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案

时间:2024-05-08 17:16:26 教案 我要投稿

《暮江吟》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暮江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1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教案2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教案3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理解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 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

  “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一道残阳照水中(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暮江吟》教案5

  一、学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学习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古朗月行》古诗课件。

  2.《古诗二首》课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师板书“暮江吟”。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

  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习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可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④铺?(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先展开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太阳已经落山了,阳光变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这样太强烈的词,应该用词温柔一些。师也可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方案二: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黄昏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协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暮江吟》教案6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黄昏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协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协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九年级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发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黄昏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教案7

  教学内容: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习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 :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暮江吟》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注释阅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运用学习古诗的办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诵读指导,让学生准确地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把握诗歌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第一首诗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一听。

  2.揭题:首先我们来学习《暮江吟》这首诗歌,看看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

  3.思考:

  题目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暮”又是指的什么时候呢?

  (“暮”指的是傍晚)

  题目的意思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注意诗的节奏与停顿。(按233的节奏读)

  2.学生自主识字。

  3.诗人为什么傍晚会站在江边吟诗?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他?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首古诗。

  三、熟读古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

  1.“铺”字能不能换成“映”?

  (不能。“铺”字表明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就像铺在江面上很形象。)

  2.“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夕阳)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象,后两句写的是夜晚时候的景象。

  4.欣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请你试着描绘一下诗中夜晚的景色。

  (2)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理解“可怜”的意思——可爱

  第二首诗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庐山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

  2.简介庐山,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

  二、自读古诗

  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并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注意读准字音,读古诗时要读的有节奏。

  三、理解古诗

  1.交流讨论: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诗?

  学生自由交流

  2.想一想,作者从远近高低等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庐山,所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请你想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看到了庐山怎样的景色?

  3.作者身处庐山之中,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4.你觉得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人和事?

  (看问题要全面 避免主观片面。)

  第三首诗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的图片,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

  二、融入诗中,体会诗意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2.梅和雪在争什么?

  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揭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明白本诗所说明的道理——取长补短。

《暮江吟》教案9

  一、导入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2.大家学过白居易写的诗吗?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背诵一下。

  3.背诵古诗。

  二、新授

  (一)走进《暮江吟》

  1.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白居易写的古诗——《暮江吟》。

  2.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时间:傍晚;地点:江边。吟:吟诵。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4.指导朗读。

  (二)欣赏《暮江吟》

  5.读完这首诗,你能否用古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特点?

  6.它的“可爱”表现在那里?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

  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7.下面让我们再来听朗读录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放配乐诗朗诵)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用赞美的语气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暮江吟》。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已吟出优美的诗句,如果是你,此情此景最想做什么?

  三。画中悟诗情

  1、如果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想做些什么?

  2.你觉得这首诗可以画几幅呢?说说你的理由。——选择一幅画一画(音乐情境)。

  (建议:画傍晚的选用黄色的纸,画晚上的选用蓝色的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展示交流:

  ①.第一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重点:“铺”字有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东西可以铺?

  c.你能把你的画吟出来吗?——为什么这么吟?

  点拨:

  a.请同学们用比较法把“铺”换成“射”“照”“映”读一读,体会一下,感觉怎样?

  b.你会做“铺”的手势吗?边做边吟,试试看。从这个手势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c.对呀,夕阳的余晖从地平线上一道道地射过来,几乎与江面平行,就像一床巨大的红地毯,非常壮观,而诗人用一个“铺”字就把这意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一起边做边吟。

  d.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你能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吗?

  e.在夕阳的魔力下,整条江好像成了一大块美丽的玉石了!把你的感受吟出来。

  d.还可以画些什么?

  e.傍晚还有这么多的美景,诗人为什么不写呢?

  ②.第二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c.还可以画些什么?

  d.能把刚才的理解、刚才的感受吟出来吗?可以边做边吟。——自由读、指读。

  (朗读引导:诗人也用一个词表示了你刚才的这种心情和感受,是什么?——“可怜”就是……?——再读。)

  4.诗人描绘的第二句诗的时间是晚上,而第一句却是傍晚,为什么上下两句时间相差这么远,你能发挥想象把它补上去,编成一个故事吗?——交流。

  6.现在你明白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吗?——出示小资料。

  小结:是啊,咱们的江南、咱们的家乡风景如画!也正因为大诗人白居易深深地热爱着咱们江南这一带,所以咱们的江南在他的心里永远都是最美的!

  三、课堂小结

  1.小结:你能想象的出作者流连江边,浅唱低吟时的感情吗?

  诗人用美妙的诗句描绘着傍晚至深夜江边的景色,赞美了暮江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我们也应该象诗人一样留心身边的一山一水,从中发现美,去讴歌美。

  2、动笔写写此时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暮江吟》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暮江吟》教案1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暮江吟》教案12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13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暮江吟》,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玩个小游戏,我们一起对对诗,一起来说说有关太阳的诗句。

  师:我已经看到同学们举起小手了,你先来吧。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嗯,你的课下知识储备很丰富。

  师:还有谁想到了呢?你的眼神充满了期待,那你来吧。

  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不愧是我们班的诗词小达人,这么快就想出了答案。

  师:同学们平时积累的诗句可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大诗人白居易,看看他是怎样描写日落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暮江吟》。

  二、初读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古诗,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老师的读音、停顿和节奏。待稍后老师请你们也来读一读。

  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老师朗读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当小勇士,踊跃的展现下自己呢?

  师:看你充满自信的样子,请你来!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啊?

  师:嗯,读的声音很是洪亮,要是节奏能慢一点就更好了。

  师:来,跟老师一起读下这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还有,这个字应该是读“瑟”,平舌音,再读的时候要注意哟。

  师:你再试着读读全诗。同学们,这次怎么样啊?

  师:是不是更好了呢,我们给他鼓鼓掌。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挑战下?

  师:中间的这位女生,请你!同桌,你来评价一下,她读的怎么样啊,

  师:你说,她读的很有感情,语调有变化而且声情并茂。嗯,你听的很认真。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在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停顿节奏,这样才能读出韵味。你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三、析读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好,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特别是第一组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就请第一组代表来说说吧。

  师:你说你们喜欢的是这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那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两句吗?

  师:哦,这两句很有画面感,让你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中,你的想象可真丰富。

  师:那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

  师:你看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

  师:哦,还有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师:嗯,这幅画面中的颜色非常艳丽,让我们感觉自己一种诗意。

  师:看来你们是融入这份情境中了,那对于这种美景,你们有什么样的情感啊?

  师:嗯,很喜欢这景色。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啊,只有真的陶醉在其中,才会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师:你们小组的感受如此深刻,那你们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吗?

  师:你们读出了韵味,看来此刻你理解了作者,走入了作者内心。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好,第三组的同学来说说吧。

  师:你说,你们喜欢这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两句呢?

  师:哦,作者写的很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具体说说吗?

  师:嗯,把露珠和月亮比作了珍珠和弓。这是不是就突出了景色生动可爱的特点呐。

  师:那你能想象此时是什么样的画面吗?

  师:你看到了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中的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师:说的可真形象,看大家都很陶醉,同学们,想不想见见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啊?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

  师:怎么样,是不是很美呢!就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句吧。

  四、品读

  师:理解之后,同学们读得更有味道了。同学们,就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朗读下古诗吧。

  五、小结作业

  师: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到了快要下课的时间。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你的小手举得高高的,那你来说!

  师:你说这节课跟随作者,我们看到了傍晚落日照耀下江水的美景,感受到了作者对这里的喜爱。

  师:你说的很好,但是有一个点遗漏了,大家发现了吗?

  师:没错,这节课,我们不仅观赏到了美景还学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那就是比喻。

  师:作者运用比喻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运用到这种修辞手法。

  师:在这里老师为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请同学们课下用笔将这首诗描写的情景画出来。

  师:好,下课。

  六、板书设计

  略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问我可以擦掉板书了吗?

《暮江吟》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暮江吟》教案14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意)

  1、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从中爱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

  3、自学本课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什么是心愿?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的心愿分别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国人的共同心愿……)

  二、自学研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抓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课文中人物表现的句子,并抓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3、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三、点拨辅导重点点拨第二道:

  1、"因为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她那水晶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小姑娘什么?(相机释词"迷惑不解

  2、妈妈把女儿搂在怀里,亲了一下,说:"……同他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变成中国迷了。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爸爸是中国迷?又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是中国迷?(释词"滔滔不绝绘声绘色")指导朗读第18、20节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小姑娘的天真的心灵,不正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释词"含苞欲放"

  4、她抱着爸爸的腿,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好像在说:"我要去北京,我还要当老师呢?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她爸爸认真地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是什么意思?这家法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6、人民的感情上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谊的长桥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四、质疑巩固

  五、作业

  1、整理解释滔滔不绝迷惑不解绘声绘色潜力含苞欲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心愿

  小姑娘我家有好多中国人去北京当老师

  父母中国迷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暮江吟》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教案】相关文章:

《暮江吟》教案03-02

暮江吟的教案06-10

《暮江吟》教案(精选21篇)02-20

《暮江吟》教案15篇01-31

《暮江吟》教案(15篇)02-12

《暮江吟》教案合集15篇03-12

《暮江吟》教学反思04-04

暮江吟教学反思04-04

白居易《暮江吟》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06-13

五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通用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