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案

时间:2024-07-07 12:26:2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一次函数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次函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一次函数教案

一次函数教案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内容解析

  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初等函数,是初中函数学习的重要内容,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也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函数,要通过对正比例函数内容的学习,为后续类比学习一般一次函数打好基础,了解研究函数的基本套路和方法,积累研究一般一次函数乃至其他各种函数的基本经验。

  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既要借助具体的函数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即实际问题的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是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核心;也要加强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即根据实际问题构建的函数模型中,函数和自变量每一对对应值的比值是一定的,等于比例系数,反映在函数解析式上,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这是正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写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概括出这些函数关系式具有的共同特征,根据共同特征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再用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对具体函数进行辨析,对实际事例进行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经历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建模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正比例的`特征,能概括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变量间的正比例函数关系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体会函数建模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正比例函数是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初等函数,由于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函数基本概念理解未必深刻,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进一步强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即实际问题的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关键是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要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写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函数具有的共同特征,即函数与自变量的每一对对应值的比值一定,都等于自变量前的常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再根据共同特征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归纳过程学生有一定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归纳过程。

一次函数教案2

  一、创设情境

  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如何简便地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取两点即可画出函数的图象).

  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哪一点的直线?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我们画一次函数时,所选取的两个点有什么特征,通过观察图象,你发现这两个点在坐标系的什么地方?

  二、探究归纳

  1.在画函数的图象时,通过列表,可知我们选取的点是(0,-1)和(2,0),这两点都在坐标轴上,其中点(0,-1)在y轴上,点(2,0)在x轴上,我们把这两个点依次叫做直线与y轴与x轴的交点.

  2.求直线y=-2x-3与x轴和y轴的交点,并画出这条直线.

  分析x轴上点的`纵坐标是0,y轴上点的横坐标0.由此可求x轴上点的横坐标值和y轴上点的纵坐标值.

  解因为x轴上点的纵坐标是0,y轴上点的横坐标0,所以当y=0时,x=-1.5,点(-1.5,0)就是直线与x轴的交点;当x=0时,y=-3,点(0,-3)就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

  过点(-1.5,0)和(0,-3)所作的直线就是直线y=-2x-3.

  所以一次函数y=kx+b,当x=0时,y=b;当y=0时,.所以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三、实践应用

  例1若直线y=-kx+b与直线y=-x平行,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的表达式.

  分析直线y=-kx+b与直线y=-x平行,可求出k的值,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2,可求出b的值.

  解因为直线y=-kx+b与直线y=-x平行,所以k=-1,又因为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2,所以b=-2,因此所求的直线的表达式为y=-x-2.

  例2求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并求这条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求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根据x轴、y轴上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为0,可求出相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一次函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一次函数的概念,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过程,感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体会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

  2.难点:从实际生活中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

  3.关键:把握好实际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模型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悟一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问题思索1: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思路点拨y随x变化的规律是,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加xkm时,气温从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为y=5-6x(或y=-6x+5),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5的值,即y=2(℃).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寻找解题途径,踊跃发言,发表各自看法.

  问题思索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1)有人发现,在20~30℃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单位:℃)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C=7t-35)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G=h-105)

  (3)某城市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y=0.01x+22)

  (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值而变化.(y=-5x+50)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列出函数关系式,并进行比较,得到这一类型函数的共同特征:这些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x的k(常数)倍与一个常数的和

  形成概念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1.4第练习1,2,3题.

  三、课堂,发展潜能

  1.y=kx+b(k,b是常数,k≠0)是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包含了正比例函数,即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在b=0时的特例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4.2.2一次函数(1)

  1、一次函数的概念例: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练习:

一次函数教案4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1.能根据k、b的符号说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直线)的大致情况.

  2.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

  补充例题: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①y=2x-4y=12x+1

  观察直线y=2x-4:

  (1)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2)图象经过这些点:(-3,);(-1,);(0,);(,-2);(,2)

  (3)当x的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

  (4)整个函数图象来看,是从左至右(填上升或下降)

  (5)当x取何值时,y>0?

  ②y=-2x+2y=-13x-1

  观察直线y=-2x+2:

  (1)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2)图象经过这些点:(-3,);(-1,);(0,);(,-4);(,-8)

  (3)当x的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

  (4)整个函数图象来看,是从左至右(填上升或下降)

  (5)当x取何值时,y<0?

  小结: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_____.

  2.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______

  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_____.

  当b=0时,这时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_____.

  3.当k>0,b>0时,一次函数图像经过______________象限.

  当k>0,b<0时,一次函数图像经过______________象限.

  当k<0,b>0时,一次函数图像经过______________象限.

  当k<0,b<0时,一次函数图像经过______________象限.

  当k>0,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______________象限.

  当k<0,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______________象限.

  补充例题:

  例1.(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位置大致如下图所示,试分别确定k、b的符号,并说出函数的性质.

  (2)下列图形中,表示一次函数y=mx+n与正比例函数y=mnx(m、n是常数,且mn≠0)的图象是()

  例2.(1)若k>0,b>0,则直线y=kx+b的图象经过第___________象限.

  (2)若k<0,b>0,则直线y=kx+b的图象经过第___________象限.

  (3)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k______,b______.

  例3.已知一次函数y=(m+5)x+(2-n).①m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②m、n为何值时,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③m、n为何值时,函数图像过原点?④m、n为何值时,函数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

  例4.已知一次函数y=(1-2m)x+m-1,若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求m的取值范围.

  课后续助:

  一、填空题:

  1.已知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1,2),则k=_________.

  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_______,b=________.

  3.若k<0,b<0,则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______________象限.

  4.已知直线l1:y=a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l2:y=bx+a所经过的象限是.

  5.(1)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_.

  (2)一次函数y=-5x+4的图象经过_____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

  (3)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过点A(2,3),则k=_______,该函数图象经过点B(-1,____)和C(0,_____)

  (4)已知函数y=mx+(m+2),当m________时,的图象过原点;当m________时,函数y值x随的增大而增大.

  (5)写出一个y随x的增大而减少的一次函数_______.

  二、选择题:

  1.直线y=x+1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是()

  A.y=-3xB.y=-2x+1C.y=x-3D.y=-x-2

  3.若函数y=(m-1)x+1是一次函数,且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m的取值为()A.m>1B.m≥1C.m<1D.m=1

  4.已知一次函数y=kx+b,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且kb<0,则它的大致图象是()

  ABCD

  三、解答题:

  1.已知一次函数y=(p+8)x+(6-q).

  ①p、q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②p、q为何值时,函数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

  ③p、q为何值时,图象过原点?

  2.若一次函数y=(2k-3)x+2-k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k的取值范围.

  3.已知一次函数y=ax+1+a2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5,且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4.已知一次函数y=(3m-8)x+1-m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其中m为整数.

  (1)求m的值;

  (2)当x取何值时,0<y<4?

一次函数教案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为探索一次函数性质作准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学生的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其规律。

  二、学情分析

  1、由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能接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能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2、根据学生抽象归纳能力较差,学习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有难度。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图象变化特征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其规律。

  3、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而互动式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吗?

  生1:函数的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一次函数。

  生2: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b为常数,k0。

  生3: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次函数的图象。(板书)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归纳问题升华:

  1、师:问(1)你们知道一次函数是什么形状吗?(4分钟)

  生:不知道。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出示幻灯片)

  用描点法作出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

  (1) y= 0.5x (2) y= 0.5x+2

  (3) y= 3x (4) y= 3x + 2

  师:(为了节约时间)要求:用描点法时,最少5个点;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配,每人画一个图象。画完后,小组订正,看是否画的正确?

  然后讨论解决问题(1):观察你和你的同伴画出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小组汇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

  师:所有的一次函数图象都是直线吗?

  生:是。

  师:那么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也可以称为直线y=kx+b(其中k、b为常数,k0)。(板书)

  师:(出示幻灯片)问(2):观察你和你的同伴所画的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2分钟)

  讨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般的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

  小组1: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小组2: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一般的一次函数不经过原点。

  师出示幻灯片3(使学生再一次加深印象)

  师:问(3):对于画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的图象直线,你认为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

  (一边思考,可以和同桌交流)(2分钟)

  生1:用3个点。

  生2:老师我这个更简单,用两个点。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嘛!

  生3:如画y=0.5x的图象,经过(0,0)点和(2,1)点这两个点做直线就行。

  师:我们都认为画一次函数图象,只过两个点画直线就行。

  (幻灯片4:师,动画演示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过程)

  师:做一做,请你用两点法在刚才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其余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比一比谁画的既快又好)(4分钟)

  师:问(4):和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取的那两个点更为简便一些?

  组1:若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组先取(0,0)点,如画y=0.5x的图象,我们再了取(2,1)点。这样找的坐标都是整数。

  组2:我们组认为尽量都找整数。

  组3:我们组认为都从两条坐标轴上找点,这样比较准确。如y=3x+2,我们取点(0,3)和点(-2/3,0)

  组4:我们组认为,正比例函数经过(0,0)点和(1,k)点;一般的一次函数经过(0,b)点和(-b/k,0)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觉得可以根据情况来取点。

  2、师:我们现在已经用:两点法把四个一次函数图象准确而又迅速地画在了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这四个函数图象之间在位置上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问(1):(由自己所画的图象)观察下列各对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独自观察学生回答)(3分钟)

  ①y=0.5x与y=0.5x+2;②y=3x与y=3x+2;③y=0.5x与y=3x;④y=0.5x+2与y=3x+2。

  生1:①y=0.5x与y=0.5x+2;两直线平行。

  生2:②y=3x与y=3x+2;两直线平行。

  生3:③y=0.5x与y=3x;两直线相交。

  生4:④y=0.5x+2与y=3x+2;两直线相交。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5:③y=0.5x与y=3x都是正比例函数;两直线相交,并且交点是点(0,0)点。

  生6:老师,我也发现了④y=0.5x+2与y=3x+2的图象相交,并且交点是点(0,2)。

  师:(出示幻灯片5)同学们回答都不错,我们要向生5和生6学习,学习他们的细致思考。

  师:问(2),直线y=kx+b(k0)中常数k和b的值对于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有没有影响?说说你的看法。(5分钟)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归纳师生共同总结)

  组1:我们组发现,常数k和b的值对于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有影响,当k的值相同时,两直线平行;当k的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

  生:我认为他的`说法不确切,当k值相同,且b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因为当k值相同,且b值也相同时,两个函数关系式不就成为一个函数关系式了吗?

  组2:我们组同意生的看法,当k值相同,且b值不同时,两直线平行;当k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当k值相同,且b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

  组3:我们组还发现,当k值相同,且b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当k值相同,且b值也相同时,两直线相交的交点特殊。如③y=0.5x与y=3x;相交,交点是(0,0)④y=0.5x+2与y=3x+2,相交,交点是(0,2)。我们认为,当k值相同,且b值也相同时,两直线相交的交点是(0,b)。

  师:(出示小规律)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回答很好,要继续努力!

  师:刚才同学说的,当k值相同,且b值也相同时,两个函数图象又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因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都会,所以学生很容易回答)

  生:重合。

  师:老师考一考你,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出示幻灯片6)不画图象,你能说出下列每对函数的图象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吗?

  ①直线y=-2x-1与直线y=-2x+5; ②直线y=0.6x-3与直线y=-x-3。

  生1:①两直线平行。②两直线相交,交点是(0,-3)。

  生2:①两直线平行。②两直线相交,交点是(0,-3)。

  师: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它们的形状都 ,只是位置 。

  问(3):我们能不能将其中一条直线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性,使它们和另一条直线重合。你试试看。(自主探索同桌交流)(3分钟)

  生1:(幻灯片5)①y=0.5x与y=0.5x+2;将y=0.5x平移能得到y=0.5x+2。

  生2:③y=0.5x与y=3x;将y=0.5x旋转后能得到y=3x。

  生3:②y=3x与y=3x+2;通过平移能得到y=3x+2。④y=0.5x+2与y=3x+2。通过旋转能得到y=3x+2。

  师:同学们规律找得都很好,我们这节课只研究平移。

  问(4):①y=0.5x与y=0.5x+2平行,观察图象,直线y=0.5x沿y轴向 (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 单位得到y=0.5x+2?组②呢?(5分钟)

  (学生动力操作尝试小组交流归纳小组汇报)

  组1:直线y=0.5x与y=0.5x+2平行,观察图象,直线y=0.5x沿y轴向 上 (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2个单位得到y=0.5x+2。

  组2:直线y=3x向上平移2个单位能得到直线y=3x+2。

  组3:直线y=3x+2向下平移2个单位能得到直线y=3x。

  生4:老师,我发现直线y=0.5x+2向下平移2个单位能得到直线y=0.5x。

  生5:老师,我们组发现直线y=0.5x沿y轴向 上 (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2个单位得到y=0.5x+2。在这个过程中,都是0.5,却加上了个2。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生5的发现更好,)

  师:出示幻灯片7,然后按来通过动画演示平行移动的过程。

  问(5):在上面的2个变化过程中,观察关系式中k和b的值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生独立思考,回答)(3分钟)

  生1:k值不变,b值变化。

  生2:k值不变,b值变化;当向上平移几个单位,b值就加上几;当向下平移几个单位,b就减去几。

  师:出示幻灯片7上的小规律。

  做一做:(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师生总结)(4分钟)

  (1)将直线y= -3x沿 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

  (2)直线y=4x+2是由直线y=4x-1沿y轴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

  (3)将直线y=-x-5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直线( )。

  (4)先将直线y=x+1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 )。

  组1汇报结果。

  师:在这些问题中还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

  生:没有。

  三、你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2分钟)

  生1:我知道了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所以可以说直线y=kx+b(k0)

  我还学会了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生2:我觉得学习一次函数,既离不开数,也离不开图形。

  生3:我知道当k值相同,b值不同时,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平行,当k值不同时,两个次函数图象相交。

  生4:我知道一条直线通过平移可以得到另一条直线,函数关系式中k,b值的变化情况。

  四、测一测:(6分钟)

  师:老师觉得你们学的不错,你们认为自己学的怎么样?

  生:好

  师:让我们比一比,看一看谁是这节课学得最好的?哪个小组是最优秀的小组?

  师出示幻灯片,提出要求:独立完成测试题,不能偷看别人的,也不能别人看,否则按作弊处理,给个人和小组都扣分)

  一、填空: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 ),若该函数图象过原点,那么它是( )。

  2、如果直线y=kx+b与直线y=0.5x平行,且与直线y=3x+2交于点(0,2),则该直线的函数关系式是( )。

  3、把直线y=2/3x+1向上平行移动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关系式是( )

  4、直线y=-2x+1与直线y=-2x-1的关系是( ),直线y=-x+4与直线y=3x+4的关系是( )。

  5、直线y1=(2m-1)x+1与直线y2=(m+4)x-3m平行,则m的取值是( )。

  二、选择:6、在函数y=kx+3中,当k取不同的非零实数时,就得到不同的直线,那么这些直线必定( )

  A、交于同一个点 B、互相平行

  C、有无数个不同的交点 D、交点的个数与k的具体取值有关

  7、函数y=3x+b,当b取一系列不同的数值时,它们图象的共同点是( )

  A、交于同一个点 B、互相平行的直线

  C、有无数个不同的交点 D、交点个数的多少与b的具体取值有关

  在做完之后,师:小组之间交换测试题,老师出示幻灯片上的答案。

  师:看完之后,统计出其小组的成员的成绩以及平均分数,就是该小组的成绩。(老师对优秀个人和小组给予表扬!)

  师:同学们,个人更正错题,可以小组帮助,也可以请老师帮助。

  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问:同学们对于这节课还有没有疑问?

  生:没有。

  四、作业: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说出它们有什么关系?

  (1)y=2x与y=2x+3

  (2)y=-x+1与y=-3x+1

  五、课外延伸:

  直线y=0.5x沿x轴向 (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 个单位得到直线y=0.5x+2。

  六、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升华的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一个问题都向学生渗透数学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我都坚持做到:给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想展示自己的做法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合作交流当学习达到高潮时,引导学生将问题延伸,升华思想;最后,精心设计问题,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次函数教案6

  一、读一读

  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

  2、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二、试一试

  自学指导:

  1、回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方式,想一想,根据前面给出的公里 和定理,你能进行论证么?

  2、已知:如右图所示,△ABC

  求证:∠A+∠B+∠C=180°

  思考:延长BC到D,过点C作射线CE∥BA,这样就相

  当于把∠A移到了 的位置,把∠B移到 的位置。

  注意:这里的CD,CE称为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则:

  3、你还有其它方式么(可参考课本239页“议一议”小明的想法;241页联系拓广4)?方法越多越好!

  三、练一练

  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多少度?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多少度?请证明你的结论。

  2、已知:如图,在△ABC中,∠A=60°,∠C=70°,点D和点E分别在AB和AC上,且DE∥BC

  求证:∠ADE=50°

  3、如图,在△ABC中,DE∥BC,∠DBE=30°, ∠EBC=25°,求∠BDE的大小。

  4、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一次函数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类型:自读课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开始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师:如屏幕所示,这首歌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生:“九一·八”事变。

  师:是的,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事变,东三省沦陷,大批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于是就有了这首抒发流浪者心情的歌曲《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的《土》,用我们的心来感受同样身为流浪者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点击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土》是一篇抒情散文,下面我们先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那么,老师是这样安排的,文章只有2段,大家先听录音范读第一段,再一起朗读第二段。在听读和朗读过程中完成屏幕上的要求。(点击显示“初读课文”)

  师:文章的生字词较多,大家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读音。(点击生字)师:大家一齐读出来——(逐个点击)

  师:很好,预习比较充分。那么我们先听录音范读(点击朗读)师:大家觉得朗读者读的怎样?生:很好,情感很投入等(或其他)

  师:对,朗读者情感很投入,让人听了感同身受。那就请大家先酝酿一下情绪,尝试把自己的身心都融入到文章中去。准备好了吗?“土地是我的母亲”开始——

  师:听的出来大家都很用心在读。谁来说说看,你读的时候,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感情?生:爱家乡,爱土地(重点:土地)

  师:其实作者一开篇就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他对土地的情感?大家找出来生:“炽痛的热爱”

  师:作者对东北的土地有一种“炽痛的热爱”,这与他的出生背景有很大关系。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的一些情况,就知道作者为什么有这么炽热的情感了。(点击,简单介绍)

  师: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于1941年,整整十年,作者回去了没有?生:没有。

  师:是的,作者足足流浪了十年。正是因为作者有背井离乡的亲身体验,更有对故土日思夜想的牵挂,才能写下如此炽热、深沉的文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这篇文章。

  三、研读赏析

  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按研究性学习小组分组,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屏幕上的任务。

  师:第一道题哪个组来?

  师:作者的故乡就是关东大地,那文中哪些内容是对作者故乡土地的描写?描写的对象是?运用什么手法使景色的描写生动形象?【点击板书】此处重点:第一段的景色描写,描写对象是东北特有的景色(白桦林、高粱、豆粒)和物产(金矿、煤矿)。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大量的`修饰语(用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会不会多余?如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师:从这段描写看,东北大地有独特的景色,有丰富的矿产,能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吗?

  生:美丽,丰饶【点击板书】

  师:很好,请坐。除了这一段是作者对故土的描写之外,还有没有?第二段的景色描写,主要是“我”旧日在故乡的土地上生活的情景。师:从描写看,“我”旧日的生活快乐吗?生:快乐。

  师:那现在这种快乐还在吗?生:不在。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埋葬”。

  师:如何理解“埋葬”这词?本义?在这里的含义?生:师:同样是对故乡土地的描写,为什么作者不将两段合起来?

  师:大家一起看,在第一段描写关东大地的景色之后,作者是这样写的:“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的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师:大家说,土地是人吗?不是,那为什么这里作者用女性“她”来称呼土地?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是把土地看成是母亲,所以

  师:(小结)是的,作者在这里是把土地看成母亲。前面我们说过,作者对关东大地怀有一种“炽痛的热爱”。面对美丽丰饶的关东大地,作者情不自禁地将她想象成母亲,大地母亲召唤着我,甚至跟我心灵相通。于是,我便自然而然地回忆起旧日我在大地母亲身边生活的幸福情景,也就是第二段景色描写。这是作者情感的步步深入,所以两段景色描写不能合在一起。【点击板书】

  师:在这里我们先停一下,一起回过头来看文章的标题。请一位同学说说看,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

  生:作者向土地立下的誓言。

  师:很好。那么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发出的誓言吗?

  生:“没有人污秽和耻辱”。(如果时间够就叫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师:这里有点奇怪。刚刚我们说,作者把土地看成母亲,所以用女性“她”称呼土地。但这里,“没有人站立”,人称却从“她”变为“你”,是作者写错了吗?

  生:不是。这是作者的誓言,人称上的变化可以使作者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更直接,更强烈。

  师:(小结)不错。我们回过头来纵观全文,作者先通过对故乡景色的生动描写表达对土地的炽爱,跟着将土地想象成母亲,在母亲的召唤下回忆起旧日的幸福生活。然而,旧日的幸福被侵略者埋葬,大地母亲被污辱长达10年。面对这一切,作者炽热的情感达到顶点,将满腔的热情化为热切的渴望,立下铮铮誓言——誓要看到一个(生齐答:更美丽的故乡)【点击板书】。其实,土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作者爱故乡的土地,也就是(学生答:爱国)。那么到这里,作者的情感从爱故乡的土地升华为爱国,可谓是水到渠成。

  师:作者的情感如此浓烈,除了刚才我们赏析的语句之外,相信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富有感情的语句足以打动你,接下来就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你认为最有感情最能打动你的语句。

  四、拓展练习

  师:有点欲罢不能的样子,看来大家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是深受感染。好,那么就请大家把这种情感化成文字,写一写你们自己的故乡。

  提示:也可以写你喜欢的,或是曾经去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不用很长,几句话就可以。(评价略)

  五、总结(略)

  六、学生齐读课文

  教学后记:

  土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用194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来导入,配合当时的一些历史影片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文章是写事变过去十年后,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难的时候,所以历史背景很重要,教学中主要联系时代背景,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课文,使学生慢慢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还是太深了一些,因此教师的引导更显重要,这一点也是做得还不够的地方。

一次函数教案8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描述

  要求学生明确确定一次函数需要两个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需要一个条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例4,介绍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基本步骤,并明确待定系数法的用途和目的,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前面学生一直学习的是已知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从数到形的过程;从这一节课开始,学生反过来学习从形到数,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也经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这节课是整个学生的一种逆向思维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1.本班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的比较好,能通过解析式画出函数图象,通过图象判断k和b的符号,会用待定系数法计算简单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一定的困难,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于两个式子相减,b就可以抵消,所以计算问题不会很大。另外,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新题型比较陌生,特别是没有直接给出点或者没有说求函数解析式,这样的题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2.学生已经学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会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初步认识过待定系数法,以前也接触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待定系数法,怎样去用,具体步骤有哪些,进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然后举例说明从数到形和从形到数的相互渗透。

  3.如何根据所给的信息找到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利用四种题型(图象、列表、交点、实际应用)和学生一起探寻条件(主要是找两个点),从而突破这个障碍。

  教学目标

  1、理解待定系数法,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能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函数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由此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通过引入待定系数法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强调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教学难点

  培养数形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出两个条件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简要阐述

  通过讲授不同题型,从浅入深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四个步骤。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复习

  出了一组关于一次函数解析式、图象及性质的填空题。

  一、温故知新:

  1、在函数y=2x中,函数y随自变量x的增大__________。

  2、已知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经过点(m,8),则m=________。

  3、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第 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 ; y=2x -1图象经过第 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

  。

  4、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过点A(1,-1),则b=________

  5、已知一次函数y=kx+5过点P(-1,2),则k=_____

  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完成,一小组同学轮流说答案并简单讲解。

  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初步体会从数到形的思想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让学生画出y=2x和y=x+3的图象,并思考“你在作这两个函数图象时,分别描了几个点?你能否通过取直线上的这两个点来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呢”

  接着让学生完成:

  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x=1时y的值为2,当x=2时y的值为5,求k和b.

  解:把x=1,y=2;x=2,y=5分别代入函数y=kx+b得:

  解得:

  学生通过画图象确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求一次函数解析式需要两个条件,求出k和b即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填空题的形式,初步体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k和b的值。

  讲授例题

  以教材例4为主,讲授待定系数法的四个步骤,如何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如何找到两个点,并总结归纳什么是待定系数法。

  例: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与(-4,-9).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归纳出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步骤吗?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学生能根据给的两个点的坐标代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且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k和b,知道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只需要求出k和b,也就是需要找两个条件,实质上就是找两个点。

  通过例题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提出问题,形成思路

  出示四种题型:图象、表格、两点的坐标、实际应用,分别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图象的学生基本能求出,会找两个点;对于利用表格信息确定函数解析式,学生不知道是求函数的解析式;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较差,但基本上能找到两个条件。

  加深对待定系数法的理解,加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步骤;

  2、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数到形和从形到数的思路。

  学生基本能说出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基本能理解。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小试身手

  设计了一组从浅入深的题目,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3题。

  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并能有所拓展提高。

  板书设计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y=kx+b的图象过点(3,5)与(-4,-9).

  3k+b=5

  -4k+b=-9

  解方程组得

  K=2

  b=-1

  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1、设

  2、代

  3、解

  4、写

  教学

  特色

  教学特色

  及时肯定学生和营造鼓励学生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自觉学习和思考。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大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

  问题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体验。

  设置了学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

  教学

  反思

  在导入新课时,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清楚一次函数解析式或图象关键是k和b的确定。通过几种题型的练习,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令学生的数学语言概括能力,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因为之前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也较好。反而,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本来说很简单的,但很多学生计算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总结环节应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的意识和习惯。

  但有些细节还没把握好,譬如小组交流探讨时间较短等等,希望以后的课堂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次函数教案9

  教学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知识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法教具准备弹簧一根、

  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简单复习函数的概念(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演示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现象,提出问题:在弹簧长度发生变化过程中,弹簧的'长度是哪个变量的函数?为什么?

  3、汽车匀速行驶途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与什么有关系?这其中有函数吗?

  二、新课学习

  1、做一做。让学生做书上157页上面两个题目,使学生在探索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学习讨论:刚才写出的两个关系式y=3+0.5x、y=100—0.18x在形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让学生分析出他们的共同点:

  ①左边都是因变量,右边都是含自变量的代数式;

  ②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次数都是1;

  ③从形式上看,形式都为y=kx+b,K,b为常数。

  问:从自变量的次数上看,这样的函数大家认为可以取个什么名字?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问:一次函数y=kx+b中,k可以为0吗?b可以为0吗?引导学生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并接着引导学生比较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用集合的方法比较):一次函包括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3、例题学习

  例题1是考察学生对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学生直接进行口答。

  例题2是培养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简单一次函数关系式及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第三问严格地讲应先判断出工资的范围是800

  三、随堂练习

  1、找出下面的一次函数,并指出其中K、b的值。若不是一次函数,请说明理由。

  A、y= +x B、y=—0。8x C、y=0。3+2x2 D、y=6—

  2、已知函数y=(m+1)x+(m2—1),当m,y是x的一次函数;当m,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四、拓展应用

  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去井岗山体验革命历史。出行方面准备从甲、乙两家旅行社中选择一家代办,已知两家旅行社报价相同,都是每人200元。不过,甲旅行社开出的团体(15人以上)优惠办法是返还现金500元作为门票费,乙旅行社的团体优惠是,所有人员费用均打9折。设学生人数为x人,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分别为y甲、y乙,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两家旅行社收费y(元)与学生人数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该关系式是什么函数?(y甲=200x—500,y乙=180x)

  (2)如果学生为20人,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收费。到哪家合算?(y甲=200×20—500=3500(元);y乙=180×20=3600(元);

  y甲< y乙,所以到甲旅行社合算。)

  (3)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乙旅行社?(依题意得,y甲— y乙>0,即(200x—500)—180x>0,解不等式得,x>25,所以当学生多于25人时,到乙旅行社合算。)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内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六、作业读一读:

  中国古代漏刻必做题:161页习题6.2第1、2、3题选

  做题:161页试一试

一次函数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3。掌握“从特殊到一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函数?请举例说明。

  2。 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个)关系式是什么?

  3。 在上述式子中变量是谁。常量是谁?自变量又是谁?

  二。 讲解:

  在前面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函数:

  y=x s=30t

  y=2x+3 y=-x+2

  这些函数都使用自变量的一次式来表示的`,可以写成 y=kx+b 的形式

  一般的,如果y=kx+b(k , b是常数,k≠0), 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数y=kx+b就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例一 :

  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

  (1) 求小球速度v (米/秒)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求3。5秒时小球的速度。

  分析:v与t之间是正比例关系。

  解: (1)v=2t

  (2)t=3。5时,v=2×3。5=7(米/秒)

  例二: 拖拉机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6升,求油箱中的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t小时耗油6t升,从原油油量中减去6t,就是余油量。

  解:Q=40 - 6t

  课堂练习:

  P96 1 ,2

  小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而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会将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表示出来

  作业:P97 1。2。3。4。

一次函数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函数图象,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2〉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借助函数图形直观感知,并探索函数的极值与导数的关系。

  3情感与价值

  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中一般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极值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意识。

  二、重点: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难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三、教学基本流程

  回忆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

  组织学生自主探索,获得函数的极值定义

  通过例题和练习,深化提高对函数的极值定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导数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是什么?

  (提问C类学生回答,A,B类学生做补充)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2、观察图1.3.8表示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4.9t2+6.5t+10的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1)当t=a时,高台跳水运动员距水面的高度,那么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在t=a处的导数是多少呢?

  (2)在点t=a附近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3)点t=a附近的导数符号有什么变化规律?

  共同归纳:函数h(t)在a点处h/(a)=0,在t=a的附近,当t0;当t>a时,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单调递减,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3、对于这一事例是这样,对其他的连续函数是不是也有这种性质呢?

  探索研讨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1、观察1.3.9图所表示的y=f(x)的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1)函数y=f(x)在a.b点的函数值与这些点附近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

  (2)函数y=f(x)在a.b.点的导数值是多少?

  (3)在a.b点附近, y=f(x)的导数的符号分别是什么,并且有什么关系呢?

  4、极值的定义:

  我们把点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点,f(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

  点b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点,f(a)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

  极大值点与极小值点称为极值点,极大值与极小值称为极值.

  5、通过以上探索,你能归纳出可导函数在某点x0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吗?

  充要条件:f(x0)=0且点x0的左右附近的导数值符号要相反

  6、引导学生观察图1.3.11,回答以下问题:

  (1)找出图中的极点,并说明哪些点为极大值点,哪些点为极小值点?

  (2)极大值一定大于极小值吗?

  7、随堂练习:

  如图是函数y=f(x)的函数,试找出函数y=f(x)的极值点,并指出哪些是极大值点,哪些是极小值点.如果把函数图象改为导函数y=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的图象?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讲解例题

  例4求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的极值

  教师分析:①求f/(x),解出f/(x)=0,找函数极点;②由函数单调性确定在极点x0附近f/(x)的符号,从而确定哪一点是极大值点,哪一点为极小值点,从而求出函数的极值.

  学生动手做,教师引导

  解: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x2-4=(x-2)(x+2)令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解得x=2,或x=-2.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即x>2,或x

  (2)当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单调递减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单调递增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因此,当x=-2时,f(x)有极大值,且极大值为f(-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当x=2时,f(x)有极

  小值,且极小值为f(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的图象如: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归纳:求函数y=f(x)极值的方法是: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1求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解方程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当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时:

  (1)如果在x0附近的左边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右边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2)如果在x0附近的左边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那么f(x0)是极小值

  课堂练习

  1、求函数f(x)=3x-x3的极值

  2、思考:已知函数f(x)=ax3+bx2-2x在x=-2,x=1处取得极值,求函数f(x)的解析式及单调区间。

  C类学生做第1题,A,B类学生在第1,2题。

  课后思考题

  1、若函数f(x)=x3-3bx+3b在(0,1)内有极小值,求实数b的范围。

  2、已知f(x)=x3+ax2+(a+b)x+1有极大值和极小值,求实数a的范围。

  课堂小结

  1、函数极值的定义

  2、函数极值求解步骤

  3、一个点为函数的极值点的充要条件。

  作业P32 5 ① ④

  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导数的极值,有了上节课导数的单调性作铺垫,借助函数图形的直观性探索归纳出导数的极值定义,利用定义求函数的极值.教学反馈中主要是书写格式存在着问题.为了统一要求主张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刚开始学生都不愿接受这种格式,但随着几道例题与练习题的展示,学生体会到列表方式的简便,同时为能够快速判断导数的正负,我要求学生尽量把导数因式分解.本节课的难点是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为了说明这一点多举几个例题是很有必要的在解答过程中学生还暴露出对复杂函数的求导的准确率比较底,以及求函数的极值的过程板书仍不规范,看样子这些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训练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研讨评议

  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课堂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合理清晰的引导思路,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学内容容量与难度适中,符合学情,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效果的收获。

一次函数教案12

  一、课程标准要求: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h0或b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理解正比例函数。

  ④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⑤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识方法回顾:

  1.已知直线y=2x+m不经过第二象限,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_.

  2.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P(1,0)和Q(0,1)两点,则k= ,b= .

  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 3(2)x+4平行,则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____ .

  4.函数y= - 2(3)x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0,0)及点(2, )的直线,这条直线经过第 _____象限,y随的增大而 .

  5.已知一次函数y= - 2(1)x+2当x= 时,y=0;当x 时y 当x 时y0.

  6.把直线y= - 2(3)x -2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直线y= - 2(3)(x+4)

  7.一次函数y=kx+b过点(-2,5),且它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和直线y=-2(1)x+3与y轴的交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8. 直线y=kx+b经过点(0,3),且与两坐标轴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6,则其解析式为 .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 已知一次函数y=-2x-6。

  (1)当x=-4时,则y= ,

  当y=-2时,则x=

  (2)画出函数图象;

  (3)不等式-2x-60解集是_____,

  不等式-2x-60解集是_____;

  (4)函数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5)若直线y=3x+4和直线y=-2x-6交于点A,则点A的坐标______;

  (6)如果y 的取值范围-42,则x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

  (7)如果x的取值范围-33,则y的最大值是_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

  例2 在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的边BC上,有一点P从B点运动到C点,设PB=x,四边形APCD的面积为y,写出y与自变量x的函数关系式,并且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象.

  例3 已知一次函数y=x+m和y=-x+n的图象交于点A(-2,0)且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B、C两点,求△ABC的面积.

  例4 某单位要印刷产品说明书,甲印刷厂提出:每份说明书收1元印刷费,另收1500元制版费;乙印刷厂提出:每份说明书收2.5元印刷费,不收制版费。

  (1)分别写出两个印刷厂的收费y甲、y乙(元)与印刷数量x(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像;

  (3)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①印刷800份说明书时,选择哪家印刷厂比较合算?

  ②该单位准备拿出3000元用于印刷说明书,找哪家印刷厂印制的说明书多一些?

  四、探究实践:

  【问题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和点(-1,-3).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此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以及该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3)若一条直线与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于(-2,a)点,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5,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

  (4)求这两条直线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问题2】有一卖报人,从报社批进某种证券报是每份1.5元,卖出的价格是每份2元,卖不掉的报纸以每份1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30天的时间里有20天每天可卖出150份,其余10天只能卖出100份,但这30天每天从报社批进的份数必须相同.设卖报人每天从报社批出x份报纸,月利润为y元.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3)此卖报人应该每天从报社批进多少份报纸时才能使月利润最高?最高利润是多少?

  五、巩固练习:

  1.直线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bx+k不经过第____象限.

  2.已知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写出底边长y关于腰长x的函数解析式(x为自变量),并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画出函数图象.

  3.已知A(8,0)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P(x,y),且x+y=10,设△OPA的面积为S.(1)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求x的取值范围;(3)求S=12时P点坐标;(4)画出函数S的图象.

  4.某果品公司欲请汽车运输公司或火车货运站将60吨水果从A地运到B地。已知汽车和火车从A地到B地的运输路程均为s千米。这两家运输单位在运输过程中,除都要收取运输途中每吨每小时5元的冷藏费外,要收取的其它费用及有关运输资料由下表给出:

  运输工具

  行驶速度(千米/小时)

  运费单价(元/吨千米)

  装卸总费用(元)

  汽车

  50

  2

  3000

  火车

  80

  1.7

  4620

  说明:1元/吨千米表示每吨每千米1元

  (1) 请分别写出这两家运输单位运送这批水果所要收取的总费用y1(元)和y2(元)(用含s的式子表示);

  (2) 为减少费用,你认为果品公司应选择哪家运输单位运送这批水果更为合算?

  六、小结 本节我们主要是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画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

  3、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4、通过画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因为图象是研究性质的前提,而研究性质又是进一步研究函数的基础.

  教学难点:

  由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因为由图象归纳函数的性质是学生首次接触,学生没有基本思路,而且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也不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

  1、上节课我们介绍了两种特殊的函数,是哪两种?

  2、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由学生口答之后互相评价,纠正出现的错误.

  这节课我们将要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函数,主要来研究它们的图象和性质.(板书)

  二、新课讲解:

  提问:

  1.以前我们曾画过y=x的图象,它的图象是什么样的?

  2.上节课的作业我们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三个函数图象:y=2x,y=2x-1,y=2x+1,这个函数图象是什么样的?

  3.函数y=x,y=2x,y=2x-1,y=2x+1各是什么函数?

  4.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5.你能否由此猜测: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的?

  由上述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到结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教师再加以强调总结并板书.

  6.由几何知识可得,要画一条直线只要知道几点就可以了?

  由此问题可给出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方法: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就可以了.

  练习一:画正比例函数y=0.5x与y=-0.5x的图象.(出示幻灯)

  提问:你准备取哪两点来画这两个图象?为什么?

  由学生充分讨论,对比之后,得出两点,让学生明白取这两点的好处.然后由一名同学上黑板画图,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最后再加以总结板书: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通常取(0,0)和(1,k)两点连线.

  提问:

  1.看y=0.5x的图象,随着x的值增大,y的值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2.再看y=-0.5x的图看,随着x的值增大,y的值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3.你认为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不同,是由什么因素影响的?

  这几个问题可由学生讨论回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和板书: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我们知道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那么,正比例函数的这个性质一次函数是不是具有呢?看练习:(出示幻灯)

  练习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y=2x+1,y=-2x+1.

  提问:要画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你认为取哪两点较好?

  由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适当地向学生提示:在坐标平面内,什么样的点好找?(轴上的点)由此启发学生恰当地找出两点,便于画图,形成规律.然后由一名同学上黑板画图,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最后加以总结,板书:

  连线.

  注意:通常,我们把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叫做直线y=kx+b.

  提问:观察你所画的图象,一次函数y=kx+b是否具有同正比例函数y=kx相同的性质?

  有了上次的经验,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到结论,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板书:

  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练习三:

  1.P.109中1直接画在书上;

  2.P.117中2填在书上,口答;

  3.(出示幻灯)画出函数y=3x+12的图象,利用图象:

  (2)求y=3,9,-3时对应的x的值;

  (3)求方程3x+12=0的解.

  分析:(1)这道题是利用图象解决问题,所以应先画出图象.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注意:由于本题的数值问题,所以x轴和y轴最好取不同的长度表示不同的数值.

  (2)若已知x(或y)的值求与它对应值y(或x),应怎样在图上找呢?例如:已知x=-2时,求y的值.由学生先讨论,然后动手作,找到y的对应值,最后回答是怎样作的.(作垂直)

  (3)你能否找到余下的x与y的对应值?

  学生作图之后,口答结果.

  (4)若求方程3x+12=0的解,看方程3x+12=0与函数y=3x+12的关系,实际就是求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加以总结:求方程3x+12=0的解其实就是看函数y=3x+12的图象当y=0时对应的x的值,也就是看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是画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及由图象总结得出函数的性质.为了能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画图的方法,首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感性认识: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再通过几何知识得到,画一条直线只要知道两点即可,然后又通过实例总结出画正比例函数图象与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找哪两点较好,加以总结,形成规律,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应用.在画完图象的基础上,由学生对图象进行观察,然后教师提出关于变化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很顺利地得到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整节课的关联性较强,一环扣一环,便于学生的思考.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1)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取哪两点?

  (2)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取哪两点?

  (3)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是怎样叙述的?你认为只要记住哪个函数的性质就可以?(一次函数的性质)为什么?(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具有的性质正比例函数必具备.)

  (4)我们是由什么得到函数的性质的?

  (5)能否考虑由解析式得到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呢?

  由学生讨论,看学生的程度决定是否向学生介绍这个问题.

  答:实际上,看y=0.5x.

  任取两对对应值(x1,y1)(x2,y2),如果x1>x2,由k=0.5>0,可得0.5x1>0.5x2,即y1>y2.也就是说,对于y=kx,若k>0,则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类似地,可以说明y=-0.5x的性质和y=2x+1,y=-2x+1的性质.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11中1、2.

  2.选做:P.112B.1

一次函数教案1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通过函数图像获取信息,增强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2.能利用函数图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2、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3、初步体会议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知识的联系。

  难点:

  1.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2.用函数的观点研究方程。

  快速反应

  1.下图是某地某日24小时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图象填空:

  (1)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

  (2)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

  (3)气温是0℃。

  2.如图是反映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米3)随着干旱持续时间t(天)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填空。

  (1)水库原有水量万米3,干旱连续10天,水库蓄水量为。

  (2)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则连续干旱天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

  (3)持续干旱天水库将干涸。

  自主学习

  为发展电信事业,方便用户,电信公司对移动电话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其中,所使用的“便民卡”与“如意卡”在玉溪市范围内每月(30天)的通话时间x(min)与通话费y(元)的关系如图6—5—1所示:

  (1)分别求出通话费y1、y2与通话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请帮用户计算,在一个月内使用哪一种卡便宜?

  答案:(1)

  (2)当y1=y2时,

  当 时,

  所以,当通话时间等于96 min时,两种卡的收费一致;当通话时间小于 mim时,“如意卡便宜”;当通话时间大于 min时,“便民卡”便宜。

  2、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

  小结: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非曲直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多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课外作业:

  《畅游数学》“§7.1谁的包裹多”部分

一次函数教案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问题的转化关系;

  2、学会用图象法求解方程;

  3、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一元一次不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转化及本质联系。

  2、掌握用图象求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方程2x+20=0;(2)函数y=2x+20

  观察思考: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数上看:方程2x+20=0的.解,是函数y=2x+20的值为0时,对应自变量x的值

  从形上看:函数y=2x+2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2x+20=0的解

  根据上述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一个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也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二、典型例题:

  例1、(书中例1)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米/秒,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再过几秒它的速度为17米/秒?

【一次函数教案】相关文章:

一次函数教案11-09

一次函数教案11-24

初中数学教案:一次函数12-28

一次函数教案(必备15篇)07-07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教学反思05-27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04-18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01-10

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教学反思04-20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优秀01-10

高中教案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