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教案

时间:2024-04-12 16:50:25 教案 我要投稿

统计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统计的教案

统计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 数学》、各班男女小朋友人数统计表、统计图各一份;每组一张空白统计图表、笔。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1.出示统计表

  之前我们去各班统计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曹老师把统计出来的结果做成了一张统计表,请你来看一下。

  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2.出示条形统计图

  我把统计表上的数据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二、对比两张表格

  你更喜欢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统计图更方便我们直接看出哪个班级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班级的女生人数最多。

  三、展示空统计图,集体探索如何使用统计图进行统计

  1.出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提出要求

  曹老师想要统计一下班级里电风扇和电灯的数量,怎么来画统计图?

  四、小组操作统计

  1.确定统计对象

  除了刚才统计过的东西,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

  2.分组操作

  请每个小组完成一张统计图

  3.各组分享、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统计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张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记号笔

  3.铅笔、胶水、剪刀、书本学习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厅有风扇、桌子、喇叭、空调、相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了大班,我们用到了许多学习用品,怎样才能知道箩筐里有哪些学习用品,分别有多少呢?

  小结:像这种先要把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二、自由探索,尝试统计

  1.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学习用品的数量。

  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放了学习用品,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统计箩筐里的东西,并记录结果。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哦,别统计错了。好的,去试试吧。

  2.交流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

  小结:小朋友都运用了先画出物体标记,再记录数量的方法进行了统计。

  三、观察讨论,认识条形统计图

  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物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说说它们各有多少?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3.你们怎么一下子看出来谁多谁少的?

  4.和刚才你们记录的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像这种有横轴、纵轴,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叫做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观察高矮,一眼看出数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了吗?现在四个小朋友一组,每一组有一张大统计纸,小朋友分工合作,将多功能厅里的喇叭、相框、空调、桌子、风扇进行统计。

  3.展示幼儿统计图,交流分享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一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什么物品最多?什么物体最少?谁还想说一说?

  五、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统计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提高学生看统计图和分析统计图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3.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成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难点:经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条形统计图

  1.引入:二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几幅。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三幅图分别出示)。

  2.提问:从统计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纵轴每格表示的单位量是多少?

  3.小结:看来在绘制统计图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设计每格表示的单位量?

  4.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活动2【导入】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第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李明

  141

  35

  王鹏

  138

  33

  张明

  139

  32

  高洁

  143

  40

  田凡

  142

  36

  2.用什么方式能更清楚直观地看出同学们身高和体重的情况?

  活动3【讲授】出现矛盾,学习新知

  1、猜想:

  观察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应该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厘米?(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5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50厘米)

  板书:每格表示

  2、验证: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先在纵轴上标出每格表示的数量,再画出条形统计图。

  3、分析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分析

  (1)每格表示单位量为10、20……情况?

  这种方法画图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把每个格平均分太麻烦)

  我们用电脑帮忙,看看用这些方法画出的统计图,看到这样的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想法?(课件出示按学生想法做好的统计图。分别是每格10、20、30、50厘米)

  因为同学们身高都比较接近,所以当我们选择每格表示单位量大时,条形的差距就不明显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位量大 差距不明显

  (2)每格表示单位量1、2、5……情况

  我们再看看1厘米、2厘米、5厘米的情况,选择这些数量的同学画出的统计图是什么样的?

  老师帮你们完成了这样的统计图。看到这样的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因为同学们的身高数量都比较大,所以选择每格表示的单位量小时,条形就会很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位量小 条形太长

  4、思考:

  有什么好方法既能清楚表示同学们身高间的差距,又不需要画这么长的条形?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下面很长的部分都是相等的,只观察上面的部分就能比较出身高的差距了,这些相等的部分可以不可以省略呢?

  (1)出示准备好的已经折叠一部分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折叠部分:老师把统计图怎样了?为什么折叠起来?折了多少厘米?上面的部分每格表示多少厘米?

  板书: 137厘米 1厘米

  (2)折叠的部分在统计图中怎样表示呢?

  (折叠的部分从侧面看就是一条折线,所以条形统计图的第一个格就用折线来表示省略的`长度。)

  我们把这个格叫做统计图的“起始格”。板书:起始格

  这个格表示多少厘米?为什么用折线表示?其他格表示多少厘米?板书:其他格

  (3)完善统计图

  5、对比:

  今天我们使用的统计图和以前使用的有什么区别?

  板书: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单位量不同

  要根据数量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统计图中每格表示的单位量。

  活动4【练习】应用新知,尝试画统计图

  1、制作体重统计图

  (1)现在我们观察几个同学的体重在什么范围内?最轻的体重和最重的体重之间相差多少?

  (2)根据这样的特点,你能用今天学习的这种统计图来表示五位男同学的体重情况吗?起始格表示多少千克?

  其他格表示多少千克?(如果每格表示1千克,格数不够,所以上面每格表示2千克)(课件出示数据)

  学生应用白板画图工具补充完成体重统计图。

  2、分析数据

  (1)观察身高和体重统计图,能观察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我们发现同学们身高和体重有些差异,我们国家公布了10岁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值,为了能清楚直接地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在统计图上用虚线,表示标准身高和体重,请你对比观察,有什么发现?你想对哪些同学提出建议?

  3、对比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应用这样的统计图?

  活动5【测试】巩固应用

  我们了解了同学们的身体情况,我还知道他们都喜欢游泳,这是他们的游泳成绩,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1、学生边填空,边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这幅图起始格表示多少?其他格表示多少?

  3、思考:观察统计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他们之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

  (六)拓展总结

  1、出示其他内容的条形统计图。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中,经历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都能积极大胆地克服困难,学到跟多的本领。

统计的教案4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几和第几增强理解,理解序数与基数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基数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找9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排队,依次站好,(其中2个小朋友做有记号),回答:

  1、一共有( )人参加排队。

  2、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 );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 )。

  3、小红和小刚之间有( )人。

  4、请小朋友自己说说,自己在什么位置?可以从前数,也可以从后数。

  5、小朋友们都脸朝前并排站,让同学们说说:小刚左边有( )人,右边有( )人。

  (二)画一画,排一排(用○表示)

  1、小朋友们排队去看电影,小明从前往后数排第3,从后往前数他也排第3,这队一共有( )个小朋友。

  2、我和朋友站成一排来照相,从左数我排第2,从右数我排第4,一共有( )人照相。

  3、马戏团的小动物站成一排表演节目,小马排在左数第5个,右数第1个,一共有( )只小动物表演节目。

  4、云云把布娃娃排成了一排,从左边数起,美羊羊排在第5个,从右边数起,美羊羊排在第3个,云云一共有( )个布娃娃。

  5、蓝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队形飞过来。从右数雁妈妈排第5,从左数她排第2,这群大雁一共有( )只。

统计的教案5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1格代表2个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形的收集整理,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活动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法与教法设计:

  1学生学法: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2教法:设置情境,启发引导、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格表示2个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课时与课型:

  1、课型:新授课。 2、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组图、课堂练习纸等。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探索,课件交互式练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群小朋友,同学们想知道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吧。

  2、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小朋友)

  3、你喜欢哪种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

  (学生讨论,引出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小组合作。

  (一)搜集、整理数据。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量?

  (分类数,作记号 )

  2、请用你喜欢的方式看看每种图形各有多少?

  3、交流汇报。(正方形6个,三角形12个,长方形8个。)

  (二)完成统计表。

  1、填写数量。

  2、你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吗?

  3、除了统计表记录数字以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别人看清统计的结果呢?

  (三)探索完成统计图。

  1、讨论交流,用统计图(画格子)表示。

  2、出示统计图,教师板演。(每列7个)

  (1格代表1个)

  3、注意三角形的涂色,涂完了吗?(不够涂)怎么办?

  4、小组讨论。

  5、交流汇报,1格表示2个比较合适。

  6、教师引导:2格表示多少?3格呢?

  7、分发课堂练习纸,学生练习涂一涂统计图。

  8、练习,展示。(不仅要涂得对,还要涂得好。)

  9、你能快速看出它们分别有几个吗?

  (引导:可以在左边标上数字)

  10、当我们的数字很大时,1格还可以表示多少?

  三、巩固深化。

  1、在生活中,你比较喜欢什么动物?

  2、这儿就有一张关于动物的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你看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解决问题,提出问题。

  四、拓展延伸。

  1、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马上就要下课了,课后你喜欢什么运动呢?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课后调查收集同学们的体育爱好,完成95页的统计图,好吗?

统计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例题的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3、揭示课题:

  教师边指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请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两个月间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两个月间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吗?

  师:你认为折线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3、了解结构: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这样容易反映一些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三、制作统计图:

  1、 完成p65“练一练”

  2、同桌互相检查并纠错。

  3、实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

  1、回答书上66页的第1题。

  2、完成书上66页第2题。

  1) 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平均每个季度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多少万元?增产几分之几?

  ……

  3、完成书上67页的第3题

  4、完成新《补充读本》p65页第4题。

  五、课后完成

  1、完成书上67页第4题

  2、把你本周的数学作业分数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统计的教案7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能够正确地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问题。

  3、渗透排列思想,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活页作业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修记

  一、复习

  1、下面是我们班同学画的统计图。

  星期日同学做家务的事

  ⑴、()最受同学欢迎。

  ⑵、()的人数最少。

  ⑶、扫地的比洗衣服的少()人。

  ⑷、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2、下表是本班第八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

  成绩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人数

  18

  10

  6

  2

  学生根据上表的数据提出问题,进行分析。

  二、巩固提高。

  1、大屏幕出示97页4题。

  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一下,帮帮老师好吗?

  2、想出办法了吗?真聪明!快快告诉老师吧。那就这样,每位同学把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在卡片上打上“√”号。

  3、进行统计。

  三、拓展练习。

  师:用□、△、○三张卡片,可摆出6种排法,例如:

  □△○

  请同学们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

  、

  预计学生回答:

  生1:洗衣服最受同学欢迎。

  生2:洗碗的人数最少。

  生3:扫地的比洗衣服的少2人。

  生4:叠被的有几人。

  生5:洗衣服的有几人。

  ......

  学生实际回答:

  前3问学生都能正确答出。

  生:洗碗的比叠被的少2人。

  生:洗衣服的比洗碗的多3人。

  生:扫地的和洗衣服的一共有12人。

  ......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生1:优秀的有几人?

  生2:良好的有几人?

  生3:优秀比良好多几人?

  生4:不合格的比合格的少几人?

  ......

  学生实际回答:

  生1:优秀的人数最多,有18人。

  生2:良好的有10人。

  生3:不格的人数最少。

  生4:良好和合格的一共16人。

  ......

  预计学生大部分用画“正”的'方法统计。

  生实际:用画“正”的方法统计。

  预计聪明的学生能够做出来。

  生实际:

  □○△,△○□,△□○,○□△,○△□。

  教后感想:

  学生数学课堂活页作业

  统计第三课时

  可爱的班级响亮的名字

  老师寄语:

  一、疑问空间:

  二、下面的题同学们可要好好做哟!

  调查一下,我们班的同学家里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多少辆摩托车,多少台冰箱。

  评价专栏:

  评评你自己做的怎么样?

  老师评评你吧。

  爸爸妈妈的看法:

统计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教材说明:

  教材先出示有各种小动物的实际场景图,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通过分类整理成象形统计图,让学生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统计时,要引导他们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己动手统计,在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是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大象奇奇也要过生日了,他还想跟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一起过生日呢,你们愿意吗?看,奇奇来了。(大象: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过生日。待会儿还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小动物们戴着头饰唱生日歌边依次入场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容易数得清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二、展开新课:

  1、初步认识统计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怎样排队比较整齐又容易看出每种动物有几只?

  学生上台操作。引导学生排不同的队形。

  师:小动物们还带来了他们的照片,你们也能像刚才一样给他们分组排列吗?

  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动手理一理,贴一贴。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可能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整齐、漂亮作为评价标准,恰当地评价同学的作品。适时引出课本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

  2、尝试统计鲜花

  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带来了好多客人的情况。我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还给大象准备了生日礼物呢!你们准备了什么呢?生答。原来是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你能告诉大象有哪些颜色的鲜花吗?生出示鲜花图片并介绍。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整理,粘贴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并统计出鲜花的数量,然后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哪种贴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书本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表意见)

  三、巩固拓展:

  1、统计水果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来感谢你们了

  大象:谢谢你们的帮助。我想买些水果给你们吃,你们爱吃什么水果呀?学生交流。

  师:水果店里只有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们想吃吗?大象不知道哪些水果多买一些?哪些少买一些?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小组统计的方法。

  师提出活动要求: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选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交流,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一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师:小朋友,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大象,你现在知道买哪些水果了吗?

  师:小朋友还为大象准备了一首动听的歌,现在就表演给大象听好吗?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

  师:大象,你下次还愿意来我们一(3)班过生日吗?

  2、统计各小组得的智慧星的数量。

  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很多同学得到了老师颁发的智慧星,为自己的小组争得了荣誉,那么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小组是冠军呢?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生:统计每组有几颗智慧星。)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两名学生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星情况。评出冠军小组。

  3、课堂小结: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生自由交流。

  你们想得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统计的情况,好吗?

统计的教案9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P:23例题、P:24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懂图中表达的数据,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会描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表示两组不同的数量。

  2、初步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判断。

  教具准备:绘制一张和P23例题内容相同的,放大的统计图,但折线不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P23统计表。

  2、提问:从这张表里你了解些什么?

  你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第一门市部1994年至20xx年上缴利润的情况吗?

  3、实际画一画:

  如果只要画出第一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折线,请画出:

  二、新授:

  1、提问:现仍利用这张图画出第二门市部上缴利润数量的折线统计图,你打算怎样?

  2、讨论:(上述问题)

  3、画一画:让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描点、连线、标明图例。

  4、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用了几种不同的折线?每种折线表示什么?

  (2)回答P23~24的三个问题,并说说怎样看出来的?

  (3)让学生说说:根据折线统计图还想到些什么?

  5、小结:

  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在一张折线统计图上同时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时,应注意些什么?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表现出两组数量各自的变化情况,还方便对两组数量进行分析、比较。

  三、练习

  1、P24练一练

  2、练习四第1题

  完成题目中的两个问题

  看图后还想到些什么?

  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P25-26,练习四第2-4题

  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和同座在小学各年级第二学期的身高数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表现出两组数量各自的()情况,还方便对两组数量进行()、()。

  二、基础训练:

  1、P25第2题

  要求:

  (1)在课本上完成。

  (2)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P26第3题

  要求:

  (1)完成课本上的要求

  (2)补充:回答下列问题。

  王刚、李明谁投掷的情况较好?从中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

  三、练习

  P26第4题

  要求:

  (1)将课前收集的数据制成复式统计表

  级别身高(厘米)姓名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2)完成课本P26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

  将本学期语文、数学前六次检测情况留心作统计,然后制成折线统计图,作自我分析。

统计的教案10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师:同学们,我家今天来了个客人,你们猜猜,他来自哪里?

  生1:可能来自梅州吧!

  师:不对。

  生2:来自北京。

  师:不对。

  生:老师,我国的那么多地名,很难猜对的。

  师:嗯,俗话说,的确太多了,我们不是不可能猜对,而是很难对。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你一定可以猜对?

  生:你至少要给我们一个范围吧!

  师:说得好,好吧,看在我们师生的份上,我就给你一个范围吧,这位客人来自广东省中珠海、深圳、广州、江门、河源这五个地方的其中一个,现在会猜了吧?

  生1:珠海。

  师:不对。

  生2:江门。

  师:不对。

  生3:深圳。

  师:不对

  生4:广州。

  师:对了,看来生4是最厉害的,你最会猜了。

  生:老师,这样不公平,并不是生4最厉害,而是他猜中的机率是最大的,最有可能猜对。

  师:噢,把你的想法说说。

  生:生1猜中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从5个地方选1个,他猜中的可能性只有 ,而生4的猜对的可能性就有 ,当然他最有可能猜中了。

  生:老师,我也觉得是这样。生2在生1猜错后,就只剩下4个地方可选了,所以生2猜对的可能性就只有 ,生3也是猜错,所以深圳也可排除,生4猜时就只有2个供他选择,容易多了,他占了便宜了。(生笑)

  师:看来,同学们对刚才的猜法有点意见,觉得不公平,是吧?

  生:是。

  师:老师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能够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生活中的问题。谁能告诉我你是利用了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的?

  生1:是利用了可能性的知识。

  生2:是利用了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知识。

  二、交流完善知识图

  师:通过两个同学的补充,我们知道刚才所用的知识原来就在我们的书里。昨天已布置同学们进行了整理,根据你画的知识树,请你跟同桌说说你整理的知识树里的知识有哪些?

  (同桌交流)

  师选了一张学生整理得不太完整的图。

  师:你是如何整理的,能说说你的知识图吗?

  生1:老师,可能性在生活中是有很多用处,比如有人利用游戏转盘来骗小朋友,他蠃的可能性很大,而小朋友蠃的可能性就很小。

  <<<123456>>>

  师:嗯,你就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还有其他话要说吗?

  生1:没有了。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说明的吗?

  生2:我觉得在整理可能性时,还有一个可以说的,那就是几选几的问题。

  师:能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2:就是可用分数来准确表示可能性。

  师:“准确”表示“可能性”,同学们觉得这句话有矛盾吗?

  生3:没有矛盾。可能性也可用一定形式表示,其中分数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师:你说得太棒了,看来你是个有心人。

  生4:老师,我想补充,可能性可用分数表示,即 ,这里分母的“几”指“总数”,分子中的“几”指总数中的一部分。

  生5:也可以用“ ”来表示。

  师:嗯,你们归纳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法。不简单!那我们就把刚才那个同学的知识图再添加一个分支,就是方法,好吗?

  生:好,这样就完善了。

  (师在原学生图上用红笔添了一个分支)

  三、灵活使用知识图

  师:看来,同学们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点掌握得不错,不过还要会把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下面听老师出题,你们来说可能性是多少,准备好了?

  生:准备好了。

  师:我在我班上选一个人当值日班长,请问:选到你自己的可能是多大?

  生:

  师:请说方法。

  生1:我班有56个同学,选其中的1个,就是从56中选1个,所以被选中的可能性是 。

  师:对,思路非常清晰。

  生2:也可以这样理解,总数是56,选1个是部分数,所以可能就是 。

  师:另类思维,一样正确。请接着听题:我要在我班的女生中选一个值日班长,请问女生选中的可能是多少?

  生1:女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 ,因为我班有女生31人,从中选1个,所以可能性是 。

  师:正确,那么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笑:不可能。

  师:请说理由。

  生2:女生不包括男生。

  生3:男生不在被选的范围。

  师:说的多好,用词准确。但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表示这个不可能吗?

  生4:老师,我知道。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0。

  师:0可以表示可能性吗?

  <<<123456>>>

  生5:可以的,表示不可能。

  师:噢,这是特殊情况哟。还有没有其他特殊情况。

  生6:有。如果我班只有一个女生,那么她被选上的可能性就是100%。

  师:哗,你真厉害,还会用百分数来表示可能性。为什么说这种情况也是特殊的。

  生7:因为非她莫属。没人跟她争。

  师:相信你的文学功底不错,妙语连珠。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原知识图再添一个分支:特殊情况呢?

  生:可以。

  (师在原图再添一个分支)

  师:好,通过我们的补充之后,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图就更完整了。请你拿出你的图,对比一下,哪些是人想到我未想到的,或者我想到人未能想到,进行添枝加叶。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

  (生看着自已图,边补充边交流)

  师:现在谁能一鼓作气把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点说出来。

  生:我把它整理成如下知识点:一是表示的方法,几选几就用 表示;第二条分支是生活中的应用例子;第三个分支是特殊情况:不可能用0表示,非他莫属用100%表示。、

  四、内化深知知识图

  师:不错。思路理清了,下面看几道题。(出示题目:书本P118面第25题)

  1、再现情境。

  (老师手拿40张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纸片说)

  我们六年级有40名同学举行游芑活动,我准备了40张座位票,分红、黄、蓝、绿4种颜色,每种10张,分别从1号编到10号。进场时每位同学任意拿一张座位票。请问:

  (1)主持人在4种颜色任抽一种,拿这种颜色座位票的同学获开心果。每个同学获开心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1有点犹豫:应该是

  师:请说理由。

  生1:因为按照刚才所说,应该是从40张中选1张,所以我觉得是 。

  生2:不对,应该是 。

  师:嗯,有不同声音,请说。

  生2:虽是从40张选一张,但这里红色有10张,就是说他可供10张红色供他选,所以是相当于从40张中选10张。即 = 。

  师:到底谁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众生:我觉得生2说得对,如果有40种不同颜色的话就是生1对。

  <<<123456>>>

  师:我同意你们的意见。看来刚才我们总结的几选几的问题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千万不要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请继续听题:

  主持人第一次抽中了红色,然后从10个编号中抽出一个幸运号码。拿到红色票的同学获幸运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众生:

  师:理由。

  生:这题肯定是10选1了。

  师:10张都是红色无它,从中选1张也是红色,所以这种情况是直接用几选几,对不?

  生:对!

  师: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出示题目:书本P119面第26题)

  下面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请根据要求在第一个图形中涂色,在第二个图形中中写数。

  (1)把第一个图形围成的正方体任意上抛,使落下后红色朝上的可能性是 。

  (2)把第二个图形围成的正方形任意上抛,使落下后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 。

  师:你是怎样解决第一题的。

  生1:因为这个图有有六个方格,所以我把 变成 ,表示6选2,即把其中2个格涂成红色就可以了。

  师:恩,你采用了逆向思维,懂得出去还懂得回来,真不错,我同意。其他同学有意见么?

  生:没有。

  师;那么谁来说说第2题。

  生2:这题更简单了,只要把其中5个格写上2就可以了。

  师:还有一个格咋办?

  生2:写什么数字也可以。只要不是2。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众生:同意。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会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会用这些知识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

  五、感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广角

  师:说起实际问题,我们这半年学过的也不少哟,谁知道我们到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也就是你们整理的知识图中的应用广角有哪些知识点?

  生1:老师,我觉得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都有作用,所以我举了百分数的例子。

  师:比如……

  生1:比如百分率就很多;还有很多报纸上的百分数。

  生2:老师,昨天我们就调查了我们学校的绿化率是29。1%。

  师:噢,请细说你的.调查方法。

  生2:我是问了我校的总务主任邱主任,他告诉我校园面积大约是18931.2平方米,绿化面积大约是5508平方米,然后我就用5508÷18931。2就可求出绿化率。

  <<<123456>>>

  师:真不错,你不但学会了求百分率,还学会了访谈的调查方法。

  生3:老师,我们还调查了一年级三个班了解一些应急电话的情况。

  师:噢,请说。

  生3:我们每小组中抽一个人做调查小组长作代表,分别去到一3、一4、一5班,征得班主任的同意后,我就叫知道110电话如何用的请举手。结果有25人举手,全班有45人,我就用25÷45,约等于55.6%的同学知道使用110电话。

  (生鼓掌)。

  师:把数学知识用活了。

  生2;还有比的应用。

  师:比用在什么方面?

  (生一下子说不上来)

  师:看来同学们忘记了,昨天也没回忆起来。我提示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利用数学课带同学们去哪啦?

  众生:量大树有多高。

  师:这是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3:比的知识。

  师:想想,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哪些?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应用也很广泛。比如木匠师傅要做一张桌子,他要计算木板所用面积才知买多少料。

  生4:还可用计算体积公式来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要计算一个水果的体积,就可把它放进长方体的水箱里,看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水果的体积。

  师:你的发言让我对你刮目相看,厉害!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数学的精彩,生活的精彩。 下面我们就应用你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苏州到南京的特快列车硬席座车票每张33元,软席车票每张52元。风光旅行社购买这两种车票一共10张,用去406元。两种车票各买多少张?

  (生练习)

  师:请你来说说你的答案。

  生1:406-33×10=76(元)

  76÷(52-33)=4(张)------软席票

  10-4=6(张)--------硬席票

  师:在解题过程中你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生1:用了假设法,假如全是硬席票。

  师:不错,准确率高。还可怎样假设?

  生2;还可假设全是软席票。

  生3:还可假设一半软席票,一半硬席票,用表格。

  <<<123456>>>

  师:假设法应用很广广泛,其实除此之外还可假设只有一张软席票、二张软席票,就是说假设法其实有无数种设计方式,不用不知道,数学真奇妙啊!

  师:这节课已接近尾声了,能与老师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吗?

  生1:我复习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生2:我还知道了如何设计游戏的公平性。

  生3:我知道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恩,每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把你的喜悦回家与家人共享。今天的作业:

  1、同桌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9张卡片,反扣洗一下,摸到奇数算女生赢,摸到偶数算男生赢。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设计才使游戏公平?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很多商场为吸引顾客都举行了抽奖活动,购满一定价格可以到转盘上转1次。

  (1)观察转盘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转盘给定区域的色彩,假如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怎么样设计一、二、三等奖?为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是顾客,希望怎么设计呢?

  <<<123456>>>

统计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观察和讨论,学生会整理简单的数据。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并会填写。

  教学重点:

  数据在工农业生产及科技工作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学习用品(多种)、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场景,进入角色

  1.先看我们学校的男、女生人数及全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投影出示)

  2.动手计算各段(指低、中、高三段)的学生总数,算出后填人表内。

  3.进行小组比赛,算出全校的学生总人数。 (每个小组以2人为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总人数。不事先指定,由学生自发上来书写答案,快而对者为优胜者)。

  二、自学例1,指名解释

  1.仔细观察画面的意图并设问:

  (1)画面所呈示的事由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正”字来记数?

  (3)“正”字的'数据转换用的乘法口诀是哪几句?

  2.依照要求,填人数据。

  (1)看仔细,填正确,把数字填上去以前应当先再次看一遍数据是否正确。

  (2)先请中等学生说出最多、最少的车属哪类车。

  (3)平均每分钟开过多少辆?

  三、设计活动,选出队长

  1.教师布置去林场帮助植树,分男、女生两个队;要选出男生和女生中各2名队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在教室里当场投票) 男生面向黑板(讲台)由一名培训过的学生唱票。 女生背朝黑板(讲台)由一名培训过的学生唱票。 其余同学都作记录。

  2.选出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表示决心,其余同学拍手表示祝贺。并且教师在最后予以小结。类似这样的选法,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四、课内练习,独立完成

  1.做第“练一练”中的第一题。

  (1)先明事,再理数。 试问有几种学习用品?

  (2)先检查,再填数。

  2.补充本小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表。 (以小小组为宜)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是从生活中引人的好方法,必须掌握。

统计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⒈能够用条形统计图来记录自己一周的出席情况。

  ⒉学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分析小组的出勤情况,感知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大统计条及贴纸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片、统计条、记号笔、即时贴、大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回顾“我的出勤统计”签到活动,结合实践提出新的问题。

  师:师:我们每天都用“造高楼”的方法来进行签到,谁能来介绍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

  小结:房子上的数字代表每个小朋友,我们用我的出勤统计的方式不仅可以知道哪些小朋友来了,哪些小朋友没有来,从楼房的高矮,还可以看出哪一组来的最多,哪一组来的最少。

  二、在讨论中学习用条形统计的方式对自己每周的来园情况进行简单统计。

  ⒈商讨统计条的记录方法。

  师:到底上个星期你来了几天?谁来的多,谁来的少呢?接下来老师这里有一张统计条,我们就来用记录统计条的方法,记录自己上星期来了几天。(出示大统计条)你能看懂这张统计条吗?(重点:学号、颜色、格子的记录)

  小结:统计条上的学号代表统计的对象是自己,颜色表示组别,格子表示统计的是一个星期5天的出勤情况。

  ⒉幼儿操作。

  ⑴提出操作要求:现在桌上有每人一张写有你学号的统计条,看的`图片和小贴纸,请拿到统计条后一天一天的仔细找一找,看看你上个星期来了几天。然后把统计条贴到大统计图上,贴的时候最下面的线和线对齐。完成的组,请组长把大统计图拿上来。先完成的小朋友坐到椅子上自己检查一下,或者和你的朋友交换检查一下。

  ⑵幼儿记录,教师指导。

  ⑶鼓励幼儿自己检查或者同伴交换检查、纠错,老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有针对地指导。

  ⑷交流、总结。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统计,先来告诉大家你上周出席了几天,你是怎么记的?

  师:xx上星期来了几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通过这样的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每位小朋友上周来了几天,非常方便。

  ⒊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有什么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知道每个小朋友来的天数?(标数字)

  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看这张图,下面的标记可以告诉我们统计的是几号,用贴颜色的方法来记录小朋友一周来园的天数,标的数字可以帮助我们一眼看出这个小朋友来了多少天。再来帮他加上箭头,像这样的图叫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张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每个小朋友上周来的天数,还可以知道什么?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三、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想想除了统计天数,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统计图统计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班哥哥姐姐用统计图统计了什么。(PPT)

  图一:大班的哥哥姐姐也用条形统计的方法统计的全班小朋友的出勤情况。

  图二:他们还用不一样的统计方法记录的五月份的气温变化。他们用的是什么记录方法?

  小结:我们去问问大班的哥哥姐姐他们是怎么记录的好吗?我们的统计图一会带回教室再来检查一下,学习的时候就是要反复检查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统计的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体会统计方法的必要。

  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将两个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教材选择了我国青岛和昆明两个城市3年各月的降水量统计图,提出“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引导学生将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统计中的必要。在例题的基础上,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重在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的信息涉及到两个事物,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教材在例题中提出了引导学生思考的几个问题,在“练一练”中出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直接让学生分析、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教材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不作过高要求,只在练习十三中的第1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完成统计图。几道练习题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或联想。

  3.选择统计的素材。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解决问题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教材选择了来自生活实际的素材。比如,例题呈现的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城市降水量的数据,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练一练”了我国6~12岁小学生平均身高的统计图,让学生将自己的身高与平均身高进行比较,了解自我;练习十三中呈现了我国1999~4年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增长情况,了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呈现了水仙花球芽和根的长度变化,并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验,了解简单的植物知识;呈现了模型飞机飞行时间和高度的数据,引领学生开展积极的课外活动。

统计的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用作记录的方法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P98~99)。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把确定性事件作随机性处理,以教学新的收集数据的方法。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学习过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就是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这种方法适于收集确定性事件中的数据。所谓确定性事件,就是事件已经发生,数量已经确定,只是不知道是多少,用统计的方法弄清楚数量。

  本单元学习的用作记录的方法是随机性事件中的数据。所谓随机性事件是事件正在发生,数量没有确定,而且事件的结果不依固定规律呈现,只有一次一次地记下数据。例如,统计1小时之内从学校门口驶过的货车、大客车、小轿车的数量,只有作记录。

  由于随机性事件一般不宜搬入课堂,所以教材以统计盒子里的三种形状的学具各有多少个为素材,本来最简单的方法是倒出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而现为在小组内组长随意一个一个地拿出学具,报名称,让其他学生作记录,把确定性事件当随机性事件处理。

  2.在自主探索记录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优化记录方法。

  教材先安排学生自己记录,然后交流记录方法,讨论哪种方法记录得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时要注意五点:

  (1)要提醒组长准确地报图形名称,一个图形只报一遍,速度稍慢,提醒其他学生先想一想记录的.方法,留出一段思考时间,再开始活动。

  (2)学生记录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然后有意识地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比较择优。

  (3)学生在认为第二种记录方法最优的时候或对第二、三两种方法谁最优争执不下的时候,可提示学生画一个正方形画几笔,画一个“√”呢?或者设问:如果我们记录的不是学具,是小动物,一个一个地画方便吗?把学生的认识统一到用符号表示的方法上来,当然符号不一定是对号,也可以是竖线或画正字。

  (4)要让学生都再经历一次用符号作记录的过程,因为多数学生没有过这种经历。要先让学生画好记录表,再由教师报名称,学生一起记录。做完后要共同校对数据,确保正确。

  (5)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表中“一共”的意思,自己计算,这是这学期的统计表比上学期的统计表多出的一项数据。填表后要回答书中的问题,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完整地经历统计过程。

  3.做练习时要突出用作记录的方法数据,但也不排斥其他方法。“想想做做”第1题的就是随机性事件,而且了记录表,显然宜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数据。第2题明确要求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数据,但没记录表,学生要在小组里先画好记录表,再作调查记录,最后各自填写统计表。第3题当然也可在黑板上画好记录表,然后用作记录的方法统计,也可以用举手的办法直接得到各种家庭人口的户数,使学生学会灵活地选用收集数据的方式方法。

统计的教案15

  一、山东高考体验

  (10山东))在某项体育比赛中,七位裁判为一选手打出的分数如下:

  90 89 90 95 93 94 93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A)92 , 2 (B) 92 , 2.8 (C) 93 , 2 (D) 93 , 2.8

  (09山东)一汽车厂生产A,B,C三类轿车,每类轿车均有舒适型和标准型两种型号,某月的产量如下表(单位:辆):

  轿车A 轿车B 轿车C

  舒适型 100 150 z

  标准型 300 450 600

  按类型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这个月生产的轿车中抽取50辆,其中有A类轿车10辆.

  (1) 求z的值.

  (2) 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C类轿车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将该样本看成一个总体,从中任取2辆,求至少有1辆舒适型轿车的概率;

  (3)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B类舒适型轿车中抽取8辆,经检测它们的得分如下:9.4, 8.6, 9.2, 9.6, 8.7, 9.3, 9.0, 8.2.把这8辆轿车的得分看作一个总体,从中任取一个数,求该数与样本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的概率.

  (10山东)一个袋中装有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球,球的编号分别为1,2,3,4.

  (Ⅰ)从袋中随机抽取两个球,求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不大于4的概率;

  (Ⅱ)先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m,将球放回袋中,然后再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n,求 的概率.

  二、抢分演练

  1.为了调查某厂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随机抽查 了20位工人某天生产该产品的数量.产品数量的分组区间为 , , 由此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3,则这20名工人中一天生产该产品数量在 的人数是 .

  2. (2009年广东卷文)某单位200名职工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图2,现要从中抽取40名职工作样本,用系统抽样法,将全体职工随机按1-200编号,并按编号顺序平均分为40组(1-5号,6-10号…,196-200号).若第5组抽出的号码为22,则第8组抽出的号码应是 。若用分层抽样方法,则40岁以下年龄段应抽取 人.

  3.对变量x, y 有观测数据理力争( , )(i=1,2,…,10),得散点图1;对变量u ,v 有观测数据( , )(i=1,2,…,10),得散点图2. 由这两个散点图可以判断。

  (A)变量x 与y 正相关,u 与v 正相关 (B)变量x 与y 正相关,u 与v 负相关

  (C)变量x 与y 负相关,u 与v 正相关 (D)变量x 与y 负相关,u 与v 负相关

  4. 在区间[-1,2]上随即取一个数x,则x∈[0,1]的概率为 。

  5.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的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 。若要从身高在[ 120 , 130),[130 ,140) , [140 , 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 ,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 。

  6、将容量为n的样本中的数据分成6组,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若第一组至第六组数据的频率之比为2:3:4:6:4:1,且前三组数据的频数之和等于27,则n等于 。

  7.在区间 上随机取一个数x,则 的概率为

  8.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则b>a的'概率是

  9.某电视台在一次对收看文艺节目和新闻节目观众的抽样调查中,随机抽取了100名电视观众,相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文艺节目 新闻节目 总计

  20至40岁 40 18 58

  大于40岁 15 27 42

  总计 55 45 100

  10.为了比较注射A,B两种药物后产生的皮肤疱疹的面积,选200只家兔做实验,将这200只家兔随机地分成两组。每组100只,其中一组注射药物A,另一组注射药物B。下表1和表2分别是注射药物A和药物B后的实验结果。(疱疹面积单位: )

  (Ⅰ)完成下面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比较注射两种药物后疱疹面积的中位数大小;

  (Ⅱ)完成下面 列联表,并回答能否有99.9%的把握认为“注射药物A后的疱疹面积与注射药物B后的疱疹面积有差异”。

  附:

  11. 设平顶向量 = ( m , 1), = ( 2 , n ),其中 m, n {1,2,3,4}.

  (I)请列出有序数组( m,n )的所有可能结果;

  (II)记“使得 ( - )成立的( m,n )”为事件A,求事件A发生的概率。

  

【统计的教案】相关文章:

《统计与概率》教案07-30

《简单的统计》教案09-17

《统计》单元教案11-09

《统计》大班教案04-26

《条形统计图统计练习》教案04-07

统计表教案04-19

有用的统计大班教案05-29

简单的统计大班教案03-16

《有用的统计》大班教案04-23

大班教案《分类统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