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和面积》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和面积》,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和面积》 1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2~22.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和扇形统计图,对称图形。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四.本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3课时
课题圆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1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教师应把重点放在画圆上。
学习目标
1.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的特征。
2.在开放式画圆的情景中,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特的合理性。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投影仪、投影片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圆的认识
1.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看到圆形?与学过的图形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些图形美吗?)
二)展开
1.讨论:书中的三幅主题图,哪种方式较公平?(并说说为什么第三种最公平?)
2.画圆的条件
你(自己)能想办法画一圆?指名说说。画圆有哪些方法?画一个圆必备条件是什么?
3、半径、直径的认识
操作:
把圆对折、打开、任意换方向再对折;
描出折痕;
找一找折痕与折痕之间、折痕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这些折痕有什么特点?)
(学生先独立做,当学生有交流欲望时,教师建议大家互相交流)
2.汇报:
(1)展示:图形、折痕(师在黑板上贴一个大圆)
(2)发现:(有些说出名称,随即让学生指一指)交点,也就是圆的中心点称圆心;折痕这条线段称圆的直径;
圆心到圆上的线段称半径;
对折后两侧能完全重合。
(3)整理: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圆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怎样才是直径呢?(一组判断)(给出圆上、圆内、圆外等名称)
得出“从圆心到圆上一点的线段”;
从圆心到这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到这一点呢?......“任意一点”;(要学生明白是圆上的一点)
(4)圆有几条半径?它们的长度怎样?所有的半径都相等。你怎么知道的?有几条直径你知道吗?长度呢?
3.练习:口答题(表格)
4.小结:我们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了它的特征,(练习:哪些是圆?)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都相等,画出圆。怎么画?
5.画圆
(1)提供材料:绕线图钉、两支笔、圆规等;
(2)画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小组交流,想出更多的画圆方法);
(3)展示:(要求简练的`语言、并演示)
描:用圆形物体,描下它的轮廓,这就是圆。
绕线图钉:与课开始时相同。
两支笔:确定长度,转纸一周。
圆规:一头定点、另一头(有铅芯或墨水的一头)旋转一周:
定r、定O、绕一周。
固定的尖点就是圆心,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每一种方法都能与圆的圆心、半径等建立联系)
(4)老师也介绍一种用带孔的尺,固定一个孔,另一头绕一周用圆规画半径为2厘米、直径为6厘米的圆各一个。
画的对吗?一大一小,这由什么决定的?(半径、直径)
两样半径2厘米,画在这里,有什么不同?这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圆心)
(指出圆心的作用是确定位置、半径与直径的作用是确定圆的大小)
三)练习:
1、指出下列圆中哪条是半径哪条是直径?
2、任意画一个圆,并在这个圆中画一条半径和直径
四)总结
五)作业
学生汇报
同桌讨论
学生操作
六年级
学生练习画圆
教学反思
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的半径才相等;所有的直径才相等;半径才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和面积》 2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通过图形的分割与组合,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圆形纸片、绳子、直尺、圆规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展示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如车轮、盘子等),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新课讲授
圆的周长:
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
引导学生用绳子测量圆形纸片的周长,并观察绳子长度与圆形纸片直径的关系。
揭示圆的周长公式:C = πd 或 C = 2πr,并解释π的含义和取值(约等于3.14)。
练习:计算几个不同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提问:什么是圆的面积?你能想象一下圆形纸片的面积吗?
引导学生将圆形纸片分割成若干个小扇形,再将这些小扇形重新组合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通过观察和分析,推导圆的面积公式:S = πr。
练习:计算几个不同圆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给出几个圆的半径或直径,要求学生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拓展练习:
提出问题: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总结知识点:
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情感升华:
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实践作业:
找一个圆形物体,测量其周长和直径,计算其面积。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和面积》 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能够运用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运用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直尺、绳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展示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如硬币、盘子、车轮等),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圆的周长和面积。
复习旧知:
提问: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二、新课讲授
圆的周长:
提问: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演示:用绳子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
引入概念: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推导公式:圆的周长=π×直径=2×π×半径。
练习:计算几个不同半径的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提问: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演示:将圆形纸片剪成若干个小扇形,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推导公式:圆的面积=π×半径。
练习:计算几个不同半径的圆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给出几个不同半径的圆,要求学生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拓展练习: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回顾知识点:
总结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强调公式中π的取值和计算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和面积》】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数学教案04-09
《圆的周长》教案06-22
《圆的周长》教案02-26
圆的周长教案04-11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教案04-15
圆的面积教案11-13
《周长与面积》教学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