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 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 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 背诵三篇神话。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一、 导入
由“神话”导入,请大家讲讲你熟悉的神话故事。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要点:1.体会人物形象。 2.比较阅读。)
一、检查旧知
1、齐读课文。
2、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3、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
三、拓展学习
1、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除了这三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
2、你知道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故事吗?
提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3、请大家归纳,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①歌颂劳动创造;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睛神;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
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四、巩固学习
1、在三则故事中选择一则写一篇400—500字的读后感。
2、背诵三则神话。
语文教案 篇2
单元归属
一、单元形式
编排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家庭亲情)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学习体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科学世界)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臵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
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
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三、教学目辬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辬,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辬,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辬,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5、大量阅读课程辬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辬的整合性。传统的目辬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辬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第一单元以家庭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辬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辬,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据以确定探究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探究之后,还要回顾探究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着说和写,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要有示范,要有指导,要多让学生自己练读,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根据新生入学的情境,以?自我介绍?为主题,设计了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新型的教学活动,不像单纯的口语交际、单纯的写作训练那样简单,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教师要满腔热情,组织好这种学习活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
2、认识偏旁双人旁“彳”,京字头“亠”竖心旁“ 忄”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己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事情,期待自己快快长大。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是大还是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课文。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大还是小》,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í h?u jué de zì jǐ hěn chuān yī fú kuài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得:音节:两拼音节,偏旁:双人旁“彳”,认识双人旁“彳”,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觉:多音字
jué
觉得
觉
jiào 睡觉
得:多音字
de 觉得
得 děi
é 得到
反义词
大——小 多——少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双人旁“彳”,
京字头“亠”
竖心旁“ 忄”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六、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目------(自 )
变一笔
己------(已 )
写偏旁
得——( )
快——( )
时——( )
加偏旁
寸——( )
牙——( )( )( )
反义词
大——(小 )
多——(少 )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一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
八、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运用讲、读、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清凉,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石的奇。(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词。(小组长带读、单独读、开火车读等)
2、我会认。(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3、我会说。(用生字扩词或说句子)
4、我会写生字。
5、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小组出自编的字谜让同学猜。
3、小组展示字开花。
4、小组展示用生词各说一句话。
5、小组展示书写的生字。
6、看看读读说说:看图读文,说黄山石的奇。
7、会用书上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黄山石的奇。(奇形怪状)
三、激发知识冲突
你喜欢黄山石吗?为什么?
四、作业设计
1、在括号里对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云海 ( )的山峰 ( )的画家
( )的风景 ( )的岩石 ( )的雄鸡
2、该句子,划去括号申不合适的字。
(1)。“仙桃石”是黄山岩石中的一种(其、奇)石。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鸡蛋的形(壮、状)又各不相同。
(3)。课程表里的各门功课都要学好,其中语文、数学(尤、龙)为重要。
(4)。人能产生(巨、具)大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2、提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黄山石的奇。
(2)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
(1)看图读,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如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块石头,作者把它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我们要通过朗读把它的奇、美表现出来,让石猴动起来等。)
(2)想象读,边读边想象黄山奇石的样子。
2、我会说。
(1)看了图读了课文,我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黄山奇石。
(2)学了文中的比喻句,我也会说一句比喻。
3、我会想象。
会根据课文的描述,自画“金鸡叫天都”。
我会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想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个性化朗读。
小组表演读,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
2、小组展示自画图。
3、小组展示仿写的一块石头。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三、激发知识冲突
黄山石的奇体现在哪里?
四、知识拓展延伸
1、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2、图片绘画展
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
五、作业设计
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
(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
(3)你去过黄山吗( )
(4)妈妈,你带我去黄山玩一趟吧( )
2、补充完整句子,再读一读。
(l)“猴子观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鸡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最后一根火柴点燃了篝火,那又是什么点燃了这最后一根火柴?
3、理解“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的内在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在危机时刻,只有坚强、镇定和智慧才能创造化险为夷的奇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含义:用百折不挠的意志,镇定和大智大勇的聪颖来化险为夷,达到自己拯救自己。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自己拯救自己才是生存的'最好态度和最好办法。
教学准备:
火柴、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播放课件:我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里突然遇到了暴风雪。
2、将课件的画面停止,试着猜想后面发生的故事?
3、出示实物火柴。在老师板书时跟着书写“柴”字。
4、板书课题:最后一根火柴。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问题。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标记出生字词。
a、交流不理解的字词。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想什么办法解决?
b、指名小老师书写:“达”,给它找朋友,说句子。
c、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险恶环境和危机产生的语句。
d、结合课件图片和有关情感体验,指导朗读感悟。
2、齐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在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三、小结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取暖方法有用吗?科考队员到底是怎样渡过难关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复述故事开头。
(科学考察六个队员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然遭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2、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科考队员是怎样渡过难关的?
二、精读感悟
1、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标出生字词。
a、检查认读:
岩石跌猛然干枯投遗憾仅点燃上演一幕
肆虐骤然颤抖对峙裹挟心领神会
b、注意加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如何记住它们。
c、在课文中找出危机不断加深的描写。
d、结合课文描写理解词语:“心领神会”“遗憾”
e、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老队长”有什么建议?
f、指名读,点评,齐读。
2、重点指导理解六、七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6自然段。
a、“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他想了些什么?他命令大家怎么做?(命令大家把厚厚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
相机指导书写:“令”可用熟字加一笔的方法如:今
b、他自己是怎么做的
c、如果你是这个准备划火柴的老队长,你心里怎么想?
2)讨论:
这最后一根拯救生命的火柴是怎样燃烧起来的?
你感觉老队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知道的?(有坚强意志、镇定,聪颖)
3)齐读第七自然段。
这最后一根火柴成功点燃了篝火,拯救了六个人的生命,但是原先火柴盒里有好几根火柴,为什么这最后一根能成功的点燃起来呢?
(火柴是“死物”,人是活的。火柴能够熄灭,也能够点燃,关键在于人怎么使用它。有不放弃希望,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敢于划燃最后一根火柴。)
三、拓展交流,讨论:
1、课文为什么要用“最后一根火柴”为题?
2、你遇到过什么危机或困境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3、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危机和困境,你应该如何面对?你有多少中生火方法?
四、小结
五、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中的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前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本课教学用2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作物生长的季节;春天,更是孩子们沐浴科学雨露的大好时光,老师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奉献,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蒙细雨》这篇课文,看看藏族的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
指导同学们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画、思考。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干什么?
(3)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在雪山脚下的一座小学校里,一位藏族老师正认真给孩子们讲课)
3、总结看图方法
(1)老师叙述:怎样观察一幅图画呢?首先按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的内容,其次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观察。
(2)同桌讨论: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主要画面到次要画面或从次要画面到主要画面。)
三、对照图画,自学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画出文中的生字。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文中的句子。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小组讨论哪些字音应注意
重点指导:藏 蒙 翅 脆 等生字的读音。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瓣 辨 翅 滴 露
4、词语解释
漫步:没有目的而又悠闲地走。
天幕:笼罩大地的天空。
分辨:辨别。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眺望:从高外向远处看。
五、看图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图画的自然段。(第4自然段)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用“ ”画出直接描写图画的句子。
3、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找出来的句子。
六、课堂小结
这位辛勤的藏族女教师是如何播洒科学文化的雨露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情感。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探究沐浴着蒙蒙细雨的藏族美景。
(1)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3)交流学习心得。
“田野、湿漉漉的,翠绿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的柳枝上挂着串串水珠,上学少女的辫发上,也戴着亮晶晶的水珠儿。“这此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沐浴着春雨的自然界的美景。
(4)再读这些名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
从“捧着”“滚动着”“挂着”“藏着”这些词可以看出,用词十分准确、恰当。
(5)理解重点句(课件出示)
“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①这句话把藏族山村比作什么?
(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②作者为什么把春雨中的藏族山村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因为春雨中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的柳枝上,挂着水珠,少女的发辫上藏着水珠儿,这些水珠就像无数的珍珠宝石,构成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6)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美丽而又神奇,我们一时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
自由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品读感悟,了解教室里的春雨
1、再出示课件,想象图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
3、课件出示句子
“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的春雨吗?“
(1)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指导理解
藏族女教师给孩子们上课,传播着科学文化知识,想像是春雨一样滋润着春天的万物,这场春雨,就是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场人们难以察觉的雨,而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美过那雨雾中的桃花,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山村,不仅景色美,人更美,你们体会到了吗?
板书设计
3、蒙蒙细雨
未来的雪山春意盎然
蒙蒙细雨
田野湿漉漉
山村像童话世界
云雀翻飞欢叫
教室书声琅琅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半明半昧 静寂 霎眼 星群密布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 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
(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1段):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 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
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意见: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3)理清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
(1—4句) (5—8句) (9—10句)
(4) 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2)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经典】08-18
(精选)语文教案08-15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经典)语文教案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