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麻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麻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议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体验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教学准备:
磁带、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一只老麻雀不仅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是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快速的读一遍棵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文章讲了我打猎回来,我的猎狗看见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想要吃掉它,老麻雀奋不顾身的保护只小麻雀的事。
评价(你的回答真具体,你的概括力很强)
二、感悟全文,体验母爱
师:这篇文章就讲了小麻雀老麻雀猎狗之间发生的一件事,默读课文,你对谁的.印象最深,你就勾画出表现它特点的语句,或者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记录下你的思考成果,时间有限,开始吧。
学生独自思考勾画,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回报?你想说说谁呢?
生:老师我想先说说小麻雀。
生: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说明它很弱小。
师:小麻雀为什么会掉下来?
生:小麻雀太小站不稳。
生:可能是从窝里挤下来的。
生:书上有一句话:风猛烈的刮着路旁的梧桐树。说明是风太大把小麻雀刮下来的。
师:这是一处景物描写,写出了小麻雀掉下来的真正原因。
生:我觉得嫩黄,绒毛,这两歌词说明小麻雀很可爱。
生:“我顺着林引路望去…………
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的站在地上,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说明他很可怜很孤单。
(呆呆无可奈何这个词重点理解)
师:这种具体的描写事物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样做能使我们描写的事物形象生动。
师:如果使你此时面对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生回答。
评价: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孩子。的确我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
指导朗读。
师:弱小无依的细小麻雀多可怜呀,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名读:
重点分析四五自然段体验老麻雀的勇敢,爱子心切。
导语:可怜的小麻雀会遇到什么呢?咱们来听一段音乐,仔细听你的心情怎么样?
放《命运》
生:我的心情特别紧张。特别害怕。
生:我觉得小麻雀可能遇到危险了。
出示课件要求仔细看认真听认真体验。
播放课件(四、五自然段的朗读和动画)
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自由读,谈谈体会或不懂得问题)
生:这句话可以看出猎狗很凶猛。猎狗慢慢的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生:我是从一些动词中看出来的:走近嗅了嗅张开露出。
生:从慢慢嗅了嗅可以看出这只猎狗很小心很聪明。
生:像一块石头似的……
这是一个比喻句说明老麻雀非下来的速度非常快,果断勇敢。
放课件: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呢?听老师读你们仔细观察老麻雀。(重复两遍)
生:扎煞是什么意思?(我最喜欢提问的孩子,谁来解答)
生:就是羽毛竖起来?
师:是一般的竖起来吗?
生:就是羽毛特别的坚硬就像钢针似的。老师我想到了刺猬。
生:绝望就是没有一点希望追问:既然是没有一点希望为什么还要扑下来?
师:你觉得这个自然段中那些词应重读来表现猎狗的凶猛,老麻雀的勇敢。
学生练读。
第五自然段:
师:力量的悬殊使老麻雀紧张得浑身发抖,但有一个信念是不变得,那怕是牺牲自己,哪怕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作为妈妈也不能安然的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找一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在书中画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并练读。
找同学说,并读出来,齐读。
三、感情升华,体验母爱。
师:世界上无论是人和动物都有母爱,母爱是母亲读孩子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那么在你成长中母亲作过那些事情使你至今难忘?
放音乐,学生回忆。师随音乐说起:记忆的长河,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母亲的爱融入你的成长,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母亲的言语叮咛着你。
学生汇报。
老师送给你一句话:“回报好妈妈的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六自然段:
师:老麻雀的亲自之情,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同样也感动了作者。
出示课件:
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看课件。(演示两变)
师:针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为什么急忙换回我的猎狗?
四、小结全文
师:此时我们都送了一口气,小麻雀暂时得救了。
师找一名同学通读全文再次体会老麻雀的博爱与勇敢。
师:你能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吗或还有那些遗憾?
生:老麻雀的母爱精神感动了我
生:动物和人要和睦相处
教师送给学生一个儿歌。(配乐教师朗诵)
日子像走在风雨的路上,母亲在最前头,遮挡风雨的伞推给母亲,母亲又推给我。啊,雨伞下的儿女,雨伞外的母亲,雨不再是雨,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颗幸福泪。
五布置作业: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叙写小麻雀最后回巢了吗?
自选题目:《幸运的小麻雀》、《可怜的孩子—小麻雀》、《母子遇难》如果你有更好的题目也可以用!
《麻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格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保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格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格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维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课件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它。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出示课件)
二、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自学生字。反馈生字自学情况。
2、默读课文,弄清课文里的几个角色,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3、理清文章条理,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再写()最后写()。
三、再读课文,看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关心谁?为什么?能不能从课文找依据?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从总体上谈感受)
四、作业:熟读课文。小字和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保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维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麻雀》一文,谁能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渡:师讲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课件展示小麻雀掉下来,猎狗露出牙齿的内容)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此时,你紧张吗?你最担心谁的命运?
二、自主探究:
1、第三自然段(小麻雀):
(1)课件出示描写小麻雀的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2)指导朗读。
(3)做课后练习三,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自身的担心。
(5)出示课件:描写小麻雀和猎狗的句子。指导分角色朗读。
2、第四五自然段(老麻雀):
(1)过渡:这么凶猛的猎狗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却又退回去了。出示课件。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有老麻雀的维护)演示课件。(仅是猎狗与老麻雀的画面,无动画)
过渡:老麻雀是怎么做的?使得猎狗退回去了呢?(出示课件: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仔细默读这两段话。看看,从这两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一边读,一边拿出笔来在你认为很重要的句子或词语下画上记号,将你想到的内容用简单的话写在句子的旁边。
(3)比较句子(打在纸上)引导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演示动画)
A、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B、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4)理解“强大的力量”句子。
(5)教师激情点拨:母爱是母亲对小朋友无私的爱、广博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它能发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突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身的一切。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生自由读、指名读,熟读成诵)
三、读议课文六、七自然段
1、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指名读六自然段,评议朗读。)
2、师:猎狗向后退,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3、师述:同学们,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这种爱就是世是最伟大的母爱。(出示课件:母爱)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溢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同样为之感动。《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打在纸上)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
《麻雀》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摔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 )次写( )最后写( )。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麻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3、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4、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较多且较为难读,对于平、翘舌音,要多做强调。在书写方面,要指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
通过品析词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3、情感态度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知文章,再逐一品析重点词、句、段,在阅读和品析中感受老麻雀对幼鸟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感恩生活中的爱。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掩护”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麻雀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哪些与麻雀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呢?
课件出示:
预设:鸦雀无声;门可罗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出示猎狗的图片)那么关于狗的成语或俗语大家又知道哪些?
课件出示:
预设:鸡飞狗跳、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画虎不成反类犬。
3、对比麻雀与狗,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预设:麻雀小而弱,猎狗大而强。
4、那么当这两者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整体感知猎狗与麻雀的差别,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
嗅奈拯嘶哑庞
注意“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指导记忆、书写。
课件出示:
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1)让学生观察生字,找出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区分形近字:“躯”与“驱”,“搏”与“博”。可以从偏旁入手,“躯”与身体相关,所以是身字旁,“搏”是用手搏斗,所以是提手旁。
(3)指导书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
教师着重指导:“嗅”,注意右部下面有一点;“齿”上宽下窄;“幼”字的偏旁不是“纟”,而是“幺”。
4、出示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摇撼:摇动。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庞大:(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很大。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根据课件提示,概括课文内容。(先出示填空,学生完成填空后再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三、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1、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预设: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第4、5自然段描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2、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出各部分的大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分清主次内容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二部分(4~5自然段):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三部分(6~7自然段):小麻雀得救了,“我”带走了猎狗。(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
教师适时归纳分段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划分段落层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分段的段意理解段中的关键词句,明确文章中心。
四、总结
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情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情感吗?(母爱)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也认识了更多的生字,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这个故事写清楚的。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2、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防止学习断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温故而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弄清这一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了解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始。
2、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在书中画出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课件出示:
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句中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预设:“呆呆地”说明小麻雀吓傻了,“无可奈何”说明了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从小麻雀的动作、外形中,可以看出小麻雀从鸟巢掉落到地上时的孤独和无助。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反复咀嚼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适时给予指引,使得学生读起来有明确的方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习的结果更重要。
3、小结第一部分的学习,过渡到第二部分。
猎狗发现了这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文中画出来。
预设: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
2、(课件出示句子)从猎狗的动作中,你觉得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怎样的敌人?
课件出示: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预设: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的动作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凶狠、比自身强大百倍的敌人。
设计意图:
将猎狗的凶神恶煞与上文中小麻雀的孤独无助进行对比,为下文写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幼儿做铺垫。
3、品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
(1)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并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预设: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中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来得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2)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中的第2、3句话。(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提问: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说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地?
预设: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了一块石头。因为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身的孩子,所以落下得很利落,很干脆。
(4)提问:“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预设:“绝望”的意思是没有希望,老麻雀觉得没有什么胜算可以救小麻雀。“挓挲”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临战时的紧张状态,“绝望地尖叫”突出了老麻雀虽然惊恐、害怕,但仍然勇于面对强敌的形象。这里说明了老麻雀拼尽全力,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着救小麻雀。
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一:
课件出示: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老麻雀为什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预设: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捍卫自身和幼鸟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地愤怒,表示出绝不畏缩的.态度,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2)课件出示问题二:
课件出示: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预设:在猎狗面前,老麻雀没有只顾自身的安危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自己的孩子准备与猎狗进行殊死的搏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精妙,这对学生平时的习作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强调的那样: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预设: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被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小麻雀的行为所震动。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预设: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五、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1、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充满爱心的作者——屠格涅夫。
2、《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
课件出示:
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3、因为爱,小麻雀得救了,我相信,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那种浓浓的爱而健康成长。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也是沐浴着父母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谁来说说你的爱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2)学生自由畅谈故事。
(3)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时此刻的你们肯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们的父母说,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行动来表达你们对父母养育的感激之情吧。
设计意图:
引用“原文”资料补充课内,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更加明确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爱,维系着生命,使生命充满活力。引出父母之爱的话题,既使文中的爱得到了升华,同时又将这种爱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勾起学生回想父母对他们的点点滴滴的爱,使他们明白要对父母的爱怀着感恩之心。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2、阅读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阅读教学。
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创设多种途径阅读,达到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还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如本文通过阅读,老麻雀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体验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主题升华。
首先,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适时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其次,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在教学的结尾阶段,当学生感受到了老麻雀的母爱之后,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爱,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来,使同学们表达出真情实感。升华文章感情的同时,也使母爱这个话题得到了延伸,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作业设计。
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了课外阅读推荐,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把人和景物综合在一起,有独到的好处,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很好的借鉴。
《麻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由生字带出的新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激发情趣:在鸟类中,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数量很多的小鸟,它们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好听的歌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因为人们对它们太熟悉了。但今天我们学习的《麻雀》一课中讲述的这个故事却是我们不曾见过的,更是令人感动的。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和同桌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口头扩词、扩句了解字义。
3、联系上下文或理解由生字带出来的新词。
4、检查、反馈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集体正音。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绒”、“博”。
(3)、理解由生字带出的新词语。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默读质疑,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不好懂的词语、句子记下来。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课后第2题自学。
(1)、根据题中的三个内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初步想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
3、全班讨论交流自学后的结果。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附:板书 13、麻雀
梧桐 绒毛 掩护 嘶哑 搏斗 庞大 危险
《麻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段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词语,正音正字。
1.课文第4自然段出现了两个多音字,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正确读音。如露(lu)出的露,有l和lu)两种读音,在课文里应读l?u,不读l),意思是显出来,现出来。一般读l时用于口语。又如:像一块石头似的中的似,有sh和s两种读音,在课文中应读sh,不读s,意思是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
2.课文第5自然段出现的生字,其中躯、搏、浑,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与驱、博、混几个同音字的区别。可以一边对照字形和字义,一边板书在黑板上,指导学生正确组成词语。
例:躯(身躯);
驱(驱使);
博(博物馆);
搏(搏斗);
浑(浑身);
混(混水摸鱼);
另外,生字中巢和拯都是翘舌音。拯不要读成zng。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本课有12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如:上下结构的字有奈、巢、煞,左右结构的字有撼、躯、拯、幼、浑、哑、搏、愣,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庞。其中,撼、躯、幼、浑、哑、庞六个字,可以用部首表义类的方法识记。如:哑字,是一个亚字,加上一个口部,意思是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联系课文中出现的嘶哑,应理解为声音沙哑。
4.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拯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是拯救,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拯作为带点字,通过,找出拯救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援救,救助的意思。接着,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拯救一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使学生明白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不顾一切地援救自己的幼儿,使小麻雀脱离危难。
5.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摇撼(hn):摇动。
无可奈(ni)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扎煞(sh?):(手、头发、树枝)张开,伸开。
庞(png)大:很大。本文是就猎狗的身躯同麻雀相比较而言的。
(二)引导学生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1.让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出故事中被描述的是哪三个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明确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中被描述的人物有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它们之间,小麻雀是老麻雀的孩子,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2.在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哪几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由此,找出课文的重点段落,划出结构段。
(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第4、5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讲了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的故事。这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其它课文部分,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述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的经过。6、7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述了小麻雀得救,猎狗被带走的情形。)
3.在进一步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各段的段落大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归纳。如:第一段(1、2、3自然段),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分清主次内容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第二段(4、5自然段),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第三段(6、7自然段),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小麻雀得救,我带走了猎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二)重点学习4、5两个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比如,狗、猫等。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4.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要让学生说一说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5.小结第一段的学习,过渡到第二段。
小结: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见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
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小麻雀的命运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会回答:如果是我,我会想,小麻雀多可怜呀!它离开妈妈和伙伴,一定很着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树上帮它回到妈妈身边。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就预示着小麻雀的危险来了。)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里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课文里画出来。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从猎狗的表现中,你觉得此时的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怎样的敌人?
(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样的表现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强大百倍的敌人。)
3.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里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4.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并提出问题: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落地?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5.教师做过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幼儿,而面对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怪物,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表现的。然后,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学习要求和问题。
让学生划出表示老麻雀动作的词句。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保卫自己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愤怒,表现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尽管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只顾自己的安全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孩子准备进行殊死的决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6.教师小结重点段的学习。
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点段。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作者含蓄地点出了这一点,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出来。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二)指导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表现。)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小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爱怜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二)总结全文。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和伟大的母爱精神。
(三)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1)理解词义:
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弄清词语的意思。出示词义:无可奈何一词的意思是没有办法,无法可想。搏斗的意思是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
(2)让学生把无可奈何、搏斗两个词语放到课文的原句中读一读,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3)练习造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无可奈何,什么时候人们进行搏斗。可列举:面对小弟弟的再三请求时,在事情已经发生,不能挽回时,都可以用无可奈何。又如:八路军战士和敌人在短兵相接时,可以用搏斗。
《麻雀》教案 篇7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实物麻雀)同学们,提到麻雀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谁能说说对它的了解。它是我们既熟悉又常见的一种小鸟。它没有漂亮的羽毛,没有动听的歌喉,也许平时很少有人注意过它。可是,就在这普普通通的小小的麻雀身上,却有着一种令人敬佩、让人感动的伟大精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描写了哪几个动物?
2、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贴动物图片,用箭头标出三者之间关系)
三、品读探究,感受情感
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几个动物的?
现在我们再读课文寻找答案。用――划出描写小麻雀和猎狗的语句。
1、研读写小麻雀的句子。
(1)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很可爱的小麻雀。
(2)从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可以看出这只小麻雀还没学会飞翔的本领,它根本没法自救。
(3)从呆呆地一词看出小麻雀太小了,什么都不懂,更不会意识到处境的危险。
(4)从巢里掉出来说明什么?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语速稍慢声音要轻,要读出对小麻雀的喜爱及危险处境的担心。
小结:作者通过对小麻雀外形、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只多么可爱、多么弱小、没有自救力的小生灵。假如你遇到了一只这样的小麻雀会怎样做?就是这样一只弱小的麻雀,它遇到的是怎样的一只猎狗?
2、研读写猎狗的句子。
(1)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从这一描写,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只训练有素、非常机警的猎狗。
(2)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相对于麻雀来讲,猎狗真可谓是庞然大物了。
(3)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读了这一句,让人仿佛看到猎狗围猎物打转、龇牙咧嘴极其凶猛的样子。
(4)
想象:当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后面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弱小无助的小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惨遭吞食的不幸遭遇,从而激发学生对小麻雀的无限同情。
指导学生用缓慢的语速朗读描写猎狗的几句话,突出大嘴锋利等词语,读出紧张的气氛和为小麻雀的性命担忧的心情。
3、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扑下来拯救小麻雀。同样弱小的老麻雀怎么敢扑下来面对猎狗这庞大的怪物呢?
细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神态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提疑问,谈体会。教师参与其中,相机点拨。
4、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把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探究内涵。
(1)为什么说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领悟: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石头落地,一是说明速度快,二是说明落得掷地有声。速度快写出老麻雀救子心切,毫不犹豫。掷地有声写出老麻雀的顽强不屈。麻雀的躯体本是柔弱的,但此时此刻,却顽强如石,爱的力量何等强大!
(2)老麻雀既然绝望,为什么又要飞下来?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勇敢地飞下来想拯救孩子,但现实的`力量悬殊使它担心小麻雀逃不过这一劫难,所以绝望。尽管如此,但它必须飞下来,它希望能拯救自己的孩子。
(3)老麻雀为什么紧张?引导学生体会面对一种危险的境地,尤其是危及生命安全的时候,是不能不紧张的。老麻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遭遇措手不及,以它自己的孱弱面对猎狗的强大,它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它能不紧张吗?
(4)尽管老麻雀是那么紧张,那么绝望,以至于浑身发抖,声音嘶哑,但它还是义无反顾地从树上飞下来,准备和猎狗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是一种什么力量促使老麻雀这样做的?引导学生领会,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是老麻雀对小麻雀无限的爱,是一种崇高的伟大的亲子之情。母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板书:母爱)两颗心指什么?
(5)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要读出对老麻雀的崇敬之情。
文中描写了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大家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情景表演)
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震慑了猎狗;
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我。
四、拓展结束,升华感情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些什么?或者从老麻雀身上联想到了什么?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你最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母亲?
五、作业菜单,任选两题
1、抄抄:摘抄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背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写写:感受深刻的同学写一篇读后感。
4、画画:用连环画的形式再现课文。
5、演演:编排课本剧。
《麻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的情感。
2、在情感体验中,学说故事中简单的对话。
3、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声音洪亮。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电脑课件、麻雀头饰一个、《扮家家》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入教室,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们,我来扮演'麻雀妈妈',你们当我的麻雀宝宝'好不好?"幼儿回答。教师:"现在妈妈可想听你们唱歌了,你们唱歌给妈妈听吧。"(配课教师放录音带)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二、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重点)(配课教师:"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同时,停止音乐)教师和幼儿停止表演。教师:"是谁在说话?为什么不让我们唱了呀?"(屏幕出现猫头鹰)教师:"咱们去问问猫头鹰吧"教师带领幼儿:"猫头鹰,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猫头鹰:"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师:"下面的朋友?下面的朋友是谁呀?"幼儿猜想。
(屏幕出现小猴子)教师:"我们问问小猴子"(引导幼儿主动发问)教师带领幼儿:"小猴子,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猴子:"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猴子:"小猴子是怎么说的?"幼儿模仿。教师:"下面的朋友是谁呀?"(屏幕出现小蝴蝶)教师:"我们再问问它吧"(引导幼儿主动发问)教师带领幼儿:"小蝴蝶,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蝴蝶:"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蝴蝶:"它是怎么说的?"幼儿模仿。教师:"下面的朋友是谁呀?"(屏幕出现小松鼠)教师:"快问问它吧"(引导幼儿主动发问)教师带领幼儿:"小松鼠,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松鼠:"是呀,是我不让你们唱的?"教师引导幼儿:"问问它为什么呀"幼儿提问:"为什么不让我们唱了"小松鼠:"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教师:"小松鼠让我们去看看,我们看看到底是怎么了!"(配课教师模仿"呼噜呼噜"的声音,然后屏幕出现睡觉的小花狗)教师:"啊!怎么了"引导幼儿回答:"小花狗在睡觉。"教师放低音量:"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主动想办法)教师:"好吧,我们不要吵醒小花狗"带领幼儿带一旁围坐下来,教师:"那么妈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三、教师讲故事《爱唱歌的小麻雀》,并提问。
提问:
1、"故事中都有谁呀?"
2、"小麻雀是怎么问它们(按故事中顺序逐个问)?"
3、"是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了?它为什么不让小麻雀唱歌了?"
4、"小麻雀是怎么做的?"
5、"你们喜欢这只小麻雀么?为什么?"
6、"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大声讲话?"
四、教师总结。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课幼儿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在孩子饶有兴趣的参与图示步骤的讨论,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于折纸有着很浓的兴趣,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在折纸这个活动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几个能力差的孩子以外,其他的孩子基本上能在老师少许的语言提示下完成,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很是欣慰。这次的图示比较简单,给了能力弱的孩子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但是对于强的`孩子来说缺乏挑战性,在下次的活动中要稍加难度,循序渐进,争取在看图示折纸的这个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另外,在折纸的区角中也可以提供难易程度不一的图示,让每个孩子都能“跳一跳,够得着”。
18、小班语言《爱唱歌的小麻雀》教学设计反思
小班语言:爱唱歌的小麻雀
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内容参与故事讲述,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
2、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培养移情意识。
3、愿意在集体面前自然地表述。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大幅背景图大树,“爱唱歌的小麻雀”字条。
2、小麻雀、猫头鹰、小猴子、小松鼠、小鹿等可操作的动 物图片。
3、故事录音《爱唱歌的小麻雀》,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引题。 师: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住着许多小动物,让我们去看看它 们吧!(展示图景)
2、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大树,并按照故事中各动物的位置将动物卡片贴上。
(2)师:小朋友们看,就是在这棵大树上发生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爱唱歌的小麻雀。
(3)提问:刚才老师说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请幼儿回答,同 时出示题目的字条贴在图景的最上面,请幼儿跟读。
3、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边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喜欢干什么?它的下面住着谁? (依次将各个动物的上下关系理清) 请幼儿将此位置反复进行描述。
4、讨论。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1)欣赏故事录音一遍。
(2)讨论小结并学习动物的语言。 师:刚才小麻雀问猫头鹰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 刚才小麻雀问小猴子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 刚才小麻雀问小松鼠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
(3)师:小麻雀那么喜欢唱歌又唱的那么好听,可现在不能 唱了,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讨论(轻轻地唱,到别 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
(4)师:什么时候小麻雀可以在大树上唱歌呢?
5、师:那我们一起和小麻雀等小鹿醒来吧。 教师用睡醒的小鹿图片来替换睡觉中的小鹿。 师:咦,小鹿醒了,我们和小麻雀一起唱歌给小鹿听吧。
6、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
7、谈话。
师:今天我们听了一个什么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小朋友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要认 真听,不去影响别人,迟到的时候先在教师门口等 老师上完课,不影响大家;中午睡觉如果睡不着的 话不要去和别人讲话,小便轻声告诉老师等。
课后反思:
结合平日对小班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在说话时,不太会控制音量,有时很大声,常常会影响到别人,之所以选择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同时,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鸟、小乌龟、小兔子等动物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个别小朋友还出现不愿意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让他们在喜欢的角色中更加激发孩子其说的愿望。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理解和体验”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目标。
首先从认知目标中让孩子理解故事,通过图片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其次在能力目标中培养孩子根据图片内容参与故事讲述,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
最后在情感目标中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培养移情意识。在活动中我让孩子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同时突破难点让孩子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很流畅,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平时孩子还要活跃,在这节课中还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动性,让全体孩子都能更加大胆的去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同时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游戏,让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游戏中显得更加活跃。
《麻雀》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通过对重点段落(4 — 5)自然段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重点理解“扎煞、拯救、搏斗、落”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1、着重理解第4、 5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1、课件
2、音乐磁带《荫中鸟》
四、教学教程:
㈠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1、通过初读课文,饱含情感,结合自己对老麻雀的'认识,完成填空(任选一题):
⑴的老麻雀⑵老麻雀!(勇敢、令人尊敬;你真棒,我爱你……)
2、师小结:同学们感情真丰富!真是出乎老师的想象!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观看老麻雀的英雄事迹的精彩片段呢?
3、点击课件,学生看屏幕。(画面内容: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拯救小麻雀。)
㈡精读(4 — 5)段,体会情感:
1、(师放音乐)带着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伴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 — 5)段,并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2、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①小组合作、交流:听了音乐,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3、探究质疑,师生互动:
①“扎煞”是什么意思?(看课件的动画演示或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
②“拯救”与“抢救”有什么不同?(通过造句释义、区分)
③“……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能不能换成“飞”字?(引导学生从老麻雀树上飞下来的态度、心情等不同角度去比较,品味作者“落”字运用的精妙之处,从而认识老麻雀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④“搏斗”是什么意思?(强调是“徒手”,手中没有任何武器……)
⑤“庞大”是怎么理解?(点击课件,通过猎狗与老麻雀的形象比较而悟其意。)
4、快乐点击,突破重点:
师点课件,屏幕出现8组题目:
开心辞典:“你参与,我快乐!”
1:请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
2:请你展开想象,说说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的那一瞬间,心里想些什么?
3:“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了什么?
4:请你找合作伙伴,共同表演“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句话表现的情景,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请你谈一谈:老麻雀为什么全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6: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出作者发自内心感受的句子。
7:请你说一说:是什么力量驱使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8:请你用身边的具体例子说说“亲子之情”的伟大。
①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屏幕有8组题,自由选题,答对者可上台领取奖品,优胜小组可领取奖杯。“只要你参与,就是我快乐!”
②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准备应战。
③学生自由选题,接受挑战。(允许求助同学一次,教师适时点拨。)
④全班有感情地齐读(4 — 5)段。
⑤师小结:这部分作者通过具体的记叙,紧紧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表达真实的情感——一种“强大的力量”(亲子之情)使老麻雀战胜猎狗,拯救了小麻雀。
㈢学习(6 — 7)段,自读领悟:
师过渡:在英勇的老麻雀面前,猎狗怎样?“我”又是怎样?
1、自由轻读(6 — 7)段。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我”为什么这样做?
㈣梳理全文,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带着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练习:点击课件,出现练习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3、师总结全文。
4、朗读打擂。
5、引读背诵。
㈤课堂表演:《我来当小记者》
由学生扮演小记者、猎狗、老麻雀、小麻雀、作者;小作者即兴组织语言,采访猎狗、老麻雀、小麻雀、作者。
㈥课外延伸:推荐课外读物——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麻雀》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的情感。
2、在情感体验中,学说故事中简单的对话。
3、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声音洪亮。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麻雀头饰一个、《扮家家》录音带
活动过程与指导:
1、带幼儿进入教室,引出主题。教师:“小朋友们,我来扮演‘麻雀妈妈’,你们当我的‘麻雀宝宝’好不好?”幼儿回答。教师:“现在妈妈可想听你们唱歌了,你们唱歌给妈妈听吧。”(配课教师放录音带)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2、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重点)(配课教师:“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同时,停止音乐)教师和幼儿停止表演。教师:“是谁在说话?为什么不让我们唱了呀?”(屏幕出现猫头鹰)教师:“咱们去问问猫头鹰吧”教师带领幼儿:“猫头鹰,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猫头鹰:“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师:“下面的朋友?下面的朋友是谁呀?”幼儿猜想。(屏幕出现小猴子)教师:“我们问问小猴子”(引导幼儿主动发问)教师带领幼儿:“小猴子,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猴子:“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猴子:“小猴子是怎么说的?”幼儿模仿。教师:“下面的朋友是谁呀?”(屏幕出现小蝴蝶)教师:“我们再问问它吧”(引导幼儿主动发问)教师带领幼儿:“小蝴蝶,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蝴蝶:“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蝴蝶:“它是怎么说的?”幼儿模仿。教师:“下面的朋友是谁呀?”(屏幕出现小松鼠)教师:“快问问它吧”(引导幼儿主动发问)教师带领幼儿:“小松鼠,是你不让我们唱的么?”小松鼠:“是呀,是我不让你们唱的?”教师引导幼儿:“问问它为什么呀”幼儿提问:“为什么不让我们唱了”小松鼠:“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教师:“小松鼠让我们去看看,我们看看到底是怎么了!”(配课教师模仿“呼噜呼噜”的声音,然后屏幕出现睡觉的小花狗)教师:“啊!怎么了”引导幼儿回答:“小花狗在睡觉。”教师放低音量:“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主动想办法)教师:“好吧,我们不要吵醒小花狗”带领幼儿带一旁围坐下来,教师:“那么妈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3、教师讲故事《爱唱歌的小麻雀》,并提问。
提问:
(1)“故事中都有谁呀?”
(2)“小麻雀是怎么问它们(按故事中顺序逐个问)?”
(3)“是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了?它为什么不让小麻雀唱歌了?”
(4)“小麻雀是怎么做的?”
(5)“你们喜欢这只小麻雀么?为什么?”
(6)“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大声讲话?”
4、教师总结。教师:“可是现在妈妈可想听你们唱歌了,那我们悄悄到别的地方去唱吧。”带领幼儿离开教室。
附:故事《爱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明白”。小麻雀往下飞,看见猫头鹰问:“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猫头鹰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飞,看见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猴子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继续往下飞,看见小蝴蝶问:“小蝴蝶,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蝴蝶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飞,看见一只小松鼠问:“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松鼠说:“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小麻雀奇怪地问:“为什么呢?”小松鼠说:“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飞到了树底下,呀!大树下一只小花狗正在睡觉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轻轻地飞回树顶,安静地等着等着。它想:“等小花狗醒来了,我要为她唱一支最好听的歌。
课后反思:
结合平日对小班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在说话时,不太会控制音量,有时很大声,常常会影响到别人,之所以选择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同时,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鸟、小乌龟、小兔子等动物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个别小朋友还出现不愿意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让他们在喜欢的角色中更加激发孩子其说的愿望。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理解和体验”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目标。
首先从认知目标中让孩子理解故事,通过图片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其次在能力目标中培养孩子根据图片内容参与故事讲述,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
最后在情感目标中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培养移情意识。在活动中我让孩子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同时突破难点让孩子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很流畅,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平时孩子还要活跃,在这节课中还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动性,让全体孩子都能更加大胆的去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同时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游戏,让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游戏中显得更加活跃。
《麻雀》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看图示折纸的方法。
2、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的习惯和对折小麻雀的兴趣。
3、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贴有小麻雀的挂图;正方形彩纸若干张;彩色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挂图)
2、这些小麻雀都是用彩纸折成的,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折的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示,分析小麻雀的折法。
1、让孩子自己看图示,相互说说用的什么形状的纸,有几个步骤,哪一步比较难。
2、集体讨论。
三、引导幼儿看图示折纸,并尝试独立完成。
1、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的纸张看图示尝试不在别人的帮助下折小麻雀。(教师巡视,看看孩子独立折纸的能力。)
2、师:“哪些小朋友已经完成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是怎么折的,折给大家看一看。”(让会折的.孩子到前面来示范)
3、师:“老师看到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完成,谁能告诉我,是哪一步难住你了呢?”(请个别不会折了的孩子说一说)
4、老师讲解幼儿认为难的步骤。
四、师生一起学折小麻雀,再次巩固折法。
1、师:“请小朋友们再拿一张彩纸和老师一起看图示折一折,比比谁折得又快又好。老师数“1、2、3”我们就一起开始,好吗?”(师生比赛折小麻雀)
2、表扬折得快又好的孩子,鼓励折得慢的孩子。
3、师:“小麻雀也想像小朋友一样有一双好看的大眼睛,请你们来帮帮忙,给小麻雀画上好看的眼睛吧。”(幼儿用水彩笔给小麻雀添画眼睛,鼓励孩子画出不一样的眼睛。)
五、展示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现在小麻雀要回家了,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请小朋友们把折好的作品贴到老师画好的树上,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课幼儿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在孩子饶有兴趣的参与图示步骤的讨论,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于折纸有着很浓的兴趣,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在折纸这个活动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几个能力差的孩子以外,其他的孩子基本上能在老师少许的语言提示下完成,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很是欣慰。这次的图示比较简单,给了能力弱的孩子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但是对于强的孩子来说缺乏挑战性,在下次的活动中要稍加难度,循序渐进,争取在看图示折纸的这个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另外,在折纸的区角中也可以提供难易程度不一的图示,让每个孩子都能“跳一跳,够得着”。
《麻雀》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2课。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实践活动到户外去观察” 、“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烦的伙伴”、等五个教学环节。本课教学情景导入从“麻雀和蜻蜓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的问题,驱动学生以麻雀和蜻蜓为具体观察个例,探究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从蜻蜓和麻雀的都会飞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者的翅膀有哪些不同,初步获取蜻蜓和麻雀不是同一类别动物的信息。“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在“活动1”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翅膀的比较观察延伸至全身的比较观察,进一步引导获取蜻蜓和麻雀的不是同种动物的更多证据,并初步归纳两种动物的身体外形特征。“活动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视野,到大自然中寻找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动物,归纳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动物具有共同的身体特征,从而初步认识鸟类或昆虫的一般共同特征,并能以此对周围的.动物进行辨别。“实践活动到户外去观察”旨在于引导学生走出实验室到自然界中进行自然观察,发现自然环境中蜻蜓或麻雀等更多昆虫或鸟类动物的更多特征,获取更多有用的科学信息,丰富他们对动物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蜻蜓和麻雀(树麻雀)是学生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它们都会飞。不少学生已经知道蜻蜓是昆虫,麻雀是鸟。但为什么同样都会飞,蜻蜓和麻雀却属于不同类别的动物呢?具有什么特征的动物才是昆虫?具有什么特征的动物才是鸟?对这些问题,学生未必深入思考过。本课以麻雀和蜻蜓为个例引导学生一系列的探究,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三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认知上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他们的归纳能力还需建立在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素材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等直观的资料,为学生的进行思考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架。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动物的敏感期。他们对自然观察活动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无序,安全意识也比较弱。因此,在开展户外活动时,还需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陪同。
三、教学目标
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探究蜻蜓和麻雀的不同特征;
2.能描述昆虫或鸟类的一般特征,并根据该类动物的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或鸟类;
3.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
4.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观察,珍爱身边的小动物。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归纳蜻蜓和麻雀的一些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对蝙蝠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活动手册、PPT课件、标有序号的各种鸟类和昆虫的彩图卡片,放大镜、观鸟望远镜。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与讲述:郊外的草地上,蜻蜓飞舞,麻雀在啄食草地上的种子吃。四个小学生琪琪、妍妍、彬彬、波波刚好到这里玩耍,吓得麻雀和蜻蜓纷纷飞起。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2.提出问题:麻雀和蜻蜓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媒体:蜻蜓和麻雀的标本
问题: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都有翅膀。它们的翅膀一样吗?活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比较它们的翅膀有哪些不同。交流: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小结: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很多不同。蜻蜓的翅膀有2对,膜质,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不可伸展。麻雀的翅膀只有1对,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
2.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媒体: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活动手册。
问题:除了翅膀外,蜻蜓和麻雀在外形上还有哪些不同?
活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身体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把观察发现记录在本课活动手册第1个任务中。
交流:汇报观察发现,描述蜻蜓和麻雀的身体外形特征。
小结: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2对翅膀,3对足;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体表覆盖着羽毛。
3.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1)与蜻蜓和麻雀相似的动物各具有什么特征
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蜻蜓相似,有些与麻雀相似。你能找到它们吗?
媒体:PPT出示蜜蜂、蝴蝶、啄木鸟和翠鸟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观察比较蜻蜓、麻雀和蜜蜂、蝴蝶、啄木鸟和翠鸟等动物,将它们分成与蜻蜓相似的、与麻雀相似的两类动物,并归纳这两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交流: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总结:与蜻蜓相似的动物身体都分为3个部分,长有2对翅膀、三对足。这类动物属于昆虫。与麻雀相似的动物,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属于鸟类。
(2)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动物是鸟类
问题:你能判断下面哪些动物是昆虫还是鸟类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媒体:苍蝇、瓢虫、家鸡、太阳鸟、蝗虫、蝙蝠、缝叶莺、蚱蜢、喜鹊的彩图卡片。
活动:根据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给翠鸟、苍蝇、瓢虫、家鸡、太阳鸟、蝗虫、蝙蝠、缝叶莺、蚱蜢、喜鹊等动物进行分类,并完成活动手册第2个任务。
交流: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总结: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与蜻蜓相似,它们身体都分为3个部分,长有2对翅膀、三对足。这类动物属于昆虫。与麻雀相似的动物,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属于鸟类。蝙蝠也会飞,但它既不是昆虫,也不是鸟类,那么它属于什么动物呢?我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进行了解。
4.课后实践活动: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请在家长的陪同下,到户外观察蜻蜓和麻雀等更多昆虫和鸟类动物。
八、板书设计
蜻蜓与麻雀
身体包括三个部分,身体包括五个部位;三对足,1对翅膀,蜻蜓图麻雀图片两对翅膀片体表覆盖羽毛
昆虫鸟类
《麻雀》教案 篇13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
《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美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作品中角色较多,我将有关角色认知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为理解故事埋下伏笔;故事后半部分层层递进,既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理解、想像的线索,又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准备:
1、用旧挂历自制的有层次的图书及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卡片,书的内页制作如图,前一页都比后一页短一些,每一页上都有一棵树的造型。
2、利用图书的封面、封底绘制一棵大树。
3、故事录音。
过程:
一、第一遍听故事,突出认知——别人睡觉时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别人。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图画书,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树,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猜故事可能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最下面?
(3)提问: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听故事,激发情感——结合生活经验,为小麻雀想想办法
1.展示图书。
教师打开图书,让幼儿了解本书结构,然后将动物卡片分别粘贴在不同的页码上,合上书。
2.合作讲述。
教师放慢速度讲述,故事对话部分留给幼儿讲述。
3.分析讨论。
提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宝宝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听故事,行为练习。
1.播放录音故事。
2.引导幼儿静静地等待小鹿醒来,在最后时刻,教师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原来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带领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得关心别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附:爱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树林里,有只麻雀爱唱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
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明白。”小麻雀往下飞,看见猫头鹰,问:“猫头鹰,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
猫头鹰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飞,看见啄木鸟,问:“啄木鸟,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
啄木鸟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继续往下飞,看见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
小猴子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飞,看见一只小松鼠,问:“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
小松鼠说:“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
小麻雀奇怪地问:“为什么呢?”
小松鼠说:“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小麻雀飞到树底下,呀!草丛中的鹿宝宝正在睡觉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轻轻地飞回树顶,安静地等着、等着……她想,等鹿宝宝醒来了,我要为她唱一支最好听的歌。
《爱唱歌的小麻雀》教案课后反思:
结合平日对小班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在说话时,不太会控制音量,有时很大声,常常会影响到别人,之所以选择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同时,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鸟、小乌龟、小兔子等动物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个别小朋友还出现不愿意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让他们在喜欢的角色中更加激发孩子其说的愿望。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理解和体验”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目标。
首先从认知目标中让孩子理解故事,通过图片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其次在能力目标中培养孩子根据图片内容参与故事讲述,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
最后在情感目标中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培养移情意识。在活动中我让孩子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同时突破难点让孩子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很流畅,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平时孩子还要活跃,在这节课中还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动性,让全体孩子都能更加大胆的去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同时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游戏,让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游戏中显得更加活跃。
《麻雀》教案 篇14
教学目的:
1.学习动作、外形、神情的描写方法
2.注意词语的搭配
3.理解作者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小麻雀的命运为线索,展开曲折的故事情节;
2.动作、外形、神情的描写;
3.弄懂小麻雀“似乎明白了什么”一句的含义。
教法:
参看提纲,自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我们学习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小麻雀》。作者是老舍。
这篇文章写于30年代,历经岁月的'磨洗,曾打动了几代人的心,它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又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叫人同情,它的艺术魅力在哪里?让我们一起透过饱含挚情的字里行间,寻求其中的奥秘。
听录音,思考。
二.研读自读提示
三.讨论自读提纲
附:
主题:本文叙述了一只带伤的小麻雀被猫咬伤的遭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被损害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暗示弱小者应该从小麻雀的遭遇中悟出一点道理,那就是要以抗争求生存。
语法·动补短语
一.什么是动补短语?(形补)
由动词和它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合而成。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
(用;>符号表示补语)
有些补语前面要加结构助词“得”,有些不能用。
以“想妈妈”为例,说说你想到什么程度:
想得;很>
想得;要命>
想得;要死>
……
二.要区别动补短语和动宾短语
[出示玻璃板]
动宾 动补
1.盛饭 盛;满>
2.洗衣服 洗;干净>
3.看他 看;一下>
4.敲门 敲了;三下>
5.买苹果 买了;许多>
6.看戏 看了;一回>
7.牵牛 牵;回来>
8.抱孩子 抱;起来>
动宾短语告诉我们做什么,而动补短语告诉我们做得怎样。
三.形容词+补语构成的动补短语。
有些动补短语是由形容词+补语构成,它的性质与动补短语相同。
动补 偏正
暗得;很> [很]暗
冷得;厉害> [太]冷了
大;极了> [很]大
坚强得;很> [十分]坚强
漂亮;极了> [很]漂亮
坏;透了> [极]坏
好得;很> [很]好
四.学生辨别:
(傻)妞
[真]傻
傻得;很>
(笨)家伙
[真]笨
笨;极了>
五.做练习,布置作业。
【《麻雀》教案】相关文章:
《小麻雀》教案09-05
小麻雀的教案11-22
《小麻雀》教案优秀05-31
爱唱歌的小麻雀教案06-08
《小麻雀》教案15篇11-15
实用的小麻雀教案20篇06-12
小班健康教案《麻雀找食》05-24
小班健康教案:麻雀找食07-18
麻雀找食小班健康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