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案

时间:2024-10-23 10:24:46 晓凤 教案 我要投稿

乘加乘减教案(精选2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加乘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加乘减教案(精选23篇)

  乘加乘减教案 1

  教学内容:

  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和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使学生经历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小猴吃桃情境图。

  师:贪嘴的小猴子想要吃桃子,它该怎么办呀?(生:爬楼梯)

  师:瞧,楼梯多高呀,小猴子爬一会就累了要休息一会,(课件演示小猴子爬前3段楼梯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休息的楼梯上的数字分别是3,6,9

  生2:上面的数字是3个3个往上加的

  生3:楼梯上的数字依次增加了3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下一次小猴子会在那个数字休息呢?

  生1:12

  生2:9+3=12,所以应该在数字12休息

  师课件展示

  师:12里面有几个3呢?

  生:4个3

  谁愿意上台来数一数?(请1名同学上讲台指给大家看,同学们齐声读出:1个3,2个3.3个3,4个3。)

  师:接着会在数字几休息?它里面有几个3?

  生1:12+3=15,15里面有5个3

  师课件展示

  师:多完整,谁能像他一样清楚完整的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展示猴子上楼梯过程。

  生1:15+3=18,18里面有6个3。

  生2:18+3=21,21里面有7个3。

  生3:21+3=24,24里面有8个3。

  生4:24+3=27,27里面有9个3。

  师:小猴子终于吃上美味的桃子了。现在请仔细观察楼梯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依次增加了3。

  生2:后一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

  师:也就是说,这组数字都和数字几有关系?

  生:数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3个乘法口诀。师板书课题:3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通过有趣的小猴吃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猴爬楼梯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猴休息的数字都是3个3个往上递增的',楼梯上的数字和3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下一步编制3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小组活动摆一摆。小猴每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摆一个三角形,再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再摆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你摆的三角形的个数和所用的小棒的根数,完成统计表。

  学生活动交流,根据课件摆小棒,并填写统计表。

  活动结束请几名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师引导学生总结出:1个3是3,2个3是6,3个3是9……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现在就请大家试着自己编出3的乘法口诀,编完后同桌之间交流,看看你们谁编的更合理一些。

  学生活动,编制3个乘法口诀,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学生编制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完善。

  请3名学生汇报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学生点评。

  师: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生:9句

  看看你编制的口诀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师课件出示3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

  师: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从第3句分开,前2句的“3”在后面,后面几句的“3”在前面。

  生2:结果满十的没有“得”字,没有满十的有“得”字

  生3:从上往下看,结果依次加3;从下往上看,结果依次减3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掌握了得数的变化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记忆口诀。比如老师忘了“三五”是多少,怎么办呢?

  生1:它的前面是三四十二,给十二加三是十五,所以三五十五

  生2:也可是想三六十八,十八减三是十五,这样也能得到三五十五

  师:你们的方法真不错,现在就用自己的方法快速记住3的乘法口诀吧!

  学生自行记忆后齐读口诀两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的编制3的乘法口诀,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和创造,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想法,全班交流寻求最合理的口诀形式。在此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练习巩固

  1、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填空将口诀补充完整,使进一步熟悉有关3的乘法口诀。

  2、摸石头过河

  将乘法口诀和计算相融合,在计算表内乘法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用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3、列示计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4、解决问题

  一条小船可以坐3人,25人要坐船,8条这样的小船够吗?

  先让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5、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和交流的过程中。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联系,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全课总结

  师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和反思,也是对知识的再次复习巩固,提高了学生的梳理知识脉络,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乘加乘减教案 2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难点:学生通过假设法理解“几个几少几”这种乘减算式,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境引趣激思迁移

  教师:同学们,你去过游乐场吗在游乐场里你最喜欢玩什么那么,游乐场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它吧!

  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我们需要通过大石头,敢不敢来挑战

  快速口算,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3×2= 4×4= 5×3= 2+2+2+2=

  恭喜你们全答对了,那么,就请你们进入游乐场吧!(播放进入游乐场的音乐)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以“游乐园”境情为基础,通过快速口算,一方面复习了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活动2【讲授】亲身实践感知探究

  1、设置情境:

  一群同学来玩旋转木马,请你找一找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

  (1)请同学寻找发现并回答(有4个转盘上每个都坐3个人)

  (2)能不能用小棒摆出来(111 111 111 111)

  (3)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评价:不错的数学问题。

  (4)解答:3×4=12(人)

  (5)你是怎么想的(图中有3个4,就用3×4)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每份数同相多”,表示“几个几相加”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这样设计,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为后面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也为学习“几个几多几”列成乘加算式,以及“几个几少几”列成乘减算式做好准备,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2、更该题目:

  (1)这是,双胞胎兄弟当中的弟弟因为头晕还没有玩就下来了,现在有多少人吗请用小棒摆一摆。已知条件是不是也要改一改(请1人到黑板上去改111 111 111 11)

  (2)你摆出了什么(黑板上标出3个3和1个2或4个3少1)

  (3)你能根据摆好的小棒算一算现在有多少人吗小组讨论。

  (4)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设计意图】

  解决问题这个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尽量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来完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养分。

  3、汇报交流:

  预设1:

  3+3+3+2=11

  (1)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3个3相加有没有更简便的记法(3×3)那么还剩下一个2呢(3×3+2)直接生成预设3。

  (3)我们先算的谁再算的谁结果是多少

  (4)小结: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叫乘加。同学们真棒,都能按照它的运算顺序给它起名字了。

  板书:乘加。

  预设2:

  3+3+3+3—1=11

  (1)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这道题有没有简便的记法4个3相加记成3×4(板书4个3,3×4)比4个3少1,因此要减1。(板书少1,—1)直接生成预设4

  (3)我们先算的谁再算的谁结果是多少

  (4)小结: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我们叫它什么乘减。

  预设3:

  3×3+2=11

  (1)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3个3相加,我们就能写成3×3,这时还剩下2人,因此再加上2。

  教师把3个3都画上圈,使学生体会有几个3。

  (2)我们先算的谁再算的谁结果是多少

  (3)小结: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叫乘加。同学们真棒,都能按照它的运算顺序给它起名字了。板书:乘加。

  预设4:

  3×4—1=11

  (1)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引导学生观察把3个3都圈上圈之后还剩下2个,能不能也圈上圈呢如也圈上圈之后你发现有几个3可是还差一个,怎么办(板书:4个3少1)

  (2)评价:你们这么小就会用假设的思想,以后一定会发现数学中的更多奥秘的。

  (3)我们先算的谁再算的谁结果是多少

  (4)小结: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我们叫它什么板书:乘减。

  【设计意图】

  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会深深的感受到: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摆放后的小棒发现:有3个3还多2个,因此可以列成算式“3+3+3+2”,有的学生会想到用乘法简便,进而完善算式为“3×3+2”。还有的学生在掌握4个3的和用3×4的已有的经验上,用假设法理解“4个3少1”可以列成“3×4—1”这个乘减的算式。这样的设计,减缓了学生的学习坡度,突破了此课难点。

  4、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在探究玩旋转木马的一共有多少名小朋友这个问题中,同学们探索出用哪些方法可以解决问题计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用乘加的方法解决问题,还发现了用假设的方法使用乘减解决问题,真的太厉害了。其实游乐场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愿意去发现并解决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帮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要先算出乘法的积,再算加法或减法。通过对乘加乘减两个算式的.对比,帮助学生加强对两种算式意义的理解。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便利店里的乘加乘减知识

  用心观察,便利店里有没有我们刚刚学习的乘加乘减知识呢

  你能提出问题并解决吗

  2、4D影院左右两侧观众席里各有多少人

  3、有多少只熊猫

  教师:你喜欢熊猫吗我们一起去熊猫馆逛逛。

  熊猫盼盼:大家好!我是熊猫盼盼,这是我的兄弟姐妹。1只,2只,3只,5只,啊啊,数不清了,我太笨了,你能帮我数一数,我们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吗

  【设计意图】开放性强、层层递进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游乐场,逛了这么多有趣的地方,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谈谈你的收获吧!

  同学们收获了用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了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还会用假设的思想去思考,果真收获不小。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乘加乘减教案 3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

  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0.45×0.60.8×0.1250.759×0

  0.25×0.40.067×0.10.1×0.08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30×7+85250×4-200

  (1)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得出: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向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连乘、乘加、乘减。)

  二、尝试:

  1、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0.45×0.18×300

  4、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计算出结果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6、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9页的“做一做”。

  (1)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出结果。

  (3)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4)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P11页2题。

  (1)出示:50.4×1.95-1.93.76×0.25+25.8

  =50.4×0.05=0.9776+25.8

  =25.2=26.7776

  (2)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50.4×1.95-1.93.76×0.25+25.8

  =98.28-1.9=0.94+25.8

  =96.38=26.74

  (4)集体订正。

  2、P。11页3题:你会填吗?

  4.2×1.69=□×□

  2.5×(0.77×0.4)=(□×□)×□

  6.1×3.6+3.9×3.6=(□+□)×□

  (1)生独立填在课本上。

  (2)填好后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3)集体订正。

  3、看谁算得快。

  19.4×6.1×2.33.25×4.76-7.818.1×0.92+3.93

  四、体验:

  今天都学了什么?

  五、作业:

  P11页1、4题

  乘加乘减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难点:

  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30×7+85250×4-

  问:①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

  ②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③指名口答

  2、引入新课:小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一样

  板书课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例6

  1、出示例6

  (1)读题

  (2)列出算式

  (3)问: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是什么式题?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

  (4)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

  (5)运算

  2、练习

  P9做一做

  (1)先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二)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1、准备题

  下面简算中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7×12=12×7

  8×5×4=8×(5×4)

  (24+36)×5=24×5+36×5

  指名口述各定律内容

  问:这些乘法运算定律中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

  2、过渡:那么小数乘法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定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3、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8×(0.5×0.4)

  (2.4+3.6)○2.4×0.5+3.6×0.5

  (1)集体观察一下0.7×1.2与1.2×0.7相等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看、想想、算算的方法解决下面两题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4)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5)问:现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数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数?

  4、练习

  P11(3)填在书上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P11(2)

  自练后评讲,说出对错的理由

  2、计算下面各题

  19.4×6.1×2.3

  5.67×0.21-0.62

  四、全课

  今天你新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P11(1)下面两行

  乘加乘减教案 5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 (2)295 (3)800

  教师说明:

  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 (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

  (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

  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

  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

  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乘加乘减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44=

  33= 51= 35= 54= 55=

  3、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改写---------------------------

  5+5+5改写---------------------------

  2+2+2+2+2+2 改写---------------------------

  4+4+4+4+4 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例5,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

  ②3x3+2

  ③3x4-1 3、

  3、全班讨论交流。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怎么来的?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掌声表扬!

  (像3x3+2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乘加算式。)

  (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4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减1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样掌声表扬!

  (像4x3-1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乘减算式。)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吗?同学们真棒,像②、③这样的式子,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你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写出来,你们真的很棒!。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5、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四)闯关游戏。

  师:乘加、乘减算式比连加算式来得简便,只要你看懂了图意,知道算法,便能很快地列出正确的算式了。现在老师就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进入我们闯关游戏的第一关。

  1、P58做一做、1(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口算题(体现乘加、乘减算法)

  3、P58的15题。

  4、我会想

  小华有4本故事书,小丽、小刚和小华的同样多;小强有5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第一种方法:4 + 4 + 4 + 5 =17(本)

  第二种方法:34 + 5 =17(本)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①3+3+3+2=11(个)(连加)

  ②3x3+2=11(个)(乘加)

  ③3x4-1=11(个)(乘减)

  乘加乘减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2页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把教科书第92页的“复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想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每题都让学生说一说含有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该怎样计算。可以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6。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

  然后让学生独立算完。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计算的过程。再强调一遍运算的顺序。

  2、基本练习。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题前,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小数乘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此题可以结合学生做题的情况,让学生分析计算中的错误,是怎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和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

  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蓖麻子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乘加乘减教案 8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

  (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1)29—7—15

  (2)还剩多少个果冻?(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3)7+15

  2.根据算式补问题。

  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7X5=35(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5=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的第2题。

  想一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和送了多少个给兔奶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接着再求什么?(还剩多少个萝卜)

  列式:9X5-15

  提问:9X5表示什么?再减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书第1l页的第3题.

  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主要的要点:爸爸和妈妈是成人要买成人票,每张8元,共花8X2=16(元),小明是儿童,每张票5元,这样三人去动物园要花16+5=21(元)。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买票不够。]

  3.教科书第11页的第4题。

  教师:球队的得分分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本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

  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得分的4倍,卡塔尔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队主场得分是3X4=12。队的客场得分是7分。队的总分是19分。

  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客场得分是8分。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阿联酋队主场得分的3倍,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3X3=9,客场得分是1分。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总分是10分。

  卡塔尔队主场得分是3分,是本队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3X2=6。卡塔尔队的总分是9分。

  阿曼队主场得分是5分,客场得分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客场得分相同。阿曼队的总分是6分

  3.妈妈买来26个桔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放了4盘。问吃了几个桔子?

  4.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运来56个汉堡包,卖出37个,又运进21个,现在快餐店有汉堡包多少个?

  6.4个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个卡通玩具,已经做了19个,还要做多少个?

  7.商店里有30个书包,上午卖出13个,下午又卖8个,还剩下多少个?

  乘加乘减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2= 2×4= 4×4= 1×3=

  3×2= 1×4= 3×3= 3×4=

  3+3+3=2+2+2+2=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条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点名回答。

  2、小结。

  乘加和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3、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的第4题。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5×3-5= 5×3+5= 5×4+5=

  5×2=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计算乘加、乘减时,按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在忘记口诀时,通过联想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

  六、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 3×3+2=11(个) 9

  3+3+3+3-1 4×3-1=11(个) 12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乘加乘减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乘加乘减教案 11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乘加乘减教案 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练习十二第1、4、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加、乘减算式。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结合实际运用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列出乘加、乘减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智慧乐园吗?在这个游乐园里我们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还有很多我们没有解决,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出示3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每匹小木马上有几个人?(引导学生说出有3人)

  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加法算式:3+3+3=9(个)

  乘法算式:3×3=9(个)

  复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几乘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小木马可好玩了,你瞧,又来了2个小朋友,他们也坐上了小木马,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总结算法。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认识,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3)观察算式。

  类似3×3+2,3×4-1的这些有乘又有加减的算式就是乘加、乘减算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法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回答。

  (4)小结。

  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

  2、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通过摆小棒的.的方式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每堆摆5根小棒,摆4堆,在第4堆里拿走4根。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其他题目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的第1、4、5题。

  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加乘减教案 13

  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 ; 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 再减去 多 看的 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演示法、课堂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

  2、 探究解题方法 。

  (1) 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 3+3+3+2

  ② 3×3+2

  ③ 3×4-1

  (2)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 : 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3 是哪里的人数,2 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 (利用课件再将这种方法展示一次)

  师: 像 3×3+2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3)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 你 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用 3×4 ,为什 么要减 1 呢?

  (利用课件再将这种方法展示一次)

  师:像 4×3-1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教学总结:

  在整个 教学过程 中,老师充分让 学生 进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我通过 放手 让学生独立思考, 探究 不同的解 题 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成功的乐趣 。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 多种算法 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 并利用生动 形象 的课件再一次展示解题思路 。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 和 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 乐趣 和喜悦。

  乘加乘减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教学难点

  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讨论:

  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五、应用教材第78页第1、3、4题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课堂作业教材78页第2题。

  七、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4+4+4+24×3+24+4+4+2=144×3+2=14

  4×4-2

  乘加乘减教案 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可爱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我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23=54=14=34=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43=3333=

  2.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

  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教师把学生的方法写在板书上,板书方法:先画一个伸着大拇指的大手,谁思考出来的方法,就把谁的名字写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写出他的算式,有几种方法,就画几只这样的大手。

  3.图3:小熊掰走两个。

  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式子独立写下来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第56页的做一做。

  第1题,看图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题摘桃子:把式子写在桃子上,指名计算并集体订正。

  2.开放题:小熊要和同学们做朋友,想知道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我们有多少种告诉它的办法?

  如:数;直接说;乘加、乘减(每个小组有几人,有几个这样的小组,还剩下几人)。

  3.数田格本中同学们所写出来的字数。(打开准备好的.一页,都是几行零几个,每个人写的行数不同,零几个的个数也不相同)能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暂时有困难可以等学完6、7、8的口诀后再解决。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比数数快得多。

  四、课堂总结,引导实践

  教师总结:我们和小熊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可真有趣,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说吧?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试试去吧。

  乘加乘减教案 16

  课题: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讨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学校组织秋游,游乐场里热火朝天。(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个旋转木马,每个木马上可坐3人……)

  二、探究新知

  (1)根据这个画图,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4)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3+2=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5)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三、积累应用,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动手操作。

  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3)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乘加乘减教案 17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1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新知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1)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4×3+1)

  板书:4+4+4+1=13条 4×3+1=13条

  三、引申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

  四、归纳

  像4×3+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3、4、5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4×3+1=13 4×4-3=13

  先算乘法

  教学反思:

  让学生结合图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在这个主动的、相互启发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情感,提供资源,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多元评价中共同提高。

  乘加乘减教案 1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得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得意义,知道乘加、乘减得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得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得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得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得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得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得意义,知道乘加、乘减得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口算(开火车)

  1× 3=

  5 × 5=

  1 × 1=

  3×3=

  4×2=

  2×3=

  3×4=

  3×5=

  2×2=

  4×5=

  5×2=

  4×4=

  3、瞧图列乘法算式:(多媒体出示)

  4、出示例5主题图

  (1)图中您瞧到了什么?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1)呈现问题情境: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得信息与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与加法组成得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与减法组成得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

  3.探究计算顺序

  (1)在计算乘加与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得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得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得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您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得地方?《乘加乘减》课评情况:

  本节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在自学基础上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得模型,形成基本得解决问题得策略,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方法与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得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得多样性。

  在感受、体验、探索得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学生得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增强了探索得意识,体验了成功得快乐。基本上达成了教师预定得目标。

  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中学生能保持持续得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发现,积极参与。老师从学生得创意出题展示中激发起学生得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能达到精神高度集中。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评价修改”得顺序进行。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良好得学习效果。

  2、学生得学习热情很高,课堂表现积极,学习得内容有意思,学生得收获很扎实。

  1.在分析中生成,发现得过程就就是将这些知识储备进自己大脑得过程;

  2.实践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实践。学生在课前完成创意出题时就已经大致了解乘加乘减得题型,画图时要注意有几排水果数一样多,还有一排与前几排不一样多,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用乘加货乘减得方法解决。

  3.交流中生成,让每个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得机会。

  4.评价与修改中生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要解决两步计算得应用题难度较高,又加上本节课还要解决两步计算得运算顺序得问题所以生成就显得单一、浅显(多就是模仿例题)。

  本次课堂学生能做到全程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前活动口算三分钟做到人人参与,调动起学生得学习热情。创意出题展示,发现共有多人次参与回答与展示,课堂练习做到人人参与,课堂轻松自由,除学习状态得参与还达成了学生情感得参与,学生心态得参与。

  老师通过乘加乘减比较,不仅训练了学生得语言表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得主人,在学生们跃跃欲试得时候,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不足之处:

  1、在学生汇报时让她说完,不要怕学生说不了。

  2、总结乘加乘减两种方法得异同方面做得还不够,可以让孩子试着瞧算式画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效果会更好!《乘加乘减》教学反思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得初步认识,掌握了1~5得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得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得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得教学呼之欲出。现实情境就是学生列算式得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就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得算式,并充分得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得灵活性。在解决问题得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得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得方法上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让学生说为什么会这样想得叙述上,由于孩子得年龄太小,总体感觉学生得口头表达能力不就是很好,特别就是在说为什么得时候,需要一大窜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些同学得诉说,断断续续,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复她们说得话,这样耽误了时间,没进行完。在我预设时也过低估计了学生得能力,原本认为只有3-4种解决得方法,却出现了8、9种方法,很令我惊奇,我不得不承认她们真得太棒了,如果我得教学设想在课前再多一点,这样会更好得把握时间,不至于使后面得开放题进行不完。

  乘加乘减教案 1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34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设计意图]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乘加乘减教案 2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

  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

  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

  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

  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

  3.探究计算顺序

  (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设计意图】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尝试列式,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感受各数据的特点,为后面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能力;在拓展练习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乘加乘减教案 21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决,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

  2. 学会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 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前准备:

  1、 补充完整

  二 三 ( ) 三 四 ( )

  一 四 ( ) 二 二 ( )

  2、 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 改写---------------------------

  5+5+5+5 改写---------------------------

  3+3+3+3 改写---------------------------

  二、 授新课:

  1、 故事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呀是大象过生日,你们想不想去参加?现在呢,我就带你们去。(学生上台表演)大象来回的踱着步,焦急地等待着同学们,这时小老鼠、小猫、小猪依次出现了,分别为大家带来了3个苹果。(把苹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大家正说说笑笑,小白兔一拐一拐的来了,大家围上去责备它怎么现在才来,原来是小白兔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带的苹果摔掉了一个,只剩下两个。大象为了宴会丰富一点,就请大家来做一道题。

  三、 主动探究、提出问题

  1、 抽学生把刚才的表演复述一遍。

  及时评价学生,提出问题: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生甲:3+3+3+2=11

  生乙:3×3+2=11

  师:老师不想告诉你们谁对谁错,请你们先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如果你对其他同学的看法有意见,请你在他说完之后进行反驳。

  甲:因为我看到小老鼠送3个,小猫送3个,而小兔只送2个,把它们相加,就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乙:他们的方法他复杂,小老鼠、小猫、小猪分别送3个,就是3个3,就写3乘3。小兔有2个,跟他们不一样,只能把它加起来,所以列式:3×3+2=11

  听完乙学生的反驳,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真聪明,已经想出两种不同的.方法,这个算式跟前面的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同一个算式里出现了加法和乘法。

  师: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也有加法,我们把这种运算方式叫做“乘加”(板书)

  提问:那么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时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互相讨论,请个别学生回答。

  最后得出应该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 议一议:同学们喜欢哪一种方法、两种方法可以用,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算。

  3、 考一考,把装两个桃子的盘子摆在最前面,谁能把算式写出来。

  (2+3×3=11)

  大象这时又站起来说:“又想出一种和那两种不一样的算式。

  让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提示:如果再给小兔一个苹果,想一想,怎么列式?但是小兔只有两个,那么多算一个怎么办?小组再次讨论得出结果。

  (3×4-1=11)

  师:(表扬同学)同学们真棒!回答的非常正确。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把这种运算方式叫做乘减。(板书)

  师:那乘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得出结论: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 联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加、乘减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

  小结:我们今天的收获可不小,既听了故事又在故事里学到了新知识:乘加、乘减也知道在乘加、乘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乘加乘减教案 22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1~5”的乘法口诀。

  2、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有较强的探索求知欲望,有兴趣解决实际情景中的乘法问题;但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待加强。

  3、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生活情景中运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过程,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并会正确列式。

  2、经历探索乘加、乘减计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3、感知同一组口诀中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数学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通过“说”数学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计算顺序;

  2、体验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课件、投影机、学具、玉米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师:秋天的田野里,一只小鸟欢快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说:“玉米熟了,玉米熟了!”农民伯伯忙把他们收回家,可是农民伯伯太粗心了,竟然把池塘边的一片玉米地给忘了(课件动画出示4株玉米,每株有3个),小鸟飞过来飞过去,数了又数,也没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探究新知,小组合作。

  师:(课件演示)突然一只小熊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

  (生好奇,想知道)

  师:快看!他要掰农民伯伯的玉米!(课件动画出示过程)小鸟想:“还剩多少个玉米棒呢?”同学们你们愿意继续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看能列出哪些算式,由小组长记下来,并汇报。全班交流,说说列出了哪些算式,小组长汇报各种方法,师有意识地分类板书。)

  师:观察比较,猜一猜像3×3+2=11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呢?4×3—1=11这样的算式又叫什么算式呢?(揭示课题:乘加、乘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通过直观观察,发现问题并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3、探究乘加、乘减计算顺序。

  师:观察乘加、乘减算式,看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讨论交流)

  生1汇报:先算乘,后算加、减。

  师:为什么这样算?(注重算理的理解)

  (生讨论交流)

  生2汇报:因为只有先算3×3,再算9+2,计算结果才能是11;同样只有先算4×3,再算12-1,计算结果才能是11。所以应该先算乘,后算加、减

  4、巩固练习:

  过五关,斩六将(课件出示)

  ①口算下面各题,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5×3-2=2×3+1=3×3-2=4×3+4=4×4-4=

  观察最后两道题4×3+4=4×4-4=还可以用哪个口诀来计算(体会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②王大爷家的桃园今年大丰收,他请了几个朋友来吃桃,他一共摘了多少个桃?(课件出示)

  ③同学们坐车去看展览,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个学生?(课件出示)

  ④摆一摆,看谁列的算式多。

  老师手中有13朵花,想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打算怎么数,列出你的算式,先用你的学具摆一摆,看谁数的方法多。把列式写到纸上。

  ⑤猜一猜

  老师要贴小红旗,一次准备贴3面,最后还多1面,问老师可能有多少面红旗?(得数不超过14面)(开放题多种答案)

  采用“过五关,斩六将”的游戏活动,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五关障碍,督促并鼓励学生积极应对难题,通过五关。本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好竞争、喜欢被他人认可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

  5、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和收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思想)

  乘加乘减教案 23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

  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具准备:

  课件、书签、○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答辩,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画面录音,加背景音乐)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或4×3=12或3+3+3+3=12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出示主题图)

  2、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如果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生1说:“同学们,不要慌,要仔细想一想再做!”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

  生2说:“同学们,借助图形摆一摆、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教师板书)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

  师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5、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6、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谁来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一)帮助小青蛙。

  1、放课件:(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个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种的玉米结实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你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你。”小熊:又摘下了一个玉米棒问:地理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同学们,你能帮助小青蛙吗?)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青蛙算一算吗?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应列式为:3×3+1=10。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一个小书签。

  (二)丰收庆祝会

  师:小熊为了庆祝丰收,在家开庆祝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1、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三)书本58页第4题。

  课件展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生摆图形,提出问题;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摆的图形必须用乘加乘减计算。然后交换。

  看谁最棒?(学生开始做)。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好吗?下课。

【乘加乘减教案】相关文章: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2-28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7-23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通用20篇)10-18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案11-17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数学教案06-04

小数乘小数教案03-07

《小数乘整数》教案06-30

《小数乘整数》教案03-05

乘校车的安全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