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

时间:2024-04-08 11:54: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1

  设计思想:

  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策略:

  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4 + 2 = 7 - 3 - 2 =

  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 - 3 - 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

  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

  (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 + 3

  (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 类比探究算法。

  (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讨论。

  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

  3、 学习例2。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试着计算5-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

  师:为什么先算5-2?

  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练习

  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

  (1)说图意。

  (2)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3、室外游戏。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

  (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4、回教室,继续练习。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2

  第一课时:

  买铅笔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3、根据学生回答,

  师:

  板书:15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3

  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3.创设发新书的真实情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小棒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发新书

  (一)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课件发新书】

  师:今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是新华小学一年级(1)班的一名同学。他可是一个特别关心集体的人,班里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你们瞧,他又在忙什么?

  师:同学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他好像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

  生:他们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9人,他一共抱来40本书,每个同学发一本也不知道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课,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一致认为够了,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1: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够了!还剩下两本呢!

  生2: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还知道我们班一共有38个人,如果把书给我们都够了,那他们班比我们班人少,也一定够!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实际上,小明抱来40本新书,发给同学们每人一本,他想知道这些书够不够?其实,只要算出来班上的人数,就能知道40本书够不够。一共有多少人?你能根据这个数学问题列个算式吗?

  生:18+19=?

  师: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试一试,再和你们小组的伙伴说一说.

  师: 那么,19+18 到底等于多少?我们该怎么算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

  (三)学生汇报:

  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10+10=20,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9+8=17;再把这两个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

  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

  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这样算起来会觉得简便一些,用20+18=38;把19当成20来算,多加了1个,这样算出38后,要把这多加上的一个给减去,38-1=37.

  师:这些都是不错的口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种方法来口算,相信除了这些方法,你一定还有别的.好方法,不妨在课后告诉你的小伙伴!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小棒!

  师: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怎么样?自己有信心做对吗?好,试试看吧! (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叙述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对满十进一的写法进行指导。

  师:怎么样?和你想的一样吗?如果做对了,就快为自己鼓鼓掌吧!你真棒!如果让你自己完成几道题还能行吗?

  (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的方法还是很多样的!随后,一起解决到底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熟练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口算技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智慧老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演示课件“智慧老人”】他给我们带来了一组题,你们想不想做?

  1、口算:3+2=2+7=6-3=9-4=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60里面有()个十.

  4个十是(),9个十是().

  师:智慧老人发现没有难倒你们,他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继续演示课件“智慧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加法

  (1)师:谁来读一读这道题?(板书:20+10=)

  师:20加10表示什么?(表示把20和10这两部分合并起来.)

  你能用小棒分别摆出20和10吗?下面就请你试着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摆小棒算结果,并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全班汇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摆、怎么算的?

  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先摆两捆小棒表示20,再摆一捆小棒表示10,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个十,10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教学例1的减法

  板书:30-10=

  (1)师:30-10表示什么?(表示从30里面去掉10)这样的减法题你知道怎样想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摆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摆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还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想:10加20等于30,所以30减10等于20.)

  3、小结:

  刚才我们研究的题目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相加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师:做这样的加减法,怎样想呢?(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似,只是计数单位不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得几个一;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智慧老人看到同学们这么会学习,非常高兴,他奖给我们全班同学一颗智慧星,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希望同学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表现更出色.【继续演示课件“智慧老人”】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左边有4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谁会列式?(40+20=)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这幅图还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两边一共有6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左边有多少瓶?)

  怎样列式?(60-20=)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请你独立计算出这两道题的`得数,把它写在书上.

  2、口算:3+2=4+5=6-4=

  30+20=40+50=60-40=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订正:每组题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每组题相加或减的数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每组的第1题是几个一加或减几个一,还得几个一;第2题是几个十加或减几个十,还得几个十.)

  3、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3)”.(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珠子,怎样列式?请你独立完成这两道题.

  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1题是40+3=43,第2题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4、对比算:40+3=60+2=7-5=

  40+30=20+60=70-50=

  同桌一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检查,对比说不同.

  5、口算比赛: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旗)

  练习十一2.20+50=60-20=60+30=

  50-30=40+10=80-70=

  3.40+7=30+60=9+50=

  25-5=90-30=68-8=

  20+80=6+70=100-5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5

  知识目标:

  1、看图正确口述题意。

  2、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难点: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探究新知

  1、演示图1,鸟爸爸与鸟妈妈喂食的情景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讲一讲故事。

  生:鸟窝里原来有6只小鸟在唧唧喳喳地叫,等父母来喂食,鸟爸爸和鸟妈妈终于回来了,嘴里衔来了美食……现在有几只鸟?

  2、演示图2:鸟爸爸和鸟妈妈喂完食,又飞出去了。

  师: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3、摆一摆,列出算式:

  摆6片红色的圆片,再摆3片蓝色的`圆片。根据图说出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6+3=9

  小结,探索关系:刚才我们看图说出了图意,列出了算式那么,这些算式有什么关系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二、边动手操作边练习

  1、○○○○○●●●●

  (1)根据你摆的圆片,编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

  (2)列出算式。板书:5+4=9 9-4=5

  (3)我们还可以用箭头图来表示,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本领。

  板书:5+4=9 9-4=5

  2、从箭头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减是加的逆运算。

  三、巩固练习

  (1)书P32题2

  (2)书P32题3

  例

  2+3=□

  □—3=□

  请你说一说,这一组题有什么关系?第二题的被减数该填几?为什么?

  四、拓展练习

  看图写算式

  (按颜色)(按大小)

  6+3=9 7+2=9

  9—3=6 9—2=7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知道加与减是什么关系?

  六、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

  2、

  3、

  4、

  4 + 4 =()2+ 6 =()3 + 6 =()

  ()-4 =()()-6 =()()-()=()

  5、

  6 =()+()=()+()=()+()

  3 =()-()=()-()=()-()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6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间:

  10课时

  第一课时:

  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看课文插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生1: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再看图。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其他也如此。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7

  教学设想: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动手操作、自我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时,首先创设了情境,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以有的加法概念,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再主动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选择各自的计算方法,创造了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氛围与环境,在互评、互补的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交流,激情引趣

  1、这两天我们又认识什么数?你能说出几个整十数吗?观察50、60、9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都是0且都是两位数把这样的数叫整十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整十数相关的一些计算。

  3、谈话:星期天到了,松鼠和小熊到街上去玩。街上的人很多,卖东西的也很多。小朋友们看!松鼠和小熊他们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理解题意,提问。

  ①松鼠和小熊各拿了几个糖葫芦?怎样知道的?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几串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糖球?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小熊比松鼠少多少个?)

  师说: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小熊比松鼠少多少个?我们以后学。

  ②要求计算出松鼠和小熊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怎样列式?

  (板书:30十20=)

  (2)计算“30+20”

  ①30+20怎样算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

  ②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谈话:你想怎样算?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同座的同学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十个十个地数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3+2=5

  30,40,50。是50。 30+20=50

  ③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30+20”并说给同桌同学听听。

  2、教学“试一试”。

  板书;50—20=

  提问:这一题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5=2=3

  所以50—20=30还能说5个十减2个十个,就是30)

  3、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那你能用这三个数再说一些算式吗?从这四个算式中你能概括一下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样的计算吗?(小结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像这样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你能出几道让大家试试吗?(从中选几道让学生说算理)

  四、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继续用你们观察发现的小眼睛来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3+2 4+5 6—4 7—3

  30+20  40+50  60—40  70—30

  (打乱顺序出示学生口算,口算后问你能将这些算式分分类吗?(按加数的位数分、按得数特点分、按加减法分)谈话:刚才小朋友们算得好说的更好,你们不仅会算更能从简单的问题中去发现去分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下面让我们动笔来算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第5题(学生做完后同座互改)

  4、发展应用

  (看来小朋友掌握的还不错,继续带上我们发现的小眼睛到生活中去看看。)

  出示信息玩具店部分玩具价格:皮球10元、洋娃娃30元、遥控赛车60元、书包30元,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

  4、机动:100—()=30 20○40○30=30()○()=40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8页。

  教后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的兴趣,我们采用了说一说、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找一找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习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一】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01-12

一年级《加与减》单元教学反思04-19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9篇01-18

加与减一教学反思(精选13篇)12-27

加与减教学反思10-29

《加与减》教学反思03-31

加与减二教案04-03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2-28

一年级数学教案——连加连减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