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时间:2024-07-20 16:43: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练习四第5一11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混合运算的三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已经学习的三步计算式题,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二、组织练习

  1.口算练习四第5题。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

  2.做练习四第6题。

  然后集体口算一遍。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观察,每一道题对不对,错在哪里。让学生改在练习本上。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不能从左往右先算165减657第2小题的小括号为什么不能去掉?

  指出: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小括号里又含有加(减)和乘(除)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小括号在题中能够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所以不能随意添加或去掉小括号。

  3.做练习四第7题对比练习。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2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意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题以简单的购物问题为素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材安排学生解答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教学由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初步理解乘、加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个问题列出的综合算式,乘法在前,加法在后,对其运算顺序的理解,学生既有生活经验的支撑,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而难度不大。第(2)个问题安排的综合算式减法在前,乘法在后,理解运算顺序有一定的难度。这里让学生直接列综合算式,给学生留下了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认识更加全面。在这样的基础上,教材提供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结论。想想做做提供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心血的运算顺序,并练习列综合算式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由简短的谈话,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积极调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在教授例题过程中,采用观察、比较、发现等方式,让学生对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进行比较,不仅使学生明确了综合算式的实际意义,加深了对综合算式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乘、加混合运算先算乘法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开学了,小晴和小军决定到文具店逛逛,瞧,文具店里都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标价各是多少元?看看小军买了哪些文具?(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能帮他算算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二、师生互动,解决第一个问题

  好,拿出自备本赶紧算一算吧!(生独立完成)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 53=15(元)

  15+20=35(元)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一步算的是什么?(3本笔记本多少元)第二步?(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多少元)

  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2 : 53+20=35(元)

  这个算式可以吗?这个算式和前面的'算式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桌之间相互地说一说。

  交流小结:前一个是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做的,在数学上叫分步解答。而这个算式是把前面两个算式合成的一个综合算式,只不过书写的形式变了,由于综合算式不只是乘法,也不单纯是加法,它进行的是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要研究的新问题。(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也有自己的书写格式,想了解吗?

  讲解:对齐算式的左端画=,需要算几步就画几个=

  同时板书:53+20

  =

  =

  会算吗?试着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板演。

  交流:为什么先算53?(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求出3本笔记本一共多少元,就要先算53)第一步另起一行对齐算式的左端画上=,先算出53的结果15,再把后面暂时不算的加号和20照抄下来。

  第二步再写一个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计算15和20的结果35。

  解决问题别忘了在得数后面写单位名称,并写上答。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强调:用递等式计算综合算式,横式后面的结果不用写。(擦除=35(元))

  刚才朱老师看到还有同学是这样列式的20+53可以吗?先算什么?你能用递等式计算吗?

  板书:20+53

  =20+15

  =35(元)

  师:同学们,这两个综合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者后面,我们都先算乘法。

  三、 自主探索,解决第二个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小晴买了什么文具。

  课件: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怎样算应找回多少元?应先算什么?(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请你在自备本上尝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并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50-182

  这应该先算哪一步呢?求的是什么?会计算了吗?请你在自备本上试着用递等式把计算过程表示出来。

  选择一个正确的和一个典型错误的学生的作业进行交流。

  板书:50-182

  =50-36

  =14(元)

  答:应找回14元。

  比较:这个综合算式和前2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同桌讨论)

  总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生齐读)

  四、 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逐题出示:233+5166-9 38+45

  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

  提醒学生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处,并说出正确的过程和结果。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和同桌说说每组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各自脱式计算,指定3人上台板演。

  (3)共同交流订正

  (4)提问:32+3-20和5678这两题的运算顺序和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到现在为止,你已经掌握了哪些混合运算的顺序?各是怎样的?

  4、 做想想做做第5题

  五、总结

  提问:今天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3

  教材说明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为主。关于两物体相遇,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后面,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教材首先出现一个准备题,通过图示来说明什么叫做“相向而行”。接着通过列表分析了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个人之间距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然后再通过例3、例4教学“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

  在例3中,教材通过图示着重说明了小强和小丽两人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但是解答方法可以不同。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两人各自走多少米,再加起来。这种解法思路较清楚,学生容易理解。第二种解法稍难一些,但是有了准备题做基础,学生就能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每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教学例4的基础。

  在例4中,教学“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是利用例3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逆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地进行分析,只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想应该怎样解答。

  在练习十四中,除了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有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例如:相背行驶、不同时出发、间接给出某一车的速度等,为的是扩展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更多地熟悉有关两个物体运动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同时也防止学生在解题时死套类型或公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3之前,可以先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说明,以前我们都是研究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接着,出示第54页上面的准备题,通过画图或者让两个学生演示,相对走一走,说明什么叫做“同时出发”和“相向而行”。再结合图示或学生的演示,看每分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图下面的表中填写数目。学生填完表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表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两人在相对行走的过程中,经过1分、2分、3分后,每个人走过的米数和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最后再弄清什么叫做“相遇”,相遇时,两个人走过的路程和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通过例3教学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使学生看到小强和小丽在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提问:“怎样才能求出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呢?”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然后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确,先分别求出两人各自走过的路程,也就是各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家之间的路程。教学完第一种解法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准备题中分析过的数量关系想一想,在这题中由于两人同时出发,那么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怎样?求两家之间的路程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列出第二种算式计算。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量关系上看,第一种解法是用两人各自的速度乘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速度和”,再乘时间。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四中第1~3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通过例4教学相向运动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复习题。复习前面刚学过的两人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然后再把条件和问题改成例4,并画图表示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想,已知两地相距270米,又知道两人各自的速度,能不能求出相遇的时间?并且联系例3的第二种解法,启发学生想,“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在学生做完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以后,订正时也要找几个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4

  第一单元除法

  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重点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

  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复习。

  12×3=20×4=24×4=36÷9=48÷4=72÷6=二、导学新课

  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那部分?8呢?”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3.解决问题。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68÷2=

  (2)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学生汇报:口算:

  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5

  第一课时:无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1、例2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8+5.2=10

  7-5.5=1.5

  4.54=18

  1.80.3=6

  7.50.25=30

  0.150.5=0.3

  1.20.4=0.48

  6.7-5.6=1.1

  9.9+1=10.9

  016.2=0

  01.8=0

  360.4=90

  问:1.80.3、4.54、1.20.4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16216+902=47

  (3)1000-8002=600

  (4)55+455-162=56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习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1.6323.2=0.51 (2)0.250.16=0.04

  (3)0.51-0.04=0.47 (4)0.47+0.13=0.6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 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 (2)0.630.570.36

  (3)4.321.72.54 (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 (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有小括号还不够用,就要用到中括号‘’

  教师板书:中括号,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 3.6

  =3.6(1.75)

  =3.68.5 (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 (15.38-1.74)37

  =4.0628-0.41 =13.4637

  0.145-0.41 4.557

  =0.005 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6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

  一般买东西的时候你会考虑哪几个问题?

  (比如自己带了多少钱?东西的单价?准备购买的数量……)

  出示挂图:

  看挂图:说说看上面告诉我们哪几个信息?

  (让学生看图一一说说几样东西的单价)

  二、认识“综合算式”

  1、提问题: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来提个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一步计算的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解答后,:问:谁能提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呢?

  比如: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2、解决:

  请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写在自备本上

  交流:(1)3×5=15元,15+20=35元

  (2)3×5+20=35元

  (3)20+3×5=35元

  讲评:(1)说说第一种算法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第2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3)再说说第3个算式的计算顺序

  3、综合算式:比较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不同?

  指出:第1个算式是一个算式解决一个问题,分两步来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分步列式。而后面的做法是把上面的.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写的,我们叫它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在解答时,其实是有它的格式。比如:3×5+20 (边说边板书计算格式,注意说清楚:先算什么,没算的移下来,2个“=”号。

  要对齐……)这种等式叫递等式

  最后别忘了单位名称和答

  4、刚才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了一个问题,谁再能提一个可以用综合算式解决的问题呢?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该问题,并请学生用综合算式完成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规范的地方,提醒大家。

  可能用有学生提到类似于书上的问题,如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请学生解答后,与刚才的算式比一比。

  两个算式在计算顺序上,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乘在前一个乘在后,但在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乘,再算加或减的)

  指出:计算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太讲究“先来后到”,而是更注意“论资排辈”。乘法一遇到加或减,就要充老大,都是轮到它先算。

  三、练习:

  1、学生完成第1题,老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改错,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说问错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

  3、算一算,比一比(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几个报得数,注意如果有错的,帮助他检查是否是运算顺序出错了。

  四、作业:

  第31页第3、5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7

  教学内容:

  p.39、40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辉正确地计算。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第二层次,告诉学生要先悬出美术组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完成计算。第三层次,引导概括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结论。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检查回家做的计算作业

  (感觉学生的计算不是很好,昨天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出了三道三位数乘两位数,三道四位数除两位数。)要求同桌互相交换,用计算器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出的题难易是否合适等。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让学生看图后说说图的意思,老师整理成

  合唱组:84人

  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看信息,分别让学生说说航模组、美术组的人数应怎么列式。

  板书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问: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个基本关系式?

  板书:合美=几倍

  2、对号入座,对照关系式分别写上84、(8+6)2。问:在它们中间添上行吗?为什么?

  (结合黑板上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发现最后算的算式没有意义,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我们想要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呢?要实现这个想法,得请中括号来帮忙。

  老师添上中括号,说清楚它的写法。

  指导读:84[(8+6)2]

  3、说一说:昨天我们讲到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一是括号、二是乘除、三是加减,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号,运算顺序又该是怎样的呢?

  先指名结合每一步算式的意义说,再指出:同样是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

  4、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例题

  二、巩固练习

  1、在自备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

  指名板演,结合讲评发现问题,强调正确的运算顺序。

  2、第3题。

  看图后,请学生说清楚该题的信息,并说说列式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三、学生自己阅读,了解你知道吗?

  四、学生作业

  完成p.40剩下的练习。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师: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他们要买什么呢?

  (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2、学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

  5×3+20

  =15+20

  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解决第2个问题

  1、师: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

  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

  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

  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减法。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5、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6、拓展(机动):80 ○ 8 ○ 4=

  (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

  交流质疑:(教师指着含有加减运算的两条算式)这两题你能不计算就知道哪一题的结果最大吗?有什么奥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及时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反思所学知识,对混合运算的价值再认识。】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1-);(5-)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教学追记: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1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分步:3×4=12(元)综合:3×4+6

  12+6=18(元)=12+6

  (元)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小熊购物(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4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二)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第3课时买文具(一)(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5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2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符号问题。

  突破:从 小学四则混合运算出发, 采用以旧引新,课本示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环节1 、温故知新

  1、计算 ( 三分钟练习 ) :

  ( 1)(-2) 3 ; (2)-2 3 ; ( 3)-7+3-6 ; ( 4)(-3) × (-8) × 25 ;

  ( 5)(-616) ÷ (-28) ; (6)0 21 ; ( 7)3.4 × 10 4 ÷ (-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本节课我们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环节2、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完预习要求,再用15分钟时间进行预习。

  预习要求:

  请同学们利用15分钟的自学时间完成学习内容中的三个模块, 自学中保持自学环境的安静,认真高效的`完成自学任务。

  自学内容要求:

  1 、完成法则自学模块,理解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2 、法则的运用。完成例1 、例2 的二个自学模块。

  自学模块(一)

  仔细阅读课本66 页第一段,完成下列内容。

  1、 计算:

  (1) -2 ×32=

  (2) (-2 ×3 )2 =

  2、 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3、 小组交流:

  回顾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

  自学模块(二)

  例1计算:6 1 1 5

  —×(-—-—)÷—

  5 3 2 4

  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1 计算

  1、例1 中是一些什么样的运算?像含有这样运算的习题与在小学时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观察运算: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顺序: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

  动笔计算: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2、写出例1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

  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16×(-3/4+5/8)÷(-2)

  ① ;

  ②、

  使用运算律,解题步骤是怎样的?能计算出相同结果吗?但哪种方法更简便?

  4、小组交流

  自学模块(三)

  例2计算:(-4) 2 ×[( -1) 5 +3/4+ (-1/2) 3 ]

  1、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2计算

  仿照例1.

  观察运算:

  思考顺序:

  动笔计算:

  检查结果:

  2、写出例2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

  ( 1 )(-4 × 3 2 )-(-4 × 3) 2、

  (2)(-2) 2 -(-5 2 ) × (-1) 5 +87 ÷ (-3) × (-1) 4、

  3、小组交流

  环节3、达标检测

  ( 1)1÷(-1)+0÷4-(-4)(-1) ;

  ( 2)18+32÷(-2) 3 -(-4) 2 ×5、

  (3)计算( 题中的字母均为自然数) :

  [ (-2) 4 +(-4) 2 · (-1) 7 ] 2m · (5 3 +3 5 )、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环节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

  2、同级运算———————————————————————

  3、若有括号———————————————————————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并注意符号问题。

  环节5、课后作业

  课本67页习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24÷4 16×5-37 46 50×[(900-90)÷9]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教学实施

  1、例3。

  (1)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

  (2)学生明确题意。

  (3)学生分析题目并解答

  (4)老师提问:可以列综合算式吗?小组讨论并汇报,如何列综合算式。

  (5)分析运算顺序。

  师问:这两道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3、变式练习。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填空。

  (1)20米是()米的五分之二,20米的五分之二是()米,20米的五分之二是56米的。

  (2)()吨的四分之三比8吨还多1吨。

  2、计算。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的'第1、2、3题。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1—8题。

  四、课堂作业设计

  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口算。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4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3,第51页练习十一第6~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

  1、计算58-(14+6)

  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加法?

  2、用递等式计算

  7×(7-5) (77-42)÷7

  (1)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按格式计算上面两题。

  (3)说说7×(7-5)与7×7-5一样吗?

  (77-42)÷7与77-42÷7一样吗?

  3、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注意每组中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计算顺序。

  4、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第1题

  ①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②乘法的积在减法算式中做被减数还是减数?

  ③如何列综合算式?

  65-5×6 后面的乘法需要加小括号吗?为什么?

  注意综合算式列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④这题这样列综合算式:5×6-65,对吗?为什么?

  (2)同法做第2 题,让学生明白小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

  在需要改变计算顺序时要用到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

  注意正解使用小括号。

  2、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8题。

  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表一。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6--68页第六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的第一个小红点和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新课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活动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

  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进行计算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又让学生明白了计算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02-27

混合运算一教案04-07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3-03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5-19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4-12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1-09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23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27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4-02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