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教案(精选1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加减混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减混合》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果园丰收,小朋友们在果园帮助收南瓜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出示表格及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
预设:28 + 34 + 22 =
提出问题:这是三个数连加的问题,要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连加计算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 ”。
预设:连加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出示微课,对连加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加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注意事项。
2.连减。
出示问题:共用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好和计算过程。
预设:84-40-26 =
预设:84-40 = 44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
提出问题,在计算连减算式时,你发现了什么?(可提示学生找运算顺序。)
预设:连减和连加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预设: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84-(40 + 26)
提出问题:这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40 + 26 = 66 , 84-66 = 18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的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出示微课,对连减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6 + 25 + 17 = 75-28-19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2.看谁算的对。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计算连加、连减,在计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加减混合》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练习十七4—9题和思考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把计算教学和运用教学结合起来。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课件
2、兵乓球拍和兵乓球学具
3、课堂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减和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练习,前面的练习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不知今天能否继续发扬你们的优势?下面来几道口算试一试你们的“功力”
(放课件2,练习1)。请一位同学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结合我校开展的计算课题研究,
复习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由浅入深,先激发
学习兴趣。]
二、小数混合运算
老师:同学们的口算果然厉害,看看小数混合运算。能否依然“百发百中”(放课件3,练习6),做四道练习,安排男生和女生各做2道,进行比赛,然后请4位同学上黑板板书。
[设计意图:这4道练习分别有2道有括号2道没括号,让男女生竞赛,谁又快又准,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加强和巩固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
男同学: 女同学:
老师:果然“名不虚传”。下面谁能告诉老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是什么?(提问)小结,展示课件4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己运算,自己总结计算步骤,
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决解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十七第8题。
老师:同学们,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今天我们运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看大家能否学以致用?(出课件5,练习8),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提问。
(不用算结果,只说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并说出解决的方法,因时间关系,
可以不计算,但基础好的同学会很快把结果计算出来。
由浅入深,这道题较简单,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大,有积极性。]
2、完成练习十七第7题。本节课的重点和亮点,用学具配合提出问题。
老师: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与数学
有关的问题,例如下面这题(展课件6,
练习7)让学生先看图,了解题中的信息,
提出问题再解答。按4人小组分发学具,
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并拿着学具说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会提出6种问题,先请
4位不同问题的同学上黑板板书。把学具贴在黑白,并列式计算。后2种方法提问学生,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把学具展示在黑板,可以节省学生写文字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完成P103思考题--拓展延伸:
老师:同学们从窗外扔过垃圾吗?(有、没有)。对,不能随便扔垃圾,要爱护我们的环境。还记得我们学校举行的科技节的其中一项3楼“扔鸡蛋”比赛吗?大家知道鸡蛋这样扔下来一定“粉身碎骨”,为了使鸡蛋完好无损,我们参赛的同学花了很多心思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些高空坠物地知识,你们知道吗?
物体越接近地球速度越快,地心吸引力的作用。
(展示课件7,让学生读题)打开书本P103,
看思考题……在书上的图示写一写这4秒钟分别的行程。
然后,老师在黑板画图分析,先算出每一秒落地的距离,然后把这4秒加起来,让学生明白并不是第四秒是问题的结果。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二是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问题,进一步巩固多步骤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4、记账本的计算知识。
展示课件8,师问:不
知同学们见过这种表格没有?
(没有、有)。在哪里见过?
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这是一本记账本,所有
单位或一些家庭都要会用的,
目的就是为了把每日的.收支
情况记录下来,好为生活和
工作作具体的安排,这是学会理财的必修课。说说怎样计算,不要求计算结果。小结
板书:上次结余+收入-支出=现在结余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并掌握如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表达能力。]
四、知识迁移,小数的加减解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小数分数互化,
谁能举出一些例子?提问,
老师板书:例如2/100=0.02、
3/10=0.3
老师:既然大家掌握了小数分数的互化,
下面这道题估计也难不到我们四(3)班
的同学,请看题(出课件9,练习9),
请四位同学上来板书。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既掌握小数的加减,又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加减,了解知识间相互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小数的加减运算。]
五、小故事,讲大道理。
老师:同学们做了不少题了,有点累了吧,为了奖励同学们的优秀表现。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不好?展示课件10、11。这是前苏联“联盟一号”飞船因工作疏忽,遗漏了一个小数点导致飞船和科学家一起坠毁的悲剧。
[设计意图:在学生做了不少练习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下,调节学习气氛,通过小故事讲大道理,教育学生学习和生活都不能马虎的道理。]
六、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真正收获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加减混合》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 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 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
《加减混合》教案 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5页,练习十三第1、2、3题,数学教案-加减混合。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 具:
金鱼图、小鸟图、幻灯卡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我这儿有6道题,谁回答得好,就会为你的小红花积1分,前面3道题要求说出计算过程,后面3道题请你请你直接说得数。
8-3-1 8-2-4 10-3-5
6-2-1 9-2-5 6-3-2
2.口算题:(师:我这儿还有一些口算题,看哪些同学有兴趣回答)
3+2 6+3 8-4 10-5
5-4 9-5 4+3 5+2
二、新课
1.教学第一幅图
师:这有一个鱼缸,鱼缸里养着一些白金鱼,(师边说边贴4条白金鱼)
鱼缸里养了几条白金鱼?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鱼缸还养了一些红金鱼,(师边说边贴3条红金鱼)鱼缸里还养了几条红金鱼?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要求鱼缸里一共有几条金鱼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师在4和3的中间板书"+")
(师拿走2条)
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拿走了几条?老师拿走的2条是从几条里面拿走的2条?(7条里面拿走的)你是怎样计算的'?(7-2)
(师引导学生把这幅画的内容共同回忆一遍)
谁能根据我们回忆的过程把这个算式说完全?(4+3-2)(师在4+3的后面接着板书"-2")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师:连加是把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加减混合》。它们都是加法;连减是从第一个数里减去第二个数,再从剩下的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它们都是减法。这个算式有加法,还有减法,是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加减混合。
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我们根据刚才的图意来看这种加减混合式题应该先算什么?
师总结:4+3在前面先算4+3?(并在算式上用箭头表示出来。)再算什么?(7-2)(师用箭头示出来)
(师领生把算式和计算顺序朗读一遍)
2.教学第二幅图(出示小鸟图)
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中有几只小鸟?(4只)用数字几表示?(师移走1只)飞走了几只?用数字几表示?还剩几只?怎样列式?(师再帖两只)又飞来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这5只小鸟是怎样得来的?(是还剩的3只小鸟加上又飞来的2只小鸟,一共是5只小鸟)谁能把刚才的计算过程说一遍?(师引导生说:有4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3只,加上飞来的2只,现在一共有5只小鸟)谁能把算式说完全?(4-1+2)(把算式读一遍)
师:这个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这个加减混合式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箭头表示出来)
(师领生朗读算式和计算过程)
3.小结
我们学习的两道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时,像第1题(4+3-2)是加法在前面,我们先算加法,像第2题(4-l+2)是减法在前面,我们先算减法。
4.看书: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到第65页,我们学的就是第65页最上面的内容,请你们把书上的方框填完整。
5.巩固
①出示幻灯(第65页的做一做)
2+6-3 7-3+4
先请学生观察这两道家简混合式题是加法在前面还是减法在前面,请学生会大限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请学生做出来。
②用幻灯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
③用幻灯出示练习十三的第1题,再列式计算。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加减混合计算,学习了加减混合式题计算顺序。请同学们在做加减混合式题时,注意观察是加法在前面,还是减法在前面,如果加法在前面,先算加法,如果减法在前面,先算减法。
四、作业:练习十三的第3题。
数学教案-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教案 5
一、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能正确地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算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23+7+40= 57-7+20=
47-34-8= 36+15-51=
2.笔算下面各题。(指名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75-38+39= 36+54-27=
92-(26+45)= 87+(56-42)=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9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9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此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同桌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提示:买一个书包和一个笔袋,书包要25元,笔袋要8元。妈妈给售货员阿姨50元。售货员阿姨找给妈妈多少元不知道。
(2)根据图中的信息口述一道合适的应用题。(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妈妈给小朋友买了一个25元的书包,一个8元的笔袋,付给售货员阿姨50元,要找回多少元?
师:请同学们自主解答。(学生独立完成)
2.教学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第1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
提示:是一个加减混合算式。
(2)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变形。
师:若将前两个数看作一个整体,则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可以得到被减数=( )+( )。(指名学生回答)
师:现在将算式变形为( )+( )=( )+( ),大家自己填一填。(同桌交流填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10、11、12题及“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第10题:
第11题:61 14 72 49 68
第12题:24+51+15=90 21+30+39=90
45+9+36=90 24+21+45=90
51+30+9=90 15+39+36=90
24+30+36=90 15+30+45=90
发现: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都得90。
思考题:(填法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说一说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到右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1.悟,应当是一个过程。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很讲究“悟”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充满灵性,对学习数学将心怀向往。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更体现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减混合》教案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1~3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学图片、算式卡片、小天鹅图片、小黑板、双色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Χ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那故事里的丑小鸭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师:那只可怜的丑小鸭历尽艰辛最后终于成为美丽的白天鹅,今天王老师要将这个故事带到我们的教室,请看黑板,这里有四只可怜的丑小鸭,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变成美丽的天鹅,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师:只要能解决丑小鸭身上的数学问题,他们就能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愿意来帮助这些丑小鸭?
⒉出示算式:2+2+51+6+39-5-27-1-4
请学生说得数,并选择两道题请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板书:从左到右)
(学生边说老师边将丑小鸭换成白天鹅)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的静态素材变成动态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丑小鸭变天鹅”:在复习时不是单调的口算练习,而是用帮助丑小鸭变天鹅的情境引入,复习连加连减的旧知识,让学生复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情境深入探索新知
(一)教学4+3—2
Χ2;师:这四只天鹅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它要带我们出去看看,你们愿意吗?(课件展示:湖面上停着4只天鹅)小天鹅飞到一个美丽的湖上,被周围的景色吸引住了。(课件展示:又有3只天鹅飞过来的过程)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你看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吗?(课件展示:飞走了2只天鹅的过程)师:这时天鹅的数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⒉(课件展示: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两只的连续过程)师:你能不能将看到的连续画面完整的说一说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 3 2)
⒊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连续动画可以用这样的两幅图来表示(课件展示:静态的天鹅图)现在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呢?(学生回答教师点击屏幕上相应的位置)
师:那么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将你看到的情景表示出来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原来的数字间板书成:4+3—2)
师:这里的4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2呢?
⒋全班同学齐读算式。教师将=5补充完整。
师:等于5,这么快就说出了答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师:谁知道这个5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⒌反馈练习:小天鹅要来考一考大家,老师手中的算式该怎样计算,谁来说一说。
(出示卡片6+3—4、7+2—5请学生说出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图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的理解。多媒体课件展示动态的过程,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加减的含义,在新知识的建够过程中,通过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意思弄懂算法,做到知识间的迁移。反复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让学生真正弄懂加减混合的含义;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想、议该怎么算,在学生懂得算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有效的较会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4-2+3
Χ2;师:小天鹅继续往前飞,又来到一个更美的湖面上,(课件展示:例2的画面)仔细看图,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呢?(学生回答)
⒉师:那么你能把你看的情景用双色圆片摆一摆吗?那就请你们轻轻地拿出圆片在桌子上摆一摆,边摆边说。
(学生摆圆片教师巡回指导,摆完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并说出摆的过程。)
⒊师:谁能用一道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师:4-2+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⒋反馈练习:说一说8-6+3和10-7+5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设计意图:放手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将具体形象转化为较为抽象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在教学例2时不是对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双色圆片摆一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知画面上的动态过程,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三)比较归纳总结算法
Χ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他们又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今天学习的算式中有加也有减,但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他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一样的.)
⒉师:那谁能发现我们今天学习的算式和前几天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让学生知道前面学习的算式不是连加就是连减,今天学习的算式中有加也有减。)
⒊师:前面学习的(教师指到黑板上的复习题)在一个算式中只有加号我们叫它连加,只有减号我们叫它连减,那么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样的算式,里面有加也有减,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⒋请小朋友再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的规律,从而记住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操作和语言表述,使学生自己加深表象,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教科书做一做习题
Χ2;师:美丽的天鹅飞离了湖面,它们飞到了城市,原来这里有一所学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展示:教科书做一做习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说完请一个学生说图的意思)
师: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请学生在书上列式,并请学生说计算的过程)
⒉练习十二第1题
师:离开了学校,小天鹅继续往前飞,快看,它们找到了它们曾经住过的鸭群,看看这里又藏了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学生说图意,在书上列式,全班对答案)
⒊练习十二第2题
师:小天鹅告别了鸭群,又向前飞去,这次它们飞到了森林,咦,这里的小动物们怎么都不高兴呀,原来是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没有关系,让我们来帮帮它们吧!(老师把小动物找家的图贴在黑板上,学生先在书上连线,将小动物手中钥匙上的算式得数与小房子连起来,再请学生到黑板上一个一个帮动物找家。)
⒋师:我们帮小动物找到了家,它们都很感谢大家,可是天鹅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天鹅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他们的考验吗?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一个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计算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先跟小伙伴说一说。(请学生说生活中的问题,再请其他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练习设计层层递进,讲求实效,落实教学常规。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反复练习,巩固新知,同时又设计有趣的游戏,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奋的状态,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总结延伸
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难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
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你们说的都对。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图中的饮料多少瓶一箱?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连加或两个算式解答的,现在我们试着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好吗?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交流学生试写的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双旅游鞋比一双拖鞋贵多少元?请小组试着解答?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学运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习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加减混合》教案 8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1、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呈现
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应该线算什么?在算什么?
1、学生列竖式计算67-25+28=
2、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67+28-25=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72-(47+16)=
2、引导学生与67+28-25=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5、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67-25+28= 70(人)
72-(47+16)=9
《加减混合》教案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2~103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师: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答题热热身,好让我们的脑筋灵活起来。请抢答。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改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度,通过分数改写小数练习,为下面小数的混合运算埋下伏笔。]
一、导入
同学们,在智慧国里有一颗智慧树,这是它的树桩。今天就让我们用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帮它吸收能量,从而长出叶子、结出果实,你们有信心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巩固练习
师:树桩上的每根树枝,都含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只有解决了每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能量,长出叶子和果实。
1、锦囊袋一: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教材P103第9题)
问:你能把每道算式里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吗?(学生口答)
问:你能口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吗?(学生汇报)
过度:通过这个练习,我们知道,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
简便。第一枝丫的叶子获得能量长出来了。还有其它的枝丫等着我们的帮助呢,我们要赶快去看长二个锦囊。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意识到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简便。从而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2、锦囊袋二:我会算
①6.07+0.4-0.08②4.013.5+0.31
③40(2.75+0.86)④85.7(15.34.8)
师:课前让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来说说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些题。
过渡: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算;有括
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它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你们的努力下,这枝丫也长出叶子来了。我们要加油,看最后一个锦囊。
[设计意图:新课程最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教学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通过本题练习,使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3、锦囊袋三:我能解(书本P102第8题)
问:从图里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计算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过渡:同学们,当我们熟练的掌握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大家请看,最后一根枝丫的叶子也长出来啦,现在智慧树充满着朝气。那我们再一起帮它结出果实,好不好?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学生也有与价钱打交道的经验。通过这道题设计,让学生回忆并体验到小数加减法实用性。]
三、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书本P102第7题)
师:从图里,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不错。老师也提了些问题,你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果实能量,有信心吗?
问题一:买一副乒乓球拍用去35.50元,买2个乒乓球用去1.60元。应找回多少元?
问题二:怎样买最便宜?应找回多少元?
过度: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帮助智慧树获得了果实能量。接下来是一道富含大能量题目,同学们可要努力啦。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通过本题,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
2、思考题
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介绍相关知识)
师:要求物体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我们可以先列表整理一下数据。(师生共同列表整理)
师:通过列表整理,我们可以知道第一秒下落多少米?第二、三、四秒呢?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该怎么列式计算?(4.9.7.5.3总78.4)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过渡:一个物体从78.4米高的地方下落只要4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是很难作出及时反应的,为人为己,我们要极力杜绝高空砸物行为。
[设计意思:科学是神秘,是学生极为好奇而又极为迷惑的领域。这一道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方面是为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增长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满树的智慧果吗?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智慧树长出了叶子,结出了果实,你们真棒。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看着这棵满是果实的智慧树,你能根据刚才由树桩,到长出叶子,再到结出果实的整个过程,结合自身来说说你的想法吗?
《加减混合》教案 10
设计说明
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入手,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基于以上理论,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从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解运算顺序。
本节课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创设了乘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由乘车人数的变化引出问题,列出算式,借助情境,明确加减混合运算所表示的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信息整合的能力。
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本节课的教学,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的不同之处,明确有些算式的竖式书写不能用简便写法,从而总结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探索中获取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25+18= 76-29-35=
请两名同学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师:连加、连减按什么顺序计算?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乘车的例子来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发现信息。(出示教材28页例3情境图)
师:看,一辆公共汽车到站了,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先让学生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整合信息,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整合信息,提出问题: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组织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不同的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4)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①提出质疑:67-25+28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该怎么办?
②分组讨论:如何笔算67-25+28。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合作讨论计算方法。最后把本组讨论的方法记录在练习本上。
③汇报成果,比较评价。
a.每组选派出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板书各种方法)
b.引导观察,对比两种计算方法。
师:比较上面的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总结: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的形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5)反馈练习:完成教材28页例3的填空部分。
2.课件出示例4:72-(47+16)=____
(1)启发性提问。
①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2)学生尝试计算,小组内交流。
(3)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正确和错误的计算形式指名汇报,然后指导学生评价订正。
3.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28页下面“做一做”。
(2)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指名汇报计算过程。
4.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例子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加减混合》教案 11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2、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熟练正确用连写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正确区分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指导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完成练习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并请个别学生说说有小括号两题的运算顺序。
3、笔算。
(1)回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完成练习五第7题。(分三组每组完成两小题,3人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判这两个同学做的好在哪里?错在哪里?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加数变大(或变小),和也随着变大(或变小);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或变小),差也随着变大(或变小)。
2。完成练习五第11题。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说题意:运算符号和数据都写在箭头的上面,结果要写在方框内。(提醒:只要前面一个得数错,后面的都要跟着错。)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完成练习五第12题。学生读题说题意,教师引导完成一个斜行的3个数相加,其余的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归纳: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得数都相等,这就是神奇的九宫格。
4、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五第9题。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搜集信息,把搜集的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讲清楚是怎样找到的。独立解答。
②交流解答的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别人的解答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13题。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集体交流,对提问和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
【设计意图】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既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又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4题,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法”解决。
(1)观察给出的4个数可以发现,它们十位上的数字相同,要把它们填入□中,使等式两边相等,可以只考虑它们个位上的数字。
(2)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发现:6+9-8=7,6+9-7=8,8+7-9=6或8+7-6=9。根据这一发现,可以把这4个两位数写在相应的□中。
(3)如果把题目中的数字变成26、27、28和29,你们会填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给出的数的特点,化繁为简,再通过“组合、试算,组合成算式”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小组探索,共同完成练习五的思考题,指名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加减混合》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汇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3、针对问题,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学会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
3、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笔算:29+28= 52—37=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郊游吗?你们去过什么地方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出示多媒体)两辆汽车缓缓驶入画面
师:这时小熊猫欢欢出现了?它有什么问题呢?
二、观察统计。
(一)探究新知
1、师:小熊猫欢欢有什么问题呢,你们知道吗?
生:共有女生32人,男生有几人?(多媒体展示)
师:请你们小组相互合作,讨论一下怎么解决好吗?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总交流。(多媒体适时的展现学生收集到的信息等)
(3)解决的策略:必须先知道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个人,去掉两个班级一共的女生,剩下的就是两个班级一共的男生。
2、师:那么怎样计算呢?小组先讨论再交流。(多媒体演示或者黑板演示)
计算策略:算式29+28-32
方法一:分两个竖式进行2次计算
方法二:一个竖式连着算2次
即
答:一共有25个男生。
3、小结: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在进行混合加减竖式计算中,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地方呢?
(二)尝试练习
1、多媒体演示
一年级4班和5班两辆汽车。4班有30人,5班有29人,共有男生27人,女生有几人?
2、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进行练习(两种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1、书本题2
(1)学生解答,把答案写在书上。
(2)反馈: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学生展示答案。
(3)你想提醒好朋友们在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2、练习册P26
43-7+16 38+24-18 34+9-21
52-29+8 37+15-27 49-28+18
五、总结
师:你们学习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的怎样呢?(学生自己或者是小组相互讨论后反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86—28+37= 49+38—85= 34+36—57= 98—39+18=
板书设计:
郊外活动(两步计算竖式)
29+28-32=25
方法一:
方法二:
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案 13
课题:
歌手大赛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6+54=74-26=
3.6+5.4=7.4-2.6=
2、递等式计算
36+18+64125-27-73
二、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三、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口述,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不计算,你知道谁的'得分高?
生4:5号选手的得分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我是通过估算的方法知道的……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解决“5号选手比9号选手的总分高多少?”这个数学问题吗?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师:这道算式里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9.43-8.65-0.40
=0.78-0.40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四、拓展训练
2.35+4.28+0.65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加简便?
小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要注意什么?
五、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有哪些异同?”
《加减混合》教案 14
教学目标:
(一)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体会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意义;
(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你会算吗?
5.4+0.32.5—1.46.4+2.84.5-1.7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引出课题:当进行多位小数加法运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该怎么办?当进行多位小数减法运算时,某小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又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多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学生:要知道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所交的两项费用合并起来:24.83+51.6
教师: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教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经过探讨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巡视观察。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76.43
24.83+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课件: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1)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2)怎样才能把数位对齐?(3)百分位上怎样减?
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51.6-24.83﹦26.77
51.60
-24.83
26.77
答:李伯伯家这个月水费比天然气费少付26.77元。
学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计算结果。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的注意事项。(课件)
课堂活动:1、数学医院。(课件)
游戏。(课件)
《加减混合》教案 15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一、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新课讲授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5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0.8-0.6=0.2(元)
答:一共用了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1.2-0.6=”。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时,
列式: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2减6不够减,向他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得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呢?(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三、课堂作业
算一算:
0.8-0.5=0.7+0.4=1.6+2.3=
1.9-1.3=2.3-2.3=5.3+1.6=
0.5+3.1=0.8+1.5=3.6-0.6=
四、课堂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教学板书
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0.8+0.6=1.4(元)
答:一共用了1.4元。
小数点对齐
0.8-0.6=0.2(元)
答: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
练一练
教科书P109页1-4题
《加减混合》教案 16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教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76例3。
主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评价任务
任务一: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任务二: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检查: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环节二
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1、出示例3(1)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竖式: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2、出示例3(2)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0-6.45-8.3
=13.55-8.3
=5.25
20-(6.45+8.3)
=20-14.75=5.25
递等式:7.45+5.8+4.69
=13.25+4.69
=17.94
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环节三
练习
1、P77做一做练习十八第一二题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加减混合》教案 17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贴积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三种图书和单价图)
师:小刚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师:通过读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少儿绘画ABC》单价7.45元,《太空漫步》单价5.8元,《海洋世界》单价4.69元。
师:求买上面的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上面三本书单价的综合,即求7.45、5.8与4.69的和。
师:求和我们用什么计算?你会列出算式吗?生:用加法九三,列式为7.45+5.8+4.69
师:谁能说说,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怎样计算?
生1:先求出《少儿绘画ABC》与《太空漫步》的单价之和,再求出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生2:直接列竖式求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上面两种解题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来。(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出示课件)小林买了两本书,一本单价是6.45元、一本单价是8.3元。如果小林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师:谁能说说“找回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生:用付出的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就是还剩下的钱数,也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
师:你能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演示:
师:根据给出的线段图,谁能说说付出的钱数、花掉的钱数与找回的钱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吗?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师:根据上面的关系式,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方法一20-6.45-8.3=13.55-8.3=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方法二20-(6.45+8.3=20-14.75=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1:三个小数连加,可以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生2:三个小数连加,还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列一个竖式来计算。计算时,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生3:小数连加的运算跟整数连加的运算顺序相同,可以一次相加,也可以两次相加。
师:计算小数的连减,需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连减计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还可以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以类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
生2:计算小数的连减时,可以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求差。
《加减混合》教案 1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并用迁移、类比的方法探究新知。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二、新授: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课件)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体育运动,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取得了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那你们也一定很喜欢自行车环城赛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看一场精彩的比赛!下面是每天的赛段里程,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张赛程表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出示)
日期
赛段
里程/千米
27日
第1段
39.5
28日
第2段
98.8
29日
第3段
165
30日
第4段
80.7
31日
第5段
99.4
总里程
483.4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互相说一说,你有几种方法解决妈妈提出来的问题?
(2)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解决吗?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三种方法同桌说说每种方法的运算顺序教师总结出算法出示大屏幕上学生读
(板书)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4、认真观察三个不同的综合算式,从中发现算式
483.4―(39.598.8)和483.4―39.5―98.8是相等的。
5、想一想:整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在小数中适用吗?(适用)
你觉得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你有哪些凝问?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我会填)
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要()
7.4-3.41.6先算( )再算( )
8.75-(2.75+3)先算( )再算( )
2、第二关:我会判断
(1)4.8-1.25+2.75(2)39.9+(20.1-1.54)
=4.8-4 =3.99+18.56
=0.8() =22.55()
3、第三关:我会计算:
85.7-(15.3-4.8)19.9214.4-9.92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在同一个算式中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赛段结束后,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1)483.4―(39.598)(2)16580.799.4(3)483.4―39.5―98.8
=483.4―138.3=245.799.4=443.9―98.8
=345.1(千米)=345.1(千米)=345.1(千米)
【《加减混合》教案】相关文章:
《加减混合》教案[热门]04-12
加减混合运算06-10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04-22
加减混合的教学反思04-14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27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24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04-15
小数加减法混合教学反思01-19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