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认识图形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图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教案1
设计思路:教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因为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情境贯彻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首先是小兔子,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白兔的表演吸引幼儿的;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模仿各种动物跳参加宴会,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对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的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表演形式引出主题
1.出示小白兔头饰
大家好,我是小兔!这是我今年新造的房子,你喜欢吗?
二、逐一出示图片,提问
你们看我的房子有哪些图形形状啊?图形是怎么样的?
长方形什么是什么样的?
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圆形有没有角?
三、游戏――铺路
1.我要在我的新房子里我开个宴会请许多好朋友来我家做客,你们愿意来参加吗?
可是小兔子犯难的,因为小白兔家门口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白兔走在路上不摔倒啊?(把坑填平)
2. 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的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长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各种小动物跳,沿这铺好的路去小白兔家去参加宴会
评析: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认识图形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课件
教学过程: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
1.创设情景
师:今天,小兔子想跟来考考大家,他说把你认为形状相同或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吗?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得最快,四人小组合作得最好!现在请四人小组一起来试试看!
2. 教学互动活动设计
活动一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我们把这些物品分成四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师:跟他一样分的同学举手。
师:那么摸摸看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呢?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图形呢?
生:乒乓球。
师:我们把像乒乓球这样形状的物品叫做球。大家把球拿出来,摸摸看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球的形状是圆圆的。
师: 放在桌面上轻轻推一推,它能滚动吗?
生:能。
师:球画在纸上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看。把球放回盒子里。
师:现在把球放回盒子里。除了球你还喜欢哪一种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这个图形是立体的,所以这个叫长方体。请大家从盒子里拿出长方体。摸摸看长方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1:长长方方的。
生2:这里又是尖尖的。
师:大家摸摸看,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
生:平平的。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这里尖尖的,表面平平的。长方体画在纸上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看。
师: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轻轻一推能不能滚动呢?自己试试看。
生:不能。
师:现在请大家把长方体放回盒子里。这个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体。
师:你还喜欢哪些图形呢?
生:圆柱。
师:大家把圆柱拿出来,摸摸看,它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
生1:圆柱直直的。
生2:圆柱上下一样粗。
生3:两头圆圆的,平平的.。
师: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平平的。圆柱画在纸上是怎样的,同学们来看看。
师:圆柱放在桌面上轻轻一推能不能滚动呢?
生:如果圆柱躺在桌面上就能滚动,立在桌面上就不能了。
师:同学们真会开动脑筋!请大家把圆柱放回盒子里。
(拿出两个粗细不同的圆柱)
师:这两个是不是都是圆柱?大家看看它符不符合圆柱的条件?
(各生回答不一)
师:像这样的物体不管是粗还是细,都是圆柱。
师:你还喜欢哪一个图形呢?
生: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把盒子里的正方体拿出来,摸摸看它的形状又是怎样的?
生1: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
生2:表面都是正方形。
认识图形教案3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各种形状
认识各种形状——小班数学活动xx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我们班的孩子对情景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活动是
以一个故事为线索,让孩子马上进入环境中去,提高他们参与活动
的积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后一个看望小兔的环节,本来是想
不用真的小朋友,而用录音代替,但考虑到幼儿活动的兴趣,就请
大班的一个孩子来做小兔,增加趣味性。
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过程: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
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出示图片,提问: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小:三角形师:房身呢?
小:正方形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小:圆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
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
认识图形教案4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课件),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2)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3)教学“对称”
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2.探索新知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观察课本29页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这些都是对称现象,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现象?
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4)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a、出示例1。
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动手操作,剪一件上衣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b、剪其他图形。松树、桃心、葫芦。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5)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请看屏幕。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课件演示)。
(6)小结
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如果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3、课堂练习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下面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试着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4、拓展提升
(1)下面的数字图案,哪些是轴对称的?
(2)字母也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
(3)汉字也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举出
(4)猜一猜:下面的字只出现一半,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字吗?
(5)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认识图形教案5
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放实践中去。
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能正确辨认圆形、叁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叁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叁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互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特征。
2、自制的图形大小、颜色不同若干。
3、圆形、叁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
知识准备:
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坳。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找朋友"中渗透了情感教育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主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纲要》提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石砖,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找朋友: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找朋友"的游戏我,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纳要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如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我会引导他们想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认识图形教案6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出示长方体 、正方体、 球、圆柱模型)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
3.你们画出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利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做练习一第1题 。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橙色,哪些涂成土红色。
4.做练习一第2题。
独立完成 ,并说说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小结方法
1.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问的?
第二课时 拼一拼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让学生拼摆图形,发现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 出示一个风车图,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时,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认识长方形的对边。
(1)提问: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2)揭示长方形的对边的定义: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你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和第6页的第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由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认识图形教案7
教学内容:P121第9—12;P125练习二十四第9--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进一步形成对克、千克的正确的重量观念。
2、通过复习图形与变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和直角。
3、培养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形成对克、千克的观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培养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克、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第121第9、10题。
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选择?
3、投影出示P125第9题,你会连吗?校对时追问:“为什么这样连?”
4、对于这方面知识,你有什么窍门?
二、复习图形与变换
1、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说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钝角和直角?
2、小组内说说你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判断的`?
4、完成书P125第10题,抽生作业投影展示。
三、综合闯关:(主题图)
第1关.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200()5()500()100()
第2关、在○里填上或=
(1)4千克○400克(2)6000克○6千克
(3)700克○1千克(4)3千克○2900克
(5)9克○11克(6)9千克○5千克
第3关.应用题
(1)小辉体重40千克,爸爸体重62千克,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四、总结: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收获?你想出题问问或考考大家吗?
五、布置作业
认识图形教案8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和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初步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并把它们的整体形状保留在大脑的记忆里,作为以后识别和辨认的参照;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并能把看到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形体联系起来,用几何形体的名称描述实物的形状。
设计理念:
《认识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初步了解物体外形的特征
1、评一评 师:有的小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类,即。
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
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
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
④积木块、魔方。
⑤三棱镜。
也有的组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四类,即。
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
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
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
④三棱镜。
大家有没有意见呀?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师肯定小朋友们的分法是对的。
【过程说明】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交流能力,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打基础。
2、讲一讲。
(1)、为什么把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为一类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② 师指出:我们给这样的物品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学生发表意见后,师说,小朋友们说的名字很好听,老师也说一个名字行吗?圆柱,师用多媒体出示圆柱二字,并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2)、小朋友们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为一类,为什么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给予表扬。
②用同的方法给这一类物品起名字,并用多媒体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3)、小朋友们,我们为了给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分为一类好呢,还是分为两类好呢?小朋友们说说看。学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们分为两类。
①小朋友们准备给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么名字?为什么呢?小组商量商量。
②学生交流后,师用多媒体出示名字和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③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 。
【过程说明】学生经历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
3、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实践操作
1、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组间交流,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③议一议。
a.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b.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过程说明】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搭一搭。
①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种造型。 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组的同学们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②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3、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P33第2题。
4、质疑:粉笔和削过的铅笔是圆柱吗?
5、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过程说明】这一环节是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这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认识图形教案9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自制小兔子头饰一个,若干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自制“魔法箱”一个。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一个好朋友,“当当当当”你们看它是谁啊?
幼:小白兔
师:对了,小白兔。昨天森林了刮了一阵大风,把小白兔的房子吹倒了,小白兔“唔~~~”的哭了。于是老师连夜给小白兔建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房子漂亮吗?
手指房子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的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那么小朋友看老师把小白兔的房顶盖成什么形状了?
幼:三角形
师:房子的身体呢?
幼:正方形
师:小朋友真棒,那么门又是什么形状啊?
幼:圆形
2、出示“魔术箱”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了一个魔术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了,不能眨眼哦!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什么图形了?
幼XX
师: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依次变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辨别和认知
3、找一找、说一说:
引导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
4、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发现户外物体的形状那些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5、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我遵循新《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认识图形教案10
教案目的:
初步认识和区别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培养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案准备:
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小白兔的录音、组合的房子
教案过程:
1、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活动。
2、出示图片,引导小朋友通过观察说出图片中的几何图形的名称,初步感知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能够根据特征进行区分这些几何图形。
3、出示魔术箱,让小朋友通过摸一摸,进一步感知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案总结:
在认识图形中,三角形、圆形,小朋友基本上能知道,正方形对小朋友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小朋友们都叫它方方宝宝。游戏中,由于准备了一份供小朋友操作的.材料,所以在小朋友操作时显得比较拥挤。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小猫咪咪区分几何图形
有趣的图形娃娃图形娃娃的乐趣
认识面部五官我的五官
玩连连看看-认识长方形
小动物吃饼干活动学习几何图形
图形的乐趣分辨几何图形
拼几何图形,拼一拼图形
认识图形教案11
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
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七、认识图形)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
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子。)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
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
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
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
(1)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
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
(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画“角”
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一个“角”。(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角”,使同学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再次感悟出什么是“角”。)
(3)表示方法
师:怎样表示呢?从“角”上面的这条边到“角”下面的这条边画一条弯弯的线,它就表示由这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个“角”。现在有两个“角”,为了清楚的表示是哪个“角”,我们可以给“角”编编号。(教师边说边给一个“角”编上1号,学生自觉想出另一个“角”要编2号。教师再介绍“角”的符号,并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的符号像什么?
生1:它像一个小小的角。
生2:它像我们美术课上画的鼻子。
生3:它像写4的第一笔。
生4:它像钟表的时针和分针。
(教师请同学观察并想象,帮助同学记忆“角”的符号。)
师:注意“角”的符号下面的线是平平的。
3.学生再次画“角”
请同学对比自己画的“角”,再次画“角”,画好后要边指“角”边介绍,讲给小组同学听。
(四)摆一摆:感受影响“角”大小的因素
1.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用两根小棒做一个会活动的“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制作情况,等学生做好,要求都把做的“角”
举起来,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大一些吗?
学生听到老师的要求后,兴致很高,很多同学马上就把“角”变大了。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1:我拿着“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和他不同,我只动了“角”的一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小一些吗?
学生操作后,请同学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角”的两条边往里推,“角”就变小了。
师:通过玩活动“角”,你有哪些发现?
生1:我发现“角”有大有小。
生2:我发现把“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往里一推,“角”就变小。
听了生2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的点点头,看起来很多同学都同意生2的说法,同学们已经悟出“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只是在用语言叙述时还有困难。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角”的一条边慢慢展开使“角”变大,再逐步变小的过程,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说:同学的意思是说,“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活动角捏紧,(教师用活动角摆好一个“角”,请一位同学固定“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角度,教师把“角”的两条边分别延长)大家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两边叉开的大小没有变。
生2:“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请同学再次观察、体验“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五)比一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角”有大有小,有一组“角”朋友为了比出大小,争论不休,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师:请每位同学把5个“角”摆好,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个“角”最大,(教师请同学选出最大的“角”并举起来)互相看一看是几号“角”。
生:4号“角”。
师:为什么4号“角”最大?
生:4号“角”的两条边叉开的最大。
师:你能找出几号“角”最小吗?
学生自己观察,找出最小的“角”,教师请同学说说为什么2号“角”最小?师:剩下的1号、3号、5号“角”,你能看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2号“角”、4号“角”的大小很明显,1号、3号、5号“角”的大小很接近,看不出它们的大小了。
师:请同学自己想办法,比一比1号、3号、5号的大小。
学生自己动手比较,教师请同学汇报。
生1:我比1号“角”和5号“角”,我把它们的顶点对齐,5号“角”的两
条边在外边,所以5号“角”大。
生2:我比1号“角”和5号“角”,也是5号“角”大,我还把一条边对齐了,看另外一条边就可以了。
师:生1比较方法是把顶点重合,生2比较方法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生3:我是用直尺量的,我用直尺量1号“角”的开口是21mm,5号角的开口是22mm,所以5号“角”大。
教师征求同学的意见,显然同学都认同生3的方法,于是我用活动角进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
师:请同学看,这个角的开口,(教师由“角”的顶点处指起,请同学观察“角”的开口越来越大)都是一个“角”的开口,它们一样大吗?请同学思考,1号“角”和5号“角”的边不一样长,我们量它们的开口比大小,你们认为公平吗?
生:不公平。
生3:我把1号“角”和5号“角”的两条边都延长到3cm,再量它的开口就可以比大小了。
生4:我用三角板量,都用三角板的一个角,它比1号“角”大一些,比5号“角”小一些,所以5号“角”大。
师:生4是借助另一个角帮助比大小。
师:还有3号“角”,它的大小怎样?
生1:我比1号“角”和3号“角”,它们一样大,我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来比的。
师:请同学都比比看。
同学自己把1号“角”和3号“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大小,这时许多同学露出惊奇的神情,“它们真是一样大”。此时,再一次使同学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六)找一找: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吗?并请你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八)反思:
认识图形教案12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
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平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平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平平的面)。
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
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
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习,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一个平平的面。
生2:四个横平竖直的角。
生3:四条直直的边。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都是横平竖直的角。
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
(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
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三角形有一个平平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生2:圆有一个平平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
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形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
圆圆是曲线。
认识图形教案13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对抽象的图形理解不感兴趣,幼儿如果单纯的认知图形而不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是达不到教育目标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为他们创设情境,让幼儿在亲自体验中认知、掌握。
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几个孩子在课间也会谈论起自己喜欢的物品,会跟同伴、老师说特征。在《纲要》中提到"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务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所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图形。并通过游戏"找朋友""帮图形宝宝找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在生活中找到符合图形特征的事物。
活动准备:
方形、圆形、三角形头饰每个幼儿一个,背景音乐,提前在地上画好的三种图形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能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3、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1、听音乐入场教师:今天图形宝宝们邀请我们去图形王国玩,小朋友想不起去?
2、出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教师:请图形宝宝介绍一下自己。
3、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教师小结:
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坐的`牢长方形: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大大方方本事好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真有用
(二)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1、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宝宝要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助图形王国的这些宝宝送回家吗?
(1)哎呀,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先看看哪些图形宝宝在草地上玩?它们是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皮球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电视机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三)游戏:找朋友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呀?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四)游戏"找图形宝宝"地上摆好四种图形宝宝。
老师示范:走、走、走,找个图形站站好。口令结束,找到口令中的图形站好(五)结束部分教师:小朋友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累了吧,我们休息一下吧。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喂图形娃娃吃饼干。
教师:哎呀,图形王国的宝宝们饿了,我们送点饼干给宝宝吃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给图形宝宝送饼干吧!
小朋友真能干,把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近期班上的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每天吃早点时,都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包子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是方的吗?......"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认识图形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娃娃来到班里与小朋友做客,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其次,在组织形式上行,我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人手提供一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领悟知识。这种活动形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常规,特别是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在"找生活中的图形"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我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拼图形"环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重重点,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日常活动中有意规范教师语言,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认识图形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图形的兴趣,使其能够掌握各种图形特征。
2、指导孩子观察和比较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的特征,认识五角星等。
3、让孩子能够感知多边形在生活中的用处,初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说出图形特征。
教学准备:挂图,多边形图片,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纸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图形卡,让孩子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
2、找找身边的各种图形。
二、导入新课
1、认识多边形,教师谈话: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好棒啊,那你们认识多边形吗?什么叫多边形呢?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呢?
2、教师出示图片: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边形等。让孩子看图形数一数这些图形都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叫做几边形。
3、什么是多边形呢?教师:只要是图形有五条边或五条边以上的图形就叫做多边形,孩子只要能够掌握多边形的特征认识就可以。
4、认识五角星,教师出示五角星让孩子观看,让孩子说说都在什么地方见过五角星?告诉孩子五角星每个角连起来就是五边形,它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 国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是代表着胜利的'意思。
三、巩固复习,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多边形的记忆。
1、出示挂图一:引导孩子观察图片,这是小鸡的家,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孩子回答,是五边形的窗户,长方形的门。
2、出示图片二:图上有很多窗户,都是什么形状呢?我们一起给窗户涂上颜色好不好,老师要求给每个窗户涂上不同的颜色。现在开始:给五边形涂上红色、六边形涂上绿色、八边形图上蓝色、十边形图上黄色。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图的颜色对不对,表扬认真学习的小朋友。
3、教师谈话,让孩子讨论一下在生活动中见过这些多边形吗?例如:楼房最高层小阁楼的窗户有五边形的、雨伞面是八边形的、地板革是十边形的、小密蜂的蜂房是六边形的等等。通过多种活动加深孩子对多边形的认识。
四、教师小结:你们学得很认真,不但掌握了图形特征,而且还会画图形,要继续努力啊。多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应用的,以后你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物体,就能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我们没有见过的图形。
认识图形教案15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认识图形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图形教案01-25
认识图形的教案09-01
认识图形教案11-07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04-12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05-15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05-15
认识图形大班教案03-24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03-18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02-28
认识图形一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