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28 12:45:38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复习一年级第二学期知识(暑假作业)

  教学目的:

  1、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相应的复习,以达到巩固目的。

  2、在观察、讨论中逐步发展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自主探究,能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对策:多给予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机会,特别是一些质疑较多的问题,鼓励其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寒假作业、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一个暑假过去了,现在老师最想知道的是你们在暑假中过得怎样?开不开心?

  生:开心。

  师:那么你们又是怎样过的呢?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学生特别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和老师分享,他们十分积极的举手向老师诉说自己是怎样过年的。

  [充满诱惑力的导入,让学生似乎又回到假期中]

  二、复习

  谈话:可别忘记,暑假中大家还做了一样事,那就是……完成我们的暑假作业!(教师拿出暑假作业)今天这堂课啊,我们先别急着学习新知识,先来检查检查自己的假期作业完成的怎样?为后面学新知识开个好头,好吗?

  1、口算(每课练习都是先做口算,今天我们也从口算开始复习)。

  出示13-9= 11-8= 12-7= 14-6= 11-5= 12-3=

  54-30= 88-40= 48-20= 33+40= 23+20= 58+30=

  23+5= 33+7= 68+7= 79-8= 78-8= 72-6=

  46+7= 49-6= 73-5= 20+38= 42+9= 61-8=

  38-20= 96-7= 7+22= 4+78= 77-9= 34-9=

  选择其中的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巩固上学期的口算方法。

  练习后,对于口算速度较快正确率较高的小朋友奖励五角星。

  2、填空。

  (1)复习数的大小、顺序及组成:出示如下题目

  56里有()个十和()个一。87里有()个十和()个一。

  100里有()个十。 3个十加5个一是()。4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69后面一个数是(),80前面一个数是()。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1,这个数是()

  写出4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有()()()()。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有()()()()

  和6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出示认识人民币题目

  1元=()角10角=()元40分=()角70角=()元

  1元7角=()角16角=()元()角85角=()元()角

  28分=()角()分6角5分=()分

  学生事先已经完成,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方法,然后请个别学生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3、解决实际问题

  (1)家里原有8个苹果,妈妈买来一些后一共有13个,妈妈又买来几个?

  (2)有一些苹果,小明吃了4个后,还剩19个,原有多少个苹果?

  (3)鸭有20只,公鸡有15只,母鸡有8只

  小鸭和公鸡一共有多少只?

  小鸭比母鸡多几只?

  母鸡比公鸡少几只?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并列式解决。

  学生选择信息,分析其中的关系并能正确列式。

  4、智慧宫:

  1)把4、5、6、7、8、9、10、11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2)下面一行数,去掉哪一个数,排列就有新的规律了。

  1、2、4、6、8、16

  教师读题,学生针对每一个问题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讨论,然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进行交流。

  三、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真不错,看来我们一个暑假既玩好也学好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40页复习1~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2、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1、复习第1题

  出示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第2题。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3、复习第3题。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4、复习第5题。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5、复习第6题。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6、复习7。

  引导学生弄清图意,交流后独立解答,集体汇报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与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

  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1×2=2 一二得二 2×2=4 二二得四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1×4=4 一四得四

  2×4=8 二四得八 3×4=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5×1=5 一五得五

  5×2=10 二五得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1×6=6 一六得六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学习完本单元,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 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 7+3+6

  19-6-7 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 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19 + 27 +26 =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 - 25 - 28 =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

  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9+27+26=72(只)

  90-25-28=37

  教学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进而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整理并熟记1-6的乘法口诀表,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整理并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口诀

  1、问:小朋友,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口诀?

  想一想,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学生分别选择背诵1-6的乘法口诀。

  2、填写乘法口诀,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完整的口诀,你能把它说完整吗?

  第一组:( )二得二 三五( ) 二( )得八

  第二组:( )得六 ( )得四

  ( )十二( )十八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积的口诀不只一句。

  3、默写口诀

  要求: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默写1-3的的口诀、4的口诀、5的口诀、6的口诀

  默写完后,小组内检杳是否有错。

  二、整理口诀

  谈话: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口诀,为了看得清楚,容易记住,我们今天要把这些乘法口诀整理一张表。

  1、小组合作整理。

  2、展示小组整理的乘法口诀表,小组代表介绍整理方法。

  3、评价:互动评价其他小组同学的口诀表。

  4、呈现整理后的乘法口诀表。

  找一找,你知道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吗?

  学生独立思考以后交流。

  发现:横着看分别是1的乘法口诀、2的乘法口诀、3、4、5、6的乘法口诀。

  竖着看从左往右依次是一几、二几、三、四、五、六几的乘法口诀。

  斜着看第一句乘法口诀中前两个数都一样,分别是一一、二二、等。

  拓展:其实这张乘法口诀表还没有写完,你知道下面可能是几的口诀吗?

  5、填写口诀表(完成第2题)

  三、背诵口诀表

  1、学生自由背口诀,个别指导。

  2、引导学生横着背、竖着背、斜着背、拐弯背口诀。

  3、背口诀比赛。

  4、看算式,背口诀。

  首先教师示范,老师拿算式,学生说口诀。

  其次,同桌互动,一生拿算式,另一生说口诀。

  5、全班擂台赛。

  先选择两位学生,老师拿来算式,两人背口诀,谁快谁是擂主,其他同学挑战擂主。

  四、课堂小结,激发兴趣

  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前思考1:

  帮助学生整理学过的1-6乘法口诀。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并按顺序说一说,再让学生把表中所缺少的口诀填写完整。然后组织学生横着、竖着观察口诀表,发现其中的规律,以帮助记忆。

  课前思考2: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整理出1-6的乘法口诀表,然后根据表格来发现规律,帮助记忆口诀。

  在记忆口诀时只要求一种背法,熟练后再要求其他的背法。

  单单进行计算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致肯定不高,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游戏或其他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前思考3:

  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再一次体会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体会乘法口诀与乘法和加法的联系.通过看图写加法和乘法算式,用乘法口诀解答;通过看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及说出几个几相加等形式让孩子复习1-6的乘法口诀。

  背诵口诀固然需要,但也不必整堂课都组织各种类型的背诵活动,还是应该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口决。

  课后反思1:

  本节是一节单元复习课,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先通过看图口头编题,复习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各部分名称及所表示的意义,并做了适当的练习。

  第二部分对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出示已整理好的乘法口诀表,而是先让学生利用乘法口诀卡片,进行尝试性整理,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根据学习乘法口诀的顺序,把乘法口诀按照1,2,3,4,5,6分类整理,每一类摆成一横排,形成乘法口诀表。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清楚乘法口诀表的结构,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对乘法口诀表找规律时,横着看,学生通过乘法表制作过程,很容易找到规律。重点放在竖着看,通过找第一竖行的规律,学生发现“1”的乘法口诀,不仅是1句,到现在为止是6句,其他2,3,4,5,6的乘法口诀也有同样规律。所以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横着背,竖着背,而且可以拐弯背。使“小九九”起到了“大九九”的作用。

  第三部分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特别是把乘法口诀、乘法算式填写完整的练习,可以为下一单元学习除法时,用乘法口诀求商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2:

  整理和复习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学过了哪些乘法口诀,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有几等等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然后由教师出示放大的1-6的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上往下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有什么规律.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左上往右下斜着看,还存在着什么规律.在理解每句口诀之间的关系的基础熟记口诀.

  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完成不同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其中第8题是复习乘加与乘减的计算,可以让学生看着题目,具体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加深对乘加、乘减式题运算顺序的认识。

  课后反思3: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整理1-6的乘法口诀表,并且通过整理出的口诀找出口诀与口诀存在的规律,然后再通过规律记忆口诀。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都能横着把口诀熟练的记下。在竖着发现规律后,我试着让孩子们利用规律来竖着记忆口诀,部分学生记忆得不错,但部分学生还是不太容易接受这个改变。因此,我只要求孩子会用一种方法进行记忆,但如果能用其他的方法熟练记忆,那就更好,要给予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许多。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如对口诀,根据算式说口诀,根据口诀说出乘法口诀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复习口诀,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效果良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桃子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2、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3、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4、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结合“分桃子”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在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通过变式练习,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或答案。变式练习是提高数学练习效益的有效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P25~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

  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⑴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⑵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⑶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⑷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⑴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⑵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⑶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⑷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①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②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③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④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xx+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科书第32-35页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四次“拨一拨”,第一、二次,数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突出练习接近整百、整千数的数数,涵盖了中间有一个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三次拨一拨主要练习中间有两个0以及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四次练习是脱离计数器,通过“我读你写”游戏的形式,练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借助计数器,初步学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万以内的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一)学习二百九十八

  1、拨一拨动

  说一说二百九十八该怎样拨。

  生;二百表示有两个百在百位上拨二,九十表示九个十在十位上拨九,八表示八个一在个位上拨八。

  2、学习二百九十八的写法

  这计数器上的数该怎样写呢?

  生;百位上是二就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就在十位下写作9,个位上是八就在个位下写8。

  (二)学习从298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1、学数298的下一个数

  (1)298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生;是299,

  师;为什么。因为298的下一数就是在298的个位加1,是299。

  (2)学习299的写法,

  百位上是二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在十位下写9,个位上是九在个位下写九

  (3)学习299的读法。

  百位是二读作二百,十位是九读作九十,个位上是九读作九

  2、学数299的下一个数

  (1)拨一拨

  师299下一个数是多

  生;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师;为什么因为在299的个位上加1你发现个位满十了,得向十位进一,好向十位进一。那个位上的十个珠子退掉。

  十位进一后,你发现什么。

  生;十位上也满十了,

  师;怎么办

  师;向百位进一,先把十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向百位进一。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2)写一写

  那300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3在百位下写3,

  师;位和十位怎么写呢,

  生;个位和十位一个数也没有,都写0。

  (3)读一读。

  师;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三百

  师;百位上是三读成三百。那末尾的0读不读。师。数末尾的0不读

  3、学习数301

  (1)说一说

  300下一数是多少。

  生;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师;;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300的下一个数就是在计数器个位上加一所以是301。

  (2)写一写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三就百位下写3,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写0,个位上1就在个为下1

  (3)读一读。301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

  生;三百零一,百位上是三,读作三百。中间十位上是零就读零,个位上是一读一

  所以这个数读作三百零一。

  4、学习302的读法和写法

  小结;刚才我门学习一个一个的数数,当数到个为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十位满使、十向百位进一。

  (二)学习拨三千八百一百一百的数数到四千一百。

  1、想一想,三千八百,该怎样拨,

  (1)三千就在千位上上拨下三个珠字,八百就在百位上拨下八个珠字,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一个也不拨。

  (2)写一写;怎样写这个数。

  生;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三就在千位下写3,百位上是八就在百位上8,

  师;那十位和个位呢,十位和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读一度,

  师;这个数谁会读。

  个位上是3,读作三千,百位上8读作出八百,

  师;那末尾的两个零怎么办,

  生;末尾的零不读。

  2、一百一百的数到四千一百。

  学习38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一百一百的.数就是在3800的百位上加1,是3900。

  (1)写一写,这个数谁会写,先写位。

  千位上是三,在千位下3,百位上是九,在百位下写9。十位和个位一个数也没有,写什么,对写0,

  (2)读一读。谁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读作三千九百。

  那3900的下个数是多少,

  生;4000。

  师;为什么

  生;3900的下一个数,就数在3900的百位上加1一个珠子。

  师;好,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百位上满十了。应该百位上的十去掉向千位进一,

  (3)学习写4000,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先从高位写起是千位,千位上是四个就在千位下4,

  师;那百位十位个位上都写什么,

  生;它们的位上一个也没有,在百位十位个位下都0。

  (4)学习读4000

  生;高位读起,千位4,读作四千,那数末尾0读不读,对,数末尾的0不读。

  3、40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4100写作4100,读作四千一百。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拨生活中的大数,读生活中的大数。写生活中的大数,

  四、游戏环节

  真了不起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拨数你们写数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写好后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答案对了的同学请鼓掌,师拨5006。生写5006,对了同学为自己鼓掌。806,同上。4800同上。

  五、巩固练习。

  写书32页的第4题。

  总结;学生活中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后,你知道度数和写数要注意什么

  1、读时,

  2、要从高位读起,

  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为有几就读几百,每个数位上有几就读几,并加上基准面计数单位。数中间有一个铃或连续有几个都读一个0。

  3、数末0都不读。

  4、写数。

  (1)每个数位上有就写几,

  (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0。

  板书设计;

  ①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②中间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③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④每一位是几就写几。

  ⑤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7

  一、课前谈话

  师:观察你们坐的位置,你发现有什么变化?

  生:坐法不同了,原来是竖着一排一排坐的,现在是横着一排一排坐的,有点像电影院的坐法了。

  师:这位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样横着也可以叫排。

  生:我发现自己的座位变了。

  师:谁也发现自己的位置变了?

  生:我也发现变了。

  师:那你现在坐在第几排第几个?(让学生观察思考)

  二、探索

  1.组织学生交流。

  生1:我作在第二排第一个。

  师:小朋友,他说的对吗?我们来听听他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横着数的,把最前面的一横排作为第一排,我在第二排,再从左边数起,我是第一个。

  师:同意他的想法吗?哪些小朋友与他不一样的?说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生2:我坐在第3排第4个,我是把最后一横排作为第一排,我在第3排,再从右边数起,我是第4个。

  生3:不可以的,不能把最后一排看作第一排。

  师:是吗?

  生4:我坐在第4排第2个,我是把最左边一竖排作为第一排,再从前往后数我是第2个......

  师:大家对自己的位置的确定各有各的想法,从大家反映的情况看,标准并不一致,刚才有些小朋友是把最前面的一横排作为第一排,再从左边数起是第一个,如果按照他们这样确定位置的方法,想一想,你现在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生1:我坐在第5排第4个。

  师:小朋友观察一下,他说的对吗?

  生:对!

  师:其他小朋友呢?

  生......

  师(小结):刚才我们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了自己坐的位置,(板书:第几排第几个)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从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进一步研究,看一看,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在让小朋友们说出自己是何位置时,不知不觉地渗透数学知识,揭示学习方法。并且其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

  (播放课件。“大家好,你们想去参观动物学校吗?”配音:动物学校里有好多的小动物。配音:小动物们早操的时间到了。小动物们一排一排地排好。)

  (播放课件。小猴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

  师:小猴说了什么?它是怎样确定自己的位置的?你认为哪儿是第一排?你来指一指。

  生:小猴排在最前面,所以是第一排,从左右往右数是第一个。

  师:小熊呢?

  生:小熊是从前往后数第2排,从左往右数第3个。

  看大屏幕,一起来数一数。(课件每排分别闪烁)为了统一标准,在这里,我们一般:数第几排时从前往后数,数第几个时从左往右数。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听,看谁能回答小动物的问题。

  (多媒体:小猪和小狮子分别提问:“我站在第几排第几个?”)指名回答。

  师:这里有你喜欢的小动物吗?它在第几排第几个?跟同桌说一说。

  师:请一组小朋友上来边指边说,其余小朋友做裁判。

  生:我喜欢的动物在第1排第5个,是小兔。

  师:对吗,表扬他。

  生:棒棒,你真棒!

  师:老师喜欢的小动物在第1排第3个,是谁?

  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像老师一样用第几排第几个说一个位置,让大家猜这个位置上的小动物是谁。

  生: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4排第5个。大家猜“小狗”。

  师:归纳:刚才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了小动物的`位置。(板书:第几排第几个)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应用将课本色彩的画面通过声音,图象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教学中根据去动物乐园参观的情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背景。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数字化和教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

  三、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师:看小朋友这么聪明。老师想带你们到动物王国去玩玩。瞧,这是它们的家,观察一下,都住着哪些动物?

  生:小猴子,小青蛙......

  师:小、动物们看到大家开心极了,欢迎我们到它家做客呢!你想到谁家做客?她居住在第几层第几号呢?请小朋友相互交流一下。

  生1:我到小猴子家做客,小猴子住在第2层第3号,我把最下面的一层作为第一层,小猴在第2层,再从左边数起是第3号。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也到小猴子家做客,小猴子家的房子也可以说在第2层第1号。我把最下面一层作为第一层小猴子在第2层,再从右边书起是第一号。

  师:他们这样数可以吗?

  生:都可以。

  生3:老师,我可以给小猴家编个号,它家就住在203室。

  师:你真聪明,还给小猴子家编了房间号呢!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到的,又是怎样想的?

  生3:我是根据我们家现在住的房子是502室,是在5楼。小猴住在2楼,203室就是第2层第3室住房。

  师:真了不起。那么,刚才有位同学说,小猴家也可以在第2层第一号,用你的方法可以说是几室?

  生:应该是201室。

  师:同意吗?给他点掌声。

  大家真动脑筋,为了统一标准,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一个小朋友确定位置的方法,从每层的左边往右边数的方法,最左边的为一号,来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家是第就层第几号或几室,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我们进行全班汇报。

  师:刚才我们根据第几层第几号,也有些小朋友用几室的办法找到了楼房里每一个小动物的家。(板书:第几层第几号)

  拓展

  师:那么,你家也住楼房吗?谁也想邀请我们去做客?你家住的门牌号码是多少?让我们来猜猜在第几层第几号好吗?

  生:(略)

  (设计意图:由认识小动物家的具体位置来引出生活中的门牌号,再次联系生活,回归生活,并在在找小动物家中,渗透热情好客的思想教育。)

  师:这些小动物们与我们小朋友一样,平时很爱看书。看,这是他们的涂饰角(出示多媒体图书角)你看到了哪些书?

  生:有(略)

  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上面有一本书小猴最喜欢翻,想不想知道?

  师:这本书的位置在第1层第2本。猜猜是哪本书?

  生:新华字典。

  师:都猜对了,真聪明!

  师:你知道老师是从哪里可是数第一本的?

  生:老师是从左边开始数第一本的。

  师:你最喜欢看哪本书?

  生1:我最喜欢看......

  师:小朋友找一找这本书在第几层第几本?看谁找的快?

  生:在第3层第5本。

  生2:我最喜欢看......在第一层的1、2、3、4、5、太多了我眼睛都看花了也数不清是第几本。

  师:谁来帮帮忙说说这本书的位置?

  生:我从右边数,是第一排第一本。

  师:是吗?好办法啊!表扬表扬他!

  生4:还有一个办法,这本书就在第一层的倒数第一本

  生5:还可以说在最下面一层的最后一本。

  生6:也有说在最下面一层的倒数第一本。

  师:刚才我们用第几层第几本确定了书的位置。(板书:第几层第几本)在确定书的位置时,同学采用了好多巧妙的办法,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能够正确说出门牌号,再引出书柜的书是第几层第几本,半扶半放,在找图书中,渗透热爱读书的思想教育。)

  师:下面让我们来轻松和小动物们一起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多媒体出示3*3格子和格子外面3只小动物的情景)

  师:瞧,他们正欢迎我们呢。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生:一共有3只。

  师:小狗呢?(多媒体变化,小狗钻进格子隐身)

  生:不见了。

  师:他们会钻到哪些格子里去呢?我们来猜一猜好吗?猜中有奖。

  生4:我来猜。

  师:小狗有没有藏在这个格子里呢?(师用鼠标指向一个格子)看谁猜的准?

  生:有,没有,有......

  师:到底有没有呢?打开看看,(用鼠标点一个格子)谁猜对了。

  生:我猜对了。

  师:那么这只小狗藏在第几排第几个格子里?

  生1:......

  生2:......

  师:给他们掌声。还有2只动物藏在哪里呢?想再猜一猜吗?(仿照组织学生猜后,电脑显现验证)

  生......

  (设计意图: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的特点,以及注意力维持不长的特点,设计一躲猫猫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

  师:过程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确定了一些人,一些动物,一些房间还有一些书的位置,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确定位置的?

  生1:看电影。

  生2:坐火车

  生3:......

  师:很好,刚才有一个小朋友说看电影也需要确定位置,谁到电影院看过电影?你知道电影院里的座位号是怎样排的吗?

  生1:竖着看每一竖排的座位号都相同的。

  生:单号与双号是分开的。

  师:是这样吗,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出示电影院)

  师:观察座位号排列,与我们刚才讨论的是否一致?

  师:(点击课件,显示小朋友和电影票)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先回忆,找出电影院中座位的排放规律,然后设计情景,让学生亲自实践到电影院中找位置,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的用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桌里的一张方格纸,一起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比一比谁能夺冠。

  师:请在第3排第4个画一个三角。

  师:你想在哪个格子里画一个圆呢?

  师:再添一个长方形怎么样?

  (生独立画后小组交流说书你们的画法)(组织集体讨论)投影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将具体图象抽象为表格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

  四、总结反思

  师:今天学会了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畅谈收获,体会心得思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五、课后拓展

  摆图形。

  师:我们来做一个摆图形的游戏。同桌合作完成,从课桌里拿出一张方格纸,以及信封里的5个图片。

  今第2排第2个

  天第3排第3个

  真第4排第4个

  开第5排第5个

  心第6排第6个

  师:看方格纸,从下往上数,分别是第1排、第2排,一直到第7排。从左往右数,分别是第1个、第2个,一直到第7个。要求是将5个圆片按上面指定的位置贴在相应的格子里。

  师:你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一句话:今天真开心!)

  师:今天学会了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确定位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死套类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各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一本书80页,看完20页,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店运来200箱橘子,卖出100箱,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布长10米,____________________,还剩多少米?

  4)商店里有80个水瓶,____________________,还剩多少个?

  从上面这组题可以发现问题和条件之间的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指名说。

  小结: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要解答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两个有联系的条件。

  二.新授

  1.出示例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有民间故事185本,民间故事书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还剩多少本?

  1)谁来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生自说,再指名说。)

  2)怎样才能求出结果呢?

  生自己思考,再在四人小组互说。

  3)你准备怎么求?师整理:

  A.根据“有故事书185本和上午借出36本”这两个条件,可以先算上午剩下多少本;再根据“下午借出52本”,可以算出下午剩下多少本。

  B.先算一天借走了多少本,再从原来的数字里减去它。

  4)这两种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5)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6)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7)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是怎么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题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这题怎么做吗?

  3)自己列式计算。

  4)指名板演。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2.完成第2题。

  1)生自己读题。

  2)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知道红红有多少张邮票吗?自己列式计算。

  5)指名板演。

  6)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3题。

  1)生自读题。

  2)通过这题,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自己列式计算。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4题。

  1)生自读题目。

  3)小朋友们在做花,你知道些什么?

  4)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5)生自己列式计算。

  6)全班核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90

  150-60

  340-300

  130-80

  70+200

  50+60

  60+500

  110-30

  750-50

  1)生自己完成。

  2)集体核对。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185-36-52=97(本)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 6-8 页。

  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 10 人,二队6 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

  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 3。

  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 4 个彩珠。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 2 个彩珠拿走 4 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 2 个。

  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 4 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 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 2 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想想做做第 3 题。

  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4、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独立解题,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几个几相加”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把相同数连加的算式表述为“几个几相加”。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1页放大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图上画的是鸡和免。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指名回答,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免一共有多少只?鸡一共有多少只?

  二、探索新知

  1、列出算式,说明依据。

  师:怎样列式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免的只数:2+2+2=6(只) 鸡的只数:3+3+3+3=12(只)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的依据:图中免子都是2只一组,有3组,鸡都是3只一组,有4组。

  2、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3、学习用“几个几相加”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

  师:“2+2+2”这个算式可以用3个2相加来表述。谁能说一说“3+3+3+3”可以怎样表述?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3+3+3+3”可以用4个3相加来表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2+2表示3个2相加是多少;

  3+3+3+3表示4个3相加是多少。

  让全班同学把上面的两句话齐读一遍。

  4、质疑。

  师:“3+3+3+3+3+4”这个算式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述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才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述。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小棒按题意要求摆一摆,再填一填。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按题意要求摆一摆,并填一填,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练习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的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4、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探索新知,感受加法和乘法间的联防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探究引新

  1、出示课本第2页例题教学情境图。隐去图中的问题。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有意识地追问: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呢?

  2、列出算式,说明算法。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2+2+2+2=8(台)

  接着,让学生表述上面的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3、引入课题。

  师:求4个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乘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1

  苏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教案《认 线 段》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5-46页

  教学目标:1、a组学生能在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 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b组学生在a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进一层地认识到线段的由来,知道每两点就能画出 一条线段,尤其是四个点能画六条线段。

  3、c组学生在b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线段有长有短,并能通过折知道线段的 长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 比较红、黄短线的长

  师:①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根线,一根是弯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线比较长?

  ②小朋友 意见这么多,谁说的才是对的呢?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

  生:把弯的拉直就好了。

  师:他的意见好不好?那老师就拈住这根线的两头,拉直了贴在黑板上,把黄线也贴在黑板上。

  现在两根线都是直直的了,谁来说说哪根线更长呢?

  生:不能比较

  师:那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哪根线长?

  这个办法好不好?好,我们就把这两根线的一头对齐,现在你能比较出来吗?

  对啊,红色的线从这里开始(点一点),到这里结束,黄色的线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了?到这里结束(点一点),所以黄色的线比红色的线长。

  2、 揭示线段概念

  象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线段。(板书:线段)齐读线段

  (指着线)现在谁来说说哪条线段比较长,哪条线段比较短。

  3、 直观判断

  师:(出示较长的线段)

  小朋友,老师这里还有一条绿色的线呢,你们看这是不是线段呢?为什么?怎样可以让它成为一条线段?

  师:这是不是线段?不管这些线段位置怎么变,但它们都是线段

  4、 举例得出线段表示法

  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看我们数学书封面的这条边从这点开始直直的到这点结束也是一条线段,你能跟老师一样也来找找看吗?同桌一起找。

  学生举例:注意让学生用手摸摸找到线段,并比较一下长短,刚才我们找到的许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那这些线段都是一样长吗?

  师:看来线段不仅是直直的,而且有长有短。那象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很多物体的边,比如课桌面的边,窗户的边我们能把它拿下来象毛线一样贴在黑板上吗?

  所以我们画线段来把它边式出来:因为线段是直直的,所以要先画一条直直的线,又因为线段有长有短,所以我们要在线段开始的地方点上一点,表示线段从这里开始。再在线段结束的地方点上一点,表示线段到这里结束。这两点就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5、 画线段

  师:老师刚才画了一条线段,你能象老师一样也画一条吗?画线段除了要用到铅笔,还要用到什么?为什么要用直尺?如果我们身边没有没有带直尺,那你还能利用其它工具来画吗?

  生练习画线段

  展示:1、请你说说你利用什么工具来画的?

  2、说说他画得怎么样?

  强调:一定要画直,并且别忘记点上两个端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2

  第5课时 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

  在四人小组里相互合作完成。

  2、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学生拼完后,相互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你们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

  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量自己填。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

  3、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

  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记住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指名在班上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在书上填写。

  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看看题中的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订正。

  5、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6、学生独立填写想想做做第7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教学反思:

  教师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背”意义,而是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自然而然促成了学生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思考,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3

  第2课时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知识新授。

  1、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2、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62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4、教学例4。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5、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 识 厘 米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 cm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页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2+2+2+2+2+2()×()=()

  2、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再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四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独立完成练习四第6题,指名板演。

  3、练习四第7题。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根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四第8题

  (1)出示第8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

  (2)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的快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5

  第4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难点: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二、教授新知

  1、情景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2×1=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

  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3×1=3×2=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1 2 3 4

  人数4

  1个4  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1×4=4,2×4=8,3×4=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4×2=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教学试一试

  1×1=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三、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课本第27页“想想做做”。

  第1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游戏:找朋友。

  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1×2=2一二得二2×2=4二二得四

  1×3=3一三得三2×3=6二三得六3×3=9三三得九

  1×4=4一四得四2×4=8二四得八

  3×4=12三四十二4×4=16四四十六

  教学反思:

  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时,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10-17

二年级数学教案07-04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04-03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04-1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2-20

(集合)二年级数学教案10-23

二年级数学教案平移04-0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