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0 08:24: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实用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我的家》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向人们勾画出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赞美了人世间最为可贵的情感——亲人间的真挚的爱。虽然篇短小,却是小朋友们感情的真实流露,富有人情味。阅读诗歌,一种自然质朴的亲情会自由展现、升华,让学生无形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馨,似乎有吃冰淇淋果冻一样。

  教材安排了12个生字:家、有、的、爸、妈、也、中、快、乐、长、大。写3个字:人、个、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爱亲人、爱同学、爱家,有奉献爱的愿望,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

  2、识字:认识12个字,在生活中识字。写字:会写3个字;注意笔顺:先撇后捺。

  3、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背诵。

  4、口语交际:按照简单的`提纲介绍自己的家。

  5、学法和习惯:继续学习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同时渗透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教育。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机(相关磁带)、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在这个家里,每个人互敬互爱,充满温馨。出示卡片“家”,谁认识这个字,大声读出来。(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温馨的气氛,有利于下面的课堂教学。)

  2、能介绍一下你的家吗?(指导学生完整的句子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说的好的,给予表扬,说地不够完整的,给予适当的补充、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揭题,板书《我的家》。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中感悟

  1、听录音读。

  2、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在下面划上横线。

  3、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互帮互学。在文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大声指读,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家中都有谁?(这是一个幸福的家,有我和爸爸、妈妈)

  5、认识词语:爸爸、妈妈(指导后一个字读轻声)

  6、老师带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个幸福的家?(用课文中的语言说)

  7、同捉互相检查读,熟读成诵。

  三、结合实际,展开想象

  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爱不爱你们?你们爱不爱爸爸妈妈?怎么爱的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实际的例子,再结合图画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爱她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想象画面情景,注意回答问题时声音的响亮及说完整话。)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想象,加上适当的动作。)

  五、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2、谁能诚实地说,有的生字我还不能熟练地读出它的名字,需要别的小朋友帮一帮自己。(让该生认读生字新词,不熟练的让他自己指名同学带领自己读。)

  2、认识笔画:撇和捺。

  3、以“人”为例,认识书写笔顺:先撇后捺。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同时注意观察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总结升华

  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照顾你们的生活,关心你们的学习,教给你们做人的道理,你们爱他们吗?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语文教案-桥。

  二、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设想

  一、安排二教时。

  二、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理解说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现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现象。

  三、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关于桥的课文,比如说《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力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为我们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座桥,是什么样的桥呢?

  二、 略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2.检查字音字形,解释词语

  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主要讲了在黎明时,雨下的很大,山洪暴发了,老汉组织全村一百多号人撤离,最后老汉和他儿子英勇牺牲的故事。)

  4.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

  5.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一至六段;疏导撤离:七至十三段;桥塌殉职:十四至二十三段;祭奠英灵:二十四至二十七段)

  三、 细读课文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同时找出描写大雨山洪和老汉的句子,并想一想,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1.我们先来看描写雨和山洪的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说明雨下的很大,雨势凶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了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势不可挡: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这些词都生动地写出了水势的迅猛。)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洪水的凶猛可怕。)

  【这两句是比喻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洪水的迅猛、可怕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这三句是拟人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曾强了表现力,把洪水的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以及人们处在的危险环境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2.面对这样可怕凶猛的,像魔鬼一样的洪水,村民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失措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惊慌失措地折了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AABB句式,可以多积累,多运用)

  (在人们的反应中,“惊慌、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这些词都写出了人们在面对洪水,面对生命危险时的惊慌失措、奔跑混乱的场面。)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人们那种惊慌失措的心境和混乱的场面,语速要稍快】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一)感受洪水的疯狂肆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做出标记。

  2、出示课件(课文1—6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指导朗读。

  3、指名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描写洪水的`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4、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洪水的疯狂、肆虐。

  过渡:面对这样的洪水,你心情怎样?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人们的?

  (二)感受人们的惊慌、恐惧。

  1、指名朗读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

  2、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放进句子中去。

  3、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人们几乎疯狂崩溃,失去了理智。这时,人们发现了什么?

  4、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师相机出示描写桥的句子。

  过渡:这样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怎么能承受得了人们疯狂的拥挤踩踏。这时的人们急需什么?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出示学习菜单:“自由朗读7—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用几个词概括你对老汉的评价,并在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1、指名回答,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老汉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句子来表现老汉的。

  4、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同桌讨论,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

  “像一座山”怎样理解?让我们全班起立,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句话。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指名读,这段话连用了什么标点?怎样读?学生评价。

  通过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气、急)

  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

  老汉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引导读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读着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老汉揪出的那个小伙子是谁?(师相机板书:儿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爱自己的儿子吗?

  (4)师相机出示“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仅剩老汉与小伙子两人,还你推我让,这是为什么?当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况?指名回答“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知道朗读描写老汉的话。

  (5)引导小组讨论,“一推一吼”前后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6)出示课文15、20自然段,将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分别换成父亲和儿子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表达方法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分析完了,浏览全文,你能发现文章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吗?有什么作用、好处?

  (本文的句子、段落都非常简短,很多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这样的特点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又可以增强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三、拓展延伸

  我们主题丛书有很多这样的文章,课前老师也布置同学们进行阅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如果你是被救村民中的一个,在老汉的坟墓前,你想说些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表达方式上的独具匠心。比比谁发现最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饱含 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 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 济南的冬天 》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 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的意境之美,品味的语言之美。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之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

  (1)读 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根据所读内容,解析题目。

  以《济南的冬天》为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 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 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三、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

  1.齐声诵读第4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山各个部位雪的'光、色、态展现了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有雪的外在美,而且有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 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 达技巧作简析。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学生讨论评析: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济南老城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2)先运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画”来表现城外远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3)运用拟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外,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 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五、对比阅读思考,学习写景技巧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 面来表 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面,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结束语: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济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温晴宝地―→山和水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如画温绿清澈的冬水赞美热爱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月牙儿》是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屋”的一篇课文。以“月牙儿像什么”这句富有情趣的话3次设问,记述了妈妈、爸爸、“我”对月牙儿形象的感悟,语言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快乐读书屋”课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释放每个个性世界的潜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字卡、根据生字编写的语段《兔爸爸割草》和儿童诗《云》的.投影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感知全篇内容。

  2、伙伴互动。

  与同桌或前后桌学习伙伴分节轮流读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赛读评议。

  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赛读,在读中赛,在赛中读,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读后,进行自评和他评,如哪儿读得最好,哪儿读得超过了别人,哪儿读得有不足。

  4、集体交流。

  了解学生自主读书的情况,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如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二、自我展示。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多角度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情感投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语言的美、内容的美、大自然的美。

  1、我会背:争做小演员。把《月牙儿》这首诗背诵下来,并加上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2、我会读:争做小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外儿童诗歌《云》。

  3、我会写:争做小作家。题目《月儿圆圆》《太阳》《星星》《云彩》。要求自选一题,模仿《月牙儿》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对它们的喜爱表现出来。可以课后找一两个好朋友合作完成;喜欢画画的还可以画一画。

  活动过程。选择展示项目——自由展示——师生共同评出优胜者。

  三、检查识字。

  1、字卡开火车认读或看生字表认读。

  2、读含有本课生字的语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成果。(微风中,兔爸爸翘起短尾巴,挥动着镰刀在割草,嘴里还不停地哼着歌谣,眨眼间割了一篮子。)

  四、推荐作业:

  课外选读一首写太阳、月亮、星星的儿童诗。

语文教案 篇5

  预习提示:

  查阅资料,了解“路”的多种含义。

  读背与“路”有关的名言。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警句

  2、“畅所欲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3、“开卷有益”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4、“金钥匙”促成阅读习惯的养成。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完成积累,“畅所欲言”“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抄书比赛

  1、全班限定时间开展书写比赛

  2、请写得又快又好的谈经验

  3、把好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二:读一读

  1、先让学生读熟这句话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背诵

  4、鼓励课后继续搜集有关路的名言警句

  三:畅所欲言

  1、联系实际谈自己认识的更多的路

  2、在你知道的路中,你最愿意探索的是一条什么路?

  3、为什么?

  四:金钥匙

  养成阅读习惯的三条基本要求:

  一是:每天阅读的数量必须保证,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二是:边读边记,养成作批注的习惯

  三是: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读课文,体会“路”的灵位一层含义-----人生之路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文章按时间顺序记述重点事件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 交流读书体会和感想

  2. 默读深思:邓稼先的人生之路

  3.(哪一年干什么?怎么干?)

  4. 再次读课文,讨论:你觉得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5. 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按时间顺序选重点事件写人的方法

  6. 小练笔《我的成长经历》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要勇于实践,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题目什么意思?

  2. 看了题目之后你有哪些疑问?

  二:深入学习

  1、学生熟读古文

  2、对照译文,感知古文

  3. 小组讨论,故事中蕴涵着怎样与路有关的深刻道理?

  4. 再读课文,思考

  5. 富和尚为什么惭愧?

  6. 富和尚和穷和尚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7. 鼓励课后自愿搜集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读一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课后检测:

  默写有关“路”的名言或谚语。

  小练笔《我的成长经历》。 第四课时

  审题

  出示“笔下生花”,了解内容。

  明确要求。

  分小组汇报材料。

  1、《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要求:(1)以写人写事为主。

  (2)材料要独特。

  (3)要叙述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要写清自己的感受。

  2调查路的变迁,绘一张家乡的道路交通图。

  指导习作

  注意点题,点明中心。

  共同提供好词句。

  生习作,师辅导。

  评改部分习作

  欣赏佳作。

  共同修改病文。

  习作抄正。

  作业

  抄写习作。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1至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自由拼读,作好答题准备。

  2、指几名中下生拼读。

  3、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词语。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指名读第(1)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中等生读第(2)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填写后的两个句子,注意把填写的词语读出重音。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谈话导入。

  2、自学准备。

  3、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写,然后逐题讨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几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的、地、得”的用法。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两篇课文中出现过?

  2、自学准备。

  填上适当的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中几个“多么”要读出重音。

  五、完成《作业本》第1至4题。

  课后分析:

语文教案 篇7

  1、导入: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蜜蜂“飞到西来飞到东”干什么?(采花粉酿蜜),蜜甜不甜?(做尝甜味的表情)让我们就像小蜜蜂一样,来到盛开着知识鲜花的语文园地中,尽情地采集知识的花粉,酿出知识的甜蜜吧!

  2、揭示课题:演示小蜜蜂飞到第一个草丛,翻转绿草丛,呈现“我的发现”卡片,口号:“我的发现,只要细心!”

  3、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1)

  4、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立、日、音、十、早、章、口、古、儿、兄、克。

  5、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6、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甜不甜?(生做甜的表情)我们已经把“我的发现”之花酿成甜蜜了!

  7、激励:奖励园地之花。1、学生猜谜语后,激发学习兴趣。

  2、和老师一起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子。

  3、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4、坐端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蜜蜂采蜜类比语文园地学习,既充满儿童情趣,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园地之花”的激励,甜的表情动作,符合“园地”中“小蜜蜂”角色的情感体验,也体现成功的乐趣。

  (1)、同学们认真看蓝绿相配的长方形中的多字组合体,仔细观察,自己去拆一拆,看能从中找出那些字来。

  小蜜蜂飞到第二个草丛,翻开绿草,呈现“日积月累”之花,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2、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的词语“父亲→亲人→……”为例,有节奏的泛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3、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齐读分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被齐读、体会。

  (3)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庭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4、激励:“园地之花”。这朵园地之花又酿成甜蜜了,真甜!

  1、同桌互相将词语接龙来练习一遍,边拍手边练习,加强记忆。

  2、再以小组形式,进行接龙比赛,加强合作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在阅读实践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

  师: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

  (1)课件出示:“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B.师: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读

  C.师:伤痕刺痛着小海音,当她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亲了。再读

  2.解决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1)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生读,体会以前小海音就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

  B.生再读,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太不像话了。

  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2)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时,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时,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师: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4)师: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气、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该不该挨打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两种:

  A.不该打

  ——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小海音会多么害羞呀,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一点也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该打。

  ——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她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该打。……

  3.解决第三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师:父亲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来又赶到学校来给她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读一读。思考: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3)师: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当父亲想起我红肿着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的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发生如此的变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二、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三、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师: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体会林海音后来能取得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与父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3.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精选)语文教案08-15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