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与问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与问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1—3节。
【课前预习】
1、读准、读通、读熟课文。(不少于3遍)
(1)标出小节号;
(2)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1)识记生字,描红后再将生字组词各写2遍。
【方法小贴士】:虽然课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复杂,可要仔细观察、准确书写哟!
(2)补充下列成语,并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标注在字里行间。)
坚持不()五彩()()()新()异
()()万变相()相成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1)在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请用铅笔在段尾分别写一句话概括。)
【方法小贴士】:摘句法、串联法、取舍法、综合法,你要根据情况使用哟!
4、搜集哥白尼的资料,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知识链接】
说理文的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⑤、引用论证。
【预习反馈】
1、读课文给小组内同学听(相互正音,相互评点);
2、小组内书写生字词展评,评出“书写之星”;
3、交流已经理解的新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
4、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5、参加全班交流:哥白尼人物资料
【质疑探究】
1、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哥白尼好问?朗读第2段,注意重点读好这些词语。
2、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句话的含义。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4、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当堂检测】
1、用“”画去不合适的汉字或读音。
(翱遨)翔不(邂懈)奥(秘密)
钥匙(chi shi)兴(xìng xīng)许包括(guō kuò)
2、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
。
⑵文章为了充分说明要讲的道理,作者还举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两个事例:①;
② 。
3、我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课后预习】
1、精读课文4—5自然段。
2、搜集沈括的资料,准备小组内交流。会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诗。
3、思考书后第2题。
4、领悟“例举典型事例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学与问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学与问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学生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2、(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5、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指导朗读。
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5、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 朗读
②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点沈括是我们的榜样。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完成练习。
2、练习
A、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B、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C、(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北宋;大科学家;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七、作业: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学与问教案4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学与问教案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指名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问的
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4、指导朗读。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6、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7、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自由读第四段,完成练习。
出示练习
(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时期的沈括是个(),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2、交流上述问题。
过渡: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朗读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5、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学与问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学与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学与问》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2、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3、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板书:好问)
5、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7、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8、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瞬、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自学第4段
1、师简介沈括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
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6、老师这里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学与问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学与问教案7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并记熟它。
5、交流。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最后齐读)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见附录一)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5、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6、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7、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8、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9、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四、自学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1)指名说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附:阅读材料
一、沈括的趣闻轶事
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是他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月桃花开”没有错
据说有一次,许多人议论白居易写的《游庐山大林寺》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嘲笑白居易写错了,理由是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那时桃花都谢了。可是沈括却认为,深山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桃花比平原上开得迟,白居易尊重事实,没有写错。
弹琵琶手指位置没有错
还有一次,一些人看开封相国寺里一幅壁画,壁画上画着管乐队在演奏。有人说画家画错了,理由是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可是那个弹琵琶的手指不是在拨“四”字音所在的上弦,而是掩着下弦。沈括仔细琢磨以后,钦佩地说,这位画家太高明了,很精通音乐!接着他用亲身体验作了精辟的说明:弦乐同管乐是不同的。吹奏管乐,手指按在什么部位就发什么音,是同时的;弹琵琶就不同了,手指先拨弦,然后才发音,也就是动作要比声音早。所以,演奏管乐的人在吹“四”字音的时候,弹琵琶的人的手指已准备拨下一个音了。在场的人无不为沈括的高见所折服。
二、学问之名言
1、疑,思之始,学之端。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
4、君子之学必好问。
5、学而知,问而广。
6、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7、“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
1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14、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15、疑惑为愚者之智慧。
16、学问=学+问
17、不耻下问。
18、三人行,必有我师。
19、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0、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
学与问教案8
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是一阐明事理的课文。
这课文提出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求得真知的观点,举出了中外著名科学家勤学好问、问思结合的事例来加以证明,给我们以深刻启发。
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观点。这一自然段有如高屋建瓴,树起了全文的中心。第二至四自然段论证观点。这一部分是全文主体:举例证明成功是从问开始的,世界千变万化必须“问”,而且要以“能者为师”,接着又举例证明问思结合。第五自然段作出结论。这一段对应开头观点、中间论证的结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提观点——做论证——下结论,结构上符合一般阐明事理文章的特点,同时例证充分,说理有据,更添说服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诗句的意思。
3.学会收集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与同学交流。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设计理念及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指出: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论述方法。从整体入手,是阅读的.一般规律。在揭题时,就要让学生阅读全文,抓住中心,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说明的道理。然后,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感悟”的能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拓展,实践升华。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今天我们又要学一说理文,齐读《学与问》。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触摸作者的脉搏。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板书:哥白尼 沈括)
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亮出了怎样的观点?
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三、阅读事例,感悟。
1.是啊!“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出示句子,齐读,读出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学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一定会更明白“问”为什么这么重要。
2.请同学们阅读了哥白尼的资料(出示) ,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
3.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4.指名回答: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什么?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学生根据的资料说一说)
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7.这么多名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问,看来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好吗?再次出示齐读。
8.名人好问的故事让我想起这样两句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出示,指名读,齐读)。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过渡: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课文第三节前四句话)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指名学生说)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这两句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不问年龄,不看地位,以能者为师。把这几句话说给自己听好吗?
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指名说,齐说。(说时把“你”改成“我”)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1.过渡: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不过有时问题不能完全靠别人来解答,因为别人也有不知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3.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侯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A.指名回答
B.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现学现问。
4.(学生质疑) 相机出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齐读总起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六、全文,理性升华。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最后一段。
指名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怪不得作者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名读好这句话,突出强健有力。指导朗读,齐读。
B.能够自由地翱翔知识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奥秘你会感到怎样?(高兴、自豪……)就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指名读,齐读。
3.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文章的写法。
4.最后老师要送一首小诗
问到底
(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
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
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
一问直须问到底。
指名读,齐读。
5.送三张电子书签。名言指读,谁读送给谁。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写话练习:古时候有一户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友情提示: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及自己搜集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名言等写劝说的话。)
板书设计 :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习惯
学与问教案9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时教师可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讲故事的口吻,简要、生动地讲述哥白尼小时侯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学与问”,再以“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发问,这样既揭示了课题,又提出了课文的重点和学习的要点。再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自读全文,结合自学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学与问”之间的联系。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时要注意:“缤”是前鼻音,“瞬”是翘舌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新词的意思。最后逐段让学生朗读课文。着重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了,要提示学生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如:“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教学意图:这个梦中前面的内容都是梦中真实的情景,如果我们的科学技术真有那么先进,那实在太好了,不过这个设想很具有可开发性,将来也许我的学生或今天看到我的这篇设计的人能去完成,后面关于名人辞典上的名单是我故意加上去的,根据罗森塔效应,学生需要期待,将来都做大学问家虽然不太可能,但有一种期待总是非常必要的。我设计的3个人,好中差刚好覆盖全班同学,使每个学生自信将来都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分小组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教学意图:(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根据课文的实际特点,创设小组学习的氛围,让他们自由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2)“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灌子,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炬”,把握老师的角色很重要,语文素养不是老师苦口婆心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此时此刻老师的作用就是深入小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帮助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二、作业
《我的梦》写一段话。
教学意图:(1)让学生不仅学懂知识,更能学会学习,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2)对学生充满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就会成功。(3)由老师的梦展开想象,由阅读促写作。板书:23学与问
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借机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本课课文内容很好理解,正好趁着学习课文的机会,引导一下学生,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多问与勤学是解决困难的一把很好的钥匙。要利用这把钥匙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学与问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揭题,析题
1、师板书“学”,问:同学们,从你们哇哇落地,一无所知到现在,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写字,我学会了扫地, 我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说话…
师:从不会写到会写,我们成长着,从不会说到会说,我们生活着,你发现没有(课件出示: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 过程。 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 的过程。)
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师: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这句话中,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离不开?生:学。
师:“学”常常和哪个字连在一起啊?
生:问。(师板书:问)
师:你能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给大家一点启示吗?
生:问要用嘴来问!
师:你真会观察!你真有学问!学和问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学问”,我们常常把“学问”说成“知识”,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2、古往今来,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称得上有学问的人呢?
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生:孔子。
生:贾岛……
师: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啊?
生齐答:不是。(笑)
师: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你们平时就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刚才还说了那么多有学问的人,老师觉得你们也是有学问的人。(生显得很开心。)今天这堂课老师也想来做一次一个有学问的人。老师想和同学们互换一下角色,在学习的同时,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向你们发问,可以吗?
二、预习检测,找准起点
(1) 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哥白尼和沈括)了解他们吗?让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不懈探求 沈括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翱翔
A、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词,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词是描写谁的吗?(哥白尼)请你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下哥白尼。
师:除此之外,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你对哥白尼还有那些了解?(师相机出示课件)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创立了“日心说”。
师:你能具体说说什么是“日心说”吗?
生:“日心说”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是啊,在日心说创立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叫“地心说”,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还知道哥白尼写了本《天体运行论》,我知道哥白尼最后被教会残害死了。
师:是的。要想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需要有不懈探求真理的勇气。
B、 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沈括的资料,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生:我知道沈括写了本《梦溪笔谈》,我知道沈括是物理学家。
师:沈括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立法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他还写了《长兴集》、《苏沈良方》等著作。(课件出示)
生:不由自主发出感慨——真是个大学问家。
C、师:“瞬”为什么是“目”字旁啊? 生:眼睛看着千变万化的事物。
师:千变万化,眼睛怎么来得及看啊? 生:“瞬息万变”的意思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千变万化”,“瞬息”就是一眨眼,所以“瞬”是“目”字旁。
师:你能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来思考,学习方法很好。
D、“相辅相成”这个词是什么结构,能再说几个同结构的词吗?
E、文章哪个句子含有“翱翔”这个词,读一读。“翱翔”就是?什么会“翱翔”呢?学了课文大家将了解的更为深入。
(2)朗读哥白尼和沈括两个小故事
刚才通过对这几些词语的了解,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哥白尼和沈括这两个大学问家,老师想请你们推荐两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读文中发生在这两个大学问家身上的两个故事。
生:相互推荐,朗读故事。
三、深入学习课文,探究体会
1、学习两个名人故事
(1)感悟体会学与问的关系
A.师:老师在我们班上课的时侯,有同学说——哥白尼的学问是学来的,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
生:(有几个学生面露疑惑,插嘴表示反对。)
师:你为什么不同意啊?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因为书上说:“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所以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
师:对啊!从你的回答中老师感觉到哥白尼的学问的确是问来的。那些词最能体现?(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看出学问是问来的)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我还从“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看出他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老师,我觉得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我们可以从“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出来沈括的学问是自己学来的。
生:对,另外还有通过观察思考。(板书:观察思考)
师:哦,老师现在“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哥白尼,只要问;要想成为沈括,只要学……
生:不对,不对!
师:怎么又不对啊?你们自己说的啊,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生:我们是说——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但不仅仅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也不仅仅是学来的。
师:那他们的学问到底怎么来的呢?
生:他们的学问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B.思考:为什么说他们的学问既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呢?
生:沈括是先问妈妈,妈妈没能解开他的谜团,然后他就自己学习。终于发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所以说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妈妈不是已经告诉他答案了吗?
生:妈妈的答案太模糊了,不够准确。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兴许”这个词看出来的。
出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 小解诗句意思: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师:(恍然大悟状)哦,我终于明白了。看来做学问还得抓住关键。你也是个有学问的人,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生:哥白尼的学问也是这样: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他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说明是问来的。我还从“不懈追求”这个词看出他的学问也是学来的,不懈追求就是学习。
生:书上不是说了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我被你们说服了,正如你们所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读读看。
生:齐读。
师:你从这句话里读出问题来了吗?
生:(鸦雀无声。)
师:再读,边读变思考。
生:齐读,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学习就是要发现问题,再认真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静静思考,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
生:刚才说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怎么这里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会问问题了,书上说:有知识就是有学问,那么学问就可以说成——
生:知识。
师:是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非常重要,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课件)
师:理解这句话吗?这里有个关联词语“是……也是……”说明什么/
生:”学”与“问”就好像小鸟的两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飞。
师:老师真的佩服你,佩服你会学习。有时候深奥的道理就可以通过举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清楚。
师:课文学到现在,“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板书——与
生:我觉得学与问是并列关系。
师:能具体点讲吗?
生:“学”与“问”是连在一起的,不可以分割。
生:“学”与“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学”与“问”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师:你们想说的是不是这些话啊?读读看,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课件出示)
师:你们怎么就不能像书上这样说得清清楚楚呢?要不要再读一遍啊?
生:(很乐意)再读了一遍。
师: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生:相辅相成。
师:对了。你能结合课文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
生: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还有——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哦,我现在明白了: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板书——相辅相成
师: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你们以后在学习、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哥白尼和沈括是古人,他们就那样勤学好问,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读——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师:向谁请教呢?(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继续读——你可以请教父母 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课件出示)
师:想想看,“请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问。
师:那我来问你,神七有多少零件啊?
生:(笑)不知道。
师:哦,那就算了。我这样是请教吗?
生:(笑)不算。应该虚心点。
师:请问神七有多少零件?您能告诉我吗?
生:(笑)不知道。
师:不知道就算了。我这样是真正的请教吗?
生:不算。请教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真正把问题弄懂。
生:请教就是虚心地向别人讨教,最好学会为止。
师:“能者为师”的意思懂吗?
生: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就是“能者为师”的意思。
师:对了,这是书上的解释。我们读读看。(课件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红色字体)
生:齐读。
师:农民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
生:可以啊。
师:农民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啊?
生:农业知识方面。
师:比你小的学生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只要他们有可以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师:是啊。只要——
生:再读——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也是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多说过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文学到这儿了,我这个大学生也有个问题:书上都是说别人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
生:也可以的,只要我们可以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好吗?
生: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就可以做老师。
生: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四、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老师发现你们真是勤学好问的孩子。是啊! 我们小学生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
生:继续读——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现在能来说说还有什么可以“翱翔”啊?
生:我们可以“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师:是的。我们的思想也可以“翱翔”,可以翱翔于遥远的古代,也可以翱翔到未知的将来。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认为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怎样去处理好学与问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呢?师:在“学与问”、“相辅相成”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生:我准备自己去学习,遇到不懂的就去请教别人。
生:我以后在学习中也要勤学好问,解决这些问题。师:今天勤学好问,明天睡懒觉吗?
生:不是的,还要坚持勤学好问。
师:是的,只要坚持勤学好问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老师我这个大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勤学还要好问嘛,所以想在最后再文大家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他在写作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好吗?
六、赠言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了,老师想送大家几句话(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 5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每事问》
七、作业
1、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2、选做题(二选一)
(1)写一段话。利用搜集来的有关学与问的小故事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在结尾用上这句话,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学与问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真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多媒体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讲述小哥白尼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1、出示自学要求:
(1)结合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在不懂之处做记号
1、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强健疑团殿堂日新月异
好奇翱翔探求瞬息万变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纠错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
奥秘:奥妙神秘。
五彩缤纷: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
不懈探求:不松懈,坚持探索追求。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惊奇而感兴趣。
相辅相成:相互成全配合。
强健:身体强壮。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进步,发展很快。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活动一:说话练习
三、精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提问: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听写词语
活动二:引读活动
提问: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又怎么样?有了问题怎样?只要怎样?不管怎样?都可以?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练习将问题的答案连成一段话说说
以科学家哥白尼为例说一说“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今钥匙”的含义,体会好奇的“问”是成功的铺路石的道理。
五彩缤纷的世界
跟读课文第3自然段
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体会小学生为了适应日新月异、
三、布置作业
活动三:讲故事
我们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我们还要想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请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提问: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
1、将《学与问》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3、写一件自己勤学好问的事情
瞬息万变的世界,必须随时随地拜能者为师
练习复述故事,谈自己的感想,领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义及形成原因。
提出问题——请教好学——放在心上——亲临现场
学与问教案1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解释文中诗句的意思。
2.比较文章头尾两端观点的异同,理解作者说理的意图。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
温馨提示:
说理性文章: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
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发出号召。如以前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等文章。
资料链接:
1.哥白尼: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从小热爱科学,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
2.沈括:我国北宋的科学家。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他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预习导学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获不懂的词通过查字典,在文中注音,把意思写在书上;
2.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在文中划出课后第二题的句子,并把它背下来。
预习自测: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兴许(xīng xìng )好奇(hǎo hào)钥匙(yào yuē)大声朗
2.看拼音写词语。
qiáng jiàn yí tuán diàn táng wú cǎi bīn fēn rì xīn yuè yì
()()()()()
hào qí āo xiáng tàn qiú shùn xī wàn biàn xiāng fǔ xiāng ché
()()()()()
3.把词语补充完整,在查字典解释所填的字:
相()相成:不()追求:
4.理解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解释词语:芳菲:人间:
(2)诗句的`意思:
(3)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好语言回答:为什么会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
作业评价
课堂助学
一、预习反馈: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理性文章——《学与问》。老师发现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完成得不错,老师来检查一下:
1.“人间”是相对于哪个词说的?,实际上它的意思就是——
2.“不懈探求”的意思是——文中是指谁?表现他不懈探求的一段话是——
“相辅相成”的“辅”意思是——,在文中指谁和谁“相辅相成”?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二、出示学习任务:
作为说理性文章,作者往往提出鲜明的的观点,然后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来证明!课题是“学与问”,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一)领会观点:
1.大声诵读课文头尾两端,比一比,这两段说明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联系课文2、3、4自然段的内容,思考,这两个观点矛盾吗?为什么?()
(二)理解论证: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分清每段的事例及观点,并用“﹏﹏”划出作者的观点;()
2.大声读一读这两段说明的道理,思考,作者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
3.比较这两段叙事、说理部分的顺序,有什么不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习成果交流:
(二)领会观点
1.呈示头尾两段:
①谁来说说这两段说明的侧重分别是什么?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老师想到了这样一句:知识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所以作者说——“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比较:矛盾吗?
在作者眼里,学与问同等重要,所以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②齐读:
A、“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B、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三)理解论证
课文观点搞清楚了,下面的学习就更有意思了?你对论证部分的哪个问题感兴趣?
1.两位名人的事例说明的观点分别是——
2。举这两个事例的原因:
一中一外,两个名人,分别说明了不同的侧重点,说理更加严密!
3.叙事和说理的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由此可见,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引经据典,真是论证严密啊!谁来背一背: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看完
5。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五、课内巩固与拓展
平时,我们有了问题,不仅可以向父母请教,还可以拜“能者为师”,你觉得还可以向谁请教?请写出自己的观点!(按说理顺序,应该插在课文的哪里?)
六、课后练习
1.由“能者为师”,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或名言?
(1)成语:
(2)名言
2.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在括号中:海洋源泉方向盘翅膀
书是知识的(),力量的(),智慧的(),生活的()。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请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作业评价
板书
观点:明确
23、学与问相辅相成
论证:严密
学与问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为了说明这些道理,课文用了两个小故事来证实。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介绍了谁?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哥白尼,了解哥白尼。
2、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四、自学第4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五、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1、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学与问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学与问教案14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1)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2)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7)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三、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板书:养成习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习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四、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五、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附板书:
勤学
23、学与问
学与问结合
养成良好习惯
好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与问教案15
一、沈括的趣闻轶事
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是他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月桃花开”没有错
据说有一次,许多人议论白居易写的《游庐山大林寺》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嘲笑白居易写错了,理由是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那时桃花都谢了。可是沈括却认为,深山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桃花比平原上开得迟,白居易尊重事实,没有写错。
弹琵琶手指位置没有错
还有一次,一些人看开封相国寺里一幅壁画,壁画上画着管乐队在演奏。有人说画家画错了,理由是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可是那个弹琵琶的手指不是在拨“四”字音所在的上弦,而是掩着下弦。沈括仔细琢磨以后,钦佩地说,这位画家太高明了,很精通音乐!接着他用亲身体验作了精辟的说明:弦乐同管乐是不同的。吹奏管乐,手指按在什么部位就发什么音,是同时的;弹琵琶就不同了,手指先拨弦,然后才发音,也就是动作要比声音早。所以,演奏管乐的人在吹“四”字音的时候,弹琵琶的人的手指已准备拨下一个音了。在场的人无不为沈括的高见所折服。
二、学问之名言
1、疑,思之始,学之端。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
4、君子之学必好问。
5、学而知,问而广。
6、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7、“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
1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14、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15、疑惑为愚者之智慧。
16、学问=学+问
17、不耻下问。
18、三人行,必有我师。
19、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0、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
·
《学与问》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2、利用罗森塔效应,期待每位学生将来都做大学问家。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交往的能力。
4、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弄清课文主要阐述的5个问题,并展开积极的探究、热烈的讨论。
难点:用哥白尼的故事来说明问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老说明问与思的关系。
三、教学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
本节课为苏教版第十册第18课《学与问》第一教时。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需要老师再作引导达到深入理解,在学习中希望得到快乐、进步的体验。
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教学媒体方面主要采用网络教学,设计教师专区与学生专区,进行链接操作,浏览两个网站,做一些有关填空练习,看一些象征性动画。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梦境导入,渗透期待效应
同学们,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件事: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一直在思考,结果昨晚做了一个梦,直到醒来后,老师还觉得实在太美了,实在太美了!有一天,老师到一个小学去听课,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个露天的餐桌边,吃着说着,这时候,耳边想起了非常美妙的音乐,不光如此,而且在白云上还有类似电视中“请您欣赏”栏目那样的画面,听他们说,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发达了,大屏幕可以投射到白云上,每天中午人们休息的`时候都能欣赏一段美景并且了解一些最新的城市新闻。忽然,屏幕上播报了这样一则消息,说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有这样一些人,然后便是缓缓向上移动的字幕,老师聚精会神地看着,想看看有没有我们班的学生,看到了,真的看到了,一共有3位,他们中一位是原来就非常出色的,一位是原来一般的,还有一位老师根本没有想到,因为原来他的成绩很差,至于名字,老师现在暂时保密,你们猜想一下,这3个人中有你吗?(让学生举出自信的小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学与问》,研究学与问的一些关系。
【意图分析:这个梦中前面的内容都是梦中真实的情景,如果我们的科学技术真有那么先进,那实在太好了,不过这个设想很具有可开发性,将来也许我的学生或今天看到我的这篇设计的人能去完成,后面关于名人辞典上的名单是我故意加上去的,根据罗森塔效应,学生需要期待,将来都做大学问家虽然不太可能,但有一种期待总是非常必要的。我设计的3个人,好中差刚好覆盖全班同学,使每个学生自信将来都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二)、整体把握,确定探究主题
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去读一读,你能发现文章写了几方面的问题?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2、全班讨论,确定文章写了5方面的问题,大屏幕打出:
(1)、为什么要问?
(2)、向谁问?
(3)、问与思的关系是什么?
(4)、学与问的关系是什么?
(5)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有什么意义?
3、你对哪一个问题特别感兴趣?请同学们自己想,不要跟随别人。
4、老师安排5个地方,各自研究不同的主题,同时让学生按老师的分配重新组合小组,老师制定临时组长。
【意图分析:(1)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意思;(2)学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3)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和所谓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进行主题性互学、探究。】
(三)、小组讨论,培养探究能力
3、按平时小组学习的方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先读有关段落,然后轮流发言或一人发言,其余轮流补充。最后由一人作总结,以备大组交流时代表小组向全班陈述。
4、师巡视各组,对课文内容与讨论方式进行指导,提供参考性意见。对个别小组人数太多进行调整。
【意图分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根据课文的实际特点,创设小组学习的氛围,让他们自由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灌子,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炬”,把握老师的角色很重要,语文素养不是老师苦口婆心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此时此刻老师的作用就是深入小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帮助给予鼓励】
(四)、大组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1、同学们,刚才我们认真讨论了一个主题,还有另外的4个问题你想不想了解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观点。针对某一问题,每小组上来发表观点,其余同学补充。
2、老师适时地点击每个主题的超链接,让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练习(填空、朗读)、网页浏览(哥白尼、沈括的情况)欣赏(设计的一些象征性的动画)
【意图分析:
(1)学生的小组讨论只是深入研究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全面的了解学生有必要倾听他人的观点,这样点与面都能兼顾,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习的能力;
(2)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地辅助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学会大胆表达、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些意识品质需要老师在平时有意识的引导。】
(五)、自悟学法,体验探究快乐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你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
3、总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的方法有讲究,问的方法也有讲究,老师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能编进《中国名人大辞典》甚至是《世界名人大辞典》。
4、作业:《我的梦》写一段话。
【意图分析:
(1)让学生不仅学懂知识,更能学会学习,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2)对学生充满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就会成功。
(3)由老师的梦展开想象,由阅读促写作。
教学效果评价:
1、直白的的希望为神秘而真实的期待。课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我,那3个人中有没有他?我说,这是秘密,你相信的话那就会有你。
2、变传统的教师的“指令性”学习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每位学生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选择研究主题、选择合作伙伴,学生在一种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说自己想说。能力、品质、兴趣在此得到提升。
3、变教师的繁琐讲解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根据本课的特点,课文条理很清楚,采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专题研究,通过全班交流,达到由点到面的认识。
4、变简单的问题回答为深层的补充或说出不同观点。
由于平时的训练,班级的激励机制的到位,课外预习、资料搜集等的准备,学生很会讲,其中朱力同学还讲了一个关于“学与问”的故事,徐丽芳同学在补充有些人为什么不敢问别人这个问题时说要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己等很有见地的话。
六、教学流程图
梦境导入——整体把握,确定主题——自主选择,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成果——自悟学法,总结全课。
【学与问教案】相关文章:
学与问教案01-06
《学与问》教案04-02
【精选】《学与问》教案03-26
学与问教学反思04-19
学与问教学反思02-04
《学与问》教学反思04-21
《问小草,问小花》教案09-03
学与问教学反思通用02-04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