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教案

时间:2024-04-08 11:36:09 教案 我要投稿

《最大公因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大公因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大公因数》教案

《最大公因数》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9—80页。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具准备:

  若干张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格子纸;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小正方形;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学号的因数。

  2、学号是20(1、2、4、5、10、20等6人)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学号是16(1、2、4、8、16等5人)的同学起立,1、2、4号同学为什么起立两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王叔叔铺地情景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个储藏室,地面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王叔叔对铺地砖有什么要求?

  三、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

  教师引导:这个房间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

  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

  教师引导: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

  教师引导: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教师质疑提出新学习目标: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分组进行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

  ①学生操作。

  学生在长方形纸上试画边长是2、3、4、5、6……厘米的正方形。 ②交流汇报。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评价,课件出示对应的幻灯片,演示铺地过程。)

  教师引导:结合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为什么只选择边长是1、2、4厘米的正方形呢?

  ③观察发现。

  教师引导: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摆的结果,这些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④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要使长方形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要求?(学生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宽的公因数。)⑤明确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1)探讨抽象公因数的概念。

  教师提问:16的因数有哪些?12的因数呢?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有哪些?

  教师引导: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谁能用比较简洁的话说一说,他们是16和12的什么数?

  教师引导: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2)用集合图表示

  课件动态显示:用集合图的形式写出16和12的因数、公因数。(学生观察)

  (3)认识最大公因数

  教师提问:如果王叔叔想用最少的.地砖铺地可以选择边长多少的地砖?

  教师小结:4就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板书: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4)今天我们通过解决王叔叔铺地的问题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⑥跟踪练习,深化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现在让我们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还要用摆一摆、画一画吗?可以怎么办呢?

  教师提问:如果解决“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呢?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

  1、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教师引导:像刚才我们先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从公因数中找最大公因数是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现在你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出示例2:你还能找出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生独立做,集体交流。)

  哪个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找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在比较中,学会择优。)

  (2)“练习十五”第1题。

  同学们刚才完成得不错,如果让你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有信心吗?

  10和15的公因数

  14和49的公因数

  同学们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尝试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2、战队,我该站那儿呢?

  学号是12的因数而不是18的因数的同学站左边,是18的因数而不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右边,是12和18公因数的站中间。

  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到了新知识,并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品味知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82页第2题任选四小题,第83页第6、7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1 2 4 8 16

  12的因数:1 2 3 4 6 12

  16和12的公因数:1 2 4

  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4

《最大公因数》教案2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所带班级学生共25人,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善于提出数学问题,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本册一单元,学生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用乘法算式、集合等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用列举法找最大公因数没有困难。而利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不易发现这两个数具有这些关系。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12和18 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在练习1、2中引出了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方法并会运用。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五.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3×4=12,( )是12的因数。

  生:3和4是12的因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师:除了3和4是12的因数,12的因数还有哪些?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书 12的因数有:1、2、3、4、6、12。

  师:要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需要注意什么?

  生:要一对一对有序地写,这样才不会遗漏。

  师:照这样的方法,请你写出18的全部因数。

  生独立写后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在这两个圈里,应该填上什么数?请大家完成正在书45页上。

  生做后汇报师板书于圈中。

  (2)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

  生找出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1、2、3、6

  师:像这样,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都是12和18的公因数。

  师:这里最大的公因数是几?

  生:最大是6。

  师: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找最大公因数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字?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汇报:中间区域是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的交叉区域,所填的数应该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填在这里。

  师:请大家完成这个题。(生做后订正)

  2、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

  刚才我们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举法)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15

  (2)利用因数关系找

  师:请大家翻到书第45页,独立完成第一题。

  生汇报:

  8的因数: 1、2、4、8

  16的因数: 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 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8

  师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句,想想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

  生汇报: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就是8。

  师引导生归纳并板书: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板书:用因数关系找)

  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12 28和7 54和9

  (3)利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

  生汇报:

  5的因数: 1、5

  7的因数: 1、7

  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 1

  师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句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

  生汇报:5和7都是质数,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师: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公因数只有1。(板书:用互质数关系找)

  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5 11和7 8和9

  (4)整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哪些方法找最大公因数?

  生:列举法,用因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练习

  书46页3、4、5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练习:

  在括号里填写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18( ) 14和21( ) 15和25( )

  12和8( ) 16和24( ) 18和27( )

  9和10( ) 17和18( ) 24和25( )

  九.作业安排: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十.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教师用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数字卡片

  十一. 自我问答:

  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在书中暂时没有出现,只在求最小公倍数后以“你知道吗”的形式出现,但这种方法我觉得很实用,不知教材的意图是什么?究竟怎样处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让学生逐层深入地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在填写公因数时,学生往往容易出现重复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孩子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特征和方法。先看两个数是不是倍数关系,如果是倍数关系,那么小的那个数就是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或者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找最大公因数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短除法,当数字比较大时,用短除法比较简单。

《最大公因数》教案3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79 、80 页的内容及第82 页练习十五的第1 题。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每人一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问:什么是因数?

  2 、写出16 和12 的所有因数。

  提问: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

  ( 1 )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 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上,每人选择方砖的一种边长,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 3 )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 4 )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 的因数,又是12 的因数。

  2 、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根据复习题中写出的16 的因数、12 的因数中找出公有因数,得出问题的答案,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cm 、2cm 、4cm ,最大的是4cm 。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集合图。

  16 的因数 12 的因数

  指出:1 、2 、4 是16 和12 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 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 、完成教材第80 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下面写一写,再说一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

  4 、完成教材第82 页练习十五的第1 题。

  请学生填在教材上,说一说是怎样找的。

  (三)思维训练

  有三根小棒,分别长12 厘米,18 厘米,24 厘米。要把它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能有多少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初步了解了它的应用价值。

《最大公因数》教案4

  设计说明

  1.创设教学情境,揭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本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设置在具体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明确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科的后续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公因数的过程中,把8和12的公因数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向学生渗透了集合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卡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

  教师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倍数有哪些。

  教师再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因数有哪些。

  2.导入。

  师:我们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想不想学习怎样求两个数或三个数公有的因数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游戏来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找伙伴的'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学号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左边,学号是16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右边)同学们想好了吗?1~16号同学现在开始找伙伴。

  学生开始找伙伴,站好后发现问题,有三个同学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师:你们3个为什么没有找到伙伴?

  生1:我的学号是1,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生2:我的学号是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生3:我的学号是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师揭示概念:1,2,4是12和16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自学教材60页例1。

  设计意图:游戏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既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又提高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明确方法,提出要求。

  师:先找两个数的因数,然后圈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找出最大公因数,这就是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那么你会求下面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试做后,组内交流。

  3.讨论:如果只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先找较小的数18的因数,再看因数中哪些是27的因数,最后找出最大的一个)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61页1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做完这道题,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设问引导学生探究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通过交流思考、师生讨论让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最大公因数》教案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418和3624和36

  二、新授。

  1、教学例4。

  例6:求18.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

  (1)教师指出: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相同。

  (2)引导学生仿照例3的做法去做。(用短除法)

  (3)归纳出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先用这几个数的公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

  2、试一试。

  求最大公因数。

  6.12和244.7和9

  (1)学生用短除法计算。

  (2)观察讨论得出:第1题由于其中小数6是另外两个数(12和24)的`约数,所以6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第2题中三个数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三、巩固练习。

  P、53练一练。

  四、课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么来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作业:《作业本》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方法相同,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最后出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最大公因数》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P81的学习内容和练习十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求两数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3、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种特殊情况下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吗?请你根据已知的信息,快速找出15和20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5的因数:1,3,5,15

  20的因数:1,2,4,5,10,20

  15和20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因数是( )。

  (指名口答加课件订正)

  师:在接下来要学习的分数计算和一些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求最大公因数。

  (板书:求最大公因数)。

  二、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预习成果,初步归纳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师:昨天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你们找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了吗?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预习成果展示,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师:请一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的?

  生:可以先分别找出18和27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就是最大公因数。

  18的因数:1,2,3,6,9,18

  27的因数:1,3,9,27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9。

  师:这种方法先写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有因数,其中最大的就是最大公因数。所以我们在写出两个数的因数后,应该写上这样一句话:18和27最大公因数是9。

  3、交流互动,感受求最大公因数方法的多样性。

  除了这种方法,同学们还会其他方法吗?请同学拿着学案纸上台投影展示汇报。

  预设

  (1)课本第二种

  18的因数:1,2,3,6,9,18

  其中1、3、9也是27的因数,所以1、3、9是18和27的公因数,9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师:这种方法先找出18的因数,再看这些因数中谁是27的因数,那它们就是18和27的公因数,最大的一个自然就是最大公因数。能够先找18的因数,能不能先找27的因数呢?(能)

  师:(指着这种方法)我们只是想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这种方法还能不能更简化和优化一些?(引导学生发现,写出18或27的因数后,从大到小看谁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满足的第一个就是最大公因数)

  (2)其它的方法

  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三、质疑点拨。

  1、预习评价,纠错巩固。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掌握了求最公因数的方法了吗?老师在课前收集了几份预习作业,你能发现这些练习的错误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吗?(投影展示典型错例。)

  2、阅读课本,提出质疑。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阅读课本和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还有什么疑问吗?(课前了解学案再做预设)

  3、方法归纳,点拨提升。

  其实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也存在某种关系,你发现了吗?(多请几个学生来汇报他们的答案,并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板书,以及学案上多个例子,发现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师:所有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发现快速地检验自己是否找对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让学生用例题和学案上1,2个例子来试试怎样检验)

  师:回顾刚才大家介绍的多种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其中这种做法(指着黑板)直接根据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来找,属于基本方法,每个同学都应该理解和掌握。在这种方法基础上,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法去求最大公因数。

  四、练习提高。

  师:现在老师马上考考大家,你有信心做对吗?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5和12 30和45

  2、找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互质数关系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规律。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都不错,都能做对。老师要提高难度,不仅要做对,还要找出规律。请完成课本P81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里订正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和8 16和32 1和7 8和9

  (1)汇报最大公因数答案。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多请几个学生说说发现,逐渐归纳成结论)

  师: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也就是大家在预习时在你知道吗里面了解到的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3)教师小结

  师:像这样能够直接看出最大公因数的,就不用再从头去找公因数了,也就是不用写出计算过程,直接写出谁和谁的最大公因数是几就可以了。你们掌握了找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了吗?请迅速完成课本82页第3题,直接填写在书上。

  3、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

  (1)9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____。

  A。1 B。3 C。4 D。9

  (2)1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____。

  A。4 B。6 C。8 D。16

  (3)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____。

  A。1 B。甲数 C。乙数 D。甲、乙两数的积

  师:看来直接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并不能难倒大家,现在老师看看大家能不能运用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4、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 ) ( ) ( ) ( )

《最大公因数》教案7

  9和15(1,3)7和9(1)16和20(1,2,4)

  学生口答后老师在每组后面标出公因数。

  教师:观察板书,根据公因数的情况,可以把这几组数分几类?各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口答,老师在公因数只有1的几组数下划上红线。并板书出:公因数只有1。

  教师:(指着划上红线的几组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将前面板书补充完整)如7和9就是互质数。

  教师:请说一说这几组数中谁与谁互质(或谁与谁是互质数)。

  教师:请举出两组互质数。

  (2)请同学们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①任意写两个质数,看它们是不是互质数?

  ②任意写出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看它们是不是互质数?

  ③任意写一个自然数,看它与1是不是互质数?

  学生讨论后,肯定上述三种条件下得出的都是互质数。

  教师: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判定它们是互质数的?(要求说出自己的具体例子)

  教师:你们所举的例子,都采用找它们的公因数的方法来判断它们是不是互质数。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需要判断两个数是否互质,掌握了这三种情况下一定是互质数,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快作出判断。但是要注意,互质数不止这三种情况,如7和9,所以在作判断时最根本的`方法是要看这两个数的公因数是不是只有1。

  (3)想一想,以前学过的质数,与今天学习的互质数有什么区别?(质数所指是一个数,它的约数只有1和本身,互质数所指是指两个数,它们的公因数只有1。)

  教师在板书“互质数”的“互”字下面标出红色的符号,问:这“互”字如何理解?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次提示,说互质数一定要说出谁与谁互质。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投影片)

  24的约数是();

  36的约数是();

  54的约数是();

  24,36和54的公因数是();

  24,36和54的最大公因数是()。

  2、直接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和4 6和24 13和39

  18和1 17和19 14和15

  15和30 9和10 16和18

  3、说出上题中哪几组是互质数。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

  2、作业:课本69页练习十四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约数、质数、分解质因数等基础上进行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在学生通过排列约数的办法认识后,又用集合图来表示,这样既渗透了集合思想,同时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两个概念的理解。在学生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后,利用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认识互质数的特点,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互质数中的最常见的三种情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互质数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判断互质数的能力,最后安排了对容易混淆的质数与互质数进行对比区别,再次加深了对互质数概念的理解。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共分两层。通过排列约数和集合图,理解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归纳两个概念。

  第二部分是练习巩固新学概念。

  第三部分学习互质数。分三层。认识互质数;掌握常见的三种情况;区分质数与互质数。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的意义。

  (二)会用排列约数的方法和集合圈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渗透集合思想。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意义。

  (二)互质数与质数的区别。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说出24的全部约数;请将24分解质因数。说一说24的约数与质因数有什么区别?(约数可以是质数也可以是合数,质因数必须是质数。)

  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找一个数的约数和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它们都是研究的一个数的约数,今天要研究两个数的约数。

  (二)学习新课

  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板书例1,8和12各有哪些约数,它们公有的约数是哪几个?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多少?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8的约数有(1,2,4,8)。

  12的约数有(1,2,3,4,6,12)。

  8和12公有的约数有(1,2,4)。

  8和12的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有(4)。

  教师:下面用集合图表示。(出示活动抽拉投影片)

  (2)教师:第二幅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8和12公有的约数,4是最大的。)

  教师:1,2和4是8和12公有的约数,我们称它们是8和12的公因数,(板书:公因数)4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

  教师:说一说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学生口答后,教师针对上述概括中“两个数”提问;有时我们要找的不是两个数公有的约数,可能是三个数,四个数等,那怎么说更准确?(把“两个数”换为“几个数”。)

  请学生再次口述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我们研究两个数的约数,主要研究它们的公因数,尤其是最大公因数。这节课的课题就是它。(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2、练习。

  (1)口答填空:(投影片)

  12的约数是();

  18的约数是();

  12和18的公因数是();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2)把15和18的约数、公因数分别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同学们填在书上66页,请一两位同学填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

  3、认识互质数。

  (1)教师板书:请找出下面各组数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教案9

  一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二)

  教材第82、83页练习十五的第2一9题。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3一5题。

  学生独立填在课本上,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体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几种情况。

  4.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7一11题。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然后试着解答,集体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你知道吗”。

  请学生试着举例。提问: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你能举出两个合数互质的例子吗?

  思维训练

  1.某服装厂的甲车间有42人,乙车间有48人。为了开展竞赛,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最多有多少人?

  2.有一个长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如果要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

  3.把一块长8分米、宽6分米的铁皮切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铁皮,如果没有剩余,正方形个数又要最少,那么可以切割成多少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掌握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分别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圈出相同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也可以先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再从大到小,看看哪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找到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过程,理解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

  1、用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

  2、用集合的方式找出12和18的因数,分别填在各自的圈中。

  3、同位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总结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方法:

  1、交流方法

  2、激趣导思

  ①小组讨论: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那些因数?

  ②小组汇报:

  ③师总结:揭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的这些因数就是12和18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④还有其他方法吗?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⑤总结找两个数公约数的方法

  3、拓展引思:

  ①15和5014和3512和484和7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约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

  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③第43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约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④第43页第5题:

  ⑤数学探索: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最大公因数》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好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信息窗1: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要想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

  你从中能读出哪些数学信息?

  讲授新课

  师生交流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探究问题: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分别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一摆。

  学生探究后交流。

  ①我用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正好摆满。

  ②我用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有剩余。

  ③我不用摆,算一算就知道了:24÷3=8 ,18÷3=6 。因此,用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正好可以摆满,没有剩余。

  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探究后交流。

  用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都正好摆满,没有剩余;用边长4厘米、5厘米 的正方形纸片摆,有剩余。

  交流后小结: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重难点精讲:

  探究问题:1、2、3、6与24、18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

  我发现它们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

  也可以用下图表示:

  师启发:我们来总结一下。

  1、2、3、6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探究问题: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讨论后交流:

  ①先分别写出12和18的因数

  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1、2、3、6。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

  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这些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12的因数:1、2、3、4、6、12。

  12和18的公因数:1、2、3、6。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

  师讲解: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吗?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画图和操作能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师生交流后小结: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画图和操作能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课堂检测

  1、15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40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15和40的公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

  2、

  16和28的最大公因数是( )。 36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 )。

  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6和54 60和18 45和75

  20和30 64和32 52和78

  3、

  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

  先分别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 和 12

  24 和 96

  18 和 54

  8 和 9

  17 和 28

  15 和 32

  板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画图和操作能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作业布置

  1、实验小学用地板砖铺设长90分米、宽60分米的微机室地面(如图)。

  (1)从不浪费材料的角度考虑(使用的地板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

  (2)你认为选用边长是多少分米的地板砖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2、预习第33、34、35页的有关内容。

《最大公因数》教案12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

  1、电脑显示:小红家卫生间是长方形,如右图,小红爸爸准备装修卫生间,要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面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地面砖,才能不用锯分就能整齐地铺满地面砖呢?

  学生说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12分米

  师:怎么铺?会多出来吗? 18分米

  学生说出:每行铺18快,铺12行,不会多出来。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学生说出:我用边长2 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

  师:怎么铺?

  学生说出:每行铺9快,铺6行。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学生说出:我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6块,铺4行,也正好。

  学生还可能说出: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让学生小组讨论:按要求能不能铺?让学生明确要锯分铺了。

  师:还有其它铺的方法吗?

  让学生说出:还可以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铺地,每行3块,铺2行。

  师:哦,原来小红家卫生间有这么多的铺法?

  小红爸爸要铺得快一点,那一种铺法最好?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有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过设疑,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

  二、引导自主探索

  1、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师:那我还要问一问,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呢?

  让学生说出:①1、2、3、6都是18的因数,又都是12的因数

  ②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数

  师:18的因数和12的因数有几个?能举完吗?

  让学生说出:能,只有4个,个数是有限的

  师:我们可以把这4个数叫做18和12的公因数,最大的`一个是几?

  师:谁给它起个名字?

  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2、观察发现、探索方法

  出示例4:8和12的公因数有那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师:你能用那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让小组代表逐一汇报:

  方法1:8的因数:1、2、4、8 ; 12的因数:1、2、3、4、6、12

  8和12的公因数有:1、2、4;最大的公因数是4

  方法2:先找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

  8的因数:1、2、4、8其中1、2、4也是12的因数

  8和12的公因数有:1、2、4;最大的公因数是4

  方法3:把8和12用几个素数的乘积来表示:8=2×2×2 ;12=2×2×3

  8和12的公因数有:1、2、4;最大的公因数是2×2=4

  ……

  师:还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

  [设计意图: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观察、发现、设问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求索方法。通过说思考过程、师生讨论,让学生的推理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创新增添活力。]

《最大公因数》教案13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

  2.16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16和24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 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2)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

  1、用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

  2、用集合的方式找出12和18的因数,分别填在各自的圈中。

  3、同位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总结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1、交流方法

  2、激趣导思

  ①小组讨论: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那些因数?

  ②小组汇报:

  ③师总结: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的这些因数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④还有其他方法吗?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⑤总结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

  3、拓展引思:

  ①15和5014和3512和484和7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

  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③第43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④第43页第5题:

  ⑤数学探索: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最大公因数》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质因数特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能较快地说出倍数关系与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难点:判断互质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是约数2?哪些数是约数3?哪些有约数5?

  10、12、9、20、18457235

  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互质数?

  4和67和81和105和119和63和12

  学生回答后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叫互质数?

  3、提问:什么叫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练习:

  36的公因数有:

  60的公因数有:

  36和60的公因数有:

  (1)学生全体笔练

  (2)反馈:师生共同作简要评价。

  4、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找出每个数的约数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那么,除此外,还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生的内容。(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识

  1、教学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1)探求特征:将36、60分解质因数。

  36=2×2×3×3

  60=2×2×3×5

  ↓↓↓

  12=2×2×3

  分解以后观察:

  12的质因数与36、60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36和60的公有质因数用方框框住,并用↓与12的质因数建立对应关系?如上图)

  教学过程

  备 注

  谁能把你的发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结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的它们全部公有质因数乘起来,就是最大公因数。

  (2)用你的发现求54和72的最大公因数。

  (全体笔练、两人板演)

  54=2×3×3×3

  72=2×2×2×3×3

  54和72的最大公因数是:2×3×3=18(学生练习后检查板演、反馈评价)

  (3)巩固练习

  A、口答:

  12=2×2×3

  18=2×3×3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3=18(学生练习后检查板演,反馈评价)

  10=2×514=2×7

  10和14的最大公因数。()

  B、笔练:求44和66,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两人做在投影片上)

  C、反馈矫正。

  (4)教学用简便方法求最大的公因数

  A、为了方便,通常用P。48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教师边讲边板书)

  36和60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

  ......把所有除数连乘

  或:(36,60)=2×2×3=12

  B、练习:课本P。51试一试。

  提问:这种方法和刚才的方法有什么本质上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明确:实际上是把两个数同时分解质因数,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所以除数之积就是最大公因数。

  C、巩固练习:求42和54、39和65的最大公因数。

  2、教学求特殊关系的两数的.最大公因数。

  (1)求下面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4和209和3628和7

  A、学生练习

  B、反馈讨论(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4,24)=4(9,36)=9(28,7)=7

  C、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每组中的两个数又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D、规律应用: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各是几?(口答)

  45和1536和1842和18

  (2)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105和2117和8

  A、学生练习并同桌讨论:每组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规律?每组中两个数又有什么特点?

  B、反馈讨论,明确规律。

  C、口答下列每组的最大公因数

  3和1124和89和1425和2613和17

  3、综合练习: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0和2516和3528和36

  6和1418和5485和115

  (1)学生练习。

  (2)反馈,效果检查。

  三、课堂总结

  提问:1、本节课学习可什么内容?

  2、一般情况下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倍数关系与互质关系的最大公因数各有什么特点?

  四、作业《作业本》

  从繁琐到简单,从一一列举到短除法,从一般到特殊,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最大公因数》教案】相关文章:

《找最大公因数》教案09-04

《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04-24

《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01-10

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反思02-07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大公因数04-04

最大的麦穗教案07-20

《最大的麦穗》教案09-10

《最大的“书”》的教案01-25

《最大的“书”》教案02-20

《最大的书》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