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学会与别人合作思考,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灵活地综合运用现有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多层练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基本练习
通过复习笔算乘法的方法,巩固认识,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创造条件.
一、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5:口算
2、引导学生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提问检查掌握情况。
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你是怎么计算的?
112×27205×75
独立口算,个别校对.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说出笔算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练习
教师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气氛,在学生思考讨论比较的基础上认识本课乘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和方法灵活解决乘法计算问题。既使学生清楚了解乘法的算法,又锻炼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分析、表达等多种方面的能力。
启发学生根据问题选择所需要的条件,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对笔算的理解和竖式中已知数的特点进行推理,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整理知识,形成技能。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7题: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速度×时间=路程
2、第8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引导学生选择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校对,对“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
3、第9题: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45分钟能把稿件打完吗?
4、第10题: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练习
思考题:
在竖式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
四、小结与作业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6
学生读读题目
通过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知道求路程的方法:
速度×时间=路程
学生读读题目
弄清楚“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
根据“一年12个月”确定计算的方法
选择其中的条件,计算后和另一个条件进行比较
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说说
完成作业
通过学生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和掌握,效果比较好。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
97×32102×45152×45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练习与交流辨析的情境,使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利用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在对比练习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以及简便竖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 学环节
过 程目标
教 师活动
学 生活动
反 思
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口算乘法的方法,巩固认识,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创造条件;为新知学习创设知识基础。
一、组织复习:
1、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1×260×712×40
21×2600×73×900
2、引导学生复习口算乘法的方法,提问检查掌握情况。
独立口算,个别校对口算方法。
说出口算的方法。
尝试练习
解决问题
巩固发展
小结与作业
在学生思考讨论比较的基础上认识本课乘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和方法灵活解决乘法计算问题。既使学生清楚了解乘法的算法,又锻炼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分析、表达等多种方面的能力。
加深了对乘法笔算的理解以及掌握。并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你学会了什么?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
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850×15=?,用竖式怎样算,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么哪一种简便?我们通常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小组交流: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
三、巩固发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2、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说说每组题目的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
四、小结与作业
1、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东西?
2、布置作业:第2题。
观看教学挂图,理解图上提供的信息
列出算式
自己在草稿上列式子计算
听老师讲解,对照学过的方法用竖式表达,主动思考发现其联系;
加深对整个竖式的理解。
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讨论、交流
自由活动后反馈
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巩固认识领会方法
完成作业
末尾有0的乘法,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格式经常要写错,而且有时上面的0要漏写或少写。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850850
板书设计:
×15×20
42517000
85
12750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上的例2、例3,议一议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2.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
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如果用笔算的可进行板演。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抽一个学生板演。
(2)汇报思考过程及结果,在视频展台上展出学生计算的竖式,可能有以下两种:24024 0×30000×3 072 00720
7200
(3)讨论:这道题和我们前面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第二个竖式把240和3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24乘3,另一部分是两个0,24×3和240×3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24×3
教师:算一算24×3的结果。
学生算出24×3=7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72与7200相比,缩小了100倍,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我们把积扩大了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计算过程?
学生:略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及时巩固,算一算课堂活动的`第2小题的前两小题:230×40,380×87。
2.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题目。
(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8×18。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征?
学生:因数中间有0
(3)学生独立思考
计算,抽一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
3.结合两个例题,小结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师:在这两个题目中,王师傅每分行240m和列车平均每时行108km都叫做什么?
学生:速度
教师:30分和8时都叫做什么?
学生:时间
教师:要求路程,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点评:这个教学片段主要展示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体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4.课堂活动。
(1)怎样用竖式计算34×386?
学生按书中的程序计算完成后,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讨论得出: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后面两个小题:65×408,207×20。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6题。
(本案例由袁登维提供,由彭承志点评)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关文章: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11-24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11-28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04-03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04-08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7-16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2-26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5-22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8-10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课堂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