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

时间:2024-04-09 17:13:3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1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松鼠的尾巴的用处。

  2.了解别的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扩展学生视野。

  3.巩固字词,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能()()()身()()()

  原()()()别()()()

  (二)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分四人小组读。

  (三)课文,扩展视野

  (1)说话训练:用“松鼠的尾巴用处真大啊”这句话开头,

  说一说松鼠的尾巴的用处。

  (2)你还能说说别的.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吗?

  (3)念儿歌(边拍手边念)

  老黄牛,尾巴赶蝇子,

  小鲤鱼,尾巴当船桨,

  小燕子,尾巴是个方向盘。

  小小动物真有趣,

  认真观察长知识。

  (四)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5、7题。

  课后作业第3题:把“暖”和“软”、“能”和“扔”、“身”和“生”作比较,重点区别n和r两个声母,以及前后鼻音,自己试读,纠正。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2

  教学目标:

  1、用“觉得”等词语、句式说话。

  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想象的能力。

  3、通过研读,深入体会松鼠尾巴的用处,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松鼠尾巴的奇怪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的尾巴》。出示:我觉得松鼠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

  (很大、毛茸茸、又轻又软、像降落伞、当被子等) (板书:大又轻又软)

  2、小白兔看见松鼠长着这样一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觉得很奇怪。(板书:奇怪)你猜它会奇怪些什么呢?

  (奇怪一:小白兔自己的尾巴小;奇怪二:这么大的尾巴有什么用。)(板书:有什么用呢?)

  3、谁能用奇怪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个别读、集体读)

  二、研读:松鼠尾巴的用处

  1、是呀,这么大的尾巴,小白兔怎么会不感到奇怪呢?可是后来,小白兔还奇怪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发现的?请小朋友仔细地、大声地读课文。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以下列三处句子作重点引导。(弹性处理)

  (1)你能从那样高的`树上跳下来,原来是大尾巴帮的忙啊!

  A、 说说自己的理由。

  B、强调读,读出高兴、明白。(一般学生都能把“原来”读重音,要求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这种读法,尝试用其他不同的读法,体现学生个性化理解。板书:原来)

  (2)那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就像一顶降落伞。

  A、说说自己的理由。

  B、我们来看降落伞,(课件演示)它很轻,而且从高处跳下来又是慢慢地,所以不会摔疼。松鼠的尾巴怎么会像降落伞呢?你看——(课件演示松鼠从一棵大树上轻轻跳到一棵小树上)(板书:像降落伞)

  C、读。

  (3)松鼠睡觉的时候,把大尾巴当作又软又暖的被子呢?

  A、说说自己的理由。

  B、松鼠的尾巴怎么可以当作又软又暖的被子呢?(板书:当被子)

  C、读。

  3、听了小朋友们的回答,看来这只小白兔的确不奇怪了,(板书:不奇怪)课文中小白兔从开始的“奇怪”到后来的“不奇怪”,是松鼠告诉他的吗?(不是,是小白兔自己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结果)(板书:观察思考)

  4、这时他会对小松鼠说些什么呢?出示:这时,小白兔一点都不奇怪了,他真想对小松鼠说: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松鼠尾巴的联想

  1、多有意思的尾巴啊,既能当降落伞,又能当被子,那除了松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特殊的用处?(学生说、教师补充)其实每一种有尾巴的动物它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处。

  2、哎,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假如你(指着同学们)也拥有一条尾巴,你想长一条怎样的尾巴呢?用它来干嘛?说说你的想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相关文章:

松鼠的尾巴教案11-04

《小松鼠的尾巴》语言教案06-05

《小松鼠的大尾巴》大班教案03-19

小松鼠的尾巴中班教案04-22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案02-23

《小松鼠的大尾巴》教案(精选6篇)04-29

大班语言教案:小松鼠的尾巴07-01

中班语言小松鼠的大尾巴教案02-28

中班语言教案:小松鼠的大尾巴01-08

松鼠的大尾巴幼儿故事04-2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1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松鼠的尾巴的用处。

  2.了解别的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扩展学生视野。

  3.巩固字词,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能()()()身()()()

  原()()()别()()()

  (二)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分四人小组读。

  (三)课文,扩展视野

  (1)说话训练:用“松鼠的尾巴用处真大啊”这句话开头,

  说一说松鼠的尾巴的用处。

  (2)你还能说说别的.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吗?

  (3)念儿歌(边拍手边念)

  老黄牛,尾巴赶蝇子,

  小鲤鱼,尾巴当船桨,

  小燕子,尾巴是个方向盘。

  小小动物真有趣,

  认真观察长知识。

  (四)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5、7题。

  课后作业第3题:把“暖”和“软”、“能”和“扔”、“身”和“生”作比较,重点区别n和r两个声母,以及前后鼻音,自己试读,纠正。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的尾巴》教案2

  教学目标:

  1、用“觉得”等词语、句式说话。

  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想象的能力。

  3、通过研读,深入体会松鼠尾巴的用处,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松鼠尾巴的奇怪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的尾巴》。出示:我觉得松鼠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

  (很大、毛茸茸、又轻又软、像降落伞、当被子等) (板书:大又轻又软)

  2、小白兔看见松鼠长着这样一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觉得很奇怪。(板书:奇怪)你猜它会奇怪些什么呢?

  (奇怪一:小白兔自己的尾巴小;奇怪二:这么大的尾巴有什么用。)(板书:有什么用呢?)

  3、谁能用奇怪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个别读、集体读)

  二、研读:松鼠尾巴的用处

  1、是呀,这么大的尾巴,小白兔怎么会不感到奇怪呢?可是后来,小白兔还奇怪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发现的?请小朋友仔细地、大声地读课文。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以下列三处句子作重点引导。(弹性处理)

  (1)你能从那样高的`树上跳下来,原来是大尾巴帮的忙啊!

  A、 说说自己的理由。

  B、强调读,读出高兴、明白。(一般学生都能把“原来”读重音,要求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这种读法,尝试用其他不同的读法,体现学生个性化理解。板书:原来)

  (2)那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就像一顶降落伞。

  A、说说自己的理由。

  B、我们来看降落伞,(课件演示)它很轻,而且从高处跳下来又是慢慢地,所以不会摔疼。松鼠的尾巴怎么会像降落伞呢?你看——(课件演示松鼠从一棵大树上轻轻跳到一棵小树上)(板书:像降落伞)

  C、读。

  (3)松鼠睡觉的时候,把大尾巴当作又软又暖的被子呢?

  A、说说自己的理由。

  B、松鼠的尾巴怎么可以当作又软又暖的被子呢?(板书:当被子)

  C、读。

  3、听了小朋友们的回答,看来这只小白兔的确不奇怪了,(板书:不奇怪)课文中小白兔从开始的“奇怪”到后来的“不奇怪”,是松鼠告诉他的吗?(不是,是小白兔自己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结果)(板书:观察思考)

  4、这时他会对小松鼠说些什么呢?出示:这时,小白兔一点都不奇怪了,他真想对小松鼠说: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松鼠尾巴的联想

  1、多有意思的尾巴啊,既能当降落伞,又能当被子,那除了松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特殊的用处?(学生说、教师补充)其实每一种有尾巴的动物它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处。

  2、哎,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假如你(指着同学们)也拥有一条尾巴,你想长一条怎样的尾巴呢?用它来干嘛?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