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12 12:19:18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1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分草莓”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指引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指引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聚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教具预备:

  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 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第8页“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应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第8页“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3、全班齐练,抽生板演第8页“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第9页“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说说你以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说教材

  本节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这节课是有关长度测量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教材借助“铅笔有多长”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同时具备了怎样估测和测量物体,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等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差,因此,我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具体、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说教学目标

  1.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本班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知道1分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2)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4)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并知道1分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难点: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教具:幻灯片、米尺、硬币、

  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导入法法、问题引导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

  说教学流程

  一、温故互查:

  (出了几个上学期学过内容,很好的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教室门的高度约2()

  (2)一支铅笔长约18()

  3.用尺子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带着目标学习,有针对性的学)

  三、设问导读:

  (一)认识分米和毫米(认真看课本第一部分)

  1.(1)绿色铅笔的长度是()。

  (2)10厘米也就是1()。

  (3)分米用字母()表示。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从某刻度到某刻度)

  2.(1)1厘米中有()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是1()。

  (2)毫米用字母()表示。

  (3)红色铅笔比6厘米多3小格,所以它的长是()厘米()毫米。

  (二)找一找,说一说。(认真看课本第二部分)

  1拃长大约是()2分硬币厚度约()

  (三)找一找、想一想、填一填。(课本第三部分)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米=()分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四)单位换算(课本第三部分)

  3分米=()厘米40毫米=()厘米

  四、自我检测和巩固练习

  我采用的是课本35页的2—4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用于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

  让孩子们说说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让孩子参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畅所欲言,真正做到了有始有终,让孩子知道自己一节课学到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同时老师也做到了心中有数。

  七、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中充分利用了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让孩子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认识了分米、毫米,并知道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这些运动还是平移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现象。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3,观察这些游乐项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都是围着中心转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扇叶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旋转门是旋转现象。

  请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这些旋转现象。

  三、知识应用

  1.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来是什么形状呢?想象一下,再转一转。

  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转出什么美丽的图案。

  4. 我们冬天看到的美丽雪花,也和今天认识的旋转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3.你能利用这一片花瓣,通过旋转,制作出一朵美丽的花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34页练习七,第8题。

  第35页练习七,第9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 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 )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千”,掌握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及各数位之间的进率。

  2、会正确地读、写、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数的组成。

  3、通过估计、体验等活动具体感受1000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及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并数数。

  教学难点:正确地数出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具体感知一千的大小。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圆片、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已学的数:100

  2、说一说比100大的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以内的数

  (1)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

  请学生用0、1、4这三张数字卡片摆出三位数

  (2)交流摆法、读法、写法

  104:一百零四410:四百一十401:四百零一140:一百四十

  读数时,我们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往下读。中间的零要写也要读,末尾的'零要写但不用读。

  (3)用十进制位值板、千数图简图表示数,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①请学生在位值板上用小圆片放一放104、410并介绍数的组成。

  10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410:是由4个百和1个十组成的。

  ②教师介绍如何用简图表示104和410。

  ③请学生在练习纸上用简图表示401、140,反馈交流。

  2、巩固练习

  (1)根据简图写数

  126 304 949

  (2)反馈:读一读、数一数,说一说数的组成。

  126:一百二十六,它是由1个百、2个十、6个一组成。

  请学生一个一个往后数5个

  126、()、()、()、()、()

  304:三百零四,它是由3个百、4个一组成。

  请学生一个一个往前数5个

  304、()、()、()、()、()

  949:九百四十九,它是由9个百、4个十、9个一组成。

  请学生十个十个往后数5个

  949、()、()、()、()、()

  介绍999:它是一个最大的三位数;个位、十位、百位上都是9

  3、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一千的大小。

  (1)认识计数单位“千”

  请学生在位值板上用小圆片表示1000,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归纳: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2)揭示课题:千以内数的认识

  (3)感知一千的大小

  ①出示1000个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几个小正方体,是怎么看出来的?(课件演示)

  揭示:10个一百是一千。

  ②去掉一层、二层、五层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几个500是一千。

  ③去掉一条、二条小正方体,请学生想一想几个十是一千。

  ④去掉一个、二个小正方体,请学生想一想几个一是一千。

  (4)感知生活中不同情境中的1000。

  三、总结全课。

  四、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判断:

  (1)207百位上的7表示7个百…………………………()

  (2)420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

  (3)5个百3个一组成的数是53…………………………()

  (4)一个数末尾的零是不读出来的。……………………()

  五、课堂练习:练习册P7 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运算中的运算的法则。

  2、迁移能力:将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的运算法则迁移到三位数中去。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连加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媒体出示“主体图”

  1、 引导学生观察主体图,激发起学习兴趣。

  师:我们的'好伙伴小丁丁他们正乘着旅游专车,去国家森林公园玩呢。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好不好?

  2、 出示课题--游国家森林公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连加

  1、 收集信息

  (1)让学生从画面上获取信息,并出示下列板书。

  一年级去了125人,二年级去了167人,三年级去了163人。

  红色列车限载192人,蓝色列车限载288人。

  (2)理解:什么叫“限载”?

  (3)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组织交流,提炼以下问题。

  问题1:三个年级一共需要买几张车票?

  问题2:两列火车一共有多少张座位?

  问题3: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问题4:怎样乘车?

  2、 解决问题。

  (1)计算问题1:三个年级一共需要买几张车票?

  师:要求三个年级一共买几张车票,你们是怎么想的?怎样列算式?

  A、板书:125+167+163

  B、回忆连加的运算顺序。

  C、学生独立计算。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师:核对时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D、完整板书:

  125+167+163

  =292+163

  =455(张)

  答:三个年级一共需要卖455张车票。

  (2)计算问题2:两列火车一共有多少张座位?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板书)

  192+288=480(个)

  答: 。

  (3)计算问题3: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多几人?

  师:引导学生思考:座位多还是同学多应该怎样表示比较合适?多几人的算式怎样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座位数 同学数

  480 > 455

  480 - 455=25(个)

  答: 。

  (4)问题4:怎样乘车?

  师:根据大队辅导员的意见:两列火车,以年级为单位上车,同年级的同学在同一列火车上,请小朋友设计一下,使大家都能上车。

  A、小组合作,设计乘车方案。

  B、交流“设计方案”,并在媒体出示:一年级和三年级先上蓝色列车,二年级后上,上红色列车。

  C、各小组尝试计算,并发现方案可行。

  D、看书,研究伙伴方案。(先小组,后交流)

  师:经过大家讨论验证:发现小胖的方案不行,小丁丁的方案和跟大家想得一样。

  三、课堂练习:

  练习册P49-50

  四、总结。

  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引入,拉近距离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上一节课全班同学表现很棒,我们一起去到喜洋洋的家作客,受到了他热烈的欢迎。那么,这一节课喜洋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拿出喜洋洋,并把它放在讲台上面。)他要在我们的同学里面,表现最好的同学,做它的老师。愿不愿意成为它的老师?

  生:愿意。

  师:好。你想成为它的老师,很简单。在这一节课里面,我们以组为单位,看看那个组的同学表现最棒。老师给每个组都贴了一个喜洋洋(拿出喜洋洋贴图,并把它贴在黑板的比赛图上)。表现好的、回答积极的,老师把它往上跳。谁组的喜洋洋跳得快,那么你们组就赢出来了,就能成为喜洋洋的老师。等一会,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很好看的图片,要送给我们的同学。当然,是最先算出的组才有机会。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2、复习旧知

  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在上一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生:笔算乘法。

  (老师在黑板写出两道复习题)

  师:谁愿意来黑板上面做?

  (学生积极举手)

  师:我叫到那一组,如果他们组没有错,他们组就往上跳一格。假如他们组错了,其他组就有机会。我从第一组,你们来帮我找,你们愿意找那个去做?

  生:罗俊杰。

  师:好,罗俊杰,同学们都相信你。那你来。(师走到该生面前,请他上来黑板。罗俊杰到黑板板演)

  师:第二组,你们帮我找一个,找谁?

  生:陈汉荣

  (陈汉荣到黑板扮演)

  师:那么你们呢?你们愿意成为喜洋洋的老师。那么现在就学会做他们的老师。

  (两名学生板演,老师拿出尺子给学生。其余学生认真看黑板。)

  师:好了,小老师们,看看你找出来的同学,怎么样?第一组罗俊杰做的23乘3做对了没有?

  生:(齐答)对了。

  (老师在题旁边打钩,并走到比赛图旁边)

  生1:错了。

  师:有问题吗?

  生:(齐答)数位没有对整齐。

  师:哦,数位没有对齐。这个数对这个数,是吗?(一边说,一边指着竖式)。但是我觉得,也不是差很远。我知道你们找他的原因。因为罗俊杰平时在教室里面或者在成绩上与你们有一点点差距。你们就先考他,对不对?那么你觉得这个同学进步了没有?

  生:(齐答)进步了。

  师:数位这里差了一点点。但是我们的老师要求很严格,我告诉你这只喜洋洋也会像你的要求这么高。(边说边指喜洋洋)等一会,如果你们的要求,你们做的题目,不认真的话,那么喜洋洋可不会挑你做老师。那么这个同学既然有进步,我们先表扬他。好不好?

  (生齐鼓掌并说棒棒,你真棒。)

  师:那么第一组,你们先跳。(把第一组的喜洋洋贴纸往上跳一格)再来看第二组,同学做的。你们找的是陈汉荣。这个同学有没有代表你们组完成任务?

  生:(齐答)有。

  师:对了没有?

  生:(齐答)对了。

  师:这个同学也很棒,表扬他。(师把第二组的喜洋洋贴纸往上跳一格,生鼓掌表扬)你看这两个同学都过关了,难道你们不能吗?

  生:(齐答)能。

  3、小结

  师:好。那么这节课学习的笔算乘法要注意那些问题?看找谁来补充?这一组(指这第三组)公平一点,你们来找,找谁来回答?

  生:(齐说)

  师:好,你来。

  生1:数位对齐,画线用尺子,从个位算起。

  师:同不同意?

  生:(齐答)同意。

  师:表扬他。(师把第三组喜洋洋贴纸往上一格,生鼓掌表扬。)

  师:说得非常好。有一点漏了?你补充什么?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加上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他同不同意?

  生:(齐答)同意。

  师:那么第四组既然你们也这么积极,喜洋洋也跳起来了。(师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没问题。一起把笔算乘法要注意的问题一齐说。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对了,非常棒。那么第一关没有掉下来了。我告诉你,等一会在听课的过程中,如果哪个组同学回答问题错了,刚才是你们找的,等一会我会找。如果你错了,不好意思,你们组就掉下来。但是有一个给你拯救的机会。如果是你们组错了,给一个机会你们组的同学来拯救他。如果答对了,还是跳上去,如果答错了,不好意思,就留在下面了。明白了没有?

  生:(齐答)明白。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师:那么接下来要做它的老师,接着跟我走,接着考你们。请看黑板。我们先去书店走一趟。(出示幻灯片)买一些书送到羊村去。请看情景图。在这里边你找到那些信息?你不举手我也会叫的。如果叫到你,你没有回答,那么组就会……

  师:欧贤宗,请你来。找到了那些信息?

  生1:一套书有18本。

  师:一套书有18本,有没有找对?

  生:(齐答)有。

  师:还有吗?这一组,你来回答。你找到了那些信息?

  生2:一套书有18本,共有3套。

  师:好。这个同学比他多了一个,看谁能说得更完成一点。你来回答。

  生3:那里写着买3套。

  师:还有谁愿意补充完成一点。好,请你来说。

  生4:王老师到书店买连环画,一套18本。王老师说要买3套。

  师:这同学说得特别完成。表扬她。(师把第一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好了,王老师到书店买书,买3套,每套18本。那么小精灵问我们,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幻灯片同时出现问题)怎样列算式呢?你先说式子给我听就行了。好,请你来。

  生5:18乘3

  师:同不同意?(幻灯片出现式子)

  生:(齐答)同意。

  师:非常棒。这个同学也为他们组争光荣了。(把第二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2、估算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请后面的李泽富同学。

  生6:50本。

  师:估算她买了50本。你们觉得对不对?

  生:不对。

  师:不对,你们是第三组,先掉一格。给你们一个拯救的机会。你们组如果再错的话,就错过这个机会了。你来回答。

  生7:60本。

  师:同意没有?

  生:(齐答)同意。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18接近20,3乘20等于60。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个李泽富也很乖,他能举手回答问题。请坐。虽然错了,不要紧。有错,等一会认真点就行了。

  师:估算她有60本。18接近20。这里有几个20呢?

  生:3个20。

  师:估算就是60。

  3、尝试计算,探究算理

  师:好,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练习本。准确地算一算18乘3到底等于多少?也就是王老师到底买了多少本?看看你用什么方法算出它的得数。(生计算,师巡视。)

  师:做完的同学轻轻地举手。(师找出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

  师:好了,做完的同学,先来看看黑板。(出示学生的计算方法)看看张亮同学做的。他先算3乘8等于24,那你知道他的3乘8先算那里的吗?(板书)

  生:我知道。

  师:一齐说。

  生:先算个位。三八二十四。

  师:再算3乘10的等于多少?再算那位?

  生:十位。

  师:再把个位和十位的积加起来等于?

  师、生:54。

  师:可不可以这样算?

  生:可以。

  师:那么再看一个同学做的?这个同学是杨振华同学的。你看,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连加。

  师:用了连加的方法,结果也是等于54。那么再看这两个同学的,你们来比较一下,他们用的都是相同的方法,什么方法?

  生:笔算的.方法。

  师:观察一下,你认为他们谁对?谁错呢?这个对还是错?

  生:错。

  师:这个呢?

  生:对。

  师:有没有同学找出原因?错在那里?要先给个机会第四组。欧贤宗,你来。

  生8:第一个同学没写横式。

  师:你认为他错在横式。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好,再给你一个机会。

  生8:个位写错了。

  师:个位怎样写错了。你说?

  生8:……

  师:好了,机会应该给第三组了。叶海璇,你来回答。

  生9:进位错了。

  师:第几个同学进位错了。

  生9:第一个。

  师:怎么错了?

  生:3乘8等于24.

  师:这里该怎么样?

  生:进2。

  师:那么它是满20,这里写2。再看十位,1乘3再加2应该等于多少?

  生:

  师:叶海璇一次过关,为第三组争光荣。(把第三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那么这个同学呢,你看18乘3,先算那里?一齐说。

  生:个位。8乘3等于24,再算1乘3,3加2等于5。

  师:在这里个位满的是20。个位满20向十位进2,个位写4,然后算十位1乘3加2等于5。结果等于54。(边说边板书)还要进行答题。一起来答题。

  生:王老师买了54本连环画。

  4、小结新知

  师:那么请同学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笔算乘法跟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笔算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呢?看看那个组最积极,我先把机会给你们。还是第四组最积极,好,那我先把机会给你们。

  生:乘2的。

  师:为拯救你们组,还要不要机会?

  生9:上次学的是没有进位的,今天学的是有进位的。非常棒,表扬他。(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贴一格)

  师:这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有进位的笔算乘法。观察一下有进位的笔算乘法和没进位的笔算乘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你来回答。

  生10:去掉进位就相同。

  师:再想想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10:……

  师:刚才是找不同,现在是找相同的地方。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0:……

  师:那说不出来怎么办?

  生:先掉一格。

  师:谁来拯救这个同学?

  生11:从个位算起,相同数位对齐。

  师:对了,刚才那个同学也很乖,虽然一下子没有想出来,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呢,所有组都跳到了第三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师:下一题又是你们往上跳的机会。看看哪一组领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6页。有3道做一做的题目。(幻灯片出示题目)请你把它完成在书本上。

  (生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师巡视,批改。)

  师:我找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把你的算式写出来,带上尺子。

  (3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继续批改。)

  师:做完了要做什么?

  生:检查。

  师:对了。

  师:好了,我知道同学做完了。请同学们放下笔。看黑板,看这三个同学有没有做对了?第一题27乘2,先看它的得数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怎么样计算的?谁告诉我?

  生12:2乘7得14,个位满十向前进一。2乘2等于4,4加1等于5,等于54。

  师: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那么第一组同学往上跳一格。接下来第二题,15乘5这个同学做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又是怎样做呢?后面这个同学,请你来。

  生13:先算5乘5等于25,满20向前进2,再算1乘5等于5,5加2等于7,等于75。

  师:对不对?

  生:对。

  师:第二组同学做对了,也讲得非常好。(把第二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师:接下来这题呢?黑板上的同学做对了没有?

  生:错了。

  师:那谁来拯救?第三组给你们一个机会。请后面这个同学。你来这里改是吗?好,来。

  (生到黑板上修改)

  师:看她改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原来进的是2,这个同学帮她改了1。为什么要进1不进2?(把第三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第四组的同学很棒,你来说?

  生14:因为三四十二。满十进一。

  师:十位呢?

  生14:1乘3得3,3加1等4。

  师:再算那位?

  生14:百位2乘3等于6。

  师:第四组真棒!(棒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好紧张啊!都是这么积极的组。还要加油。请同学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像这样笔算乘法,有进位的要注意那些问题?能不能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把他们计算要注意的问题补充得更完整。

  (生小组讨论)

  师:好,123。

  生:我坐好。

  师:谁来向大家讲讲,有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那些问题?举手最积极的组,我先叫。最爱动脑筋的组,我先叫。第四组最积极,我先叫第四组。

  生15: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有补充吗?你先坐下来,听听别人怎么讲。

  生16: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一。

  师:还有同学说得更好的吗?一定向前进一吗?我这里就没有进一。(师指着个位满20进2的题目)

  生17:满十向前进一。

  师:那你看这里是那位满十呢?

  生17:个位。

  师:还有谁说得更完整?

  生18:个位满十向前进位。

  师:还有没有同学说得更好?

  生19: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位。

  师:差一点点。这个同学说得比较完整。(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但是还差一点点,看谁说得更好。马上开动你的脑筋。

  生20: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一。

  师: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一?全都是进一的吗?你看清楚啊。还有没有补充?

  生19:那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师:还有吗?

  生: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师:好,请坐。没有问题。你看这题,个位满几十?(10)就向前一位进几?(1)这题个位满几十?(20)就向前一位进几?(2)如果是满30呢?(进3)那么用一句话来说?那位满几?

  生:那位满几十就进几十。

  师:你看这里是进几十还是进几?

  生:进几。

  师:非常棒,表扬他。(板书,并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哇,第四组,领先了。那么表扬下第四组。那么第四组的同学你们有机会做喜洋洋的老师了。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师:对了,要进几。满10就进1,满20就进2,明白了没有?接下来,看看谁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请看下面几题。这些题目,请你看看它有没有错?(幻灯片出示题目)有机会给你了,看是那一组同学。

  师:第一道题17乘4。第三组很好,我找第三个男生。对的还是错的?

  生20:错。

  师:错在那里?

  生20:没有进位。

  师:没有进位,应该进几?

  生20:进2。

  师:然后十位的 4改为多少?

  生20:改为6。

  师:改对了没有?(把第三组的喜洋洋往上贴一格)

  生:对了。

  师:第二小题错在那里,发现了没有?请你来说。

  生21:没有进位?

  师:那位没有进位?

  生21:个位没有进位。满十进1。

  师:这个1应该放在这里。十位应该改为多少?十位几乘几

  生21:2乘4等于8,8加1等于9。

  (把第二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师:还有一题,最后一题,错在那里呢?你发现了没有?第三个男生,请你来。

  生22:3应该写在个位上。

  师:对了没有?(对了)有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的问题,清楚了没有?(把第一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生:清楚了。

  师:第四组别骄傲,等下错了要掉下来啦。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练习本。

  2、笔算

  师:打开书本77页,第一题,有6个小题。男同学做第一排,女同学做第二排。

  (生独立做题目)

  师:做完的举手,我找一些同学到黑板做。把机会给一、二、三组。(请6名学生到黑板板演)

  师:第一题对了吗?第二题呢?……

  生:对了。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笔算乘法,是有进位的。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五、作业

  师:作业就在77页2、3、4题,做在书本上。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把第1、第2和第3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等下班长到我这里,我给同学们都送一份礼物。下课啦。

  生:谢谢老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第19~20页

  教学、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朋友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

  学具:每组1块小黑板,1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3.教师: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会自信地说: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活动中已告诉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4.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生1:丢手绢的活动中,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

  生3: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

  6.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会很自信地说:能。)

  教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

  (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

  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捉迷藏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3-6=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必须从参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个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总人数,6代表找人的6个人,7代表藏起来的人数。

  b.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踢足球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6-9=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c.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丢手绢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8+6=14

  学生1:你为什么用加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玩丢手绢的一共有多少个人,必须把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就是总人数,所以用加法。

  学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8代表要女同学的人数,6代表男同学的人数,14代表参加丢手绢游戏的总人数。

  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能够说明白的小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学习新知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来我们班作客,都等急了,让我们再把小动物请出来,好吗?(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可以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还有几条小鱼?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

  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吗?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

  1.观察小旗。

  2.观察其中两个组的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

  小结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

  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评析: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分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位老朋友-------(示ppt)

  师:认识它俩吗?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熊大熊二。小朋友们想不想跟着熊大熊二到美丽的森林里去看看?只有会动脑、会探索的孩子才能顺利穿过大森林哦!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借助棋子,感受平均分(6个平均分成2份)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跟着熊大和熊二一起走进大森林吧

  师:它们发现了什么好吃的?

  生:大苹果.

  师:是呀,又香又甜的大苹果!太诱人了!你们猜,熊大熊二此时最想干什么呢?生:……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生:分一分…..

  师:说的真好!它俩一共从树上摘了几个苹果?(板书:6)熊大熊二(贴头像)可以怎么分呢?

  有请熊大熊二,哪个小朋友起来说说你的分法?

  师:这几种分法都是我们分东西的好方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师: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师:说得真好,公平,就是每份分得苹果一样多(同样多)。(师贴“每份分得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数学家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平均分。(师贴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把东西分得公平,经常会使用平均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均分。(齐读课题)

  出示ppt课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分苹果的过程。

  师:请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分得3个。这样,两份分的就同样多,也就是刚才我们认识的平均分。

  6个,分给2只熊,每只分几个?

  练习: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是平均分,那你们能给小动物们当个小裁判,看看它们分的食物是否是平均分吗?

  师:请看判断题①,是平均分吗?生:…

  师:你说的真清楚,那谁能想办法把它变成平均分呢?

  师:同学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掌声送给他。再来看判断②,这是平均分吗?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平均分的?生:….

  师:是呀,是看每只小狗分的骨头是否同样多,如果同样多,说明是(生集体回答:平均分)。如果……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不仅能判断平均分,还能将不平均的分法变成平均分,真了不起!

  2、注重表达,描述平均分(6个平均分成3份)

  师:刚才同学们给熊大熊二平分了苹果,正当它们准备吃时,(出示三只熊图片)

  咦?谁来了?生:翠花

  师:这时,熊二说:“熊大,俺们可不能吃独食呀,这么美味的苹果,咱们仨平分吧!”你们同意熊二的想法吗?看来你们也懂得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这次三只熊平分这6个苹果了,你们会分吗?快拿起手中的小棋子分一分吧!

  师:完成的同学用最美的坐姿告诉老师。真好。这次每只熊分到了几个苹果?谁能试着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说:(师提示: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了?)

  师:谁能完整地把分苹果的过程再来说一说?

  师贴:6个,平均分给3只熊,每只分

  个。

  师:谁还能试着用上面的话说一说?

  师(示ppt)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分的过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大声说,好吗?……(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

  三、探索交流,明确“平均分”含义。

  1、动手操作,重视“平均分”的方法(18平均分成6份)。

  师:看到我们帮熊大熊二分苹果,吉吉也等不及了。请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课件出示)女孩,你来读一读,读的真好,请坐!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这里有多少个桃子?

  生:…

  板书:18

  师:要把这18个桃子平均分给几个小动物?

  生:…

  板书:

  师:这又如何分呢?想不想帮帮吉吉分一分?

  生:…

  师:可是,每人只有6颗棋子,怎么办?好,请同学们静静地看

  温馨小提示:

  ①用18颗棋子代替18个桃子,小组合作帮6只小动物分一分。

  ②边分边和小组成员说说你的想法。

  师:所以需要同学们合作完成。现在请同学们数出18颗棋子在你们的小组合作单上分一分吧!

  生操作

  师:都分好了吗?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哪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的分法?你可以带上

  你们组内的一个小助手,一个分,一个说(每个小组

  可派两个小代表上台汇报,一个分,一个说)

  生演示并解说。

  【1个1个地分】这样分可以吗?还有没有补充?这样分能保证每份同样多吗?

  【2个2个地分】

  (掌声欢送)

  【3个3个地分】你们这么快就分好了?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生:3×6=18

  师:说得真好,知识能活学活用,你刚才是用了我们刚学过的乘法口诀“三六十八”想到了3个3个分的,是吗?(这种分法速度更快)

  三种分法对比优化:1个1个:三轮分完

  2个2个:两轮分完

  3个3个:一轮分完

  那种更更快?

  平时我们在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数量较少,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分,直到分完;如果数量较多时,我们可以几个几个地分;当然,如果我们能直接想到乘法算式的话,利用乘法口诀一次就能分完。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吉吉分桃子,但是不管用哪种方法,最后每只小动物都分到了3个桃子,他们分得的桃子数是---生:同样多

  师:既然他们分得同样多,这就是---生:平均分?

  2、规范语言表达,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师:谁能把帮吉吉分桃子的过程再来说一说呢?

  师板书:18个,平均分给6只小动物,每只分个。

  3、借助直观模型,体会“几份”的含义。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我们把18个桃子,平均分给6只小动物,可以看成是平均分成了几份?------6份,每个小动物分到了3个桃子,就可以说是每份有3个。谁能试着用这句话说一说分的过程?(课件)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小动物们,在帮助它们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知识!其实这节课的学习小棋子可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们也应该谢谢他们,让我们赶紧送这些小棋子回家吧!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脱离棋子,应用“平均分”

  师:刚才同学们一直忙着帮熊大熊二和吉吉分食物,光头强可着急了,快来看一看,光头强提出了什么问题:

  师:这次没有小棋子的帮助,你还会分吗?快来答题纸试一试吧,可不要让光头强给难倒了。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的想法?生:…

  师:你说的真完整。谁还愿意展示?你的方法也不错。想乘法口诀来分的方法,你一下子就学会了,领悟能力真强!

  2、发散思维,巩固平均分。

  师:同学们,有句俗话说得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你们快乐吗?就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到森林的其他地方去看看吧!瞧,它们举办了一个热闹的聚会,准备邀请大家参加呢!我们看它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什么?生:果汁

  师:看,你们会分吗?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圈一圈填一填吧。

  生说师展示.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动物想出了这么多分果汁的方法。再来观察这幅图,同样是12杯果汁,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人分得的果汁就会越----少;相反,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人分到的果汁就越-----多。

  师:真了不起,在分果汁的过程中又发现了这么多数学奥秘,快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吧。

  刚才我们平分了桃子、汉堡、果汁,那18个苹果会分吗?18个梨呢?你还能分什么?变成分18个物体你们还会分吗?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探索了这多数学奥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首先我们借助旧知识---数的分成,将“6个苹果分成了2份”,(课件1)在对比与交流中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课件2-3)其次我们借助棋子的操作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课件4)学会了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随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了“18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的多种不同的分法(课件5),感受了分法的多样性。同时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课件6-9)联系在一起(课件10-11),解决了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课件12-13)这也为后面除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其实平均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课前发给同学们的作业纸,每人一份,是平均分;课前发的材料袋,每组一份,也是平均分;

  所以老师希望课下同学们能留心观察,把你们的发现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听,好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

  2、经历用选定的物品和玻璃球作单位测量物品质量的过程。

  3、对测量活动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有趣的测量活动,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玻璃球做单位测量物体有多重。

  教具准备:

  天平、玻璃球、水果、一元硬币、生活用品等。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孩子们,这是多少钱呀?一元钱能买到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说......

  有一天,小红和小丽一起,每人拿着一元钱,去商店买同一种一元10个的玻璃球,售货员给了小红10个,给了小丽9个,售货员这样做对吗?公平吗?嗯,这样是不对的,是不公平的。他们都应该买到相等的10玻璃球,小红有10个,也应该给小丽10个。

  为了解决这种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我们需要有衡器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就是我们要来认识的天平,天平是衡器中的一种。

  二、自主探索

  (一)、探索新知

  1、认识天平师:孩子们,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台天平,咱们来观察一下,你看到的天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

  天平是由支架、指针和两个托盘组成的……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探究点1: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判断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我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请孩子们掂一掂,通过你的感受来说一下,哪个轻?哪个重?再来猜一猜,把他们天平的托盘上,会有什么现象?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探究点2:用天平比较质量相近的物体的轻重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橙子(学生可能会说法不一)哦,我们的说法出现不同啦,让我也来掂一掂,我感觉苹果和橙子的质量差不多。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个轻,哪个重呢?对,我们用天平来帮忙。

  当苹果和橙子的质量差不多时,用手掂一掂不能比较他们的轻重时,可以用天平比较质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轻重。

  结论:用天平比较质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轻重。

  探究点3:用天平测量质量相同的.物体出示质量相同的两个面包,我们看一看天平有什么现象发生?结论:天平是平衡的。

  3、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天平,并且学会了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谁能说一说,天平在什么状态下说明两个物品一个轻?一个重?在什么状态下说明两个物品同样重?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说法:

  1、天平一边下沉,一边上翘,说明两个物体不一样重。

  2、天平下沉时那边的物体重,翘起来的那边的物体轻。

  3、天平平衡的时候,说明两边的物品同样重。

  三、学习测量

  1、出示梨和玻璃球师:不用掂,不用天平,孩子能判断了这个梨和一个玻璃球哪个重吗?学生答:梨重。

  师:估计一下一个梨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学生可能说出生①:3个。

  生②:4个。

  生③:5个。

  教师记下猜的数。

  我们用天平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一下。

  师:我把梨放在天平左边,在天平右边放玻璃球。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天平看一看天平有什么变化?学生可能说出生①:天平向左边沉下去了。

  生②:天平向梨这边倾斜。

  生③:指针偏向梨方。

  师:好!现在我开始往天平右边一个一个地放玻璃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天平的变化。

  教师边放玻璃球边数数,让学生说天平的变化,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学生边数玻璃球的个数边观察天平的变化可能说出:生①:天平没有动。

  生②:放玻璃球的一边下沉了。

  生③:天平平衡了。

  2、讨论梨和玻璃球的关系。

  师:天平平衡了,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明确:一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

  学生可能说出:生①:说明两边一样重了。

  生②:说明梨和玻璃球同样重。

  生③:说明一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

  四、尝试应用

  1、以小组为单位下面我们就用天平实际测一测,用玻璃球测量语文和铅笔盒,它们各有几个玻璃球那么重?把测量结果记下来,填好表格。

  2、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测量过程的机会。

  语文书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铅笔盒可能会有多种结果。

  学生可能说出?……师:语文课本和铅笔盒哪个轻,哪个重?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还可以用玻璃球做质量单位测出物品的质量。然后比轻重。

  3、教师谈话说明作单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物品作单位。如:木球、正方体等。但要注意,作单位的物品轻重都要一样。

  五、当堂检测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利用老师准备的物品,先估测,再实际测量,最后交流、汇报结果。

  六、数学冲浪第1、2、3题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两边,翘起的那边轻,下沉的那边重。

  2、用一种物体单位可以比较其他物体的质量。

  板书设计:

  用玻璃球表示物体的质量测量梨的质量1个梨的质量=(6)个玻璃球的质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买玻璃球的事情,引出公平的问题,引出天平是衡器的一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准确测出平衡,在准备材料上要下足功夫。在具体的操作中,去感知1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在通过天平秤语文书和铅笔盒的过程中,感知语文书或者铅笔盒大约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利用记录表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比较出玻璃球多的重,玻璃球少的轻。因为孩子们认知程度有限,不能过于细究。动手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偶尔会不听老师讲,自由操作,也属于正常情况。所以,老师应该多在孩子中间,随时引导。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最后一个知识点,作单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物品作单位。如:木球、正方体等。但要注意,作单位的物品轻重都要一样。这点没有点到,很遗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并掌握笔算减法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3、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及几百几十减去几百几十的减法,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87—43= 44 80—26=54 55—38=17 840—560=280 750—540=210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减法大家学的不错,那三位数的减法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看什么动画片?现在国产的动画片越来越多,大家都非常愿意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国产动画片生产情况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

  三、探究新知

  观察统计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师:我也来提个问题,看大家能不能解决,出示例题1。

  20xx年比20xx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板书)

  怎么列算式?竖式会列吗?从哪一位算起?请你自己算一算。

  指名板演:435—322=113(部)(板书)

  答:20xx年比20xx年多生产113部动画片。

  注意:(列竖式计算时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从最低位算起

  即从个位算起。个位数5—2=3,个位上写3,十位上3—2=1,十位上写1,百位上4—3=1,百位上写1。所以答案是113

  2、这个问题大家很容易解决了,再出个问题,看大家还能不能解决,出示例题2。

  20xx年比20xx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板书)

  引导学生读题列出算式435—86=349(部)

  这个算式能不能像刚才那样直接减?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注意:借位要在对应的十位数上打退位点做记号,表示借一当十和个位上的5相加得15再来减6得9,现在十位上因为借了一个十,还剩下2又不够减,怎么办?再像刚才一样,找更高位百位在4上打上退位点,借一当十,并和十位上的2相加得12再来减8得4,此时百位上剩3,3减0还是3。所以结果是349

  4 3 5— 8 6=3 4 9

  答:20xx年比20xx年少生产349部动画片。

  3、以上两题做完了,请同学们想想笔算万以内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来用,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打上退位点。

  4、练习:请学生上黑板板演,集体订正。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1)20xx年比20xx年(2)20xx年比20xx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435—322=113(部)435—86=349(部)

  答:20xx年比20xx年答:20xx年比20xx年多生产113部动画片。少生产349部动画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量感。

  2、认识质量的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

  3、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 kg = 1000 g 。

  4、能够正确地读秤的刻度、正确地测量物体的轻重。

  5、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 kg = 1000 g,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

  教学难点:

  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围绕物体的轻重来学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朋友,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秤)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就发明了用“秤”来计量物品的重量。不再向我们上节课中用双色片或其他的物品。

  出示媒体,介绍各种秤和各种秤的用途。

  师:生活中人们都用克和千克来表示物品有多重。

  师: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称,这些称上都有什么?

  生:刻度和数字。

  师:这些刻度和数字表示什么?

  生:称上的这些刻度和数字都表示克和千克。

  2、感觉1克的重量: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表示。

  师:那么1克有多重呢?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2分硬币,请每个小朋友都用手掂一掂,你估计它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师:其实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1克可以写成1g。

  板书: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1克可以写成1g。

  师:每个同学可以再掂一掂2分硬币的质量,这就是1克,你觉得1克怎么样?

  生:很轻。

  小结:生活中1克的物品是很轻的。

  3、小练习:

  师:测一测下面的文具大约重多少克?

  老师用秤来测一测文具:铅笔、固体胶、剪刀、橡皮、直尺。

  学生读秤。

  小组合作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刚才都估测了一下,现在让我们用盘秤来秤一秤,看看到底有多重呢?

  出示课件。

  师:老师的字典是0g吗?不是

  请你说一说?为什么不是0克?

  师:1000g与0g刻度重合,这本书应该是1000g。

  师:这里1000g我们还可以表示成1kg。

  板书:1千克可以表示成1kg

  1000g=1kg

  生齐读

  让学生掂一掂字典的重量,让学生感知一下1000g重量的量感。

  口答:那两本字典就是多少千克呢?就是多少克呢?

  2、秤重: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表示。

  师:但是有时在生活中,并不是多正好是正千克数,那怎么办呢?

  师:现在我们来秤学生甲的书包。

  课件出示。书包有多重呢?

  师:你们仔细看,这个指针这样的指向,我们该怎么读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书包的重量是2千克900克。读作二千克九百克

  师: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用g来表示。

  2kg900g=2900g

  师:我们在进行换算的时候应该怎么想呢?

  生:先把前面的2千克换算成20xx克,再加上后面的900克就是2900克了。

  4、小练习:

  师:现在我们有这两样物品,已经秤好了,请你读一下,并用两种方法表示:?书上第42页的第3题

  三、拓展新知:

  1、克和千克的计算:

  师:现在让我们看图片?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能根据图片说一说吗?

  生:把600克橘子放在重320克的篮子梨,合起来共有多重?计算并在秤面上画出指针。

  小组学生两两和组完成。

  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小结:

  ⑴ 320g+600g=920g

  ⑵在秤面的9的数字再往上两小格就是920g了。

  2、填写合适的单位:

  师: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我们到底该怎样使用呢?

  出示题目:

  (1)圆规重35()

  (2)书桌重10()

  (3)足球重350()

  (4)鸡蛋重65()

  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学生反馈结果。

  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5000g=()kg 8kg=()g

  6kg800g=()g 5kg200g=()g

  450g+320g=()g 980g-450g=()g

  2、在()中填入适合的单位

  一本数学书重250()

  一只鸡蛋重100()

  小巧的体重是38()

  一头牛的重量是526()

  3、他们的重量各是多少?

  出示图片,上面都是盘秤或者是弹簧秤,请学生写出具体的重量。

  4、画指针

  在盘秤和弹簧秤的刻度上,根据所给的重量画出刻度。

  5、完成书上第42页的第6题。

  先估计每样东西的轻重,把估计的值填入表中,再实际测量。

  被测物品估计的轻重实际的轻重数学课本铅笔盒数学练习册新华字典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六、课堂练习:P35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7-18页”的内容。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用方向板在教室校园内认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会辨认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 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人方向,还要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学生指一指,认一认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情感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3、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五、教学难点

  在现实生活中准确辨认方向。

  六、教学准备

  课件、方向板、东、南、西、北贴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思。

  1、电脑出示机灵狗,并配上声音:“嗨,同学们好,我们又见面了。”接着,师:机灵狗正在某地旅游,它买了张地图,可还是不 知 道怎么走, 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2、演示课件(没有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和电影院 四个建筑物),同时设问:机灵狗想知道体育馆、医院、邮局、商店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课件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把主题图进行分解,让学生先回顾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如何辨认的,为正确辨认新的方向做好铺垫。

  (二)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1、师:你说的真棒!这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除了这四个方向外,你们还听过哪些新的方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1:我还听过东南方,在电视上天气预报里听过有东南风。

  生2:我知道西北方,听过西北风。

  生3:我知道有东北方,我姑家在东北。

  师:你姑家在什么地方?

  生3:黑龙江

  师:你们了解的真不少,对,黑龙江位于我国的东北方。

  2、用方向词说一说物体所在的位置。

  师:机灵狗现在想知道以学校为中心西南方是指什么地方?

  生 :在学校的西南方。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不,学校的西方。

  生:不同意,学校的南方。

  生:同意,因为既在学校的西方,又在学校的南方,所以在学校的西南方。

  用新方向词说一说物体所在的位置。

  师:机灵狗知道了这几个地方,它还想去其他地方,请同学们帮它找找这几个地方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新方向词为机灵狗指 方向,使学生对新方向更熟悉起来。

  走进生活,体验方向

  (一)制作方向板

  师: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东南西北,还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的方向。我们来比赛,给你一个方向,你能不能认出其他七个方向,把它们写在方向班上,看谁的动作最快?

  (教师组织开展抢答游戏,课件显示:标有北方的空白方向板,大家抢答填写其他空位)

  【设计意图】将学生脑海中模糊的方向,通过制作方向板抽象到纸上,能看、能记能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模

  (二)辨认方向

  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的八个方向。

  (1)讨论:靠什么辨认方向?

  师:我们到一个新的地方,大家靠什么辨认方向?

  生:靠指南针

  生:请教别人。

  生:看早上太阳,早上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生:傍晚的太阳西落。

  师:同学们真棒,遇到问题能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且办法真不少。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

  (2)根据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教室的其他七个方向。

  师:大家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能辨认出教室的八个方向吗?

  学生尝试着辨认。

  师:谁来告诉老师我们教室的垃圾箱在教室中心的什么方向?

  生:南方。

  师:知道了一个方向,其它方向你知道吗?同桌交流

  师:谁能介绍我们教室的八个方向?

  生:教室中心的南方是垃圾箱,教室中心的北方是黑板……

  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从慢到快)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和你们做一个关于方向的游戏,好吗?

  生:好!

  面向南-- 点点头 转向西--拍拍肩 面向北--拍拍手 转向东--扭扭腰。

  向着东北--点点头 向着西北--伸伸手 向着西南--招招手 转到东南--扭扭腰。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室的八个方向,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给学生休息调整时刻。

  找出自己身边八个方向的学生

  (1)体会方向的相对性。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以王永涛同学为中心,每个同学都想想自己在他的什么方向?

  师:请王永涛同学西边的同学起立。

  师:在他北边的同学起立、在他东边的同学起立、在他南边的同学起立。

  师:在他东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招招手,在他东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拍拍手,在他西南面的同学请你冲他神神手,在他西北边的同学情你冲他拍拍肩。

  (学生反应慢跟不上,有些乱,经调整后都好了。)

  师:再来一次,请马雪青同学东边的同学起立……

  (学生再经过思考、判断、调整、校正的过程)

  师:我们玩了两次,你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沉默)

  师:为什么同样是路静,一会在王永涛的东方,一会在马雪青的西方?

  生:我知道,她在王永涛的右边,马雪青的左边。

  生:每次的中心不同,第一次以王永涛为中心,第二次以马雪青为中心,所以我们得出的结果不同。

  师:同学们真棒!在观察和判断方向时要确定是以什么为中心。

  【设计意图】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行动、调整自己的行动、观察判断性动过程中,从而 体验、感悟数学知识。通过提问,引发知识矛盾点,让学生充分地探讨,最终得到的结论。

  同桌活动:向同桌介绍自己八个方向的学生。

  师:向同桌介绍自己八个方向学生时,老师提个小小要求:一个同学介绍,另一个同学当裁判,然后交换,遇到困难时帮帮他。

  (再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

  练一练(课件出示练一练)

  师:看机灵狗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谁知道我国的首都在哪?你能在地图中快速找到它吗?

  生: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红星的地方是北京。

  师:你的眼睛真尖,你能快速 的找一找四川、吉林、台湾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生:四川在北京的……

  师:我们的家乡在什么省?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学生在图中找。

  师:老师想去打谷场转一转,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谁愿意读一读进打谷场之前有什么要求?

  说一说图中的建筑物分别在打谷场的什么方向?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能顺利过关?

  生:首先标好方向。

  生:最好像老师一样以谁为中心用标尺画十字,标清方向。

  师:你们是个能干,爱观察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迷路。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体验、实践,并会把数学知识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设计学校地图。

  四、感悟生活,体验成功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大家表现真棒,机灵狗非常满意。学了今天的内容,你们不会像机灵狗那样迷失方向了吧?今后,请同学们多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学知识,希望你们能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现在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到操场绘制学校地图,比比谁画的最准确,最好。好了!让我们行动吧!

  八、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内容我们不能 把它作为知识点去讲授,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加深体验。

  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电脑画 面让学生帮助机灵狗解决问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辨认方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接着通过主题图的分解,让他们说出已学的四个方向的物体,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在学生帮机灵狗找方向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在课上通过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认一认、想一想、辩一辩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初步感授新方向。

  其次,学生通过第一个活动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这些新的方向,那抽象到平面又是怎样呢?为此,让学生制作方向板为载体,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八个方向和了解他们在平面中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帮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后边的学习中选择这个工具准确辨认出方向。这一过程是建立学生的数学模型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本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自主探索获得知识,教师为学生只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亲自进行观察、猜测、讨论、交流,并且能结合具体情境给定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以及用这些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让学生在活动中既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又积累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高兴得说喜欢。 课件出示:猜一猜:打一物体

  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息叹。

  外表看来圆又大,遇到打击就暴躁。

  猜猜气球的颜色

  2、下面在小组内摆小棒游戏。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同样的图形?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三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白兔请客。小白兔买了一些草莓,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吃,你能帮它摆一摆吗?分组活动。

  (2)出示例1 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3)(出示课件)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

  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用省略号表示剩余。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2.组织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用小棒摆正方形

  做一做

  闯关游戏:

  第一关: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一定要比( )小。

  2、46 ÷ 9 =5 1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3、一个数除以8,余数可能是( )

  抢答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

  第二关:出示课件。

  猜猜气球的颜色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余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2-02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30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3-20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05-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06-2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