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时间:2024-06-08 17:14:3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除法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

  除法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1)课型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进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难点: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

  1、出示复习题2、教学例1一、复习引新1、出示:4÷2=9÷3=12÷6=40÷8=学生口答,集体判断。

  2、出示例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要一名学生板演;(2)让学生观察列出的`式子60÷20=,说说这个除法式子有什么特点,引出部分课题“整十数”然后指出今天要学的内容,继续板书完整的课题;二、探究发现(一)教学例11、尝试让学生口算刚才的式子,然后组织交流怎么算的。

  3、教学“试一试”

  4、完成P2“想想做做”第2题

  5、完成P2习题

  6、总结

  7、游戏比赛2、然后让学生完成P2“想想做做“中第一大题的第二行,然后与复习题对比让学生发现一些规律并总结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二)教学“试一试”1、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完成,自己在书上做;2、教师板书“试一试”题目组织交流,教学计算方法;3、然后进行验算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三)完成P2“想想做做”第2题,1、让学生直接完成在书上,并让四位同学板演;2、组织交流结果,并让学生验算前两题;总结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使学生能熟练进行运算三、巩固和应用(一)放手让学生完成第3题1、让学生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有笔算的过程和验算的过程;2、集体交流结果;(二)完成第4题填空学生自己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纠正,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低单位到高单位要除以进率的算理。(三)完成实际应用题5、6两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自己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四、总结回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总结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五、思考比赛活动,完成思考题。你能写出几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吗?□□□÷20=□240÷□□=□

  课后感受通过学习学生能熟练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并学会了怎样进行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并且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教学时利用委婉灵活的语气进行教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很好。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想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42÷2 62÷31 66×4 75÷5

  51÷3 84÷2 54÷27 20×40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用卡片出示

  (2)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2、教学例13。

  (1)出示例13:2835÷27

  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3后,13不够除,直接移下5,这时商5不行,因为商已确定是三位数,不写0,商便成了两位数15了,0起到占位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4)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可通过先确定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查商中间是否丢掉了0。

  随堂练习

  1、填空:(教师出示投影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讲清为什么。

  2、9315÷45 5287÷17 5916÷29

  教师投影出题目的同时,发3张投影胶片给3位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然后利用3位学生的投影胶片进行讲评和集体订正。

  3、用打手势“√”或“×”来判断改错。

  教师:这三道题比上面三道题有难度,看谁这节课学得好,问题看得准。注意判断过后要讲清理由,错在哪儿。

  结合上三道题的判断说明:出现商中间连续有两个零的情况;在除法计算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免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在除的过程中,如果前一步除时没有余数,这时被除数上的0不往下移。

  布置作业

  1、(1)3829除以3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27除5616得多少?

  (3)3648是24的多少倍?

  2、同学们一共收776千克核桃,每25千克装一筐,可以装多少筐,还剩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

  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

  (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第3、4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

  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颗糖,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2=6(人)12÷3=4(人)12÷4=3(人)12÷5=2(人)┄┄2(颗)12÷6=2(人)

  12÷7=1(人)┄┄5(颗)12÷8=1(人)┄┄4颗。随机指一个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均分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还有种就是分后有剩余的,但每次余下的数都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复习引新。

  (1)出示题:有6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3=2(盘)

  竖式:

  答:可以放2盘。

  师: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下你会计算吗?有7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想一想,问题要修改吗?

  2.教学试商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列式,7÷3

  (2)小组讨论:商是几?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表7个桃子来分分看。

  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商的?(请个别学生谈想法。)

  (3)那么7÷3的竖式该怎么列呢?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下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谈话: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三()得七的?(没有)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和3相乘的`积最接近7,但又小于7的?(有)

  7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师生在谈话过程中完成如下板书:

  4.带着问题看课本上的例题:

  (1)为什么把一个桃子放在一边?

  (2)为什么商后面写“盘”,余数后面写“个”?

  (3)竖式上各个数各表示什么?

  (4)竖式中,商1或3行吗?为什么?

  5.尝试完成“试一试”。

  (1)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师有17个气球,分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2)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独立计算。

  (3)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①商2余7的②商3余2的……

  思考讨论:哪些商合适?哪些商不合适?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和进行竖式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用投影仪展示某学生的竖式计算并让他选两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做。

  四、课堂

  这节课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试商?(想几和除数相乘接近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3.重点引导: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6

  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同点: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不同点:①题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②题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3)总结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

  ①方法: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②关键: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习题,复习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15页6题。

  地球上海洋面积是360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地球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页8题。

  (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六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收集了,四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页10题。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8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这列火车的,是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页11题。

  (1)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84÷2=42(cm) 长:42×=28(cm)

  宽:42×=14(cm)

  (2)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84÷(3+4+5)=7(cm) 7×3=21(cm)

  7×4=28(cm) 7×5=35(cm)]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是两、三位数或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并会用乘法验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得出方法

  1、提供材料:如6950÷285

  2、组织探究

  ⑴独立尝试计算并验算(请两位学生板演)

  ⑵4人小组校对,议一议,谁做的对?

  ⑶讨论: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是怎样的.?

  3、尝试计算并验算

  111175÷123

  板书几个错例,让大家讨论并纠正。

  反思:通过讨论,你想告诉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总结方法,完成下表。

  一个数除以三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___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__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______________。

  除到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练习

  1、计算并验算25652÷24210548÷293

  2、开放题:

  □601÷460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一个数除以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怎样?验算方法年呢?

  四、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8

  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的例5和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楼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出示例题6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汇报、交流

  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目标解析:

  本课是除法竖式的第二层次,利用乘法口诀试商。教学中应联系到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又为后续而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不分小棒,自己试一试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探究试商的`方法

  1.出示题目:43÷7=□……□

  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算式的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预设1: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数是1。

  预设2:如果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说明商大了,要减小1,商是6。

  预设3:如果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数还剩下8,大于除数7,说明商小了,要改成6。

  4.师生小结:在找商的时候,要使这个数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小。

  (二)深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43÷7。

  2.交流反馈

  (1)6与7的积写在哪里?

  (2)余数1是怎么来的?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呢?如果发现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余数等于除数呢?

  (三)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先用竖式计算,再在横式上写出商和余数。

  (2)交流反馈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及竖式里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重点交流如何试商。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指定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3)集体讲评。

  三、质疑再探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试商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3.列好竖式,你是怎样检验的?

  四、运用拓展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引导学生理解“某数里面最多有( )个另一个数”的意思,需要学生利用除法竖式试商。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地想出商?

  (二)综合运用。(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感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根据“余数要小于除数”确定除数分别为2~9这八个数;

  (2)再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算出与除数相对应的被除数。

  2.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这是一道开放题,不要求学生说出所有答案;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序思维的习惯,)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0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153=5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说说,第一题应该怎样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第二题和第三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后面两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3)问:例4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画一画数一数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画有100个圆点的纸.

  游戏过程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游戏说明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

  第3册第四章-表内除法应用题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18页《除法》。

  2、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从素质教育的三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初步会读写除法算式,能规范地书写除号。

  (2)能力方面:通过创设情景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观察的能力,在动手分小棒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3)思想方面:创设公平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对除法很陌生,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认识除号并正确读写除法算式,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 、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创设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喜洋洋请客这一情境。选取了学生既熟悉又喜欢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 、注重直观形象,从抽象到集体

  对概念的理解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形、色、动的变化,平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鲜明的表现。体会“平均分成几份”,从而理解除法。

  3、重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

  为了巩固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请学生多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根据题意、图意写出除法算式,多写多练,对于除法算式中不能得出的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小棒。

  4、教学中面向全体,人人参与。

  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问时做到人人参与,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

  师:小朋友看过什么动画片?

  学生交流看了哪些动画片,说说自己喜欢的人物。

  有学生会提到《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此,老师引出故事:喜羊羊请客,同时伴随电脑课件展示。

  师:喜羊羊今天过生日,他请来了三位好朋友(同时课件出示),他为大家准备了12捆青草,在餐桌上他们要平均分这些青草,每只小羊都分数量相同的青草。

  设计理念:创设了一个儿童乐于接受的故事情景,很轻松地进入课堂,在故事中学习,体会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时借助课件,由虚拟的故事进入到有色有型的情景中,更加直观、形象。

  2、探究新知:

  ①根据课件画面定格,师板书:12捆青草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捆。

  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一说平均分。

  ②学生独立用学具分一分。

  汇报结果: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小结:每盘放3捆,并引出一种新的方法——除法。

  师板书课题:除法

  设计理念: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分,并能正确地平均分,,在此环节,我要求学生再次动手分一分,对平均分加以巩固,在分的过程中感受除法的含义,得出准确的结果。我并作出及时的总结,引出除法,既教学了除法的含义,又引出了课题。

  ③学习除号。

  师:加减乘法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我们学习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是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短横,再在其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上下对齐。

  ④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边说边板书:要分的青草是几捆(12捆),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12÷4=3

  学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

  ⑤学习读写除法算式。

  12÷4=3师解说算式的含义: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学生自己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师课件出示:18÷3=6 14÷7=2 8÷8=1

  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其中的一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在教学中,该出现小组合作的地方一定要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决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除号的书写、除法算式的读写时,我都采用的是老师口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时响应教师的引导,对于除号的书写,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我做了很详细的指导。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①读写除法算式。

  ②分糖葫芦

  ③分气球。分别平均分成6份、4份、3份。

  设计理念:

  以上的3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③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4、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1页的例1、例2及练习四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与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比如,去年植树节洛阳市植树约有1538万棵。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抵御风沙、绿化、提供新鲜氧气

  2、引出实际问题。

  (1)呈现植树画面(教科书第19页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景,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① 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② 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每位学生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为学生创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机会。

  请小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谈话。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用除法竖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2)再现422的笔算过程。

  3、试一试。

  放手让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

  (1)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该怎样解决呢?再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告诉学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出竖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3)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实践与应用

  1、帮小兔拔萝卜(课件出示)。

  先请学生完成计算,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然后,课件显示拔萝卜的收获,使学生体尝成功的快乐。

  2、帮小动物检查对错。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学会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还帮助小动物解决了问题,检查出了错误。通过这些活动,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1)请学生欣赏广场上花卉图案(出示广场一角画面),接着引出布置学校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起解决提出的问题。

  (2)自主设计图案,并解决问题。

  (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2~3人结合。)

  完成设计后,全班交流。

  4、猜数谜。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 使学生逐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一次“人人争上星级榜”的活动。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都能获得老师奖励的“智慧星”和“守纪星”。大家有信心吗?

  二、 练习提高

  1. 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谈话:新学期来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你看,他们正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呢。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4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出示题目:我们班有48位小朋友,分成4组,平均每组多少人?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48÷4=12(人),48÷2=24(张)]

  提问: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交流到第二问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的。)这两道题分别怎样计算?

  2. 用除法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班的同学心灵手巧,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组。有的同学正在做飞机模型呢!

  课件出示:三组小朋友做飞机模型的场景。(8个同学分成两组做飞机模型,第一组做了34个,第二组做了30个。)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再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组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提问:要知道平均每组做多少个或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必须先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

  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 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 谈话:秋天的郊外风景如画,异常美丽。同学们想不想去游玩呀?(想!)那么,我们一起到车站去乘车吧!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5题。

  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成下面的表格:

  老师

  学生

  汽车辆数

  每辆车要坐的人数

  5人

  91人

  3辆

  学生独立完成,并把解题方法写在答题卡上。

  反馈:解答上面的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2)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6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谈话:请同学们独立解答,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

  (3)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8题(在原图的.基础上标出“每个小篮球35元”)。

  提问: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足球多少元?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或每个小篮球比每个小足球贵多少元?)

  谈话: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根据一幅图提出了两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提出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后,组织反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要求“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要先求出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求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先求出3个小足球一共有多少元。)

  三、 课堂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弄清解题时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能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收集和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和补充的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收集情境中的信息,渗透一些数学信息的方法,如以表格的形式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题思路。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经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进一步反思,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虽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对这些方法并没有充分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凭已有经验在解题。其次,虽然重视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希望借此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题思路,但很多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并不是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只是在机械地模仿或复述其他同学的发言。诚然,这种模仿和复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如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做到学有所思,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过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好课堂纪律,我采用了奖励“守纪星”和“智慧星”的方法,只要是上课发言积极的,能遵守纪律的学生就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事实上,过多的鼓励与赞赏,已使其失去应有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实事求是、富有个性的,以充分发挥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5

  教材简析:正值春天来临,此次实践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树立春化太仓,美化自然的意识。教材以三个班中小朋友参加植树的情境,通过出发时的交谈以及植树时的互相提问,呈现数学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由于提出的问题难易不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中也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教学难点是解决二班的植树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学生认真细致观察场景图,认真收集图片呈现的有关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乘除和有余数的处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多美啊!(出示图片)

  小朋友们去干什么?原来是3月12日植树节,他们一起去植树。太仓近两年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绿化美化太仓。有没有发现太仓的树木多起来了,太仓的绿地多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我们去植树)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收集信息

  1、学生仔细观察场景图,说一说看到了些什么?

  2、学生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你准备先解决哪些问题?

  【通过整体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自主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班级种树棵数

  a、收集信息:三个小朋友一边走一边说,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一班学生说:我们班领了4捆树苗,每捆8棵。

  二班学生说:我们班准备每7人一组,每组栽6棵。

  三班学生说:我们班准备把树苗栽成5行,每行6棵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01-30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5篇01-30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5篇)02-14

《除法》数学教案04-02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4-03

小学数学教案:表内除法04-12

《分数除法》数学教案02-06

口算除法教案05-28

除法笔算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