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

时间:2024-04-11 14:57:0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

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1

  一.单元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课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7-30页。

  包括三个例题内容:

  例1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

  例3通过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合作交流和初步的创新意识。

  三.教材分析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重要内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而且也为进一步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标准》中,空间与图形是大力加强的内容。根据这一要求,教材一方面安排了“图形的拼组”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图形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素材。通过对所学图形特征及图形间关系的感知,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材还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即那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趣的活动。如长方形纸做圆筒,用三角形拼出美丽图案等,丰富学生对图形关系的感知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拼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别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了,那么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

  1、“认识物体和图形”与“图形的拼组”两个单元不同的教学要求:

  (1)认识物体和图形:一年级上册: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其中教材中也有拼摆,但只是用所学的图形的形状拼搭一些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如,知道球、圆柱容易滚动,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等。

  (2)图形的拼组:一年级下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如,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在这里,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是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因此,这块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教材编排呈现特点

  (1)教材编排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例1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教材通过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这些都和生活贴近,它们与其说是数学知识,不如说是生活中的手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教材这样编排,我认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比如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这里提供的是一个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关系的思路,具体活动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拼。拼完后交流一下拼的情况,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例3也是一个拼组活动,但拼组的是立体图形,其意图和例2一样。这些开放的特点,为我们教师灵活组织教学和学生创造性学习实践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再比如,练习六的第1题,给了两种颜色的大小相同的一些三角形,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发挥想象力来拼组一些图形。学生可以创造出许多我们想不到的美丽图案。这里,学生不仅有了学习的兴趣,还感受到了几何美、数学美。像这样的题,都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3)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教科书第27-30页中很多地方,如例2、例3的拼组活动、练习六的第1题、最后的折纸飞机手工活动等都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可以说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由,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建议

  以下提出的各项教学建议,属不成熟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

  (1)应尽量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好的情感体验。

  “图形的拼组”这一单元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再加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经验,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教学中就完全有理由放手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索尝试,让他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得到启迪,能够创新,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呢!最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从同伴身上获得欣赏、倾听、包容等情感体验是我们教师单凭简单的师生交流无法给予的。这些也是以前我们所欠缺的。所以,教学时我们老师只需创设大量的让学生操作折纸、做风车、变魔术(用一张圆形纸剪一张正方形纸)、拼图、搭积木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情境就可以了,学生就会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学时要从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切忌重复学生已会的知识。

  比如例1“平面图形的特征”,学生的已有知识可以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这里,我们教学时就不应再教给学生哪个是正方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三角形、哪个是圆。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折、剪等操作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如果还是简单重复已会的知识,这样只能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对数学失去兴趣。

  (3)进行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要充满个性。

  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会不同。如教科书第30页最后的一个折飞机活动,由于学生个体不同,会有不同的折法。常说探究方显创新本色。为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我们老师应该鼓励,尊重学生有不同的思路,绝不要强迫学生放弃自己的方法。做到努力实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要活动就让学生真正活动,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我们组织学生折、剪、拼、摆等操作活动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流于形式,水过地皮湿。因为这样的活动,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更无从说能从合作中获得有关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了。

  课时安排的建议:

  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共2课时,分为“平面图形的拼组”和“立体图形的拼组”。我们在安排内容时可把第27页的例1、例2,第28页上部分的做一做为第1课时;第28页的例3、下部分的做一做为第2课时。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之后,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主要有三个知识点(1)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2)图形之间的互相转换(3)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组成一些图形,从而揭示一些图形的组成。这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它无论从内容的选材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给人全新的体验。针对新教材,我们在设计本节课时就要力求体现《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具体教学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些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这一节课在设计上可分三个教学环节来进行教学。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感知特征。首先让学生观察正方体、长方体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形,不仅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也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图形的拼组。这里包括正方体的拼组、长方体的拼组、正方体和长方体放在一起的拼组。我们老师要本着新课标所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教学时始终可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拼组,然后拼好后互相交流欣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欣赏到了几何美和数学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做纸筒。可以提出“你能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借助胶水的帮忙,做一个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吗?”这里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操作,使他们初步体会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具体教学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这一单元2课时教学是按照教科书和教学用书的编排意图来制定的。但我认为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可以开放教材、活用教材把这块内容分3课时进行教学。2课时教学时,例1──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包括一个做风车活动),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的教学内容,为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征,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大胆地冲破了教材和教参的束缚,依据新理念重组教学内容,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节课内容分解为两课时。怎样分呢?可以将教科书中规定选用的一页半教材内容(例1、例2、做一做),改为只用半页教材内容(例1),删去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拼组活动),再增加“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为第1课时。然后按“感知特征”→“探究关系”→“做风车”这样的顺序来呈现教材,课题也就要相应调整,叫“图形的转换”也许适当些。那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拼组活动)就为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第3课时的内容就为例3──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拼组活动)。当然,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我想各位老师也会有具体不同的课时安排。应该说不管怎样安排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教材内容,力求做到开放教材、活用教材,使教材为我所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2

  一、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说明

  1.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例1.(P27)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

  2.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例2(P27)、做一做(P28)、折纸这一单元有一些手工活动,如做风车、折飞机,教材把折的每一步都画了出来,让学生照着折,从中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2)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例3(P28)

  (3)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用长方形的纸让学生一卷就做成一个圆柱。做一做(P28)

  四、教学建议

  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些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如,在拼搭活动中,学生一般不怎么用球,因为球容易滚动,呆不住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等。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在这里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风车,学生准备:图形卡片、做风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生:图钉、小棒、纸……

  生2: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 师: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面了,是个老朋友了,请你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 师: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两条长边,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一样长?

  师:也就是两条长边一样长,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动手折)。你说的很正确,两条长边一样长。你们能说说两条短边会出现什么现象吗?

  生:自己动手折一折。

  师:除了用折纸的方法,还可以有什么方法知道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一样长?(用直尺或绳进行测量……)

  3.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折痕。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长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得到一个猜想,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证明他们的猜想,体现了观察→猜想→证明的认知过程。对于学生可能用的多种方法,教师都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师:你们同意吗?那就用你桌上的白正方形纸折折看吧,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商量商量。同样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学生动手证明,可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5.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正方形的折痕。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这还有一种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动手实践,拼组图形

  师:说了半天了,你们想不想动手拼一拼。快看看你们手里有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1. 师:左面4列的同学拿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右面4列的同学拿出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要求求你们用手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大的平面图形,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开始。

  生

  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角与角相接组成的图案。

  2.选一些形状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平面图形?

  [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及边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四、游戏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图形进行的拼组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拼组,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板书课题)

  1. 拼图案。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个忙。老师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四块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就有四块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老师家设计地板图案,你们愿意吗?

  [以帮助老师设计地板砖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地板砖的样本拼组,感受图形的对称之美。]

  2. 拼熊猫。(第30页的第6题)

  老师非常感谢你们,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出示熊猫图),你们喜欢吗?不过这件礼物需要你们进行拼组才能得到。(指导学生进行拼组)

  五、动手操作,体会图形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还帮老师设计了地板图案。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漂亮的小风车?这里有做风车的过程(出示分解图),你能说说怎样做吗?(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

  怎样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

  可是老师想出个难题来考考你,老师手里有张长方形的纸,你能用它做一个风车吗?(把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经纸再做。)

  怎样将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

  出示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用圆形纸做风车,先做什么?(把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再做。)

  怎样将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

  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各种图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注意: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图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谁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生:我先把一张长方形(或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时就是一个圆。

  [让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体会多种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六、总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第27页

  教具、学具准备

  图形卡片、实物风车、投影器,学生自备图形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生:钉、小棒、纸……

  生: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用直观的实物风车极大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跃跃欲试的愉悦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

  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示: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利用学生的观察,引出对边的概念。]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学生说不准确,教师给予指导。)

  师:我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得到一个猜想,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证明他们的猜想,体现了观察→猜想→证明的认知过程。对于学生可能用的多种方法,教师就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能想办法来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能相等吗?

  (学生动手证明,可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生:我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在这个正方形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就是一个圆。

  [让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体会多种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a.拿出2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拼法)。

  生:

  b.拿出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在一起。

  生:

  c.选一些形状一样的图形卡片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图形?

  生:

  d.换成小棒拼拼看。

  生:

  (把学生一些有创意的成果放在投影器上展示。)

  [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及边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28页的“做一做”。

  2.第29页的第1题。

  四人小组使用,用红、绿两种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

  3.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拼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一个个都是很棒的图案设计师,现在就请你们帮小强家一个忙,他们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4个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就有4个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小强家设计地板图案吧,小小设计师你们准备好了吗?(第29页的第2题。)

  [以帮助小强设计地板砖为引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以地板砖的样本拼组,感受图形的对称之美。]

  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拓展到课外。]

  教学设计说明

  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它无论从内容的选材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给人全新的体验。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具体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挖掘素材、巧妙切题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导入时,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风车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以做风车要用正方形的纸为契机,巧妙地迁移到长方形等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是对一年级旧知的再现,同时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2.充分参与、形式多样

  学生的参与是他们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也是由动手操作得来的。在本节课中,我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刚开始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激发他们提出猜想,再通过动手折叠、比较等方法去进行验证,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后半节课学生拼摆图形时,我又设计了“做风车”“拼拼摆摆”和“小小设计师”等既富童趣又是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

  3.自主思考、有效合作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本课的教学中,对于正方形、长方形边的认识,我先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猜想,并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验证这些猜想,通过学生思考确实想出了不少“金点子”,有用折叠的、借助工  具比较的等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后来的拼摆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小组间的交流合作,每个孩子在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意后又去观察、吸收他人的智慧结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渗透美育思想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及成果展示,让每个学生都获取了许多图案信息,新颖独特的设计,五彩缤纷的图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几何美、数学美。

  “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设计的不好,易出现要么是上学期知识的再现,要么拔高知识等误区。而本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到位的,很恰当地把握了一个度。

  1.图形之间的联系、区别与相互转化的设计突出了一个“巧”字。从做风车引入,做风车要用到正方形的纸,再由正方形引出上个学期学过的长方形、三角形等其它图形。再请学生选出这些图形哪个图形跟正方形最相似?学生很快就回答长方形。为什么?它们都是四条边的图形。再以此为出发点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教学。在学生发现了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后,让学生试着做风车,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再用正方形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风车转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圆……*着巧妙联想,连出了一串图形,连出了图形间的关系,一切都显得很自然。

  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些知识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的活动证明出来的。学生只要动手折一折,就能清楚地看到对边确实一样长,就能发现长、正方形的这些特征。无需教师说教,这样恰到好处,不随意将知识拔高。

  3.整节课,教师处处设计方法多样化的教学。用折叠、比较、测量哪种方法都可以,并不时问“有不同的方法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本节课教师的语言也有特色,亲切,可人。“谁来补充?”“是个老朋友了(指正方形)”“小朋友真了不起!”“试一试吧!”“真是个小小设计师!”等。让学生感觉自己与教师的平等关系,随时感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和欣赏。

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从抽象的.图象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3、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出示课件

  (1)课件数一数,请你说出画面上图形由几个正方体组成?

  (2)课件选一选,哪组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3)课件找一找,一共有几个长方形?

  六、小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经过拼组可以互相变化。

  生活中的物体也包含了许多长方体和正方体,只要我们用心的观察,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相关文章: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04-17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03-25

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06-1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图形的拼组》04-18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04-1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平面图形的拼组04-07

图形拼摆小班教案04-23

《图形拼画》中班教案06-25

小班数学图形拼摆教案11-22

角的拼组教学反思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