1. 课文中有很多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只有感情朗读,才能把文中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所以,指导学生抓住壮士的语言和行动等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就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感受到五位壮士的高尚品质与豪迈气概。
2.语文课不仅要关注内容的理解,还要关注写法的渗透,比如“关注群体,考虑个体”这种写法就要通过课文的学习,留下比较系统的印象。同时做到读写结合,将这一写作训练点有机地迁移到课外,并在作文中加以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了解本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3、了解狼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视侵略者、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寇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四、教学方法:精讲品读、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1、有关课文内容的录像带。2、写有生字组成的新词的小黑板。3、写有学习要求的小黑板。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读。
1、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拿起笔,把自己了解到的学生画下来。
2、交流。
[意图:把学习导读放在学习新课之前,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训练重点有大体的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二、导入新课。
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里,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天早晨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队列里一片肃静,没有人应声,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时,才有人答“到”。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第15课,大家就会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字音。
2、课前你都查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哪些资料?互相交流。
3、总结预习情况。
四、学习新课。
1、快速读课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2、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壮士”呢?
(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细细体会一下,可把体会、感想写在一边,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笔标出来。(用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自学。
4、交流感受,教师点拨。
5、质疑: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1)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2)出示稍有疑难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问题:A、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B、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6、深入理解课文。
A、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以下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质疑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3)练习朗读课文。
B、集体讨论。
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讲座结果,教师相机指导:五壮士在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以后,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是为了更好地掩护群众和连队,也是为了更多地歼灭敌人。五壮士知道这样做有生命危险,但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甘愿做出自我牺牲。
(1)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你对五壮士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很敬佩。)所以,应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3)指导朗读,突出重点词句。
(4)学生练习朗读。
(5)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意图:此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学重点是学生独立学习、集体讨论以解决的,教师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引导。]
五、读全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面向中等学生)
二、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填空:
接受任务( )( ) ( ) 跳下悬崖
这五部分中,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意图:这是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之所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因为五壮士的行为太感人,也可能是因为语言文字的精当,但不管是什么,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点拨。]
三、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精当。
1、教师出示写有下列内容的小黑板或投影片。
第一组: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第二组
(1)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顿时,石头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问题:
(1)第一个句子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2)你从中爱到什么启发?
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句子体味。
2、除了这两处地方外,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语言生动、形象?
3、小组交流。
4、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阅读收获。
▲教学小结:
1、朗读全文,完成课后题。
2、看板书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说说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媒体:
课件、网络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
2、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
3、很好!一个壮字就让我们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再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课题。
二、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部分可以起一个小标题。(“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我们把课文分成五段。)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三、交流感悟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这一句话描写出人物的动作与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
b、“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为了群众和主力部队,班长带领战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绝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c、“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那一块又一块石头接连不断地向敌人狠狠砸去,表现了五位战士顽强不屈、毫不畏惧的精神、)
d、“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感人至深的场面,充分显示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四、总结并进行语言训练
同学们写一句话,来赞扬狼牙山上英勇歼敌的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像巍巍青松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我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战斗的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惊天地,杀身成仁泣鬼神。狼牙山上歼日寇,英雄血铸民族魂。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斩钉截铁、居高临下、崎岖、任务、坠落、雹子”等14个生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紧扣“壮”字体会五壮士的豪言壮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人、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热爱群众、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难点: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读中感悟
学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写“寇、副、榴”等14个字,分类积累词语,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分类积累词语,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1.岀示第一组词语:
晋察冀 根据地 日寇 大举进犯
(1)借助拼音读正确。
(2)教师讲解和联系语境相结合,理解词义。
(3)关联三个词语,体会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特点。
要点1: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
日寇,指侵华日军,“寇”的意思是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
大举进犯,“举”是举动的意思,指日寇率大军大规模侵犯。
要点2:
根据电影片段聊聊日寇大举进犯的罪恶行径,体会当时形势的严峻。
2.出示第二组词语:
沉着指挥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昂首挺胸
(1)借助拼音读正确。
(2)理解词义。
(3)关联四个词语,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要点:体会五位壮士的沉着、英勇、无畏,体会作者对五壮士的赞美之情。
3.出示第三组词语:
横七竖八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开了花
(1)借助拼音读正确。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3)感受这组词语的感情色彩。
要点:敌人应得的下场,隐含着作者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小结:从第二、三组词语中可以看出课文用词恰切,带有明显的感情倾向。
学习活动二:学习概括方法,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1.读一读: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要点: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填一填: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完成填空。
接受任务—( )—( )—( )—舍身跳崖
(1)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发现:接受任务是起因,舍身跳崖是结果,中间三个空应填事情的经过。
(2)找对应的自然段。“接受任务”是第1自然段的内容,“舍身跳崖”是第6-9自然段的内容,中间三个空应是第2-5自然段的.内容。
(3)思考第2-5自然段讲了什么,以正面人物的活动来概括内容。
(4)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概括?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发现:第2自然段写了痛击来敌(敌人),第3自然段写了诱敌上山(引上绝路),第4、5自然段写了顶峰歼敌。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 引上绝路 )—( 顶峰歼敌 )—舍身跳崖
3.讲一讲: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提示:简洁、精炼、概括
参考:课文主要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毅然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舍身跳崖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2.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
3.聚焦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体会其好处,并能在片段练笔中迁移内化。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聚焦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体会其好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关注场面描写,体会人物英雄形象
1.课文描写的是一次群体战斗,其中描写在特定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就是场面描写。让我们聚焦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痛击来敌”这个场面的。
点拨:先写群体英勇无畏的表现,这是“面”的描写;再逐一写五位战士的个体表现,这是“点”的描写。
2.成功的场面描写总是“点”“面”结合的。请学生把写“点”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把写“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反复朗读体会。
3.出示写“点”的句子,思考:五位战士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点”的?
点拨:
马宝玉——“沉着”“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从神态和语言上表现了人物的冷静善战;
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从动作和语言上表现了人物的勇猛;
宋学义——“扔”“抡”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嫉恶如仇;
胡德林和胡福才——“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从神态上表现了人物对敌时的专注和认真。
这些个体形象的细节描写就是场面描写中的“点”,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互为依托,完成了群像的塑造。
4.出示写“面”的句子,齐读,体会当时战斗场面的激烈,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5.议一议:“痛击来敌”部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点拨:“痛击来敌”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既有群体叙述,又有个人描写,既有总体概括,又有具体刻画,这样读者既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又对个体话动有具体认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还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6.齐读第2自然段,再次体会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好处
学习活动四:由扶到放,再悟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1.自由朗读“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两个部分的内容,思考:作者是如何展开“点”“面”描写的?把写“点”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写“面”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要点1:写“点”的语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三句话都是写“点”,都描写了同一个人物——马宝玉,侧重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马宝玉作为班长的当机立断、英勇无畏,对敌人满腔的仇恨以及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英雄气概,壮士形象跃然纸上。
要点2:写“面”的语句。
“顶峰歼敌”中第4自然段的第1-4句是写“面”,描写了五位壮士群体活动的情况及敌人的情况;“舍身跳崖”中第6自然段的第1、2句是写“面”,第5、6句也是写“面”。
2.议一议:同样是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和“痛击来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这样写?
不同之处:“点”的选择不同。“痛击来敌”将五位战士作为“点”逐一展开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则是将马宝玉作为“点”集中描写。
这样写的原因:一开始五位战士面面俱到,可以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总体的了解,有利于群像的塑造;后来抓住重点人物马宝玉具体描写,可以凸显主体人物的壮言壮行,让其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从而以点带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你是导演,要拍摄一个顶峰歼敌的电影场景,你会怎样选择人物和镜头?
要点:可先拍摄五位战士的群像,再拍摄马宝玉的单人镜头,最后再拍摄五位战士的群像和敌人的丑陋姿态。讨论时让学生充分展开,并且追问这样选择镜头的原因,看其是否真正理解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4.观看影片片段,对照设计,发现场面描写与电影镜头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
学习活动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写法
1.观察一次活动(班级运动比赛等),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其中的场面,再现当时的氛围。
要点:
(1)注意观察群体的活动情况,观察两三个主要个体的活动情况。
(2)描写“点”时抓住个体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展开;描写“面”时可以先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然后抓住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出“面”的情况。
(3)写场面要有顺序。一般按照由面到点再到面的顺序来安排。这样描写,既关注了整个场面,又聚焦了个体活动细节,给人全面、具体的感觉。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3.注意要点,评析片段。
板书设计
6狼牙山五壮士
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同样是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和“痛击来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生:我发现“顶峰歼敌”“舍身跳崖”主要写了一个“点”—马宝玉。
生:我发现“痛击来敌”部分对五位战士平均用力。每位战土都是一个“点”,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人物,呈现不同的人物特点。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读书就是要这样用心。请同学们再深入地思考:为什么“点”的选择有所不同呢?
生:我认为一开始把五位战士作为“点”来描写,可以让我们对五位战士这个群体有个大致的了解。
生:一开始逐一描写五位战士,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每位战士都是英雄。
师:确实,把五位战士作为“点”来写,可以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大致的了解,从而对这个群体形象产生认知,感受到他们都有英雄的气概。
生:“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部分重点写了马宝玉,是因为马宝玉作为班长,果敢、英勇,很多行为都是他带的头,他是其他战士的榜样。
生:其他战士也是英雄,但马宝玉的语言、动作等更突出,更壮烈,更让人震撼。
师:是呀,对马宝玉的描写是以一人之“壮”带动群体之“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以点带面,可以让场面描写更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也更能打动人心。如果你是导演,要拍摄一个顶峰歼敌的电影场景,你会怎样选择人物和镜头?
生:我会把第一个镜头给五位战士。他们登上顶峰后虽然没有退路,但临危不惧,依然有条不紊地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生:我会把第二个镜头给马宝玉,拍他在负伤、子弹打完的情况下,果断用石头砸敌人的镜头,一边砸还一边高喊。然后战士们一起举起石头砸敌人。
生:我会把第三个镜头转向敌人,拍他们被石头砸中滚落深谷、大快人心的情景。然后镜头一转,又有一群敌人扑上来,局势又变得紧张起来。
生:接下来我会再次把镜头给马宝玉,拍他把唯一的手榴弹扔向敌人的画面,把他的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表现出来。
师:从同学们想象的拍摄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学会了用点面结合来表现场面的激烈。其实文章中的“点”就相当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都能很好地凸显人物,为“面”服务。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影片片段,对照自己的设计,评估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位合格的导演。
点评:
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编排理念。这一板块的教学,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会比较,发现“点”的选择不同,从而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及表达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做导演拍摄镜头,在交流表达中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和理解了其妙处,设计颇为巧妙。最后让学生观看影片,在观看中与自身设计对照、碰撞,延伸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内涵,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经验,赋予了学习更广阔的空间。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相关文章: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2-07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04-05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12-06
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09-17
观看狼牙山五壮士心得体会01-27
《狼牙山五壮士》读书心得04-01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04-23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02-19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01-08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