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3 08:44:0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常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准字音。

  2.会写:(1)学写生字,重点写好“现”和“轮”;(2)初步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会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重点段能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2)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3)能根据文本,恰当地演读,边阅读边体验。

  4.读懂:(1)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2)关心童话中的“人物”,能与他们“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活动”:课件演示厦门英才学校的美丽画面,并适时引导对话。

  一、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认读生字,注意翘舌音及后鼻韵母的字。(出示生字卡片)

  2.逐段试读课文。(1)正音;(2)注意长句子的朗读。

  3.提问: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之王”?(生发言,师贴动物图片。)

  4.提出学习目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适当地演读。

  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试读。在评读中品词。

  (1)学习“神气极了”一句。

  ①比较:“神气”和“神气极了”。

  ②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

  ③观察、想象、说话: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如:拍动的双翅、瞪大和转动的双眼、昂首挺胸等)

  ④指导学生练读“立刻下令”一句,从读中体会“神气极了”。

  ⑤指名上台演读。

  (2)学习“议论纷纷”一句。

  ①创设情境:听了猫头鹰的命令,你们同意吗?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②引导:刚才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心中的愤怒或意见,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3)学习“叫苦连天”一句。

  ①想象、体验: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真是吃尽了苦头。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动物,你会怎样叫苦?

  ②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试读。生评议。

  (2)生练读袋鼠的话,体会“激动”。

  (3)课件演示。(依课文插图改造的动态课件:动物们跳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4)引导想象、说话:动物们跳得怎样?(气喘吁吁、喘着粗气、满头大汗,等等。)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2)生质疑问难,师相机归纳、梳理:动物们“担心”什么?他们为什么会“非常担心”?为什么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大伙儿就“立刻欢呼起来”?

  (3)生讨论、合作解疑。

  (4)朗读训练。

  (生试读、评议──师范读──生练读、体会。)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并配乐)。

  (3)引导对话:这时,你想对小猴子、猫头鹰、袋鼠说些什么?

  三、学写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课件:出示生字“现”“轮”,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撇的不同写法及字的部件处理(伸展与互让)。

  3.课件:字的比较、调整。范写。师边写边讲解。

  5.生练写;投影展示,评议、欣赏。

  附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万兽之王” 动物们

  猫头鹰 叫苦连天

  袋 鼠 直摇头

  小猴子 欢呼

语文教案 篇2

  本周教学内容:

  1.课文6《富饶的西沙群岛》

  2.练习1第四题

  教学重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过程]

  一、文章概述: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祖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文章结构: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是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写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西沙群岛的重要地理位置,点名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十分可爱。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别写了海水五光十色,十分美丽,形成不同色彩的原因;海底有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有趣的海龟,以及岛上是海鸟的天下。树上栖息着海鸟,树下堆积着鸟粪,遍地都是鸟蛋。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岛上的儿女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三、分析讲解

  1、生字

  (1)字形:本课生字较多,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形。如:

  饶:左边为食字旁,要与浇水的浇相区别。

  缨:指用线、绳等做的装饰品,与丝绸有关,所以是绞丝旁。

  贵:指贵重值钱的意思,与货币金钱有关,所以是贝字旁。

  (2)字音

  本课有一个多音字“参”,在这里读“shēn”,组成词语:海参。

  (3)词语解释:

  海防前哨:本课指西沙群岛在海防前哨的重要地位。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爬动。

  庞大:极大的意思。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绽开:裂开的意思,“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

  栖息:本课指鸟类停留休息。

  2、理解课文

  在学习本文时我们除了要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之外,还要初步掌握抓住词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第2自然段默读,思考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怎么样?

  作者通过“深蓝、淡青、绿、淡绿、杏黄”等颜色的词语把西沙群岛海水的色彩描写的十分具体。颜色的多正好可以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叫做“种种色彩”。同学们抓住这段的主要词语“海水”、“种种色彩”就可以总结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为“西沙群岛的海水显出种种色彩”。

  这一段我们先找出主要的词语理解,然后将意思归纳起来就是这段的主要内容了,这种方法就是抓住词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你理解了吗?

  (2)第3自然段默读,思考这段都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现在让我们学习用第2自然段的方法来找一找有关的词句。“珊瑚各式各样、海参到处都是、大龙虾样子威武、以及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要想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应用什么方法?我们可以用串连词句的方法,要把每一句话中最主要的词句画下来,整理成句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了。可以归纳为“海底有美丽的珊瑚,威武的大龙虾,还有很多海参和各式各样数不清的鱼。”

  请同学们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这一段还有两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海底的珊瑚不仅十分美丽,而且姿态万千,除了文中描写的像花朵、像鹿角以外,你还能想象出像什么吗?同学们可以查找有关的课外资料,看一看珊瑚的图片和录像。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的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

  (3)第4自然段默读了解意思

  要想概括段的主要内容,应画出哪些词语呢?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

  我们还用抓住字词句来理解的方法概括一下这段的主要内容。这一段主要写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和有趣的海龟。

  (4)第5自然段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用那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呢?请说明理由。

  (第一句话,重点句。)这一段主要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从“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厚厚的鸟粪”等词句都可以看出鸟的多。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那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建议同学们在课前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以便帮助理解课文。

  练习1第四题

  这道题是把句子写具体的练习。主要学习用补充的方法说明主要意思。要想补充具体,应掌握三条:

  (1)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如“教室里很安静”主要意思指安静。

  (2)围绕主要意思展开联想,补充具体。例如“教室里很安静”。

  (3)联想安静的情景,从而补充了“连同学们均匀的呼吸声都能听见”。

  (4)补充具体要鼓励求异,不必强求一致。

  让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1、外面的雨真大。

  2、今年的庙会办得真热闹。

  3、小草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

  2.朗读背诵成语和诗歌。

  3.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要求。

  二、指导第一小题

  1.指导观察。

  (1)出示图片。

  思考:你能看出这是几个什么字吗?

  2.指名说一说。(日、鸟、山、水、人、舟、木、鱼、石)

  3.请你将这几个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4.反馈,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三、指导第二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你们准备怎么设计这幅图?利用文字画将设计草图摆放一下。

  (2)哪些景物需要改动?

  3.你们是怎么设计的呢?

  4.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设计得非常好!

  5.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风景画,老师巡视。

  6.分小组传看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四、指导第三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第一句话。(我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推选出一个代表来交流。

  (4)引导评议说得怎么样,启发学生想开去。(太阳从天山背后升起,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树木绿油油的)

  (5)每个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

  (6)再指名说。

  (7)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成语。

  (1)审题。

  自己读,指名读题。

  (2)指导。

  A.看图。

  a.图上画了些什么?

  b.小蚂蚁为什么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c.晴天的时候为什么要修房子呢?

  小结:是呀,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灾难,有几个词儿说的就是这些意思。

  B.指导读。

  a.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b.指名试读,评议。

  c.自由练读,要求将一个词连贯起来,指名读、齐读。

  d.把四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e.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C.指名背诵。

  a.练习背诵。

  b.指名试背。

  c.集体背诵。

  2.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一叶出没舟

  (3)老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大意。

  A.但:只是。渔者:打鱼的人。

  B.打鱼的人在江上干什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C.小结:那些爱吃鲈鱼的`人,体会到打鱼人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辛苦了吗?

  (6)指导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A.自由练习。

  B.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认读:日四田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明这三个字的笔顺有何共同之处。(先里头,后封口)

  (3)复习描红、仿影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4)老师范写。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影。

  (3)四人小组评议、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做客。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创设情景用的道具。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红来到小刚家门口怎么做的?如果没有门铃怎么办?按门铃、敲门要注意什么?

  (2)小刚打开门以后,他们应该说些什么?

  (3)小刚拿出什么招待小红,他会怎么说,小红又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4)小红玩了一会儿,就要走了,他们之间怎么说、怎么做?

  2.练习。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学生、老师共同评议,对双方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认真加以指导,特别要引导学生用好礼貌用语。

  (3)再请一组学生表演,再评议。

  (4)同桌分角色表演,交换角色表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熊友谊。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人物喜怒乐情感变化,使学生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难点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感受人物内心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质疑)

  3、 识字写字。

  4、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拼音读准字音。

  5、 利用图画辅助识字:观察一、二幅图,体会“乐坏了”“扎风筝”“抓住”“幸福”的意思,并认读

  其中的生字。

  6、 利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抓、莓、吵”三个声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7、 重点分析“坏、扎、抓、幸、福”。

  5、 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幸、抓、祝、福”。

  幸:上下结构,右边是“土”不是“士”

  祝福:两个字的左边都是“示补旁”。不是“衣补旁”。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四、教师范读课文:听后说说你有什么一步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20 纸船和风筝

  坏 扎 抓 莓 幸 福 吵 受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词语。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幸福、快乐、愿意、漂亮、飘荡

  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二、 朗读感悟。根据下面问题,找到相应段落。并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小熊第一次拿起纸船,心里可能怎么想。

  2、 为什么“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后来小松鼠放了一只纸船,如果是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三、举行朗读比赛。先小组比赛,一人读,其他成员做评委。选出代表在班上比赛。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四)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1) 纸船和风筝

  风筝

  松鼠 小熊 和睦相处

  纸船

  教学反思:

  我放手让学生读,愿意读哪句就读哪句这句话,学生自己选择读书方式和精度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桌或者分组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组学生认识生字:先、洗。词语:先后、洗手。

  B 组学生认识生字:先、先后。

  C组学生识图:手表(吕伟跟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字词的学习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药先后有序,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先 洗

  认识词语:先后 洗手

  识图:手表

  教学难点:认识字词

  三、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谈话法、合作探究,讨论法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图片、字卡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放完了中秋的假期,你们在家玩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老师也过的很开心,因为老师去北京了,去年我们讲过《北京天安门》一课我们都知道北京离我们很远,老师需要坐车对不对?”

  生:“对”

  师:“老师在坐车途中照了两张照片给打家欣赏下,看看哪张照片做的好。”(出示照片,一张是插队上公交的,一张是排队并且抱着小孩先上公交的。教师逐一分析看谁做的好)

  生:“第二张做的好。”(排队上公交)

  师:“那么除了坐车意外我们还要在哪里排队?”

  生:“食堂吃饭排队、进教室排队、宿舍门口教学楼门口排队。”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无论我们在学校还是在其它的`公共场所都要排队避免受伤,还有我们也要懂得尊老爱幼,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孩子。什么事情都要先后有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字教学,下面老师把先字写在黑板。”出示板书:先。初步领读。学生跟读。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拍卡片读生字。

  师:“先就是前的意思,先后就是前后那么给先组词怎么组?”

  部分学生:“先后。”

  师:“非常好。”教师出示板书:先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拍卡片读生字。

  师:“好了下面老师要对先进行变形仔细看看”(教师板书:洗)“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三点水”

  师:“真棒!这个字念:洗”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拍卡片识字。

  师:“给洗怎么组词”

  生:“洗手、洗脸、洗脚等等”

  师:“我们去年学过的是什么?”(洗手)教师出示板书领读。

  游戏教学:通过卡片的高低训练学生的响度练习,教师迅速变化卡片让学生读字词。(B组学生读日、一日。C组学生识图手表)

  教师对洗手步骤简要复习,通过音乐《洗手歌》师生一起做小律动。

  教师通过板书检查学生学习的成果。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个生字:先、洗。两个词语:先后、洗手。大家掌握的非常好,希望我们以后继续努力,认识更多的生字和词语个个都是聪明宝宝,好不好?”

  六、板书

  比一比 认一认

  先 洗

  先后 洗手

  七、课后反思

  识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照片的形式来引入本课的主题,导入效果很好,但是在变换字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限有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走了弯路,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起注意。

语文教案 篇6

  一、质疑引入,读题质疑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 “俺家的园子”是个怎么样的园子呢?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 分小组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特别是“嗡”、“蝙”的读音。

  4. 读完全文,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俺家的园子”给你的感觉吗?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好

  1. 根据同学发言细读1~3段:

  (1)默读课文,你能从中了解到这段给俺们介绍了什么?

  (同学交流,适时点拨同学抓住要点简洁地说)

  (2)园子是美的,充溢了生机,请想象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的模样再次朗读这三段。请同学读,师生一起评价后再有感情地读。

  2. 学习第4段。

  (1)这一段写了园子里的'(太阳)。作者写这里的太阳与众不同,请默读这段,看看这园子里的太阳在作者笔下是怎么样的。

  (2)交流感受到的太阳的特点。(亮)

  (3)作者写太阳的这个特点,采用(总分的方法),为了突出它的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请同学读出相关的语句,注意把自身的体会融入朗读之中。在同学互评中进一步引导同学感受园子的亮。

  (4)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提出批注的那一句话。(质疑,以引导同学深入地感知这园子是充溢光明的,充溢健康的,更显出其美好)

  (5)再读这段话,齐读、赛读。

  3. 学习第5段。

  (1)读完这段,借助批注,俺们对这段话就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自由、活力)。你觉得哪些地方能显现出自由,请默读,批注序号。

  (2)交流,注意引导同学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自身的想法。

  (3)是啊!一切都(活了)!都有……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一切活了起来?再次引读这一中心句,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段的体会。

  (4)自由练读,再次感受这园子的自由与美好。

  (5)赛读,齐读。

  (6)引读最后一段。

  四、积累背诵。

  这么美好的地方大家想记在脑海中吗?把你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把你喜欢的语句抄一抄。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

  福的情感。

  3、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同学们,老师这有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神话故事吗?(课件出示图片)

  2、小结:神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神奇,寄托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

  二、导入新课

  1、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

  2、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听完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这个神话故事有关的一首古诗。

  3、认真看老师写题目。(板书:乞巧)师提示学生注意“乞”字音变调。生齐读。

  4、理解诗题。(1)区别“乞”和“气”,指导书写“乞”字。(课件)

  (2)给“乞”字组词,理解诗题。(课件)

  “乞”就是乞求的意思,那什么叫“乞巧”呢?哪位同学能将你预习所了解到的告诉我吗?

  师:乞巧是七夕这天主要的民间活动,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5、简介作者林杰。(课件)

  三、读悟全诗

  1、听了林杰的介绍,很想去读读了吗?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122页读读吧!(课件出示古诗)

  2、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把每个字音读准,反复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3、学生自由读诗。

  4、多种形式的读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一读】读准确 读后学生评议是否字正腔圆。

  【二读】读得有节奏 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合理停顿。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味道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课件出示:宵—霄)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2、师:(课件出示夜空图)你们看,这就是七夕的夜空!能形容此时的天空吗?诗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夜空?(碧霄)

  3、师: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让人想

  起那牛郎织女天上相会的传说。(板书:天上相会)古诗中哪句是描写这个情景呢?(课件)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指导朗读,“看”字轻读,读出不忍惊扰牛郎织女的感觉。

  (二)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读着诗歌我们都发现了这里藏着一位姑娘呢,她的名字叫——(学生:织女)。除了藏着这位织女,还有一位男子,他的名字叫______(学生:牛郎)

  1、刚才我们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见一面容易吗?为什么?(课件)他们在谁的帮助下才能见一面?(课件)

  2、是啊,牛郎织女日也盼,夜也盼,终于盼到了相会团圆的时刻,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师:让我们在读中再次体会牛郎一家团聚的的喜悦吧。(指导读——牵牛织女渡河桥)

  (三)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课件出示三四行)

  2、师:在这七夕之夜,人间的人们正家家(学生接念——乞巧望秋月)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学生想象回答)

  3每个地方乞巧的方式都不一样,除了诗中提到的对月穿针的做法,你们还了解到哪些乞巧的习俗。(学生汇报交流)尽管她们乞巧的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向织女乞巧的心愿,只因为织女有一双巧手,织女在天宫里不停地织着云霞,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杰作。(课件,出示彩云图片)

  4、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这么美的`云霞?指生说。

  是啊,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美不胜收,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板书:人间乞巧)希望自己也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女儿节。

  5、师:乞巧节是古代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你能想象千家万户都在乞巧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吗?”(热闹的场面)

  6、师:你怎么知道人很多?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个词最能说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难怪林杰写到——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指导读。

  8、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9、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人间企盼、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师:我想,人间的少女们除了乞求手巧,还有许多的心愿要乞求。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乞巧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民间的一首《乞巧歌》)齐读。

  10、交流: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因此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出示)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11、其实,除了唐代林杰笔下的牵牛织女,历代许多诗人都曾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课件配乐出示历代诗人吟咏“牵牛织女”的诗句,引导学生读)

  虽然年代在变,但是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依然未变。

  (四)咏叹经典

  1、小结诵读:(课件)

  师:当七夕之夜我们仰望清朗的夜空,发出感叹

  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生读。

  师:站在这碧霄下,我们仿佛看见那茫茫的银河想起了——

  出示“牵牛织女渡河桥”,生读。

  师:少女们仰起了头对月穿针这叫——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生读。

  师:穿织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

  出示“穿尽红丝几万条”,生读。

  2、师: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能给个机会给我吗?(课件配乐)

  3、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课件)

  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5、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林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6、好的,谢谢你们。我这里有一组再现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课件)

  机动环节: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课件)

  四、总结:

  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板书设计:

  乞巧

  天上相会

  人间乞巧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生交流网上“考察”南极的收获。交流话题“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极”。

  二、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2、用心阅读,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

  女画家在南极生活了两个月回国了,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她,那么你该设计那些问题?作为女画家你又该怎样回答呢?

  (1)设计问题及答案

  (2)活动过程:男同学扮演记者,女同学扮演女画家。

  (三)深入探究

  1、女画家体验到了怎样的南极生活?-------------艰苦

  2、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表现艰苦生活的具体内容吗?

  (1)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你读了课文对文中所写到的南极人,又有着怎样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体会感悟南极人的精神风貌.)

  (1)阅读思考,勾画批注.

  (2)交流阅读感悟

  4、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问题: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精神的?

  学生朗读相关的句段,画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5、让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

  1、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教学过程

  一、粗读课文,扫清拦路虎。

  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作者及其时代背景。

  1、生字注音

  拮据(jié)赚钱(zhuàn)不堪(kān)计较(jiǎo)栈桥(zhàn)糟蹋(tà)流氓(máng)

  牡蛎(lì)狼狈(bèi)煞白(shà)恐怖(bù)无赖(lài)别墅(shù)阔绰(chuò)

  多音字辨析据: jū(拮据) jù(根据) 煞:shā(煞风景) shà(煞白)

  2、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3、时代背景

  《羊脂球》共收集了6篇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热情,揭露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有的真实地再现了法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苦难命运、拼命的挣扎与不屈的斗争;有的则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贪婪、狡诈、精神的堕落、道德的败坏、生活的糜烂等等。在作品中,作者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有所爱憎,对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鞭挞;对中下层人民,怀有一定程度的赞扬与同情。

  《我的叔叔于勒》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二、细读课文,整体把握。

  1、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明确:“我”、父亲、母亲、大姐、二姐、二女婿、于勒、船长……

  2、 复述故事情节。

  3、 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①原因—→结果(逻辑)②期待—→破灭(心理)③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④悬念—→结局(技巧)

  明确:

  ①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②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③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④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4、 做想象性的口头作文,由教师提供下面一段情境,学生口头续写。

  ①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情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②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口头叙述,适当描绘。

  三,研读课文,分析形象,把握文意。

  1、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明确::“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示例:“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说的,因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

  【围绕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我们再来作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明确: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些都是大家的看法。“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是母亲克拉丽丝说的。“这个家伙”是父亲菲利浦说的。“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若瑟夫说的。

  【围绕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父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我的亲叔叔”强调什么?

  明确::“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5、教师总结:

  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这就决定了他待人、接物、处世的基本态度:一切以金钱为转移。于是,面对亲弟弟于勒“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的三度起落浮沉,菲利普采取了“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的三种不同态度。小说绘声、绘色、绘形,细腻地描述了菲利普的言谈、神态和举止,从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开始,小说突出了菲利普“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使他急切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跃然纸上。后来,当于勒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小说又着重描绘了菲利普的神态:“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很狼狈”,从而刻画出菲利普急剧变化的复杂心理。

  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是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小说除了表现她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通过她的言行神态着意描绘她精细、刻薄、泼辣的个性。比如,当菲利普准备请大家吃牡蛎时,她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她说得何等冠冕堂皇: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但究其实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看看这番话,我们似乎听到了她的语气声调,也不难想像出她的表情动作,更可以窥察到她的心理活动。当克拉丽丝十分意外地得知卖牡蛎的小贩竟是于勒时,她曾有过短暂的慌乱,但又很快镇静下来,沉着而冷酷地做了一步步安排:先打发丈夫“去跟船长打听一下”,以进一步证实小贩确是于勒;嘱咐丈夫“多加小心”,防止于勒“又回来吃咱们”;告诫丈夫“别叫他们看出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与丈夫商量好“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避免再遇到于勒。看了小说的这些描述,一个小说形象鲜明、姿态生动的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的。他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本有许多可写之处,但作家却把这些都置于幕后。轻描淡写,简言略说。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通篇只有要价和道谢的两句话:“两法郎50生丁。”“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对于他的外貌,也只有“衣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等一般性的描写。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然而,对“我”的描写也没有用多少笔墨。

  6、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明确: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对于小说主人公的判断,关键是看谁是揭示主题的人物。本文要揭示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腐现象,而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是菲利普夫妇,而“我”是见证人;于勒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

语文教案 篇10

  总体设计思路

  赤壁

  山坡羊潼关怀古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教学铺垫

  1.简介作者、背景资料

  岑参(714-770),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2.疏通字词

  裘qiú 衾qīn 瀚hàn 羌qiāng 掣chè 白草折shé

  胡天——指塞北一带的天空。胡,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与“珠帘”都是指军中上层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两端用角质装饰的弓。

  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的意思。

  3.吟诵

  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读出塞外壮丽奇景

  读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读出诗人的乐观情怀

  4.感悟诗歌之美 —“雪”

  雪中景。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风雪肆虐,“散入珠帘湿罗幕”,在帐内的主帅穿皮衣盖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帐外守卫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更进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难以忍受。这一方面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之艰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边战士抗严寒斗风雪的豪迈气概。然后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市面上茫茫大沙漠,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别,自有一番难言之情——我愁云才愁,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雪中情。雪中送别。

  军中设宴饯别。各种乐器助兴,气氛热烈,友情洋溢。这些乐器充满异域情调,更添征人的悲壮情怀。帐内宴饮的热闹场面,热烈气氛,更衬出帐外之苦寒,如此大风都吹不动红旗,世界好像被封冻了。帐外之寒又反过来衬出帐内送别情景之热。作者把宴饮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来写,体现出他当时浓重的离情。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恶劣天气归京而担忧;另一方面为归客去后自己留边的孤寂而伤怀。最后四句从下面写送别之情,头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与天气;后两句写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作者紧扣当时当地的节气风物去描写送别场景,且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达,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5.课内小知识: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夸张: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市面上茫茫大沙漠,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别,自有一番难言之情——我愁云才愁,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6. 小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这首诗奇丽、豪放的风格,正是岑参浪漫、豪迈、乐观的`诗风的本色,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可以和《行路难》联在一起讲授。

  补充阅读资料

  平淡,也是一种享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好一首《归园田居》,好一个视功利为粪土的陶渊明,好一派平淡的生平。

  轰轰烈烈的生活我不喜欢,惊天动地的举措我没有去做过。朋友们,在这个激越的年月里,我却钟爱一种平淡,因为那是一种享受。

  品一杯香茗,翻几页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平淡是一种享受。

  看着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种凄美的平淡,却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叹息,因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前半段生活,待到末年时,过着平淡的生活,就耐不住那寂寞了。

  平淡,是一种享受。桃花源便是陶渊明平淡的畅想的最高境界。在那里,人们老有所养,幼有所乐,人们尽享平淡的天伦之乐。

  平淡,是一种享受。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没有功名,没有皇帝的垂青,终于在平淡中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他在享受平淡中是否悟出了那真意?

  平淡,是一种享受。吴钧在与朱元思书中,早已告诉了我们。他是一个享受平淡之人,在富春江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因为他平息热衷功名利禄之心,放弃经纶事务之任,他过得平淡、潇洒,一种快乐和喜悦溢于言表。

  平淡,是一种享受。欧阳修虽遭贬谪,但却在平淡的生活中与滁民同乐,没有悲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享受一种平淡的快乐,所以他才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平淡,我是宇宙中之一员,我不喜欢灯红酒绿,成名利欲。在平淡中,可以读古人之心;在平淡中,可以观自然之美;在平淡中,可以明白事物;在平淡中,可以感动彻悟;在平淡中,可以兼济天下;在平淡中,可以拥有许多。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古人有古人的平淡,我也有我的平淡。平淡即生活,平淡即快乐,快乐即享受。虽然现在的我尚年小,没有明白那陶渊明的“真意”,但我想让喧哗的齿轮在内心停止,让平淡带来宁静的喜悦,这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平淡,也是一种享受,来自于心灵深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经典)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02-21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