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un
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n、yua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un
ün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un
ün的发音。
教学准备:
课文投影、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韵母卡片:u
ü,说说发音时要注意什么?
3、抽读鼻韵母an
en
in
,说说发音方法。
二、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教学内容
1、看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景物?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语境歌。
3、在幻灯图片上出示un
ün。告诉学生:这些韵母和音节都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内容。
三、新授
1、教学鼻韵母un。
(1)un
的发音。
告诉学生:un的读音和温的读音有点像,和an
en
in
的发音方法相同。教师范读an,学生跟读。
(2)un的四声。
出示un的四声,自由练读,同桌检查。
2、教学鼻韵母ün。
(1)ün的发音。
指名说说天空中有什么?“云”是第几声?谁能把它改成第一声?出示鼻韵母ün。指名读,集体读。
(2)ün四声。
出示ün的四声,按顺序练习,打乱顺序练习。
1、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n。
(1)讲故事。ün也想自成音节,于是它也学yin的样子,去请大y。可是它一想,我这样带上眼镜去和大y拉手是不行的.。于是,ün赶忙去掉两点,请大y站到它的前面。
(2)出示:yun
提问:y后面是什么韵母?告诉学生:yun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但要和ün区别开来,ün是韵母。
(3)练读yun的四声。引导用yun的四声组词。
2、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
(1)提问:图上的小男孩是什么人?
谁能把“员”改成第一声?
(2)出示:yuan
师告诉学生:yuan是由yu和an
合起来的,合读时,an里的“a”应读发“ê”的音。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
(3)yuan的四声。
出示四声,学生自由练读,练习用四声组词。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un
ün
yun
yuan
2、想一想:an
en
in
un
ün叫什么韵母?它们分别是由哪两个音组成的?
3、比一比,读一读。
第一组:ai
an
ao
第二组:ou
un
ün
第三组:en
ei
er
4、读一读。
小ü见到大y,去掉两点还读ü:yu
yue
yun
yuan
五、作业
1、描红。
抄写:un
ün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猜字谜。
2、看谁听得准,找得快。老师读an
en
in
un
ün
yin
yun
yuan,学生拿卡片。
一、授新课
1、学习un
ün与声母的拼读。
(1)出示:gungun
kunkun
hunhun
指名读,说说声母、韵母各是什么?自由练习拼读,指名拼读。
(2)出示:jün
jun
qün
qun
xün
xun
引导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写出音节,指名到黑板前板演,师生共同评议,并说说
理由。
2、看图读拼音词。
(1)引导自学。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拼读相应的音节,注意整体认读音节,难读的注上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音。
二、巩固练习
1、读一读。
2、读一读,写一写。
出示:xún——()-()jiǎo——()-()
ɡùn——()-()quán——()-()
三、作业
抄写音节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苏教版《un,ün》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配套录音带,或者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音乐带。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诗乐曲等。
四、教学过程:
(一)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1.教师播放朗读带,提示学生做字词、停顿和疑难的标注。
2.提问:通过预习和听朗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
(学生讨论,明确——温情和憧憬的感情基调。)
3.教师提示:除了这种感情基调,诗中还有一种不同的情感线索,请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能体会到。
(二)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
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构成反复句。)
2.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
(明确——夜、蜜蜂、星星、湖、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瘦小的星等。)
4.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
讨论、归纳。
(明确——前一节诗中的意象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后一节诗中意象描绘出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三)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
1.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何理解。
讨论、归纳——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寒冷和残酷的意境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的,但也是诗人所生活的现实环境。
2.问:诗题中的“变奏曲”如何理解?
(明确——本诗前后两个诗节在结构上基本一致,但诗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上,形成强烈的对照,这正是变奏曲。)
(四)回顾并总结全诗。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本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一气呵成,诗人以“星星”象征光明,塑造一系列最美好的东西,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但诗中的“星星”又有特定的情境和意义,它的光芒,不同于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这正展示现实与理想相背离,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的理想。
五、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变奏曲
温情、浪漫————寒冷、残酷
对比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来自网!,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3
训练目的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三、习作。
课时量:4课时
训练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4、读一读锦囊妙计
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三、口语交际好朋友
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
2、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3、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四、习作
一次特别的活动
1、先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开展了那些活动。把他们制成表格。
2、表格注意几个不能缺少的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的人、精彩的一幕。
3、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写下来。
4、协作的时候,注意写好场面。
语文教案 篇4
编排意图:教材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阅读自我检测提供材料。在教学中,《山城的雾》可以配合第一单元的教学,要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要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鼓励学生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鼓励学生乐于阅读拓展材料。当然也可以配合期末总复习用,可把选读课文作为综合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熟练地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通过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及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文简介:《山城的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满怀激情,以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山城重庆的雾所特有的'、无比奇幻的景致。诗歌共分八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概括地、直接地写出了作者对山城的雾的赞美和感受;第二节则概括地写了整个山城的雾的景致:雾如帷幔,山城如宫殿;第三、四、五、六节分别写了雾中景物:雾中太阳,雾中的车辆和行人,雾中山顶和电视塔尖,这些景物有能看见的,有不能看到的,有能听到而不能见到的,凡可以看到的都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以上几节基本上写的是雾中山城的景物,虽然写的都是雾中非常具体的景物和事物,未直接写雾,但这些景物所发生的变化皆因雾而成,雾和物紧密结合,由此使人感到雾那样神奇,那样的浓密。第七节直接写雾:如汹涌翻滚的波涛,在整个山城奔腾。由此观之,山城的雾的特点是奇特,奇特又体现在浓密和流动上。置身于这样的雾气中,作者自然会发出“无比奇幻”的赞叹。
学习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感受雾景之美丽,雾景之奇。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1、多媒体出示
花城哈尔滨
春城南京
冰城广州
石城重庆
山城岛城
岛城昆明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能说出屏幕右边分别是哪一个城市的别称吗?(根据学生回答连线)
2、山城重庆的火锅世界闻名,又称火锅城,重庆每年平均170天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雾弥漫,所以它又有一个别称是雾城,雾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城的雾。
二、自主阅读理解。
(一)了解雾之美
1、出示两幅有关雾景的图片。
(1)同学们对雾的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带来了两幅与雾有关的图片,看图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图一:雾如帷幔
图二:雾如水漫金山
(2)你想怎样赞美这美丽的雾景呢?
2、作者在欣赏了山城的雾后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自由读读这一首诗?
3、交流重点句: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绘成美丽的画面。
(1)在这一句中,作者想把雾中的美丽景色绘成美丽的图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们来找一找,雾景中都有哪些色彩?
(2)雾中的美景是由雾中一件件景物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雾中的哪些景物?它们美在哪儿呢?(注意与挂图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
4、(朗读)你能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来向人们展示雾城之美吗?并让学生说说雾美在哪儿?
(二)理解雾之奇
5、再现两幅图片:赏不完雾之美,写不完雾景之奇,在作者的心目中,山城的雾又是无比奇幻,看着这朦胧的雾,翻卷的雾,让作者想到了什么?相机指导两个比喻句。
A、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
B、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1)你是怎么理解雾之奇呢?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帷幔”以及“水漫金山”的来历。
帷幔:即帷幕,挂在较大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水漫金山》
出自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金山寺法海禅师,为拆散许仙与白娘娘的美满姻缘,强留许仙在金山寺出家。白娘娘上寺索夫,遭到法海拒绝,乃召集众水族,水漫金山寺。法海请来天将,也抵御不住。白娘娘救回许仙,夫妻重获团圆。
6、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这么说,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啊,当漫天的大雾升腾起来,弥散开去,远远望去,雾天一色,青山绿水都像是被一层白色的帷幔包住似的,小楼、梯田、竹林在雾中时隐时现,是大自然让山城显出了一份神秘感,感受到雾的飘渺和温柔。走在了朦胧的路上,踏在了翻腾的雾上,真使人有点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之感,让我们领略到了雾的汹涌。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首诗。感受山城雾的奇幻。
7、是啊,山城的雾真是无比奇幻,像(),像()。
三、谈谈阅读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山城雾的奇幻,他亦温柔亦汹涌,相信一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课外阅读积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土”。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文中插图——农家小院。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踏着秋的气息,看着金黄的庄稼,听着小鸟的鸣叫,闻着瓜果的芳香,我们走进农家小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学生描述画面。
二、教学字词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想知道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称吗?
1、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念一念”,教学生词。
2、借助拼音,准确认读。
师:离开课件,只借助拼音,你能读准确吗?
认读带拼音词卡: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一边多少一群一颗一堆
先请会读的学生认读,再全班跟读,然后小组齐读、同桌互读,最后开火车读。
教师提醒学生读准“苹”、“杏”、“黄”3个后鼻音。
3、去掉拼音,试读
师: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出示不带拼音的字卡。
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认一认”,纠正字音。
5、小组互动,卡片识字。
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在小组内进行“你指我读”和“你读我找”的游戏。
(1)男女生对读。比一比,哪组读得又快又准。
(2)小组接力赛读。比一比,哪组读的畅通无阻,并评选优胜小队。
6、交流记忆方法。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
三、朗读、体会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称,现在,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多少吗?
板书课题:比一比。
学生自由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比谁大,谁比谁小。
2、朗读儿歌。
(1)师:一个小朋友很聪明,他根据农家小院这幅画编写了一首儿歌,非常好听,想听听吗?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2)教师范读
师:听了这么好听的儿歌,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可以吗?
(3)指名朗读。
(4)配动作朗读。
(5)拍手朗读。
自己拍手,全班齐读;和同桌对拍,两人一起读。
3、师: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答。(有4句话,两句比大小,两句比多少。)
4、师:在课文中还藏着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它们吗?
生答。师板书:大——小;多——少。
5、巩固反义词。
(1)师生合作表演。
大小多少男女老少
东西南北前后左右
如,师说:大,生对:小……
(2)反义词填空。
孔融把()梨让给大人,把()梨留给自己。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观察书上田字格梨的“牛”“羊”两个字,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有什么相同?
学生观察,指名回答。
2、描摹。
3、范写。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观察,记住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练写。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
5、展示。对书写规范、美观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展示其作品。
五、游戏、巩固
1、找朋友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动物和水果的名字,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回答。
2、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动物或水果的名字吗?
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知识铺垫
1、小黑板出示反义词歌。
学生拍手齐读:“反义词有许多,我们来唱对字歌,大对小,多对少,远对近,来对去,高对矮,胖对瘦,笑对哭,白对黑,晚对早,有对无。”
2、师:同学们,事物都是相对的,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你会比较下面动物和植物的大小吗?
二、理解韵文,认识量词
1、指名朗读韵文,认识量词
2、比一比,认识量词
(1)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一头黄牛和一只猫
师: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说出它们的大小和多少。
指名回答。
出示第一句话:“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引导学生熟能成诵。
(2)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
师:大家认真观察,比一比,谁多?谁少?这是几只鸭子?几只鸟?这么多鸭子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回答。
师:许多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一群鸭子,想一想,还可以说一群什么?
例:一群羊,一群大雁,一群蜜蜂,一群小朋友……
师:一般的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物就可以称作一群了。动物或人聚在一起,都可以一群一群的数。
出示第二句话:“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学生反复朗读。
(3)尝试比大小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中的苹果和枣图,你能仿照第一句话,说说苹果和枣的大小吗?
出示第3句话。开火车吟诵。
讨论“颗”与“棵”的区别
①出示实物:一颗珍珠,一颗豆粒,一颗纽扣,让学生说说它们的数量。
师小结:一般来说,凡是比较小的颗粒状的东西,用量词“棵”。
②填空:一颗( )例:一颗心,一颗星……
当有学生说出“一颗树”师,小组立即讨论,看是不是用这个“棵”字,为什么。师指导,树的.形状是颗粒状的吗?不是,就应该用“棵”字了。
③填空:一棵( )例:一棵草,一棵苗……
(4)尝试比多少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中的杏子和桃子图,你能仿照第二句话,说说杏子和桃子的多少吗?
出示第四句话,小组赛读。
师:数杏子用“堆”数,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一堆一堆的数?
例:一堆花生,一堆树叶……
师小结:“堆”指数量多,紧紧的没有规律的叠放在一起。如:一堆沙子。
(5)比较“堆”、“群”的不同
师:如果把上面的“堆”字换成“群”字,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总结:“群”一般指许多东西聚在一起,“堆”一般指许多东西叠放在一起。
(6)活用量词
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如:一群鸭子,一只鸭子;一群小鸟,一只小鸟;一个杏子,一堆杏子……
(7)拓展
出示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说一说”,给物品用上合适的量词。
三、拓展运用,编创儿歌
1、熟读韵文,指名读,小组选代表赛读,评选“朗读大王。”
2、根据板书,指导背诵;同桌拍手背诵。
3、编创儿歌
根据生活所见,任意编创一句话。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借助偏旁识记生字。
2.认识表示动作的词。
3.读句子,体会“非常”,“保护”的意思,并练习造句。
4.初步练习运用逗号、感叹号和句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发现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借助偏旁识记生字。
(2)在词语中认识表示动作的词。
2.难点:练习用“非常”“保护”造句。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语文百花园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百花园”走一走,看一看。
(二)汉字真有趣
1.课件出示花坛。
姐、妹、妈、奶
蝌、蚪、蚂、蚁
打、抬、护、挂
狼、狮、狐、狸
你们看,前面是美丽的大花坛,快进去看看!谁看到什么有趣的现象?(花上有字)
2.读字,说出每组字的偏旁。
(1)你们小声读一读这些字,发现什么了?
(2)指名读,说说每个小花坛里的字是什么偏旁。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先读读每一组字,再讨论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4)集体学习。
师生共同总结偏旁与字的关系。
①“姐、妹、妈、奶”都是“女”,这些字跟女人有关。
②“蝌、蚪、蚂、蚁”都是“虫”,这些字跟昆虫等动物有关。
③“打、抬、护、挂”都是“扌”,这些字跟动作有关。
④“狼、狮、狐、狸”都是“犭”,这些字跟兽类有关。
(5)拓展。
说说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与字义有关。
(6)总结:
很多汉字的偏旁是表示字的意思,我们可以借助偏旁来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P34第一题中小女孩和她说的话:“借助偏旁想字义。”这种识字方法真好。
请你们看看这位女同学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
(三)读词语,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一片树林。树干上写着第二题中的词语。
请大家往前走。前面有一片树林,快看看树杆上有什么?(树杆上有很多词语。)
2.小老师教读词语。
谁能带大家读读树干上的.词语。
1.课件出示P34第二题中的小男孩和他说的话:我发现……
①指名读小男孩说的话。
②自由读词语,然后用笔在第一个字下面点点。
2.小组合作学习。
一个同学读第一个字,其他同学读后面的字。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小结:第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两个字是表示“什么”的词,两个词连起来表示“干什么”。
4.做找朋友游戏。
把每一词组中的动词和名词拆开,让学生找朋友。
5.拓展训练。
分小组说出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多。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动词,扩展学生思路。如:讲、买、摘、吃。
(四)读句子,选一个带点的词造句。
课件出示池塘,播放青蛙的叫声。
你们听,从池塘传来了什么声音?
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要保护小青蛙。
你们看池塘边立了一块牌子,一起读读。
(1)齐读句子,找出带点的词读一读,体会“保护”的意思。
(2)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保护什么?(益鸟、益虫、动物、视力……)
(3)在小组里用“保护”说句子。
(4)各组比赛看哪个组说得又多又好。
2.课件出示句子:沙洲坝的乡亲们吃水非常困难。
(1)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带点的词“非常”并体会它的意思。
(3)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非常”和哪些词语搭配。如:多、好、漂亮、高兴……
(4)在小组里用“非常”练习说句子。
(5)各组比赛看哪组说得又多又好。
3.让学生选一个带点的词写一句话,并用上标点。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我们写句子时都要用标点符号。现在我们到标点符号王国看看。
1.课件出示:“标点符号王国”和“,。!?”
标点符号王国到了。你们看4个标点朋友来迎接我们来了。我们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吧!
2.扩放录音:标点的话。
标点的话
我叫逗号,象个小蝌蚪。读书的时候,只要看到我就要停一下。
我叫句号,是个小圆圈。写完一句话时,常常用上我。
我叫叹号,竖道下边带个小圆点。只要看到我,就会读得有感情。
我叫问号,象耳朵,又象弯钩。只要一提问,就要用到我。
3.课件出示句子。
(1)您瞧多好的阳光
(2)裙子里的阳光跑到哪里去了
这里有两个句子,请你们先读读句子,再想想用什么标点符号。
4.同桌互相商量。
5.学生做书上的第4题。
请你们给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再读一读,要读出标点表示的意思。
6.指名读句子,说说用什么标点,并说出理由。
7.按标点表示的意思齐读句子。
(六)总结收获。
在语文百花园里,你们学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运用按音序、按部首查字法,弄懂字义。
2、积累有关描写少年的词语、句子、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掌握两种查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在词语选择合适的字义。
2、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表现古诗诗意的图片。课前布置学生找到原诗。
教学过程:
一、练。
这个练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两种查字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并用这两种查字法查字。同时引导学生要根据字所在的词语为字选择合适的.字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二、日积月累。
这个栏目安排了描写少年儿童童心、童趣的词句和古诗,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加深对本单元主题的感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1)放手让学生自由度日积月累1中的词句。
(2)简单说一说这些词句的意思。
(3)教师简单介绍一下荀子和《荀子》。
《荀子》此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
(4)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读通读顺,读己的感受。
(5)引导学生看日积月累2中的插图,简单说说图意。然后出示股市的诗句,引导学生一一相对应。
(6)用自由读、分组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读,读出韵味。
(7)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寻找的原诗。
(8)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知识短文,丰富知识短文。
2、通过听故事并转述故事,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用心听、认真记的好习惯、并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窗。
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生存、保健和受教育的权利,国际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时科举行会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1)自由读、互读,读后交流读懂了什么。
(2)你对“六一国际儿童节”知道多少呢?哪一年的儿童节你记忆最深刻?为什么给你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
(3)今年的儿童节你打算怎么过?
二、大家一起来。
(1)要求:一是听的时候要用心听;二是记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有哪些主要的活动。
(2)教师讲故事。
(3)引导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小组内互相讲讲这个故事,评出最佳的成员参加全班的比赛。
(5)评优点和不足,评出优胜者。
(6)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设想】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初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想象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我们看这三幅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呀?选择其中的一块石头想一想、说一说。
2.同学们想得好,说得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描述的是安徽省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三、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巨:共4画,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折。
“闪”是门字旁,半包围结构。
四、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五、指导书写。
南”:“冂”里面的不是“羊”,而是比“羊”少一横。
“部”:左面的“立”下面的横要收一收,不要太长,右边的“阝”是先写横撇斜勾,再写竖。
“巨”:第二笔是横折,最后一笔是竖折。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注·提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29课《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大夫、敝国、国势”等词语。
2.理解楚王3次侮辱晏子的目的。
3.学习晏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国家尊严的。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重、难点: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对待的。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巧设质疑
1.导入新课:同学们,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口才出众,他就是——晏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晏子使楚》的故事。
2.解题:晏子原名晏婴,“子”是古代对男人的一种尊称。文题的意思就是晏子到楚国访问。
3.提出疑问:晏子在出使楚国的时候,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读正确,不丢字、不添字。
2.轻声读文,想:写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4.扫读课文,圈画生字和生词。
5.检查预习情况。
师:(纠正字音。)大(dà)夫。
师:(指名说。)大夫是什么意思呢?(即古代的一种官职。)
三、分析课文,解开悬念
1.指名读课文。
2.小黑板出示问题。
①晏子出使楚国遇到了哪几件事?他以怎样的方式反驳的?结果怎样?
②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组讨论。
(生积极讨论,师巡视了解情况,并参加各组讨论。)
4.逐题检查,师给予点评。
师:(指名)请回答小黑板①题。
(生准确回答。)
师:在这3件事当中,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
生:我认为是晏子进楚国时,楚王让晏子钻狗洞,结果被晏子巧妙地反驳。这件事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生:我认为印象最深的.是晏子见楚王,楚王说晏子无能,被晏子的“铁齿铜牙”击败,晏子连连取胜。
生: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晏子在赴酒宴时,楚王说齐国人做贼没出息,但晏子的聪明机智让楚王不堪一击,最后楚王终于尊重晏子了。
师:(指名)请回答小黑板②题。
生:晏子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生:晏子聪明机智。
生:晏子口才出众。
师:如果把同学们的答案合起来就是晏子的性格特点。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啊!只是没能把晏子说话时的语气充分表达出来。
师:这是一部历史体裁的文章,书中的人物离我们很久远,我们何不把自己置身于文章当中,好好感受一下当时的氛围呢?老师有个想法,我们把这文章当作一部课本剧,我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下人物的角色好不好?
生:(顿时沸腾起来,异口同声地说)太好了!
四、课本剧演示,升华主题
师:下面开始进行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好。
(生分组表演。)
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表演开始了,扮演楚王的学生一拍桌子说道:“哪个那么无理……”这时饰演晏子的学生不慌不忙地上前拱了拱手从容应对……晏子的铁齿铜牙加上幽默风趣的表演让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大家的掌声此起彼伏,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结束了。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感情。)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真没想到你们个个都有表演天赋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班还会出现几个大明星呢!(师用赞许的眼光看同学们。)
五、全文,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文章记叙了春秋末期,齐国的晏子在出使楚国时与楚王进行了3次斗智,最终战胜楚王,维护了齐国尊严的事,说明晏子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
师:通过读、说、议、演,我们已经充分理解的内容,那么如果你是楚王,被晏子战胜以后你会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表演还意犹未尽时及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机器快速地运转起来,体现了《语文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
(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生:如果我是楚王,我就对晏子说:“晏子,真对不起,我不该取笑你。”
生:我会说:“晏子,你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生:我要说:“晏子,回去对你们大王说有空常来做客,我们是好朋友……”
师:(竖起大拇指喜悦地)大家说得真好啊!同学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许有的同学还有好多的话要对你心目中的大英雄晏子说,那么就请同学们以《晏子,我要对您说》为题写一小练笔吧!老师根据你们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得很棒的!
反思:
在新课程目标下,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我在这节教学设计中,把讲台变成舞台,把历史人物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又弥补了学生们光用“读”来感受人物感情的不足。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对于学生们来说也许是一种新型语文课的开始。当看到学生们因为自己出色的表演受到师生赞扬而露出的微笑时,作为从教多年语文教师的我坚信课本剧会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愿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加绚丽多姿。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的喜好,感受荷之香、荷之美及荷之韵。
2、品味文中词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荷花的生机勃勃与千姿百态。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时间
第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完成生字教学,并带领学生一起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还记得课文是分哪三部分来写的吗?
生:闻荷之香(师板书)
生:赏荷之美(师板书)
生:品荷之韵(师板书)
师:同学们,荷花的香气是作者闻到的,荷花的美丽是作者看到的,而荷花的韵味儿是作者用心品味到的。想不想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荷花?(想)好的,让我们坐坐端正,精神饱满些,心情放松些,边看边发出自己的赞叹吧!
(课件播放一组荷花的精美图片,学生可能会发出一些赞叹。)
师:在欣赏的过程中,你的赞叹是最多的,觉得荷花怎么样啊?
生:非常美,非常好看。
生:真是太美了。
生:我觉得荷花特别地白,荷叶特别地绿。
师,同学们,能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吗?
生: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亭亭玉立的荷花。
……
师,真想不到,同学们能把荷花形容的如此美丽,你们眼里的荷花是这样的。那么作者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是句子反复读读,最好能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生读课文,并写写喜欢的原因。)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用心。学习就应该这样,付出的越多,收获得也就越多。谁有勇气第一个站起来,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讲讲自己的收获。(以下只是预设,发言的顺序可以随机。)
生:我喜欢的是“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似的。”(生读文并谈感受)
生:我喜欢的是“看看这一朵……了不起。”(生读文并谈感受)
……
师:讲得真好。这里的荷叶什么样子的?
出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似的。”
师:(出示两幅图)这样的.荷花算不算“挨挨挤挤”呢?(不算)那么这样的呢?(也不是)那么怎样的荷花才算得“挨挨挤挤”呢?
生:就是荷叶长得非常茂盛,非常得多。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是的)噢,“挨挨挤挤”原来就是你靠着我,我依着你,一个紧贴着一个。
师: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在公交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春节时,在火车上,也是挨挨挤挤。
生:还有我们在食堂吃饭时,总是挨挨挤挤。
师:同学们讲得“挨挨挤挤”都是形容人多,而课文中的“挨挨挤挤”是形容荷叶多,而且一个个像是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就是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同学们这个“冒”字看似简单,可是写的时候我们得注意了。(示范写)
师: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
生:我想用“跳”。
师:那你就把“跳”字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我是用“探”。
师:也带到句中读一读。
生:我想荷花会像小草一样钻出来,我用“钻”吧!
生:我用“伸”
……
师:真有勇气,敢于向大师挑战。可是作者这里用“冒”,是告诉我们荷花是怎样生长的……
生:迅速地生长
师:能读出迅速的感觉吗?(能)你读。
生:使劲地生长
师:你把使劲的感觉读出来(生读)
师:读得真好,这些荷花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
生: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生:想向大家展示她的美丽。
生:想和我们交朋友。
师:多么可爱的荷花呀!你看她们(出示“有的……有的……有的……”)
逐句配图出示,引读。
师:她们有的……
生: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师:这是半开的,有的……
生: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这是全开的,有的……
生: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偿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就像熟透了的西瓜一样,还没切呢,就裂开的。这是既不是半开,也不是全开,而是将开。叫做含苞欲放。
师:荷花的姿态远不止这些。(出示图片)还有的呢?
师:看看这一朵。
生: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很美!
师:看看这一朵。
生:躲在荷叶背后,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很美!
师:再看看这两朵。
生:像是在亲切地交谈,也很美!
师: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啊!怪不得作者说(出示“如果……真了不起。”)
生:学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这一池的荷花到底是谁的作品呢?
生:大自然。
师:是啊!同学们想得真深刻。正是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板书:大自然)这样的画是任何画家都无法描绘的,只有神奇的大自然可以做到。所以叫到“活的画”。
师:所以神奇的大自然值得我们
生:赞美!
师:好的,让我们再次展开这幅活的画卷。用赞美的语气美美地读读这段文字。(出示课文2、3小节)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像作者一样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的荷花,绽放着自己笑脸。愿变成一朵荷花吗?
生:愿意!
师:好的,现在你们就是荷花了。注意了。一阵风吹来,你……
生:我就……
师:风停了,你……
生:我停止舞蹈……
师:可爱的荷花们,能把你听到的告诉大家吗?
生:我听到了蜻蜓对我说他清早飞行的快乐。
生:我听到了小鱼在我脚下游过,对我说他昨天做的好梦。
师:除了听到蜻蜓和小鱼话,你还会听到哪些悄悄话呢?
生:我听到小青蛙跳过来,告诉我他的歌声是多么动听。
生:我听到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他的工作是多么地有趣。
生:我还听大家在赞美我们呢?
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拿起笔,写出心中对荷花的赞美吧!
生:写话。(一句就行了。)
(指名多位学生读读自己写的话。)
师:同学们,这样的美景值得我们品味,我们在赞美荷花,其实也就是在赞美自然啊!只要人人都热爱自然,我们的环境将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我们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的未来将来变得更加灿烂幸福。
师:下课!
附板书:
闻荷之香
赞美荷花赏荷之美
热爱大自然
思荷之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