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4 12:08:4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 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3、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前预习:

  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

  一、 导入:

  联系当今影坛、文坛上的“武侠热”,以影片《英雄》导入到历史典故“博浪飞椎”,再导入到课题《大铁椎传》。

  二、 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A。 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B。 原著的小序

  C。 原著的后记

  [借助查找资料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听课文录音并思考:

  A) 故事梗概 B)明确主要人物 C)简要评价主人公

  四、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 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 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 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 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 武艺高强

  3) 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

  4) 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五、 课外引申、扩展阅读:

  A)《三国演义》片断:云长温酒论英雄(通过华雄反衬)

  B)《乐府?陌上桑》:侧面烘托罗敷之美

  <进一步巩固“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并举一反三>

  六、 表达与交流:

  主题:《说英雄 论英雄》

  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爱惜名誉、视死如归……]

  七、作业:

  《大铁椎后传》<根据课文合理想像>

  教后记

  《大铁椎传》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人物传记,字面难度不太深,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并不难,但若要上得新颖别致却非易事。

  在此课的设计上,我试图从近年文坛、影坛上流行的“武侠”热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让学习课文与关注社会热点有机地融合,而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说英雄。道英雄”又回到了热点问题,在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中,“英雄”的深义在课文人物形象分析和课外引申阅读中得到了一定的深挖;而关于此话题的讨论课下将延续下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明白“英雄”的`真正内涵,这样实施教学的目的是将德育和美育无形地渗透于语文教学。

  这节课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A课前预习并搜集有关课文背景资料;B立足文本学会立体分析文学形象;C在扩展阅读中深入名著,在存疑和互动交流中学会比较。尽管这些目标在有限的一节课内似乎有些杂,但串起来却是一条主线??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切入、学习并逐步深入研究,这是我的初衷!从反馈的情况看,这一尝试已得到了粗浅的实现。

  这节公开课已结束,客观的来说,我的学生还是比较配合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就我个人来说却存在诸多不足??由于我事先未曾试讲,那些精心准备的幻灯片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故障,延误了正常的步骤;在课的前半部分,在介绍作者及背景相关资料时,因是古文怕学生不懂,故讲解过多延误了较多时间,以至于最后的“说英雄。道英雄”的交流与表达未能很好地展开;课前预习不到位,部分学生对课文较生疏,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想选择在第二课时上也许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我的设想很多,有一部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有些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太理想,“教,然后知困”,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尝试中我会更加成熟起来!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记生字、识记感受最深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过渡自然的技巧,并加以运用。

  3、情感目标:

  学会承担责任。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顺序,记叙的事件。

  〖教学难点

  记叙的事件。

  〖教学方法

  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

  电脑。

  〖教学过程

  一、回忆爸爸

  1、爸爸对我的严格管教:

  不允许我上学迟到、不许浪费。记叙一件具体的事。严厉中带着慈爱。这个事件的描写记叙很真实;没有母亲的和风细雨的商量。也不容讨价还价,只有遵从;父亲也能体量孩子的难处,并不到学校张扬出去,怕她冷,给她送衣服,送钱可能是让孩子坐车回家。

  2、爸爸爱花,也暗示爸爸得病的原因:

  原因: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爸爸急得吐了血。

  爸爸爱花:更热爱生活。

  3、爸爸培养我的自立能力:

  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让我去银行邮钱。

  4、爸爸病逝:

  爸爸对我的教育、培养使我成熟起来,并能力勇敢地面对厄运,挑起生活的重担。

  二、过渡自然

  找出过渡句: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为后文爸爸锻练我的自制力埋下伏笔。)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引出爸爸严格要求我,不允许我迟到旷课的事。)

  3、胸前戴着的夹竹桃。

  (引出对爸爸的回忆,交待爸爸生病。)

  4、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引出爸爸要我去邮钱的事。)

  过渡自然是本文的优点之一,要注意学习。

  〖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回忆爸爸:

  1、对我严格的管教,记一件典型的事例。

  2、爸爸爱花,也暗示爸爸得病的原因。

  3、爸爸培养我的自立能力。

  4、爸爸去逝,我长大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目标:讨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确立论点、注意表达。

  〖教学方法

  讨论、演讲。

  〖板书设计

  成长的苦与乐。

保险公司迎新早会主持

  希望长大的.原因:能够自立、没有太多的约束、按自己的意志去做事。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去品味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体会创造的苦与乐。

  不希望长大的原因:怕失去童年的无忧无虑的欢乐,怕去承担责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初步了解课文按不同地点连段成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2、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题目你想到什么?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教师重点强调生字读音。

  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句子中生字的字音。

  教师辅导讲解。

  2、借助熟字识记生字。

  出示卡片。

  教师帮助识记。

  四、写字指导。

  1、观察分析字的结构。

  2、讲解字的主笔。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

  五、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欢乐场面?

  2、学生讨论得出:天安门广场和中华世纪坛。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

  2、还记得这情景吗?谁知道是什么时间?

  3、说一说: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自由读课文:课文中介绍的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你从老师的范读中听出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读出激动自豪的语气。

  3、小组内开火车读。

  4、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5、师生读课文。

  6、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重点:

  (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

  教具安排:

  (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2)投影片(3)朗读磁带

  教时:一教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

  (五月初五)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

  (纪念屈原)

  【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刚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家看到过吗?我们这里有这个习俗吗?

  (有)

  【归纳】:我们这里在水乡河面宽阔的地方有这项活动。

  那么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学请举手,包括当现场观看过的,也可以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

  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热烈、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归纳】:好的。如果没有看到过的,请跟我一起来看看龙舟赛的精彩画面。

  展示图片:(网上下载的图片:搜狐体育频道图片库。连贯播放)

  老师从旁解释: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船手一般有8-20个,持桨坐在两侧,船头有鼓手。比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奏,合力划桨,冲向终点。看,河面上是龙舟一片如出水蛟龙,船手们你争我赶,奋力拼搏,鼓手们则指挥若定,两岸的观众更是呐喊助威,蔚为壮观。

  【归纳】看过之后,我们确实能感受到龙舟赛的热闹与欢腾、紧张激烈。

  二、正文引入:

  好了,光谈我们这里的端午节和龙舟赛了,忘了正事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同时也领略一下那里的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板书:端午日沈从文)

  先请同学们一起静下心来,走进茶峒人的端午日,感受一下那里的节日气氛。在听朗读时思考一下:(投影片1)

  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

  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播放课文朗诵磁带)

  检查预习情况,正音辨形:(投影片2)

  茶峒擂鼓呐喊调理

  不拘泅水戍军蘸酒

  请位同学来读一遍,适当纠正。

  好的,接下来请同学先相互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投影片1)

  然后起来来告诉其他同学。

  第一问: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归纳: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

  第二问:相近的是有用雄黄涂在额头,但他们写“王”字,还有就是赛龙舟啦。

  第三问: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归纳:龙舟竞赛,竞追鸭子)(板书)

  理由呢?

  (要求简洁表达就行,老师归纳:热闹,有趣等,并适当板书)

  三、精品细节: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到底好在何处,会如此吸引你们的?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

  请先相互讨论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板书)

  请找出来:(投影片3)

  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板书)

  再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归纳】联想。两者相似点在:(板书)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作用是什么,请位同学来归纳一下好不好?

  (归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板书)

  刚才说了,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

  侧面描写。

  【归纳】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板书)

  【练习】:请你们开动一下你们的脑筋,也来试着联想一下,假如你处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之中,耳朵里充满了呐喊之声,你会联想到什么?

  相互讨论两至三分钟,然后口头交流一下。

  (归纳:运动场,足球比赛,大型歌舞演唱会,激烈的战斗场面)

  那么,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啦?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

  【归纳】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

  老师看到这里,就要瞎想啦: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

  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

  (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那他们图个啥?

  (欢乐、热闹)

  【归纳】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其实,在我们的校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也,啦啦队也好,尽管得到了奖品算不了什么,啦啦队不用说了也奖品也没有。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对不对。同时,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们说是不是?(板书)

  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

  (竞追鸭子)

  目的是什么?

  (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我们一齐来把这节读一遍。

  既然是余兴节目,作者也懒得动脑筋啦,两三笔就略带过了。对于竞追鸭子,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作了概括。(板书)

  但我在这里要难为各位同学啦。如果你当时也在边上的话,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

  (提示: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

  (要求三至五分钟内完成,然后交流:抽两三个同学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作品可实物投影)

  四、归纳要点:

  上面,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归纳总结,整理板书,提示要点:

  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有关龙舟赛的另外几幅图片。相信你们会有与刚才欣赏图片时不同的感受的。

  【结束授课】

  五、课外练习: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

  老师请你们试着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甚至是点滴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附板书设计

  端午日沈从文

  描写(正面)热烈欢腾

  龙舟竞赛详紧张激烈

  联想(侧面)团结合作奋力拼搏

  竞追鸭子(想象)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全班读。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__地问: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 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五、指导写字:音 客 何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煦、环、犁、耕、俨、嘴、棚、厂、盲”。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2、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我画什么》。板书:3我画什么

  读题。

  3、文中的5位小朋友也想有马良那样的神笔,那他们想画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听清:小朋友们用神笔画什么?

  2、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俨然、七嘴八舌、欲言又止

  (3)读通课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填空:

  五个小学生羡慕(),都希望自己(),用它()。

  3、检查反馈

  (1)检查字词学习。出示词语,指名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3——15节,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五位小朋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读读,填填:

  例:(卷发)的小曼

  ()的'周明()的元元

  ————————————

  ()的张小丽()的王斌

  ————————————

  2、交流朗读文中的句子并概括。

  板书:卷发的小曼

  戴眼睛的周明

  翘鼻子的元元

  男孩似的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王斌

  师:作者通过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神态特征来描写五位小主人公。

  小试身手:你能根据不同的特征,来描写人物吗?试试看:

  ()的()()的()

  ————————————————————

  3、文中的几个小学生分别想用神笔画什么?找到句子多读两遍,读正确。

  4、同桌交流找到的句子。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句子。

  (1)“慢条斯理”的语气怎么读?

  (2)提问:“欲言又止”是什么意思?小丽为什么这样?读出语气。

  (3)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是因为()。

  6、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9——15节。

  7、想象说话:如果你有神笔,你想画什么》

  四、总结

  这些小朋友的心灵是多么善良啊,他们都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想到了需要帮助的人。

  五、复习巩固

  1、根据注释填写适当的词语:

  (1)“我呀,”周明动作缓慢,不慌不忙地说:“要画一个凉棚,给大街上的民警叔叔挡风遮雨。”()

  (2)“我……”张小丽想要说又停住了。()

  2、想一想,写一写

  (1)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画,是因为()

  ———————————————————。

  (2)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想画什么?写几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填成语、关联词语的练习,感知语言的运用情境,了解复句中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2.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

  3.了解“甲午战争”的有关知识。

  4.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难、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恰当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

  教学准备;搜集爱国的图片。

  课 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先让学生自由读成语,默读5个句子,试着给成语找到合适的位置;说出依据再动笔填写。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几个成语,再用这些成语说一句话。

  3.读题,指导研究例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试者填空。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借助投影介绍名人,讲解名言的大意。

  3.背诵名言、诗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甲午战争”。

  2.观看录象。

  四、大家一起来。

  1.将课前准备的图片拿出来,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到前面介绍图片。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