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时间:2024-07-21 11:01:53 教案 我要投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第6页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乘法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支,学校买了3盒

  让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3盒一共多少支?(2)2盒一共多少支?(3)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支彩笔?

  问:如果买了13盒,怎样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讨论2413的算法

  (2)汇报交流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2.练习

  (1)第7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练习后,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反馈练习

  练习二第2题

  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4

  13

  72......243的积24......2410的积(个位的零不写)

  312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30-33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

  你到过什么地方游玩?看到了什么?能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吗?

  演示情境图——美丽的街灯,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

  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可能有:

  29个广告灯一天租金多少钱?

  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灯线?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提出更多问题,将所有问题板书或装入问题口袋。

  二、探究新知

  1.板书问题

  师:这节课先来解决“29个广告灯一天需多少租金?”好吗?

  2.比较异同

  师: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前面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交流算法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注意什么呢?

  对齐数位,从个位乘起,再乘十位,……

  师:我们再来练习一道,教师板书:29×32=928

  4.总结概括

  引导学生说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巩固算法。最后教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乘乘数的个位,再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注意对位。

  5.揭示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应用新知

  1.自主练习

  31页1、2、3题,独立解决。

  31页4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想法。

  2.补充练习

  (1)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课后反思:(略)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评价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在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⑴结合讲成语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

  二、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三、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

  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

  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那大家会计算吗?

  (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19×19

  4、猜一猜:

  ⑴学生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生:因为19≈20xx×20=400所以大约有400个。

  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你猜测的数较正确?学生说出需要计算19×19=?

  二、展开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独立思考2分钟,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19×19=?

  2、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

  师:刚才很多同学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接下来,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每人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请你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下面开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汇报

  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

  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10=19019×9=171190﹢171=361

  ②19+19+...+19=361(19个19相加)

  ③我们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

  ④列竖式:19

  ×19

  171

  19

  361

  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

  19

  ×19

  91

  19

  271

  (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

  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8”。

  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

  附:录音内容

  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包胎姐妹。有一天,数字姐姐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1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突然,9和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8。”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讲成语故事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学生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组内每一个同学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学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

  “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

  ⑵教师提问:以上几种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哪种方法更适合你?

  大部分学生说喜欢第①种,有学生说喜欢第④种,也有学生说喜欢第③种。

  师:第②种方法是用加法计算,比较基本,但计算比较麻烦。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不过不容易理解。第①种和第④种都是把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只是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

  ⑶教师小结:刚才你们通过动脑思考,计算出棋盘上共有361个交叉点,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围棋棋诀第一句就提到“棋之盘,方十九,三百六十一叉点”。(电脑呈现)

三、巩固应用

  1、数学小门诊。

  2、小组接力赛:摘苹果。

  (比赛规则:每一组都有一张这样的苹果图片,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道题,小组合作,往下传着写,直到把苹果上的题全部作完,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就是冠军。)

  3、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将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

  围棋小资料

  围棋古代叫作“弈”,它还有许多

  有趣的名称,比如“坐稳”和“手谈”。

  《左传》是世界上最早讲到围棋的书籍,书中提到的围棋时间是公元前_____年。

  围棋是中国的传统棋种,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就广为流传。现代,大家比较熟悉

  的聂卫平爷爷就是我国的围棋高手。他_____年8月出生于河北,10岁开始学棋,_____年被授予“棋圣”的称号。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我们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同学们,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说从学校到老师家有很多路可以走,我可以走最近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再回到家。数学学习也一样。今天大家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研究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真了不起!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多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好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2、请学生拿出评价卡:

  首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这节课的感受给评价卡上的“我”画上表情,然后再请你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再给自己一个评价。

  请学生把这张评价卡保存在你自己的成长记录里。

  (以上活动可延伸到课外,只要求学生当天完成就可以了。)

  在反思各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各自方法的特点,通过比较,体验到方法是否优劣,“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达到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的目的。

  练习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巧妙地将3道算式和一段介绍围棋小知识的文字结合起来,既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又需要一些推理,不但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题目还配上古人下围棋的画面,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评价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本节课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评价。如,鼓励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完成评价卡。以上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

  五、教学片段实录

  小组汇报整理研究成果时,黑板上两组同学都采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但计算过程与答案却截然不同,一种算法是正确的,而另一种在计算中丢了“进位8”。这也是我在备课时已有预估并希望课堂中能出现的。这时我并没有简单地指出谁对谁错,作出判决,而是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

  片段一:笔算法则的建构

  师:现在黑板上两组同学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下面,大家当“小记者”,你们可以直接向他们提问。

  生1:我想问的是,方法④中的171是哪里来的?

  生2: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第一个因数。九九八十一,个位上写1,向前进8,一九得九,加上进上来的8,十位上写7,百位上写1。

  生2:再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把9写在十位上?

  生1:因为是10×9,所以把得到的9写在十位上。

  生3:19乘9不等于91,所以方法⑤是错误的。

  师:那到底错在哪呢?

  生4:他没有向前进8!

  师:这一道题和我们昨天学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昨天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生:但他们的计算思路是一样的!

  师:现在大家明白了吗?以后做题时可要细心哦!感谢“小记者”们踊跃提问,感谢这两个小组同学的精彩解答!在这里,老师最想感谢的还是为我们提供错误资源的小组,正是你们提供了错误的判断,才使得大家对出错的原因有了分析,对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谢谢大家!

  通过采访,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位”这个原本老师苦口婆心强调却屡不见效的难点在这里亲而易举地解决了。

  六、教学反思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中,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堂上学生争着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使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节课之所以能让学生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成功搭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脚手架”。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搭好了情感的“脚手架”

  很多计算法则教学课都是按“复习--新授--巩固练习”这样的环节来设计,但在上面的设计中并没有复习铺垫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考虑的:其一,让学生在探索时进行知识的迁移远远比新知学习前迁移更加有效;其二,学习之前,学生的状态可谓纷繁复杂,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指向学习内容,全身心地进入数学学习的“门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下围棋这一情境,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内容,那我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改进其呈现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呢?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讲故事形式,巧妙地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学习亢奋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二、提供交流的“渔场”,搭好经历计算过程建构的“脚手架”

  对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是更重要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中曾明确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

  本节课,在独立探讨“19×19”的方法后,我安排了三次活动。首先,我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先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做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一共获得了5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数学教学更应如此。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时,我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学生用自己的算法和用别人算法计算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但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好“迁移”这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搭好方法、策略的“脚手架”。

  学生能否实现从旧有认知经验到新的认知图式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安排好迁移这一环节。在独立探究“19×1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如果能先让学生回想一下上节课是如何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相关经验,课堂中就不会出现一小部分学生在独立探究时的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了。

  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中完善,在遗憾中成长。遗憾,带给我们思考;遗憾,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步步走向成熟。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龙门中心小学白清霞20xx年4月9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数学列车——复习铺垫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30×40=80×30=900×10=60×70=21×20=88×10=13×30=32×20=

  2、笔算:

  24×3=38×2=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开始,我便以准备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充分调起学生的胃口,然后再以邀请

  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二、进入儿童乐园——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方法一:

  把12分成2和10两部分,我们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再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方法二:笔算

  2 42 44 8

  ×2×1 0+2 4 0

  4 82 4 02 8 8

  5、设疑: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那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

  7、师生共同分析24乘12的笔算方法

  2

  4×1 2

  4 8.24×2 的积 2 4 024×10的积

  2 8 824×12的积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8、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究与交流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三、畅游儿童乐园——巩固提升

  1、计算密码:

  完成课本63页的做一做

  2、避开陷阱(每条路上都有一道题,如果错了说明有陷阱,对了可以顺利通过。)

  2 13 32 3

  ╳2 3╳1 3╳3

  26 39 94 64 23 36 9

  1 0 53 2 97 3 6

  3、进入老虎园解决问题

  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4、请你当个小雷锋,计算出正确的门票收入

  2 ■

  ╳■ 4

  ■ 8

  ■ 6

  7 ■ 8

  动物园的阿姨把今天的收入清单弄脏了,你能帮她算出今天的门票收入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本环节通过闯迷宫、避陷阱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练,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设计意图:课尾对本课知识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

  1、2题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2 4 × 1 2 =288(元)

  2 4

  4 8 2 4 × 2的积

  2 4 × 1 0的积 2 8 8 2 4 × 1 2的积

  答:一共要付288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20×3040×5070×20xx×20

  12×4013×7060×5080×40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评价。

  5、总结并揭示知识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生总结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四、拓展应用

  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xx=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 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 8 8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7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丫丫买了两盒水彩笔,亮亮买了10盒,每盒水彩笔有24枝,他们两人各买了几枝?

  2.学生试做,老师观察学生各自不同的做法。

  3.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做法。

  4.归纳讲解典型做法。

  (1)24×2=48(枝) (2)24×10=240(枝)

  5.如果红红买了12盒,怎样算呢?

  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20×12=240 (2)24×2=48

  4×12=48 24×10=240

  240+48=288 48+240=288

  以上两种解法要让学生多说一说。重点归纳笔算方法。

  二、练一练:

  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三、巩固练习:

  书上39页第1、3题。

  四、作业:

  书上39页第2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过程,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初步了解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53×789×5

  22×837×3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题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xx×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xx×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师:在这么多的'估算答案面前,到底哪一个答案最接近准确值呢?

  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尽量接近准确数。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0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教学评价、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思考的问题:1.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往往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估算,因此遇到计算的问题时一概都用笔算。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算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算意识。2.教学估算时,要把握好估算的要求:一方面要掌握估算的方法,能估算出结果;另一方面是分析估算结果与精算结果之间的大小关系。]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9

  学习内容

  教材第68页和复习,练习十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2、能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会归纳乘法计算方法。

  自主预习

  1、看看教材第68页“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这文章大概有多少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3、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交流合作

  1、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小组内交流自己知识的方法和方式。

  2、你是做口算乘法的?

  (1)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可以先把它看作来算,再扩大()倍、()倍、()倍……。

  (2)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3、估算乘法怎么算?

  (1)估算时可以将一个或两个因数看作整()整()数来算。

  (2)你能举一个估算乘法的例子吗?

  4、笔算乘法怎么算?

  (1)笔算不进位乘法

  32

  ×13

  ———

  □□﹍﹍32和()的积

  □□﹍﹍32和()的积

  ———

  □□□

  (2)笔算进位乘法

  78

  ×26

  ———

  □□□﹍﹍()和()的'积

  □□□﹍﹍()和()的积

  ————

  (3)你发现了什么?

  5、阅读短文,猜一猜这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1)算一算,说出你的方法

  (2)()×()≈()

  ()×()≈()

  ()×()≈()

  (3)你为什么这么算?说出你的依据。

  (4)哪一个结果最接近准确值?

  艳置

  展示提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小组比赛:练习十七第1题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23×4938×6279×6842×51

  3、笔算练习

  24×3259×2732×2864×7545×6237×28

  拓展延伸

  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演示帮助理解。

  24×2=48 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结合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最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 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情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 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习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习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估算 口算 笔算 24×12=288(元) 转化

  24×10=240 2 4

  20×12=240 × 1 2

  20×10=200 4 8

  2 4

  2 8 8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

  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习,口算:

  13+3=

  11+2=

  21+2=

  13+30=

  11+40=

  21+30=

  390+39=

  440+22=

  630+42=

  学生练习纸上完成,利用课件集体校对

  3、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进入书店吧。(出示书店一角)

  二、探索新知

  (在课件播放的同时,出示小红买书的情景)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观察得出:小红买《上下五千年》,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谁知道小红在为什么问题而苦苦思索着呢?(课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钱?”(课件出示对话框)

  2、谁会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

  3、揭题:

  从这个算式中谁知道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4、估算:

  师:现在有这样的四个答案(课件出示)A:274元B:72元,C:258元,D:288元,你觉得哪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生说着各种理由,A:从积的个位考虑;B:从积的位数考虑;C、D无法确定)

  师:C、D无法确定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吧!

  5、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6、全班交流、展示方法

  学情预设:方法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

  方法2:24分成4+6,4+12=48,6+48=288

  方法3:12拆成2+6,24+2+6=288。

  这里的`24实际上表示什么?(板书24个10)这个“240”是由谁相乘得到的?(板书:24+10=240)明明是240怎么只写24?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4乘1个十等于4个十,十位上的4就表示4个十)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24的时候,要把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同意这样说的请把掌声送给他(个位的0可以不写)那揭示答案:所以D答案才是正确的,师板书完成答句:小红一共要付288元。

  7、请板演错误的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你现在觉得自己错在哪里?

  师: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相信下次你肯定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8、沟通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

  问:笔算和刚才的第一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24+10在24+12这个算式中其实算出的是什么?竖式是我们的基本计算方法。

  9、方法优化:刚才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笔算简便、不容易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笔算》(补充板书)

  10、谁能把这种方法再来说一说,(生说师重新板书)

  11、快乐小尝试(分4组,每组2题,完成自己本组的题目后,可以向其他组题目挑战,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胜利的小朋友最多):

  A、33+31=

  B、11+25=

  C、32+12=

  D、22+14=

  21+34=

  23+32=

  22+33=

  12+22=

  请该组的学生上台扮演,其他组当裁判:

  1、书写规范;

  2、计算正确;

  3、提出相应的意见

  三、巩固提升

  1、师:小红顺利地买到了书。可是粗心的小明和他的几个朋友还没有买到书,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显示:改错题)

  小明:22+23=110(元)小亮:41+21=661(元)小刚:34+12=516(元)(抄错题目)

  2、师:通过大家的帮忙,各自都买到了满意的图书。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顾客朋友,新华书店的经理准备购买一批新书,这是他刚刚下的订单,你能帮助经理算一算各需要多少钱吗?(课件显示:一批新书的订单:

  名称单价

  (元)数量

  (本)金额

  (元)

  《小房子》2241

  《勇气》1214

  《爱的教育》2911

  《爱心树》1332

  《小房子》

  《勇气》

  《爱的教育》《爱心树》

  3、购买一批新书后,现在书店有文学类32本,故事类是文学类的11倍,故事类有多少本?

  (机动)

  4、据统计,书店上午卖出42本,平均每本书的12元,上午一共卖了多少钱?

  5、计算大比拼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最后我们来一个计算大比拼,敢不敢挑战?)

  比赛规则:

  ①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内完成,比一比谁的速度快,精确度高

  ②通过计算,发现什么规律?

  11+11=

  61+11=

  81+11=

  25+11=

  运用规律,随机挑战,学生口答,课件出示题目,如:71+11=、63+11=、18+11=、33+11=、44+11=、53+11=、35+11=……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24+10=240(元)

  24+2=48(元)

  240+48=288(元)

  24+12=288(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措施: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3、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

  师: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4

  一、备课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46。

  二、备课背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这个内容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算理及算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的基础。

  教材的编排,展现的正是该课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出示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利用点子图进行思考,多种思路求出答案→借助一种思路教学竖式,算理算法沟通→练习,巩固算法。

  上述教学模式可称“先算理后算法”,很好地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算理算法并重,以算理理解引算法掌握。日常的教学,完全可以将此思路细化并实施。

  但是,用这个思路进行教学时,老师们可能遇到一个“尴尬”之处——学生在探究14×12的答案时(或借助点子图进行思考时),方法的多样化会占据课堂的大量时间。如按教材预设的14×4×3和14×(10+2)之外,学生还有会出现14×6×2,或出现将14拆成7×2、10+4,甚至出现14和12都拆的情况(10+4、10+2)。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无非就是不同角度的分配律和结合律而已(两个数都拆,情况略不一样)。可以想象,课堂上如果放手学生探究了,丰富的思路及其展示与交流,一定是极费时的。如此一来,竖式教学的时间不充分是必然的结果,所以,有些课到了练习巩固环节,学生对竖式的分层记录却还是有障碍。

  一个可行的应对之法,就是干脆放大算法的多样化,单设一个课时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另一个课时再集中力量教学竖式。北师大版教材就是如此编排的,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查阅教材。

  那么,如果按照人教版教材的现有编排,我们怎么解决算法多样化和竖式教学的矛盾呢?

  我们认为,一个教学内容能追求的目标很多,但可以视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区别对待或取舍处理。于本节课而言,这个竖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两层记录的乘法,学习的难度是不小的——学生既要明白分层记录的原理,又要掌握这种新的算法模型;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理解每次口算结果的书写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有时还有进位问题。但即使再难,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那还是本课必须要达成的目标。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弱化算法多样化的目标,而把教学重点放在竖式的算理算法教学上,应当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三、我们的思考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深入地思考算理,牢固地掌握算法,又适度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呢?

  我们首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心理进行了测试。

  A卷:

  题1:你能想办法计算出24×12的结果吗?请把你思考的过程写下来。

  题2: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24×12吗?请你试着写一写。

  结果,全班42人中有61.9%的学生能正确求出结果,思路基本都是拆分的方法;30.9%的学生能列出正确的竖式,差别就是第二层积末尾的0写与不写。

  B卷:

  给出24×12的标准竖式。【注:数字选得不好,可能会造成混淆】

  题1:你能看懂上面这个竖式吗?把你看得懂的地方圈一圈,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一写它表示的意思。

  题2:这个竖式的哪一部分是你看不懂或有疑问的.,请你在竖式中圈一圈、写一写。

  只有11.9%的学生能正确解释竖式中每一步的意义,但对竖式存在疑问的学生却很多,且疑问也是各种各样(如下图)。

  从两份前测卷的数据可见,算法多样化这事的确并不太难,对学生而言,最难的就是对这个竖式的理解。想想也是,三年级的学生,既要接受第一次见到的分层记录结果的形式,又要掌握记录结果时的各个细节(如错位、省略0等),面临的困难自然是很多的。

  通过前测,我们也意识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会列竖式,这是不容忽视的学情信息;同时,无论会与不会的学生,对竖式的书写、含义等,存在很多的疑问,这些疑问都是极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因为这些疑问,正好指向于算法背后的算理。

  那么,这节课是否就可再次采用我们尝试过的“先算法后算理”的教学模式:课始就让学生尝试列竖式,暴露正确算法或不同算法,引发学生产生针对算法的疑问→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借助学习材料开展探究(适度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接受算法→教师示范,多样练习,掌握算法。

  教学框架设想如下:

  环节1:情境引入,竖式计算

  环节2:算法暴露,引发提问

  环节3:自主探究,感悟算理

  环节4:思维碰撞,理解算法

  环节5:练习巩固,掌握算法

  这样的设计,是否更能显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呢?是否真的能借助学生的疑问,化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呢?可否使这节课的教学打破传统思路,更显大气与灵动呢?

  四、讨论话题

  1.对“先算法后算理”的教学思路,您怎么看?

  2.您觉得按照上述思路,学习情境(学习材料)该如何设计?

  欢迎以留言的方式发表您的宝贵意见。让我们一起研究,共同进步!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

  教学目的: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0×5= 19×10= 90×2=

  71+19= 36÷6= 20×20=

  19×18≈ 29×3≈ 28÷5≈

  2、用竖式计算

  23×12= 32×23= 42×22=

  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例2

  1、出示“下围棋”的情境图,问:观察棋盘,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例2的主题图。

  ⑴、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围棋盘上的交叉点是什么吗?

  ⑵、怎样才能知道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呢?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算一算。

  ⑶、请学生说一说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19×19=)

  3、学习新知。

  (1)讨论:怎样计算19×19=?

  (2)交流、指明学生说出算法。

  ①19≈20 20×20=400

  ②20×19=380 380-19=361

  ③ 1 9

  × 1 9

  1 7 1

  1 9

  3 6 1

  ⑶师生评议。

  ①请学生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②引导学生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竖式计算)

  23×34= 54×13= 39×27= 17×28=

  2、火眼金睛

  2 1

  × 2 4

  84

  42

  5 0 4

  3、解决问题。

  练习十六第3、4题。

  4、数学小诊所。(队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①19≈20 20×20=400

  ②20×19=380 380-19=361

  ③ 1 9

  × 1 9

  1 7 1

  1 9

  3 6 1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相关文章: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8-27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6-16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通用20篇)03-02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4-15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6-30

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4-13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5-15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09-11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03-05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1-07