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时间:2024-05-28 08:54:30 教案 我要投稿

(优)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中的一种,是再现成人现实生活情景的一个窗口。”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家庭生活中的人物角色选择扮演,并模仿家庭中及周围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行为动作和语言,同时在对周围环境各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情感与态度。“娃娃家”游戏是观察幼儿行为的重要窗口之一,可以较好地反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因此,研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一、各年龄段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行为特点

  1.小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主要是单一地操作和摆弄材料,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如扮演爸爸或妈妈给“娃娃”做饭、照顾“娃娃”等。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转移,因此他们的角色行为也容易转移,同时,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他人,如看到其他幼儿在炒菜则会放下手上在为“娃娃”打扮的工作,也跑过去炒菜。

  小班幼儿的“娃娃家”游戏情节会较多,主要是以简单的操作为主,很多情况下不会垂直扩展下去,有的甚至会消失。例如,一些幼儿说自己的“娃娃”生病了,却没有后续行动,转而做其他事,并没有出现带“娃娃”去看病的情节。

  2.中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中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能够自己协商分配游戏角色,能了解角色的行为并扮演得更加生动。

  中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过程比较细致。例如,扮演妈妈的幼儿知道包饺子时先将需要的各种菜剁成馅儿,装进盘子里,再用棍子将饺子皮擀好,然后开始包饺子,最后将饺子放人锅中。此外,幼儿的创造性行为也有了初步的发展,中班幼儿的游戏情节也变得更加丰富,游戏的活动区域也从家庭延伸至周围环境,如带娃娃去游乐园玩、去小吃店吃东西、去电影院看电影等。

  在“娃娃家”游戏中,中班幼儿在语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之间语言交往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并且体现在行为上。例如,“妈妈”说:“你奶粉冲好了吗?宝宝饿了。”“爸爸"回答:“知道了,再等会儿吧。”“妈妈"会继续交流:“我先抱孩子出去散散步,待会儿再回来。”

  3.大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一方面,大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游戏,会进行过生日、请客、看病等主题游戏,游戏行为不再只是在某一区域内单一进行,能够扩展到其他区域,如带“娃娃”去超市买东西、带“娃娃”去医院看病等一系列延伸出来的游戏。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的游戏情节也逐渐丰富起来,如带“娃娃”去医院看病时不再局限于只知道给“娃娃”打针,而学会了听心跳、测体温等。另一方面,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合作,能与同伴一起协商完成某一项任务。例如做饭时,幼儿能协商分配任务,一个负责洗菜,一个负责煮菜;吃饭时,一个抱“娃娃”,一个喂“娃娃”。

  二、“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行为的案例分析

  1.“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破坏公物”的行为在一些幼儿园的“娃娃家”,虽然配有各种形象逼真的小家具等,但是,真正可供幼儿拿在手里玩的玩具或游戏材料却从种类到数量都很少,尤其缺乏可供幼儿用作象征物的非结构性材料。因此在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中,一些幼儿会将“娃娃家”中的现有材料“毁坏”来达到自己想要效果,从而使游戏继续进行。幼儿的这种行为经常遭到误解,被认为是“破坏公物”的行为。

  [案例]“娃娃家”里,雨萱翻炒着锅里的塑料玩具,因为塑料玩具太大,导致炒好的“菜”根本装不进碗里。她小脑袋灵机一动,小心翼翼地看看四周,确认没人发现后,就把长长的菜放在地上,用脚使劲地踩碎,以便能够将菜装进碗里。踩得差不多的时候,她将踩好的碎片重新放到锅里翻炒,然后倒进碗里。教师没有发现雨萱的“破坏行为”,她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满足和快乐。

  如果教师看到幼儿的这种行为,一般会把这种行为归结为“不爱护公物”并加以纠正。但是,幼儿这么做的原因在于教师所提供的游戏材料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完全逼真的成品玩具并不能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充分支持。所以,幼儿只能通过“破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冲突行为

  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除了受其年龄特点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幼儿的游戏需求和情感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案例】今天“娃娃家”请客,会有许多小客人来做客。于是大家都忙了起来。忽然“砰"的一声,只见煮好的“菜”撒得满地都是,大家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看见莉莉将煮好的“菜”都撒在地上,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娃娃家”变得杂乱不堪,幼儿也开始不满莉莉的行为,甚至有些幼儿让莉莉离开“娃娃家”。这时教师来到莉莉身边,摸了摸她的头问道:“怎么了,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能不能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莉莉低着头委屈地说道:“‘爸爸’‘妈妈’不炒我洗干净的‘菜’。”教师听后恍然大悟。

  莉莉在游戏中因为自己被同伴忽视而不愉快,因此采用扔东西的方式解决:一方面是通过扔东西来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另一方面则是想引起同伴与教师的关注。由于小班幼儿情绪发展还不稳定,他们不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较弱,无法和同伴自主协商,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和矛盾,必须在成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矛盾与冲突。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进程,了解幼儿的游戏意愿。在观察过程中,幼儿间产生冲突时,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前提下,教师可巧妙运用角色扮演,平行介入游戏,帮助幼儿解决矛盾与冲突。

  3.“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不知所措”行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幼儿的行为表现。这就说明“有些幼儿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有些幼儿知道游戏角色的职责,有些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所扮演的角色,而当幼儿不理解角色时,其游戏则‘停顿了’”。

  [案例】小宇和小彤今天在“娃娃家”扮演的分别是爸爸和妈妈,小宇在戴上了“爸爸”的牌子后说道:“我今天是‘爸爸’,我要烧好多好吃的菜。”说完便搬出了一堆材料,开始着手烧起菜来。小彤是“妈妈”,但是觉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做什么,看到“爸爸”在烧菜了,就站在门边和路过的幼儿打招呼,而不顾小床上凌乱的衣服。这时教师看见小彤不知所措的样子,就建议她去将床上的.衣服洗洗、晒晒,于是小彤听从教师的建议,将衣服拿出来,挂在衣架上晒。在“娃娃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一些幼儿只停留在摆弄材料的层面,而不知道如何使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幼儿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解单一,没有真正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时、适当、有重点地指导,帮助幼儿树立对角色及角色行为的正确认识。

  4.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遵守规则的行为

  幼儿的游戏是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游戏的社会性主要体现之一是游戏中的行动规则,“游戏虽然没有从外部输入规则,但是游戏有内蕴的规则”。“娃娃家”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关系,并且模仿着人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和行为准则。

  [案例]在玩“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的浩浩刚刚下班回来,扮演孩子的毛毛看到“爸爸”回来了,就说:“爸爸辛苦了,您坐在沙发上休息吧,我们来做饭。”

  [案例]扮演妈妈的琪琪抱着“娃娃”,嘴里说着“孩子生病了”,然后找来体温计帮“娃娃”量了体温,对“娃娃”说:“你发烧了,妈妈知道你难受,马上带你去医院看病。"说完抱着“娃娃”去了“医院”。

  从上述的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逐渐理解游戏中角色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努力用社会认可的方式行动,这即是游戏中潜藏的“规则”。在上述游戏中,幼儿遵守规则是愉快的、乐意接受的,并且从中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规则,也能够理解他人的角色行为和规则。这有效地对幼儿的社会性进行了锻炼。

  5.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解决问题

  幼儿应成为活动的主动探索者,在探索中发现快乐。“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园中各年龄段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应让幼儿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组成部分。

  【案例】晨晨在游戏中想用被子把“娃娃”包起来。但是晨晨发现把被子横着包“娃娃”不够长,“娃娃”的脚会露在外面。于是,晨晨又把被子竖着包裹“娃娃”,发现被子不够宽。晨晨甚是苦恼,尝试着各种方法。时间慢慢过去了,晨晨终于发现了如何将“娃娃”包起来的办法:将“娃娃”放在被子的对角线位置就能成功地将“娃娃”包好。晨晨包好了“娃娃”,心情非常愉快。

  案例中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深刻地体会到了游戏的魅力。如果晨晨不是通过自己探索,而是由教师来告诉她怎么做,那么她可能就体会不到解决问题后的愉快心情。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退缩,锻炼意志,获得满足,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6.“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化”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时,必须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来观察和体验世界,逐渐学会理解他人。

  [案例]在“娃娃家”游戏中,小艾和彬彬分别扮演妈妈和爸爸,两个人正在为“娃娃"准备晚饭,但是两个人的意见有了分歧。“妈妈”小艾提议包饺子吃,“爸爸”彬彬不同意,提议煮面条。在一番争论后,彬彬妥协了,同意小艾吃饺子的建议。案例中,一方面幼儿清楚自己不是妈妈和爸爸,但必须站在游戏中“妈妈”和“爸爸”的角色立场上思考问题、计划行动,这样游戏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在游戏中,由于幼儿的意见不一致,幼儿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和看待问题,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相互协调合作。这有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

  三、教师在“娃娃家”游戏的指导策略

  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在“娃娃家”游戏中使幼儿的行为获得发展并且收获游戏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幼儿在“娃娃家”的行为及提供适合的指导策略。

  1.巧妙地运用角色适时介入

  小班幼儿角色意识还不清晰,对角色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游戏中经常容易遗忘角色和转换角色。教师此时应以游戏角色介入,利用自己扮演的角色向幼儿示范游戏规则,在幼儿不知如何继续游戏时加以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气氛下接受教师的指导。这种方式既不会干扰幼儿游戏,又能以轻松愉快、潜移默化的指导方式促进幼儿游戏。

  2.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经验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尤其受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影响了小班幼儿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因此,特别需要教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视野。”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虽然是以模仿为主,同时也需要借助相关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是幼儿游戏的直接基础,因此让幼儿再现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积累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娃娃家”游戏的前提,也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

  3.根据幼儿需要,帮助其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幼儿往往会在游戏中生成新的游戏,若没有教师的指导,这种需求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应帮助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如在“娃娃家”中,“妈妈”下班了,但是还不想回家,在走廊中走来走去,若有所思地说:“我要去买东西。”如教师关注到幼儿的这种需求,则“小商店”的游戏主题将应运而生,游戏便得到了拓展与延伸。

  4.在“娃娃家”投放恰当的材料和玩具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玩具的需求不同。例如,小班“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应是幼儿熟悉的,并且体积较大,色彩鲜明,重量较轻;中班则应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积累,适当添加一些拓展材料以促进幼儿角色扮演的发展。

  5.为幼儿适时提供一些与情节有关的玩具、物品

  “适时增添材料。小班初期,幼儿的游戏开展多依赖于操作材料,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随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随时增添”。例如,当幼儿要给发烧的“娃娃”测体温时,教师可以适时投放有关体温测量的材料。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水平不同,“小班中期,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游戏主题内容的逐渐丰富、游戏情节的不断完善,教师除了要提供一些成形的玩具外,还可提供一些与情节有关的物品”,如在“娃娃家”投放太阳帽、雨伞时,幼儿知道有太阳应戴着太阳帽出门、下雨时打着雨伞出门。

  “娃娃家”游戏是观察幼儿行为的最佳窗口,可以较好地反映和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娃娃家”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与教师来说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游戏方式,而是一种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获得各方面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教师则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2

  一、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因物而引发的,因此我们会看到娃娃家妈妈不断烧着一盘又一盘菜,始终不离开煤气社;会看到理发店叔叔就在整场游戏中为娃娃理发;我们还会看到幼儿在游戏中“朝三暮四”,刚才还是娃娃家的妈妈,忙着在煤气社前摆锅弄碗的,一会儿又操起了吹风机给别人去理发了;刚才还好端端的做着幼儿园老师,弹奏着钢琴(玩具钢琴),一会儿又走进了“手术室”给娃娃开刀;我们甚至还能见到有的小幼儿会两只手握着三四样他喜欢的玩具跑东跑西,忙得不亦乐乎……玩具是幼儿游戏真正的“兴奋点”,教师面对这些情景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因为这是幼儿年龄所造成的。教师因该允许幼儿的行为,并从重不断挖掘幼儿的“闪光点”发展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目的

  喜欢班里的角色游戏,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担任的角色,愿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入游戏。

  三、游戏准备

  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玩具,尤其是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的玩具,供幼儿玩耍。要注意的是玩具不仅要保质,而且要保量,一个班级里多几样相同的玩具,可以满足较多幼儿的游戏需要。另外在选择玩具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分寸,比如小班医院里可以出现听诊器,体温计、针筒等,如血压计则可暂缓出示,因为类似的经验幼儿会较少。

  四、幼儿指导

  观察幼儿游戏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鼓励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游戏,按意愿大胆游戏。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他们会很偶然地反映出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一会儿,脑海里什么也没有了,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游戏时要及时地分享幼儿的幼儿的游戏情绪,有时甚至要去感染幼儿,如:看见娃娃家爸爸再不停的打蛋,教师说:“爸爸,真好!你在打蛋啊?孩子吃了你烧的蛋身体可好啦!”结果爸爸打蛋更起劲了。如,老师看见娃娃家妈妈弯着腰把娃娃立在地上,象在教娃娃走路,老师马上说:“你在教娃娃走路啊!真了不起!”妈妈听了带着娃娃走的更起劲了。

  有很多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交流游戏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这样做,即可以让幼儿的情绪感上获得满足,也可以逐步培养起幼儿的角色意识。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适时给予幼儿一些帮助。譬如教师会在马路上问那些手上握着各种玩具的孩子:“你到底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你呀?”以帮助幼儿确定自己的游戏的身份。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提问帮助幼儿搞清玩具的使用,如教师指着吹风机问:“能用这个帮我吹吹头发吗?”“……”当教师看见出现在眼前的医生刚刚还是妈妈时,教师只要再问:“你现在真的是医生吗?”幼儿的回答只要是肯

  定的`,教师则可以“安安心心”地请她看病,因为随时更换角色是小班上期幼儿常见的现象。

  小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还常常模仿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去做的事如发洪水、地震、喝醉酒、着火……这些再电视里看到的事搬到游戏中,他们只顾大喊大叫,只顾着将所有的东西仍在地上真是乐此不彼;这时教师的指导尤其要机智,不压制幼儿,不讲大道理,转移孩子的兴奋点,能让幼儿对其他事物有兴趣,如教师拿出一只大瓶子,用红纸一裹,“灭火器来了!”幼儿一下子注意到教师手中的这个宝贝上,教师说:“这个红瓶子送给你们,家里有它,就在也不会着火了!”

  总之,小班上期幼儿的游戏是宽松的,每个幼儿都是各自的水平发展,不同的意思,不同的经验都会呈现出各种游戏内容,因此在游戏中仔细观察、适时指导,能够促进孩子的游戏发展。这里适时指导必须还游戏本色、认可幼儿年龄特点为前提。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3

  游戏内容

  琪琪家厨房、洗衣房、卧室,甜甜医院配药室、病房,巧虎超市、送货车,奶茶铺,133公共汽车,银行取款机

  游戏材料

  游戏角色挂牌,自动取款机:银行卡、一米线等

  游戏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扮演喜欢的角色,有初步的角色意识,并在分享时愿意告诉大家。

  2、愿意和大家一起想想说说关于知道的自动取款机的事情。

  重点观察

  1、幼儿来园后是否主动去找角色牌子挂起来参加游戏。

  2、幼儿如何使用自动取款机的'。

  交流分享

  1、介绍:“你今天在哪里上班?”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介绍:我今天是巧虎超市的收银员……

  2、讨论:关于银行取款机

  1)这是什么?——了解正确的名称:银行的取款机。

  2)你和谁一起去过银行?——了解多少幼儿有经验。

  3)你看见是怎么用取款机的?——了解银行卡(老师出示为幼儿制作的“银行卡”告诉幼儿应该按照小组放置)。

  4)请个别幼儿尝试使用。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4

  一、活动内容:角色游戏《快乐街》

  二、活动准备:

  1.尝试在游戏中渗透有关庆"新年"的情节内容。

  2.乐意与同伴有礼貌地交往,体验交往与分享"庆'新年'"游戏的快乐。

  三、游戏准备:

  1.划分好各角色区,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

  2.丰富幼儿有关庆"新年"的生活经验。

  3.幼儿已按意愿选择好游戏角色。

  四、游戏过程:

  (一)谈话,引出游戏主题。

  1.师:前几天天我们一起过了一个什么节日?是怎样过的.?我们快乐街上也要为宝宝和小朋友们过"新年"节。

  (二)提出游戏要求。

  1.师:娃娃家怎么为宝宝过"新年"节呢?客人可以买什么礼物送给宝宝?送的时候对宝宝说些什么话?超市、幼儿园等部门又可以怎样来为小朋友过节日?谁来介绍一下。

  2.师:过"新年"节大家都会很开心,除了说祝福的话和送礼物,还要有礼貌,等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来说说你们的开心事,好吗?

  (三)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并以顾客的身份去买礼物送礼、坐客等,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

  (五)游戏评价。

  1.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把开心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开心的原因)。

  2.师:有没有遇到困难呢?是怎样解决的?(幼儿交流,视情况加以讨论)2.教师小结:今天我也很开心,我们快乐街上的小市民都很有礼貌,还为宝宝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过了"新年"节,现在老师也祝福大家: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六)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商店购物的基本程序:选择商店→付款,能到商店。

  2、初步使用礼貌用语。

  3、懂得商店卖的东西不只是一种,会有很多。

  活动准备

  投放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饮水机,收银台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新增的商店游戏材料,导入游戏。

  1、教师:之前我们也玩了“买东西”的游戏,学会到商店购物。懂得要怎么样去买,上星期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开了一家商店,我们也看过商店里都有哪些东西。

  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到小朋友们对商店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总觉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们也会混了以为商店里只有一种东西可以,不对的哦!商店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买的`。(教师出示新增的商店材料,如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到商店里买东西了。

  2、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商店购物的流程:选择商品→付款。

  二、教师:在上次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直忙着煮饭炒菜,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还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有了商店,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还可以去哪里呢?有谁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商店要谁来看店呢?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做家务要分工。

  2、商店的营业员与顾客之间要使用礼貌用语,上次啊!老师发现到很多小朋友们都很没礼貌,不管是当老板还是当营业员,还有客人来了他们也不会去招待。

  四、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到商店购物的情况。

  2、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丰富游戏情节,提醒他们去商店买东西等。

  3、提醒营业员和顾客使用礼貌用语。

  五、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扮演了谁,都做了些什么?你们到商店买了些什么?

  活动反思

  上完课后我发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对于这个游戏也很喜欢在玩得时候孩子们都懂得自己的角色身份,不会像上次那么的乱,也不会出现把角色搞混了,后面我发现到收银员把钱给了其他小朋友我想这跟我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次在指导的时候要先强调好规则和要求,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6

  观察对象:

  雅雅(6岁2个月),贝贝(3岁8个月),乐乐(6岁3个月)

  年龄段/班:

  混龄

  观察时间:

  15:20~16:20

  观察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于教育于各项活动当中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建议中也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我园是按年龄分班,在前期的户外角色游戏中,小朋友们有了混龄玩的经验,在室内角色游戏中许多小朋友们也产生了去隔壁班玩的愿望,因此,我们开展了“大带小”的室内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每周取若干个时间点开放各个班级的活动区,让幼儿自由穿梭其中寻找同伴开展游戏活动,让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游戏环境中充分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本班是大班,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小班,本班幼儿在与小班幼儿一同游戏中完成从“适应”到“接纳”再到“共同游戏”,在这一“大带小”的游戏过程中,大班幼儿多充当领导者与组织者来带领小班幼儿游戏,以至于缺乏对小班幼儿的谦让、关爱与责任,怎样通过混龄角色游增加本班幼儿的责任感,成为了本班最为关注的问题。

  观察目标: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观察过程:

  实录与分析

  观察实录:

  案例一

  游戏开始了,“海之家餐厅”的工作人员穿戴好服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位了,顾客们也从走廊的“材料超市”里拿了包包和手机等工具。这时来了一个小班的幼儿,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有点不知所错,雅雅牵起了一个小女孩的手,说“:我们一起去玩吧!”小女孩点点头,雅雅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女孩说:“我叫贝贝。”雅雅笑着说:“那你当我的宝宝,我当妈妈,好吗?”贝贝回答:“嗯……好。”

  雅雅说;“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吧,要自己去选食材哦!”说完她在餐厅门口的架子上拿了一个大托盘、两个纸盘、一个夹子,贝贝跟随着她进入了生鲜自选区,雅雅夹了一些蔬菜和鱼放在纸盘里,贝贝先只是看着她做这一切,过了一会儿她也开始选食材,但她并没有用夹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后惊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卫生,要用夹子,你也去门口拿一个夹子吧!”

  贝贝拿了夹子和纸盘后,夹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盘说:“宝宝,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银台付钱啦,你先去坐一会儿。”

  于是贝贝就在一个人餐桌旁的椅子上坐着等妈妈,此时收银台需要排队,而雅雅在却收银台旁玩起手机,迟迟没有回来……

  行为分析:

  在结伴而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贝贝作为小班幼儿,因年龄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较为胆怯,但对新朋友是接纳的态度。而雅雅作为大班幼儿,交往能力比较强,能够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并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带领下贝贝已经学会自助选食材了,但作为“新手妈妈”雅雅在游戏中,只是充当领导者来分配“任务”,责任感稍显不足,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自顾自玩起了别的游戏。

  案例二

  乐乐(服务员)看到贝贝(宝宝):“这是谁家的宝宝啊,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妈妈呢?”贝贝指着收银台方向回答:“妈妈在那边。”乐乐大声道:“宝宝一个人在餐厅,是很危险的呢,被坏人带走了怎么办?”

  雅雅(妈妈)听到了赶紧过来:“宝贝,你跟我一起吧。”贝贝紧紧跟随雅雅,在收银台用手机扫码付款后,雅雅得到了一个号码牌:“我们是2号!”接着她把托盘的食物送到厨房加工,对厨师说:“不要加辣椒,我的宝宝不能吃辣的。”雅雅带着贝贝坐到餐桌旁,忽然又想起来一件事:“我们一起去拿筷子吧,你会用筷子?”贝贝回答:“不会。”“没关系,我帮你拿一个叉子,我们还可以拿两杯奶茶,是免费送的呢。”这一次,雅雅没有留贝贝一个人……

  服务员乐乐叫号了:“2号,2号在哪里!”雅雅大声回答:“在这里,在这里!”乐乐把餐送到了,她们开始吃起来。进餐过程中,雅雅不时夹菜喂给宝宝:“宝宝乖,要多吃蔬菜!”当贝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时,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饱喝足后,雅雅:“宝宝,吃完饭我们去照相馆玩好吗?”贝贝:“好哇,妈妈,太好了。”贝贝起身准备离开,雅雅说到:“我们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行为分析:

  在服务员乐乐的提醒下,“新手妈妈”雅雅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再让宝宝一个人,并成为了“榜样妈妈”。大班幼儿处于爱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的阶段,混龄角色游戏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雅雅一直在关心和帮助贝贝,考虑到宝宝不能吃辣,特意嘱咐厨师“不要加辣椒”,还帮贝贝拿适合的餐具,提醒贝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这种关爱他人的行为,收拾玩具的责任心,不仅有利于自身社会情感的发展,对贝贝也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一)支持性策略

  1.丰富角色认知,了解角色的职责

  《指南》中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幼儿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现了成人的日常行为,但部分幼儿在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职责认识不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肤浅,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妈妈”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教师要在游戏前提供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帮助幼儿了解“妈妈”这一角色的职责和“妈妈带娃”时的要注意事项。同时,在游戏时,教师要多关注、多观察,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儿不能擅离职守,引导幼儿增强责任意识。

  2.混龄结对子,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

  经观察发现,小班的幼儿在混龄游戏中,比较胆怯,自主性不是很强,例如案例中的贝贝,一开始是不敢进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们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着“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采用“一对一”或“一带二”互相结对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儿固定带一到两位弟弟妹妹,增进孩子间的感情,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还可以将“大带小”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如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散步等其他活动时间与结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导大班幼儿从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游戏的快乐开始,学习如何让与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游戏、生活中学习关心、照顾他人,体验帮助比自己小的同龄人的快乐和自豪感,随着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间的配合会越来越默契。

  3.游戏回顾,及时开展有效的总结评价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每次游戏结束整理好区域后,教师应该让幼儿们静静地坐下来,回想游戏时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互相评价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儿互相评价后教师也要及时评价,对于尽职尽责和有创造性游戏的幼儿,教师要表扬和鼓励,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和指导,这样会让幼儿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师要表扬她热情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在游戏中关心照顾“宝宝”,结束后带“宝宝”一起收拾整理玩具,这也是非常有责任心的表现,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学习的,但游戏中也有问题,排队时让宝宝一个人在餐厅等,但好在经过提醒后很快就改正了,如何当一位有责任心的好“妈妈”,在带宝宝时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请雅雅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来谈一谈。让幼儿在鼓励和表扬中体会到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谈话增强责任意识,幼儿就会在以后的游戏中更加尽职尽责,收获良好的自我感觉、同伴的赞许、老师的表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反思与感悟

  著名教育家马卡边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离。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现在的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幼教工作者,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园的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是在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全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的活动,混龄角色游戏可以较好弥补同龄教育及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异龄观摩学习的机会。

  生活经验表明,小的孩子对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种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则喜欢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龄小的幼儿同时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幼儿交往,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幼儿比自己的能力强,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目标,这样的崇拜、羡慕是交往的原动力。年龄大的幼儿也喜欢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幼儿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认的需求、这种需求仅仅通过成人的评价并不能够满足,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赞扬、肯定、追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理和行为上的承认,和年龄小的幼儿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如何关心幼小,照顾、帮助别人,责任心在行动上有了很大的体现。而小班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在获得关心体验的基础上,对责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认识。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7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大多数是新生,对旧生都不是很了解的,通过这节课让幼儿能与人相处,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从表演中找到快乐,幼儿能表达清楚想表达的事,利用头饰使幼儿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 重点使幼儿能欣赏故事和懂得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 让幼儿乐于参与表演,并创编角色动作。

  3. 幼儿能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大家要团结合作,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难点:有些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语言表达不清楚。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拔萝卜》6张,幼儿用书。

  2. 准备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然后请出今天的小头饰。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3.教师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二.教师讲故事《拔萝卜》让幼儿欣赏和倾听。

  三.请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第一二三四五六张图片,分别提问:“这个萝卜是谁种的?老公公为什么要请老婆婆帮忙拔萝卜?老婆婆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小姑娘请了谁来帮忙?小黄狗又喊谁帮忙拔萝卜?小花猫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最后萝卜被谁拔起来了?”幼儿分别回答完后,让幼儿明白萝卜是大家共同努力才拔起来的。

  2.教师复述讲故事,让幼儿看挂图,并理解故事情节,让个别幼儿到台上看图讲这个故事,教师在一旁纠正幼儿的.发音和故事情节。

  四.表演故事情节。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头饰,让幼儿认识这些图片。请幼儿分别回答。

  2.表演故事,指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请几个幼儿老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让幼儿根据头饰做自己的动作和发出表演声音,教师指导纠正。

  3.复述故事情节,表演者跟着故事表演,其他幼儿仔细观看表演。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拔萝卜》,让幼儿从书中的“操作材料”中取出人物头饰,贴在自己的衣服上,和同桌的幼儿一起表演故事,教师分组观看指导。

  5.表演完后向幼儿提问:“萝卜是谁拔出来的?”请幼儿回答。

  五.教师小结。

  告诉幼儿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拔起萝卜

  教学反思

  通过上《拔萝卜》使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的参与意识很强,表达能力也比较清楚。在故事中幼儿领悟到“人多力量大”这样一个道理,活动结束时,有些孩子意犹未尽,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孩子们中能被老师叫起来表演的人只有少数。活动后,请幼儿到外面自由表演或创编。我觉得以后的语言活动,我应多加一些表演活动,让每一个有人都能展示自己,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演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大家要团结合作,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团结合作,这节课中有得有失,我觉得准备还不充分,有些幼儿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大多数幼儿都会表演《拔萝卜》,以后我会吸取这节的教学,让以后的教学能更好!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8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9

  游戏目的: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习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3、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数个,奶瓶数个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鸡毛掸、抹布、扫把、簸箕等 食品: 水果、蔬菜、鸡蛋、肉、面包、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汤匙等 家具:桌、椅、床、柜等 电器:电视机、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 已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早接待,区角活动时玩过“抱娃娃”的游戏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 ”,以娃娃的爸爸妈妈去上班,请小朋友帮忙照顾为题吸引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不是都参与游戏了,并以“客人”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以表扬的形式评价幼儿参加游戏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本班的娃娃家,整个的环境布置幼儿很喜欢,参与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的高,由于对角色游戏没有概念,也不理解,游戏的时候只有小部分的幼儿对角色有所了解,游戏后不会将物品归位。

  第二次活动指导:

  1、出示玩具“今天老师带了几个新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强玩具的现象,是否能正确地使用玩具。

  观察与推进:

  通过上次的.游戏,部分幼儿已能对角色进行分配(如:爸爸、妈妈、阿姨等),玩具扔满地的现象已好些了,可物品整理归位还不是很好,有待加强。(今天游戏时林睿小朋友提出家里可以有小客人吗?说:小客人不可以乱动别人家的东西。)

  第三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以“娃娃的肚子饿了,谁能帮他做饭吃啊?”为题,启发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 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请幼儿正确使用橱具。 ②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模仿动作情况,并以“小帮手”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组织幼儿和教师一起收拾玩具,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5、以“玩具笑了”评价游戏情况

  观察与推进:

  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时出现家里有好几个妈妈、好几个爸爸,陈悦涵、乐乐小朋友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当妈妈爸爸,并能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游戏环节比前两次好些了。

  第四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主题: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做客的时候应该怎样?别人是怎么招待你的 3 呢?引导幼儿说出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坐“等。

  2、教师请几位幼儿共同玩娃娃家给全体小朋友看。

  3、分配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角色,教师适当协调。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重点知道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并根 据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b、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c、注意加强幼儿间的联系,发展交往关系。

  5、结束,评价。

  阶段小结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教师提供的外形逼真的娃娃家用具,大部分幼儿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个别幼儿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发挥想象,但有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的进行游戏,教师会在下一次游戏中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比较大小、巩固“1”和“许多”

  2.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游戏的快乐

  3.认识水果,进一步感知秋季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果树三棵及果宝宝挂饰(苹果、桔子、梨)、音乐磁带、录音机

  2.把果宝宝挂饰挂在果树上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认识水果,并比较大小,进一步巩固“1”和“许多”

  活动难点

  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季的特征且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活动室

  小朋友,美丽的秋天里有好多的果宝宝成熟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果宝宝的家好吗?到了,我们休息一下(入座)

  二、基本部分:

  1.参观“果园”知道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

  这里就是果宝宝的家了,一个美丽的大果园,这里住着许多的`果宝宝,下面请小朋友参观一下,你认识哪些果宝宝,它叫什么名字?启发幼儿讲述果园的果宝宝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圆圆的桔子

  2.比较果宝宝的大小,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果宝宝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拿一个大一个小的苹果,让幼儿观察还有哪些果宝宝也是大的,哪些是小的?启发幼儿说出:大的叫什么?(果妈妈)小的叫什么?(果宝宝)。

  3.游戏:你想做什么水果,是想做妈妈,还是做宝宝,妈妈要选大的水果,宝宝选小的水果。先请个别幼儿上来选(5-6名)

  4.请幼儿自由上来摘,拿到大的就戴大的,小的就戴小的,大的是果妈妈,小的是果宝宝。

  5.游戏:《果宝宝找妈妈》

  老师先示范再请几组幼儿听音乐找。

  6.集体一起游戏二次

  7.送果宝宝回家,我们把一个一个的果妈妈和一个一个的果宝宝送到老师这里,我这里有多少果子啊?(许多)

  三、活动结束

  现在我们离开果园(听音乐)结束活动。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1

  一、情况分析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也是最为熟悉的主题。但是随着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游戏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逐渐有了超出娃娃家范畴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如有的抱着宝宝到阳台上观赏自然角的花草动物;有的进入别的娃娃家做客人;有的拎着篮子往返与娃娃家和玩具柜之间,“我去买米”“我去买菜”,玩具柜成了现实中的菜场……

  说明

  游戏水平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适宜环境条件,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是教师观察指导游戏的关键。

  二、游戏要求

  鼓励幼儿产生新的角色行为,大胆提出新主题。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娃娃家主题以外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电视机、遥控器、净水机等,菜场的各种菜、电子秤,公园的动物积木及栅栏等。

  (2)观察、捕捉幼儿的游戏动向,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3)材料的投放要有一定的预测性。如预测菜场、公园可能将成为新主题,而电子秤和动物积木,这些具有明显象征性的材料带有一定的暗示和启发的功能,比抽象替代物更能激发小班幼儿在新主题中的游戏情节和行为。

  2、丰富经验

  帮助幼儿积累生活中相关主题的语言、行为。先观察、再回忆后讨论,丰富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推进游戏的主题和情节。

  (1)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观察:“菜场有谁?”“公园有什么?”等等。

  (2)就“作客”、“买菜”、“买门票”等内容展开专门的讨论,启发幼儿分清不同角色、不同的职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角色用语、角色行为。如:当有客人来时,主人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买菜时顾客和营业员都说些什么?买门票时售票员将说些什么?

  3、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介绍提示游戏经验,激发幼儿自由选择与游戏欲望。如:“明明家上次有客人来,他们特地买了个大沙发,让客人座得舒舒服服,客人真高兴!”又如:“有娃娃家过生日、客人买来了大蛋糕,还送上美丽的鲜花,小寿星开心极了!”

  (2)进一步启发暗示幼儿大胆选择提出新主题:你还想玩什么?还需要什么?还增想加什么只要想做都可以试试等等。

  说明

  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和口吻引导幼儿选择游戏。尊重需要满足兴趣,鼓励

  幼儿开展自主意愿的游戏新主题,增强其自主性和自信心。

  1、自主展开

  (1)重点观察:幼儿是否产生新的游戏行为?新主题开展情况如何?认知经验是否具备?游戏材料是否充足?语言与交往是否存在困难?

  (2)针对上述观察结果,实行相应指导。

  (3)游戏外的指导:如观察发现娃娃家游戏局限于旧情节而无交往,教师可作为旁观者插话:如“宝宝今天生日,你们请谁来参加生日会?”以此启发幼儿走出家门,增进与新主题和平行主题的交往。

  游戏内指导:当观察发现游戏中没有语言的交往,如菜场一顾客用手指指“鱼”,营业员拿给他,顾客递上钱,营业员收下,顾客离去……这时教师可扮营业员(对顾客):“你好,你想买什么?这种青菜很便宜,只要一块钱一斤,多买一点吧……”或扮顾客(对营业员):“我想要买一斤萝卜,这萝卜新鲜吗?要多少钱?太贵了,再便宜点吧……”以帮助幼儿提高游戏角色的技能与行为。

  说明

  自主展开环节的指导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对于小班的幼儿应尽量多采用间接指导,与幼儿站在同等的地位,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自然的角色语言行为给幼儿以具体帮助。

  2、自发交流

  (1)“今天你做了自己想做的游戏吗?”“把你最开心的、最想说的事情告诉大家”。

  (2)择机营造氛围,激发全体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当娃娃家想出了净水机,交流时大家都来做客人,由主人请大家尝尝他的“净水”,“哇,真好喝呀!”让幼儿全都沉浸在游戏的.想象中。又如,有娃娃家招待客人时唱起了卡拉OK,交流时由集体点歌,在主人带领下共同高歌一曲,欢快的歌声回荡在教室,回荡在每个幼儿的心头。气氛热烈,幼儿的游戏体验极为深刻,兴趣需要得到满足。

  说明

  注重交流内容的趣味性、采用多样化的交流手段,激发幼儿的情绪情感交流活动富有吸引,力,更好的发挥小班幼儿游戏交流分享的效果。

  A对于新主题可用情景表演,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角色语言。如菜场营业员和顾客的对话:“你好,你要买什么?”“我要买……,多少钱?”“两块钱”等。

  说明

  菜场、公园等新的主题情节需要幼儿的交往,而语言是进行交往的工具。因此,促进幼儿游戏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交往用语,在游戏中也就是角色对话。其中,采用情景表演法,学习模仿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2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家庭成员、医生、警察、消防员等;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如何独立完成各种任务。

  2、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的角色服装,如医生、警察、消防员、家庭成员等;

  —准备不同角色相关的道具,如医生的医疗箱、警察的手铐和警棍等;

  —设计不同的情境,如家庭生活、医院、警察局、消防队等。

  3、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介绍不同的角色

  在幼儿园教室中摆放不同的角色服装和道具,引导幼儿逐个认识这些角色。可以通过故事、图画、视频等方式介绍他们的职责和行为规范。同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疑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阶段:角色扮演游戏

  根据设定好的情境,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穿上相应的服装。引导他们进入所设定的场景,并告诉他们每个角色应该如何行动和表演。例如,当扮演家庭成员时,可以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干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等。当扮演医生时,可以让幼儿学习如何仔细听取病人的症状,如何用玩具医疗器械给玩具进行治疗等。

  第三阶段:合作交流

  鼓励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当幼儿扮演医生时,可以与其他幼儿扮演病人交流并解释治疗方法。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帮助幼儿理解不同角色的.合作关系。

  第四阶段:总结和分享

  在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和分享。鼓励幼儿谈论他们玩的角色扮演游戏的感受,分享他们在游戏中学到的东西。同时,引导幼儿思考现实生活中这些角色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4、活动评估

  通过观察和互动,教师可以评估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可以包括幼儿对角色的理解程度、在游戏中所展示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对各个角色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的理解。

  通过角色游戏教案的实施,幼儿将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能够认识到不同角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并通过自主扮演角色的方式增强自身的自理和创造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3

  一、设计方案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在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能通过与材料和同伴互动,自然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个别幼儿还能发挥想象来进行游戏。但是,幼儿在游戏中普遍缺乏角色意识,游戏兴趣和注意力不太稳定,有时还会出现争抢的行为。部分幼儿的生活经验限制了自己的游戏行为。因此,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材料与环境准备

  1、游戏主题:医院材料投放:听诊器、盐水瓶、药瓶、×光片等。

  2.游戏主题:理发店 材料投放:化妆品、梳子、夹子、发型图等。

  3.游戏主题:面包房 材料投放:各式面包玩具,蛋糕盒、水果图片,橡皮泥、模具等。

  4游戏主题:娃娃家 材料投放:餐具、装扮物、娃娃,微波炉、洗衣机(自制)等。

  5.游戏主题:动物园 材料投放:积木、各类动物玩具,食物等。

  6.游戏主题:小舞台 材料投放:各种头饰、演出服装,话筒、伴奏小乐器等。

  7.游戏主题:小汽车 材料投放:方向盘、油门刹车标记、加油器、小工具等。

  (三)近阶段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激发初步的与同伴交往的意识。

  2.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幼儿大胆反映生活经验。

  3游戏后,幼儿能自己把玩具摆放整齐。

  (四)教师观察要点

  1.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意识,是否愿意模仿相关的行为?

  2游戏中幼儿与投放材料之间的互动是否适宜,材料的调整与补充?

  3幼儿游戏情节是否有所发展?

  二、幼儿游戏活动记录

  (一) 游戏中,部分幼儿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摆弄玩具,他们会将生活中的事物在游戏中反映出来。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娃娃家游戏内容始终没有新的发展,而点心师对卖饼干的兴趣也在逐渐消退。在游戏中我还发现有些幼儿提出了给娃娃过生日的想法,但显然目前娃娃家所提供的材料限制了他们的游戏行为。

  教师调整:为幼儿提供可以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向家长求助收集废旧蛋糕盒,并在上面贴上水果标记;制作水果图片,以便幼儿能够一一对应将水果图片插入标记中。

  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果然吸引了点心师的注意,他们很专注地开始制作水果蛋糕。娃娃家的妈妈、动物园的饲养员纷纷来到面包房对售货员说:“今天娃娃过生日了,我要买一个蛋糕。…今天小白兔过生日了,我想送个蛋糕给它。”面包房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在娃娃家、动物园里,幼儿们围在一起开始唱起生日歌、切蛋糕,玩得很开心。

  分析与反思:教师调整材料的依据来自于幼儿的需要。材料投放之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了表现的机会,丰富的游戏行为便随之产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蕴含的游戏目标——兴趣激发、专注力培养等得到了体现,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也增强了。可见,能满足幼儿游戏意愿的材料能诱发幼儿积极的'游戏和交往行为。

  (二) 在一次游戏后的交流活动中,我和幼儿讨论起了“冬天怎样保暖”这个话题。在我的鼓动下,第二天便有些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冬天用的防护用品,如面霜等。于是,我将这些材料放进了娃娃家。可观察下来,幼儿在游戏时并没有使用这些材料,个别幼儿能想到出门时要帮娃娃穿好衣服,但都没想到帮娃娃涂面霜。显然,娃娃家过于繁多的材料,以及幼儿对涂面霜经验的缺乏影响了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调整:教师有目的地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回忆冬天妈妈带孩子出门时的情景,重点演示“涂面霜”的细节。在随后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大多都没有忘记“给娃娃涂面霜”这个细节。

  分析与反思: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难免出现忽视游戏材料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做游戏时可通过谈话交流、情景演示的方式,揭示材料与游戏行为之间的关系,甚至将个别幼儿的经验扩展到所有幼儿身上,以此让幼儿的游戏行为变得有意义,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静安区余姚路幼儿园 潘炜)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明白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二、活动预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三、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爱当谁?都做些什么情况? (教师依照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觉: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情况?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咨询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1、咨询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如何办?

  2、讨论:如何样招待小客人?如何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四、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情况?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5

  游戏目的:

  1、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2、体验炊事人员的辛苦和繁忙,做到尊重和热爱炊事员叔叔和阿姨。

  3、培养协作精神和礼貌待客的文明行为。

  游戏准备:

  布置场景、炊具、蔬菜、食品。

  游戏玩法:

  1、老师指导幼儿分配角色,有炊事员、服务员、厨师、顾客等然后开始游戏。

  2、炊事员四人分两组,两人摘菜、洗菜、切菜,准备炒菜,两人用橡皮泥蒸馒头,做拉面等。

  3、服务员热情迎接顾客,当顾客入座后,服务员询问顾客要什么菜,并把菜名报道厨师那里。

  4、厨师按一定程序如:先放油、再放花椒、葱花,最后放菜等,开始做菜。

  5、服务员边说“来了、来了!”,边将做好的菜送到顾客的餐桌上。(这是顾客应该说:谢谢你)。

  6、顾客吃着菜,老师问他们厨师做的菜好吃不,并逐一问顾客自己点的哪一样菜,为什么要点这个菜。比如顾客说:“我点的是芹菜,因为芹菜里含有好多铁元素,常吃芹菜能预防缺铁性贫血。”“我点的是香菜,因为香菜里含有很多的钙元素,多吃香才能使我们的骨骼和牙齿正常发育。”“我点的`是大白菜,大白菜里面含有好多被称为‘生命之花’的锌,常吃大白菜能增强抗病能力,保护皮肤健康。”

  7、服务员询问顾客要馒头还是面条,顾客:“还是一人一碗面条吧”,服务员上面条。

  8、顾客与服务员结账,正确使用人民币,然后服务员与顾客有礼貌的道别,服务员并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优)小班角色游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相关文章:

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教案11-26

角色游戏小班教案04-07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01-02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1-12

角色游戏教案小班10-12

【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2-09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推荐】12-09

【精】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2-09

【推荐】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2-0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优)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中的一种,是再现成人现实生活情景的一个窗口。”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家庭生活中的人物角色选择扮演,并模仿家庭中及周围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行为动作和语言,同时在对周围环境各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情感与态度。“娃娃家”游戏是观察幼儿行为的重要窗口之一,可以较好地反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因此,研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一、各年龄段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行为特点

  1.小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主要是单一地操作和摆弄材料,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如扮演爸爸或妈妈给“娃娃”做饭、照顾“娃娃”等。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转移,因此他们的角色行为也容易转移,同时,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他人,如看到其他幼儿在炒菜则会放下手上在为“娃娃”打扮的工作,也跑过去炒菜。

  小班幼儿的“娃娃家”游戏情节会较多,主要是以简单的操作为主,很多情况下不会垂直扩展下去,有的甚至会消失。例如,一些幼儿说自己的“娃娃”生病了,却没有后续行动,转而做其他事,并没有出现带“娃娃”去看病的情节。

  2.中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中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能够自己协商分配游戏角色,能了解角色的行为并扮演得更加生动。

  中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过程比较细致。例如,扮演妈妈的幼儿知道包饺子时先将需要的各种菜剁成馅儿,装进盘子里,再用棍子将饺子皮擀好,然后开始包饺子,最后将饺子放人锅中。此外,幼儿的创造性行为也有了初步的发展,中班幼儿的游戏情节也变得更加丰富,游戏的活动区域也从家庭延伸至周围环境,如带娃娃去游乐园玩、去小吃店吃东西、去电影院看电影等。

  在“娃娃家”游戏中,中班幼儿在语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之间语言交往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并且体现在行为上。例如,“妈妈”说:“你奶粉冲好了吗?宝宝饿了。”“爸爸"回答:“知道了,再等会儿吧。”“妈妈"会继续交流:“我先抱孩子出去散散步,待会儿再回来。”

  3.大班幼儿的行为特点

  一方面,大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游戏,会进行过生日、请客、看病等主题游戏,游戏行为不再只是在某一区域内单一进行,能够扩展到其他区域,如带“娃娃”去超市买东西、带“娃娃”去医院看病等一系列延伸出来的游戏。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的游戏情节也逐渐丰富起来,如带“娃娃”去医院看病时不再局限于只知道给“娃娃”打针,而学会了听心跳、测体温等。另一方面,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合作,能与同伴一起协商完成某一项任务。例如做饭时,幼儿能协商分配任务,一个负责洗菜,一个负责煮菜;吃饭时,一个抱“娃娃”,一个喂“娃娃”。

  二、“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行为的案例分析

  1.“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破坏公物”的行为在一些幼儿园的“娃娃家”,虽然配有各种形象逼真的小家具等,但是,真正可供幼儿拿在手里玩的玩具或游戏材料却从种类到数量都很少,尤其缺乏可供幼儿用作象征物的非结构性材料。因此在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中,一些幼儿会将“娃娃家”中的现有材料“毁坏”来达到自己想要效果,从而使游戏继续进行。幼儿的这种行为经常遭到误解,被认为是“破坏公物”的行为。

  [案例]“娃娃家”里,雨萱翻炒着锅里的塑料玩具,因为塑料玩具太大,导致炒好的“菜”根本装不进碗里。她小脑袋灵机一动,小心翼翼地看看四周,确认没人发现后,就把长长的菜放在地上,用脚使劲地踩碎,以便能够将菜装进碗里。踩得差不多的时候,她将踩好的碎片重新放到锅里翻炒,然后倒进碗里。教师没有发现雨萱的“破坏行为”,她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满足和快乐。

  如果教师看到幼儿的这种行为,一般会把这种行为归结为“不爱护公物”并加以纠正。但是,幼儿这么做的原因在于教师所提供的游戏材料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完全逼真的成品玩具并不能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充分支持。所以,幼儿只能通过“破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冲突行为

  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除了受其年龄特点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幼儿的游戏需求和情感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案例】今天“娃娃家”请客,会有许多小客人来做客。于是大家都忙了起来。忽然“砰"的一声,只见煮好的“菜”撒得满地都是,大家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看见莉莉将煮好的“菜”都撒在地上,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娃娃家”变得杂乱不堪,幼儿也开始不满莉莉的行为,甚至有些幼儿让莉莉离开“娃娃家”。这时教师来到莉莉身边,摸了摸她的头问道:“怎么了,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能不能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莉莉低着头委屈地说道:“‘爸爸’‘妈妈’不炒我洗干净的‘菜’。”教师听后恍然大悟。

  莉莉在游戏中因为自己被同伴忽视而不愉快,因此采用扔东西的方式解决:一方面是通过扔东西来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另一方面则是想引起同伴与教师的关注。由于小班幼儿情绪发展还不稳定,他们不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较弱,无法和同伴自主协商,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和矛盾,必须在成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矛盾与冲突。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进程,了解幼儿的游戏意愿。在观察过程中,幼儿间产生冲突时,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前提下,教师可巧妙运用角色扮演,平行介入游戏,帮助幼儿解决矛盾与冲突。

  3.“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不知所措”行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幼儿的行为表现。这就说明“有些幼儿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有些幼儿知道游戏角色的职责,有些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所扮演的角色,而当幼儿不理解角色时,其游戏则‘停顿了’”。

  [案例】小宇和小彤今天在“娃娃家”扮演的分别是爸爸和妈妈,小宇在戴上了“爸爸”的牌子后说道:“我今天是‘爸爸’,我要烧好多好吃的菜。”说完便搬出了一堆材料,开始着手烧起菜来。小彤是“妈妈”,但是觉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做什么,看到“爸爸”在烧菜了,就站在门边和路过的幼儿打招呼,而不顾小床上凌乱的衣服。这时教师看见小彤不知所措的样子,就建议她去将床上的.衣服洗洗、晒晒,于是小彤听从教师的建议,将衣服拿出来,挂在衣架上晒。在“娃娃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一些幼儿只停留在摆弄材料的层面,而不知道如何使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幼儿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解单一,没有真正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时、适当、有重点地指导,帮助幼儿树立对角色及角色行为的正确认识。

  4.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遵守规则的行为

  幼儿的游戏是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游戏的社会性主要体现之一是游戏中的行动规则,“游戏虽然没有从外部输入规则,但是游戏有内蕴的规则”。“娃娃家”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关系,并且模仿着人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和行为准则。

  [案例]在玩“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的浩浩刚刚下班回来,扮演孩子的毛毛看到“爸爸”回来了,就说:“爸爸辛苦了,您坐在沙发上休息吧,我们来做饭。”

  [案例]扮演妈妈的琪琪抱着“娃娃”,嘴里说着“孩子生病了”,然后找来体温计帮“娃娃”量了体温,对“娃娃”说:“你发烧了,妈妈知道你难受,马上带你去医院看病。"说完抱着“娃娃”去了“医院”。

  从上述的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逐渐理解游戏中角色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努力用社会认可的方式行动,这即是游戏中潜藏的“规则”。在上述游戏中,幼儿遵守规则是愉快的、乐意接受的,并且从中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规则,也能够理解他人的角色行为和规则。这有效地对幼儿的社会性进行了锻炼。

  5.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解决问题

  幼儿应成为活动的主动探索者,在探索中发现快乐。“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园中各年龄段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应让幼儿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组成部分。

  【案例】晨晨在游戏中想用被子把“娃娃”包起来。但是晨晨发现把被子横着包“娃娃”不够长,“娃娃”的脚会露在外面。于是,晨晨又把被子竖着包裹“娃娃”,发现被子不够宽。晨晨甚是苦恼,尝试着各种方法。时间慢慢过去了,晨晨终于发现了如何将“娃娃”包起来的办法:将“娃娃”放在被子的对角线位置就能成功地将“娃娃”包好。晨晨包好了“娃娃”,心情非常愉快。

  案例中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深刻地体会到了游戏的魅力。如果晨晨不是通过自己探索,而是由教师来告诉她怎么做,那么她可能就体会不到解决问题后的愉快心情。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退缩,锻炼意志,获得满足,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6.“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化”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时,必须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来观察和体验世界,逐渐学会理解他人。

  [案例]在“娃娃家”游戏中,小艾和彬彬分别扮演妈妈和爸爸,两个人正在为“娃娃"准备晚饭,但是两个人的意见有了分歧。“妈妈”小艾提议包饺子吃,“爸爸”彬彬不同意,提议煮面条。在一番争论后,彬彬妥协了,同意小艾吃饺子的建议。案例中,一方面幼儿清楚自己不是妈妈和爸爸,但必须站在游戏中“妈妈”和“爸爸”的角色立场上思考问题、计划行动,这样游戏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在游戏中,由于幼儿的意见不一致,幼儿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和看待问题,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相互协调合作。这有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

  三、教师在“娃娃家”游戏的指导策略

  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在“娃娃家”游戏中使幼儿的行为获得发展并且收获游戏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幼儿在“娃娃家”的行为及提供适合的指导策略。

  1.巧妙地运用角色适时介入

  小班幼儿角色意识还不清晰,对角色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游戏中经常容易遗忘角色和转换角色。教师此时应以游戏角色介入,利用自己扮演的角色向幼儿示范游戏规则,在幼儿不知如何继续游戏时加以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气氛下接受教师的指导。这种方式既不会干扰幼儿游戏,又能以轻松愉快、潜移默化的指导方式促进幼儿游戏。

  2.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经验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尤其受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影响了小班幼儿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因此,特别需要教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视野。”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虽然是以模仿为主,同时也需要借助相关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是幼儿游戏的直接基础,因此让幼儿再现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积累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娃娃家”游戏的前提,也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

  3.根据幼儿需要,帮助其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幼儿往往会在游戏中生成新的游戏,若没有教师的指导,这种需求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应帮助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如在“娃娃家”中,“妈妈”下班了,但是还不想回家,在走廊中走来走去,若有所思地说:“我要去买东西。”如教师关注到幼儿的这种需求,则“小商店”的游戏主题将应运而生,游戏便得到了拓展与延伸。

  4.在“娃娃家”投放恰当的材料和玩具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玩具的需求不同。例如,小班“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应是幼儿熟悉的,并且体积较大,色彩鲜明,重量较轻;中班则应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积累,适当添加一些拓展材料以促进幼儿角色扮演的发展。

  5.为幼儿适时提供一些与情节有关的玩具、物品

  “适时增添材料。小班初期,幼儿的游戏开展多依赖于操作材料,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随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随时增添”。例如,当幼儿要给发烧的“娃娃”测体温时,教师可以适时投放有关体温测量的材料。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水平不同,“小班中期,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游戏主题内容的逐渐丰富、游戏情节的不断完善,教师除了要提供一些成形的玩具外,还可提供一些与情节有关的物品”,如在“娃娃家”投放太阳帽、雨伞时,幼儿知道有太阳应戴着太阳帽出门、下雨时打着雨伞出门。

  “娃娃家”游戏是观察幼儿行为的最佳窗口,可以较好地反映和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娃娃家”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与教师来说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游戏方式,而是一种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获得各方面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教师则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2

  一、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因物而引发的,因此我们会看到娃娃家妈妈不断烧着一盘又一盘菜,始终不离开煤气社;会看到理发店叔叔就在整场游戏中为娃娃理发;我们还会看到幼儿在游戏中“朝三暮四”,刚才还是娃娃家的妈妈,忙着在煤气社前摆锅弄碗的,一会儿又操起了吹风机给别人去理发了;刚才还好端端的做着幼儿园老师,弹奏着钢琴(玩具钢琴),一会儿又走进了“手术室”给娃娃开刀;我们甚至还能见到有的小幼儿会两只手握着三四样他喜欢的玩具跑东跑西,忙得不亦乐乎……玩具是幼儿游戏真正的“兴奋点”,教师面对这些情景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因为这是幼儿年龄所造成的。教师因该允许幼儿的行为,并从重不断挖掘幼儿的“闪光点”发展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目的

  喜欢班里的角色游戏,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担任的角色,愿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入游戏。

  三、游戏准备

  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玩具,尤其是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的玩具,供幼儿玩耍。要注意的是玩具不仅要保质,而且要保量,一个班级里多几样相同的玩具,可以满足较多幼儿的游戏需要。另外在选择玩具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分寸,比如小班医院里可以出现听诊器,体温计、针筒等,如血压计则可暂缓出示,因为类似的经验幼儿会较少。

  四、幼儿指导

  观察幼儿游戏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鼓励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游戏,按意愿大胆游戏。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他们会很偶然地反映出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一会儿,脑海里什么也没有了,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游戏时要及时地分享幼儿的幼儿的游戏情绪,有时甚至要去感染幼儿,如:看见娃娃家爸爸再不停的打蛋,教师说:“爸爸,真好!你在打蛋啊?孩子吃了你烧的蛋身体可好啦!”结果爸爸打蛋更起劲了。如,老师看见娃娃家妈妈弯着腰把娃娃立在地上,象在教娃娃走路,老师马上说:“你在教娃娃走路啊!真了不起!”妈妈听了带着娃娃走的更起劲了。

  有很多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交流游戏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这样做,即可以让幼儿的情绪感上获得满足,也可以逐步培养起幼儿的角色意识。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适时给予幼儿一些帮助。譬如教师会在马路上问那些手上握着各种玩具的孩子:“你到底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你呀?”以帮助幼儿确定自己的游戏的身份。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提问帮助幼儿搞清玩具的使用,如教师指着吹风机问:“能用这个帮我吹吹头发吗?”“……”当教师看见出现在眼前的医生刚刚还是妈妈时,教师只要再问:“你现在真的是医生吗?”幼儿的回答只要是肯

  定的`,教师则可以“安安心心”地请她看病,因为随时更换角色是小班上期幼儿常见的现象。

  小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还常常模仿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去做的事如发洪水、地震、喝醉酒、着火……这些再电视里看到的事搬到游戏中,他们只顾大喊大叫,只顾着将所有的东西仍在地上真是乐此不彼;这时教师的指导尤其要机智,不压制幼儿,不讲大道理,转移孩子的兴奋点,能让幼儿对其他事物有兴趣,如教师拿出一只大瓶子,用红纸一裹,“灭火器来了!”幼儿一下子注意到教师手中的这个宝贝上,教师说:“这个红瓶子送给你们,家里有它,就在也不会着火了!”

  总之,小班上期幼儿的游戏是宽松的,每个幼儿都是各自的水平发展,不同的意思,不同的经验都会呈现出各种游戏内容,因此在游戏中仔细观察、适时指导,能够促进孩子的游戏发展。这里适时指导必须还游戏本色、认可幼儿年龄特点为前提。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3

  游戏内容

  琪琪家厨房、洗衣房、卧室,甜甜医院配药室、病房,巧虎超市、送货车,奶茶铺,133公共汽车,银行取款机

  游戏材料

  游戏角色挂牌,自动取款机:银行卡、一米线等

  游戏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扮演喜欢的角色,有初步的角色意识,并在分享时愿意告诉大家。

  2、愿意和大家一起想想说说关于知道的自动取款机的事情。

  重点观察

  1、幼儿来园后是否主动去找角色牌子挂起来参加游戏。

  2、幼儿如何使用自动取款机的'。

  交流分享

  1、介绍:“你今天在哪里上班?”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介绍:我今天是巧虎超市的收银员……

  2、讨论:关于银行取款机

  1)这是什么?——了解正确的名称:银行的取款机。

  2)你和谁一起去过银行?——了解多少幼儿有经验。

  3)你看见是怎么用取款机的?——了解银行卡(老师出示为幼儿制作的“银行卡”告诉幼儿应该按照小组放置)。

  4)请个别幼儿尝试使用。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4

  一、活动内容:角色游戏《快乐街》

  二、活动准备:

  1.尝试在游戏中渗透有关庆"新年"的情节内容。

  2.乐意与同伴有礼貌地交往,体验交往与分享"庆'新年'"游戏的快乐。

  三、游戏准备:

  1.划分好各角色区,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

  2.丰富幼儿有关庆"新年"的生活经验。

  3.幼儿已按意愿选择好游戏角色。

  四、游戏过程:

  (一)谈话,引出游戏主题。

  1.师:前几天天我们一起过了一个什么节日?是怎样过的.?我们快乐街上也要为宝宝和小朋友们过"新年"节。

  (二)提出游戏要求。

  1.师:娃娃家怎么为宝宝过"新年"节呢?客人可以买什么礼物送给宝宝?送的时候对宝宝说些什么话?超市、幼儿园等部门又可以怎样来为小朋友过节日?谁来介绍一下。

  2.师:过"新年"节大家都会很开心,除了说祝福的话和送礼物,还要有礼貌,等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来说说你们的开心事,好吗?

  (三)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并以顾客的身份去买礼物送礼、坐客等,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

  (五)游戏评价。

  1.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把开心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开心的原因)。

  2.师:有没有遇到困难呢?是怎样解决的?(幼儿交流,视情况加以讨论)2.教师小结:今天我也很开心,我们快乐街上的小市民都很有礼貌,还为宝宝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过了"新年"节,现在老师也祝福大家: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六)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商店购物的基本程序:选择商店→付款,能到商店。

  2、初步使用礼貌用语。

  3、懂得商店卖的东西不只是一种,会有很多。

  活动准备

  投放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饮水机,收银台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新增的商店游戏材料,导入游戏。

  1、教师:之前我们也玩了“买东西”的游戏,学会到商店购物。懂得要怎么样去买,上星期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开了一家商店,我们也看过商店里都有哪些东西。

  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到小朋友们对商店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总觉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们也会混了以为商店里只有一种东西可以,不对的哦!商店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买的`。(教师出示新增的商店材料,如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到商店里买东西了。

  2、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商店购物的流程:选择商品→付款。

  二、教师:在上次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直忙着煮饭炒菜,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还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有了商店,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还可以去哪里呢?有谁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商店要谁来看店呢?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做家务要分工。

  2、商店的营业员与顾客之间要使用礼貌用语,上次啊!老师发现到很多小朋友们都很没礼貌,不管是当老板还是当营业员,还有客人来了他们也不会去招待。

  四、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到商店购物的情况。

  2、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丰富游戏情节,提醒他们去商店买东西等。

  3、提醒营业员和顾客使用礼貌用语。

  五、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扮演了谁,都做了些什么?你们到商店买了些什么?

  活动反思

  上完课后我发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对于这个游戏也很喜欢在玩得时候孩子们都懂得自己的角色身份,不会像上次那么的乱,也不会出现把角色搞混了,后面我发现到收银员把钱给了其他小朋友我想这跟我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次在指导的时候要先强调好规则和要求,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6

  观察对象:

  雅雅(6岁2个月),贝贝(3岁8个月),乐乐(6岁3个月)

  年龄段/班:

  混龄

  观察时间:

  15:20~16:20

  观察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于教育于各项活动当中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建议中也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我园是按年龄分班,在前期的户外角色游戏中,小朋友们有了混龄玩的经验,在室内角色游戏中许多小朋友们也产生了去隔壁班玩的愿望,因此,我们开展了“大带小”的室内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每周取若干个时间点开放各个班级的活动区,让幼儿自由穿梭其中寻找同伴开展游戏活动,让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游戏环境中充分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本班是大班,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小班,本班幼儿在与小班幼儿一同游戏中完成从“适应”到“接纳”再到“共同游戏”,在这一“大带小”的游戏过程中,大班幼儿多充当领导者与组织者来带领小班幼儿游戏,以至于缺乏对小班幼儿的谦让、关爱与责任,怎样通过混龄角色游增加本班幼儿的责任感,成为了本班最为关注的问题。

  观察目标: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观察过程:

  实录与分析

  观察实录:

  案例一

  游戏开始了,“海之家餐厅”的工作人员穿戴好服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位了,顾客们也从走廊的“材料超市”里拿了包包和手机等工具。这时来了一个小班的幼儿,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有点不知所错,雅雅牵起了一个小女孩的手,说“:我们一起去玩吧!”小女孩点点头,雅雅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女孩说:“我叫贝贝。”雅雅笑着说:“那你当我的宝宝,我当妈妈,好吗?”贝贝回答:“嗯……好。”

  雅雅说;“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吧,要自己去选食材哦!”说完她在餐厅门口的架子上拿了一个大托盘、两个纸盘、一个夹子,贝贝跟随着她进入了生鲜自选区,雅雅夹了一些蔬菜和鱼放在纸盘里,贝贝先只是看着她做这一切,过了一会儿她也开始选食材,但她并没有用夹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后惊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卫生,要用夹子,你也去门口拿一个夹子吧!”

  贝贝拿了夹子和纸盘后,夹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盘说:“宝宝,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银台付钱啦,你先去坐一会儿。”

  于是贝贝就在一个人餐桌旁的椅子上坐着等妈妈,此时收银台需要排队,而雅雅在却收银台旁玩起手机,迟迟没有回来……

  行为分析:

  在结伴而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贝贝作为小班幼儿,因年龄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较为胆怯,但对新朋友是接纳的态度。而雅雅作为大班幼儿,交往能力比较强,能够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并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带领下贝贝已经学会自助选食材了,但作为“新手妈妈”雅雅在游戏中,只是充当领导者来分配“任务”,责任感稍显不足,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自顾自玩起了别的游戏。

  案例二

  乐乐(服务员)看到贝贝(宝宝):“这是谁家的宝宝啊,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妈妈呢?”贝贝指着收银台方向回答:“妈妈在那边。”乐乐大声道:“宝宝一个人在餐厅,是很危险的呢,被坏人带走了怎么办?”

  雅雅(妈妈)听到了赶紧过来:“宝贝,你跟我一起吧。”贝贝紧紧跟随雅雅,在收银台用手机扫码付款后,雅雅得到了一个号码牌:“我们是2号!”接着她把托盘的食物送到厨房加工,对厨师说:“不要加辣椒,我的宝宝不能吃辣的。”雅雅带着贝贝坐到餐桌旁,忽然又想起来一件事:“我们一起去拿筷子吧,你会用筷子?”贝贝回答:“不会。”“没关系,我帮你拿一个叉子,我们还可以拿两杯奶茶,是免费送的呢。”这一次,雅雅没有留贝贝一个人……

  服务员乐乐叫号了:“2号,2号在哪里!”雅雅大声回答:“在这里,在这里!”乐乐把餐送到了,她们开始吃起来。进餐过程中,雅雅不时夹菜喂给宝宝:“宝宝乖,要多吃蔬菜!”当贝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时,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饱喝足后,雅雅:“宝宝,吃完饭我们去照相馆玩好吗?”贝贝:“好哇,妈妈,太好了。”贝贝起身准备离开,雅雅说到:“我们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行为分析:

  在服务员乐乐的提醒下,“新手妈妈”雅雅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再让宝宝一个人,并成为了“榜样妈妈”。大班幼儿处于爱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的阶段,混龄角色游戏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雅雅一直在关心和帮助贝贝,考虑到宝宝不能吃辣,特意嘱咐厨师“不要加辣椒”,还帮贝贝拿适合的餐具,提醒贝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这种关爱他人的行为,收拾玩具的责任心,不仅有利于自身社会情感的发展,对贝贝也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一)支持性策略

  1.丰富角色认知,了解角色的职责

  《指南》中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幼儿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现了成人的日常行为,但部分幼儿在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职责认识不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肤浅,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妈妈”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教师要在游戏前提供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帮助幼儿了解“妈妈”这一角色的职责和“妈妈带娃”时的要注意事项。同时,在游戏时,教师要多关注、多观察,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儿不能擅离职守,引导幼儿增强责任意识。

  2.混龄结对子,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

  经观察发现,小班的幼儿在混龄游戏中,比较胆怯,自主性不是很强,例如案例中的贝贝,一开始是不敢进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们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着“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采用“一对一”或“一带二”互相结对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儿固定带一到两位弟弟妹妹,增进孩子间的感情,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还可以将“大带小”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如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散步等其他活动时间与结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导大班幼儿从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游戏的快乐开始,学习如何让与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游戏、生活中学习关心、照顾他人,体验帮助比自己小的同龄人的快乐和自豪感,随着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间的配合会越来越默契。

  3.游戏回顾,及时开展有效的总结评价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每次游戏结束整理好区域后,教师应该让幼儿们静静地坐下来,回想游戏时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互相评价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儿互相评价后教师也要及时评价,对于尽职尽责和有创造性游戏的幼儿,教师要表扬和鼓励,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和指导,这样会让幼儿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师要表扬她热情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在游戏中关心照顾“宝宝”,结束后带“宝宝”一起收拾整理玩具,这也是非常有责任心的表现,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学习的,但游戏中也有问题,排队时让宝宝一个人在餐厅等,但好在经过提醒后很快就改正了,如何当一位有责任心的好“妈妈”,在带宝宝时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请雅雅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来谈一谈。让幼儿在鼓励和表扬中体会到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谈话增强责任意识,幼儿就会在以后的游戏中更加尽职尽责,收获良好的自我感觉、同伴的赞许、老师的表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反思与感悟

  著名教育家马卡边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离。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现在的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幼教工作者,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园的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是在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全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的活动,混龄角色游戏可以较好弥补同龄教育及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异龄观摩学习的机会。

  生活经验表明,小的孩子对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种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则喜欢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龄小的幼儿同时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幼儿交往,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幼儿比自己的能力强,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目标,这样的崇拜、羡慕是交往的原动力。年龄大的幼儿也喜欢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幼儿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认的需求、这种需求仅仅通过成人的评价并不能够满足,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赞扬、肯定、追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理和行为上的承认,和年龄小的幼儿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如何关心幼小,照顾、帮助别人,责任心在行动上有了很大的体现。而小班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在获得关心体验的基础上,对责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认识。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7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大多数是新生,对旧生都不是很了解的,通过这节课让幼儿能与人相处,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从表演中找到快乐,幼儿能表达清楚想表达的事,利用头饰使幼儿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 重点使幼儿能欣赏故事和懂得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 让幼儿乐于参与表演,并创编角色动作。

  3. 幼儿能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大家要团结合作,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难点:有些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语言表达不清楚。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拔萝卜》6张,幼儿用书。

  2. 准备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然后请出今天的小头饰。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3.教师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二.教师讲故事《拔萝卜》让幼儿欣赏和倾听。

  三.请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第一二三四五六张图片,分别提问:“这个萝卜是谁种的?老公公为什么要请老婆婆帮忙拔萝卜?老婆婆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小姑娘请了谁来帮忙?小黄狗又喊谁帮忙拔萝卜?小花猫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最后萝卜被谁拔起来了?”幼儿分别回答完后,让幼儿明白萝卜是大家共同努力才拔起来的。

  2.教师复述讲故事,让幼儿看挂图,并理解故事情节,让个别幼儿到台上看图讲这个故事,教师在一旁纠正幼儿的.发音和故事情节。

  四.表演故事情节。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头饰,让幼儿认识这些图片。请幼儿分别回答。

  2.表演故事,指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请几个幼儿老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让幼儿根据头饰做自己的动作和发出表演声音,教师指导纠正。

  3.复述故事情节,表演者跟着故事表演,其他幼儿仔细观看表演。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拔萝卜》,让幼儿从书中的“操作材料”中取出人物头饰,贴在自己的衣服上,和同桌的幼儿一起表演故事,教师分组观看指导。

  5.表演完后向幼儿提问:“萝卜是谁拔出来的?”请幼儿回答。

  五.教师小结。

  告诉幼儿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拔起萝卜

  教学反思

  通过上《拔萝卜》使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的参与意识很强,表达能力也比较清楚。在故事中幼儿领悟到“人多力量大”这样一个道理,活动结束时,有些孩子意犹未尽,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孩子们中能被老师叫起来表演的人只有少数。活动后,请幼儿到外面自由表演或创编。我觉得以后的语言活动,我应多加一些表演活动,让每一个有人都能展示自己,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演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大家要团结合作,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团结合作,这节课中有得有失,我觉得准备还不充分,有些幼儿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大多数幼儿都会表演《拔萝卜》,以后我会吸取这节的教学,让以后的教学能更好!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8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9

  游戏目的: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习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3、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数个,奶瓶数个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鸡毛掸、抹布、扫把、簸箕等 食品: 水果、蔬菜、鸡蛋、肉、面包、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汤匙等 家具:桌、椅、床、柜等 电器:电视机、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 已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早接待,区角活动时玩过“抱娃娃”的游戏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 ”,以娃娃的爸爸妈妈去上班,请小朋友帮忙照顾为题吸引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不是都参与游戏了,并以“客人”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以表扬的形式评价幼儿参加游戏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本班的娃娃家,整个的环境布置幼儿很喜欢,参与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的高,由于对角色游戏没有概念,也不理解,游戏的时候只有小部分的幼儿对角色有所了解,游戏后不会将物品归位。

  第二次活动指导:

  1、出示玩具“今天老师带了几个新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强玩具的现象,是否能正确地使用玩具。

  观察与推进:

  通过上次的.游戏,部分幼儿已能对角色进行分配(如:爸爸、妈妈、阿姨等),玩具扔满地的现象已好些了,可物品整理归位还不是很好,有待加强。(今天游戏时林睿小朋友提出家里可以有小客人吗?说:小客人不可以乱动别人家的东西。)

  第三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以“娃娃的肚子饿了,谁能帮他做饭吃啊?”为题,启发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 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请幼儿正确使用橱具。 ②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模仿动作情况,并以“小帮手”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组织幼儿和教师一起收拾玩具,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5、以“玩具笑了”评价游戏情况

  观察与推进:

  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时出现家里有好几个妈妈、好几个爸爸,陈悦涵、乐乐小朋友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当妈妈爸爸,并能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游戏环节比前两次好些了。

  第四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主题: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做客的时候应该怎样?别人是怎么招待你的 3 呢?引导幼儿说出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坐“等。

  2、教师请几位幼儿共同玩娃娃家给全体小朋友看。

  3、分配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角色,教师适当协调。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重点知道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并根 据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b、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c、注意加强幼儿间的联系,发展交往关系。

  5、结束,评价。

  阶段小结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教师提供的外形逼真的娃娃家用具,大部分幼儿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个别幼儿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发挥想象,但有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的进行游戏,教师会在下一次游戏中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比较大小、巩固“1”和“许多”

  2.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游戏的快乐

  3.认识水果,进一步感知秋季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果树三棵及果宝宝挂饰(苹果、桔子、梨)、音乐磁带、录音机

  2.把果宝宝挂饰挂在果树上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认识水果,并比较大小,进一步巩固“1”和“许多”

  活动难点

  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季的特征且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活动室

  小朋友,美丽的秋天里有好多的果宝宝成熟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果宝宝的家好吗?到了,我们休息一下(入座)

  二、基本部分:

  1.参观“果园”知道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

  这里就是果宝宝的家了,一个美丽的大果园,这里住着许多的`果宝宝,下面请小朋友参观一下,你认识哪些果宝宝,它叫什么名字?启发幼儿讲述果园的果宝宝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圆圆的桔子

  2.比较果宝宝的大小,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果宝宝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拿一个大一个小的苹果,让幼儿观察还有哪些果宝宝也是大的,哪些是小的?启发幼儿说出:大的叫什么?(果妈妈)小的叫什么?(果宝宝)。

  3.游戏:你想做什么水果,是想做妈妈,还是做宝宝,妈妈要选大的水果,宝宝选小的水果。先请个别幼儿上来选(5-6名)

  4.请幼儿自由上来摘,拿到大的就戴大的,小的就戴小的,大的是果妈妈,小的是果宝宝。

  5.游戏:《果宝宝找妈妈》

  老师先示范再请几组幼儿听音乐找。

  6.集体一起游戏二次

  7.送果宝宝回家,我们把一个一个的果妈妈和一个一个的果宝宝送到老师这里,我这里有多少果子啊?(许多)

  三、活动结束

  现在我们离开果园(听音乐)结束活动。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1

  一、情况分析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也是最为熟悉的主题。但是随着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游戏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逐渐有了超出娃娃家范畴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如有的抱着宝宝到阳台上观赏自然角的花草动物;有的进入别的娃娃家做客人;有的拎着篮子往返与娃娃家和玩具柜之间,“我去买米”“我去买菜”,玩具柜成了现实中的菜场……

  说明

  游戏水平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适宜环境条件,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是教师观察指导游戏的关键。

  二、游戏要求

  鼓励幼儿产生新的角色行为,大胆提出新主题。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娃娃家主题以外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电视机、遥控器、净水机等,菜场的各种菜、电子秤,公园的动物积木及栅栏等。

  (2)观察、捕捉幼儿的游戏动向,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3)材料的投放要有一定的预测性。如预测菜场、公园可能将成为新主题,而电子秤和动物积木,这些具有明显象征性的材料带有一定的暗示和启发的功能,比抽象替代物更能激发小班幼儿在新主题中的游戏情节和行为。

  2、丰富经验

  帮助幼儿积累生活中相关主题的语言、行为。先观察、再回忆后讨论,丰富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推进游戏的主题和情节。

  (1)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观察:“菜场有谁?”“公园有什么?”等等。

  (2)就“作客”、“买菜”、“买门票”等内容展开专门的讨论,启发幼儿分清不同角色、不同的职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角色用语、角色行为。如:当有客人来时,主人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买菜时顾客和营业员都说些什么?买门票时售票员将说些什么?

  3、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介绍提示游戏经验,激发幼儿自由选择与游戏欲望。如:“明明家上次有客人来,他们特地买了个大沙发,让客人座得舒舒服服,客人真高兴!”又如:“有娃娃家过生日、客人买来了大蛋糕,还送上美丽的鲜花,小寿星开心极了!”

  (2)进一步启发暗示幼儿大胆选择提出新主题:你还想玩什么?还需要什么?还增想加什么只要想做都可以试试等等。

  说明

  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和口吻引导幼儿选择游戏。尊重需要满足兴趣,鼓励

  幼儿开展自主意愿的游戏新主题,增强其自主性和自信心。

  1、自主展开

  (1)重点观察:幼儿是否产生新的游戏行为?新主题开展情况如何?认知经验是否具备?游戏材料是否充足?语言与交往是否存在困难?

  (2)针对上述观察结果,实行相应指导。

  (3)游戏外的指导:如观察发现娃娃家游戏局限于旧情节而无交往,教师可作为旁观者插话:如“宝宝今天生日,你们请谁来参加生日会?”以此启发幼儿走出家门,增进与新主题和平行主题的交往。

  游戏内指导:当观察发现游戏中没有语言的交往,如菜场一顾客用手指指“鱼”,营业员拿给他,顾客递上钱,营业员收下,顾客离去……这时教师可扮营业员(对顾客):“你好,你想买什么?这种青菜很便宜,只要一块钱一斤,多买一点吧……”或扮顾客(对营业员):“我想要买一斤萝卜,这萝卜新鲜吗?要多少钱?太贵了,再便宜点吧……”以帮助幼儿提高游戏角色的技能与行为。

  说明

  自主展开环节的指导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对于小班的幼儿应尽量多采用间接指导,与幼儿站在同等的地位,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自然的角色语言行为给幼儿以具体帮助。

  2、自发交流

  (1)“今天你做了自己想做的游戏吗?”“把你最开心的、最想说的事情告诉大家”。

  (2)择机营造氛围,激发全体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当娃娃家想出了净水机,交流时大家都来做客人,由主人请大家尝尝他的“净水”,“哇,真好喝呀!”让幼儿全都沉浸在游戏的.想象中。又如,有娃娃家招待客人时唱起了卡拉OK,交流时由集体点歌,在主人带领下共同高歌一曲,欢快的歌声回荡在教室,回荡在每个幼儿的心头。气氛热烈,幼儿的游戏体验极为深刻,兴趣需要得到满足。

  说明

  注重交流内容的趣味性、采用多样化的交流手段,激发幼儿的情绪情感交流活动富有吸引,力,更好的发挥小班幼儿游戏交流分享的效果。

  A对于新主题可用情景表演,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角色语言。如菜场营业员和顾客的对话:“你好,你要买什么?”“我要买……,多少钱?”“两块钱”等。

  说明

  菜场、公园等新的主题情节需要幼儿的交往,而语言是进行交往的工具。因此,促进幼儿游戏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交往用语,在游戏中也就是角色对话。其中,采用情景表演法,学习模仿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2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家庭成员、医生、警察、消防员等;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如何独立完成各种任务。

  2、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的角色服装,如医生、警察、消防员、家庭成员等;

  —准备不同角色相关的道具,如医生的医疗箱、警察的手铐和警棍等;

  —设计不同的情境,如家庭生活、医院、警察局、消防队等。

  3、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介绍不同的角色

  在幼儿园教室中摆放不同的角色服装和道具,引导幼儿逐个认识这些角色。可以通过故事、图画、视频等方式介绍他们的职责和行为规范。同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疑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阶段:角色扮演游戏

  根据设定好的情境,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穿上相应的服装。引导他们进入所设定的场景,并告诉他们每个角色应该如何行动和表演。例如,当扮演家庭成员时,可以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干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等。当扮演医生时,可以让幼儿学习如何仔细听取病人的症状,如何用玩具医疗器械给玩具进行治疗等。

  第三阶段:合作交流

  鼓励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当幼儿扮演医生时,可以与其他幼儿扮演病人交流并解释治疗方法。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帮助幼儿理解不同角色的.合作关系。

  第四阶段:总结和分享

  在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和分享。鼓励幼儿谈论他们玩的角色扮演游戏的感受,分享他们在游戏中学到的东西。同时,引导幼儿思考现实生活中这些角色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4、活动评估

  通过观察和互动,教师可以评估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可以包括幼儿对角色的理解程度、在游戏中所展示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对各个角色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的理解。

  通过角色游戏教案的实施,幼儿将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能够认识到不同角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并通过自主扮演角色的方式增强自身的自理和创造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3

  一、设计方案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在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能通过与材料和同伴互动,自然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个别幼儿还能发挥想象来进行游戏。但是,幼儿在游戏中普遍缺乏角色意识,游戏兴趣和注意力不太稳定,有时还会出现争抢的行为。部分幼儿的生活经验限制了自己的游戏行为。因此,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材料与环境准备

  1、游戏主题:医院材料投放:听诊器、盐水瓶、药瓶、×光片等。

  2.游戏主题:理发店 材料投放:化妆品、梳子、夹子、发型图等。

  3.游戏主题:面包房 材料投放:各式面包玩具,蛋糕盒、水果图片,橡皮泥、模具等。

  4游戏主题:娃娃家 材料投放:餐具、装扮物、娃娃,微波炉、洗衣机(自制)等。

  5.游戏主题:动物园 材料投放:积木、各类动物玩具,食物等。

  6.游戏主题:小舞台 材料投放:各种头饰、演出服装,话筒、伴奏小乐器等。

  7.游戏主题:小汽车 材料投放:方向盘、油门刹车标记、加油器、小工具等。

  (三)近阶段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激发初步的与同伴交往的意识。

  2.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幼儿大胆反映生活经验。

  3游戏后,幼儿能自己把玩具摆放整齐。

  (四)教师观察要点

  1.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意识,是否愿意模仿相关的行为?

  2游戏中幼儿与投放材料之间的互动是否适宜,材料的调整与补充?

  3幼儿游戏情节是否有所发展?

  二、幼儿游戏活动记录

  (一) 游戏中,部分幼儿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摆弄玩具,他们会将生活中的事物在游戏中反映出来。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娃娃家游戏内容始终没有新的发展,而点心师对卖饼干的兴趣也在逐渐消退。在游戏中我还发现有些幼儿提出了给娃娃过生日的想法,但显然目前娃娃家所提供的材料限制了他们的游戏行为。

  教师调整:为幼儿提供可以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向家长求助收集废旧蛋糕盒,并在上面贴上水果标记;制作水果图片,以便幼儿能够一一对应将水果图片插入标记中。

  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果然吸引了点心师的注意,他们很专注地开始制作水果蛋糕。娃娃家的妈妈、动物园的饲养员纷纷来到面包房对售货员说:“今天娃娃过生日了,我要买一个蛋糕。…今天小白兔过生日了,我想送个蛋糕给它。”面包房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在娃娃家、动物园里,幼儿们围在一起开始唱起生日歌、切蛋糕,玩得很开心。

  分析与反思:教师调整材料的依据来自于幼儿的需要。材料投放之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了表现的机会,丰富的游戏行为便随之产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蕴含的游戏目标——兴趣激发、专注力培养等得到了体现,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也增强了。可见,能满足幼儿游戏意愿的材料能诱发幼儿积极的'游戏和交往行为。

  (二) 在一次游戏后的交流活动中,我和幼儿讨论起了“冬天怎样保暖”这个话题。在我的鼓动下,第二天便有些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冬天用的防护用品,如面霜等。于是,我将这些材料放进了娃娃家。可观察下来,幼儿在游戏时并没有使用这些材料,个别幼儿能想到出门时要帮娃娃穿好衣服,但都没想到帮娃娃涂面霜。显然,娃娃家过于繁多的材料,以及幼儿对涂面霜经验的缺乏影响了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调整:教师有目的地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回忆冬天妈妈带孩子出门时的情景,重点演示“涂面霜”的细节。在随后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大多都没有忘记“给娃娃涂面霜”这个细节。

  分析与反思: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难免出现忽视游戏材料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做游戏时可通过谈话交流、情景演示的方式,揭示材料与游戏行为之间的关系,甚至将个别幼儿的经验扩展到所有幼儿身上,以此让幼儿的游戏行为变得有意义,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静安区余姚路幼儿园 潘炜)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明白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二、活动预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三、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爱当谁?都做些什么情况? (教师依照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觉: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情况?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咨询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1、咨询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如何办?

  2、讨论:如何样招待小客人?如何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四、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情况?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15

  游戏目的:

  1、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2、体验炊事人员的辛苦和繁忙,做到尊重和热爱炊事员叔叔和阿姨。

  3、培养协作精神和礼貌待客的文明行为。

  游戏准备:

  布置场景、炊具、蔬菜、食品。

  游戏玩法:

  1、老师指导幼儿分配角色,有炊事员、服务员、厨师、顾客等然后开始游戏。

  2、炊事员四人分两组,两人摘菜、洗菜、切菜,准备炒菜,两人用橡皮泥蒸馒头,做拉面等。

  3、服务员热情迎接顾客,当顾客入座后,服务员询问顾客要什么菜,并把菜名报道厨师那里。

  4、厨师按一定程序如:先放油、再放花椒、葱花,最后放菜等,开始做菜。

  5、服务员边说“来了、来了!”,边将做好的菜送到顾客的餐桌上。(这是顾客应该说:谢谢你)。

  6、顾客吃着菜,老师问他们厨师做的菜好吃不,并逐一问顾客自己点的哪一样菜,为什么要点这个菜。比如顾客说:“我点的是芹菜,因为芹菜里含有好多铁元素,常吃芹菜能预防缺铁性贫血。”“我点的是香菜,因为香菜里含有很多的钙元素,多吃香才能使我们的骨骼和牙齿正常发育。”“我点的`是大白菜,大白菜里面含有好多被称为‘生命之花’的锌,常吃大白菜能增强抗病能力,保护皮肤健康。”

  7、服务员询问顾客要馒头还是面条,顾客:“还是一人一碗面条吧”,服务员上面条。

  8、顾客与服务员结账,正确使用人民币,然后服务员与顾客有礼貌的道别,服务员并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