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饿的毛毛虫》教案共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好饿的毛毛虫》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1
《好饿的毛毛虫》是个特别优秀的绘本,它色彩鲜艳,动画形象,适合各年龄段幼儿阅读、欣赏。从认知角度看,绘本能让幼儿看到毛毛虫从卵、幼虫、茧到蝴蝶的整个蜕变过程,还可以感受毛毛虫吃食物的习性与特征,这无疑是天性好奇、爱观察的孩子们最感兴趣的。
活动目标:
1、萌发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2、发展观察和表述能力。
3、通过绘本故事,了解蝴蝶的整个蜕变过程。
重点:通过绘本故事,了解蝴蝶的蜕变过程。
难点:初步理解蝴蝶的蜕变过程是循环不止的。
活动准备:
卵、毛毛虫、茧、蝴蝶大图片各一张,小图片若干,绘本故事PPT,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卵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二、讲述故事,理解内容
1、解开疑惑,引出绘本。
操作PPT,显示第一幅画面,利用提问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你们看,从卵壳里钻出来的是谁呢?”
“那它是一只怎样的毛毛虫呢?”(重点引导幼儿说出“又瘦又饿”)
2、逐幅显示画面,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引导幼儿讲述,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分别吃了多少。
讲到星期天时,提问:“毛毛虫吃了这么多东西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想象毛毛虫会发生什么变化。
3、幼儿操作图片,了解蝴蝶的蜕变过程。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贴图纸,并为幼儿说明箭头的作用,引领幼儿探索认知蜕变过程是循环不止的。
幼儿自主操作图片,贴出蝴蝶的蜕变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拼摆贴图的。
请个别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蝴蝶的`蜕变过程。
师幼小结:从一颗小小的卵里钻出一只又饿又瘦的毛毛虫,毛毛虫每天不停地吃东西,吃得胖胖的,然后给自己造了一座叫做茧的小房子,它在小房子里睡了两个多星期,从茧里钻出来后,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三、故事命名,完整讲述
1、请幼儿为故事取名字。
2、播放PPT,教师有感情地完整地讲述故事,巩固蝴蝶的蜕变过程。
四、延伸活动
1、将幼儿的贴图作品放到区域角展览,以便幼儿随时观察。
2、请幼儿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讲一讲蝴蝶蜕变的顺序。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在看看,听听,找找,猜猜的情境中感受故事,启发幼儿说的乐趣。
2、初步感知动物的变化过程,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色食物,一个苹果,两个梨,三个李子等图片。
2、观察过毛毛虫,与颜色相关的知识准备。
3、故事PPT,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你好小毛毛虫
师:来和我们的毛毛虫朋友问个好吧!猜猜,小毛毛虫喜欢吃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浸入作品,引发想象
1、师:小毛毛虫慢吞吞地爬着,它有点饿了,就去找吃的。
2、出示图片1,小毛毛虫东找找,西找找,找到了一个苹果,这天刚好是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出示苹果图片)示范短句“香香的苹果真好吃。” 猜测“吃了一个苹果,肚子感觉怎么样?”
3、出示图片2,3第二,三天, 还没吃饱的毛毛虫又看到了什么呢?它是怎么想的和做的呢?(引导幼儿通过颜色来联想物品)你们发现吗,在这三幅画里,都藏着一个数字,他们是谁呢?(1、2、3)
4、出示图片4,第四天,毛毛虫爬呀爬,他说想吃一个红红的上面有一个小黑点的水果,你们猜猜是什么?草莓,毛毛虫很饿很饿,你们说他能吃几个。
6、出示图片“5”。第五天了,你们说毛毛虫又想吃什么呢?
教师小结:肚子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一个又香又甜的大苹果,第二天吃了二个脆脆的香梨,第三天吃了三个酸酸的李子,第四天吃了四个新鲜的草莓,第五天吃了五个金灿灿的橘子。
三、激发互动,体验快乐
1、第6天毛毛虫会吃什么样的东西,变得怎么样呢?
游戏:小毛毛虫找东西
1、请若干名幼儿来找一找,说一说。……的.……真好吃。
2、人手认领一只“小毛毛虫”,带它去找喜欢吃的东西。找到后告诉客人老师
启发幼儿进行想像,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毛毛虫吃了那么多东西最后会变成什么呢?
四、完整欣赏,体验情节变化过程中的乐趣。
1、教师讲故事,幼儿完整欣赏。
2、幼儿模仿毛毛虫变成蝴蝶,增添情趣。
附故事: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在一个有月光的晚上,树叶上躺着一颗虫卵。第二天,虫卵中孵出一条小毛毛虫,它一步一步的爬着,因为肚子好饿,想要去找东西吃。
毛毛虫实在是太饿了,所以,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二个梨,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星期五吃了五个橘子。接着故事进行到星期六,这一天,毛毛虫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也都是我们小朋友熟悉的,有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甜筒、香肠、火腿、棒棒糖、樱桃派、西瓜、奶酪。吃了这么多东西,毛毛虫的肚子好痛好痛,所以,第二天它只吃了一片又嫩又绿的树叶,这才觉得舒服多了。不过这时候的毛毛虫已经变成了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了,它给自己造了一间小房子,在里面睡了两个多星期,等它再钻出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多种形式感知水果的特征,并感知5以内的数量。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PPT、橙子、篮子、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教室
——师幼共同进教室
二、游戏:毛毛虫找食物
1.星期一吃苹果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树?树上有几只苹果?那就让我们一口把它吃掉吧。
2.星期二吃梨
师:这是什么树?有几只梨?就让我们两口吃掉它吧。
3.星期三吃草莓
师:星期一,我们吃了一只苹果,星期二,我们吃了两只梨,接下来是星期几?
师: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吗?为什么?
4.星期四吃葡萄
师:毛毛虫们,这个水果藏在谜语里。仔细听哦!“藤上珍珠一串串,紫紫的,圆圆的,酸酸甜甜真好吃”。
5.星期五吃橙子
师:星期五吃的水果就藏在篮子里,我请几条毛毛虫上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6.星期六吃许多食物
师:一转眼来到了星期六,你猜毛毛虫还会吃什么?
师:哎呦哎呦,毛毛虫怎么了?为什么会肚子疼?
7.星期日吃树叶
师:你们觉得星期日毛毛虫该吃什么了?为什么?
师:吃完一片又嫩又绿的树叶,毛毛虫觉得舒服多了,为什么?
——教师小结:因为这一次毛毛虫只吃了一片树叶。
8.毛毛虫变蝴蝶
师:吃完之后,毛毛虫舒舒服服的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睡了长长的一觉。你们猜,等它醒来后会有什么变化?
三、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全过程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律动:蝴蝶飞飞
——师幼共同随着音乐飞出教室
活动反思:
《好饿的毛毛虫》(美)艾瑞克·卡尔 著。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活动让幼儿有兴趣的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内容。在每个环节我都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画面的内容,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活动预设目标基本达到,幼儿的情绪也控制在相对积极的水平上,做到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知毛毛虫变化的过程;
2.根据画面信息,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愿意表达。
3.在观察、猜测、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毛毛虫,激起幼儿兴趣。
聚光灯聚焦毛毛虫局部,幼儿猜测,引出课题。
老师: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毛毛虫)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毛毛虫的故事。
(二)根据看到的画面信息,观察、猜测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聚焦虫卵",欣赏故事第一片段,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聚光灯聚在卵上。
老师:看一看它什么颜色的?谁愿意碰一碰这颗卵,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孩子触碰白板上的`卵,出现毛毛虫)你觉得毛毛虫要去做什么?
2."毛毛虫饱餐",讲述故事第二片段,愿意随老师一起说一说。讲述看到毛毛虫吃的东西,学一学毛毛虫吃东西的样子。
老师:它要去找东西吃,我们跟着毛毛虫一起,看看它都找到了哪些好吃的。(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几个?
遮屏,孩子大胆猜测毛毛虫吃了几个食物。聚光灯聚焦在被放大的毛毛虫的脸上。
老师:你觉得,毛毛虫的肚子还饿吗?它怎么了?该怎么办呢?
3."结茧化蝶",讲述故事第三片段,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孩子喊出毛毛虫,出示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图片。
老师:咦!毛毛虫怎么没有了?我们把它叫出来好不好。(出示图片)呀!毛毛虫变成什么样啦?变成了一只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了。
出示茧的图片。
老师:毛毛虫吃饱了,就给自己造了一间小房子,叫做茧。
老师:茧怎么了?(出示破了一个洞的茧),毛毛虫把茧咬破了一个洞,谁愿意帮助毛毛虫把这个洞咬的更大一些。(幼儿操作)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三)幼儿随乐表演。
听着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毛毛虫吧。(播放音乐和幻灯片,师生随乐游戏)
四、活动反思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故事情节简单、充满趣味性,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侧重点在语言领域,但我遵循《纲要》和《指南》的思想,还涉及了科学领域。而本次活动一共三个环节,清晰明了,第一环请孩子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毛毛虫吃的东西,以及它怎么吃的,一开始孩子们还有点害羞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兴趣是孩子的老师,第二环节,请孩子们边看图片边复述故事,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快速的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很顺畅,而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即有数学知识,又有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快乐,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三环节就是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听着音乐,从毛毛虫变成蝴蝶飞来飞去。但是这个环节没有孩子们只顾着游戏,而没有达到游戏的目的。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5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感受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神奇。
2.乐意讲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
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感受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神奇。
难点:乐意讲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课件《好饿的毛毛虫》。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在哪见过它们?
2.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叫做《好饿的毛毛虫》,听听这只毛毛虫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
1.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引导幼儿安静的欣赏。
2.提问: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故事里的毛毛虫都吃了些什么?最后,毛毛虫变成了什么?
三、看图欣赏故事,乐意讲述画面内容,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看图说话】,请幼儿观察画面,学习故事第一段。
提问:画面上有什么?是白天还是晚上?从哪里看出来?点击喇叭,欣赏故事第一段。
2.播放课件【看图说话】中的“下一页”按钮,学习故事第二段。
提问:星期天,从卵里面爬出了什么?点击喇叭,欣赏故事第二段。
3.播放课件【看图说话】中的“下一页”按钮,学习故事第三段。
提问:毛毛虫肚子很饿,他都吃了些什么?点击喇叭,欣赏故事第三段。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6
设计意图
幼儿对《好饿的毛毛虫》绘本十分感兴趣 ,毛毛虫吃各种各样的水果是孩子们交往中谈论的话题。在日常的活动中,幼儿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利用《好饿的毛毛虫》绘本中的情景,支持幼儿对现象大胆猜想和主动探究,更好地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我们生成了此次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6 以内按数取物并说出总数。
2.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或一样多。
3.愿意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点数水果图片,并取出相应圆形卡片说出总量。
活动难点:初步能够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或一样多。
活动准备
教师:PPT
幼儿:游戏图、水果卡片、彩色圆形卡片、
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
(1)教师讲述“毛毛虫”的故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一条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它四处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
第一天,它啃了1个苹果,可是它还觉得饿。第二天,它啃了2个梨子,可是它还觉得饿。
第三天,它啃了3个橙子,可是它还觉得饿。第四天,它啃了4个桃子,可是它还觉得饿。
第五天,它啃了5个香蕉,可是它还觉得饿。第六天,它啃了6个草莓,它终于吃饱了。
2、根据 PPT 的内容进行数量点数
(1)教师出示 PPT 水果页,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卡片,说出每一个盘子里水果的数量。
指导语:这里有毛毛虫爱吃的水果,请你看看都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 经验提升:通过点数知道果盘里水果的数量不相同。
(2)教师演示 PPT 取水果盘(如3个橙子),点数并说出总数后,再取出相应数量的彩色圆形,放在毛毛虫头的后面。
(3)请幼儿参与。取水果盘(如4个桃子),点数并说出总数后,再取出相应数量的彩色圆形,放在毛毛虫头的后面。
指导语:你觉得毛毛虫想吃什么水果?请你选一种水果,数数水果有几个,你就点出几张彩色圆形放在毛毛虫身上,表示它吃了这么多的水果。
请另一名幼儿选择一张水果卡片(如5根香蕉),点数并说出总数后,再取出相应数量的彩色圆形大卡片,放在另一张大游戏图毛毛虫头的后面。
经验提升:能够按照水果的数量,取出相应的点数。
3、根据图片的内容进行数量比较
(1)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两张游戏图上毛毛虫的圆形卡片的数量,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及比较的方法。
指导语:我们来比比这两条毛毛虫谁吃的`多?谁吃的少?你是怎么比的?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请幼儿与同伴进行比较,分别判断自己和对方的毛毛虫身上的圆形卡片数量,比一比谁的多,谁的少还是一样多。
指导语:你请喂毛毛虫吃水果。数数你的毛毛虫吃了几个水果?你旁边小朋友的毛毛虫吃了几个水果?谁的毛毛虫吃的多?谁的吃的少?是不是一样多?
(3)幼儿分享操作结果。
指导语:你的毛毛虫吃了一共几个果子,旁边小朋友一共吃了几个果子?谁吃的多?谁吃的少?
经验提升:初步能够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或一样多。
活动总结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用幼儿喜欢的《毛毛虫》绘本故事导入有一定的情境,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幼儿非常愿意主动参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通过毛毛虫吃得水果数量,使幼儿练习6以内的点数,幼儿基本能够6以内按数取物说出总数。在幼儿操作材料过程中,教师提示幼儿一边按数取物一边说一说表达。但是本次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比较物体数量时,是由我先引导幼儿一起进行数量的比较的方法,幼儿虽然能够能够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或一样多,完成活动目标。但是可以先请幼儿操作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两组物体数量比较的方法,请幼儿分享数量比较的好方法。再次请幼儿操作材料,巩固数量比较方法,使幼儿初步懂得多、少或一样多。在幼儿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7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知毛毛虫变化的过程;
2.根据画面信息,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愿意表达。
3.在观察、猜测、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毛毛虫,激起幼儿兴趣。
--聚光灯聚焦毛毛虫局部,幼儿猜测,引出课题。
师: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毛毛虫)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毛毛虫的故事。
二、根据看到的画面信息,观察、猜测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聚焦虫卵",欣赏故事第一片段,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
--聚光灯聚在卵上。
师:看一看它什么颜色的?谁愿意碰一碰这颗卵,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孩子触碰白板上的卵,出现毛毛虫)你觉得毛毛虫要去做什么?
2."毛毛虫饱餐",讲述故事第二片段,愿意随老师一起说一说。
--讲述看到毛毛虫吃的东西,学一学毛毛虫吃东西的样子。
师:它要去找东西吃,我们跟着毛毛虫一起,看看它都找到了哪些好吃的。(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几个?
--遮屏,孩子大胆猜测毛毛虫吃了几个食物。
--聚光灯聚焦在被放大的毛毛虫的脸上。
师:你觉得,毛毛虫的肚子还饿吗?它怎么了?该怎么办呢?
3."结茧化蝶",讲述故事第三片段,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
--孩子喊出毛毛虫,出示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图片。
师:咦!毛毛虫怎么没有了?我们把它叫出来好不好。(出示图片)呀!毛毛虫变成什么样啦?变成了一只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了。
--出示茧的图片。
师:毛毛虫吃饱了,就给自己造了一间小房子,叫做茧。
师:茧怎么了?(出示破了一个洞的茧),毛毛虫把茧咬破了一个洞,谁愿意帮助毛毛虫把这个洞咬的更大一些。(幼儿操作)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三、幼儿随乐表演。
--听着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毛毛虫吧。(播放音乐和幻灯片,师生随乐游戏)
【活动反思】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故事情节简单、充满趣味性,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侧重点在语言领域,但我遵循《纲要》和《指南》的'思想,还涉及了科学领域。
而本次活动一共三个环节,清晰明了,第一环请孩子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毛毛虫吃的东西,以及它怎么吃的,一开始孩子们还有点害羞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兴趣是孩子的老师,第二环节,请孩子们边看图片边复述故事,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快速的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很顺畅,而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即有数学知识,又有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快乐,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三环节就是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听着音乐,从毛毛虫变成蝴蝶飞来飞去。但是这个环节没有孩子们只顾着游戏,而没有达到游戏的目的。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8
活动目标:
1.巩固5以内数量对应关系及数列关系。
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
3.教育幼儿不可过量饮食。
活动准备:
1.绘本《好饿的毛毛虫》PPT。
2.1-5的数字卡及水果卡一套。
3.幼儿每人一份1-5的水果卡,一个贴有排序标记的垫板。
活动过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它是谁?你们喜欢和它做朋友吗?你们知道毛毛虫是从哪来的吗?我们来看一看。
1.演示PPT,教师讲述。
提问:猜猜蛋里住着谁呢?我们来看看谁会从蛋里出来?
2.演示PPT,教师讲述。
提问:又小又饿的毛毛虫长的什么样?它是怎么走路的?你来学一学,看谁最象毛毛虫。
师:毛毛虫好饿啊,它要去找一些东西吃。
3.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水果,猜吃了一个什么水果?演示PPT。
提问:吃了一个什么水果?用数字几来表示?吃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可是毛毛虫的肚子还是好饿。现在让我们象毛毛虫一样继续出去找东西吃吧。
4.星期二,毛毛虫吃了几个水果,我们一起蒙上眼睛听一听,几声?用数字几来表示?吃了二个什么水果?演示PPT。
提问:吃了两个什么水果?
可是毛毛虫的肚子还是好饿。现在让我们象毛毛虫一样继续出去找东西吃吧。
5.星期三,毛毛虫会吃几个水果呢?请你用声音告诉我。吃了三个什么水果?演示PPT,教师讲述,出示相应数量的水果卡。
可是毛毛虫的肚子还是好饿。
6.星期四毛毛虫会吃几个水果?星期五毛毛虫会吃几个水果?分别吃的是什么水果呢?每个人面前都有几张水果卡片,请你数一数,告诉我答案。说说为什么?演示PPT,7.毛毛虫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了好多的食物,你能把它们按照顺序排队吗?请你试一试。
教师点评,小朋友是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的,现在我想把5个桔子排在第一个,你能按着顺序帮它们排队吗?请你试一试。
8.毛毛虫的.肚子还是好饿,星期六吃了什么?演示PPT。提问:一共吃了几样食物?请个别幼儿上来数一数。
建议小朋友按照顺序数一数,大家小手一边指,嘴巴一边数。
9.毛毛虫一下子吃了这么多的东西,会怎么样?教育幼儿一次不可食入过多的食物。
10.演示PPT,教师讲述。
提问:你舒服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学一学。
现在毛毛虫不觉得肚子饿了,它不再是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了,长成什么样了?有多大多胖?还能不能走路?
11.演示PPT,教师讲述。
提问:猜最后毛毛虫变成了什么?
你们看,蝴蝶正在花丛中跳舞呢,让我们也变成一只蝴蝶跳舞吧。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感知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和动态。
2、学习用印章印毛毛虫,用棉签画毛毛虫的眼睛、嘴、腿。
3、感受图书的有趣情节,体验在印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印章、棉签人手一支,作画纸、颜料若干
师:毛毛虫吃饱了,猜猜看它变成什么样子啦?(它胖胖的、大大的,肚子里都是好吃的东西)
指导语:小布丁在颜料盘里沾一下,还要在颜料盘里舔一舔。轻轻的印一下,够不够长啊?
毛毛虫是由《好饿的毛毛虫》绘本延伸出的一节美术活动。本次活动利用绘本中的图片让幼儿感知毛毛虫的外部特征和动态,巧妙地结合海绵印章小布丁,印出圆形的图太原画室案的特点,用小布丁印画、棉签添画的方法,让幼儿来进行玩色活动。一个个紧紧连接的圆形图案构成了毛毛虫的身体,无论是直的、弯的、胖的、瘦的都可以表现毛毛虫身体的各种动态。小小的黑点就成了毛毛虫的眼睛、鼻子、嘴巴、腿。幼儿在轻松的'玩的游戏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纲要》中美术方面的教育目标的规定,从认知技能、行为方法和情感三个方面来设计活动的目标:
首先,利用绘本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毛毛虫的颜色和外形特征,以及毛毛虫的各种动态形象。从而让幼儿知道毛毛虫的身体是长长地,有时直、有时弯,有时大、有时小。身体是紧紧的连在一起的。
其次,教师指导幼儿来示范毛毛虫的画法。让幼儿示范能帮助幼儿建立信心,知道自己也可以像示范的幼儿那样做到。幼儿示范了毛毛虫的创作手法后,教师指导、帮助幼儿拓展,鼓励幼儿多画几只毛毛虫,画出不同的形态。
再次,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将身体紧紧的连在一起。并提示幼儿从不同方向创作不同的形态。
在选择作画纸时,本来是选择的宣纸。但是因为宣纸的颜色是白色,印过后宣纸会邹,就选用了包花纸。但是它的特性是吸水性不强,要将颜料调的较干一些。在小布丁考虑到干的海绵做的,会吸很多的颜料,就把小布丁弄潮可以减少颜料的吸收浪费,还可以让幼儿沾颜料时减轻操作难度。而在幼儿操作时,有的小布丁吸水太多,使得颜料变稀。印出的画水份太多,张贴在黑板上会有颜料留下来。下次活动时,可以每个小布丁检查一下,将水分捏掉。
《好饿的毛毛虫》在活动组织前已经让幼儿观察过绘本中的毛毛虫。幼儿的话多,我对每个幼儿的的话进行回应、解释,使得拖延。还没有学会掌握活动的节奏、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幼儿的各种回答。在引导幼儿认识、总结毛毛虫的特点时,在语言的组织上还欠缺,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幼儿,提示幼儿发现特点。另外,在幼儿回答问题时,有时强调举手,有时为了节省时间,让幼儿集体回答,幼儿回答在问题时直接说,有的幼儿一直不动嘴巴,显得比较混乱。
平时对于幼儿的绘画活动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常规。为了指导每一个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展现出绘画作品。我让先画好的幼儿先去拿小玩具玩,重点指导较弱、动作慢的幼儿。在这次活动中,收作品时,幼儿出现了因没有完成的作品而哭闹。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应养成良好的常规。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次试用绘画材料,确保每种材料都能适合教学;加强语言的组织能力,做到精炼、简洁;学会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有效回应、提升;按照要求,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常规。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掌握毛毛虫的生长演变过程。
2.了解其他一些特殊动物的生长演变过程。
3.学习为小书编写页码。
二、活动准备
ppt、白纸、固体胶
三、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了解毛毛虫的演变过程
1.(先打开幻灯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看,这是什么?(毛毛虫)
对,就是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故事,认识字的宝贝和我一起念《好饿的毛毛虫》。
2.(不开)毛毛虫小时候是什么样?(孩子回答以后幻灯)你看到了什么?这颗小小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毛毛虫小时候。
3.(开)你看到什么?毛毛虫怎么样?(等孩子说完再用书面语讲述故事)
4.(开)这里的毛毛虫在干什么呢?
5.(开)直接讲述。
6.(不开)星期三它啃穿了什么呢?谁来说?
7.接下来星期几了?会找到几个好吃?(开)请谁来说(个别)语言能力强要求说完整
8.(开)星期五,谁来说?(看不清楚是吧,那是桔子)
9.(开)星期六,这么多东西,这回你们要仔细看,毛毛虫啃穿了的到底是哪一些呢?(孩子们说)
请你先说给旁边小朋友听,等一下我要请能干的、能说完整的宝贝说被我们听。
10.(不开)吃了那么多东西,你们才毛毛虫吃饱了没有?是吗?毛毛虫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往下看(开)
毛毛虫什么样子了?是的,它现在胖嘟嘟的,一点也不饿了。
(鼠标指茧)这是什么?
原来这是毛毛虫绕着自己的身体为自己造的一个叫“茧”小房子,那毛毛虫呢?它去哪里了?
哦,是的,它在里面,这时候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蛹。
11.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刚才故事讲了一只毛毛虫长大的过程,先是这个小小的什么?慢慢的变成了一只小毛毛虫,经过很长的时间,吃了很多的东西,变成了蛹,最后终于变成了蝴蝶。
你发现了什么?(它叫什么?)卵
它叫什么?毛毛虫;他们的名字一样吗?他们长的一样吗?
(二)讨论、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演变过程
1.除了毛毛虫会变蝴蝶,还有哪些小动物有特殊的生长演变过程?
青蛙:春天到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产下了好多卵,卵在水里觉得好舒服。有一天卵变成了小蝌蚪,一大群小蝌蚪快乐的在水里游来游去,过了一段时间,小蝌蚪长出了后退,又过了一段时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尾巴慢慢的变短,渐渐的小蝌蚪就变成了青蛙,和妈妈长得一模一样。
飞蛾:秋天,蛾妈妈找到一片漂亮的桑叶,把卵轻轻的产下了。卵宝宝安静的躺在桑叶上,有一天卵宝宝变成了一条又小又瘦的蚕,蚕马上就开始吃桑叶,越吃身体就越大,越吃身体就越胖,终于一天,蚕吃饱了,它就为自己做了一个叫做茧的小房子,自己躲在房子了变成了蛹,一段时候过后,它咬破了自己的小房子,变成蛾飞出来了。
蜻蜓:夏天快要结束,秋天马上就要来了,蜻蜓妈妈赶紧把自己的卵产在水里,让卵在水里自由的游泳,游着游着,卵变成了稚虫(水趸),稚虫也生活在水里,至少一年以后他们就会变成会飞蜻蜓。
(三)幼儿操作,制作小书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动物的特殊演变过程,我们来做一本关于动物成长的书吧。
你们知道一本书有什么?(封面,页码,封底)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2、理解读本内容,能大胆想象并预测故事内容,尝试结合绘制的图画进行讲述。
3、学习将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学说句式“星期X,毛毛虫吃了X个XX”。
二、活动重难点:
1、感知毛毛虫变蝴蝶的奇妙过程,能大胆想象并预测故事内容,积极地进行表达。
2、尝试结合绘制的图画运用句式“星期X,毛毛虫吃了X个XX”进行讲述。
三、活动准备:
1、认识读本中的.食物;
2、故事PPT、食物图片、星期标识;
3、绘画纸与画笔。
四、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毛毛虫。
——小小的身体到处跑,走起路来慢悠悠,浑身上下穿毛衣,看见小鸟就逃跑。
(二)理解读本内容,感知毛毛虫吃食物的递增关系。
1、寻找发现,感知理解毛毛虫虫卵的初生状态。
——来找找毛毛虫在哪里?这是毛毛虫的什么?
2、观看PPTP4—8,感知毛毛虫吃东西的递增关系。
——请你们来看看毛毛虫吃了一些什么食物?(有效提问)
——这些食物毛毛虫吃的是一样多吗?(有效提问)
——这些食物毛毛虫一天能吃完吗?怎么吃才好?
3、想象绘画,学说句式“星期X,毛毛虫吃了X个XX”
——你们猜猜接下来毛毛虫还会去吃什么?
——谁能拿着你自己的画上来用“星期X,毛毛虫吃了X个XX”来说一说?
(三)解决问题,预测故事发展。
——哇!毛毛虫吃了那么多东西,肚子痛了,怎么办?
——如果你是医生你会对毛毛虫说些什么呢?
(四)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1、观看PPTP10—12,观察毛毛虫身体发生的变化。
——毛毛虫吃了那么多的东西,它的身体慢慢发生了什么变化?毛毛虫去哪儿了?
2、观看毛毛虫变蝴蝶的视频,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五)尝试对故事进行整体概括,给故事取名字。
——我们可以给这个故事取一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呢?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书里的各种(包括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等)图片各一张;音乐;本周每天早上晨间谈话时引导幼儿说出当天是星期几,让幼儿对一周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 教师(扎了一条毛毛虫似的辫子“出场”) 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是星期五(知道过了星期五就是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两天);教师问小朋友,发现老师的打扮有什么变化,引起幼儿注意,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老师的辫子很好玩,教师问:“老师今天这样打扮漂亮吗?”“为什么觉得老师很漂亮呢?”“老师的辫子像什么?”教师边扭动着辫子做爬的动作边问幼儿,幼儿很新奇地回答:“老师的辫子像毛毛虫!”。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请一位新朋友来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条“毛毛虫”辫子,希望这位新朋友——毛毛虫会喜欢自己。
2、 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请出毛毛虫朋友,“有请毛毛虫朋友!”话音刚落,随着“嗨,小朋友们,我来啦!”的招呼声,屏幕上飞来了一只小蝴蝶。(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呀!这哪是毛毛虫,明明是小蝴蝶飞来了呢。”小朋友一片哗然,老师问小朋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爬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朋友们都很活跃,立刻用自己的身体在地上爬着示范了起来。老师请小朋友们告诉小蝴蝶我们请的不是它,小蝴蝶却说:“没错!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虫。”“不信,你们一起来敲开下面这扇神秘之门吧。”说着,小蝴蝶飞走了。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图书《好饿的毛毛虫》的封面,就是小蝴蝶说的“神秘之门”。
3、 教师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扇“神秘之门”,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原来是毛毛虫,什么样的毛毛虫,它的表情怎样?”“还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说看到了字,老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读出图书的`书名《好饿的毛毛虫》。教师请幼儿都举起小手,数“1、2、3”一起用力敲开这扇“神秘之门”,随着两遍“笃、笃、笃”的敲门声,“吱呀”一声,“神秘之门”打开了,出现了《好饿的毛毛虫》的扉页。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 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扉页,都发现了什么……
——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
——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
——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2) 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数量是多少?(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一”)
——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
(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
——接着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二”至“六”)
(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
(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后来帮自己造了个什么?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6)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幼儿讲述时,教师利用图片演示毛毛虫演变为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图片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摆成一个圆形,代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4、这时屏幕上的小蝴蝶又飞了过来,它问小朋友,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虫变的?小蝴蝶还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去采花粉……小朋友们十分兴奋,跃跃欲试。
5、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扮演毛毛虫,小朋友们一起边讲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当说到毛毛虫为自己造了个房子时,要求幼儿说出“茧”,然后在“茧”里面练成了飞的本领,最后“毛毛虫”们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伴随《化蝶》的音乐,一起欢快地飞到花园去采花粉了……(幼儿离场)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模仿学唱歌曲的关键句。
2、能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毛毛虫的动作。
3、热爱自然,展开想象,尝试替换歌曲中的水果名称。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学唱歌曲,带有动作。
活动难点:
简单仿编歌词中的水果名称并展示。
教学准备:
1、有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的阅读经验
2、毛毛虫手偶
3、音乐钢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角色表演毛毛虫的蛹,边做动作边进场。引起幼儿兴趣。(练声)
二、基本部分。教师清唱表演,引导幼儿认识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1、教师角色扮演边清唱示范,边做动作表演毛毛虫的变化过程。
师:刚才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呀?它是怎么吃的?
2、教师手指扮演毛毛虫在身体上爬一爬,边表演边随伴奏演唱。
3、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试一试毛毛虫每次吃完水果的身体变化。
小结:毛毛虫每次吃完一种水果都会有变化:吃完一个苹果,变成食指;吃完两个香梨,变成两根手指;吃完三个水蜜桃,小手变成“蛇头状”。
三、情景延伸,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
1、教师边唱边带领幼儿和“手偶毛毛虫毛毛”一起寻找吃的。(教师提出要求:毛毛最喜爱吃会唱歌的水果了)
2、教师利用自制玩偶“毛毛”,让幼儿感受毛毛虫的身体成长变化。
3、教师通过喂“毛毛”,引导幼儿尝试替换歌词中的水果名称。
四、结束部分。
随音乐变成蝴蝶翩翩起舞地退场,充分让幼儿在音乐中尽情享受并愉快表现
活动反思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故事情节简单、充满趣味性,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侧重点在语言领域,但我遵循《纲要》和《指南》的思想,还涉及了科学领域。
而本次活动一共三个环节,清晰明了,第一环请孩子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毛毛虫吃的`东西,以及它怎么吃的,一开始孩子们还有点害羞不敢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兴趣是孩子的老师,第二环节,请孩子们边看图片边复述故事,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快速的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很顺畅,而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即有数学知识,又有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快乐,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三环节就是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听着音乐,从毛毛虫变成蝴蝶飞来飞去。但是这个环节没有孩子们只顾着游戏,而没有达到游戏的目的。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和体会毛毛虫破茧而出的过程。
2、 感受绘本故事带来的色彩美。
二、活动准备
PPT 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PPT毛毛虫面包图片
教师:宝贝们!看!这是什么?那你见过真的毛毛虫吗?它长什么样啊?毛毛虫可调皮了,它爬呀爬,爬到了我们小一班,看,它来了…”
2、理解故事内容
结合PPT讲解故事
(1)讲到“它想要找些东西来吃”PPT停止。
提问:毛毛虫现在想去干什么?如果你是这只毛毛虫你会去吃点什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毛毛虫去吃什么了!
(2)继续讲到“星期五,它吃了五个桔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提问:哇!毛毛虫吃了这么多水果啊,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星期五吃了五个桔子。星期六应该是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六个!哇,这么多好吃的啊,我们先来数数是不是六个?小朋友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好吃的?你吃过哪一个?
(3)继续讲到“到了晚上它就胃痛起来”
提问:谁知道它为什么胃痛了?毛毛虫想让你们给他想想办法,怎么才能不胃痛啊? (4)继续讲到“把茧咬破了一个洞,钻了出来”
提问:呀!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了,钻出来的不是毛毛虫了,你们猜猜谁出来了?老师先不告诉小朋友是什么!
看图片:知了猴长大后变成了知了、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小青蛙。
它们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样子是不是一点都不一样啊!老师告诉小朋友们毛毛虫和它们(1)教师:你们都是小毛毛虫,如何去找好吃的东西? (2)游戏中,幼儿扮演毛毛虫,教师示范画圈圈。
毛毛虫:今天没吃午饭,我好饿呀!哪里有好吃的东西呢? (教师准备多个调色盘,每个盘子里放置2—3种近似色颜料)毛毛虫:哇,好香啊……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可要饱餐一顿了! (幼儿将不同色彩的颜料想象成各种好吃的东西。教师示范用转和涂的方法在纸上画圈圈,吃一次身体就长大一点,画的圈圈要一个比一个大)
(3)播放音乐,师幼在音乐中用画笔旋转涂抹出毛毛虫滚圆的身体。
(4)合作完成绘本。
教师示范将画的圈圈剪下来,一个接一个贴到空白的白色素描纸上,用大小适宜的吸管做毛毛虫的脚,模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最后,用边角料作为蝴蝶身上的花纹,贴在准备好的蝴蝶形状的黑色卡纸上。
(选择黑色卡纸能够凸显蝴蝶美丽的花纹)
在粘贴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边讲故事边操作,体验毛毛虫从学吃,学走,到变成蝴蝶的过程。
要点提示
1)毛毛虫的身体是连在一起的,不能分开来。
2)注意毛毛虫各节身体的大小区别,把握画面结构。
3)初次尝试合作完成一幅作品,需要注意幼儿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3、独立创作:我的毛毛虫。
(1)鼓励幼儿想象自己的`毛毛虫吃了点什么。
(2)引导幼儿注意毛毛虫各节身体的比例结构,尝试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不同的毛毛虫。
(3)请每人创编一个毛毛虫的故事。
【评析】
这是一个以美术为表现手段的综合活动,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握笔用笔的能力比较欠缺,活动是有难度的。活动过程
中结合了音乐、语言、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也都有所提高。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15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中的毛毛虫形象、故事情节,在掌握作品的过程中知道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鼓励幼儿根据作品的结构大胆仿编新的内容。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体验毛毛虫变蝴蝶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大书《好饿的毛毛虫》,将每种食物挖出空白圆洞。
2、可操作“毛毛虫”教具一个。
3、幼儿每人大纱巾一块。
4、活动前幼儿已学会“毛毛虫热身操”。
活动过程:一、以“毛毛虫热身操”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春天到了,天气真好!宝宝们想出去玩吗?那我们一起去活动活动吧!(师、幼随音乐一起做“毛毛虫热身操”。)
二、出示故事大书,讲述故事,理解作品。
1、演示“毛毛虫”教具,分段讲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讲至“开始寻找食物”引导幼儿猜测毛毛虫会吃什么食物。“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会找到什么食物呢?”
(2)故事讲至“毛毛虫星期三吃3个李子”后引导幼儿猜测讲述毛毛虫还会吃什么食物。
“猜猜看星期四,毛毛虫会吃什么呢?吃了多少?(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所吃食物以及数量)。
“星期五,毛毛虫会吃什么食物呢?吃了多少?(鼓励幼儿比较完整的猜测与讲述)。
(3)继续讲述故事至“毛毛虫结了茧”,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讲述故事结局。
“毛毛虫从房子里出来,会有什么变化呢?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2、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讲述,巩固对故事的理解,体验毛毛虫的蜕变过程。
“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讲故事吧!”
三、创造想象与仿编新的故事:请幼儿仿照故事中的结构(毛毛虫周一至周五的行为)进行仿编。
“又有一只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卵里出来了,它也去寻找食物,想想看,会吃什么呢?”(鼓励幼儿根据作品结构较完整的进行仿编)
四、扮演游戏“好饿的毛毛虫”,体验游戏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讨论创编毛毛虫的动作,表现毛毛虫的形象。
2、结合故事进行表演游戏,将纱巾盖在身上变成茧。
3、将纱巾披在身上变成蝴蝶去户外玩。
活动延伸:1、结合该故事进行计算活动,理解5以内数相互间的大小关系,理解1-5能表示相应数量与物体。
2、可开展体能游戏:好饿的毛毛虫。
一、本活动产生的背景和价值
1、活动背景
这几年,我园着力突显语言教育特色,以双语活动创品牌,以早期阅读和语言活动为特色,结合《纲要》精神试图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国内、国外的优秀儿童读物、儿童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品味。
2、作品的特点:
《好饿的毛毛虫》这一文学作品是美国作家艾瑞克-卡尔进行创作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故事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绿叶、大地、蝴蝶、五彩缤纷的果实,毛毛虫蜕变成蝴蝶充满了诗意。故事中描述了蝴蝶的成长过程,它以星期作为每段的开头,各种水果、点心等食物依次在每天中出现,语句排列对应有序,从语言到内容都具有明显的规律,使故事读起来颇具情趣。
3、教育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们看到“毛毛虫”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好奇、害怕等多种反应。然而绝大多数孩子并不知道毛毛虫最终会变成蝴蝶,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结合与内容相对应形象生动的图书教具,帮助小班幼儿感知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同时故事中语言重复较多,有很多情节也比较相似与重复,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语言学习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还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故事开始、高潮后半部分及结尾处,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故事内容,在欣赏、讲述、游戏中充分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故事中讲到的各类水果,蝴蝶的生命周期,一个星期的概念和数字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
二、目标分析:
作品是以毛毛虫的行为以及蜕变作为线索,同时结合小班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从语言及游戏两个层面提出要求。
语言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中的毛毛虫形象、故事情节,在掌握作品的过程中知道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鼓励幼儿仿照作品的结构大胆仿编新的内容。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体验毛毛虫变蝴蝶的愉快情绪。
三、准备分析:
1、自制的图书教具的运用: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稍大的玩具,将原来的小读本做成大图书教具便于幼儿进行观察,将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变成活动教具,加上采用拼贴的手法作画,有四页截成五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宽,以梯次编队,活动的“毛毛虫”教具可在各类食物圆洞中爬行,在教具来回的演示中更加吸引幼儿。
2、纱巾的提供:小班幼儿在活动中更加投入,也喜欢更加具体形象化的东西,对于“茧”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纱巾的使用可以帮助幼儿有初步感性的`认识,同时神秘化的气氛使游戏更具趣味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审美情趣,使文学作品的学习得以升华。
四、过程分析:
在活动中结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1、情景体验策略
小班孩子的自觉性较弱,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不能长时间保持表态学习,因此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游戏的情景中感受与学习文学作品,开始部分结合季节特征的“毛毛虫热身操”,结合作品的扮演游戏,让幼儿沉浸在毛毛虫的形象中。
2、设置悬念策略: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助力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在分段故事的学习中在每一段落前向幼儿“抛”出问题,如:饥饿的毛毛虫会寻找什么食物呢?毛毛虫从茧里出来会有什么变化呢?会变成什么呢?,当幼儿很想知道结果与否时便继续进行学习,幼儿带着悬念去学习文学作品,激发了学习的目的性,同时也保持较长的注意力。
3、弹性空间策略:
作品语句排列对应,从语言到内容有明显的规律,因此引导幼儿进行了仿编活动,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特点,仿编的重点不是整个大变动,而只是局部的迁移转换,引导幼儿用其它各类食品替换原有作品给幼儿提供自主生成的空间,同时体验自己能创编新的故事。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相关文章: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05-19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02-04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03-07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15篇02-23
小班音乐教案:好饿的毛毛虫04-01
好饿的毛毛虫语言教案12-10
小班教案好饿的毛毛虫绘本03-18
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毛毛虫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