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案

时间:2024-05-16 11:43:48 教案 我要投稿

《江南》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南》教案

《江南》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和两个偏旁,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江南采莲情景,感受江南美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补充资料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画面美,培养热爱自然地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江南美景。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播放视频《最美江南水乡》。

  2.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播放的是哪里呢?

  (江南水乡)

  3.是啊,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学习一首古诗,欣赏这美丽的江南风景。

  (板书课题)3.江南(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

  江 南 可 采 莲 鱼 东 西 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莲”是三拼音节,“南”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大江、南方、可以、采摘、莲花、小鱼、东方、西边、北边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古诗,感受江南美景。

  三、精读领悟

  1.课文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生边观察边自己朗读这一句。

  (2)通过读课文和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多说,能从整体上说或从发现的某一处景物都可以。)

  (3)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倾听感受。

  2.学习第一句。

  (1)课件出示莲叶图片,生边观察边自己朗读这一句。

  (2)你看到了什么呢?有何感受呢?

  (例:很多茂密的荷叶;莲叶很美,像雨伞。)

  (3)莲叶茂盛鲜亮,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从“田田”一词可以看出来。)

  (4)莲叶长得这么好,谁兴了呢?

  (采莲的人兴,因为这样就有很多的莲籽可以采)

  (5)是啊,这么美的景色,再加上漂亮的采莲的姑娘,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用舒缓的语气读出对荷叶的喜爱。)

  3.学习第二、三句。

  (1)课件出示图片,生边观察边自己朗读这两句。

  (2)这么美的景色,除了采莲人,还有谁最开心?(小鱼儿)荷塘里的鱼儿在干什么?

  (荷塘里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不停地玩耍。)

  (3)启发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呢?出示练习:

  鱼儿在荷叶间玩( )的游戏,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

  (4)出示方位词:东-西 南-北

  你们也学一学小鱼儿游来游去的样子吧。(从四个方位让学生做动作表演。)

  你的心情如何呢?

  (很快乐,感到很有趣。)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由自在。

  4.教师小结:江南的美景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出示课文图片)

  5.古诗拓展:小朋友们,江南风景优美,描写江南的古诗也有很多。咱们一起去欣赏吧。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指导书写“可、东、西”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7.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首诗歌通过描写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场景,赞美了水乡的美景,抒发了作

  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知道了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2)感受到诗歌的美,同时更加热爱大自然了。

  2.课堂练习

  照样子,做一做。

  例:亻+门(们)

  氵+工 (江)日+生(星)

  田+土 (里) 丁+口(可)

  我会选。

  鱼 西

  (1)我喜欢吃(西)瓜。

  (2)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巩固对江南的印象。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这一篇课文诗一首汉乐府诗歌,比较有节奏。在讲课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江南这个地方的.美丽。

  讲这首诗歌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了解江南在哪里,我选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地图。首先让学生找我们所在的位置——山西。然后找到长江,长江以南就是江南。知道了江南的位置就开始读课文。读课文的时候,让个别学生读课文,纠正读音。然后让学生读诗歌时要注意节奏和感情。

  讲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来观察莲、荷叶、荷花等。图文结合可以直观的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江南可采莲”,江南可以采莲,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识了莲以后观察课文图片中的姑娘是如何采莲,并模仿器动作。放幻灯片中荷叶,让学生理解很多叶子的样子就是“田田”。在后面的课文,我在黑板是板书东南西北,放一张学生已经画好的鱼儿各个方向游动,来理解课文鱼戏莲叶间、东、南、西、北。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理解的课文。

  这节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了课文。但是在内容涉及上,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引入课文,相对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不应该涉入太多。总体上这节课比较理想。

《江南》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2、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3、春天的美景到处都是,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江南图片)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对江南的印象。

  2、生描述。

  3、师:是呀,在同学们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在古代诗人眼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词《忆江南》(其一到其三)。

  4、齐读课题。

  三、简介词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

  3、全班齐读。

  4、说说这三首词分别回忆江南的什么地方,说说你是从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5、生描述。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视频录音朗读(践离范读),生倾听。

  2、师:听完践离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3、生说听后感受。

  4、师:是呀,我们应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无限怀念之情把这三首词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看视频录音,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6、集体读。

  7、指名读,小组读。

  7、看画面,生生接读,师生接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音乐,生练习配乐读,

  2、配乐,师生背诵(接读)。

  3、配乐,男女生合作背诵。

  4、配乐,个别背诵。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老师仿佛听到诗人在诉说,诉说着他对对江南美景无限眷念之情和对往事的追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再一次和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深情的朗读,再一次感受江南美景和诗人的情怀。

  2、生齐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供大家诵读。

  2、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个别读。

  4、生齐读。

  5、生尝试背诵。

  九、总结。

  1、师:今天我们在吟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在诵读《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时,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这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2、配乐,生集体吟诵《忆江南》(其一到其三),集体击掌打拍吟诵《笠翁对韵》(八)三肴 四豪。

  十、作业。

《江南》教案3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人

  情珍惜

  景

  敕勒歌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江南》教案4

  教学目标:

  1、欣赏《包粽子》歌曲,了解端午民俗,学习包粽子的动作。

  2、感受歌曲,跟着歌曲做律动。

  3、欣赏《欢乐的夜晚》(丝弦重奏)。

  教学过程

  一、了解端午民俗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哪些节日?这是什么?

  1、粽叶的选用: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

  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2、粽馅的调味: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3、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

  4、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二、欣赏《包粽子》

  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了解了包粽子的制作,如我们边唱着歌边包粽子又是什么感觉呢?

  2、听赏《包粽子》,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

  3、请大家跟着歌曲唱一唱;

  4、创编动作,跟着歌曲进行表演。

  三、欣赏《欢乐的夜晚》(丝弦重奏)

  1、同学们,我们已感受到了过端午节愉快的心情,如果是在节日的傍晚,吃着粽子观赏着夜晚的情景,那又是什么心情呢?

  2、请大家听赏一首乐曲《欢乐的夜晚》

  3、感受到时什么情绪?这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奏的形式又是什么?

  4、再欣赏一遍,请大家模仿一下乐器的演奏形式,感受欢快的`心情。

  四、小结

  第三课时《采 菱》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2、培养学生自学歌曲的能力并了解与歌曲相关的音乐常识。

  3、利用音乐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的音乐表现。

  2.、歌曲的演唱处理。 所用教具 黑板、钢琴、背头、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新歌

  1、复习《茉莉花》这支歌,唱后请大家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

  2、 南、北方音乐特色有什么不同吗?

  二、 新授 《采 菱 》

  1. 范唱今天我们学唱新歌的名字叫《采菱》。请大家听我唱一遍,之后请告诉我

  (1)这是什么风格的 歌曲?

  (2)什么情绪?

  (3)采菱是在做什么?

  2. 介绍歌曲:这是一首用中国五声音阶创编的儿童歌曲。旋律有浓郁的江南风格,抒发了水乡孩子热爱劳动和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3. 划分乐句:

  (1)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

  (2)这首歌曲里出现较多是什么音符?

  (3)出现几种形式的切分音。

  4. 分小组识谱:

  (1)请组长带领小组视谱,每组一个乐句,用指位读谱法。

  (2)请各小组汇报视唱结果。

  (3)各组唱的都不错,但每个同学只学唱了这支歌的一个乐句,下面按小组教唱。

  (4)连唱全曲,注意唱名要清楚。

  5. 学唱歌词:

  (1)配乐朗诵 请大家跟着钢琴,高位置、有语气的朗诵歌词。并展开联想,进入意境。

  (2)看到什么画面?

  (3)采菱的孩子在唱什么?我们来听听。

  6、 歌曲处理

  (1)第一、二乐句什么地方相同?

  (2)谁来唱唱第三乐句?

  (3)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哪种更适合歌曲的情趣?请大家体会一下。

  (4)为什么?

  7.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

  8、歌曲处理(四、五乐句):

  (1)请大家听老师唱第四乐句,有什么感觉?

  (2)这种起伏、推动感在音乐中用什么节奏表示?

  (3)这里出现了弱拍弱位两个十六分音符,有什么作用?

  (4)第一乐句主题在第五乐句中再次出现,前后两个“爱”含义一样吗?

  (5)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采菱》,欣赏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还复习了歌曲《茉莉花》。大家学习热情很高。都能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合作创编演唱了《采菱》二声部合唱。希望回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采菱》表演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听。

《江南》教案5

  教学目标:

  1. 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 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 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在黑板上书写文题:《江南的冬景》。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读准字音:

  涮羊肉 (shuan) 蛰居(zhé) 曝背(pu) 闽粤(yue) 胸襟(jin)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煮茗míng 丰腴(yú)(二)、多音字:

  jian 间或 jia 夹袄 yun 晕头转向

  间 夹 晕

  jian 中间 jia 夹菜 yun 月晕

  zhuo 着落 bo 剥削阶级

  着 zhao 着凉 剥

  zhe 沿着 bao 剥皮

  zhao 着数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于是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 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 笔优美的游记。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秘密杀害。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出奔》等。

  (二)、交代文章写作背景:

  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自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下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本文即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四、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的是哪些地方?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三)、文章既然是写江南的冬景,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写北方的冬天呢?这运用什么手法?文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

  (一)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二)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三)都是为了突出作者所钟爱的江南的冬景的特征(温润 晴暖 优美)。对比手法。

  和北方的冬景比较

  和闽粤的冬景比较

  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五、再读课文,并思考: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哪几幅画面?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

  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屋外)曝背谈天图

  午后冬郊图

  农村冬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六、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后,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大致应该集中在三幅上: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明确告知学生对江南雪景图进行详细地赏析,(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按雪景图的赏析方法,学生课后自己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此画面,回答教师提出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江南雪景图赏析:

  (一)、学生齐读课文第八节。

  (二)、师生共同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许胜多许”的艺术效果。

  指名学生回答下面四组问题: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三)比较赏析: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附: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关于描写雪景的语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学生齐读关于描写雪景的两段文字,并讨论回答,教师再作进一步明确: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是详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是略写。

  七、从郁达夫的这篇散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用对比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3、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也就是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感受景物。

  八、探讨心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的心境是怎样的?(悠闲 洒脱)

  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的“枯腾老树昏鸦”给人一种苍凉凄清之感,衬托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这也是一种美,只不过是一种“灰暗”的美。

  从以上可以看出美实际上是一种感受。我们常说的“即景生情”,景色可以引发人的某中感情。反之,也有“境由心生”的说法,也就是说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景色,那景色就会带有什么样的色彩。

  由此作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明白了生活中其实根本就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美的心境。让我们敞开胸怀,用我们的情感体验去感受周围的各种景物,把自己的审美体验用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随堂练笔:如以“沭阳的秋天”为题,你会选择哪些景物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

  九、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并背诵第8节的诗句。

  2、按江南雪景图的赏析方法赏析午后冬郊图和农村冬雨图。

《江南》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快优美的演唱《茉莉花》。

  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的过程中,能自信的跟唱歌曲,并能唱准波音记号,积极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学唱《茉莉花》与听赏跟唱《拔根芦柴花》。

  教学难点:唱准波音记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伴着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音乐,师生一起做拔芦柴花的动作进教室。

  二、引导掌握

  (一)说江南看江南

  师: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分组去查找收集与江南有关的一些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们劳动的成果,各小组亮出你们的自信吧。

  分组指名回答

  第一组江南的风俗

  第二组江南的名胜

  第三组江南的特产

  第四组江南的音乐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查找。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及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取多元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述、展示自己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表达和表现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江南探究欲望的目的。

  (二)唱江南

  跟赏与听唱《拔根芦柴花》

  师:各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江南的知识,让我们大开眼界。的确,江南是个人杰地灵地方,江南人民是那样柔婉、细腻。现在,让我们来感受江南人民劳动的景象吧。

  学生欣赏江苏北部地区人民拔芦柴花的情景。

  (课件播放歌曲mtv《拔根芦柴花》,普通话版。学生跟赏歌曲一遍。)

  说一说,做一做

  师:刚才大屏幕上的江南人民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师:谁来模仿人们劳动的样子?你能唱一唱其中的某一句歌词吗?解释芦柴花。

  请2─3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的这首江苏民歌叫《拔根芦柴花》

  (课件出示歌单)

  3、找一找,唱一唱

  师:仔细看曲谱,有你不明白的知识吗?

  (学生看曲谱,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请出知识渊博的小博士吧。

  (出示课件,了解上波音、下波音。)

  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带有波音记号的乐句。

  (学生跟音乐唱2遍,难点的地方带唱几遍。)

  师:假如我们不带上波音记号,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体验波音记号,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

  4、听一听,演一演

  聆听用江苏方言演唱的《拔根芦柴花》。

  师:刚才的.歌曲是用江苏方言唱的,你听懂了吗?能唱一唱吗?

  学生用方言跟唱《拔根芦柴花》,并进行参与表现。

  (可用各种方言唱、用手势动作表现、分组展示等。)

  设计意图:《拔根芦柴花》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歌曲。它能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用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歌曲进行直观的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主,提供一个舞台参与活动的表演,让学生唱得开心,演得投入,在轻松愉快热闹的课堂气氛中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加深记忆。

  学唱歌曲《茉莉花》

  1、导入

  劳动的歌声刚落,这边的又传来了咏花的歌声,你听……

  (课件播放mtv《茉莉花》)

  2、哼唱歌曲

  师:歌中唱的是什么花?你也想歌唱茉莉花吗?

  (指学生回答,跟音乐哼唱)

  3、歌曲表现

  a、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指名回答)

  b、你怎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参与。)

  c、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设计意图:利用音像,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感受景美歌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歌欲望。歌曲表现环节,让学生自己通过感受,说出表现方法,从而让学生能用柔和、圆润的声音演唱《茉莉花》。

  (三)赞江南

  师:我们看了江南的景,欣赏了江南的音乐,也唱起了江南的歌,现在你对江南有什么话说吗?

  (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中的一颗奇葩。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发现更多的民族知识。下课。

《江南》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根据课文特点,在本课教学时我十分注重通过课文渗透美育。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新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通过富有感情导语:“江南是个好地方,瞧荷塘里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鲜艳的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翠绿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微风吹过,荷花随风摆动,好似仙子在水中舞蹈。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古人把这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在学习课文时候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三、推敲词句,体会美。经过上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获得的美感是大概的、整体的。要让学生细细体会诗句的美,还得通过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后自己提问,学生就问:“什么叫何田田”?我立刻引导(边说边画):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会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我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各异的动作,“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教学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我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待学生看老师贴图后,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鱼儿嬉戏的动态美、人们采莲时愉快的心情在这一品一议、一演一读中得到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1、(古诗穿越千年,还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1、2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呢?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 日出江花红胜火 桃红复含宿雨 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 (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 楼台 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7、烟雨中的楼台,仿佛在说:南朝统治者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板书设计

  江 南 春

  唐 杜牧

  写 今

  七 绝

  “二十八字史论”

  平长仄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怀 古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附:

  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史》、《唐诗风貌》、《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选》

《江南》教案9

  爷爷和小树

  教材简说: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孩子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 开 四 五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 子 门 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4个偏旁部首。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采取观察法和发现法。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十个生字,5个偏旁,理解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启发谈话: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2、 揭示课题:爷爷和小树

  二 自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思考:爷爷为小树做了什么?小树又是如何报答爷爷的

  三 检查朗读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认识自然段

  3、齐读。

  四、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看图:小树在寒风中会说什么?

  2、认识其中的7个生字;3个偏旁。

  3、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

  4、、 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稻草)为什么要给小树包上稻草呢?说明什么?(爷爷非常爱护小树)

  5、小树的心情如何?如果你是小树,你会说什么?

  3、 指导朗读

  五、 学习第三自然段

  回忆第二段的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第三段

  1、看图: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小树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2、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

  1、 认识其中的三个生字,1个偏旁。

  2、 理解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小树能长得那么好呢?

  3、指导朗读。先读第三段,再读全文。

  六、扩展

  想一想:人们为数木做了什么?树又为人们做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给同位听听。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认识新笔画。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做送信游戏,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指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巩固练习

  1、 认记生字(选部件拼字)

  2 、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七、 指导写字

  1、 认识要掌握的新笔画

  2、 指导书写。

  八、 把课文内容表演一下

  九、 拓展练习

  1、 你知道为什么要保护小树吗?

  2、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保护小树的做法。

  十 再次巩固生字

  1、 认读。

  2、 扩词。

  十一、布置作业:

  把学写的生字写一行,每个生字练习口头组词。

  3、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材简说: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资料袋:简介江南鱼米乡;古诗:《江南》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排、中等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生字。会人种笔画:横折、横折钩和3个偏旁:山、木、艹。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方法:

  采取朗读法和情境法授课。

  五、设计思路:

  为了让学生有感而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形象性、鲜明性的特点,蒋形、声、色、义、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悠扬的民乐声中,欣赏优美的江南风光动画,借此理解课文内容,并产生情感共鸣。

  安排两课时。

《江南》教案10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

  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环境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找词眼。

  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 “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

  (2)赏析“能不忆江南”。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忆人。课件出示,资料链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诵诗韵。

  1.师生合作读(读出诗韵)。

  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想象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词意境。在此同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合作读,这样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风光美,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一)我是小诗人。

  忆海南

  作者

  海南好,风景()。

  遥看遍地(),

  抬头望天()。

  能不忆海南?

  (二)欣赏佳作,教师讲评。

  (三)推荐阅读《忆江南》其二、其三。

  设计意图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实现写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忆江南》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又把读与写的教学落到实处。

《江南》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古诗,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黑板、挂图等。

  四、课时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

  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竹外开着两三支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长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4、齐读古诗。(那只聪明的河豚看到了春天像个花园,听到了春风正在悄悄地吹,那么美丽的春天,我们要怎么来读呢?)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要画这些景物呢?

  讨论回答后,感情朗读全诗。

  四、学生讲诗,画画。

  1、这么美的春天在哪呢?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交接触这首古诗,可以读诗,可以画画。(请一名同学上台来画。

  五、总结

  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喜爱春天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江南春》。

  一、揭题导入。

  1、出示题目:江南春。(解题:长江以南叫江南。)

  2、板书作者:杜牧

  3、师导入:昨天我们刚学了苏轼写的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本牧写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2、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千里莺啼、山郭、烟雨中")

  3、谁能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千里江南,支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4、江南春描绘了哪些景物?请会画的同学上台来画画。其它同学在下面自己画画。(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江南、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5、请大家带着热爱的语气齐读这首古诗。计出江南的生机勃勃。读出江南的如诗如画。

  四、延伸拓展。

  1、杜牧写的江南春美不美,你们还学过哪些写江南春天的诗呢?

  2、出示几首课内外学过的诗。

  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河暖睡鸳鸯。

  3、以读诵为主。

  五、小结

  《江南春》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赞美了春的美好,江南的美好,这就是

  诗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莺、树、花

  眼前 酒旗风

  江南春 烟雨中 美

  过去 多少诗

《江南》教案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江南》教案13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背诵

  教学反思:

《江南》教案14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问目标:复习稳固汉语拼音,熟悉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育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熟悉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刚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日,教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美丽、物产丰富,是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殊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状况。问:谁情愿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诞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其次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诞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留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一样,“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状况。先打乱挨次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争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可”:有五笔。扩词:得意、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构造,采要用手,留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现。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准时订正写字姿态。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看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慨,惊异;“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密鲜亮,特别得意。

  (3)指导反复朗读,绽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密鲜亮、特别得意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索: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玩耍)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欢乐和拘束?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现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玩耍的.情景,让学生绽开联想,感受鱼儿的欢乐和拘束、逗人宠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绽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相互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提醒: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欢乐和拘束,“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拘束、逗人宠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快乐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留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依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快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漂亮风光,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妙,我们以后要更加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盼望今后连续努力,多阅读多积存一些优秀的古诗。

《江南》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

  4.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因为喜欢江南,所以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一首诗,郑愁予的《错误》,在坐的有没有我的知音?(如果没有人说读过)没关系,我想通过我的介绍,我会让大家也喜欢上它。(出示这首诗)老师范读,看得懂吗?有没有哪个词语让你觉得很特别?“美丽的错误”,一个女子一直在等待一个声音响起,那就是“达达的马蹄声”,因为这个声音也许就意味着自己心爱的人从远方回来了,每一次的“达达声”都会拽出一颗悸动的心,然而那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马背上的人只是过客,不是归人,所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就如“莲花的开落”,很凄美的故事。齐读一遍,接下来老师还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同样凄美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成为“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

  三、朗读感知

  1、请听录音范读,注意朗读的感情基调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以下词语:

  倚(yǐ)(凭靠)斜晖(夕阳的斜光)

  脉脉(mò)

  白蘋(pín)洲

  动手写写吧

  3、齐读,其他同学想想: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讲出:(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

  四、赏析全词

  1、你从哪里读出了“盼望”?

  (独倚望江楼)

  师:这个“独”字表明什么?

  (女子孤独寂寞)

  师:这个女子一早起来就梳洗打扮,凭栏眺望,体现女子怎样的心情?(激动、满怀希望,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生齐读这这句)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女子在“盼望”?

  (过尽千帆皆不是,)

  师:一个“皆”字体现了什么?表现女子怎样的心理?

  (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师: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一天)

  哪里看出来?(斜晖脉脉水悠悠-----“斜晖”)

  师:从清晨到黄昏,等到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失落)指名读这句,(读后请学生评价)

  师:“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多么凄美的画面啊,假如你是电视导演,要把这句词所表达的意境用电视画面表现出来,你会怎样来表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加上自己的创造。(注意远景、近精和特写镜头的搭配)

  2、师:同学们的画面描述得很美,斜晖脉脉,江水悠悠,然而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A: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个什么地方?(师补充: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B:理解“肠断”《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

  4、你还能说出用“肠断”表现悲伤诗句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长恨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师:(现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齐读这句,注意读出这种悲怨的情感。

  3、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齐读全词,背诵

  五、拓展延伸

  这首词非常简短,但词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却悠悠无尽。假如你就是这位女子,你想对远在他乡的爱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写后交流

  师:听了同学们的诗句我非常感动,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出示时配上神秘园的音乐)

  你走后,

  我的思念化作绵延的芳草

  追你到天涯海角

  习惯了一个人独守明月

  把酒寄相思

  品尝泪的苦涩

  习惯了一个人独倚江楼

  看千帆飘过

  让视线慢慢模糊

  远方的爱人啊,

  你可曾留意日升月落?

  那是我等你归来的身影啊。

  作业:

  1、请同学们将这首词改写成一首散文诗

  2、背诵、默写这首词

  板书:

  望江南

  温庭筠

  独倚

  皆不是凄美

  肠断

【《江南》教案】相关文章:

《江南》教案03-09

江南教学教案08-30

《忆江南》教案01-20

《江南》大班教案05-23

《江南春》教案02-23

《江南》教案21篇【经典】01-25

《忆江南》教案优秀05-23

《忆江南》教案范文05-29

课文《江南》教案优秀12-10

《江南的冬景》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