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静夜思》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静夜思》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棒
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教学时间:教学本课用2课时。
预习: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由复习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借助汉语读准字音。
1、 朗读全诗,对照生字表,在诗中画出来。
思考:全诗有几行,有几句话?(全诗有四行,有两句话。)
2、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进行正音。
四、讨论交流,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 轻声自由读诗,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质疑。
2、 先弄懂“静夜思”每个字的意思。静,安静;夜,指夜晚;思、思念。
3、 然后让学生观看插图:说说诗人在什么时间干什么?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 让学生结合每个字的意思和插图内容讲讲诗题的意思,(在寂静的夜晚诗人望着明月思念自己的家乡。)
5、学习古诗第一句。
(1) 由朗读第一句诗,思考:读懂了什么?
(2) 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地方。
(3) 讨论不懂的词语,再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句意。
(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光”这里指的是月光。“疑”是怀疑的意思。)
(4) 提问: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明亮的`月光的,诗人觉得月光好像是什么?想象一下,/article/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5) 同桌互相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6) 练习朗读第一句。
(7) 总结学习第一句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分组学习第二句。
5、 学习古诗第二句。
(1)分组学习。先读句,然后议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最后将词语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全班进行交流。结合插图,理解句意。
(“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思故乡”就是想念故乡。全句可以理解为:抬起头来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外,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3)让同学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应该怎样朗读。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要读出节奏、韵脚,带着作者的情感进行朗读。
六、照着板书和结合插图,说说全诗的意思。
七、同学们议论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集体朗读全诗。
2、小组议论古诗的意思。
3、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认读生字。
一、学习生字/soft/,掌握字形。
1、自己自学生字,想想它们是由几笔写成,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
2、全班交流学习。
3、口头组词。
二、练习写字。
三、作业设计。
后记: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板书 6 静夜思
所见所思
所思所感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案2
活动目标
1. 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 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 喜欢学习古诗。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 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欲望,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
活动 :
1. 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 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 首诗, 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 ?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 听了诗后有 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 ?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 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 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 回家, 都很想念 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 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反思:
《静夜思》的歌词是一首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给学生 了把握、体会、想象与 的 空间。它的旋律古朴、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风格与诗歌 得天衣无缝。但它采用的昆曲的音调,演唱时要求的戏曲的行腔韵味等,又 现代的孩子能轻易把握好的。
整堂课 划船律动──熄灯欣赏──演唱歌曲──绘画 《静夜思》,都一直在 学生寻找思念的感觉。音乐在渲染着气氛,我的语言柔和,表情 亲切但不带微笑,学生们很安静, 在想象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离开很远时,到底会是 样的心情。 生活中的体验 了她们演唱时的情感,也 地拓展了课的内涵。
《静夜思》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
【用具准备】
1、布置作业:晚上观察夜空。
2、一幅描绘宁静月夜的课件图画。
【教学设想】
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中入境并伴有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古诗。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来理解。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用动作来示意。学完古诗时,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⑴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①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② 齐读生字、正音。
③ 去掉拼音读生字。
④ 小老师领读。
⑤ 开火车检查。
⑶ 随生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古诗
1、领读古诗。
2、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辅助引导。
4、出示课件在课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
⑴ 同桌互读。
⑵ 男女生分读。
5、指导背诵:
⑴ 自己试背。
⑵ 指名背诵。
⑶ 齐背。
⑷ 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
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举头──低头
五、检查背诵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后记〗
对于古诗部分,学生背得很快,但总是把个别字音背错,以后应注意纠正,加强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目 耳 头 米
2、学习书写:
⑴ 通过课件观摩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说说,和同桌说说,书空练习。
⑵ 集体学习“目、耳、头、米”的写法。
⑶ 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扩词练习:
用“目、耳、头、米”组词,看谁说得多。
三、我会说
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说给大家听。
教师及时纠正生说的不当之处。
〖板书设计〗
静夜思
目 耳 头 米
〖教学后记〗
学生观察字的占格位置比较仔细,我在黑板上范写时,有笔画没占准都给指出。在说夜色时,多数能说出夜晚的美。
《静夜思》教案4
设计思路: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过两天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希望借此契机能够给孩子们一个近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机会。《静夜思》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我们班的幼儿基本都能够背出,但是并不知道里面的含义。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聊一聊幼儿一起说一说体会思念远方亲人的的.情感。
第二环节:说一说学习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第三环节:演一演分组对古诗的内容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诗中得思乡之情。
活动目标:
1、朗诵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准备:
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聊一聊幼儿一起说一说体会思念远方亲人的的情感。
1、农历八月十五是个什么日子?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团圆圆)。
2、可是总有一部分人因工作或上学等原因远离家乡不能回家,你们想想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他们会有什么心情呢?
小结:当我们远离家乡时,我们都会很想念自己的家乡、亲人。
二、说一说学习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1、有一位古代诗人————李白,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所以写了一首静夜思古诗来寄托他的思乡之情。
2、是怎样写的呢?出示图片,教师朗诵古诗。
1)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3)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小结:李白的古诗,是他在离开家乡过中秋节所写的,里面的内容都是他对家乡的思念。
三、演一演分组对古诗的内容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诗中得思乡之情。
1、怎么样才能表现出诗人的伤感的心情呢?谁愿意来演一演?
小结:忧伤的表情、动作都能够表现出我们四年家乡的感情,中秋节的到来,就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团聚、回家的快乐,所以中秋节是中国一个传统的大节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吧。
《静夜思》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反思:
1、大班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最主要时期,自我评价能力已经的到了发展。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这些表明大班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班上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甚至还几个个别的幼儿会对其它幼儿做出评价,并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外部表现,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班上好多小朋友是我从小班就一直带上来的,所以对班上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比较掌握,之所以才能把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给与小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师友互动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个别的幼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很清楚的理解时,我都会亲自到幼儿的身边去,抚摸着幼儿的小脑袋对幼儿进行解释和示范。如果有个别不能带到教学要求,就要对他降低对其的要求。班上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老师的指令配合进行教学活动,所以每次都很顺利的进行。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到各个环节,在古诗意境中和卡农表演上多下功夫,认真钻研,让幼儿更多的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
《静夜思》教案6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当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可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10个生字,“静”“床”“光”“望”“乡”是后鼻音,要读准。“静、夜、望、故”笔画较多,字形复杂,让学生多读读,多认认。要结合“夜、故”的认记,认识“亠、攵”这两个偏旁。
2。写字
“目、耳、头、米”是要求写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摆放的。“头、米”的最后两笔是“”和“” (或“丶”),写时,要注意这两个笔画的呼应。
(三)朗读
要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可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达到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四)词句
诗中的“疑”,可联系诗句理解;“霜”,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低头”、“举头”这组反义词,可用动作示意。对于诗句的意思,只要大体了解就行,不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
(五)实践活动
课后安排了一项“我会说”的`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学完这首诗,可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观察以后,可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
对学生的发言,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互吸取长处,丰富说话的内容。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释题
“思”,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
(二)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三)细读古诗
1。互相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如,说说自己见过的“霜”,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等。
2。配乐朗读《静夜思》。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认记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六)练习写字
(七)布置作业
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
五、参考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当作自己的故乡。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的一生中,既亲见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惨不忍睹的战乱祸端,他的诗歌创作是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分不开的。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难言,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静夜思》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四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具准备:
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学期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3个任务,能够认写生字,读诵古诗,并能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预期效果: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努力表现一定会很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知识,迅速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认读生字
任务呈现:认读生字
自主学习:
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
展示交流:
1.大屏幕出示生字,说一说用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2.带字入文,读古诗。
3.多次朗读,划分节奏。
4.小组根据节奏进行赛读。
5.男女生赛读。
6.拍手读。
7.尝试诵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如何记忆生字,增强主动学习的。其次,通过多次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任务二:正确书写生字
任务呈现:正确书写生字
自主学习:
1、出示生字
2、思考自己如何才能记住这个生字,想一想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展示交流:
1、交流观察结果,并说明自己如何识记这些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
4、描红,仿写,口头组词。
5、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比较枯燥,而且这节课的识字比较大,所以通过与实物结合来增强识字趣味,不仅识了字还能了解其含义。
任务三:感受课文,诵读古诗
任务呈现:感受课文,诵读古诗
自主学习:
1、出示图片与古诗
2、思考图片上画了什么,这首古诗讲了什么。
展示交流:
1、交流观察结果。
2、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
3、根据图片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4、说说诗人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5、闭着眼睛边想象边诵读。
三、检测导结:
1、我会背
根据老师给的图片背诵古诗。
2、我会认
认一认下列词组。
3、我会写
练习本上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是否掌握。
《静夜思》教案8
活动目标:
1.让女孩子巩固扇子舞的基本动作,知道扇子的高低变化,亮相的动作和笑脸的强调(重点)。
2.合唱部分的站姿和合唱方式的引导,拿竹简的男生的混唱配合(难点)。
3.培养幼儿的合唱的表现力以及合唱的.积极性,并恰当运用于舞蹈中。
活动准备:
1.折扇三十三把,《静夜思》视频准备。
2.课前有过几次队形排练和舞蹈的基础。
3.请小朋友观看视频《静夜思》成品扇舞。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师:我们小朋友这次的大合唱排练的特别认真,为了使我们能更加熟练的表演,我们要更加认真的学习。
二、基本部分:
1.巩固基本队形:现在让我们的扇子们也开始吧。(引导幼儿练习开扇)开花时,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示一下。(摇头、微笑等)
2.巩固基本动作:男孩子绕一圈后,女孩子开始边唱边扇风,“哗”花园里吹过一阵微风花儿被风一吹,会怎样?花儿们看到这么多的小朋友在看它们,有点害羞了,要收拢了(练习微笑)
师:我好象听到花儿们在说,小朋友们的花开得太低?让我们长高一点。(男孩子练习把竹简高举过头边抖扇)
3.反复练习:
A:现在,老师要听着音乐自己来一边。(幼儿跳第一段)
B:幼儿表演,提醒幼儿注意表情。
C:老师请男小朋友扮演大树和星星,女小朋友抢演开得高的花,请一部分幼儿进行演唱,(注意眼神对视和队形)(竹简高低)
D:这么多美丽的花,我都分不清哪一步漂亮了,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谁最美,(男孩和女孩的歌声比赛)
E:要拍照啦,请你们摆一个最漂亮的动作让我拍下来吧。(让幼儿摆造型、亮相)
F:男小朋友演唱和女孩子一起表演第二段。
4.幼儿表演。
A:刚才,小朋友用竹简装饰了美丽的花,还用扇子跳了好看的舞蹈。
B:老师给跳得好的孩子进行鼓励和动作的指导,让歌唱的幼儿休息一会。
三、评价表演情况。
1.评价幼儿练习情况。
2.表扬跳得好的幼儿,并要求学习舞蹈,用分组跳的形式学习。
四、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用扇子当伞,竹简当柄,回家吧,并在合唱后补充水分。
活动反思:
排练中有很多幼儿喉咙不行了,在排练的时候注意让孩子多喝水,提醒幼儿保护自己的喉咙,减少唱歌的音量,重点记住节奏和动作,在比赛的时候再大声唱出来,黄晓润小朋友感冒很严重,但还是坚持来排练,值得表扬,鼓励幼儿清唱并多喝水。
《静夜思》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中秋的故事、古诗、歌曲等,知道中秋节佳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加深对我国民族节日的亲切感。
2、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热爱生活、思念亲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相应的汉字(古诗原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谁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
2、中秋节佳节这一天天上的月亮会有什么变化呢?
3、中秋节佳节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中秋节佳节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圆,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饭、赏月、品尝月饼,中秋节佳节是一个大家团圆的节日。
4、你们知道中秋节佳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讲述故事:《中秋节佳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综P35)
二、学习古诗。
1、中秋节佳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有些工作在外地的`人,没有办法赶回家过中秋节佳节,他们真想家呀,思念亲人。古代有一位名字叫李白,他就怀着这种心情写了一首古诗——《静夜思》,我们来听一听(第一遍):
提问:
(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有几句话?
(2)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再次欣赏,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
举——抬;
诗的大意: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好似一层秋霜铺在地上。抬起头,仰望挂在遥远天空的明月;低下头,思念我那可爱的故乡。
3、幼儿吟诵古诗
4、思考:作者为什么看到月亮会想起家乡?
三、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1、介绍歌曲背景,了解歌曲的来由
2、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听赏。
四、结束活动。
《静夜思》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古诗学习,对古诗活动有一定的兴趣,愿意有感情的诵读。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验诗中离开家乡人的思乡之情。
二、活动准备:
图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如果离开爸爸妈妈离开了家里,会想家吗?那你们想家了,会怎么办呢?
古代有一个人叫李白,他离开了家,可他非常想念家里,他会想念家里的什么呢?(幼儿讨论)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1、猜一猜这个躺在床上的'人是谁啊?(李白)
2、他抬头在看什么呀?
3、他看见了月亮就想起了哪里呢?
4、师讲述古诗的意思。
5、李白很想家,把看到的写了一首想家的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三)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1、这首古诗好听吗?如果你们也会念的话,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念,好吗?
2、幼儿与老师一起念古诗。
(四)古诗配动作:
我们在念的时候,你还可以学一学李白的样子,在念到举头望明月的时候,我们也来把头抬起来看看月亮,低头思故乡的时候,你也可以低下头想想家,好吗?
(五)结束:
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古诗,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静夜思》教案11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重点:
写字。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
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
(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习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
(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
(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
(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会读本课10个生字。
⑵ 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3、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1、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⑴ 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⑵ 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2、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⑴ 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⑵ 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⑶ 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1、初读课文:
⑴ 读通、读顺全诗。
⑵ 检查勾生字情况。
⑶ 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⑷ 解题:
① “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② 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③ 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⑸ 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① 读。
② 说(词义——句意)
2、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⑴ 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⑵ 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⑶ 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⑶ 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⑷ 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⑶ 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⑷ 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 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⑷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1、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2、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静夜思》教案13
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习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2、学会生字2个,词语2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李白、学习、背诵和默写《静夜思》。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伴奏音乐、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李白,背几首他的诗。
2、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3、释题。
二、学习这首诗的生字
1、谁会背这首诗?小黑板上补充诗句。
2、校对有哪些字不会写?
3、学习床、疑、霜,和易写错的低。
三、指导朗读
1、学生齐读。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的朗读特点。
3、跟着录音读课文。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明、疑、举、思)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举,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的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看插图,讨论:
⑴ 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觉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 的寒冷来说明他乡没有故乡亲人的关怀的温暖。)
⑵ 静夜指深夜,诗人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觉呢?(看到月光,想起故乡。)
2、诗人这样思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思乡之情呢?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霜 。↘
举头 望明月,↗ 低头 思故乡。↘
⑴ 在领会全诗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思乡之苦的感情基础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带有伤感,带有情思。
⑵ 按五言律诗的节律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怀节奏缓慢,语气伤感。
⑶ 一、三句末的延音给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顿则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极又无法言传的感情。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把作者的思念之情从语流中得到充分表达。
配乐吟诗。
3、学生独立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六、总结
学习李白的热爱家乡的思想。
《静夜思》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朗读古诗和认字。
三、教学难点:背诵古诗。
四、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1)小组交流。
(2)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
(3)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天空时的'录音: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我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观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星星一闪一山亮晶晶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跳出来。真美!)
2、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
(二)、初读古诗
1、看课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评议。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1)出示an、ang,指学生认读,注意后鼻韵母的读音。
(2)认读生字。(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准)
(3)游戏“运西瓜”。(把西瓜图贴在黑板上,它们的背面都有一个生字)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1)指名学生朗读,评议。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
(2)配乐朗读。
(3)师生共同朗读。
教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补充,齐背诵。
过渡: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谁想办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做动作。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评议。
全班齐背。(配乐)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的字。
(1)观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这两个字的宽度。
(2)指学生说一说再书空。
(3)学生书写后展示、评议。
2、学生观察“头、来”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范写,注意最后两笔,写时要注意。
(2)书空、书写、展示、学生评议。
(六)、扩展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诗。
(七)、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两个。
—()()
—()()
3、写出诗句,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1)(),疑是地上霜。
疑:①好象()
②不信()
(2)举头望明月,()。
举:
①向上抬()
②全()
七、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静夜思教学设计教案
八、板书设计:静夜思
九、课后反思:
【《静夜思》教案】相关文章:
《静夜思》教案12-08
静夜思教案11-20
《静夜思》大班教案03-25
静夜思教案精选15篇01-07
静夜思教案15篇12-08
《静夜思》教案15篇01-07
《静夜思》教案(15篇)01-07
《静夜思》教案(精选20篇)03-24
静夜思教案(通用15篇)01-02
静夜思教案(集合15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