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尝试教学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问: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乘法结合律
出示例2,让学生默读题目,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齐读后,用两种方法解答出来。
(5×4)×2 5×(4×2)
=20×2 =5×8
=40(个) =40(个)
让学生说说解答思路。
教师:这两种思路,都求出共有40个球,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她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再出示两组算式:(15×4)×10( )15×(4×10)
(125×8)×5( )125×(8×5)
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什么?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比较上面的三个等式,仔细分析一下这三个等式,并回答下面的问题。这三个等式中,等号的两边都是几个数相乘?这三个等式中,等号两边的三个数系统吗?等号两边的 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多让几个同学发言。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例2后面的结语,先请一个同学读一遍,再让全体学生齐读。接着,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 b×c=a×(b×c)
做第28页前半页“做一做”
2、教学例3
出示例3 43×25×4
如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想一想,怎样计算可以使计算比较简便?根据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43×25×4
=43×(25×4)
=43×100
=4300
3、教学例4
出示例4 25×43×4
让学生讨论,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让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254×43×43×4
=25×
=100×43
=4300
比较例3和例4的共同点,使学生知道在计算连乘时,可以先把能凑成整百或整十的数先乘起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8页最后“做一做”中的题目。
2、做练习五的第6—9题。
四、作业:练习五的第10、11、12题。
五、小结
什么叫乘法结合律?
附板书:
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5×4)×2 5×(4×2)
=20×2 =5×8
=40(个) =40(个)
43×25×4
=43×(25×4)
=43×100
=4300
25×43×4
=25×4×43
=100×43
=4300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3、第24页的例4和例5,完成练习五的第3-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把复习中的应用题和填空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迁移:
1、教师出示应用题”一个养蜂组养了105箱蜜蜂,平均每箱蜜蜂每年可以产蜂蜜76千克。这个养蜂组一年生产蜂蜜大约多少千克?“
让学生先默读题目,然后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
学生做完以后,自愿结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你是怎样做的?
(2)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而不用加法计算呢?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明确指出:这道题实际求的是”105个76千克是多少“,很明显,如果我们用加法计算是非常麻烦的,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136×947=947×()(2)358×1002=1002×()
(3)68+321+79=68+(+)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二、学习新知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的第2题的第(3)小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使原来的计算变得容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乘法结合律。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1.学习例3。
教师出示例3
小组讨论;(1)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怎样?为什么?
(15×4)×10()15×(4×10)
(125×8)×5()125×(8×5)
教师:“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什么?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
教师,上面我们看了两个等式,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等式,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的两边都是几个数相乘?”
“每个等式中,等号两边的三个数相同吗?”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乘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右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乘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每个等式左右两边乘的顺序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果呢?”
“谁能把我们刚才说的概括一下?”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把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凑起来就很完全了。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例3后面的结语,先请一个同学读一遍,再让全体学生齐读。
接着,教师指出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并板书: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教师提问:“加法结合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乘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分别用a、b、c表示三个数,怎样用这三个数表示乘法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a×b)×c=a×(b×c)
“等号的左边表示什么?”(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等号的右边表示什么?”(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着,说明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5)做第24页前半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把数填在自己的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写妁。
2、学习例4。
出示例4,43×25×4。
分组讨论:(1)如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2)算可以使计算比较简便?根据是什么?
小组派代表汇报
教师板书:43×25×4
=43×(25×4)
=43×100
=4300
教师:以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43×(25×4)这一步可以省略。
3.自学例5。
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核对。
4、小组学习:比较例4和例5。
“在计算例4和例5时,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哪些不同?”让学生讨论。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4页最后“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然后再逐题讨论。
“第一小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先算4乘以5,再同27相乘,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第二小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先把8和7交换位置,再算8和25相乘,然后再和7相乘,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第三小题呢?”(因为25和4相乘得100,所以先把12改写成3乘以4,再算25和4相乘,然后再把100和3相乘,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
(1)做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核对。核对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做4题。做的时候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5题。
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例4:43×25×4例5:25×43×4
=43×(25×4)=43×(25×4)
=43×100=43×100
=4300=4300
教学设想:本课大量采用了自学的学习的方法,尤其是简便方法的应用,这样有助与学生形成比较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课型,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课后附记: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相关文章:
除法的简便算法教案06-18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12-02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04-20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03-21
乘法结合律教师教学反思11-1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01-17
运算律和简便运算教学反思01-29
乘法数学教案03-10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02-13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