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教案

时间:2024-07-13 11:37:00 教案 我要投稿

《少年王勃》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少年王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王勃》教案

  《少年王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用充足的时间,扎扎实实地落实初读要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查字典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对策:初读课文时用充足的时间,扎扎实实地落实初读要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尝试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如司马光、怀素、孙中山等等,在少年时期表现出聪明才智和优良品质的,今天我们的课文就介绍,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叫什么名字?又做了什么令人佩服的事呢?打开课文听录音。

  2、理解课文的大体情节。

  参加宴会——写成名文——传诵千古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可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

  (3)在弄懂每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大致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尝试自己解决预习中有疑惑的地方,如还不明白,打上问号。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4、检查自读效果时,教师重点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6、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

  文章宴会庆贺胸有成竹

  才气秋景灿烂文思如泉

  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7、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8、分组朗读全文。

  9、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抓住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出示生字读一读、再抽读)

  2、引导学生把本课的生字分成两类,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左紧右松才好看;另一类是上下结构的字,抓典型,按比例书写。

  2、重点指导书写“督、宴、读”。继续指导学生写字规范入体。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五、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节。

  2、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文章宴会庆贺灿烂野鸭胸有成竹

  才气秋景都督文思如泉滕王阁序

  2、复习课文

  快速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名文——传诵千古)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腾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节)

  2、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王勃的信息?

  (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很有才气)

  3、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

  4、教师小结:这一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二)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写出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五自然段

  1、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写成名文)

  2、找一找,哪个自然段重点讲写成了《腾王阁序》?(第4自然段)

  (1)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一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4自然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有才华)

  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引导读懂这些词意

  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

  (3)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①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这和写王勃有才华有什么关系呢?(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②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3自然段

  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远处的……飘荡……”)

  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

  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书词语: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

  ③小结引出诗句:

  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景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

  ④出示并齐读诗句(板书: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⑤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

  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

  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又认识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

  2、同样是在观看秋景,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千古传颂的佳句,而其他人却不能?

  指名说。

  3、师小结:王勃之所以能够写出千古传颂的佳句,得益于他的善于观察,得益于他的饱读诗书,得益于他的把观察到的景物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得益于他能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想想你们写作时为什么会像挤牙膏似的挤不出来哪?我们写作文要像王勃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只要大家坚持做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写出像王勃那样的好文章。

  四、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9、少年王勃(奇才)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落霞与孤孤鹜齐飞

  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水长天王勃才惊四座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七岁时就能做文章,十四岁时,就能即席赋诗。这一年,他到江南探望父亲,路过洪州时,参加了都督阎公的滕王阁宴,即席写下了《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文惊四望,堪称千古美谈。

  滕王阁是滕王元婴在洪州任都督时所制,故称为洪府滕王阁。因其雄峙在赣江边上,因而成为游览胜地。公元663年9月,现任洪州都督阎伯欤在阁内大宴宾客,邀请民许多知名人士出席。王勃路过此地,也应邀而来。他人小名气也不大,因而被安置在末座。阎伯欤早已命他的女婿孟学士做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酒席宴前显露一手,夸耀于人,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

  宴会开始后,众宾客觥交错,互为恭贺,好不热闹。正在酒意酣畅之时,阎伯欤站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对众宾客说:“今日诸位在此阁上欢聚一堂,实是难得的盛会,不可无文章以记今日之盛。诸位都是当今名士,文采风流,尚望珠笔一挥,写赋为序,使高阁与妙文,同垂千古。”说完,就装模作样地遍请宾客做文。

  宾客们早知其意,哪里肯写,不是谦称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就是借口病体未愈。推来推去,最后轮到了王勃。王勃却不推辞,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众宾见这位三尺少年,一介书生意毫不谦让,不由大吃一惊。阎伯欤满心不快,却不便当众发作,只得强作笑颜,拱手道:“愿闻佳作,愿闻佳作!”

  只见王勃凝神肃立了一会儿,忽地卷起袖口,用力握起笔管,饱蘸墨汁,奋笔疾书起来。众人见此情景,无不议论纷纷,有的说王勃不知天高地厚,敢与公子比试文才;有的却说此少年风度翩翩,不可小视。阎伯欤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更是不快,便索性走出宴所,站在阁外,凭栏眺望江景,以此消遣心中的烦闷。他暗嘱部下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来,报与他知。

  顷刻之间,一个部下跑来报告《滕王阁序》的开头两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欤一听,只冷冷一笑道:“只不过老生常谈耳!”话音刚落,又有人来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伯欤沉吟不语,心想:这小子开头写洪州地势雄阔,地处要冲,倒也可以。接下来又有人报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都督听罢,不禁矍然而起,叹曰:“此真奇才,当垂不朽矣!”说罢,他又吟咏再三,然后意味深长地称赞道:“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动静结合,妙语天然。秋日佳景,跃然笔上,宛然在目。眼前有景道不得,却被他一语道出,真乃神来之笔!”旁边一位老秀才也接着说:“这两句是从庚信的《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来的,却熔铸新意,点石成金,令人耳目一新,实属难得!”话音未了,部下已将完整的《滕王阁序》文从王勃手中拿了送来。都督看着这篇洋洋洒洒的序文,玩味再三,不住地赞叹:“妙!妙!妙!”

  过了一会儿,随从又把王勃一气呵成的《滕王阁》诗送了过来。阎伯欤接过来一看,是一首七言古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阎伯欤一唱三叹在吟咏着这首诗,不由抚掌赞叹说:“此诗虽写滕王阁,却直抒好景不长、年华易逝之概,蕴含诗人积极向上之情。诗意新、格调高、气象伟、铸词精、用字炼。真可谓吊古之杰作,为当今所不多见呀!”此时的阎都督早已沉醉在王勃的诗情画意之中,开始的那股怨气,早已丢到爪哇国云了。

  这时,王勃走到都督面前,施礼说道:“不才献丑了,万望都督赐教!”

  阎伯欤高兴地说:“贤君下笔如有神,字字珠玑,句句精彩,真乃当世奇才呀!”

  孟学士见王勃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也自愧不如,羞愧地离去了。

  阎伯欤马上召宾客重新入座开宴。宾客们把王勃尊为上宾,纷纷举杯祝贺。阎都督更是对他倍加赞赏。宴会直延至深夜,极欢而罢。

  从此,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名震海内。只可惜王勃二十六岁时,渡海落水,惊悸而死。一代英才,英年早逝,不可不说是中国诗坛的一大损失。

  课前思考:

  1、备课中在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时,须强调对“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的理解。

  2、在课文主要内容和层次上的训练上,首先让学生读后思考交流文章大意,然后尝试层次的练习:参加宴会——写成名文——传诵千古

  3、“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的理解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课文语句来帮助理解,二是可以出示课件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应下足功夫。

  4、背诵三、四小节的任务在课堂中也要落实。

  小资料: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腾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授后小记:

  本打算今天上这一课的第一教事的,但感觉第7、第8两课的收尾不是很好,所以今天利用了一节课时间,给孩子们作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对于第7课,主要还是围绕“为什么藏胞们称红军为‘菩萨兵’”来展开,同学们一般都回答红军对藏民的关心、爱护,其实更完整的是因为他们发现红军与反动军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为他们耕种土地、打扫院子,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红军,称红军为“菩萨兵”。而对于第8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主要还是指导学生找出与古诗词相对应的课文内容,理解起含义,并体会“飞将军”机敏、果断、神勇的特点。

  授后小记:

  我们从一年级开始,也学习过不少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今天又学习了少年王勃的一个故事,学习对人物有一些好奇,经过课文的学习更是对王勃充满了敬佩之情。由此,学生对他进行了情感抒发,以他的才思敏捷为话题。

  教学反思:

  课文较短,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较好地读准文中的生字词,并通过预习知道了文中许多不太注意的词语的意思,如“凝视”,平时学生已经知道这个词的大概的意思,通过查词典,学生明白就是“全神贯注”地看东西,通过几次指导学生预习后,孩子们已经能喜欢上预习,把平时对预习的马虎一扫而光,词语理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大多数同学能用自己的话结合课文主要内容予以概括。

  教学反思:

  课文介绍,当时都督邀请了许多人来参加宴会,我想文人肯定不止王勃一个,有名有才的文人也不止他王勃一个.可为什么当都督提出作文的要求后,竟无人敢应,后来只有王勃敢呢?是否真的别人都不如他?也许那些人患得患失,怕万一出了力又不讨好,怕当众出丑……也许王勃有才又有胆,初生牛犊不怕虎。就多这一点魄力,他成就了千古美名。也许,这份敢做敢为,用现在时髦的话叫有自信心,也是孩子们可以去悟的吧。在熟读成诵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少年王勃》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少年王勃》教案 篇3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读书实践中来。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作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品赏课文。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升华认识,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出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书课题,出示王勃图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14岁的王勃受阎都督之邀,写出了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

  板书课题:9、少年王勃

  注意多音字“少年 shao”

  3、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词

  1、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2、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3、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用各种方式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

  C、再次默读全文。

  三、紧扣才气 顺学而导

  1、通过初读,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2、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奇才?为什么称他是奇才?

  3、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一)诗

  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

  2、看着黑板你能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吗?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6、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诗句意思的句子。

  2、出示句子: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自由读句子,注意把句子读正确。

  ②指读。

  ③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④先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情景,再带着你的想象来读句子。

  (放眼望去,蓝的天,蓝的水,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了。)

  (我感受到了,在你的心中澎湃着一股激情,你真想亲眼见一见这美景,是吧!请你再读一读,让我们再好好地欣赏一下。)

  ⑤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烟波浩淼,一碧千里,多么美的景色,怎么看也看不够。轻轻地读,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间,细细地去回味。)

  ⑥这么美的景色,想看吗?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一下。

  (放课件)

  ⑦这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与你刚才想象的一样吗?带着新的感受,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

  ⑧师生共读。

  3、少年王勃用凝练的字词、奇妙的想象将这赣江美景浓缩成了一句千古传诵的名诗。出示【齐读】

  4、在王勃的《腾王阁序》里像这样的名句还有很多。

  5、难怪,当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指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①什么叫拍案叫绝?(动作演示)

  ②谁来当一回都督,夸一夸王勃。

  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

  四、小结本课 设置悬念

  今天是诗文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通过诗文初步领略到了少年王勃的丰采,我也通过诗再一次感受了教学的快乐。课文还有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王勃真是个奇才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读。

  五、拓展延伸 敬仰王勃

  1、搜集并背诵王勃的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2、读有关王勃的故事。

  《少年王勃》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生字写端正、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勃吗?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楼,叫滕王阁。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督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特地邀请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参加。

  在宴会上王勃一鸣惊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对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对王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要从审美的角度,写作探究的角度来关照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课文文字的过程就成了对生活体验的过程,自我探究的过程,寻求个性化写作的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王勃聪明才智的教学上,这可能是对教学的另一种深化,对平日里对作文畏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寻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

  二、初读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字音读正确。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句子:

  南昌滕王阁宴会凝望千古传诵

  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3、听师范读课文。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与文本相呼应的学习氛围。

  4、生齐轻声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看生字表,学生自学生字。

  2、教学生写督、宴,师范写。

  生描红、写字,师巡视、指导。

  板书:

  9、少年王勃

  督宴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文章宴会庆贺胸有成竹

  才气秋景灿烂文思如泉

  二、精读课文。

  1、师引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滕王阁在南昌;

  (2)王勃还正当少年;

  2、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当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的文章时,在座的客人是怎么表现的?(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3、从客人们的表现,我们知道要当场写庆贺文章难不难?

  4、而此时的王勃在干什么?自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5、在滕王阁上看长江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指名读课文第三段。指导有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景色的美,从而形象地感受诗句的优美。我看着学生陶醉在迷人的秋景中,听着学生具有声色之美的诵读,真的不忍心打断他们。由于学生在朗读秋景中体验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言意象,感受到王勃对江上秋景的独特思考与美好的心理体验,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回答:我早就听我的爸爸说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江上秋景的美触发了王勃表达的愿望,他当然可以胸有成竹的说了。

  情地朗读。(体会江上的美景)

  6、少年王勃看到这美景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四段)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导读好词语: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好好读这一句话,体会王勃在写文章时速度快,文笔流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王勃写出来的文章怎样?你从哪儿知道?齐读写都督的表现的话。这两句的意思你明白吗?联系第三段想一想。写得怎样?师引读: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7、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

  8、齐读全文,边读边体会,想想王勃是怎样做到的?

  9、讨论:学好语文、写好文章要多注重观察、多读书。再读名言。

  让学生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是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

  三、作业

  1、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抄写本课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段。

  2、完成课文后面的习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句子: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句子又一次感受景色的优美,特别是王勃横溢的才华。假如教学就此结束,只是让学生通过感知、诵读、体验到秋景自觉地进入王勃的审美世界,变成了王勃的审美需求,总会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在课即将结束时,我又提出了个问题,同样是在观看秋景,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千古传颂的佳句,而其他人却不能。学生的议论七嘴八舌,有的说王勃善于观察,有的说王勃勤于思考能够边看边想,有的说王勃王勃读了很多书,迷人的秋景他可以找到美好的词语表达学生说了很多,但真正讲的好的不多。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二、指导背诵课文、理解句子。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

  (3)比赛读第三、四自然段。

  (4)指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句子。

  (1)你怎么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

  (2)四人小组讨论。

  (3)指名说说。

  三、完成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腾()凝()缓()

  滕()疑()暖()

  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后反思:

  教师在教学时,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一节节的引导学生读书。第三节教师通过课文的插图着力引导学生感受江上迷人的秋景,第四节的教学,通过胸有成竹一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王伯写诗时的文思泉涌。通过对文本的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王勃才思敏捷、文思如泉,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一次次走进、走出文本后对王勃的品质能真切感知。

  在学生对王勃有了一定了解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如此精美的文字来,经过讨论,同学们知道作文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博览群书,要细致观察。同时通过看图体会滕王阁的秀美和气势恢弘。并补充阅读有关王勃的故事,复习王勃的诗。

  《少年王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 “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江边的美丽景色,理解少年王勃的奇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 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王勃是怎样一个少年?(生自由答:有才气)

  3、老师认为他不只仅有才气,而且是非常有才气,书中用了一个词:(生自由答:)

  板书:奇才 (指导理解:少见的人才)

  4、这节课俺们就来了解这位奇才。

  过渡:在滕王阁的那次宴会上,王勃写了一篇祝贺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诗,令都督拍案叫绝,你知道是哪句吗?

  (二)、理解诗意,诗文对照

  1、学习第三节

  (1)交流出示古诗(指导读)

  (2)理解句义

  A、指导生从文中找出句子

  并用“——”划出“落霞与孤鹜齐飞”意思的句子。

  用“~~~”划出“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的句子。

  B、利用图片协助同学理解句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C、指导背诵

  师结:小小年纪,竟能写出如此绝妙的诗句,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指导生用上动作)

  过渡:其实王勃被都督成为“奇才”不只仅是因为这一诗句,还有更令人惊讶的表示,读一读第四节,找出描写王勃表示的有关句子,并划出关键的词。

  (三)、理解王勃的“奇”

  1、学习第四节

  (1)交流出示句子:“王勃边看……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讨论:奇在哪儿?(生自由答:没有事先准备,当场写成。而且时间极短)

  找关键词体会(生说说自身的理解)

  师:心中有了十足的'掌握,这就是——(生答:胸有成竹)

  写文章时,思路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时地流出,这就是——(生答:文思如泉)

  因为思路像流水,所以写起来特别快,一气呵成,这就是——(生答:笔走如飞)

  师:多有才气的王勃啊!让俺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生齐读)

  (2)拓展

  积累才气的词:(生自由答)

  多出示(生读一读)

  师结:小小年纪,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如此绝妙的文章,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3)探究: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有才气吗?(生自由答)

  板书 :爱观察、善考虑、多读书、多积累

  过渡:刚才俺们是从王勃的表示来体会他是位奇才,实际上,俺们还可以从他人的表示来体会他是位奇才。

  2、学习第二节

  (1)生自学,多出示句子

  (2)交流:在座的都是哪些人?他们的表示怎样?为什么?

  师结:这么多有学问的人都不敢来尝试,可见王勃多有才啊!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过渡: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王勃写的《滕王阁序》的全文。

  (四)课内拓展

  多出示《滕王阁序》的全文

  师:它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王勃不只少年时期就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之后还写了不少有名的诗篇。今天老师带来其中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俺们不只感受到了少年王勃是位奇才,同时也让俺们知道要像王勃有才气,就要爱观察、善考虑、多读书、多积累。

  《少年王勃》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少年王勃》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勃吗?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楼,叫“滕王阁”。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督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特地邀请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参加。

  在宴会上王勃一鸣惊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对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对王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要从审美的角度,写作探究的角度来关照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课文文字的过程就成了对生活体验的过程,自我探究的过程,寻求个性化写作的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王勃聪明才智的教学上,这可能是对教学的另一种深化,

  对平日里对作文畏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寻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

  二、初读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字音读正确。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句子:

  南昌

  滕王阁

  宴会

  凝望

  千古传诵

  余晖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3、听师范读课文。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与文本相呼应的学习氛围。

  4、生齐轻声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看生字表

  ,学生自学生字。

  2、教学生写“督”、“宴”,师范写。

  生描红、写字,师巡视、指导。

  板书:

  9、少年王勃

  督宴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王勃是怎样一个少年?(生自由答:有才气)

  3、老师认为他不仅仅有才气,而且是非常有才气,书中用了一个词:(生自由答:)

  板书:奇才

  (指导理解:少见的人才)

  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奇才。

  过渡:在滕王阁的.那次宴会上,王勃写了一篇祝贺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诗,令都督拍案叫绝,你知道是哪句吗?

  二、理解诗意,诗文对照

  1、学习第三节

  (1)交流出示古诗(指导读)

  (2)理解句义

  A、指导生从文中找出句子

  并用“——”划出“落霞与孤鹜齐飞”意思的句子。

  用“~~~”划出“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的句子。

  B、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句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C、指导背诵

  师结:小小年纪,竟能写出如此绝妙的诗句,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指导生用上动作)

  过渡:其实王勃被都督成为“奇才”不仅仅是因为这一诗句,还有更令人惊讶的表现,读一读第四节,找出描写王勃表现的有关句子,并划出关键的词。

  三、理解王勃的“奇”

  1、小组合作交流:王勃“奇”在哪里?

  2、汇报展示:

  A

  “王勃边看……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心中有了十足的把握,这就是——(生答:胸有成竹)

  写文章时,思路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出,这就是——(生答:文思如泉)

  因为思路像流水,所以写起来特别快,一气呵成,这就是——(生答:笔走如飞)

  师:多有才华的王勃啊!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生齐读)

  B

  在座的是哪些人?他们的表现怎样?为什么?座的都是哪些人?他们的表现怎样?为什么?

  四、课内拓展

  多出示《滕王阁序》的全文

  师:它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王勃不仅少年时期就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之后还写了不少有名的诗篇。今天老师带来其中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少年王勃是位奇才,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要像王勃有才气,就要爱观察、善思考、多读书、多积累。

  板书:

  少年王勃

  奇才

  爱观察、善思考、

  多读书、多积累

  《少年王勃》教案 篇8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雾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2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9、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滕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滕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滕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学生再读生字。

  2、分析字型、结构。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督、宴、叔、序”的写法。

  4、学生描红,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总结

  《少年王勃》教案 篇9

  9、《少年王勃》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写本课生字词,认识多音字“少、都”,能够借助工

  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等词语的意思。

  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我能理清课文内容,学习一二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自主学习】

  1、 我把课文读了

  2、 读写字词。

  1>、把生字抄一抄: 查查多音字:少 ( ) 都 ( )

  2>、读一读并理解词语:探望 滕王阁 姓阎 都督 宴会 才气 邀

  请 庆贺 凝望 水天一色 余辉 灿烂 飘荡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

  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合作探究】

  1、读了《少年王勃》,王勃给我留下了 的印象。

  2、品读课文,想想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反思质疑】

  自学后,我还有以下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段(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鹜霞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难点)

  3、学习文中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运用成语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

  1、 查找资料并结合课文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的意思。

  2、 课文中都督是如何评价王勃的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

  为“奇才”?

  【合作探究】

  1、 读二至四段,思考:宴会当天来了许多人,大家都担心短时间

  内写不出来,不敢写,小小年纪的王勃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2、 为什么小小年级的'王勃竟能如此挥洒自如?都督为什么会拍案

  叫绝?

  【拓展训练】

  1、积累有关写作的成语:

  2、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

  3、 试着读一读下面的《滕王阁序》选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

  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天人 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4、《少年王勃》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写本课生字词,认识多音字“少、都”,能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我能理清课文内容,学习一二段,知道事情的起因。(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讲王勃的小故事。

  (2)你们认识他吗?我们学过他的那首诗?(板书:王勃)教师补充介绍王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勃,去看看他少年的故事。(板书

  课题:少年王勃)齐读课题。

  2.出示目标:先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出示)。指名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生完成自主学习1,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2、生完成自主学习2,师巡回指导。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3、完成自主学习3,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三、合作探究

  1、PPT出示合作探究一,生讨论交流,师巡回指导,后小组代表班级内汇报展示。

  四、达标检测

  生自主完成后展示。

  五、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起因 有才气,被邀请赴宴

  其他客人:谁也不敢答应

  经过 结果 《滕王阁序》 千古传诵 六、课后反思

  《少年王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 个生字,认识5 个二类字和2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直面王勃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少年王勃英姿勃发的图

  2、询问:你知道这位英俊少年是谁吗? 生交流:王勃(相机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多音字“少(sh ào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了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少年英才,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思考一下: 从课文中你看到了一个( )的王勃。

  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讲王勃应邀参加宴会,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后来《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过渡:那你知道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滕王阁序》的吗?写得怎么样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这些内容。

  学生浏览后交流:第2 —4 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1、请大家把心放到课文中,跟随王勃一起走进滕王阁,走入那场宴会。自由读第2 —4 自然段,找找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交流并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1 )从“谁也不敢答应”看出什么?

  (2 )客人们这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3 )指导读好这句话:体会客人们面面相觑,极其慌张,不只如何是好的心情。

  2、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的王勃在干什么呢?

  (1 )指读第3 自然段,其他同学看课件。

  (2 )交流并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3 )指导读这句话,从“凝望”、“边看边想”中感受到什么?王勃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欣赏画面。从王勃“突然回转身来”你好像感受到什么?相机理解“胸有成竹”。

  补充资料:上元二年(675 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你觉得王勃怎样?交流(出示成语:风华正茂 出类拔萃)

  才思敏捷 后生可畏

  文思如泉 笔下生花

  (4 )指导朗读:景美人更棒

  3、王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又是怎样写《滕王阁序》的呢?(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想象王勃是如何奋笔疾书,一气呵成的?交流指导读好这个情境。

  过渡:王勃在事先毫无准备,在极短时间之内写的'《滕王阁序》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他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体会诗意,欣赏秋景:

  (1 )多媒体播放秋景图,想想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边读边欣赏秋景,边看边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3 )对比着读诗、文,体会意境。

  王勃看到眼前的美景,浮想联翩,诗情大发,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了这篇千古名文《滕王阁序》。都督听人读到——(引读诗句)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引读)

  请你也学着都督的样子来称赞王勃,指导朗读。现在我们就是参加宴会的宾客,你们有什么想对王勃说的?交流

  有感情地齐读第4 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敬仰王勃

  王勃这位少年诗人还写了很多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其中一首,出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配乐诵读)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1、背诵课文3 、4 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奇才!

  《少年王勃》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纠正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

  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名,也具有一定的才气。)[

  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指名说)

  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具体的词句来。

  讨论交流:指名说。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4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的人。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才思敏捷、下笔成文

  教学反思

  以问题“王勃是个怎样的人”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在疑问中讨论,在讨论中朗读,在朗读中解疑。我突然发现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少年王勃》教案 篇12

  原文:

  有一年,少年王勃到远方去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学习书写生字: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少年王勃

  学生齐读

  2、课文讲谁?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简介王勃:他在少年时,在藤王阁的宴会上,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藤王阁序》。请同学们自己来学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检查

  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宴会

  都督邀请一篇文章

  凝视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小组读课文。

  4、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5、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阁都督孤鹜拍案叫绝

  三、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谁?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板书:很有才气

  二、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课文

  1、课文的那些语句说明王勃很有才气?请把他找出来读一读。

  (小组讨论学习)

  2、全班讨论交流

  相机出示:

  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藤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写的这篇《藤王阁序》……名文。

  3、《藤王阁序》中的哪一句诗写得?

  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齐读。

  这句诗写了什么?请同学自己在书上找找答案。

  4、指导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为王勃观察得很仔细,所以他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三、齐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练习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二、背诵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图指名背、齐背

  三、练习背诵第四段

  四、补充练习

  1、组词

  篇()绝()诵()思()

  遍()决()通()恩()

  2、填合适的词

  ()的云霞()地飘荡

  ()的秋景()地飞翔

  五、完成《习字册》上的词语书写

  教学反思: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

  在研读课文伊始,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朗读课文中,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回答包含面很广:很有才气的、善于观察的、善于思考的、勇敢的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抓住“很有才气”这一关键词,让学生们读读、画画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学生们在快速默读和圈圈画画中找到了各自的答案: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只是,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却是没有一个人能找出来,于是,我把这句话读了出来,并告诉孩子们,这是反衬法,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运用。顺势利导,我有提出了问题: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在干什么?学生很快读出了第三自然段,由此,我引导学生明白王勃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我们写作文也应该这样。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另外,在文中有许多表现王勃很有才气的词语,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又补充了“才华横溢”、“才智过人”“文思敏捷”等词语,增加了学生的词汇积累。

  《少年王勃》教案 篇13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涧水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的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板书:《滕王阁序》千古传诵)那么,少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快速浏览课文,你能用书本上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根据回答板书:很有才气)

  4、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赞扬了王勃的才气,你能找出来吗?

  (1)出示: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2)理解拍案(拍桌子),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拍案”的举动呢?(强烈的愤怒、惊异、赞赏等感情),文中的“拍案叫绝”是在什么情况下?表示什么情感?

  (3)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可以加上动作,表情等。

  (4)过渡:那么王勃非凡的才气表现在哪里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这个故事去看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都督为什么邀请王勃参加宴会?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吗?

  2、指名回答。你从“听说”这个词语中读懂了什么?

  3、小结:王勃小小年纪,就名声在外,居然被阎都督邀请去参加宴会,不过,这也只是听说而已,王勃是否真是那么有才气吗?请接着往下读。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这些被都督邀请来的人想必一定也是和王勃一样都是怎样的人呢?(有名,有才……)

  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答应。)为什么不敢答应呢?

  (时间短,即兴写,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写得不好就会丢面子。)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就在客人们你推我让,谁也不敢答应的时候,王勃在做什么呢?

  (1)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

  (2)教学“凝望”

  “凝望”是什么意思?能换成“看着”吗?

  凝望就是:——专心致志地看、聚精会神地看、全神贯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

  师述:是啊,王勃看得那么专心,那么投入,他已经完全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所吸引住了。

  那么王勃此时仅仅是在看江上秋景吗?不。

  (3)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a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两个成语最能表现出王勃非凡的才气?

  理解词语:“文思如泉”。你看过泉水吗?汩汩地直往外冒。现在你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啊,就是说写文章时灵感就像泉水那样汩汩直往外流。

  笔走如飞: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b谁来读好这两个词语。(读出流畅快捷)

  c王勃写成了什么?(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

  想看看《滕王阁序》吗?幻灯出示《滕王阁序》,老师诵读。

  d小结:看,王勃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长这么美的文章来,佩服吗?王勃想得快,写得快,果然是才思敏捷,名不虚传啊!特别是“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令人拍案叫绝。

  出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你会读好它吗?

  指导节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落霞孤骛秋水长天)

  课文中有一段话描写的就是这样的一幅美景。

  (4)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逐句品析

  a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谁能读好这句话?

  你从他的朗读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能想象水天一色的情景吗?(联系《美丽的.南沙群岛》体会)

  师:水浩浩荡荡,天辽阔无边,水天相连,蔚为壮观。

  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把这份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过渡:在这水天一色的背景下,……引读

  b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谁来读读这句话。

  美吗?

  指名再读。

  引读师:在落日的余晖中,一只野鸭——,灿烂的云霞——

  美在哪里?

  落日的美(洒下余晖,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你来读读

  野鸭的美(披着余晖,缓缓飞翔)你来读读

  云霞的美(灿烂,轻轻飘荡)你来读读

  小结:是啊,这样的美是如此的深远,如此的宁静,如此的祥和。

  出示画面

  朗读。

  配乐朗读这段话。

  就是这么美的江上秋景,激起了王勃写作的灵感。

  师读文字,生读诗句。

  生生合作。

  读读背背。

  (5)师述过渡:多美的画面,多美的诗句啊!读到这里,不光是阎都督,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对王勃的才华横溢而感到敬佩。你也想来夸夸他吗?

  (6)再来读读“奇才!真是奇才!”这一句话

  (7)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让我们把对王勃的佩服化做行动,看谁最先背出来。

  理层次:(边看边想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8)读三四自然段,练习背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小节。

  理解“千古传诵”。

  五、总结全课,积累有关成语。

  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让我们又认识()的少年王勃。

  板书:文思如泉

  才华横溢

  才思敏捷

  才华出众

  才高八斗

  ……

  读读积累这些成语

  六、作业: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板书:

  少年王勃很有才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奇才)《滕王阁序》千古传诵

  《少年王勃》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

  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藤王阁景象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滕王阁建筑,激发学习兴趣。

  二、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文坛齐才,他就是——少年王勃(齐读课题)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中王勃到远方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被一位姓阎的都督请去参加宴会,地点在哪?(腾王阁)

  2、学习第三自然段,领略江景之美。

  (1)王勃站在滕王阁上,向远处望去,会看到这样的景色。(点击:出示江上风景)

  (2)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很美)是啊,如此迷人的景象怎不叫人心醉呢!看,书上用了这么一段文字来描绘刚才我们看到的美景。(出示句子:远处……轻轻地飘荡……)

  谁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3)听了他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了,同学们边听边想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范读,后指名交流)

  (4)指导读好第三自然段。

  交流:“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①指读

  ②这种情景在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里也欣赏过?(点击读相关句子)是呀,水天相连的秋景图是多么壮美。

  ③指导朗读,读出秋的壮美。

  交流:“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 指导读好“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

  ②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秋的宁静,秋的深远。

  配乐朗读这段话。

  背诵。

  3、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感受王勃之奇。

  (1) 如此绚烂、宁静、壮美的秋景图,难怪王勃如此着迷地凝望,片刻之余一句让人千古传诵的诗句诞生了,它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课件)

  (2) 少年王勃可真有本领,能用一句诗就把这些美景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了,谁来做做王勃吟诵一下。

  (3) 这句诗写得非常精练,每一个字都表示一定的意思。请同学们联系刚才两句话,再好好地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可以是一个字的理解,也可以是一句诗的理解。

  (4) 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读这句诗,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来?(学生再次感情朗读王勃写的诗句)

  (1)指读 (2)男女分读

  (5) 王勃写得这句诗多棒呀!难怪都督听到这句诗时,忍不住“拍案叫绝”,(出示小黑板)齐读。他怎样地叫?请你做做动作。他叫了些什么?(出示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谁能学学都督的样子来拍案叫绝?都督当时忍不住拍案叫绝,说明他的心情怎样?你能带着这种激动的心情再来读读都督的话吗?(指读,齐读)

  (6) 文中第四自然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出示第四自然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把最能突出王勃才气的词语用“——”划出来。

  交流:(多媒体出示)

  “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①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出王勃的'奇?(加点: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A、“胸有成竹”看出王勃怎么样?谁来自信地读一读?(指导读好词:胸有成竹)

  B、引读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正因为王勃的自信、有把握,他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这就是(生齐说:“文思如泉” )指导读词:文思如泉。

  C、正因为他文思如泉,所以写起来很快,一气呵成,这就是(生齐说“笔走如飞” )

  指导读词:笔走如飞

  (7)谁能读出王勃这种奇特的才能?

  指读“王勃边看边想……一会儿就写成了。”

  (8)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带着崇佩之情再次把这两句话读一读。(齐读)

  (9)当王勃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了如此绝美的诗句来,都督是由衷地赞叹他真是奇才。那么那些在座的其他文人墨客读到王勃写的这句诗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客人,你会怎么来夸王勃?(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名句)

  (出示成语:自读、指读,齐读)

  (10)少年王勃的才能让所有人惊叹,让所有人佩服,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一下这千古名句吧!

  (11)真是奇才呀,让我们再来深切地感受一下第四自然段,齐读。

  (12)背诵。

  4、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跟随着王勃的一句名诗欣赏到了傍晚时分在滕王阁举目远眺的美景,但愿这迷人的风景能永驻你心间,也希望王勃的这句名诗能让你感受到中国古诗的魅力。当然王勃的诗还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让人感慨万千的诗句,比如这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里有一句诗很有名,(多媒体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你还知道谁?

  比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一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5、布置作业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少年王勃》教案】相关文章:

少年王勃教案04-03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04-11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07-25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通用01-02

三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勃》04-07

《少年王冕》教学反思04-02

少年王冕教学反思10-15

王勃《山中》阅读答案附赏析06-15

王勃《滕王阁诗》阅读答案06-21

王勃《别薛华》阅读答案及简析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